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律

云栖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云栖”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政府信息化: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律(共6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政府信息化: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律

政府信息化: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律

国内外政府网站的建设过程,可以发现,用户需求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在网民的期望中,政府网站得以建成运行;在网民更高的期望中,网站的功能得以不断完善。同时,政府网站也有激发用户需求的作用。当用户第一次看到政府的许多职能和服务出现在互联网上时,感到惊喜和满意。但随着对网站的不断使用,公众便会发现某些功能的缺失,提出希望改进的要求,这又促使网站的改进和更新,从而确立更加清晰的服务目标和对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利用需求,带动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在带动政府工作的发展。政府与用户的互动是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的主线。具体而言,政府网站的建设具有以下所述的规律。

1.内容服务由静态信息公布向动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方向发展

人们访问政府网站逐渐不再满足于看看政府组成,了解一下办事程序;还希望看到实时性强的政府信息,更希望能够自主查询所需信息。这促使政府网站的内容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公布信息中,动态信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信息量比较大时,允许用户从多个角度进行检索。

2.便民服务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焦点

政府网站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中介,它是政府对外服务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对外服务性。网站为民众想得越多,网民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就会越高,这一点促使便民服务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焦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网站都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功能优先上网并予以积极改进,包括各类证件审批、医疗信息、环保信息、商品质量信息等。比如在新加坡政府的中心站点上,用户可以查到新加坡任意一个注册医生和诊所。这为公民的寻医问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网站由独立的系统向集成化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展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务系统内外交接的环节,是电子政务取得成效的基矗因此,不应将网站只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布信息的工具,而应将它作为政府机关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供网上办公功能的网站,其收集来的用户数据将参与到政府部门整个信息流之中。因此.需要将政府网站与整个政务信息系统相互连接,建设统一的集成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这是网站真正实现对外办公的一个前提。为此,需要统一设计和管理网站数据库和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如公钥基础设施PKI ),整合相关的工作流和信息流。英国于1月启动政府的网关.该网关把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的`办公室系统等安全地连接在一起.提供实时“无缝”服务。

4.一站式网站成为发展重点

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办事手续烦琐可能是公民对传统政府的印象。而在公众心目中,最理想的同政府打交道的方式是不需了解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需了解某件事应由政府哪个部门负责,希望在某一个窗口上一次完成,这便是一站式网站出现的动因。它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人们无需了解政府组织的复杂结构和关系,也不需要知道哪一个服务该向哪个部门要求,网站会把用户带到有关单位,用户不必为一件事分别登录多个政府网站。一站式网站与各政务内网安全连接和集成,便形成基于一站式服务框架的电子政务系统,这被誉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

本节上文提到的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政府的门户网站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如英国的www. ukonline. gov. uk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将内容按公众的需求组织起来,而不是按政府的机构设置组合的。首批开通的6个主题是:学车、出行、生育、搬家、死亡及犯罪。人们只需点击所需要的主题,就可找到该主题下的所有问题,而不需考虑由哪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点击“搬家”主题,便会发现与搬家有关的所有政府服务,如买房、卖房、租房、抵押借款、房屋装修与修缮、公用设施(水、电、气)等方面的手续和国家政策,以及居住地的社区信息,如学校、医疗、休闲、交通等。该网站计划每3个月就添加一批主题,最终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服务都集中于此。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也在逐步向这个方向努力。这里可以举3个例子。其一,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办发匡]17号文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各级政府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其二,“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被确立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月,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决定对“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部分课题进行公开招标,招标课题有10个:(l)一站式服务框架软件及工程实现;(2)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网上工商软件及工程实现;(3)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网上税务软件及工程实现;(4)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财政财务统一结算管理软件及工程实现;(5)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网上社保软件及工程实现;(6)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劳动就业管理软件及工程实现;(7)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网上统计软件及工程实现;(8)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电子政务中金融服务应用软件及工程实现;(9)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公信息流处理软件及工程实现;(10)政务系统可信的Web service技术的工程实现。其中8个课题都涉及“一站式服务架构”,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要在工商、税务、社保、劳动就业等方面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一站购齐”的服务。其三,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大中城市、城区纷纷上马区域性一站式门户网站,包括上海市、上海市宝山区、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在这些一站式门户网站上,已经出现按用户需求组织的服务项目.由此大大增强了各部门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树立了政府的统一形象。

