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西风的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西风的话”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全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共14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在全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全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这次会议,对做好我区“三农”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刚才,胡副书记传达了省、市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我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效,并就党员干部下派工作进行了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最近,省市党委、政府分别召开了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会议,作出了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明确部署,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贯彻落实好省市会议精神,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我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实际,作出了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农村发展现状,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核心在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在发挥农业优势,关键在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区“三农”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综合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精心谋划农村发展新举措新办法,努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层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2、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城乡一体化是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按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但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明显滞后于全区的发展。,全区共有农业人口13.3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13,而农业增加值仅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01;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到4954元。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开拓农村发展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工业增长带动农业增效,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3、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农村党支部“三级核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行农村党员“五带头”,集中整顿后进村支部,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但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农村基层工作任务重、难点多、要求高,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制度不健全,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服务水平等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农村工作重点,突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我区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愿望的农村发展新路子。

一要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创新。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从芗城实际来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是我区农村工作的最终目标。必须围绕“五个一体化”要求(即: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大力实施城区“西奔、南扩、北延”战略,不断扩大城区规模,提高城市对西部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快城区西拓步伐。把金峰新区建设作为城区经济重心西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整合优势资源,聚集财力物力,加快金峰新区建设步伐,做大做强新区经济总量,重点要推进金峰工业区北斗工业园区、侨兴工业园区的

开发建设,全面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引办创办工业企业,着力构筑产业支撑体系;加快配套饮食、商贸、学校、住宅等社会服务项目,聚集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提升新区三产发展水平。总之,要通过充分发挥金峰新区的龙头作用,带动辐射西部农村发展,逐步实现集镇向城市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流通、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为目的,扶持做大雅亿、恒丰、芗安、信华、万桂等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天宝香蕉标准化生产、石亭生猪养殖等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特色农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努力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实现多数人“离地经营”,少数人“规模经营”,提高农村集约化经营水平。要建立农业服务体系。拓宽农副产品营销渠道,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农产品营销为主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增加效益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优化整合现有农村涉农站所,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二要围绕农民关注的迫切问题推进创新。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办实事,真心实意办好事,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岗位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农民职业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和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信息平台,定期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发布经劳动部门审核的企业用工信息,认真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综合服务,有序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转移;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取消对农民就业的不合理限制,认真落实农民工户口、子女就学、计划生育等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拖欠工资、劳动安全、职业病防治等突出问题,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针对农村看病就医、老人赡养等农村社会保障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大病统筹、农村养老的有效途径,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的有效权益。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的投向,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切实为农民提供医疗救助保障;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政策,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及时足额发放农村低保补助款,重视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认真研究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认真推行区、镇(街)财政新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从制度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保护好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要想方设法多办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当前要着力抓好农村等级公路和自来水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围绕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要精心组织好党员干部下派工作。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省委做出的重大决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支持区委做好选派工作,认真抓好思想发动、干部挑选、岗前培训,以及干部管理和政策待遇落实等各个环节。这次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27人,其中市里选派4人,我们要认真抓好各项有关工作,确保党员干部选派工作的质量。广大驻村任职干部要切实摆正位置,认真履行职责,虚心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团结村两委班子,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服务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途径。要结合下半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开拓农村发展新思路,推动农村发展新跨越。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村级选举制度,健全规范村级干部选任制度,发扬民主,加强引导,认真做好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密切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探索建立村两委互相支持和沟通交流等协调机制,提高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努力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更加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推行村内一事一议、村务民主听证等制度,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设,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取信于民,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村级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本网版权所有

四要围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创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抓好抓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文明户、“星级文明信用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推进环境脏乱差、黄赌毒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诚信守法、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时代风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加快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好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计生服务质量,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创新农村警务运行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建立群防群治防控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三、坚持求真务实,确保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取得实效

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牵动面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我区农业比重小,但农村人口仍占三分之一,要充分发挥中心区位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探索以工哺农、以商促农、以城带农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政策引导、优惠扶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抓好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郊农村、“城中村”要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培育,鼓励大中小、内外资多种形式竞相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梯次分布的工业格局;同时要积极筹建城郊农副产品大市场,搞活农村商贸流通,形成连接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市的重要农产品物流基地,以此带动当地房地产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金峰工业区周边的农村要主动融入“大金峰”发展格局,通过引导农民以招商引资、投资办厂、出让土地、建设厂房等多种形式参与工业引办,形成规模发展,推动农村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离工业区较远、工业基础相对较弱的农村要努力对接全区工业发展格局,自觉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导农村工业入驻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提升档次,促进农村工业产业化配套延伸;同时要以服务城区、承接辐射为取向,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要依靠群众,总结创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主体,他们处于生产实践第一线,既是创新机制的直接受益者和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又是创新工作的真正实施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走出符合芗城实际的创新路子。在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各地在基层组织建设、专业协会建设、基地农户企业一体化建设、产学研结合、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各级各部门在推动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鼓励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群众在实践中涌现的新亮点,善于总结提炼,充分推广运用,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本网版权所有

三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和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为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区委、区政府已成了创新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并将制定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分解细化,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一定要按照《意见》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切实在工作部署、力量调配、指导督查和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支持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立足当地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集中精力攻关,争取一年办成一、两件农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常抓不懈。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的指导、帮助和督查,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落实工作任务有创新、有活力、有成效的,要及时总结经验,给予表彰鼓励;对于落实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的,要给予通报批评,鞭策促进,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推动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事关“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求真务实,团结拼搏,深入推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全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发建设,全面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引办创办工业企业,着力构筑产业支撑体系;加快配套饮食、商贸、学校、住宅等社会服务项目,聚集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提升新区三产发展水平。总之,要通过充分发挥金峰新区的龙头作用,带动辐射西部农村发展,逐步实现集镇向城市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流通、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为目的,扶持做大雅亿、恒丰、芗安、信华、万桂等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天宝香蕉标准化生产、石亭生猪养殖等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特色农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努力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实现多数人“离地经营”,少数人“规模经营”,提高农村集约化经营水平。要建立农业服务体系。拓宽农副产品营销渠道,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农产品营销为主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增加效益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优化整合现有农村涉农站所,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二要围绕农民关注的迫切问题推进创新。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办实事,真心实意办好事,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岗位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农民职业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和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信息平台,定期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发布经劳动部门审核的企业用工信息,认真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综合服务,有序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转移;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取消对农民就业的不合理限制,认真落实农民工户口、子女就学、计划生育等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拖欠工资、劳动安全、职业病防治等突出问题,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针对农村看病就医、老人赡养等农村社会保障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大病统筹、农村养老的有效途径,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的有效权益。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的投向,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切实为农民提供医疗救助保障;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政策,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及时足额发放农村低保补助款,重视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认真研究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认真推行区、镇(街)财政新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从制度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保护好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要想方设法多办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当前要着力抓好农村等级公路和自来水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围绕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要精心组织好党员干部下派工作。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省委做出的重大决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支持区委做好选派工作,认真抓好思想发动、干部挑选、岗前培训,以及干部管理和政策待遇落实等各个环节。这次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27人,其中市里选派4人,我们要认真抓好各项有关工作,确保党员干部选派工作的质量。广大驻村任职干部要切实摆正位置,认真履行职责,虚心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团结村两委班子,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服务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途径。要结合下半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开拓农村发展新思路,推动农村发展新跨越。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村级选举制度,健全规范村级干部选任制度,发扬民主,加强引导,认真做好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密切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探索建立村两委互相支持和沟通交流等协调机制,提高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努力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更加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推行村内一事一议、村务民主听证等制度,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设,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取信于民,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村级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本网版权所有

四要围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创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抓好抓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文明户、“星级文明信用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推进环境脏乱差、黄赌毒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诚信守法、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时代风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加快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好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计生服务质量,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创新农村警务运行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建立群防群治防控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三、坚持求真务实,确保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取得实效

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牵动面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我区农业比重小,但农村人口仍占三分之一,要充分发挥中心区位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探索以工哺农、以商促农、以城带农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政策引导、优惠扶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抓好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郊农村、“城中村”要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培育,鼓励大中小、内外资多种形式竞相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梯次分布的工业格局;同时要积极筹建城郊农副产品大市场,搞活农村商贸流通,形成连接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市的重要农产品物流基地,以此带动当地房地产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金峰工业区周边的农村要主动融入“大金峰”发展格局,通过引导农民以招商引资、投资办厂、出让土地、建设厂房等多种形式参与工业引办,形成规模发展,推动农村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离工业区较远、工业基础相对较弱的农村要努力对接全区工业发展格局,自觉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导农村工业入驻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提升档次,促进农村工业产业化配套延伸;同时要以服务城区、承接辐射为取向,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要依靠群众,总结创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主体,他们处于生产实践第一线,既是创新机制的直接受益者和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又是创新工作的真正实施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走出符合芗城实际的创新路子。在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各地在基层组织建设、专业协会建设、基地农户企业一体化建设、产学研结合、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各级各部门在推动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鼓励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群众在实践中涌现的新亮点,善于总结提炼,充分推广运用,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本网版权所有

三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和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为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区委、区政府已成了创新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并将制定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分解细化,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一定要按照《意见》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切实在工作部署、力量调配、指导督查和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支持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立足当地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集中精力攻关,争取一年办成一、两件农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常抓不懈。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的指导、帮助和督查,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落实工作任务有创新、有活力、有成效的,要及时总结经验,给予表彰鼓励;对于落实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的,要给予通报批评,鞭策促进,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推动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事关“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求真务实,团结拼搏,深入推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全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县委成书记作了题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来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对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杨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下面,我就贯彻本次会议和成书记讲话精神讲三点意见。一、今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3月,实现生产总值14365万元,同比增长26.8,剔除“两路”因素,生产总值达到12805万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一产增长5.8;二产增长33.9;三产增长5.2.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457万元,同比增长23.9.第一,春耕备耕工作力度较大,做到了工作早计划、任务早安排、措施早落实。截至3月底,全县已就位“两杂”良种50万斤,其中,水稻良种14万斤,到农户13.7万斤,玉米良种36万斤,到农户34万斤;就位化肥9059吨,到农户4177.4吨;就位农膜50吨,到农户42吨;就位农药26吨,到农户11吨。完成水稻育秧0.73万亩、玉米育秧1.37万亩、红苕育秧0.92万亩,完成玉米点播5.04万亩、水稻栽插0.78万亩、大豆点播0.4万亩、花生点播0.4万亩。第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52件,解决了2790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加大了“两杂”良种推广力度,狠抓了配套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继续培育发展特色农产业,基本落实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了1200亩良桑嫁接,规划了1000亩老茶园改造和亩生态茶园建设,实施了300亩连片柑桔嫁接改良,在江边河谷一带乡镇发展了一批蔬菜示范基地。第三,畜牧生产形势较好。肥猪出栏7.08万头,大牲畜出栏1029头,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出栏12.7万只,肉蛋总产量404吨。第四,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一些特色农产业分别成立了专业协会,杂交仔猪繁殖基地、养牛示范基地、乌骨鸡种鸡群养殖基地相继建立,政府专门拿出了20万元扶持发展乌骨鸡产业。第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今年以来,全县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00人,占年计划5000人的56,全县实现务工收入3468万元。

(二)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完成工业总产值9657万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5467万元,同比增长1.3倍;其他企业完成4190万元,同比增长90.7.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是:原煤30.9万吨,同比增长75.9;电石1.7万吨,同比增长2.2倍;发电量3544万度,同比增长40.5;供电量8270万度,同比增长1.5倍;水泥2.1万吨,同比下降28.2.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30万元,同比增长1.8倍。剔除水麻、普桧公路投资部分,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73万元,同比增长60.4.其中:基建7649万元,同比增长1.8倍,私人投资完成603万元,同比增长3.6.主要在建工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是:盐电公路完成年计划的15.7,黄毛坝大桥完成年计划的13.1,油坊沟水库完成年计划的6.7,白水江梯级电站完成年计划的5,电石厂第四期技改完成年计划的48.6,撒鱼沱电站完成年计划的22.5.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3万元,同比增长40.3;实现上划中央税收入679万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088万元,同比增长1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8043万元,较年初增长46.9;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2977万元,较年初增长9.1.现金表现为投放,净投放现金5865万元。

(五)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0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194万元,同比下降42.0(主要是国有企业已改制);个体私营经济完成3996万元,同比增长15.3;其他经济完成350万元,同比增长9.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在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长期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直以来,全县经济主要以粮食、畜牧等农村传统经济为主,工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支柱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致使经济总量难以大幅提升,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农业农村方面,一是农民增收缓

慢,城乡差距拉大。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全省1864元,全市1171元,而我县为1145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少1791元、719元和26元。199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3.92,是1:6.34,而全市20为1:6.59,全省为1:4.76,全国为1:3;二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以至于优势产业不集中,特色不明显;三是农业综合素质差,科技含量比较低,产业龙头的带动力不强,产业化发展成效不明显,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服务化水平低,农产品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不宽,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人均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五是农村贫困面仍然较大,全县还有近10万人处于人均纯收入不足825元的贫困状态;六是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对农业的实际投入严重不足;七是各级干部对现代农业农村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还有不少问题,与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工业发展方面,全县工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规模不大,电矿工业支撑体系还未根本形成;制约水电、原煤、化工、建材、加工业五个工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较多;项目储备不足,尤其缺少达到可研深度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至于立项、推介和落实都比较困难。在基础设施方面,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道路交通路况不好,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突出;校舍严重不足,加之有不少危房,“普九”的硬件建设任务繁重;同时,卫生、计生、文化以及城镇等的基础设施也相当脆弱。

综上所述,我们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我们的县情,那就是农业弱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根据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始终不渝地把经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千方百计推进新型工业化,竭尽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大统筹力度,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今年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

今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9.99万吨;肉蛋总产量1.9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9600万元;林业总产值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强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油坊沟水库、落雁石门关水库、滩头二洞水库建设进度,完成三龙滩、水子冲水库项目前期勘测工作,抓好牛寨万和小流域治理,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争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38件,解决0.6万人饮水困难。加快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五小工程”建设步伐。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抓紧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核定合理水价,制定水资源管理办法,促进水利良性发展。认真做好“十一五”水利规划和水利项目的可研、储备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要加快生态屏障县建设步伐。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特色经济林、林化、非木林、木材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建设途径,加快特色资源培育。全面搞好117.6万亩森林管护和1.8万亩天保工程建设,加强对6万亩退耕林的抚育管理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1个百分点。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抓好3000口沼气池、500眼节能灶建设。强化林政执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促进生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是要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培育特色农产品的需要,积极整合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农科人员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传授农业科技,搞好技术服务,带头领办、创办科技示范点。鼓励农科人员通过与农户联办、合办或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开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继续抓好良种、农村适用技术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和开发,规划建设一批乌骨鸡、仔猪、牛羊良种繁育基地和茶叶、蔬菜、蚕桑、五倍子等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着力更新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二)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做大做强茶叶、乌骨鸡、蔬菜、竹子、蚕桑、五倍子、干果、油菜等特色农产业。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开发“高、新、特、优”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强资金整合,积极协调农业、水利、林业、扶贫、财政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要抓好茶叶、蚕桑、五倍子、干果、竹子、蔬菜等特色产业。在茶桑产业上,今年要新建标准茶园3000亩,生态茶园2000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良桑嫁接1200亩,新植桑园2000亩。在五倍子产业上,虽说全县有近10万亩人工倍林和天然倍林,但大部分已被毁或林木老化。这一产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且有林化厂作依托,不能在我们的手里被丢掉,何况这一产业已纳入省级“十五”财源建设扶持发展项目。为恢复发展五倍子产业,今年要努力建设标准倍林基地6000亩。在干果产业上,通过大力争取,我县已列入全省干果基地县。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品种改良,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今年要推广夏季修剪50亩,病虫综合防治800亩,品种高位换枝100亩。在竹产业上,目前全县有竹林14.8万亩,年产竹材840万公斤,竹笋170万公斤。要在管护好现有竹资源的同时,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新造或更新竹林1万亩。要认真研究竹笋加工业,积极引资搞好竹产品的开发,实现竹产品增值。在畜牧生产上,要大力发展生猪、牛羊和乌骨鸡,扩大养殖规模,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加快良种体系建设,抓好畜禽产品流通和加工,力争畜牧业产值再创新高。尤其在乌骨鸡的发展上,要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和规模养殖,拓宽销售渠道。今年全县乌骨鸡饲养量力争达到100万只,出栏70万只。要加大推介和引资力度,努力开发乌骨鸡系列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在蔬菜产业发展上,要抓住“两路”、“两站”建设机遇期,立足市场需求,以沿江沿路集镇为重点,合理规划,连片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品种质量。今年要在普洱、中和、盐井、柿子、落雁、兴隆、牛寨等乡镇集中建设蔬菜示范点,力争全县种植时鲜蔬菜5万亩。尤其是在优势产业发展上,今年一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今年或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要认真落实目标任务。今年要建设3000亩标准茶园、2000亩桑园、6000亩五倍子,新建无公害蔬菜1000亩,大面蔬菜5万亩,养殖乌骨鸡100万只。二是要合理布局。我不主张遍地开花,主张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在兴隆、落雁和串丝三个乡各布局茶叶1000亩,在盐井和兴隆布局蚕桑产业,牛寨布局五倍子产业,在兴隆的蒿芝布局无公害蔬菜。三是要研究投入机制。力争通过投入杠杆把企业、基地和农民连结起来。四是要注重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业发展离开了市场就没有活力。五是要整合资金,集中倾斜,尤其是要向在三村建设的重点倾斜。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围绕增收抓产业,突出产业抓龙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品牌农业战略,把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带动特色农产品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象蔬菜、笋子加工都是应该认真研究积极支持发展的。要坚持不懈地走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对茶叶公司、林化厂、丝厂、肉联厂、牛寨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从项目资金、基地建设、技术投入、经营信息、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搞好相关服务。要继续鼓励、支持、帮助这些企业通过改制改造、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途径,进一步理顺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和论证工作,创造盐津的特色品牌。对申报论证成功的,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此同时,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搞好服务。各乡镇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农民了解市场、认识市场、走进市场的重要纽带。

