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骨折的辨证施护

飞翔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飞翔”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骨折的辨证施护(共10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骨折的辨证施护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而延期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何提出并贯彻实施具体辨证施护的原则,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本人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

1.情志护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疗痊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地接受治疗。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病人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肿胀明显,可外敷消肿膏或内服止痛丹及骨伤复元汤等,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

多发性骨折的病人,由于病情重,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故易发生褥疮。应定时检查易患褥疮的部位,观察血运情况,在易压部位可擦红花油或用神灯照射进行理疗,亦可每2小时用滑石粉按摩局部皮肤一次,每次5分钟。在骶尾部垫气圈或气垫,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饮食护理

骨折的病人,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酸苦之品,要时时顾护脾胃。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饮食原则为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淤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在适当给予补养之品。中期后,骨细胞占据血肿位置,形成骨痂,这时应给予持续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同时加服中药,从而壮骨益髓,促进骨折愈合。

5.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伤残,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骨折的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锻炼措施,为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骨质疏松等后遗症,应从骨折整复,固定及牵引后即开始锻炼,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骨折早期,应保持功能位置,以患肢筋肉的主动舒缩活动为主;中期主要进行关节活动,指导患者作自主性关节伸屈活动,锻炼筋肉的舒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以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后期应加强活动强度,进行全身锻炼,如属四肢骨折,应锻炼肢体的持重能力。总之,功能锻炼应掌握由轻到重,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促进骨骼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篇2: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药物性皮炎辨证施护体会

药物性皮炎皮损症状多样,分布广泛,瘙痒剧烈,若治疗失当,护理不周,易引起继发感染,致病情加重,甚或危及生命。1995~,我们运用辨证施护方法配合治疗观察本病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选择病例,并按其证候分类。①湿热蕴肤:皮损处呈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脱落,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②热毒入营:皮疹鲜红或呈紫斑、血疱。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③气阴两虚: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1.2 一般资料 我们按就诊顺序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辨证施护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0~63岁,平均37.6岁。病程最短10 min,最长18 d,平均7.3 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58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4 d,平均6.6 d.中医证候分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湿热蕴肤证分别为36、19例;热毒入营证分别为6、2例;气阴两虚证分别为18、9例。

2 方法

2.1 辨证施护组

2.1.1 一般护理 居室安静,床铺整洁,被褥常洗晒,勤换衣服,保持全身皮肤清洁。限制患部运动,避免碰触皮损而引起继发感染。瘙痒时涂药止痒,勿用热水烫洗或搔抓,以免加重病情。

2.1.2 饮食护理 宋*陈自明《外科精要》云:“畜、禽、菜粮等,宜者制造如法,勿令太饱;忌者慎勿尝啖”。指出于疾病有益者如法食之;对疾病有碍者应忌食。①湿热蕴肤证:食物宜清淡,易于消化。进食苦瓜、马齿苋、丝瓜、芹菜、冬瓜等,以清热祛湿;常食解毒、健脾、利湿、清火的绿豆粥、薏苡仁粥、赤小豆汤及西瓜等。因证属湿热为患,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等,防其助湿生热。②热毒入营证:多饮开水,用鲜茅根、鲜生地煎水代茶;食用橄榄、莲藕、荸荠、鲜梨、西瓜等清凉多汁果品以解热除烦止渴;忌食酒类及辛辣鱼腥发物或油腻之品,防其助热生火。③气阴两虚证:食大枣、核桃、蜂蜜、肉皮冻及冰糖、梨汁等益气养阴食物及果品;常食百合粥、银耳羹等富有营养且又养阴润燥食品以调养之。

2.1.3 证候观察护理 本病病情较重,变化迅速,尤其是热毒入营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住单人病房,谢绝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定时测量t、p、r、bp,如高热神昏时要降温输液,使用醒脑开窍药物。保持皮肤清洁,五官、外阴、肛门等部位及皮损处用黄连液轻擦,以预防感染。长期卧床者,2 h翻身1次,防止褥疮。