不过,目前尚没有全国性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5.由政府独立运营向多方合作运营转变

网站的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专门人员维护和进一步的开发.需要适时进行软硬件升级。如果这些费用全部都由政府机关负担的话,可能会给其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各政府机关都在不同程度地谋求其他方面的帮助,比如将工作外包,建立联盟,与私营公司建立合作等。比如,美国波士顿市在建设网站期间与日本日立公司签订合同,由日立免费提供价值20万美元的硬件设备,网站为日立提供显著的广告位置。由于资金充足,波士顿市政府配置了6名全职技术人员维护网站,使得该网站的服务内容、技术水平以及用户界面等各方面在全美城市网站中名列前茅。再如美国印第安纳州州政府通过合作伙伴方式聘请私营公司,由私营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并负责网站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开销,允许私营公司通过对网站的使用向顾客收取一定的费用。

6.政府网站建设与技术进步、政府改革、法规标准建设等支撑环境互动

政府网站所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服务都基于现有技术成果、政府职能框架、法规标准的支持,后者构成政府网站建立和运行的支撑环境。一方面,支撑环境为政府网站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又会限制功能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政府网站既受环境

的约束,又会对其功能的完善提出新要求。因此两者之间有一个互相促进、彼此推动的互动关系。

篇2:政府网站管理办法

政府网站,即是指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但是,具体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言,由于政府职能的巨大差异,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特别是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具体功能、体系结构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就具体功能来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主要是向全社会甚至是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政府形象,让人们能够对中央政府的基本情况有个切实的理解和认识;向公众提供全面、系统、权威、详实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政府文件及其准确的解读和分析等,让社会有法可依;作为中央门户,向人们提供接入所有中央政府机构和省级地方政府的平台和通道;根据特定内容,向公众提供专门的服务。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是直接面向本地社会公众处理与人们密切相关的那些事务,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搭建虚拟平台。

就体系结构来说,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本级政府内网门户、行政服务中心以及服务提供方式和渠道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是提高电子政务效能的关键环节。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着三层前台-后台体系,即社会公众—门户网站、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内网门户和政府职能机构。但是,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而言,这种“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以及前台-后台关系是不明确、不完整的。比如,由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通常并不直接面向公众办理具体事务,因而在其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中就没有行政服务中心,也就没有前面的三层前台-后台体系。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相关的前台-后台关系,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机制或规定做法,并不一定要有实体机构。因此,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做过多的设想是不切实际、也是没有必要的。

篇3:政府信息化基本理念探讨

政府信息化基本理念探讨

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一浪高过一浪,但建设过程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如:很多项目实施质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很多项目的实施不能按期完成;很多项目的实施费用超出预算;绝大多数项目对实施完成后的维护、修改、升级没有一个持续完善规划和预算计划;项目审批把关不严,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如找不到解决之道,中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将无法健康发展。

导致政府信息化建设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不够透彻,甚至认识错误。如何通过理念传播来提高包括信息化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应用者在内的全民信息化认识,进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子政务是一项战略,它的最终目标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治体制改革.

早在,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F基总理就已指出: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实际上已经赋予了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因此,电子政务在我国一开始就是与政府机构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政府机构的发展战略之一。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决策者的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来思考、规划和推进电子政务。

2、电子政务建设要贯彻“以公民为中心”的思想。

在中国,要政府树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很不容易,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实际上,“以上级领导的态度为中心”、“以部门职能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中心”来设计和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例子比比皆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内网轻外网”、“重提高内部工作效率轻改善外部服务质量”的做法相当普遍。如何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到“以公民的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3、政府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组织与管理。

信息化的成败,可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因为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涉及到大量的利益变动,因此,与企业信息化相比,政府信息化涉及的利益变动更大、更深刻,组织与管理的难度因而也更大。

这一理念,对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须有高层领导领导的持续推动;第二,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第三,需要赋予主管部门和领导更高的权力(政府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必须是一个综合部门,必须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只有这样奢能保证其协调职能的有效实施);第四,在选拔信息化主管领导时,应当更多地强调对其业务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而不是技术背景的要求。

4、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工程”的本质含义是领导重视,特别是高层领导的重视,这一点大家都懂,往往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怎么才算领导重视,要啥给啥算不算领导重视?