(四)狠抓扶贫攻坚,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要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速解决极端贫困问题。对列入扶贫开发的32个贫困村,要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群众最需要而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扶持每个贫困村培育1―2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乡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使之真正成为20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要继续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居住岩洞、窝棚、杈叉房、茅草房的特困户,完成1707户特困农户的住房改造;实施好15个整村推进项目和落雁120户国债易地扶贫项目,解决5000人的安居温饱问题;实施105万元产业扶贫和30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带动400户2000人脱贫。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所有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都要推行公示、公告制度,严格检查审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要进一步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继续强化部门挂村和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挂钩扶贫一定要落到实处,请扶贫办、组织、人事按照处级干部联系到乡,部门联系到村,所有干部帮扶到户的原则,认真研究落实扶贫责任,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要通过上述努力,争取年内解决5000人温饱和10000人的脱贫问题。

(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乡镇要把农村劳务输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加速农村资本积累、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信息先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或外出经商。要实行“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务工农民的素质。县劳务输出办要高度重视劳务培训工作,积极搞好协调,依托职业中学、农广校、农业技校等教学设施,重点开展初中以下文化青年农民的初级技能培训和维权法规知识培训,乡镇要开展农民工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及组织劳务输出。农民工的培训和输出要坚持与市场需求接轨,积极推行“订单输出”.劳务输出部门要主动出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帮助寻求劳务“订单”,根据“订单”组织培训和输出。同时要加强与输入地的联系,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减少其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及其它违法犯罪现象,树立盐津人的良好形象。要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人,务工收入达到1.4亿元。

(六)努力增加财政投入,严格各类支农资金管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给农业、农村、农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财政部门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计等部门要按资金渠道不变的原则,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支农资金向特色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相对集中。进一步完善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大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效益。要放活资源、放宽政策,积极引进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林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培植发展等领域,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力。

(七)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能,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农、林、水、扶贫、产业办等涉农部门既要着眼于全县发展的规划,更要为基层搞好服务。深入基层,指导和帮助基层抓好各项工作,并通过抓好示范和典型,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县供销社和各专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深化改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找准位置,在助农增收中求得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农村农资及农产品购销的主渠道作用;统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和完善统计内容、统计项目,使统计数字更客观准确地反映情况;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攻关、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和农村适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把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气象部门要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服务上求突破,继续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搞好预测预报;政策研究、产业开发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及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教育、文化、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抓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农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优良服务。

三、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会后,各乡镇要及时认真总结近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经验教训,客观、冷静地分析当前形势,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通过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了解党和政府支农、护农、爱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热情,从而使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的要求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千家万户农民的自觉行动。当前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农事活动繁忙,全县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任务较重。各部门和乡村两级一定要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为实现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奠定基础。

(一)要继续抓好“三农”工作。认真抓好农用物资的就位和市场秩序的整治,严厉打击哄抬市场物价和制假贩假等各种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及时组织筹措好农贷资金,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努力抓实良种补贴的兑现,确保4月30日前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为群众增产奠定基础。坚决落实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认真搞好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力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确保小春增产增收。加大农业科技和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扩大科技覆盖率。抓好节约用水,合理调度库塘蓄水,确保春耕生产生活用水。抓住农村劳务输出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宣传、组织、培训、输出等工作,确保今年劳务输出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组织和引导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他们度过春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用煤价格偏高的问题,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加强协调,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农民减轻因煤炭价格上涨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压力。

(二)要大力抓好城市经济发展。要加强调研,积极配合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搞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好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尽快修改完善并出台全县工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煤炭、电力、电石、水泥等骨干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全年工业生产目标圆满完成。继续关心改制企业的发展,帮助其建立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使之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努力开源节流。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加强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生产资料的供求调度,使之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激活和拓展市场,加强市场秩序治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要着力抓好在建工程项目。继续全力支持水麻、普桧公路建设,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的扫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路地联系,促进重点工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盐电公路、黄毛坝大桥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盐电公路路面工程必须在5月底开工建设。积极支持白水江梯级电站、撒鱼沱电站建设,做好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今年县政府承诺的九件实事,各承办单位要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政府的承诺按时兑现。要认真抓好其他在建工程项目,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县域经济总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努力用建设项目保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四)要积极抓好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一切限制性、歧视性规定,让非公经济进入更宽广的领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切实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尤其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加强对私营经济业主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使其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照章纳税。与此同时,要切实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问效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要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按照上次“普九”攻坚工作会议安排的任务,各乡镇和教育部门要认真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夯实“普九”硬件基础。认真分析研究当前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采取措施,持之以恒抓好各项节育措施落实,切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继续搞好疾病防控和卫生执法,加大药品、食品安全检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救助措施。强化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认真做好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和参加“昆交会”的筹备工作,努力扩大盐津的知名度。继续把改变城乡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县城“五大秩序”治理、机关环境美化作为重点,抓好各项创建活动,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六)要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严格行政许可,规范县乡政府行为,对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该公开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理的必须坚决处理。要不断把打拐、追逃、缉毒等专项斗争引向深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要深入做好信访工作,切实对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开展排查调处,千方百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的检查、督促和整治力度,尽可能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同志们,大家长期工作在农业农村工作第一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我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衷心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再立新功!

篇3: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及 “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分析 “十三五”发展形势,部署今年重点任务。今天上午,我们参加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聆听了国清副书记、刘强副市长的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消化、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农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农业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5元,增长10.7%、增幅居全国第2;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粮食产量1154.9万吨、创“十二五”新高,蔬菜、水产品、水果产量分别增长5.4%、8.6%、8.1%,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5.2%、9.8%、2.6%.回顾过去一年,主要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改革发展”,谋划和推出了一批重大政策措施。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深入开展重大问题专题研究,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着眼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会同财政部门积极优化投入方式,将70%左右的资金切块安排到区县,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强化项目管理,开展绩效考评,实现了“权力下放、效益提升”.着眼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努力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着眼增加农民收入,在认真总结渝北等区县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区县,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着眼缓解农村金融“贫血症”,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担保,累计为2000多个农林牧副渔项目担保贷款78亿元,一些创新实践得到财政部、农业部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开展了系列专题调研,谋划了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围绕“提质增效”,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在确保“口粮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粮经比调整到57:43.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米袋子”更加殷实。加快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主城、区县城、集镇三级蔬菜保供体系建设,盘活池塘、大水面、山地和城郊等四大生态渔业水域,肉类总产量达到213万吨,蔬菜连续7年实现百万吨级增产,水产品增加到48万吨,“菜篮子”更加富足 .大力推进柑橘、草食牲畜、生态渔业、榨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七大产业链建设,综合产值达到898亿元、增长了15%.柑橘产值创近新高,牛、羊分别出栏68万头、274万只,澳洲肉牛落户丰都,开创了我国进口商品活畜的先河,淡水产品自给率达到96 % ,茶叶产值增长了1.7倍,中药材面积增长27.6%,榨菜、调味品等全面发展,形成了“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的格局。

三是围绕“转变方式”,强化物质技术人才装备支撑。切实改善基础条件,扎实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实施作物秸秆腐熟还田等300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100万亩,统筹推进机耕道、人行便道及种养设施建设。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围绕七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启动榨菜、山羊、生态渔、晚熟柑橘、荞麦等5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累计建成水稻、玉米制种基地9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025万亩。5项农业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项,中稻全程机收蓄留再生稻亩产水平全国领先,万州探索的“稻-虾-蟹”高效种养模式亩均利润达到1.1万元。切实加强人才培育,新建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157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1万人,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7.5万人。切实提升装备水平,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各类农机具16.7万台(套),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7.3万亩,农机农艺融合取得新进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

四是围绕“农村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在40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量化确权,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1.26亿元。因势利导推动土地流转,流转比例达到41%,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度提高到34%.累计发展家庭农场1.35万个、种养大户13万户;农民合作社2.5万个,其中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3150个,农民参合率提高到54%;农业龙头企业3362家,农村经纪人6.8万人。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布局,在巴南、江津、永川、梁平、秀山等5个区县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核心区家庭农场平均收益13.5万元,比上年提高41.5%;农户户均收益3.2万元,提高26%.在35个区县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健全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农村电商主体达到1.6万余家,网上销售突破100亿元,秀山等 8个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昌、梁平成为农业部第二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区县。加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6项试验任务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为31个品种系上“保险绳”.

五是围绕“安全优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突出监测、预防、整治、执法等关键环节,坚持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强化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有效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有效期内地方标准、“三品一标” 、市级名牌农产品分别达到345项、2660个、152个。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3个区县进入全国首批创建名单。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蔬菜、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7%,99.5%,地产水产品、生鲜乳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探索建立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连续三年被农业部评为延伸绩效管理工作优秀单位。深入开展“绿剑护农”专项行动,整治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强源头监管,农业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是围绕“民生改善”,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

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8.2万人,对新增集中安置点分别安排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推动人口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全力投身脱贫攻坚,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农科人员“联乡包村”机制,助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合推进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村社便道4920公里,适宜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80%.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成清洁工程示范村120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230亿元。

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二五”圆满收官。过去五年,是农业提质增效、市场供保有力的五年,是农村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农民得实惠最多、幸福感最强的五年。这五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投入不断加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蓬勃发展, “三品一标”产品增加400个,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较大提升;这五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了11个、16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较大提升;这五年,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接近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9: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0%,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较大提升;这五年,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农村发展活力较大提升;这五年,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部级示范村36个,市级示范村和示范片474个,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生产生活便捷程度和幸福指数较大提升。

“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得益于政策好,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各区县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倾力支持,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得益于措施实,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心抓落实,埋头促发展,全力推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得益于人心齐,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苦干实干,相关部门鼎力支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农民精耕细作,形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战斗力。在此,我代表市农委、市委农工委,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关于“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我们要强化调查研究,准确研判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打好攻坚战,赢得主动权。

从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定位为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思考和谋划,全社会同心协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在发展理念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思路和方向;在发展方略上,注重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成果拉动农业现代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格局加快构建;在发展政策上,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布局向西部倾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成为贫困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从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看,配套设施日益改善,技术装备不断强化,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日渐提高,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开,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在“双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浪潮推动下,农业“创客”不断涌现,电子信息、现代设施和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与农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农业农村阶段特征看,全市农业发展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过去几十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在积累聚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由过去的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过去主要通过要素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过去拼资源消耗真正转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由过去的超小规模、粗放经营真正转到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上来,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从农业农村重大任务看,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装备还不完全适应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提高农业效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民收入虽然突破万元大关,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17元,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到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每年增速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农村人口持续向非农领域流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谁来种地”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必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切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高度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1号文件”对此也作出部署。这将是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反思当前的农业,供给侧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或结构性短缺,产需之间还没有实现高水平的平衡;部分农产品质量还不可靠,安全隐患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农产品“地板”抬升和天花板“封顶”,农业效益提升空间有限;粗放的经营方式给农业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考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入思考、认真分析、系统研究。要坚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第二,要高度关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渡阶段,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还不高,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还不到70%.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重大决策,去年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七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其核心就是面向市场调结构、转方式,努力使农业有效益、产品有市场、农民有奔头。这些年来,各区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就面上来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每位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不仅要研究产业、还要研究产品,不仅要研究技术、还要研究市场。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要高度关注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上午国清副书记也全面系统地讲了农民增收问题。虽然这些年总体形势比较好,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差距还非常明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力争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全市农民收入很不平衡,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基本超过了全国平均数。但是对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来讲,压力就非常大。这些地方大多是贫困区县,收入基数低,自然条件也比较差,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确实不小。因此,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特别要加快建立农村改革、农业增效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要高度关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质量不仅事关当前,而且影响子孙后代的吃饭问题。从我市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太乐观,全市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71%,近25%的坡耕地土层厚度不足30厘米,60 %以上的土壤缺乏有机质、速效钾等含量,石漠化趋势加剧,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肥力下降。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严重影响耕地产出,同时,耕地污染以及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农业部门守土有责,要把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作为大事,不仅要保数量、还要保质量,不仅要管当前、还要管长远,坚决守住底线,确保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升。

第五,要高度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农业资源过度开发,长期透支,复种指数高,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化肥、农药、农膜过量低效使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日益凸显,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亮起了“红灯”.如何加快农业生态建设,使农业发展由“求生存”向“求生态”“求温饱”向“求环保”转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三农”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六,要高度关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技术创新;农村社会活力的每一次释放,都伴随着制度变革。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去年8月底,中央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5大领域,明确了26项重大改革举措。主要目的是加强农村改革事项的衔接配套,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各项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市里也将印发实施方案,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推动改革由点及面,形成燎原之势,真正把改革的红利释放出来,把改革“盆景”变成“风景”.

三、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以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条主线,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要求,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为目标,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动力,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在工作着力点上,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总方向,突出“巩固、加强、转变、深化”.巩固,就是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发展举措,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强,就是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构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转变,就是要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促进农业稳产、提质、减损、降耗、增效,形成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农村生态系统良好的格局。深化,就是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紧紧围绕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促进基础产业提质增效。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配套设施,深化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推进蔬菜专业村和标准园创建,加快建设南方露地蔬菜示范基地,积极发展高端蔬菜、精细蔬菜和有机蔬菜,力争产量达到1800万吨左右。深入推进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稳量提质发展生猪产业,加快良种化改造,积极创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区),力争出栏量稳定在2000万头左右。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柑橘、草食牲畜、生态渔业、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七大特色产业链建设,着力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努力提升农业组织化、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确保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促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打“特色牌”、走“生态路”,扩大市场紧缺、适销对路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与此同时,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打造一批名品精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推动农产品“走出去”.

第二,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多条腿”走路,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要在“降成本”上下功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要在“拓功能”上下功夫。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消费需求,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积极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农业不仅“卖产品”,而且“卖风景”.要在“促融合”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范围和规模,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推行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合作社、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同时,推行农村创业导师制,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增进农民福祉。

第三,着力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定适度规模经营正确方向,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探索确定不同产业、不同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标准。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引导经营主体以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互换并地、土地流转、联种联收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面积,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二次返利”等方式,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加快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流转交易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适合丘陵山区特点的服务模式。同时,强化工商企业流转农村土地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第四,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对既定的重点改革任务,要精心组织、抓紧推进;对新的改革试点,要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对中央安排的试点内容,要不折不扣抓紧抓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抓好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体系。力争家庭农场达到1.6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7万家,其中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3450家。承担这项改革试点的5个区县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为全市面上推广积累经验、提供借鉴。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扩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范围,完善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多种模式的资产经营实现形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建设“八大工程”,切实抓好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制定重庆“农业云”建设方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农批、农超、农网对接。大力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在股权联结、红利分配、改革模式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扎实搞好各类试点示范。重点抓好永川、梁平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

第五,着力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科技方面。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在农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技术创新、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坚持“产学研推”四位一体,健全“首席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推广模式,完善榨菜、山羊、生态渔、晚熟柑橘和荞麦五个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力推进“田间学校”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农机方面。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 “带机报补”试点;强化丘陵山地农机新产品开发政策支持,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引导主要农作物生产向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迈进,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第六,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风险防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制修订地方标准20项,加大“三园两场”创建力度,认证“三品一标”300个;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在“菜篮子”主产区县试点开展追溯管理;全面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完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深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继续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遵循“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原则,全面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工作,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执法;强化对周边地区和重点部位的巡查监视,最大限度规避外疫传入风险,严防非法动物及动物产品入境;完善应急防控工作机制和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加强农业风险防范。科学开展防灾减灾,推广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增强农作物抗逆能力;加强植物疫情监测防控,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强化舆论引导和市场调控;加强渔业、农机安全监管,确保农业生产领域不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七,着力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量质并重”和

“质量红线”理念,健全工作机制,逐步实现耕地质量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突出“改、培、保、控”四字要领,继续实施沃土工程、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耕地保护性耕作、基本农田治理等,扩大实施范围,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继续以国家级监测点为依托,辐射扩建市级监测点,加强土壤肥力预测预报,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动态。积极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强化耕地质量管理责任,主动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按照有关规范开展验收评定工作,切实把好补充耕地质量关。

第八,着力抓好农村民生实事和生态建设。继续推进“三件实事”.协同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8万人,努力解决好搬迁安置中的具体问题。配合完成5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结合生态农业创新试点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建设。持续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建成38个大型沼气工程,推进中小型沼气及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能源综合示范等工作,积极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促进农村“多能互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示范。推广“稻鱼同田”“鱼菜共生”新型种养型、“畜-沼-菜(果)”复合生态型、“秸秆-饲料-猪(牛、羊)-茶(果)”农牧特结合型、“林-药-菌”山区资源开发型等模式,促进农业生态良性互动、种养业协调发展。继续在长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开展增殖放流,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

第九,着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政策,将市级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的70%左右切块安排到贫困区县,推行工作到户、因户施策,切实把增收产业和项目落到实处。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着力推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对贫困农户的带动能力;优先推进贫困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凡是集体资产能够量化到户的,一律量化到户。改善贫困户增收条件。村社便道向贫困区县倾斜,畅通“产业路”;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向贫困区县倾斜,保护“吃饭田”;依托 “田间学校”等载体,抓好贫困农民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第十,着力强化农业综合保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事关“三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社情民意和民生问题,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客观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形成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强化“三农”宣传工作,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好,把“三农”工作的新亮点新创造宣传好,把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宣传好,精心策划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精品力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浓厚氛围。用好管好涉农资金。完善农业扶持政策,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加大绩效评价力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高效。加强农业法治建设,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绿剑护农”行动,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抓紧完善“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和推动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力争开好局、起好步。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志》编纂工作,特别是承担编修任务的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编纂要求,强化时间观念,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涉及区县农业部门的,希望各区县积极支持、主动配合、共同推动。

最后,我就全市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提点要求。过去一年,全市农业系统以“三严三实”为标准,大力加强机关作风与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工作上奋发有为,作风上求真务实,面貌上新风扑面。可以说,呈现出重要农产品产量普遍增加、七大产业链建设提质增效、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四增”局面,集中展示了农业系统干部队伍勇于担当、能打能拼和务实进取、真抓实干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重农固本,安民之基。农业系统要深入贯彻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把为农服务当作一份事业,把促农增收当作一种追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学习调研,提升能力素质,增强工作本领,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同志们,“三农”事业催人奋进,新的使命光荣神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智慧、积蓄力量,锐意创新、奋发图强,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篇4:在州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在州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州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全州“两会”和全州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分析我州“十五”以来的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部署“十一五”时期和今年我州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汤涛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振鹤、惠民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我州“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