2.1.4 局部换药护理 ①湿热蕴肤证:红斑、水疱者用黄连粉、麻油调涂,1/d;糜烂渗液者用鲜公英或鲜地丁或鲜野菊花煎水湿敷,3~5/d,每次30 min,敷后用黄连粉干扑。②热毒入营证:用生地膏或黄连膏等凉血清热解毒药膏贴敷。有大疱者,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疱液,保留疱壁,以免继发感染。③气阴两虚证:用消毒麻油或黄连膏少许润泽皮肤。对尚未脱落的皮屑涂少许麻油后待其自落,勿用手剥脱,以防损伤新生上皮或继发感染。皮损处勿搔抓,勿水洗。

2.2 对照组

一般常规护理,不要求饮食宜忌。皮损呈红斑、水疱者用炉甘石洗剂涂擦,2~3 /d.糜烂渗液者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3~5/d,每次30 min.有大疱者抽取疱液后涂以龙胆紫药水。皮损干燥者涂以尿素软膏。

3 结果

3.1 护理观察标准 依据《标准》评定疗效。治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好转:皮疹和临床体征消退30%以上。未愈:皮疹及体征未缓解,甚至加重。

3.2 结果 辨证施护组治愈49例,占81.68%;好转7例,占11.66%;未愈4例,占6.66%;总有效率93.34%.疗程3~23 d,平均7.6 d.对照组治愈14例,占46.67%;好转10例,占33.33%;未愈6例,占20.00%.总有效率80.00%.疗程4~29 d,平均11 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辨证施护组比对照组平均疗程缩短3.4 d. 4 讨论

《医学源流》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故这里只讨论辨证施护组中的局部换药护理。

4.1 辨证敷药,因证组方 内服药讲究辨证论治,据证配伍组方;外用药也应辨证敷药,因证组方,根据药物性皮炎的不同证型和阶段而灵活运用。如湿热蕴肤证初起红斑、水疱为血热毒盛,用黄连粉清热燥湿解毒,敷后红斑消退,水疱干枯;若病情继续发展,患处糜烂、渗液较多则为湿毒重,则重用清热解毒的鲜品湿敷,能迅速控制病情。

4.2 证异药换,药随证变 药疹皮损变化迅速,要紧紧围绕证候的特点而更换药物。如热毒入营证以血分热毒为重,故重用凉血解毒的鲜生地捣烂贴敷,则红肿消退、血疱干枯而渐愈;若大疱破后为热清而湿存,用药液湿敷以收干,渗液减少或无渗液时用麻油调散药外涂,干燥结痂者,则选用麻油或无刺激的软膏薄涂,以清热润肤,使干痂脱落而皮肤洁净。这种因证组方,药随证变的敷药方法乃祖国医学辨证施护的精华。

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的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之一,中医康复学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以确定证候,采取恰当的方法施护。

根据康复护理对象中的常见疾病,分为四类进行辨证施护:

护理对象康复目的康复措施施护内容老年病证恢复老年人

脑力功能饮食疗法、心理

疗法、作业疗法指导作业疗法、饮食

护理、情志护理残疾病证减轻症状,

恢复功能功能训练、情

志心理疗法指导功能训练、

情志护理精神病证恢复心神功能娱乐治疗、体育疗法、

情志心理疗法指导娱乐疗法、体育

疗法、情志护理慢性病证恢复脏腑功能饮食疗法、气功、

针灸、中药治疗指导气功、饮食

护理、服药护理

篇4: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胸腰椎骨折的中医护理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如果护理不当, 会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自 年以来,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86 例, 针对该病的特点制定护理措施, 通过综合性的护理,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 护理措施

211 情志护理胸腰椎骨折多属突发性急外损伤, 伤及筋骨, 以致气血瘀滞, 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

212 生命体征的观察

213 体位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

214 饮食护理

21411 早期饮食护理患者

21412 中后期饮食护理患者

215 并发症的护理

21511 腹胀便秘按摩腹部

21512 尿闭

21513 褥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16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

3 体会

胸腰椎骨折为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多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故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精心的护理相当重要。早期各种并发症应辨证施护, 腰背肌功能锻炼是脊柱功能恢复的可靠保证, 护理人员要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做好情志、饮食、生活等各项护理。本组86 例患者经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整体护理, 功能恢复好。随访1 - 2 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

篇5: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艾滋病的中医护理

一、饮食护理中医十分注意病人的饮食,尤其艾滋病人体质虚弱,消化力弱,又往往兼挟其它系统的多种机会性感染,如隐孢子虫病腹泻、卡氏肺囊虫肺炎、粘膜或皮下出血等等,在饮食方面应注重下述原则和方法:

(一)进食适宜

所谓适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认为属脾胃虚寒者较多,所以大多数病例应给予温食热饮;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环境习俗口味不同,有嗜烟酒、嗜酸辣、嗜甜腻、嗜海腥,但鉴于艾滋病人合并症多,体质虚弱,脾胃不强,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海腥发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时进餐,使病人消化系统有节律运动,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为宜;五指选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质(半流质),炸煎类食物尽量少吃(炸鸡、油饼之类),多吃易消化之蒸煮类菜肴食品(蒸鸡蛋、面条之类)。

(二)食物宜忌

中医从长期临床观察到各种食物的性质迥异,了解食物偏性是养生防病,甚至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环节,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变化多端,更为需要饮食的宜忌,这是中医饮食护理一大特色。中医对病证的认识分虚、实、寒、热,在讨论饮食如何适合病情,原则上,虚证用补,实证用消,寒证用温,热证用凉。

补益类:食物入口对人体都有一定补益作用,如猪肉、牛肉、蛋类、牛奶、黑鱼、豆类。如虚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虚而偏热(中焦称阴虚内热),可用甲鱼、百合、鸭、淡菜。

消导类:主要指可帮助排除身体内不需要物质。如食积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风寒可用生姜煎汤服以发表;水肿可食冬瓜或鲤鱼以利尿。

温炒类:指身体感到寒冷,或外受风寒,可用生姜、葱煎汤饮,以祈发汗去寒,或内有虚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汤、当归炖鸡汤以温补机体。

清凉类:中医认为体内有热有火时适宜食用清热败火之食品,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二、证候护理中医诊治护理要针对不同临床表现而施,称为“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理)”,由于艾滋病人表现异常复杂,兹举例说明。

(一)肺系病症护理

肺系病症是指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感冒、鼻塞、咳嗽、咯痰、哮喘、鼻衄(鼻出血)等,可常见于艾滋病人并发感冒、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等。

中医护理要点:

1.病人住处应注意通风,但避免风直接吹到病人,包括电扇、空调引起的空气流动,保持空气新鲜,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要过热。

2.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在室内的病人或其它人员绝对禁止吸烟。

3.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可适量增加湿度,如用加湿器。

4.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宜食用百合、鲜藕、银耳、荸荠等。

篇6: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 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 ,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对传经的病变,要掌握其规律和途径,在治疗和护理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受邪之地被病邪侵害。如肝病未及脾时,护理上要注意调 理脾胃,给以一些健脾之品,以振中土,这样,不但可杜邪传脾,防患于未然,而且可通过实脾以制肝木之横逆。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理的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补血的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枸杞子、甲鱼、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2、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动静相宜 动和静应视病 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如急性病期病员,应有忌食补养之食品或药品,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荽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 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使正气加强,通过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

篇7: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心脏病证护理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讥进、贫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为主症时,属本病辨证范畴。

1、病因病机

多由内伤因素导致心的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或血脉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动不安。

(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或久病失于调养,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气、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

(2)

年老肾亏,或久病及肾,或郁怒伤肝、肝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心神而心中悸动。

(3)

久病气血不足,延及心阳虚弱,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而发心悸。

(4)

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气虚衰,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脉,导致心悸。

2、辩证论治

(1) 心血不足证:

证候:心悸失眠,头晕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方:归脾汤。

(2) 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悸心烦,头晕目弦,少寐多梦,舌燥咽干,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

(3) 心阳不足证:

证候:心中空虚,惕惕而动,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4) 心血瘀阻证:

证候:心悸胸闷,或有阵发性心胸疼痛,痛如针刺,或面唇紫暗,舌质有瘀点瘀斑或紫暗,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定悸。

方药:血府逐瘀汤。

3、辩证施护

(1) 一般护理:

①居室环境温湿度应适定,安静,避免突然的高声、噪音的干扰。

②情志因素如思虑过度、惊恐等,常为本病的诱因。所以要重视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当病人心悸发作时常自觉心慌恐惧,六神无主,此时最好有人守护在旁,使其感到放心,稳定情绪。

③心悸经常发作者,要重视休息。若属于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则要卧床休息,甚至绝对卧床。

④对重症心悸病人,要严密观察脉象、呼吸、面色、血压的变化。若见脉结代、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心气衰微表现时,立即予以吸氧,报告医生。同时可针刺内关、神门。