笔者认为,衡量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是不是真正重视的关键标准有两条:一是主动性,二是成效性。前者直接反映领导的工作态度,后者从结果反映领导的工作态度。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重视从态度上讲显然是被动的,是不够主动的。真正关心信息化工作,必然会成立强有力的机构,安排合适的人,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推动信息化工作。另外,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可以很好地反映领导是否真正重视信息化建设。真正重视的领导,必然会积极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学习和钻研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内在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也会去及时总结和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尽可能避免工作中的失误,进而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也必然会高。

5、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信息化设备不等于信息化。

一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已经习惯了用投资的大小来证明自己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政绩,还存在着“一步到位”、“盲目先进”的误区,尤其是盲目追求信息化设备的一流事实上,大量的一流设备,还没有来得及有效使用,就变成落后设备了。中国当前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全民的应用信息产品和设备能力问题。在应用信息产品和设备的能力较低的情况下,追求近期的一流设施,事实上是极大的浪费。不把提高全民的应用信息和信息设施能力放在首位,而把重点放在建设一流的信息设施上,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是在使用信息和信息设备中产生的,而不是在建设一流设施中产生的。没有效益的经济行为泡沫,早晚是要破灭的。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是信息化持之以恒的基础和不灭的动力源泉。

6、信息化不是花钱就可以办到的。

信息化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钱,但信息化不是花钱就可以办到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软”件的建设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利益协调工作,这是一项最为困难的工作。不幸的是,我们的信息化决策者、管理者,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高层领导,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协调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所以很多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其实是交给技术干部在推动(名义上可能是高层领导,甚至是一把手)。这反映了他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只要资金落实,交给技术人员办就可以了。

7、信息化是一项没完没了的工程。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没完没了的信息化,不见不散的项目组”,形象地描述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设备和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现有的业务流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造;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数据和信息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有人去做,不断地有人去管理,不断去投入,根据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改进和调整,才有可能把与信息化有关的事情做好。为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信息化项目的规划、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对项目后续的维护、完善、升级及培训有充分的考虑,在工作安排上要有相应的长期计划;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项目一旦启动,其投入是长期的,后续投资要远远大于建设投资。

8、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共享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机制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而信息共享的核心是基础数据的共享。

为了确保基础数据的共享,建立一套有效的共享机制已经刻不容缓。这样的一套信息共享机制必须在技术、

法律政策、经济、组织管理四个层次上建立。技术机制由基础数据的技术标准构成,是确保共享的基本前提;法律政策机制由一毓基础数据相关的法律和行政命令组成,既保证基础数据的开放,又保证基础数据的安全和知识产权;经济机制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的协调信息共享供需双方利益的市场机制;组织管理机制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与调节来增进信息共享的行政机制,它在前三个机制的制约下发挥作用,前三个机制是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但组织管理机制是前三个机制和谐运转的保证机制,而且是制定和完善前三个机制的控制机制。

9、咨询在信息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咨询是信息化最重要的服务,国外信息化咨询十分流行,从规划到实施、维护,咨询是全过程的。但我国的信息化咨询市场很不成熟,业主方没有认识到咨询的价值是信息化咨询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咨询可以帮助业主端正认识,可以弥补业主自身IT力量不足,也可以帮助业主制定有效的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制度。