“十五”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五年来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六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全州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烟、茶、畜、果、药、菜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其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达到;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由:调整为:,产值比由调整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州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达到了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长期困扰农村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通讯难等问题有所缓解。一大批交通、通讯、能源、电网、水利、生态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全州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全州建成沼气池万口;农村路网建设成效显著,全州通公路村达到;农村电网改造全面竣工,通电村达到;通自来水的村达到;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万亩,农村人平基本农田面积达到亩;完成退耕还林万亩,天然林管护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平方公里。年,全州新建沼气池万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程,解决了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农村电话混合覆盖率达到。

(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通过实施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等,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了覆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年,全州消除中小学级危房万平方米;解决了所中小学饮水难和所中小学如厕难问题;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校校通;新建村卫生室所,维修整顿村卫生室所。

(四)农村各项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各项农业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农业结束了“皇粮国税”的历史。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完成,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契机;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基本结束,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的持续实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重点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十五”期间,全州上下坚持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增加扶贫投入,强化扶贫责任,合力扶贫攻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州解决了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解决了万农村人口饮水难问题,基本消除了农村特困户的茅草房。年,全州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万人,解决了万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

(六)农村民主政治不断推进,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十五”期间,全州广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在农村大力推行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村委会直选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村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的民主监督制度、村民理财小组的民主理财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的民主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懂得并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七)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十五”期间,全州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广泛开展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切实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探索出了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的新路子。五年来,共兴建文明新村个。

“十五”时

期,对我州“三农”工作来说,是政策扶持含金量最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为农民办实事最多、对“三农”投入密度最集中的时期。回顾“十五”期间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坚持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来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五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统揽全局工作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心部署,措施上不断加强,切实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坚持把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五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了一、二产业互联、工农业互动的新格局。四是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任务。解决“三农”最根本的问题是靠发展,发展要落实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三农”工作的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坚持不懈地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州是农业大州,解决“三农”问题的困难多、任务重、难度大。五年来,全州上下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尤其是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进入了“零税赋”时代,释放出了农民巨大的生产力。六是坚持强力推进扶贫开发,使一大批贫困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稳定解决了一大批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些巨大的成就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坚持和发展。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年代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把它作为方向来提的,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年代主要是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年代主要是推进包括农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发展在内的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的小康建设,并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建设新农村是加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它所蕴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内涵。“生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宽裕”就是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小康社会;“乡风文明”就是要建立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以团结互助、和睦友爱、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村容整洁”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它必须以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宽裕为前提,绝不能以加重农民生活负担为代价;“管理民主”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化,要求更加高效地推进村民自治。

建设新农村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不容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切不可片面理解,舍其它而取其一,必须“五个轮子”一起转,整体推进。

(二)要充分认识我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演进、文明和进步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处于农业社会形态的地方,发展将会更加缓慢一些,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到现在历经了两百多年,城镇化率达到左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不发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各项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缺乏稳定增收的渠道,农村社会保障尚未起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加上我州广大的农村不仅自然条件差,人居分散,决定了我州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州多个村发展的客观条件各异、发展的基础千差万别,既不可能一个“模式”,更不可能“齐步走”,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我们要有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三)要明确“十一五”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调结构,抓质量,提速度”的关键时期,是我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打基础阶段。我州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如何走?目标如何定?是我们各级干部必须认真研究,必须弄清的问题。

路子如何走?“十一五”时期,我州建设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为动力,以“四基”(农村基础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本制度)为重点,努力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建设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

目标如何定?“十一五”时期,我州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五个新”,即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有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目标。

――产业建设目标。基本建成“四个一百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基本建成绿色产业州。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整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电网、通讯网、水利设施网、城镇网和发达的商业网,城镇化水平提高―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目标。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个百分点,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更加完善,加强村卫生室功能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有线电视通村率达。

――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本网版权所有

――扶贫开发目标。全州基本解决剩余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一类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解决贫困村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讯、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

――民主法制建设目标。村级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村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把握“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十一五”我州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抓好“四基”,即农村基础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本制度。

第一,推进农村基础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核心在产业。没有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生活宽裕不起来,乡风文明不起来,村容整洁不了,管理民主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说,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全州上下要把新农村的建设重点放在基础产业发展上来。基础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三围绕、三加快”。

一是围绕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州的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州,其具体目标是:着力建成“四个一百万亩”,即万亩优质林果基地、万亩优质烟茶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和万亩优质特色蔬菜基地。对这“四个一百万亩”,要按照特色板块基地的建设要求,全面规划,分布实施,实施区域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把这“四大板块基地”建成“生态农业的示范园”。本网版权所有

二是围绕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政策,研究措施,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重点发展卷烟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工业、药化工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值要达到亿元以上。

三是围绕建成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我州有良好的生态、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要让广大的农民由第一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从事为旅游服务的相关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衣、食、住、行、游、购、乐”服务,使广大农民既可以创造财富,又能够感受文明、享受生活。

第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基础设施先行。“十一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要着力抓好“六网”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农村交通网。建设“大交通”是我州“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大交通”格局将逐步形成。我们在全力支持铁路、高速路建设的同时,要抓住国家和省支持的历史性机遇,强力推进农村交通网的建设。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交通落后是制约我州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全州还有个村没有通公路,通路不通车的村占三分之一,通车不安全的村也大约有三分之一,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的机遇,加快乡村路建设,要着力建设外联主干、内部循环的农村公路网,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通村油路或水泥路达到以上的目标,还要着力解决城乡间、村道与国省道间、省际间、县市间、乡镇间、村际间的“断头路”,形成乡村公路与现代交通互联互通的循环交通体系。

二是着力改造农村电网。“十五”期间,全州通过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的村通电,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农村对用电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目前电网荷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十一五”期间,电力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对农村电网实施第二次扩容改造,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着力建设城镇网。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恩建宣半小时城镇圈”和“三大城镇带”(以利川为中心的西北沿边城镇带、以巴东县城为中心的沿江城镇带和以来凤为中心的来咸鹤西南沿边城镇带)。这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化”农村为“城镇”,“化”农民为市民,“化”农业为二、三产业。在城镇建设上要有统筹城镇发展的思维,要有大手笔,在城镇建设中,要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经营城市为抓手,使“十一五”期间的城镇建设有新的发展,尤其要抓好个中心村的示范建设,以推动全州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四是着力提升农村通讯网。“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大通讯”的目标,发展农村通讯既是建设“大通讯”的重要内容,又承载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十一五”期间,要推进“三网整合”,在全州范围内,要实现通讯全覆盖,基本普及城乡宽带网,使广大农民住在土家苗寨,信息联通世界。

五是着力建设农村水利设施网。“十一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全面完成座二、三类小型病险水库整治计划,积极改善耕地灌溉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万人饮水难的问题,基本达到有条件的村庄集中供水。

六是着力建设发达的农村商业网。建设农村商业网是抓大农村消费、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时期,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逐步建立起以城区店(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点,规范农村市场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同时,要建立起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让现代流通网联通乡村。

第三,推进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新农村,要从关系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的事情抓起,要把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园、教、医、文”等四个方面的发展。

一抓“园”,就是探索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加快建设农村文明生态家园。要继续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五改三建”为抓手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我州探索的“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建池、建家、建圈)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恩施模式”向全国和全省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多次肯定我州的生态家园建设既有创新,又有特色。实践证明,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是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我州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符合全州实际、符合广大农民意愿和要求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完善和发展。各地务必要抓好用好这个有效载体,在推广中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不断加以创新、完善,尤其要与农村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其内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沼气池建设是“五改三建”的核心和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州农村适宜地区将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二抓“教”,就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支撑。从农村教育的状况来看,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利机遇,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农村教育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中小学级危房,基本化解“普九”债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职业技术资源,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民万人,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抓“医”,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小病靠拖,大病等死”、“小病医不起,大病医不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是广大农村中存在的见怪不怪的现象,这应该是农村卫生医疗卫生的无奈。如果没有农民的健康,哪有农村的小康?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各级政府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但大多数都是低水平,功能不完备,设施不齐全,发挥的作用有限。“十一五”期间,各级要坚持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努力建立健全稳定的政策性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尤其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建立一批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平价医院”,让广大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同时,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使以上的农民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努力使农民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

四抓“文”,就是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在逐年稳步发展,但广大农村正在沦陷为文化的“荒漠”,成为“被文化遗忘的角落”。现在的农村文化现状怎样?有人把它概括为“三叫四难”,“三叫”就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就是“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如果没有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封建迷信就会抬头,邪教就会盛行,赌博风人情风就会泛滥。“十一五”期间,各级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按照“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图书室”的要求,健全农村文化网络。抓住国家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机遇,逐步建设适应农民基本需要的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要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发展工程。“十一五”期末,全州要力争实现户以上的村庄通有线电视。二是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坚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书下乡、送法律下乡,让文化之“水”解农民之“渴”;更要“种”文化,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存在着天然的相通性,他们是农村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中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三是要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新风尚。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第四,努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动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把中央和省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重点抓好“两稳定”、“两改革”和“两建立”。“两稳定”即要长期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的土地制度,这是稳定农村、稳定农民的“基石”,长期稳定这两项制度,农民群众才敢放心放手的在承包土地上加大投入,创造财富。同时,按照“有偿、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大户集中,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两改革”即要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两建立”即建立起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确保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涉农项目落实的基础上,州和县市新增的可用财力向“三农”倾斜;基本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农村救灾救助体系,让广大农民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重点抓好“一加强”、“一推进”、“一提高”。“一加强”就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按照“五好”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村支“两委”刚刚换届结束,这一届新班子承担着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因此提高新进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各级要依托各级党校,抓好分级培训,力争用―年时间,把新进人员全部轮训一遍。继续实施好“工程”,使所有的村级组织都有办公活动场所。“一推进”就是要切实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权利。要抓好“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效载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提高”就是要提高依法治村的水平。切实抓好农村“五五”普法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户”建设,建立起群防群治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打击地方黑恶势力,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三、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也需要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操作性的新措施,要努力使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环环相扣,通过重点目标的大突破,提升整体推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字方针的要求,深刻领会省委对“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在手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原则,研究支持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管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为党委、政府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出主意、当参谋,更要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尤其要把“统筹”二字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逐步实现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民主法制向农村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是“龙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州要形成两个规划体系,即以县市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和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县市规划体系要突出方向性和指导性,村级规划体系要突出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两个规划体系都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实际,尊重规律的原则。在制定新农村规划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尊重经济规律(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全州县市的多个村发展状况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制定规划时不能规定一个“模子”,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二是区域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区域规划就是要把相对集中的乡村一起规划,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我们的村镇规划中突出民族特色。三是开门规划,农民参与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听取所在村农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创造性。四是科学指导,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始终,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政治建设一并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三)多元投资,建立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的要求,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公共投入。同时,确保各项涉农项目落到实处,以支持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建设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安排涉农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对这个农业重点项目,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加大争取力度,确保这些项目能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笼子,确保这些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二是要坚持把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的受益主体和投资主体,要引导农民通过投资、投劳、投物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家园建设的投入,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三是要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村镇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各地要拿出一批优势农业项目对外招商,以资源换资金,以开放促发展。五是要加大部门帮扶投入力度。实行州县(市)领导、州县(市)各部门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支持对口帮扶持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四)整合资源,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有义不容辞的帮助支持责任。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搞好规划,发挥具体组织指导作用。发改委、财政、国土、交通、金融、劳动、卫生、教育、文化、建设等部门,要主动地把推动新农村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工作内容,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指导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要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扑下身子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克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盲目攀比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特别防止举债搞建设,增加新的债务。要适应群众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少用强制、指令、摊派的办法,多用协商、示范、服务的办法,遇事同群众商量。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学会用法制的办法、市场经济的办法、政策引导的办法完成工作任务。要注意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开始行动,自觉自愿地投身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同志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既要为农民释疑解惑,又要帮农民排忧解难。要善于采用办点示范、典型带动等办法,探索路子,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完善决策,指导工作。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四要四不要”,即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搞盲目攀比;要有特色,不要千篇 一律;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六)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十一五”时期,各级要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力争在年前实现以下目标:着力解决全州剩余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万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综合素质;全州每年新启动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年启动个;安排搬迁扶贫户、人;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培植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家,到年,使其中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加快重点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继续抓好整村推进式扶贫这一有效形式,实现“六个结合”。一是抓好整村推进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大力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二是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相结合,坚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行,为整村推进搭建基础平台;三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为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坚持整村推进与搬迁式扶贫相结合,对不适宜生存地区的群众实施搬迁式扶贫;五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六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落实“三大扶贫机制”,合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一是要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要求,把发改委、扶贫开发、水利、农业、交通等各方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二是要实行部门帮扶,创新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在重点贫困村建立扶贫工作联系点。三是要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保障机制。要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推进扶贫开发的硬措施来抓,按照“五好”班子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建设好村级班子,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同志们,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新农村的起步年,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困难不少,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关于如何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下午还要作具体安排,我在这里只强调两点:

一是认真学习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和农村政策的争取工作。中央和省都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两个一号文件的含金量非常高。其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五个三”,即“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三个高于”,就是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三个终结”,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句号;“三个强化”,就是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三个加大”,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力度;“三个加快”,就是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国家和省今年对支持西部“三农”工作也有新的部署,有的是政策性支持,有的是项目支持。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的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的争取工作,把这些政策用活用足,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变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真正地惠泽农村,支持农业,致富农民。

二是认真贯彻全州“两会”精神和州委、州政府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十一五”“三农”工作有一个良好开局。全州“两会”刚刚闭幕,五届四次人代会上审议并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这两个文件是指导我州“十一五”时期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州委、州政府的一号文件对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扶持农业发展的含金量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对照文件,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抓落实,力争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起步,结构调整要有新步伐,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要有新进展,农村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要有新突破,扶贫开发要有新进步。

同志们,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州富。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州“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期,对我州“三农”工作来说,是政策扶持含金量最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为农民办实事最多、对“三农”投入密度最集中的时期。回顾“十五”期间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坚持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来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五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统揽全局工作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心部署,措施上不断加强,切实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坚持把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五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了一、二产业互联、工农业互动的新格局。四是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任务。解决“三农”最根本的问题是靠发展,发展要落实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三农”工作的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坚持不懈地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州是农业大州,解决“三农”问题的困难多、任务重、难度大。五年来,全州上下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尤其是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进入了“零税赋”时代,释放出了农民巨大的生产力。六是坚持强力推进扶贫开发,使一大批贫困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稳定解决了一大批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些巨大的成就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坚持和发展。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年代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把它作为方向来提的,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年代主要是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年代主要是推进包括农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发展在内的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的小康建设,并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建设新农村是加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它所蕴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内涵。“生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宽裕”就是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小康社会;“乡风文明”就是要建立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以团结互助、和睦友爱、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村容整洁”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它必须以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宽裕为前提,绝不能以加重农民生活负担为代价;“管理民主”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化,要求更加高效地推进村民自治。

建设新农村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不容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切不可片面理解,舍其它而取其一,必须“五个轮子”一起转,整体推进。

(二)要充分认识我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演进、文明和进步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处于农业社会形态的地方,发展将会更加缓慢一些,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到现在历经了两百多年,城镇化率达到左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不发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各项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缺乏稳定增收的渠道,农村社会保障尚未起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加上我州广大的农村不仅自然条件差,人居分散,决定了我州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州多个村发展的客观条件各异、发展的基础千差万别,既不可能一个“模式”,更不可能“齐步走”,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我们要有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三)要明确“十一五”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调结构,抓质量,提速度”的关键时期,是我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打基础阶段。我州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如何走?目标如何定?是我们各级干部必须认真研究,必须弄清的问题。

路子如何走?“十一五”时期,我州建设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为动力,以“四基”(农村基础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本制度)为重点,努力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建设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

目标如何定?“十一五”时期,我州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五个新”,即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有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目标。

――产业建设目标。基本建成“四个一百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基本建成绿色产业州。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整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电网、通讯网、水利设施网、城镇网和发达的商业网,城镇化水平提高―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目标。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个百分点,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更加完善,加强村卫生室功能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有线电视通村率达。

――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本网版权所有

――扶贫开发目标。全州基本解决剩余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一类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解决贫困村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讯、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

――民主法制建设目标。村级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村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把握“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十一五”我州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抓好“四基”,即农村基础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本制度。

第一,推进农村基础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核心在产业。没有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生活宽裕不起来,乡风文明不起来,村容整洁不了,管理民主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说,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全州上下要把新农村的建设重点放在基础产业发展上来。基础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三围绕、三加快”。

一是围绕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州的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州,其具体目标是:着力建成“四个一百万亩”,即万亩优质林果基地、万亩优质烟茶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和万亩优质特色蔬菜基地。对这“四个一百万亩”,要按照特色板块基地的建设要求,全面规划,分布实施,实施区域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把这“四大板块基地”建成“生态农业的示范园”。本网版权所有

二是围绕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政策,研究措施,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重点发展卷烟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工业、药化工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值要达到亿元以上。

三是围绕建成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我州有良好的生态、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要让广大的农民由第一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从事为旅游服务的相关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衣、食、住、行、游、购、乐”服务,使广大农民既可以创造财富,又能够感受文明、享受生活。

第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基础设施先行。“十一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要着力抓好“六网”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农村交通网。建设“大交通”是我州“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大交通”格局将逐步形成。我们在全力支持铁路、高速路建设的同时,要抓住国家和省支持的历史性机遇,强力推进农村交通网的建设。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交通落后是制约我州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全州还有个村没有通公路,通路不通车的村占三分之一,通车不安全的村也大约有三分之一,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的机遇,加快乡村路建设,要着力建设外联主干、内部循环的农村公路网,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通村油路或水泥路达到以上的目标,还要着力解决城乡间、村道与国省道间、省际间、县市间、乡镇间、村际间的“断头路”,形成乡村公路与现代交通互联互通的循环交通体系。

二是着力改造农村电网。“十五”期间,全州通过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的村通电,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农村对用电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目前电网荷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十一五”期间,电力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对农村电网实施第二次扩容改造,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着力建设城镇网。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恩建宣半小时城镇圈”和“三大城镇带”(以利川为中心的西北沿边城镇带、以巴东县城为中心的沿江城镇带和以来凤为中心的来咸鹤西南沿边城镇带)。这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化”农村为“城镇”,“化”农民为市民,“化”农业为二、三产业。在城镇建设上要有统筹城镇发展的思维,要有大手笔,在城镇建设中,要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经营城市为抓手,使“十一五”期间的城镇建设有新的发展,尤其要抓好个中心村的示范建设,以推动全州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四是着力提升农村通讯网。“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大通讯”的目标,发展农村通讯既是建设“大通讯”的重要内容,又承载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十一五”期间,要推进“三网整合”,在全州范围内,要实现通讯全覆盖,基本普及城乡宽带网,使广大农民住在土家苗寨,信息联通世界。