⑤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一分钟),并做记录。服药后要观察服药反应,若发现有中毒症状时,暂停给药。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⑥针刺止悸穴位如双内关、双针神门。耳穴有心、肾、副交感等。

⑦必要时可作心电图检查。血压过高或过低者,应定期测血压。

(2) 心血不足证:

① 一般护理内容。

② 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③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

④ 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针双内关、双神门,服用补心丹1~2粒,每日2次。

(3)阴虚火旺证:

① 一般护理内容。

②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伤肝,致肝阴虚阳亢。同时必须作发了家属工作;积极配合。

③ 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细腻之品。

④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如可食用甲鱼、桑椹、银耳、红枣、鲜藕等。

⑤ 心悸时可服用珠砂安神丸1~2粒。或针内关、神门,或耳穴埋豆。

⑥ 心悸伴头晕目眩者,要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每日测血压1~2次。

篇8: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整体观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也已初具规模。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促进中医护理学术发展,欢迎广大护士朋友在中医护理技术方面踊跃投稿,充分发扬我国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让中医这颗灿烂的明珠大放异彩。

篇9: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熏洗疗法

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具有开泄腠理、通调气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止痒等功效。

1、物品准备

(1)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橡皮单、浴巾。

(2)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纱布、镊子、胶布、眼罩。

(3)会阴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坐浴架、毛巾、必要时备屏风。

2、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

①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②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③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④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

①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②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③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

①将盛有煎好的中药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盖一带孔的木盖。

②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木盖上熏蒸。

③待药液不烫时,撤去木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④洗毕,擦干臀部。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3、护理

①熏洗药液必须严格掌握温度,熏蒸时,药液应加温至蒸汽上冲,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避免烫伤皮肤,粘膜。浸泡时,药液温度宜温热,老人、小儿熏洗时,更应随时询问病人感觉,掌握药液温度,并耐心协助熏洗,避免烫伤事故。

②熏洗过程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

③坐浴时应在坐浴室进行,若在病室内坐浴,注意遮挡病人。

④孕妇及月经期不宜坐浴。

4、在护理中应用

(1)根据医嘱为四肢骨折愈膈合期(折除小夹板后),及软组织损伤者,以活血化瘀、续筋壮骨中药熏洗患肢。

(2)目赤肿痛者,用清热解毒,明目降火中药或盐水进行患眼熏洗。

(3)对疮疡、皮肤病患者,根据医嘱用清热解毒、杀虫燥湿类中药行局部熏洗。

(4)阴痒带下或肛门疾患,痔瘘术后等患者,根据医嘱用杀虫祛湿、清热解毒或生肌敛疮类中药坐浴熏。

篇10: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煎药方法学问大

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煎药方法学问大

先煎药 在同一帖药中,必须首先煎熬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质地坚硬,如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矿石类药物,先煎半小时或更久;有些含有毒性的药物,如蛇六谷、生附子、生川草乌等须先煎两小时,以减低其毒性,然后将同一帖的其他药加入同煎。

包煎药 就是用纱布袋包着煎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有的带有绒毛,煎药时药汁中的绒毛不易除去,服后会刺激咽喉,如旋复花、枇杷叶之类;有的粘性成分多,有的遇水即糊,煎药时会第一文库网糊锅,如车前子、葶苈子、丸、散、丹、曲、粉、霜之类。

后下药 就是当其他药煎熬到将要取汁时,再下药入锅,用筷搅拌后盖紧,再煎二三分钟即可。这类药的特性是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较多,如砂仁、豆蔻、薄荷、肉桂、沉香、大黄之类,久煎会使药的有效成分耗尽,影响疗效。

烊冲药 就是不必与其他药同煎,为另行烊化冲服的药。这类药物主要是动物的皮、骨、甲、角,经加工制成的凝固胶剂。如驴皮胶、龟板胶、鹿角胶之类。烊冲是为了防止药的'有效成分被药渣吸去。方法是将胶剂放入碗中,加开水30~50毫升,放在锅中隔水炖烊,将烊化的胶汁与煎好的汤液和匀后服。

服药 又称泡服药,这类药的特点是质轻、量少、含挥发油较多,如藏红花、肉桂等。方法是:用半杯开水或煎熬好的一部分药汁趁热浸泡药物,加盖,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待温后即可内服。

相关专题 护理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