政府信息化咨询的潜在需求是很大的,在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规划、管理、技术、培训、实务等各个层次都存在旺盛的潜在需求。政府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10、信息化培训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有三个因素对信息化建设成败十分关键:一是信息化的认识水平,特别是领导人的认识水平,二是国民的整体信息化素质,三是信息化人才。而培训是提高信息化认识水平、提升信息化素质以及培养信息化人才最重要途径,仅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培训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培训是经常性的,不论是领导、技术人员等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还是普通的信息化应用者(每一个人至少都是信息化的应用者),都需要按照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断通过培训有选择地接受新的信息化理念、知识、技能和技术,因此,信息化培训又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但目前的培训普遍存在针对性差、系统性不够、规格与层次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制度、培训资金保障、培训方式、培训大纲、培训教材与培训机构等在内的较为完善信息化培训体系,形成信息化培训的长效机制,以确保信息化培训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是各政府必须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1、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

人是信息化建设中最本质、最活跃的因素,信息化的决策要靠人,信息化建设要靠人,信息化的应用要靠人,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正是服务于人。因此,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人及其素质。信息化建设中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在信息化建设决策、建设和应用中的潜能,并把推进信息化与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篇4:从国外开展电子政务看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律

从国外开展电子政务看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律

总结国内外政府网站的建设过程,可以发现,用户需求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在网民的期望中,政府网站得以建成运行;在网民更高的期望中,网站的功能得以不断完善。同时,政府网站也有激发用户需求的作用。当用户第一次看到政府的许多职能和服务出现在互联网上时,感到惊喜和满意。但随着对网站的不断使用,公众便会发现某些功能的缺失,提出希望改进的要求,这又促使网站的改进和更新,从而确立更加清晰的服务目标和对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带动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在带动政府工作的发展。政府与用户的互动是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的主线。具体而言,政府网站的建设具有以下规律。

1.内容服务由静态信息公布向动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方向发展。人们访问政府网站逐渐不再满足于看看政府组成,了解一下办事程序;还希望看到时效性强的政府信息,更希望能够自主查询所需信息。这促使政府网站的内容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公布的信息中,动态信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信息量比较大时,允许用户从多个角度进行检索。

2.便民服务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焦点。政府网站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中介,它是政府对外服务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对外服务性。网站为民众想得越多,网民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就会越高,这一点促使便民服务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焦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网站都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功能优先上网并予以积极改进,包括各类证件审批、医疗信息、环保信息、商品质量信息等。比如在新加坡政府的中心站点上,用户可以查到新加坡任意一个注册医生和诊所。这为公民的寻医问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网站由独立系统向集成化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展。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务系统内外交接的环节,是电子政务取得成效的基础。因此,不应将网站只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布信息的工具,而应将它作为政府机关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供网上办公功能的网站,其收集来的用户数据将参与到政府部门整个信息流之中。因此,需要将政府网站与整个政务信息系统相互链接,建设统一的集成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这是网站真正实现对外办公的一个前提。为此,需要统一设计和管理网站数据库和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整合相关的工作流和信息流。英国于1月启动政府的网关。该网关把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的办公室系统等安全地链接在一起,提供实时“无缝”服务。

4.一站式网站成为发展重点。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办事手续烦琐可能是公民对传统政府的印象,而在公众心目中,最理想的同政府打交道的方式是不须了解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须了解某件事应由政府哪个部门负责,希望在某一个窗口上一次完成,这便是一站式网站出现的动因。它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人们无须了解政府组织的复杂结构和关系,也不需要知道哪一个服务该向哪个部门要求,网站会把用户带到有关单位,用户不必为一件事分别登录多个政府网站。一站式网站与各政务内网安全链接和集成,便形成基于一站式服务框架的电子政务系统,这被誉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

现在,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政府的门户网站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如英国的www. ukonline. gov. uk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链接起来,而且将内容按公众的需求组织起来,而不是按政府的机构设置组合。首批开通的6个主题是:学车、出行、生育、搬家、死亡及犯罪。人们只需点击所需要的`主题,就可找到该主题下的所有问题,而无须考虑由哪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点击“搬家”主题,便会发现与搬家有关的所有政府服务,如买房、卖房、租房、抵押借款、房屋装修与修缮、公用设施(水、电、气)等方面的手续和国家政策,以及居住地的社区信息,如学校、医疗、休闲、交通等。该网站计划每3个月就添加一批主题,最终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服务都集中于此。