五是着力建设农村水利设施网。“十一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全面完成座二、三类小型病险水库整治计划,积极改善耕地灌溉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万人饮水难的问题,基本达到有条件的村庄集中供水。

六是着力建设发达的农村商业网。建设农村商业网是抓大农村消费、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时期,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逐步建立起以城区店(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点,规范农村市场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同时,要建立起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让现代流通网联通乡村。

第三,推进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新农村,要从关系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的事情抓起,要把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园、教、医、文”等四个方面的发展。

一抓“园”,就是探索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加快建设农村文明生态家园。要继续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五改三建”为抓手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我州探索的“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建池、建家、建圈)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恩施模式”向全国和全省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多次肯定我州的生态家园建设既有创新,又有特色。实践证明,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是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我州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符合全州实际、符合广大农民意愿和要求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完善和发展。各地务必要抓好用好这个有效载体,在推广中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不断加以创新、完善,尤其要与农村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其内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沼气池建设是“五改三建”的核心和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州农村适宜地区将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二抓“教”,就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支撑。从农村教育的状况来看,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利机遇,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农村教育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中小学级危房,基本化解“普九”债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职业技术资源,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民万人,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抓“医”,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小病靠拖,大病等死”、“小病医不起,大病医不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是广大农村中存在的见怪不怪的现象,这应该是农村卫生医疗卫生的无奈。如果没有农民的健康,哪有农村的小康?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各级政府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但大多数都是低水平,功能不完备,设施不齐全,发挥的作用有限。“十一五”期间,各级要坚持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努力建立健全稳定的政策性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尤其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建立一批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平价医院”,让广大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同时,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使以上的农民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努力使农民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

四抓“文”,就是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在逐年稳步发展,但广大农村正在沦陷为文化的“荒漠”,成为“被文化遗忘的角落”。现在的农村文化现状怎样?有人把它概括为“三叫四难”,“三叫”就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就是“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如果没有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封建迷信就会抬头,邪教就会盛行,赌博风人情风就会泛滥。“十一五”期间,各级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按照“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图书室”的要求,健全农村文化网络。抓住国家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机遇,逐步建设适应农民基本需要的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要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发展工程。“十一五”期末,全州要力争实现户以上的村庄通有线电视。二是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坚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书下乡、送法律下乡,让文化之“水”解农民之“渴”;更要“种”文化,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存在着天然的相通性,他们是农村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中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三是要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新风尚。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第四,努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动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把中央和省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重点抓好“两稳定”、“两改革”和“两建立”。“两稳定”即要长期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的土地制度,这是稳定农村、稳定农民的“基石”,长期稳定这两项制度,农民群众才敢放心放手的在承包土地上加大投入,创造财富。同时,按照“有偿、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大户集中,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两改革”即要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两建立”即建立起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确保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涉农项目落实的基础上,州和县市新增的可用财力向“三农”倾斜;基本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农村救灾救助体系,让广大农民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重点抓好“一加强”、“一推进”、“一提高”。“一加强”就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按照“五好”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村支“两委”刚刚换届结束,这一届新班子承担着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因此提高新进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各级要依托各级党校,抓好分级培训,力争用―年时间,把新进人员全部轮训一遍。继续实施好“工程”,使所有的村级组织都有办公活动场所。“一推进”就是要切实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权利。要抓好“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效载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提高”就是要提高依法治村的水平。切实抓好农村“五五”普法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户”建设,建立起群防群治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打击地方黑恶势力,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三、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也需要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操作性的新措施,要努力使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环环相扣,通过重点目标的大突破,提升整体推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字方针的要求,深刻领会省委对“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在手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原则,研究支持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管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为党委、政府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出主意、当参谋,更要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尤其要把“统筹”二字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逐步实现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民主法制向农村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是“龙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州要形成两个规划体系,即以县市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和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县市规划体系要突出方向性和指导性,村级规划体系要突出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两个规划体系都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实际,尊重规律的原则。在制定新农村规划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尊重经济规律(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全州县市的多个村发展状况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制定规划时不能规定一个“模子”,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二是区域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区域规划就是要把相对集中的乡村一起规划,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我们的村镇规划中突出民族特色。三是开门规划,农民参与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听取所在村农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创造性。四是科学指导,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始终,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政治建设一并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三)多元投资,建立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的要求,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公共投入。同时,确保各项涉农项目落到实处,以支持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建设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安排涉农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对这个农业重点项目,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加大争取力度,确保这些项目能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笼子,确保这些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二是要坚持把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的受益主体和投资主体,要引导农民通过投资、投劳、投物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家园建设的投入,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三是要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村镇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各地要拿出一批优势农业项目对外招商,以资源换资金,以开放促发展。五是要加大部门帮扶投入力度。实行州县(市)领导、州县(市)各部门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支持对口帮扶持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四)整合资源,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有义不容辞的帮助支持责任。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搞好规划,发挥具体组织指导作用。发改委、财政、国土、交通、金融、劳动、卫生、教育、文化、建设等部门,要主动地把推动新农村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工作内容,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指导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要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扑下身子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克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盲目攀比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特别防止举债搞建设,增加新的债务。要适应群众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少用强制、指令、摊派的办法,多用协商、示范、服务的办法,遇事同群众商量。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学会用法制的办法、市场经济的办法、政策引导的办法完成工作任务。要注意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开始行动,自觉自愿地投身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同志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既要为农民释疑解惑,又要帮农民排忧解难。要善于采用办点示范、典型带动等办法,探索路子,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完善决策,指导工作。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四要四不要”,即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搞盲目攀比;要有特色,不要千篇 一律;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六)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十一五”时期,各级要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力争在年前实现以下目标:着力解决全州剩余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万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综合素质;全州每年新启动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年启动个;安排搬迁扶贫户、人;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培植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家,到年,使其中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加快重点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继续抓好整村推进式扶贫这一有效形式,实现“六个结合”。一是抓好整村推进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大力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二是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相结合,坚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行,为整村推进搭建基础平台;三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为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坚持整村推进与搬迁式扶贫相结合,对不适宜生存地区的群众实施搬迁式扶贫;五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六是坚持整村推进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落实“三大扶贫机制”,合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一是要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要求,把发改委、扶贫开发、水利、农业、交通等各方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二是要实行部门帮扶,创新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在重点贫困村建立扶贫工作联系点。三是要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保障机制。要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推进扶贫开发的硬措施来抓,按照“五好”班子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建设好村级班子,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同志们,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新农村的起步年,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困难不少,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关于如何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下午还要作具体安排,我在这里只强调两点:

一是认真学习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和农村政策的争取工作。中央和省都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两个一号文件的含金量非常高。其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五个三”,即“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三个高于”,就是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三个终结”,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句号;“三个强化”,就是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三个加大”,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力度;“三个加快”,就是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国家和省今年对支持西部“三农”工作也有新的部署,有的是政策性支持,有的是项目支持。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的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的争取工作,把这些政策用活用足,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变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真正地惠泽农村,支持农业,致富农民。

二是认真贯彻全州“两会”精神和州委、州政府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十一五”“三农”工作有一个良好开局。全州“两会”刚刚闭幕,五届四次人代会上审议并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这两个文件是指导我州“十一五”时期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州委、州政府的一号文件对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扶持农业发展的含金量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对照文件,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抓落实,力争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起步,结构调整要有新步伐,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要有新进展,农村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要有新突破,扶贫开发要有新进步。

同志们,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州富。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州“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篇5:在××科技与创新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大河上下全面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我局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今天我们隆重召开××××科技与创新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省局党组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再次表明了我局以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促进治黄事业全面发展的勇气和决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科技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局近5年来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强化科技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步伐,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治理开发与管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简要回顾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委党组提出的治河新理念,以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抗洪抢险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全局的科技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自以来,全局投入科研资金1134.1万元,开展各类研究项目158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91项,其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取得科技火花奖励成果82项,有75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取得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39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局重大创新奖,38项获得省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两位同志被评为××拔尖人才,两位同志获得黄委十大科技青年称号,×××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志获得××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同志被××列为“三条黄河”建设十大杰出青年15位候选人进行考察,×××同志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等4位同志被河海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同时我局命名四位同志为首批拔尖人才。在今年××召开的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上,我局被评为全河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大力实施科技治河,为原型黄河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我局在机淤综合技术、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南北展宽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工作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ZDT-I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经省级科技鉴定,居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被水利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是成功开发的多种取沙汇集系统,提高了机淤固堤施工效率。由××市局与有关大学、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局研制的“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试验研究”、“××××淤背固堤综合技术研究”,都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黄委的科技进步奖。目前,以上成果已在多个市局推广应用,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淤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被列入国家重点八五科技攻关增列专题,取得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理在视察黄河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于指导河口综合治理,实现下游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南北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抗洪抢险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开发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防汛抢险钢桩及快速旋桩设备”、“液压自动抛石机”等一大批防汛抢险新机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科技进步奖,并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由××机修厂研制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在国家防总招标中一举中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采用和推广了混凝土截渗墙和垂直铺塑截渗等多项堤防除险加固新技术,以及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和土工格栅堆石筑坝技术等用于坝岸加固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我局多处控导工程施工中,应用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总面积达6.4万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不抢险或少抢险的目的。

(二)“数字黄河”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局治黄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局先后筹集投入资金多万元

,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并投入运用了一系列信息操作系统。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省局至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了省局到市、县(区)局的2MB广域连接和三级文件、资料、办公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也为远程会议、防汛会商、网上审查、水量调度、远程教育和远程会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二是开发建设了××××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防汛信息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通了××××防汛网站。实现了防洪预案、抢险方案、防洪工程、实时险情、防汛料物、防守队伍及灾情信息、凌情的信息化管理,建成了47处自动遥测水位站,在全局完成了大规模信息集成与开发的“××××水雨情管理系统”,为处理水雨情综合信息提供了数字处理平台。在的××秋汛和今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发建设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39座引黄涵闸远程监控,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四是“数字水政”、“数字人劳”、“数字建管”、“数字财务”、“数字计划”正在开发建设,并已陆续投入管理运用。

篇6:农业农村工作年度总结会议讲话

基层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十二五”期间,我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要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就必须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我县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绿色产品和珠三角市场,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面向珠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年和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我再谈四点意见。

一、要在强化农业农村工作责任上务求更大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连续8年出台关于强农惠农的1号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的浓厚氛围。今年2月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陕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一减一缩进两市”(减少农业,缩小农村,抓农副产品进超市、抓劳动力进城市)的思路不动摇,以全局的意识服务农业,以科学的态度发展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吃透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意见》《关于贯彻中央一号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期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实施意见》等指导农村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上来,把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明晰我县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构筑新型的城乡关系,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二、要在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上务求更大进展

(一)要紧抓全省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机遇,在推动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4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全省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引领,明确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二是以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为突破,推动乡镇转变政府职能;

三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村为着力点,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以完善财政激励机制为保障,加强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势在必行,这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农民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加快推进这项改革工作,省政府实行财政激励措施,对在6月底前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并得到省有关部门核准的,省财政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资金。前天,县委召开了会议,传达学习了省的会议精神,决定成立改革工作机构,抓紧组织调查摸底,及时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力争在6月底前争取得到省有关部门的批复,率先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让全县上下都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各镇的主体功能区划分要结合“一个中心,两条经济带,三大主体功能区,四个经济增长极”的总体规划要求制订,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要做大特色产业基地,在发展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41家,带动3.7万户农户实现增收。但是,这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我县贫困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增收门路不广。因此,要突出春甜桔、蓝塘土猪、茶叶、山楂、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动连片发展、聚集发展。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基地、带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户主动调优结构、改良品种、扩大规模,强力打造农产品生产“第一车间”,带动农户发展和基地建设。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机械化,尽快从落后的生产力中解放出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确保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要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在打造品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质量是品牌的保证,品牌是解决农业发展效益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要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力争在测土配方、高产栽培种植、生态健康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等主推技术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水果(春甜桔、荔枝、龙眼、三华李)、茶叶、油茶、蓝塘土猪、蔬菜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监督体系建设,搞好特色农产品质量认证,使之成为具有特色品牌的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参与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支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挥现有农贸专业批发市场作用,拓展产品市场。加快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继续推进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搞活农产品流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配送经营,逐步把营销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要重视农业项目招商,在拓展农业功能和劳务富民上取得新突破。今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城乡建设管理和重大项目推进年”,农业项目关系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突破,也是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以生态保护为重、不适合发展工业的镇,要增强机遇意识、项目意识和发展意识,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走向,认真筛选、规划、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县直相关涉农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要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的优势,结合生态林业建设,加大在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方面的招商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双向流动”,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把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城市文明带回家乡,促使更多农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另一方面要抢抓省“双转移”机遇,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走得出去,从而实现“输出一人,搬出一户,致富一家”目标。

此外,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继续抓好封山育林、森林围城(路)、树木园林业科技普及、珍稀树种致富、高山油茶产业发展等“五大绿色工程”建设,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务求更大突破

今年是扶贫“双到”工作的攻坚决胜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城乡建设管理和重大项目推进年”,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双到”、镇村改造等工作结合起来,从最核心的环节抓起,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重点是落实“三个坚持”。

(一)坚持整合资源,打造亮点。没有亮点,对外难以展示建设成果,对内则难以树立典型,形成不了经验,发挥不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镇村改造示范点的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要从根本上克服“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随意性,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怪现象,确保新农村建设和镇村改造资金的使用效果。二是必须整合涉农资金。新农村建设和镇村改造不能“撒胡椒粉”,要按照市提出的每县选取2个镇,每个镇1个村作为改造试点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突出试点、示范点建设,集中攻坚,强力推进,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宜居镇村示范点,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和镇村改造的新亮点。近期,计划组织镇委书记、镇长参观考察市内村级改造试点,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我县镇村改造工作。

(二)坚持统筹城乡,改善民生。要抓住今年中央一号文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做好各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工作,加快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以及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电排、小堤防等五小工程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有效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短板”问题。要加快农村电网、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群众危旧房改造,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巩固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坚持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重点难点在农民。只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才能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农村和谐稳定。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充分发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居工作站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基层接访、大接访活动,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继续加强农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传统教育,扎实创建和谐农村、和谐家庭,逐步形成农村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具体来说,村、镇、县直部门要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并将排查出来的问题汇总到信访局。特别是县直部门,不要总以为信访维稳工作是镇委书记、镇长的事,要对职能范围内可能引发矛盾、引发上访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这里再次提醒大家,虽然村级换届基本完成,但还要密切关注,尤其是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好,要加大对新当选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此外,要重视网络舆情,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指定专人,专门跟进网络上涉及本部门的事件,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单位“一把手”要敢于面对,保证措施到位、责任到入,防止被人利用炒作。

四、要在领导服务农业农村工作上务求更大转变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农村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在领导分工、干部配备上做到服务于农业农村,在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工作摆布上做到城乡统筹。要把服务农业农村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任务落实。要继续开展“提高执行力,奋力抓落实”作风建设活动,转变工作作风,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二)要强化基层组织。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强化财力保障,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完善乡镇干部激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设高效运转的服务型乡镇政府。切实抓好村“两委”新一届班子建设,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增强工作合力。农业农村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上多出点子,做好文章。其他部门要从自身部门职能和行业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参与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工作斗志、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

篇7:农业农村工作年度总结会议讲话

同志们:

元旦刚过,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召开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回顾去年工作,共同研究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今年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经过半天多的时间,各县(区、市)农业局长就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随后,我们又结合平时掌握了解的情况,对市里面各中心、办、科、站进行了民主测评。就去年参加首届山西特色农博会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在此,我想就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困难、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同时,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去年全市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先后经历了三个持续干旱期和一次大暴雪,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面对这样一个特殊形势,全市农业系统干部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市委“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晋中”的主题,在挑战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排难而进,农民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农业经济实现了转型发展,农村民生得到了持续改善。

1、在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上,面对农业外部增收乏力,进一步发挥了我们农业部门的职能,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上做文章。一是抓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去年,虽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由于我们采取了增加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和实施丰产方综合技术等工作措施,实现了粮食产量和效益的双重提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3.83亿公斤,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人均粮食增收200元以上。二是抓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去年,我们从抓2万亩设施蔬菜着手,努力增加蔬菜生产效益。20xx年全市蔬菜面积123.7万亩,虽然面积上与前年基本持平,但高效设施面积增加2.24万亩,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在全市41.86亿公斤的蔬菜总产量中,仅设施蔬菜产量就达10.7亿公斤,占四分之一多,加之菜价持续走高,全市农民人均蔬菜收入突破千元,增加259元。三是抓水果储藏、示范园建设。去年,我们突出抓了水果储藏销售和示范果园建设,我市储藏的25万吨水果全部售出,平均增值0.5元/公斤以上,实现收入1.25亿元。全市水果总面积达97万亩,水果总产量7亿公斤,人均水果收入增加17元。虽然经济大形势影响了务工收入,但通过努力,仅农业内部增收近500元。据统计预测,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在5200元左右,同比增长8.8%,提前一年实现了 “十一五”的目标(5000元)。在完成市委、政府提出的“保增长”目标中,我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充分反映出我们农业系统干部战斗力、凝聚力。

2、在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上,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目标,紧扣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主题,在农业转型发展上做文章,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去年5月14日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实施项目66个,完成投资8.9亿元。一批像榆次东阳无公害蔬菜基地、祁县古县、平遥襄垣出口精品酥梨基地、太谷河西蛋鸡养殖基地等示范项目表现出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二是大面积推广农业组装配套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由单项技术向产业集成技术转变。近两年,全市分产业对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进行集中组装配套,以整体的模式进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施玉米丰产方66个,平均增产50—100公斤/亩;主推设施蔬菜组装技术,全市新建设施面积2.24万亩,进行高光效树型改造,全市新建标准化水果示范园1.5万亩。三是突出龙头企业升级、合作社规范,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由数量型逐步向质量型转变。为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去年新上和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30个,总投资1.2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带动45万农户增收5.6亿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上,重点围绕“规范化建设”做文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110个,新发展778个,特别是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95个,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四是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农民群众从生产型得实惠向综合型受益转变。全市共落实粮食补贴、玉米保护性差价补贴、良种补贴2.33亿元。新建农村可再生能源3.5万户,服务网点533个。实施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47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22.3万亩。五是逐步建立新型服务体系,服务方式由单纯技术指导向产供销全方位服务转变。去年,我们突出抓了集信息提供、产品质检、市场监管、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全市累计开通农村宽带用户6.2万户;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936个,检测合格率不断提高;新完成“三品”认证33个,累计达到468个。开展了春季、夏季、秋季农资打假行动,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连续七届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均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在山西首届特色农博会上,无论是招商引资额、贸易洽谈,还是获奖情况均位居全省前列。六是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逐步向新型农民转变。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23个班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万余户,完成科技培训107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11.34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35万人。

3、一方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机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3.5万亩,参与流转的农户达到2.3万户。加大了农村“三资” 规范管理,先后对82个乡镇,159个村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资金总额6亿多元,罚没上缴违规违纪资金109余万元,责令限期清退1300余万元,移交纪检监察案件37起,全市118个乡镇、2756个行政村实行了财务、资金“双代理”。探索开展了农村“三资”网络化管理监督体系建设,左权、寿阳两个试点县已全覆盖,其它县(区、市)正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全市将逐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四级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去年全市继续以“创三优”、“四化四改”和“两个十”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祁县、平遥、榆社、和顺、寿阳、左权、昔阳、开发区8个县域规划和228个省级重点推进村规划基本完成;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以及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工程稳步推进,全部完成任务;500个村达到“十有十个一”目标;2140个村基本实现农村环境“创三优”目标。

篇8:市委副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1月28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深刻领会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去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于1月8日至9日在福州召开,省委副书记梁绮萍作工作报告,副省长刘德章作会议总结。这里,就两个会议主要精神作个简要传达。

(一)关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1、总结了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六个方面成效。就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干群关系出现可喜变化。

二是六个方面政策。就是首次对种粮农民实行普遍的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

三是六个方面措施。就是加大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加大了抗灾救灾力度;加大了动物疫病防治力度;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加大了社会事业投入力度。

四是五个方面经验。就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新时期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工作的立足点;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

五是六个方面问题。就是虽然粮食实现恢复性增产,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虽然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虽然今年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没有建立;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2、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会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同时,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

3、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题。会议指出,抓住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

(二)关于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1、总结了20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主要成效、经验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六个方面成效。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山海协作和扶贫开发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二是五个方面经验。就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坚持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坚持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三是五个方面问题。就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不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牢;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仍然不足;服务“三农”长效机制仍然没有形成;农村社会一些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2、提出今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就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

3、提出做好今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五个方面措施。就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4、安排部署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二、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的10个方面35条工作措施的要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牢固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尤其是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增产幅度居全省前茅,全市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47万亩,粮食总产量126.29万吨,增长4.1。全市水果产量66.79万吨,增长9.1;茶叶产量1.72万吨,增长10.5;肉蛋奶总产量20.01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7.98万吨,增长3.1。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8.86亿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增长9.3,增幅为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农业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烟叶突破百万担,质量和效益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年。积极开展竹业开发竞赛活动,竹业总产值增长22.1。抓好良种繁育与品种改良,肉牛、肉羊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出栏分别增长56.6和30.1;在全省首家引进年屠宰肉牛3万头的现代化企业,为我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大建莲系列产品开发、红豆杉深度加工力度,促进建莲和红豆杉产业的加快发展,产值分别增长87.7和53.9。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全市新一轮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76家、中介组织20家。特别是三和食品公司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明溪南山农业示范园区进入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行列,实现了“零”的突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名牌农产品的形成,全市已有100多个农产品分别获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产值46亿元,农户从产业化组织中获得收入6.5亿元。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大对省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全市共完成投入4540万元,综合开发工作质量为近年最好的一年。认真组织实施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抓好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连续第3年被评为省优质工程,是全省唯一得到奖励20增加一片亩的建设项目的设区市。高度重视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全市水利年建设活动完成投资2.58亿元,全面完成了“六千”水利工程年度建设任务。三明市警戒天气雷达站建成投入运行,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沼气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全市完成建沼气池6557口,其中沼气示范户2963口。

五是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果。举办了“4・26”泉州农业专场招商会和“6・28”浙江宁波林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约项目176个,其中合同项目107个,合同利用区(境)外资金25.27亿元,目前累计到资5.41亿元。特别是引进了江苏大亚科技集团投资7000万美元、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这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刨花板生产线,单项吸引外资创我市林业引资项目历史之最。

六是农村改革创新工作效果明显。认真开展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2004年12月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永安召开,推广了我市特别是永安的改革经验,并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使农村土地流转逐步走上健康、有序轨道。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民平均减负率达64.3。

七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44.9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认真组织实施以“阳光工程”、扶贫开发、山海协作等为载体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工3.97万人次。举办了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有1418个农民当场与企业签约招聘合同。

八是服务“三农”工作深入开展。深化农业155服务,全年共组织农技干部2280人次送科技下乡204场次,接受各种咨询服务1.08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76期次,受培训农民1.62万人次。深入开展“村会协作”活动,共结成协作对子470个,协作内容涉及十多个专业100多个项目。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9个,农产品行业协会9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51个。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全市已查办220多个案件,挽回农民经损失200多万元。面对持续的干旱,适时组织人工增雨,落实各项防旱抗旱措施,把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九是扶贫开发工作得到加强。继续落实市领导挂县包乡及市、县两级机关单位挂村扶贫和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的制度,选派了431名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任职,重点做好省定3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以及82个市直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认真实施“造福工程”,已完成搬迁1825人,占计划的70.2,预计春节前2600人可全部搬进新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高,年初受周边省份禽流感疫情及持续干旱和农资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来源大幅减少,乡镇财政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剧,影响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有效投入;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层次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导致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

2008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大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和投入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8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以及国有土地出让金中的一定比例资金,搞好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今年计划实施土地整理4万亩,建设标准农田0.8万亩、商品粮基地3.5万亩。加大地力培育,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产出水平。

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做好乡村供水、险病水库除险加固、水毁修复、山地水利和堤防建设,搞好渠系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要争取建成260个村级供水工程,完成24座病险水库保安工程,建设2座小型水库和3万立方米容积的山地水利工程,新增3万亩节水灌溉,整治15公里河道,治理21.8万亩水土流失。加大筹资力度,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和路面硬化800公里,并管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

三要建立健全农业防灾抗灾体系。加快沙溪、金溪、尤溪等流域防洪设施和县(市)城区防洪堤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洪水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发挥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的作用,增强城乡灾害性气候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保证农作物和林业生产安全和高产优质。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和防治,确保免疫密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强森林火灾监控和群众农事用火的疏导,减少火灾发生。

四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强化农科教结合,鼓励和支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市从事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切实增强农业和农村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搞好12个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32个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5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户农户,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大农业良种繁育和新技术推广力度,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引进推广工作。继续实施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绿色证书、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工程,办好农广校、农函大,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五要加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绿化造林、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实行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抓好生态农业试点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广“猪-沼-果”等农业生态能源建设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抓好水葫芦的治理保洁工作和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2、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增加单产和总产、提高粮食品质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和粮食安全体系。继续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加大粮食“种子工程”建设力度,推广优质高产抗病粮食品种(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产量达129万吨。

二要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林业要加快“生态建设、森林资源培育、山地综合开发、林产工业集群、新兴产业”五大工程的实施,鼓励青山纸业、永安林业、大亚木业等林业龙头骨干企业延伸开发下游产品和建设原料林基地。畜禽业要重点发展15个万头猪场、20个5千头猪场的规模养殖和一批生猪养殖专业户;建设出栏达百万只的肉鸡基地和25万套种鸡场10个,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增长8。果茶业要继续加快老果园改造,加大优质水果品种的推广力度,力争全市水果产量增长6,水果优质率达50;抓好十大优质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力争茶叶产量增长10,优质茶产量占总量的20左右。食用菌业要大力推广以草代木食用菌,抓好以竹屑取代木屑发展食用菌的试点工作,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全市食用菌鲜品产量增长10。

三要突出抓好农业特色产业。继续贯彻“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烟叶工作重点,切实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全市计划种烟45.29万亩,收购烟叶105万担。加快肉牛养殖基地、肉牛种源繁育、牧草种植和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全市计划出栏肉牛5.7万头,种植牧草8万亩,屠宰加工肉牛3万头。加强肉羊种苗基地建设,加大科学养羊培训及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肉羊产业开发,全市计划出栏肉羊21万只。全市计划改造低产竹林28万亩,建设3―5个现代竹业科技示范园,实现竹业总产值32.2亿元。加快红豆杉基地建设,计划新植红豆杉1万亩;开发紫杉醇新项目,实现产值8000万元。稳步推进建莲产业基地建设,计划种植5.3万亩,示范推广“建选17号”1.06万亩;加快年产10万吨“闽江源”绿色食品二期工程和年产万吨系列产品项目建设,力争莲业总产值达2.7亿元。

四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符合区域布局、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努力培育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方式,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积极推行“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新模式,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把订单农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来抓,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提供服务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11个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0个市级中介组织作用,带动优质肉牛肉羊、粮食、笋竹、建莲、烤烟、水果、茶叶等一批高效优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种养规模,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五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进程,继续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扩大绿色、无公害、有机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继续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建设多层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严防疫情传入和扩散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0个,力争累计达到100个,绿色食品达到20个。

六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巩固和发展农产品综合和专业市场,加快推行农产品连锁、配送、超市、电子商务、代理交易等现代物流方式。继续推进各类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和场地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化供销社改革,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赴省外、境外参加产品展销(博览)会。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依法规范和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道路、桥梁通行费,切实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

3、着力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改革创新力度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原有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不变,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支农的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执行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取消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的政策。强化农业投资管理,对乡村投资和补助项目,实行公开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克扣农业专项资金,确保各项扶持农业政策落到实处。

二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首先,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发放林权证;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三项任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推进森林资源流转、林权证质押贷款、林木采伐、资源保护、科技服务、林业投融资体制、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配套改革,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权制度。其次,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税费改革配套措施,加大对困难乡镇、村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重视研究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大力推广清欠还债、核销化债、降息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清债等有效办法,逐年化解乡村不良债务。第三,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视发挥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快落实林权证质押以及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第四,要稳步推进水利改革。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调动农民参加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扎实做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体制保障。推行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以“卖、股、租、包”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民营经济股份合作办水办电。

三要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执行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事件“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督查力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四要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推广“农业155”,整合涉农和科技部门服务网,建立健全集农业实用信息、市场营销、科技示范、资金融通、政务服务五大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联动网。搞好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加强“969155”、“96355”等农业网络服务建设,尽快建立县、乡(镇)、村的社会服务联动网。加强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并为每个村配备3名农技员,形成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深化“村会协作”活动,办好现有中介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创办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4、着力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要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用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营销和管理,推动工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以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引进品牌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资产,并从大亚木业、肉牛产业等有影响大项目入手,打破“一县一域”利益格局,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村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率先发展县城区,做大做强做优城区所在镇,不断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域次中心,着力推进5个县域次中心试点工作,使其朝着功能完善、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小城镇方向迈进。搞好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小城镇建设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证、推荐上岗“一条龙”服务试点工作,做好劳务派遣与跟踪服务工作,举办全市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促进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今年全市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全市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3.5万人。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当地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小型加工经营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全面清理进城就业不合理收费和限制性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良好环境。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和用工管理,严禁随意清退、限制农民工就业的做法,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和克扣工资、劳动安全、职业病防治等突出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竞赛活动为抓手,突出抓好一批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搞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区外客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和农业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山海协作,精心组织筹办农业专场招商会、林业专场招商会两场大型农业招商会,广泛开展以项目为纽带的山海经贸协作,着力抓好一批山海协作示范工程骨干项目,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突出抓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规划与建设,大力促进明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有重点地建立一批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创办一批外向型农业实体,形成水煮笋、烤鳗、鲜莲、速冻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建设,主动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五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重点帮扶3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31个少数民族村和老区基点村建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项目开发。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对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农户实施异地搬迁。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把国家扶贫信贷资金与发展龙头企业结合起来,搞好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对接。以选派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驻村任职为载体,加大挂钩扶持力度,把更多的人才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其他各种社会资源自上而下向贫困乡村倾斜。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鼓励我市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乡村传播科技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使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生产技术,提高科技对脱贫致富的贡献率。继续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投身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帮助她们特别是贫困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积极开展社会救济救助活动,落实省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安排好灾区和困难农户的生产生活。

同志们,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充满希望和挑战。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把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推向前进。

篇9:在志愿者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两年来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进行部署。下面,结合我县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实际,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成效显著

省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实施后,我县分三批安置支农支教大学生志愿者110人。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妥善安置,帮助大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使他们学有所用,尽其力、献其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1、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措施。县委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非常重视,县委、乡镇、教育局、广播局、民政局、中医院等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设专人抓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县项目办成立后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和分工,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局、公安局、教育局、团县委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而为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了使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们率先制定下发了《克东县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在考核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方面,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标准,便于实施和操作。对大学生志愿者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了领导小组与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制度,大学生志愿者与村民联系制度等。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征询大学生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通过与村民沟通,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助解决什么等问题,及时定位服务方向和措施。县项目办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掌握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此项工作得到省、市委充分肯定,也得到志愿者一致好评。20**年县项目办荣获省级先进集体称号。

2、搞好教育培训,增强服务功能。为了使大学生志愿者对所服务的乡村、小学的情况有所了解,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明确,我们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农村重点工作、政治思想教育和服务管理条例及相关政策为内容,集中抓好培训工作,先后召开了大学生志愿者欢迎会、座谈会3次,请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讲话,乡镇、教育局领导、大学生志愿者代表表态发言;举办了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班3期,请县委党校和教师进修校教师讲课,请有经验的老教师讲解农村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通过培训,使大学生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干好工作的信心。针对农民科技意识不强,视野不开阔,小富即安的思想,宝泉镇平安村主任助理齐月珠走遍平安村4个自然屯、8个村民组500多户农户,写出调查报告向村党支部汇报,帮助贫困户分析贫困原因,传授适用新技术,担当农业科技的传播人。主动与两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生产资金问题,还为农民子女在城里联系了免费学习理发和厨师技术。去年春节前夕,为特困户马庆祥老人送去了米和面,使老人深受感动。

3、改善工作条件,激发工作热情。在安置工作上,坚持尊重本人志愿,方便食宿,保证安全,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服务农村,支援教育为目标,采取了以专业定岗位,岗位定人选双项选择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导向。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单位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体现在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县长董颖秋专程到昌盛乡现场办公,为大学生志愿者解决实际问题;县委副书记唐远征多次率领县项目办人员,检查食宿和安全方面工作。县财政局为食宿较集中的昌盛乡山河、宏大、太平三所村学校拨付5000元,用于雇佣炊事员和维修宿舍。昌盛乡为本乡三处食宿点购买了彩电、安装了程控电话,尽可能地解决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和生活难题,受到了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随着工作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志愿者们的工作热情高涨,真正把服务地作为第二故乡,全心投入,热心服务,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他们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学校和学生们。昌盛乡山河学校以大学生志愿者张丽伟为代表的把关教师,20**年中考取得考入重点高中突破10名的好成绩。志愿者王崇波在昌盛乡宏大村小学支教,钻研了《走进新课程》等教育教学理论,探索运用6步教学法,先后完成了《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于宏大家庭教育壮况的调查报告》等多篇理论性文章。同时,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在宏大村办起了畜牧信息义务咨询诊疗服务站,义务为村民服务。正是他工作业绩突出,又是我县发展奶牛生产所缺少的人才,县政府增设编制,破例把他分配到县畜牧局工作。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决策重大问题时,大学生志愿者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出主意,想办法,当参谋,做表率。姜莹在民富村工作中,帮助困难群众、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体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带动下,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靠近党组织,两年来,共有20人次被团县委授予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称号,现已有26名志愿者加入了党组织。

我县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由于我县大学生志愿者人数比较多、分布面比较广,上级没有拨付相应管理经费,管理的难度较大,乡镇之间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二是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村学校工作和被借调到乡镇或县直部门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个别在行政村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由于村级工作任务量不大,冬天无事可做,出勤情况不够好;有的在行政村工作两年时间,村里一年的工作知之不多。三是服务作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个别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理念理解不深不透,有的表现出上班不积极,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有的与社会青年交往频繁,影响服务单位工作秩序,甚至有的不服从组织领导,闹矛盾。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正。

二、明确任务要求,积极做好今后大学生志愿者工作

20**年选派的大学生志愿者到今年7月底已服务期满,为了切实做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的考核及继续留任的续签工作,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志愿者有关工作的??》黑教联[20**]51号,为落实好《通知》精神,当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组织考核。各基层项目办要按照县项目办安排和上级有关要求,对大学生志愿者两年来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对是否胜任工作做出鉴定,对是否同意大学生志愿者续签协议留用提出明确使用意见,目前,大学生志愿的考核工作已接近尾声,近期将形成综合考核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到市项目办。

2、续签服务合同。对继续选择在农村服务的志愿者,必须是考核后胜任本职工作,服务单位同意继续留任的。按省文件精神,由市项目办与志愿者签订6年的服务合同。市项目办为了方便续签工作,委托县项目办与志愿者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合同一式三份志愿者本人一份、县项目办存档一份、上报省项目办一份,每份合同附志愿者身份证复印件一张。续签协议于4月15日前上报市项目办。续签合同的志愿者身份不变,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费标准不变,继续由省财政负担;其中,对扎根村、屯服务包括在乡镇中小学校任教的志愿者发放安家费。为了保持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稳定,对安家费发放方式作出规定:在省财政安家费资金到位并志愿服务满两整年后,一次性发放安家费每人2万元及期间的利息。大学生志愿者如在本协议签订2年后又选择其他形式就业的,可与县项目办协商终止志愿服务协议。

3、加大推进力度。省委把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列为十项利民行动的33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争取在35年内选派、培养近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村务领导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农村工作水平。这既是一项重要的人才战略,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举措。我们既要珍惜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又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把我县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管理,抓好服务。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克东县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各基层项目办要经常深入到服务单位,了解和检查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大学生志愿者不同岗位及职责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任期目标,对其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各基层项目办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任职档案,全面反映大学生志愿者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对每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行政村或村学校任职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验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认真填写《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登记表》,并记入本人档案。各基层项目办要结合这次考核情况和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实际情况,对前两年作用发挥不理想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岗位作出适当调整,充分考虑安全、食宿等方面,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要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要继续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进步,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志愿者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各基层项目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或计划,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在艰苦环境中积极进取的品质和意志。对政治要求进步、有入党要求的,要及时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并加以培养,促其尽快成熟,早日加入党组织。

三是树立典型,宣传推广。两年来在大学生志愿者中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各基层项目办要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进行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才,健康成长。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工作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认可。

同志们,今后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县委的领导下,坚持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做到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选用人才,为全面建设和谐克东、加快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10:在志愿者会议上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好!