5.由政府独立运营向多方合作运营转变。网站的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专门人员维护和进一步的开发,需要适时进行软硬件升级。如果这些费用全部都由政府机关负担的话,可能会给其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各政府机关都在不同程度地谋求其他方面的帮助,比如将工作外包,建立联盟,与私营公司建立合作等。如,美国波士顿市在建设网站期间与日本日立公司签订合同,由日立免费提供价值20万美元的硬件设备,网站为日立提供显著的广告位置。由于资金充足,波士顿市政府配置了6名全职技术人员维护网站,使得该网站的服务内容、技术水平以及用户界面等各方面在全美城市网站中名列前茅。再如美国印第安纳州州政府通过合作伙伴方式聘请私营公司,由私营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并负责网站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开销,允许私营公司通过对网站的使用向顾客收取一定的费用。

6.政府网站建设与技术进步、政府改革、法规标准建设等支撑环境互动。政府网站所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服务都基于现有技术成果、政府职能框架、法规标准的支持,后者构成政府网站建立和运行的支撑环境。一方面,支撑环境为政府网站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又会限制功能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政府网站既受环境的约束,又会对其功能的完善提出新要求。因此两者之间有一个互相促进、彼此推动的互动关系。

篇5:政府网站管理规定

政府网站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优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政府网站由省、市、县(区)三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部门网站组成,是我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政务服务、落实信息公开、促进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政府网站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 政府网站的管理和运行,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政府网站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当充分考虑节约公众浏览信息、办理业务、咨询反映问题的时间和成本。

第六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通过政府网站采集、接收和保留的个人或组织信息,不得违反信息提供主体的意愿加以使用。

第七条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从其他行政机关获取的信息不得重复采集。

第八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政府网站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效果评估、安全检查。各级信息化(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政府网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协调和评估。其他部门按规定职责负责本部门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 各级政府网站应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进行ICP(网络内容服务商)备案,并向本级信息化(电子政务)主管部门报备。报备内容包括网站名称、域名、服务器托管情况、主(承)办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信息。

第二章 网站建设

第十条 政府网站栏目设置要以用户为中心,并具有以下主要内容和功能:

(一)信息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省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发布政府信息。

(二)网上办事。提供办事指引、表格下载、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办理进度和结果查询等服务。

(三)网络问政。受理公众意见建议并及时处理和反馈。

第十一条 政府网站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公众需求及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及时对功能、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十二条 政府网站的域名管理应遵循以下规范:

(一)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域名为www.gd.gov.cn,网站名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省直部门网站的域名为www.gd□□□.gov.cn,或www.□□□.gd.gov.cn,其中□□□为各单位英文名称或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字头的组合;中文域名为广东省□□□或中国广东□□□,其中□□□为单位中文全称或规范简称。

(三)各市、县(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域名为www.□□□.gov.cn,其中□□□为各市、县(区)英文名称或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字头的组合;中文域名为中国广东□□□或中国□□□,其中□□□为市、县(区)中文全称或规范简称。

(四)在注册使用“?政务”专用中文域名时,必须与主管机关批准的单位名称一致。在以非机构名称注册使用“?政务”专用中文域名时,应与其管理和服务职能相关。

已开通的政府网站,域名不符合上述规范的要重新申请,原域名可同时保留一年,一年后须更换为新域名。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网站的页面应遵循以下标识规范:

(一)网站首页上方标明政府网站标志和网站名称,尺寸与位置适当。

(二)政府网站标志须与网站名称和域名联系紧密,色调及形象充分体现政府网站性质,美观独特、易于辨识。

(三)网站首页列出“部门网站、上级或下级政府网站”链接;市、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首页设置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约定图片标识,并做好与省政府门户网站的链接。

(四)网页应标注版权申明、适用浏览器类型、最佳浏览方式和主(承)办单位及联系方式。

第十四条 政府网站默认文版为简体中文,鼓励有条件的网站编制繁体中文和外文版,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市和对外交流较频繁的部门原则上要开设外文版。

第十五条 政府网站应逐步采取无障碍方式提供信息和服务,方便残疾人群体使用。

第十六条 鼓励集约化建设政府网站,整合多部门职能,提供“一站式”信息发布与服务。

第十七条 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由本级政府部门提供。部门网站发布的信息与门户网站不一致时,以门户网站为准。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新建在线服务系统时,应当优先采取在现有政府网站开设专栏的方式,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九条 政府网站须使用正版软件,优先选用安全可控的软件产品。对外采购的软件产品原则上要通过安全检测认证,并在信息化(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二十条 政府网站应当充分、及时应用新兴的网络技术、页面展示和无线通信等技术,不断提高便民服务能力。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网站中公布受理(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依申请公开、在线服务、咨询建议事项的种类和具体操作程序。

第三章 信息公开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文件、信息等,均应通过政府网站公开。

凡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政府网站应提供在线申请渠道并保证渠道畅通。

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应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免费查阅和下载。

第二十三条 政府网站应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编辑、审核、发布、共享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第二十四条 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应当做到要素完整,标注来源、发布时间,相关栏目具有信息量统计功能。

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应当及时发布和更新下列信息:

(一)本地概况概览、机构设置、领导简介;

(二)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

(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重大工作部署、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实施情况以及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人事任免;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以及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实施情况;

(六)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实施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情况;

(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八)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九)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管理服务类事项;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二十六条 各级政府部门网站应当及时发布、更新下列信息:

(一)部门机构、人员设置;

(二)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表格下载和政策解答;

(三)面向公众的办事指南和服务类信息;

(四)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五)政务动态、公告、通告、公示、便民告示以及其他向新闻媒体披露的政务信息;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四章 网上办事

第二十七条 政府网站要结合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通过办事指引和页面链接等方式提供“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逐步做到“一点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反馈”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办理”。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加快推进政府在线服务,逐步实现业务办理的全流程电子化,减少现场办理、纸质办理事项。

第二十九条 鼓励政府部门以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为基础,加快推进“一次认证、全程办理”的网上办事服务。

第三十条 网上办事应优化办事流程和办事进度反馈服务,方便申办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网络、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查询。

第五章 网络问政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利用政府网站加强网络问政工作,鼓励群众参与、倾听群众诉求、掌握社情民意,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第三十二条 政府网站应设置领导信箱、在线咨询、监督投诉、意见征集等栏目,提供便捷的政民互动渠道。鼓励行政机关利用博客、微博、网络社区等新途径,就社会关注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广泛征求民意。

第三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网民意见办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对涉及本部门职责的建议、咨询及投诉要认真对待、及时回应。

第三十四条 各部门网站的网络问政系统应预留与其他部门相关系统互联互通的接口,促进网络问政信息在不同系统或部门间流转。

第六章 信息安全

第三十五条 网站运行管理机构和栏目责任单位应当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上网信息符合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十六条 建设政府网站时应当同步建设网站安全保护系统,加强电子认证等安全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完善数据备份以及防攻击、防病毒、防篡改等安全防护措施。

第三十七条 政府网站主(承)办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自查,排查网络、数据库、防火墙、业务系统、应用服务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信息化(电子政务)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政府网站安全检查。

第三十八条 政府网站主(承)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划分网站安全事件等级,明确相应处理流程,并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应急安全演练。

第三十九条 政府网站应确定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健全网站安全日常检查、技术监督及安全管理等制度。

第七章 运行维护

第四十条 政府网站运行维护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制度保障、专业维护的原则。

(一)政府网站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不得在商业机构以虚拟网站方式建网,不得与商业机构联合建网;

(二)政府网站承办单位必须保障网站24小时开通和正常运行,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提供服务,应及时向社会公告;

(三)在主网站采用虚拟主机或主机托管方式的子网站,网络运行环境安全由主网站负责,信息内容安全由子网站负责。采用其他方式建立网站的,网站安全及网络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四十一条 政府网站主(承)办单位应当开展网站常态化自查工作,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网站页面能否正常访问,各栏目及其子栏目内容是否及时更新;

(二)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审查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重要稿件和重要信息审核机制;

(三)网站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互动功能是否正常;

(四)网站链接是否经过管理部门审核,是否存在错误链接和不能链接;