火红五月,阳光明媚,志愿使者,群英荟萃。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志愿者工作会议,这是协会新领导班子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比较大的会议。我很荣幸地和大家面对面地说上几句话,也愿意与大家一起共事、交朋友。我们能走到一起,是一种缘分,或者说是共同的理念和志向,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今年3月,经过民主推荐、有关部门批准,我为开原市志愿者协会新的法人、会长。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会长,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太大。开始本想拒绝这个对自己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职务。一是我已年过半百,有力不从心之感;二是怕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后来,看到大家期待的眼光,为了开原市志愿者的事业,我还是接受了。

很长的时间,我就想: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的人,可以说都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很高的综合素质,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玩事不恭的人。

在市场经济社会,在道德缺失、信任危机、到处都充满着铜嗅味的环境中,能有一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队伍,实在是难能可贵。

20**年7月,在赵东威同志倡议和主持下,创建了开原市志愿者服务队。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改名为开原市志愿者协会。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开原市志愿者协会创始人、前任会长赵东威同志,并向他道一声:您辛苦啦!

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在全体志愿者的努力下,我们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3月底到现在已有登记注册志愿者240多名。

在我们这支队伍里,男女老少俱全;有昔日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也有任现职的各级领导;既有党员、团员,也有普通群众,还有教师、律师、私营企业主和个体老板;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七八十岁的长者。这足以反映了各位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这些人不图功名利禄,求的就是奉献。说我们是文明的先锋,爱的使者,一点都不过分。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开原市志愿者工作,推动全市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我们志愿者事业的重大意义

志愿者是当代中国社会一支不应忽视的力量。我们承继着社会公众善良内心的情感基因,我们象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也代表着被当代世界普遍认同的公民社会的价值观。

实际上,最早出现的是中国青年志愿者。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8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后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因此,志愿者行动不仅仅是青年的事了,不分年龄和职业了。今年4月26日,中华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接受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业务范围是维护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行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宣传和培育志愿文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当会长。这足以说明中央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志愿者事业不单单是共青团的事了,而是全国全民的事业了。

首先,志愿者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社会服务平台和途径,可以让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人士广泛参与进来,共同来努力,共同来实现,共同来促进和建立一个关怀互助、充满爱心的和谐社会。我们每做一件有益于百姓的事,我们心里就有愉悦感。这就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从大的上来说,我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雷锋精神在我们身上的延续和升华,从小的上来说,是菩萨心肠体现,是在积德行善。

其次,志愿者活动是政府和社会对弱势群体关怀的一种有效补充,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个人自身的境遇和个体健康状况的差异,会产生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人需要帮助、需要关爱。来自政府或者社会层面的关爱往往是比较宏观的、机械的、简单的,或者说是原则性的,相对于需求来讲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志愿者活动往往是比较多方面的、直接的、贴近的、交流互动式的、灵活而长期的,感觉上也比较新颖,是非常受欢迎的。同时,志愿者活动也是社会民众爱心和良知的集体表现,是民众参与和回馈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我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是在影响社会,把我们身边的不好的一面,向好的一面转化。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的精神。奉献是前提,友爱是基础,互助是实现形式,进步是共同理想和目标。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认识得并不是十分清楚,往往偏重于对志愿者的管理和使用,而忽略了对志愿者的培养和锻炼。我们不是一个劳务输出组织,更不是一个廉价劳动力的提供机构,我们既不能把志愿者当成一个低成本的劳动力队伍,也不能当成纯粹的专业队伍。

二、加强组织建设

我们开原市志愿者协会是由开原市民政局签发的具有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由开原团市委业务主管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而不是随便成立的一个组织,是团队而不是团伙。一切要按照章法去行动。

要想做好志愿者工作,就必须有一个组织机构。要有理事会、工会、党支部。我们现在有理事会,十个小组,各级组长都是副会长,还有几个部,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而各部是协会的职能部门,党支部归新城街管,还可以发展党员。各个部门和小组及各个职务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并且分工不分家地工作。我们每个人的职务,只是个代号,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在我们这里没有职务高低,没身份的高低贵贱,都是志愿者,都是服务和奉献。

三、工作要有计划性

国家和各地政府都有工作计划,比如五年计划,现在是第十二五。每个组织和单位都有计划。志愿者的工作也不例外,也要有工作计划,尤其是要有活动计划。当然我们也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临时性工作,如 4月18日清理小招贴和19日的植树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工作和活动计划。不能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今天想起这个做这个,明天想起那个做那个。一是公益活动要有计划,一年之内做什么,半年季度做什么,一个月内做哪些,都要有计划,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的活动和工作有的是要做,要群策群力,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比如学雷锋活动、3.15维权活动、募捐活动、无偿献血、助残日、资助贫困学生、关爱老人、义务劳动、各种宣传、各种技能培训等等。募捐活动要慎重,因为我们不是慈善机构。再说,我们大多是工薪阶层,工资也都不高,不能搞得太多。即便有,也得要通过理事会研究决定才能进行,社会上需要资助的人太多,凭我们的力量只能是杯水车薪,我们只能量力而行。同时要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帮扶对象的.贫困问题,找其贫困的原因,研究落实解决的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的一时资助,只是暂时的,要想他们生活好起来,还必须帮他们想办法从根本脱贫致富。每个组也可自行安排活动,但必须事先和协会汇报。个人在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也要算在志愿者活动的范围之内。也希望大家及时向协会汇报,我们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宣传,以后我们有经济条件也可办志愿者简报,不断扩大志愿者的影响力,弘扬志愿者精神。

我们要不断开拓工作领域,牢固树立项目意识,这也是做好整个志愿者工作的中心。开展志愿者活动不仅需要较大社会影响的大型项目,也要结合实际开展的项目;要有长期开展的专业性强、社会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也要有大量的围绕一般性社会公益、便于我们参与的短期的甚至一次性的服务项目。总之,志愿者活动要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志愿者能为的结合上寻找工作突破口,我为社会和弱势群体想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选择好活动领域,确定好活动项目。同时,正确面对社会的杂音,正确面对自己,正确面对别人。对自己所做的不报怨,不后悔。二是志愿者内部的活动,比如各种文体活动,可以举办联欢会、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要使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四、搞好团结

一个国家要讲和谐,一个家庭要讲和睦,任何一个组织必须首先讲团结,不团结就一事无成。我们都是自觉自愿地走到一起来的,而不是强迫来的,并且都是来自全市的各个行业、各个层面。我们不像建制单位那样,有固定的工作环境,大家整天在一起工作和交流,我们只是活动时在一起。我们前提就是奉献,我们都是一棵小草,同命相连,没有一点报酬和好处,没有经济利益,就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也就不存在争权夺利。所以也就没有必要不团结,没不团结的温床,自然也没有不团结理由。在我们这支队伍中,要讲团结、讲感情、讲关爱。我们之间都是兄弟姐妹,一定要打造一个最和谐的环境和空间。让温馨和谐的氛围充满志愿者队伍和开原的每一个角落。

五、夯实基础,健全制度

要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制度建设:第一,要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形成完整的志愿者档案。建立全市志愿者人员资料库,实现志愿者信息和资源共享。目前我市有多个志愿者协会,如:助残志愿者协会、法律志愿者协会、治安志愿者协会等。要逐步地实现志愿者信息和资源共享。第二,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规范志愿者服务记录。要统一印制志愿者服务记录卡记录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第三,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志愿者服务考评奖励制度。要以确切的量化统计数据作为评价志愿者履行社会和义务的基本依据。比如参加活动和会议时间的统计,都要细化。这是评星的依据。依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星级认证制度之规定,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小时的,认定为一星志愿者60小时的,认定为二星志愿者100小时的,认定为三星志愿者200小时的,认定为四星志愿者300小时的,认定为五星志愿者注册机构对星级志愿者认定后,在其注册证及相关标识上进行标注。年内还要评出优秀志愿者,并颁发荣誉证书,没有物质奖励,因为我们是志愿者,就是有经济条件也不发物质奖励。由全体志愿者测评,之后由理事会研究决定。第四,要有统一的标识和胸章和注册登记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制作统一的有标志的简易服装。第五,财务制度。要规范的财务制度。志愿者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会员会费;二是社会捐赠;三是政府资助;四是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五是其他合法收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分钱,正在争取,谁要是有门路,赶紧帮忙。没有钱,就办不成事,比如:胸牌、带标志的简易服装、工作用的电脑、打印机、打印纸等。现在打材料,我都是用单位的电脑和用纸,这样长期下去也是不行的。我们大家要积极创条件,尽快筹资设立志愿者服务基金,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志愿者活动提供物质保障。第六,加强纪律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都是志愿者,应该有一定的自觉性。我在这里强调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活动的纪律。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要积极参加。我的想法是:没有大事的都要参加,实在有事的离不开的,也不强求。比如说,搞个体的,今天就得你自己去到沈阳谈生意,你就不可能参加今天的活动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一定要强调它的志愿属性,而不是行政化的、行政命令式的。要处处体现人性化。但你没什么大事,刻意地不参加活动,那就说不过去了。10次活动,你八九次不参加,那就说明问题了。这里也有特殊情况,我们组织的活动正好你都有事,等没事时,又没组织活动,这也没办法。换句话说,参加活动少,你拿出来万元赞助,也是好样的。在活动中,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要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干,干得明白的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就是:会场纪律。开会一定要按时到场,稀稀拉拉,一会来一个不行。一是开会时要把手机关闭,实在有要办的事,你放在震动状态。二是不要来回走动,更不能中途退场,有事向组长请假。三是不要交头接耳,更不能大声说话。这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打断讲话人的思路,又影响身旁的人听讲。四是不要吸烟,实际上,卫生部已经下了禁令:从5月1日起公共环境禁止吸烟的。会吸烟的同志要忍一忍,包括我自己。

我们当志愿者,参加活动也是自愿的,不要有什么压力和思想顾虑。我们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局面,不能让一个同志憋了巴屈。

同志们,志愿者的事业是一个有希望、大有可为的事业,是一项与时俱进、造福民众的事业。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重视下,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志愿者求真务实,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们一定能为我市进入百强县前50名、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和谐幸福开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篇11:在全县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会议上的讲话(一):在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和全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总结我县统战工作,部署全县统战工作任务。现在先由我向同志们传达全国、全省和全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并就我县去年统战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等一下县委杜副书记将要作工作布置。如果我讲的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按照杜副书记讲话贯彻执行。

一、全国、全省和全市统战部长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于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同志作工作报告。贾庆林同志对统战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一)切实把促进发展作为统一战线的第一要务,广泛动员和积极组织广大统战成员,紧紧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择一些具有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献计出力。(二)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争取港澳人心回归,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规律,不断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三)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协助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做好地方组织的换届工作,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能与共产党亲密合作,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较强的参政议政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和培养起来,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要深入开展“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活动,进一步加强自身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统战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结交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

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于今年2月20日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李统书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在讲话中对统战工作提出六点意见和希望:(1)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统战工作全局;(2)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3)要发挥优势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4)要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5)要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进一步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服务;(6)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和机关建设。

全市统战部长会议于3月16日在湛江市召开。市委徐志农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王克明同志总结了去年全市统战工作并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将徐和王部长的讲话精神结合到我县统战工作实际一并贯彻,就不单独进行传达了。

二、我县统战工作情况

以来,我县统一战线工作在县委的领导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围绕县委工作中心,为实现构建有资源特色经济强县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构建有资源特色经济强县是我县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是统战工作围绕的中心。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1、协助做好“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区遂溪园区”的规划。3月,省委作出在我省建设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决策。得到这个信息后,我们及时向县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县领导十分重视,亲自过问,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副书记负责,一名副县长和统战部长配合抓。同时,我们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推介我县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积极协同农业、国土、水利、畜牧等部门做好园区的立项、选址、政策和宣传等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去年10月,“粤台农业试验区遂溪园区”被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审批。接着我们联系引介了20多位台商前来参观洽谈。目前,县委、县政府已将园区建设纳入遂溪县“十一五”规划农业发展的蓝图。

2、全方位做好对台商的服务工作。在我县投资的台商是湛江市各县(市、区)最多的。做好服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以商引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对台服务工作:一是协调处理各种纠纷,维护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去年初台资企业东松花卉有限公司在修建种植园中的道路时,伤了当地群众一座祖坟周围的草木,坟主漫天要价要求公司赔偿,并纠集多人到公司吵闹,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我们知道后,及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向岭北镇政府通报了情况。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及时派出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带领镇社会事务办和田增村委会的干部会同县台办的同志到东松公司现场处理。经过协商沟通,双方达成谅解。去年台资企业雅泰公司员工因工致伤住院与公司在医疗赔偿方面产生纠纷,我们也派员多次做双方的协调工作,致使双方乐意接受调解意见。一年来,我们共接到台资企业或台商投诉案件5宗,经核查属实的3宗,协调处理3宗。二是主动为台商排忧解难。去年5月21日晚上8时许,台商林国均先生在其农场被几个从海南过来的台湾人殴打至重伤,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分管台务工作的副部长。我们及时开车到农场把他接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并向辖区公安派出所报了案。当晚,统战部几位部长一直在医院忙前顾后,协助医生对林先生进行检查。晚上12时又把林先生转到市人民医院治疗,整整忙了一个通宵。此后几天,派人轮流到医院守护,直至其度过危险期。对此,林先生及其家属、市台商协会的有关人员非常感激。一年来,我们为在遂台商办理出入境签注手续、企业注册登记、考换汽车驾驶执照和解决其在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30多次,深受台商好评。尤其是分管台务工作的领导,事无巨小,事必躬身。台商李东平先生说:“遂溪县台办是我们台商之家!”三是热情做好台胞的接待工作。去年11月25日,中日集团总裁林秋芬女士一行六人到遂溪保利公司考察,我们及时进行联络衔接。县委书记湛岳登同志和县长黄光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予以接待,并邀请她参加工博会遂溪分团的有关活动,还安排统战部长全程陪同,使林女士和保利公司十分满意。回台后林女士还写了致谢函。

3、积极引介客人到遂溪调研和考察。去年,县委统战部积极争取市委统战部组织了两次到遂溪调研考察的活动。一次是湛江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来遂视察。8月31日至9月1日,湛江市委统战部组织了来自高校、企业和机关的有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法律等学科的48位党外专家、教授到遂溪县进行为期二天的调研活动,为遂溪经济建设“把脉开方”。11位专家代表分别从发挥遂溪糖业优势,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畜牧业,抓好特色养殖;发挥渔港、林木花卉、醒狮之乡优势,开发旅游业;建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方向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这次活动和专家们的意见给予了高度重视。第二次是香港荷李活狮子会到遂考察。9月3日,在湛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杨柳青同志的陪同下,香港荷李活狮子会会员一行12人,到遂溪县考察。当日,客人到遂溪县分别考察了欣达水产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国雄饲料有限公司、中能酒精有限公司、五洲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香港客人对遂溪留下深刻印象。

4、率先建立面向港澳台和海外的推介遂溪的海外联谊会网页。根据去年工作计划,我们组织力量,成立统战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一名副部长任组长,办公室具体负责,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利用遂溪县今年举办的“数字遂溪,和谐遂溪”网页制作比赛契机,在全市率先建起了中共遂溪县委统战部和遂溪海外联谊会两个网站。对内加强了统战政策宣传,面对港澳台和海外加强了联系,成为连接游子与家乡的纽带,成为对外展示遂溪美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建设

去年初,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5号)。我们及时组织学习和贯彻,并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几项工作。

1、做好政协例会增补委员、常务委员的考察和推荐提名工作。去年我县召开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前,由于人事调动、变更和工作需要等原因,我们及时提出增补政协委员和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委员、常务委员推荐提名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做好政协的委员、常务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报县委会议审定,再提交七届政协会议通过。会议共增补了政协委员20位,常务委员8位。

2、做好党外人士政治培养工作。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的领导职务,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将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并形成制度。去年新任命了1名党外干部任县交通局局长职务。目前全县由党外人士担任实职的有副县长1名、政府职能部门正职领导1名,政府职能部门副职领导4名,乡镇副镇长2名。根据统战部门的职能要求,我们主要事做好对党外干部的调查摸底、考察培养、提名推荐等工作;对已走上领导岗位的,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他们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保证党外领导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才能。

3、做好民主党派联系工作。我县现有民主党派主要是民主同盟,共有盟员82人;另有民主促进会会员2人。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沟通,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现实需要。县委统战部应该首先成为民主党派最密切的朋友,最信任的合作伙伴。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注意多了解民主党派在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的情况,多倾听民主党派朋友的意见,多关心民主党派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反映以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去年,民盟遂溪县委拟增补1名副主委、2名县委委员。经我部与民盟县委协商,并会同组织部研究、考察,确定委员、副主委人员名单,逐级上报,顺利进行了民盟的增补工作。

4、做好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工作。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是贯彻中央5号文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再次对原工商业者人员进行调查(原工商业者调查工作于开始),查清死亡人员和配偶情况,具体落实了原工商业者人员名单,提供给县财政局、社保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为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提供依据。去年县工商联拟增补七名副会长,我们会同组织部门及时做好考察工作。同时协助工商联积极发展会员,通过工商联团结、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同为遂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加强与港澳台侨胞的联系,积极开展海外联谊

保持与“三胞”的经常性联系,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争取“三胞”人心回归,凝聚力量,共创家乡繁荣,是统战工作的又一项任务。每年春节期间,县委统战部都联系安排了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到香港的团拜活动。每年湛江市举办工博会期间,统战部都认真把握机会,积极联络、邀请港澳台商和海外侨胞,完成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任务,促进遂溪与海外的友好往来。