(五)网站管理和运行维护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签订运行维护协议并明确责权;

(六)网站管理和运行维护部门是否建立值班制度,是否安排值班人员每日登录网站查阅;

(七)网站是否托管在本级行政区域以外。

第四十二条 政府网站自查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自查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自查报告报同级信息化(电子政务)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 政府网站主(承)办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品牌栏目建设、特色服务推广、线上线下交流、邮件推送等形式,不断扩大网站的用户覆盖面和使用效率。

第八章 考核评估

第四十四条 省政府每年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由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政府网站综合排名报省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五条 各市、县(区)政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方案,对行政区域内政府网站定期开展绩效评估。

第四十六条 政府网站要提供便利方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网站的绩效进行评价。

第四十七条 省政府每年开展政府网站工作人员培训,由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办网、用网、管网能力的培训及考核。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6: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广泛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加快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现代化、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宜兴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自20XX年改版开通以来访问数已近400万人次,各单位也通过加快网站体系建设,建立“网上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推动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一、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报道主渠道作用

政府网是发布政务信息的权威网站,作为增强政府与公众交流、扩大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展示政府执政为民和亲民爱民形象的重要载体,宜兴市政府网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快、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每天更新充实政务信息,准确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身影反映出去,把宜兴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反映出去,做到网上有文有图,尽力美文美图。

据统计,今年1至11月,政府网站上网信息近20XX条,上网图片1100多幅。其中,自采自编信息170条,转载人民网、新华网、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稿件100多篇,民建、农工、统战等部门来稿10多篇。政府网站首页图片更新180次。今年8月份,由宣传部外宣科负责的新华网江苏宜兴频道开通,频道内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网站。我们重点对年初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进行全程报道,跟踪报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等三创建工作,对第11次党代会、秋洽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进行相关报道。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外宣科保持一定的工作联系,全市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需要他们告之并要求做好报道工作,网站也及时转载市外媒体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稿件。人大政协对网络宣传也很重视,凡是要求我们进行宣传报道的,我们均积极参于相应采访报道工作。我市政府网站自采信息也多次被中国经济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转载。在百度、google等著名搜索网站上搜索宜兴,政府网站信息都位于前列。

在新闻报道方面,我市各单位网站也将此工作常抓不懈。宜兴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一支稳定的通讯员队伍,网站平均每个工作日更新十篇左右新闻、近十篇师生作品,据初步统计,本学期共计更新新闻近二千余篇、媒体转载材料一千余篇、教师及学生作品二千余篇,有效地向社会展示了教育成果,交流了教育信息。宜兴档案信息网加强了信息加载和网络维护,网页更新快,内容更丰富。除对日常性版块及时更新外,还增加了《陶都记忆》及《今日宜兴》展览,对《宜兴历史上的今天》这本书的内容建立数据库并成功发布到档案信息网,同时提供查询功能。市药监局将食品药品监管动态随时更新,基本保证每周不少于3条,每年对外发布信息不少于150多条(篇),重要的公告通告、食品药品监管政务工作都能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市农林局以宜兴农林信息网为主导做好农业技术信息发布、乡镇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工作。一年来通过电脑网站网络发布各类为农信息服务600余条,发布各类农林信息简报100多期,20XX年还针对网站信息栏目不足的问题,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完成了网站改版工作,新的网站预计将在20XX年3月份正式推出。

二、不断拓展政府网站为民服务功能

市政府网站咨询投诉栏目自开办两年多来,本着为广大市民解答疑问、解决问题的目的,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知晓并积极参与。今年的受理答复总体情况良好,网民发帖更加踊跃,与去年和前年相比发帖量增加明显,04、05、06年收件总数为分别为593条、2722条,5832条,逞迅速上升趋势。反映了“咨询与建议”栏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支持,成为市民联系党和政府又一便捷的“信访”渠道。有关部门对“咨询与建议”提出的问题都能及时回复,并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及时进行整改,对不能解决或需要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都作了说明,充分体现市政府网站“咨询与建议”栏目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的宗旨,网民对咨询与建议在线答复情况反映较好。同时也对少数部门的答复表示不满意,认为答复较为简单,时效性不强,有推逶现象,有的即使答复了,没作整改等。