去年还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协助大成中学举办20周年校庆活动。遂溪县大成中学于1985年由港胞林文恩先生(香港浪淘花纱有限公司董事长)与县政府共同创办,林先生累计直接和间接投入上千万元。拟于10月2日举行大成中学二十周年校庆,林先生很重视这次活动,专门拿出50万元作活动经费。县委县政府领导极为重视这次校庆活动,专门成立了校庆筹备小组。县委统战部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做好联络、接待工作,保证了校庆的圆满举办。二是协助山内黄镜秋学校举办20周年校庆活动。黄镜秋先生祖籍界炮黄江尾村,是湛江旅港同乡会会长、湛江市首批荣誉市民、遂溪县七届政协名誉主席、遂溪县山内黄镜秋学校名誉校长。黄镜秋先生拿出退休金会同家人累计为山内黄镜秋学校捐资400多万元,为家乡福利事业捐资近200万元。黄先生年事已高,举办并亲自参加学校20周年庆典是他最大的心愿。他计划拿出10万元并委托统战部协助学校筹备校庆事宜。我们积极帮忙黄镜秋先生出谋献策,想方设法花最少的钱办好校庆活动,各方面都感到满意。三是继续抓好香港问题专项工作。而且安上级要求将这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来抓,注重加强联系,讲究方法,确保准确安全。

(四)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按照上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去做工作,为我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宋群秀同志分别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宗教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河源寺荣获“广东省文明宗教活动场所”称号。

一是积极扶持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我们在去年扶持的基础上,做好跟踪服务和今年的调查工作,帮助解决覃娟等4户特困户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宗教各项规章制度。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基础上,指导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去年,结合本县实际统一制定了《遂溪县宗教活动场所七项管理制度》,使我县登记开放的3寺6庵1教堂全面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妥善处理宗教上访,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信众和宗教界人士的上访,我们做到依法、及时和妥善处理。去年龙华庵、玉泉寺、玉泉庵和护国寺等四个宗教场所反映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问题,我们都积极派人查阅档案,调查了解情况,会同国土、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和当地政府妥善处理,维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举办了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去年12月16日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名誉在县府四楼会议室举办了《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培训班,县佛协和各宗教团体负责人等50多人参加了学习,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五是引导宗教界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出力。去年,我县宗教界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救济共捐款捐物28400元。其中佛教界为县残疾人捐款13000元,天华庵为城月二小修路捐款10000元。

(五)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推动统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按照县委安排,县委统战部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机会,认真组织好各阶段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全体共产党员按照“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目标和“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的要求,联系实际,加强学习,对照检查,努力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并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整改方案、营造“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等,推动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我们还结合统战工作实际在机关内开展争当“五型干部”(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创新型、实干型)和争创“五个之家”(团结之家、民主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温暖之家)活动,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机关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做好统战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服从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中心工作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例如,我们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带领有关部门支持挂钩乡镇的各项工作;我们积极参与农村固本强基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杨小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按照分工积极做好伤残军人和企业军转干部的联系帮扶工作;妥善处理好统战对象的来信来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等。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我县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统战工作的结果,也是统一战线成员共同努力、各级统战干部积极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统战部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并通过你们向全县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县统战工作虽然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比如办公条件简陋,统战活动经费不足等,使我们在一些工作中感到有心无力,对外联谊交友工作力度显得不够;统战理论调研工作开展成果不够突出;另外,年初制定的一些工作要点个别项目尚未能完满完成。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加以解决。

三、我县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统战工作面临新形势肩负新任务的一年。统战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争当排头兵的姿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归向、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势,做好增进大团结的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按照全市统战部长会议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县实际,今年我县统战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入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切实协助做好各级班子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筹备工作

中共中央先后于2月18日和2月8日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5号)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5号),体现了以胡锦涛为的中共中央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两个5号文件是我们做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要组织各级统战干部、统一战线成员单位和统战口有关单位干部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各单位要制订好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确保广大干部深刻领会中央文件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通过深入贯彻中央两个5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统一战线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当前还要具体做好几件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党外干部的调查、选拔、考察、推荐工作。,我们曾向各镇和县直副局以上单位发放党外后备干部推荐表500余份,确定填报对象为副股级以上或大专毕业以上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党外在职干部,并将掌握的党外干部情况存入电脑,建立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由于情况的不断变化,这次我们重新发放一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登记表》(具体填报要求由陈海荣副部长再作说明),希望各镇、各机关单位认真填报,以便做好各级镇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前党外人士安排的物色、考察和推荐工作。二是继续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包括协助民主党派机关解决办公经费困难等问题。三是进一步健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四是加强统战理论的调研,促进成果转化,以指导我县统战工作实践。

(二)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推动民营经济迅速健康发展

要加强与工商联的联系和工作指导,组织力量对民营企业各行业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民营企业建档立案工作。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团结、帮助、引导、带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主把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认真做好县工商联的换届工作。在换届筹备中,要做好对拟进班子人选和执委、人选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建设一支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分子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统战干部和工商联机关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时刻把企业的事情挂在心上,平时注意多主动关心、联系企业,遇到问题,及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妥善处理。把工商联办成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家。

(三)建立专项工作长效机制,促进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

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祖国繁荣的大事。按照上级的部署,从我县实际出发,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任务:一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建立港澳专项工作长效机制,维护港澳的繁荣稳定;二是要开展海外联谊,推介宣传遂溪,交友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当前要具体做好几项工作:

1、年内要协助遂溪旅港同乡会做好换届工作。由于会员较少,联络又比较困难,香港同乡会已多年没进行换届工作,年内争取吸收更多会员,发展壮大同乡会,并协助做好换届工作。

2、对港、澳乡亲进行调查造册。这是开展港澳专项工作的需要,也是开展港澳联谊的需要。各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3、加强与港澳台侨胞第二、三代的联系。要立足统一战线的长远发展,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深交好朋友,重视联系和团结港澳青年一代、中产阶层、宗教界等各阶层人士,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联谊活动,使海外联谊可持续发展。

4、办好中共遂溪县委统战部网站和遂溪海外联谊会网站,并以此为交流平台,面向“三胞”,发挥乡情、亲情、友情、商情优势,向港澳台侨胞和海外华人社团大力宣传我县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介绍我县的历史文化和投资环境,争取人心的回归。

5、配合创建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进一步做好对台和招商引资工作。要跟踪联系园区招商工作,主动出击联系,多方争取台商到遂投资。在做好“引商”的同时,更要做好“稳商”工作。要在维护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为台商排忧解难和台胞的接待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服务工作的力度。

(四)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规范化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事事关全局。当前国际上所有的动荡几乎没有一件不是涉及民族或者宗教问题的。我们一定要从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1、要继续做好少数民族调查跟踪工作,配合“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积极扶持、帮助少数民族特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2、要继续做好《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督促各宗教活动场所根据《遂溪县宗教活动场所七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宗教活动场所的整改,不断完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

(五)抓好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统战干部和机关工作效率

继续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成果,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开展“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活动,培养一支“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统战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采取措施鼓励统战干部开展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用理论来指导统战工作实践。加强统战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营造团结民主、务实高效的机关文化氛围。

同志们,统战工作肩负光荣使命。让我们站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着眼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目标,以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奋发有为、勇争排头兵的精神,积极做好统战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在全县会议上的讲话(二):在年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这里召开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xx年全县卫生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刚才,晚莲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会议对20xx年度全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府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表示祝贺。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着力改善民生,增进群众健康,各项卫生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刚才晚莲局长已经总结回顾了去年全县卫生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成绩,我就不重复了。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县广大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体现了卫生系统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广大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晚莲同志就做好今年卫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抓重点、求突破,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卫生系统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举措,是非改不可,非啃不可的硬骨头。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明确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卫生事业“深水区”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县卫生系统要按照新形势特点、新部署要求,自觉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主线,坚持以公益性为核心、保基本为底线、强基层为重点,推进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项工作涉及多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完善价格调整、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医保支付等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要坚持改革方向的公益性,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足额保障财政投入,落实并创新治理机制,加强监测指导,创造好的经验。二是要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全民医保是医改提出的重要目标,旨在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是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新农合便民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继续大力推进新农合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积极推广“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其次要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好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大病免费救治、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放大政策效应,提升大病保障能力,从多途径着力解决群众看大病难看大病贵问题。再次要完善新农合监管机制。高度关注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切实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严密防范和严肃查处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坚持强基固本。要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省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病人首诊在基层;要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彻底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推进基药制度向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拓展;要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要健全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要积极发展社会办医。市委、市政府“1+12”改革文件《关于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就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提出了相关举措,明确了政策导向。我县要积极稳妥推进社会办医,完善并落实支持社会办医的配套政策,引导社会办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保健领域,兴办上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二、抓预防、促普及,逐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工作,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做得比较扎实,但面对严峻的疾病预防控制形势,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网络普及,切实做好公共卫生工作。要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一是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全省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免费检测和治疗,这是省财政增加预算用于全省两项民生领域实事之一,我县卫生部门要精心操作,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务实抓好结核病、人禽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监管筛查,确保科学、高效应对处置。二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要建立风险监测会商制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专项监测,继续做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和追踪评价。要进一步强化应急意识,完善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加强疫情研判和防控,做到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和疫情研判到位、医务人员培训管理到位,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水平。三是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体系建设。要持续巩固全省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不断完善社会卫生综合治理,倡导卫生健康风尚,努力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

三、抓项目、重人才,切实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各类健康危害因素多重交织,群众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和提高,这对医疗卫生行业既是考验,也是鞭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优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卫生项目的争资立项和建设进度,不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项目争取力度要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方向和项目资金投向,在字里行间找政策抓机遇,精心策划、强化对接、把握主动,积极向上争取医疗卫生项目支持。项目建设进度要快,加强项目调度,在建的要抓紧推进,新建的要抓紧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尽快组织开工。二是要突出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人才、社区卫生人才、农村卫生人才、计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要切实加强对卫生战线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的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队伍的改革创新意识、开拓进取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强、系统性强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医疗改革是必须的,改革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局,各司其职,主动参与,带头履行卫生工作职责,在工作上配合、信息上共享、责任上落实,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同志们,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机遇要求新作为。今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将把卫生、计生两部门合并组建卫生计生委,这是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卫生和计生工作的客观需要。面对改革发展新常态,大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安福作出积极贡献,实现更大作为!

篇12: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三):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双先”表彰大会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切实把中央、省委对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一、20xx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回顾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老干部工作紧紧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适应改革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以务实创新精神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地各单位把加强学习教育,突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老干部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全面加强学习教育。省委省政府举办老同志情况通报会11次,夏宝龙、任泽民、胡和平、赵一德、茅临生、汤黎路等省领导分别通报重要会议情况,全省共组织各类情况通报会998次,老干部读书会1447次,党支部骨干培训班179次。丰富党支部组织学习生活内容,采取传统学习与现代网络等新媒体相结合,开设微型党课、网络学习课件、邀请专家辅导、开展专题研讨、座谈交流、送学上门等,深化学习教育效果,引导老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加强“两个阵地”的学习教育活动。优化教学安排,开设“常青园大讲堂”,丰富政治文化内涵。举办全省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经验交流会和老干部文体比赛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团体协会和骨干队伍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会同组织部联合开展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选树活动。各地各单位通过举办最美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最美风采宣传展示等,扩大最美典型的影响,营造出浓厚的学最美、献余热、争先进氛围。举办浙江省老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大会,省委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1500余位老同志及各界代表出席。组织在杭老干部演唱会,970位老同志登台献演。举办“中国梦·钱江情”图片全省巡回展。打造“红色典藏”系列活动工作品牌,组织开展红军时期离休干部抢救性采访报道、制作专题片,“七一”前夕举办《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首发式,启动抗战老同志系列采访,把蕴含在老同志身上的正能量激发出来。围绕“五水共治”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组织老同志“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活动,全省共组织1378次,参加人员8.6万人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用心用情做好老同志的服务管理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老干部生活待遇政策,全力打造倾情关爱、生活服务、困难帮扶“三张网”。深化网络化的倾情关爱服务。履行老干部工作主管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商定办实事项目,推动成员单位每年为老干部办实事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明确议事协调会议制度、完善成员单位的职责,充分发挥省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谋划、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许多市县也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成员单位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深化网络化的生活关爱服务。加强督查,巩固和发展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做好健康体检疗休养工作,开展义诊咨询服务,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推行离休干部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进一步优化医疗保健服务。推进社区“四就近”服务,让老同志有更多靠得近的照顾。深化网络化的困难帮扶服务。综合运用条块结合、区域联动、资源共享、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帮扶。健全帮扶长效机制,设立帮扶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身患重病、易地安置、“空巢”独居的老干部,给予特殊的帮助,统筹推进易地安置困难老同志走访慰问等,让老同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

四是深化老干部工作重点问题的调研指导。参与配合中组部开展“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工作如何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看党的建设”等三个课题的深度调研活动。深入推进7个重点课题调研,上下协同、统筹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举办“发挥老干部作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专题工作研讨会,统一思想认识,集思广益、合力破题。加强对省直单位的工作指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机制、“两项建设”、“两项待遇”、服务管理、自身建设等5个方面,开展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检查,各单位把迎检过程作为加强领导、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过程,促进了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举办全省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和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综合能力和政策业务水平。我省的信息调研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中组部《老干部工作情况交流》全年采用信息12条,2篇调研报告分获一、二等奖。

五是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各地各单位坚持高标准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深化整改落实,巩固建章立制成果,形成守规矩、改作风的新常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聚焦问题、从严从实,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精神上补了“钙”,作风更加务实。加强能力建设。坚持搭建学习提高平台,省委老干部局通过深化“奋斗·责任·担当”主题学习月活动等形式,系统推进工作队伍的学习培训。各地各单位通过深化中心组和支部学习制度建设,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业务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政策业务水平。积极创造实践锻炼机会,以调研跟组、活动跟队、学习跟班等形式落实传帮带制度,以轮岗交流,岗位练兵,上挂下派外派等形式拓展工作视野,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水平。突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这一重点,坚持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队伍建设始终。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老干部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有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老干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老同志感情上贴近还不够。有的改进创新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习惯于用传统方式推动工作,存在着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有的偏重微观服务,缺乏宏观思考,工作定位不够精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有待及时跟进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xx年我省老干部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部署,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服务大局,稳中求进,改进创新,不断强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浙江、“两美”浙江建设的强大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学习全国和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这次全国和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是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刘云山同志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省委夏宝龙书记的重要讲话,抒发了对广大老同志的深情厚意,寄托了对广大老同志的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老同志的关心爱护。胡和平同志对做好我省老干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讲话精神,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

1.深刻领会老干部工作特殊重要地位论述,切实担负起服务管理老干部的职责。指出,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一重要论述,把老干部工作的地位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带头学习领会贯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把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态度、扎实有效的作风,担负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老同志的重任。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职能作用,经常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经常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各地各单位要把这一重要论述精神,向党委和组织部门及时准确地汇报好、向老同志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认真传达好,进一步赢得各级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支持。通过适当方式向老同志做好传达,让他们感受到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真切关怀。也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做好宣传,以好的导向,推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

2.带头践行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对老同志始终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刘云山同志强调,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是要弘扬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对老同志一贯的礼敬和尊重,也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作风、基本方法。30多年来,我省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优秀服务文化,也涌现出一大批用心用情、敬业奉献的优秀老干部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好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继承发扬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贯穿于老干部工作之中、根植于工作队伍精神之中。要牢记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把老干部工作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发自内心、敬爱至恭地对待老同志,广泛听取老同志意见。要像亲人一样体贴入微、周到细致地服务老同志,加强与他们的心灵沟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关爱他们的精神需求。要坚持从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认真落实社会服务优老惠老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出利老便老的具体措施,妥善解决老同志的特殊困难,让广大老同志安心、舒心、暖心过好晚年生活。

3.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党的组织路线历来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和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赋予老干部工作的光荣使命,是老干部工作落实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客观需要。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打造成增添正能量的“发动机”,把老年社团组织打造成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把学习活动阵地打造成增添正能量的“精神乐园”。各地各单位要坚定主心骨,老同志是党十分难能可贵的重要执政力量,充分运用好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对党有深厚感情的优势,帮助我们增强政治定力;占领主阵地,把激励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重要任务,为党建设好老干部工作阵地和老干部队伍;唱响主旋律,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组织广大老同志积极发声,引导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4.深刻领会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判断,积极推动老干部工作的改进创新。刘云山同志指出,老干部工作也有一个改进创新的问题,有一个可持续推进的问题。这一重要判断,适应了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我国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新形势,是对老干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好传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更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地创新理念思路、完善制度机制、改进方式方法。要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整合社区、社会的资源力量为老干部工作服务,构建各方支持、共同参与的“大服务”。要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单位、社会、家庭相结合,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务实协作的工作机制。要改进服务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服务手段,深化老干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老同志网上思想政治、文化养生、发挥作用平台等,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效果。

(二)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强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面,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提出的从严治党八个方面要求为指导,加强“两项建设”,努力让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老干部工作领域成为巩固的思想阵地。

1.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两项建设”各项要求。强调,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及胡和平部长的讲话要求,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细化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抓党建的具体职责。切实担负起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以责任传递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把“两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认真配合组织部门抓好抓实。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同志要把抓好老干部“两项建设”作为最大的政绩,切实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履行好,把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老干部工作者要强化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的学习,切实掌握党务工作本领,全面提升抓“两项建设”的水平。

2.严格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深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重点,深入组织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老同志的典型事迹,引导老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突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要求,让老干部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关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治理的新常态,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切实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始终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采取老同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教育活动方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安排,采取传统学习手段与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学习的平台。要坚持强化学习活动阵地的党建建设。通过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习活动内容、贯穿学习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提炼培育精神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凝聚好老干部党员。深化身养、心养、文养、德养、和养工程,打响我省老干部文化养老“五养”品牌,进一步浓厚文化氛围。要坚持制度化推进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完善和落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收缴党费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务实管用的制度规定。突出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除身体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之外,离退休干部党员都要参加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真正让制度执行到人到事,成为硬约束。

3.注重工作实效,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继承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老干部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创新党组织设置,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的原则,探索在老年大学、老干部社团组织、社区、医院等老同志集中地建立临时党组织的方法途径,逐步形成社区、单位、协会、网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属地就近管理模式,让老同志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之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结合老同志的身心特点、居住情况和兴趣爱好等,灵活选择活动地点,有机采取多样方式,做到动与静、个体与群体、分散与集中、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切实激发老干部党组织的活力和老干部党员的政治热情,努力实现对老同志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农村注重指导帮扶、结对服务,重点探索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基层党组织,离退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对口联系制度,推动当地党组织建设,提高“堡垒指数”。社区注重志愿服务、互助服务,重点深化拓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和“守望相助”活动,激励老同志在社区认领服务项目,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传播正能量。两新组织要探索通过线上点单、老干部党员线下服务的办法,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党建和发展献计出力。深化老干部党校建设。依托阵地资源,运用新兴媒体,丰富学习教育平台,开展老干部党建理论知识的培训,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使其成为老干部党建工作骨干力量培育的“孵化器”。省委老干部局将适时总结推广各地创建离退休干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进老年社团党建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属地就近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一地一特色”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筑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圆心,老党员、老干部为半径的同心圆。

(三)突出“四个作用”发挥,进一步引领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既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广大老同志的真诚愿望,也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着眼“四个作用”发挥,以深入实施“四大行动”为引领,积极创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老同志的平台载体,为老同志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提供有效渠道。

1. 深入实施“红色典藏”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优势,在坚定人民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有所作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关键是要用老同志的事迹感染人、用老同志的言行引领人。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实施“红色典藏”行动,抓住纪念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活动的契机,挖掘整理老同志的红色经历。激励老同志担当人民理想信念的宣传员,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进一步深厚对党的感情,使广大老同志成为点燃信仰的火把、激发社会正能量的篝火。激励老同志担当党的科学理论宣传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激励老同志担当红色文化宣传员,把“红色史、光荣照、奉献录、正气歌”留下来、传下去。用阳光心态、快乐言行,影响人感染人。积极在主流媒体网站发声、扶正祛邪,净化网上舆论环境,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组织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全省性系列活动,重点开展抗战时期老干部的寻找宣传展示,以系列报道、出版书籍、拍摄专题片等形式,进一步弘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 深入实施“走、看、促”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经验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有所作为。老同志来自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在职时是执政骨干、业务能手,在新的征程上依然大有用武之地。各地各单位要紧扣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各地各单位的中心工作,深入实施“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行动,激励老同志贡献智慧力量。激励老同志当好凝聚共识的粘合剂,正确看待党内和社会风气、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对待改革中涉及自身利益的调整,正确对待家庭变故、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等实际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发展。激励老同志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深入宣讲改革主张、政策办法、宏伟蓝图,用共同梦想教育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改革。激励老同志当好法治浙江建设的忠诚崇尚者,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浓厚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激励老同志当好助推发展的先锋队,发挥熟悉政策、了解情况、经验丰富的特点,深入各行各业凝聚力量,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建设实践。积极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等,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要围绕中组部“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活动主题,紧扣“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法治浙江和“两美”浙江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我看浙江转型升级组合拳”专题调研活动。

3. 深入实施“争做最美老干部”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威望优势,在培育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精神方面有所作为。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广大老同志创造的精神财富,很大程度体现在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老同志威望优势,通过深入实施“争做最美老干部”行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励老同志争当核心价值观的火炬手,开展“双先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引导老同志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宣讲典型事迹,唱响“最美声音”、传递“最美精神”。身体力行地解读、宣讲、践行核心价值观。激励老同志树立崇德向善的新标杆,释放爱党忧国为民的高尚情怀,用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好身边事,引领周围人。展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格力量,用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品格,推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激励老同志传好浙江精神的接力棒,争当青少年的领路人,通过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争当先进文化的传承者,积极在普及中华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培育生态文化中言传身教,在挖掘地方文化、传承乡愁记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开展生态文明研究中建言献策。要重点通过积极打造老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团队、老干部工作室等最美品牌,充分集聚最美力量,向社会展示好老干部最美群体。

4. 深入实施“银色人才志愿”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联系广泛优势,在弘扬优良作风、推进从严治党方面有所作为。老同志群众基础广泛,传递出的正能量辐射力、影响力很强。各地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党建工作重点,深入实施“银色人才志愿”行动,通过实施分类指导、加强特色团队建设等,引领老同志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激励老同志联系服务群众,认真践行真善美、投身宣教活动、点赞积极因素等,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老人。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政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乡土实用人才的骨干作用,组织引导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激励老同志弘扬新风正气,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积极参加政策听证会、干部述职会、工作评议会、纠风督导等活动,促进民主监督、政策落实、作风改进、依法行政。激励老同志释放党建热情,组织引导他们讲党课,开展义务督导,担任两新组织的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同年轻干部开展结对、传帮带等活动,继续为党的建设帮智出力。重点是完善“银色人才库”和推进特色志愿团队建设,打响特色志愿团队的区域品牌。

(四)推动方式方法的改进创新,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始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树立全局视野,积极应对社会条件和体制环境变化,进一步突出服务管理重点、改进服务管理方式、构筑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深化“倾情关爱网”、“生活服务网”、“困难帮扶网”建设。

1.突出服务管理重点。落实好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改进服务管理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准确把握“统筹协调”的职能定位,以“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意、“绿叶系根”的感激之情、“敬爱至恭”的孝子之心,突出亲情关爱、待遇落实、帮困解难的重点,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大对离休干部的亲情关爱。密切与离休干部的联系,经常走近老同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切实采取措施,让他们享受到亲情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要落实好离休干部各项待遇。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新近出台政策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要加大帮困解难力度。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加强紧急救助和便老助老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帮助老同志解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实际困难。

2.改进服务管理方式。老干部工作既属于党的建设范畴,也属于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不仅要遵循党建工作规律,也要有社会学的视角。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组织谋划、指导监督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涉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着眼社会化服务管理的目标,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社区力量等方式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四就近”平台,走出一条区域联合、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新路子。全面推行年轻干部与所在单位老同志开展志愿结对服务。要统筹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服务体系。

3.发挥双重服务管理体系优势。老干部工作有纵横交错的双重服务管理体系,要把纵横服务管理的作用优势发挥出来、纵横结合的协同效应激发出来,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职责,让老干部通过双重服务管理得到双重关心。市县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注重宏观指导与微观服务结合,找准指导推动的着力点和创新有为的支撑点。通过健全老干部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检查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查,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坚持传统特色工作、开展常态化的调研等,加大面上工作指导和推动力度。老干部所在单位要牢固确立原单位管理为主的思想,切实承担起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要责任,坚持落实政策和个体服务并重,为老同志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要自觉接受当地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齐抓共管做好老干部工作。今年,省委老干部局将组织开展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专项整改,研究改进加强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意见。

(五)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老干部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自身建设必须紧紧跟上,要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廉政建设,努力把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成敬老、爱老、为老、助老的品牌部门,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1.强化大局观念,进一步找准老干部工作定位。要形成围绕大局开展工作的高度自觉,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主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部署来思考,以改革精神和法治精神与时俱进地推动理念思维、体制机制和服务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中国特色老龄事业来谋划,进一步探索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服务老干部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把老干部党建纳入当地党建工作大格局中来推进。

2.强化中心意识,进一步发挥老干部工作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的价值所在,只有与中心工作同声相应、同频共振,才能体现不可替代作用。要把握工作的重点方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及本部门中心工作,对准焦距、抓住要点,做到中心工作在哪里,老干部工作就聚焦到哪里,老同志作用发挥就跟进到哪里。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最能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发挥作用的领域,转移到最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服务的方面。要选准工作的着力点。立足发挥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老同志的独特优势,着眼发挥“四个作用”,积极创设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坚持紧扣中心与发挥老同志特长相结合,坚持老干部所能所愿与社会所需所盼相结合,坚持活动开展与重大时间节点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体现对中心工作的支持服务。

3.强化协同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整体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主动设计谋划、组织协同发力,老干部工作才有更好作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贯彻上级要求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聚焦主题形成合力的行动自觉。规定动作要落实到位,紧扣主题和要求,认真组织参与全省性的各项行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整体氛围。自选动作要创出特色,发扬首创精神,试点先行,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做法。

4.强化担当有为,进一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有一支讲政治、重感情、业务精、作风好、老同志信得过的过硬队伍。要把讲政治作为老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则,作为对老干部工作者的第一要求,全面落实好从严治党的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要在感情上贴近老同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真心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经常走近老同志、主动了解老同志、积极关心老同志,当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要加强能力建设,以争做“优秀老干部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为目标,深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政策运用、开拓创新和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和党务工作水平。要落实“三严三实”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好主题教育,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同时,注重关爱激励,真正重视关心老干部工作者,加强教育培养,加大交流使用力度,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全国和全省“双先”表彰大会,以及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更好地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浙江、“两美”浙江建设的强大力量,不断开创我省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看过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篇13: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全省教育工作情况,谋划“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和目标,安排20xx年工作重点和任务。刚才,朱华山同志传达了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随后,邹平同志还将对20xx年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对20xx年工作作具体安排。下面,我着重强调3个方面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各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的5年。5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起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具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全省推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4个方面的转变。

(一)普及水平实现由低到高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普及水平大提升的5年。截至20xx年底,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1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3.82%,较分别提高13.66个百分点和26.3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30%,较20提高3.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10%,较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20%,较2010年提高10.18个百分点。

(二)办学条件实现由差到优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办学条件大改善的5年。教育经费投入从慰问年的658.51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920亿元(预计数)。实施学前教育第一、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机制,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全面改薄”、中小学校舍安全、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建设,努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13个区域性职教园区建设,组建了一批职教集团,创建了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和省级特色骨干高职院校。高校化债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区域高水平大学和国门大学加快建设。

(三)改革创新实现由表及里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改革步伐大推进的5年。《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涉及教育的重大政策、重大法规和重要文件先后颁布出台。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六个统筹”经验在全国推广。滇西人力资源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建。“小升初”招生制度、初中教育评价制度、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等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四)服务能力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服务能力大提升的5年。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方面。学前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教育乱收费现象的有效治理,“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有效缓解,切实减轻了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脱贫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出了贡献;高等教育的内涵提升和科技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20xx年,全省高校获得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项目152项,占全部奖励项目的83.51%。二是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全省教育国际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中外合作办学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个层面,各类来滇外国学生人数达到2.14万,聘请外籍专家教师843名,连续成功举办4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相继在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设立“云南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处”,广泛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教育高层互访、捐赠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培训等活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借此机会,受陈豪省长的委托,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谢意!

二、努力开创“十三五”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以来,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我们认识教育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指明了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夕,和刘延东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教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李纪恒书记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曾谈到“生意好做,伙计难求”的重要观点,反映了制约云南跨越发展的人才突出问题,也表明了对教育工作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期盼。去年6月17日,陈豪省长在省教育厅调研时,提出了从“六个着眼于”(云南发展的新定位、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民生保障和扶贫攻坚、未来发展)抓好教育事业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云南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云南发展新定位、聚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并重,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要促公平。促进公平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主动适应城镇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超前谋划,优化布局,切实缓解城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紧张局面。要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三期行动计划,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人口较多农村幼儿园建设,全面落实各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要继续实施“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落实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按照新制定的进度规划,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脱贫摘帽考核的重要指标,做到与脱贫摘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对提前或按期完成均衡发展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对逾期不能完成的扣减相关资金并进行严肃问责。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启动城镇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积极探索实施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捆绑、学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提升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力度,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完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推动经费、项目、师资等要素向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监护联系联络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免、补、助、奖”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五是改善教育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推动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编制、生均经费不足等问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迪庆、怒江率先实施免费教育,认真落实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着力破解中职招生难题,促进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紧围绕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山区教育和民办教育如何发展这些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二)要提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今后5年,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线来抓,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监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优秀德育教师工作室和研修基地,健全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制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国培”“省培”和州县两级培训、学校自主培训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的培训体系。开展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实现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统一城乡教师编制,促进城乡教师流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山区教师津贴制度,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大对“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投入,抓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试点工作,加快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探索建设“智慧校园”,不断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要推改革。改革是解决教育领域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是推进教育结构调整优化。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进一步完善教育供给结构,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增强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适应性,提高云南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扩大州市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督促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办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支持灵活的出资和管理方式,促进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三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以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实施“留学南亚东南亚计划”,加快推进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职业资格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工作,吸引国外学生到我省院校接受培训和攻读学位。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能力,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省部级一流学科和专业,推动高校加快产学研深度结合,强化大学科技园区的孵化功能,实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用结合科技攻关计划。

(四)要强保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近年来各州、市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的情况来看,部分地方因财政收支困难,导致教育投入增长明显放缓,教育工程项目配套资金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根据省教育厅的统计,20xx年,保山、昭通、丽江、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怒江、迪庆等9个州、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不仅未达到法定增长比例,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最大的西双版纳下降了48.35%;同时,很大一部分州、市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比例、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比例也未达到法定要求;更为突出的是,除迪庆州以外,其余15个州、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均为负增长,其中,昭通下降了4.76%、楚雄下降了3.14%、大理下降了3.06%。上述问题,各州、市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严格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各类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扎实抓好20xx年教育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意义十分重大。

(一)要实施好规划编制这个首要。全省各地、各校的“十三五”规划,是今后5年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各地、各校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云南跨越发展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领域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超前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政策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倒排时间表,抓紧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要服务好脱贫攻坚这个大局。“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是全省各级各部门面临的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教育系统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将是脱贫攻坚的巨大受益者。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完善教育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教育扶贫行动计划,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让贫困地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光荣的职业是教师,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识;要切实提高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要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要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对初中、高中毕业两年内未继续升学学生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技能,实现就业、改变人生。特别是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优势,认真开展驻村帮扶、教育培训、规划指导、产业帮扶、志愿服务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贫困地区如期摘帽。

(三)要解决好D级危房这个隐患。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实施以来,有效优化了全省中小学校的布局,有力改善了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D级危房排而不除、排而不绝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三令五申,要求全部封停和排除学校存量D级危房。各地、各校要以对省委、省政府负责和对师生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坚决兑现承诺,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全面拆除D级危房,全面清库,确保校园安全。同时,要执行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将长效机制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20xx年底完工,全面投入使用。

(四)要维护好平安校园这个基础。平安办教育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各地、各校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担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要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大校园安全软硬件投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学生保险保障新机制。要认真做好重要节假日、敏感节点的安全稳定工作,主动做好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好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和课堂、论坛等重要阵地的管理,严防死守有害舆论传播,坚决抵制和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

(五)要守护好廉洁自律这条底线。优良的作风是抓落实、干成事的根本保证。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切实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行风。要认真落实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狠抓教育领域的行政审批、干部人事、财务管理、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校办企业、科研经费、后勤服务等关键环节。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不越雷池。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一抓到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现在距只有5年的时间了,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已进入冲刺阶段,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聚焦问题、聚力攻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 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14:在旅游会议上讲话

在旅游会议上讲话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通过加快以*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池州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开放,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在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在整个经济中三分之一的总量。从这两方面去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领会省委王太华书记对“两山一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定位,即“两山一湖”地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从而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工作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下面,我结合平时对旅游业的思考,讲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牵动性强,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与人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们消费档次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出游率在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池州是旅游资源大市,但开发利用的程度与其占有的资源地位比较还有不少差距;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

从全市目前的旅游发展水平看,池州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黄山市,综合考评位次由*年的第8位上升到*年的第3位,旅游收入居全省第4位,年接待游客人次是全省的6.7%、黄山的1/2,年旅游总收入是全省的8.7%、黄山的41.9%,这说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不够充分。从带动就业和消费看,我市旅游从业人员约3万人,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5万多人;游客在池州的人均花费267元,全省是546元,黄山是875元,差距是明显的'。从第三产业的发展看,我市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4%,第三产业占GDP的26.8%,人均第三产业占人均GDP的35.5%,三项指标都只在1/3左右。这些差距,正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池州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这个综合优势,就是我们同时拥有“*牌”、“生态牌”、“长江牌”三张牌。发挥三张牌的聚合效应,我们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和潜力就会更大。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池州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来打造。?促进旅游业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旅游活动的对象是游客,游客出游的目的是追求身心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了旅游业发展,就是在落实“以人为本”,就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它的发展也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旅游业关联度大,依存度也大。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反过来,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也能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认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要在协调、创新、提高上下功夫。所谓协调,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所谓创新,就是要在结构调整中创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辟旅游业发展新的空间;所谓提高,就是要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池州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围绕旅游需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适合投放旅游市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旅游食品,发展生态庄园游、农家乐游等。要重视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将诸如海螺、大电厂等类型的自动化程度高、能集中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大企业尽可能地包成旅游景点,这是利用工业资源发展市内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

比如,宝钢就是上海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生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池州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要坚持将生态强市建设与旅游强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以及城市旅游功能是池州旅游的薄弱环节,作为以旅游定位的城市,我们在建设上一定要围绕旅游办交通,围绕旅游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高起点建设中缩小差距。促进旅游业发展,还要善于从第三产业内部挖潜,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池州的佛文化、诗文化、傩文化、戏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物流配送等服务业,改善旅游商务环境。

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个旅游产品有需求,哪个旅游资源有市场,哪里的旅游业就有发展。发展旅游业要研究市场,研究市场就必须研究宣传促销。进入池州,池州游客将增加70万人次;随着徽杭高速开通,黄山的游客量估计两年内增到1000万人次,按10%推算,池州可增加100万人次的游客量;而且随着合铜黄高速的建成通车,这个比例还会提高。

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既要注重市外,又要注重市内;既要注重大城市,又要注重中小城市。要坚持统一对外的促销方针,形成以*山促销为重点,带动其他景区景点促销的整体促销格局。要加强对市内和周边中小城市的宣传促销,依托*山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几条有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线路,推销给市内游客和周边中小城市的游客。要推进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牵头搞好整体旅游形象的设计、包装和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办好具有池州特色的“以节促旅”活动。市内宾馆、饭店、商店、公交、出租车等服务行业要加强对来池州的旅客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营造旅游城市的浓厚氛围。特别要注意利用中央、省内主流媒体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三、以“两创”为载体,硬件、软件一起抓,为旅游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旅游是一个过程,游客要的是一种体验,旅游产品的接受程度,最终取决于游客在旅游区以及旅途中的感受。因此,环境建设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硬环境建设,重在便捷、舒适程度;软环境建设,重在安全、文明程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有机结合、整体推进。要把“创建”与“创优”结合起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都有很多硬件和软件建设标准,是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旅游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进创建工作,通过打牢基础;强化创优工作,通过“创优”提升水平。要把交通建设与景区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设施建设要统筹兼顾、协调并进,景区景点的开发要和景区间通道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推进,使景区景点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要搞好城市干道、河道沿线的硬化、绿化、亮化,逐步整治乡村道路、村容村貌,改善池州作为旅游区的整体面貌。要把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加强管理,把城市整治得更干净、更有序、更整洁、更安全、更文明。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重点是要整治好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小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环境秩序;要搞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要把环境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居民素质集中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要坚持以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前,要认真组织开展向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巩光跃同志学习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切实抓好网吧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

相关专题 全区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