06年度共收到广大市民咨询、建议、投诉和表扬5832条,除去删除的无用信息46条,有效信息为5786条,其中咨询3381条,建议477条,投诉1866条,表扬62条,各受理单位已答复5187条,未答复599条,答复率达到89.65%。与市民生活相关比较密切的单位中答复率比较高。

平时有专人负责,按照市“两办”文件精神规定的受理答复流程操作,网上答复办理办结率为100%的有以下单位:发改局、经贸局、司法局、财政局、城管执法局、人事局、水利局、工商局、计生局、统计局、旅游局、信访局、国税局、农林局、行政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中心、海关、机关事务局。

市民关注度较高,与市民工作生活关联度较大,接受提问在100条以上的单位是:教育局、公安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卫生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人事局、工商局、国土局、广电局等,其中劳动保障局、建设局、城管执法局、人事局、工商局、国土局答复及时、详实,群众满意度较高。

市政府网管中心负责每周为各个单位做测评,并督促各单位尽快答复市民的提问。从具体情况来看,有一些单位无专人负责,对市民网上咨询投诉这一新渠道不够重视,经常需要催办。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两办”文件要求,安排专人每天登陆“咨询与建议”浏览、搜索涉及到本单位职责范围的群众提问,认真受理群众咨询、建议和投诉,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对确需延长办理时日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在5个工作日内上网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限不得超过15天;对“咨询和建议”受理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长时间不作回复的部门,或仅答复不作实施整改的部门,领导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将继续督促各单位做好网上咨询投诉的答复工作,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宜兴司法网特色栏目“法律在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网上咨询平台,每日都有值班律师及时答复。“《法制园地》”每月一期,以电子期刊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知识,宜兴教育网的“咨询投诉”栏目自3月初开通以来,共收到对于教育系统各个方面的咨询、投诉、建议与表扬1千余条,较好地搭建了广大群众与教育的交流平台,对打造阳光教育、服务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扩大网站服务功能方面,市经贸局、地税局、教育局等单位网站都提供了表单、文件下载、查阅,网上数据申报、查询等方便群众办事栏目,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三、着力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央号召文明办网,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我们以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3号文件及时下发《关于加强政府网及各级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单位网站管理人员重新登记,落实责任。和公安局一起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促使各单位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今年年初,我们还对05年度各政府网站进行了评比表彰,调动了有关单位自觉建设好本单位网站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根据一些单位缺乏技术力量和专职管理人员的情况,我们还帮助药监局、气象局、卫生局、招投标中心、新街镇、新庄镇等单位进行了升级改版,市发改局还资助大浦镇、官林镇进行了网站升级换代,并为他们培训技术操作人员,得到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市信息办又以6号文件下发并开展了20XX年度政府各单位网站的评议活动。

市档案局积极争取市领导支持,经市编委同意增设信息技术科。加强对全市档案信息化的规划、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加强对部门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太华镇先后成立了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制定了《太华镇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太华镇人民政府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太华镇人民政府网站公文发布制度》,镇政府各部门有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审核,镇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专人负责网站管理、内容发布,镇主要领导定期检查考核,形成“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政府网站建设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政府各单位网站建设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是政务公开面逐步扩大:第二是网站突出互动服务,体现了政府网站建设以用户为核心以应用为出发点的基本原则,服务方式有不少创新,服务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第三是部分单位网站在一站式办公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第四是不少单位利用网站开展了创新的助民互动的活动,起到了了解民情民意与民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对照周边城市的政府网站,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上办事的力度还不够,政务公开不及时。另外就是网上信息公开的全面性远远不足。这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全市政府网站群的管理机制还要进一步的规范,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全市政府网站的整合体系。第二,不少单位的政府网站和内部业务还是两张皮,内外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联动共享方面分割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第三,政务公开依然还不够深入,信息更新仍然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不能发挥政务公开的新渠道作用。第四网上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应用效果欠佳,政府的服务通过网络完结办理的实现率还比较低。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度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