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一场潇湘春秋散文

K42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K42”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祭奠一场潇湘春秋散文(共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祭奠一场潇湘春秋散文

祭奠一场潇湘春秋散文1000字

暮秋,雨客衣寒。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把暮秋悲秋撰写的凄美壮丽。我也喜欢暮秋的感觉。静观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看花落飘零的感殇。那种苍凉油然而生,秋夜寒难免有一丝凉意 ,夜孤人寂心却荡起涟漪,伤正浓。秋风瑟瑟秋草黄, 秋月昏昏秋夜长, 秋露重重催花落, 秋霜冷冷万花殇。秋雨无情人悲凉, 秋灯一盏拌凄凉, 已觉秋风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惆怅此情,吟一首诀别的诗,在秋风瑟瑟的落叶下,望穿胭脂忧柔泣断肠。

静默,心素如简。光阴在流逝的记忆里,吟唱着绝世的`遗曲。而我在俗世里演绎一场绝望的皈依。漠然地守望,那曾经的美好,早已离开了过往。暮然回首,才发现我仍活在深深浅浅的回忆里,很多曾经珍惜的东西,已不知何时流失,已无处可寻。现在的我,依然喜欢在键盘上,敲着那些忧伤凄美的文字,编织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衬托着微凉的秋夜,挽一阕清词,藏几分悲悯。回首细碎的流年,在岁月中流转成伤。依然用悲凉的文字,祭奠花开凋零的落寞。

微凉,捻字成伤。那份思念依然执着,如深秋枯萎的藤蔓般覆满心房。遮蔽如愁云惨淡,将晴日的心情驱逐,将潮湿的心境蔓延。一点点,了却深居指尖的倾诉。心随消逝的记忆渐渐没落,沦陷在深深的寂寞漩涡中。深秋让人伤感,暮秋更让人酸楚。“秋风扫落叶,满庭黄花凉。”怎能不让人愁断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如何能收起无尽的愁绪?飘黄的落叶,点滴的忧伤,谁知千年的期待与守望?古人悲秋,尚可金撙对月,把酒当歌,一销万古之愁。我之悲秋,却寥寥同谁语?鸿雁飞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独自憔悴。

经年,未染流殇。花开花谢,何人为祭?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锦绣流年,我用炫o文字刻画。然,一世沧桑,我用回眸笑颦相视。微光幻影,缱绻一段时光,氤氲尘世。我依旧于时光的千回百转里,锦瑟流年寂寥伤楚独奏。奈何斯人已失,落叶萧萧,归期何在?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依然在轮回里吟唱,在花前月下弦音独奏忧伤。从此,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等到花渐落时,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为谁?缤纷芳香,只能苦苦凋零,独自悲凉。

紫色,美丽忧伤。今生我用柔指为你拨弄,万千音符与悠扬的旋律,你却粗心的鉴赏,留给我一世的殇。初夜寒一滴泪划过腮旁,化做漫天的紫色花瓣飘舞,若没有了执手,何以述情深?若没有了灵犀,何以道寻常?有多少情思隐在淡淡的落寞里无人知?红袖临风,奈何清风散天涯。夜月凉空飘零,梦遥无问处。犹记,云淡风清,你我隔花初见,梦落水云间。秋风清秋月明,花落蝶舞旧梦殇。情深几许唯寄梦,梦醒千遍泪无言。

今夜,暮秋寒霜。我隔着一屏月光,踏着迷蒙的夜雾,寻觅着淡淡的暗香。穿梭在时空长廊里,飘洒着如痴如醉的墨迹。红尘如梦情如烟,薄缘半世愁难散,宿命三生枉虚叹?舞尽飞花意缠绵,花开灼灼笑靥烂漫,花落枝叶永相惜。流光暗转,颦笑依稀花开如昔。花开花谢的殇残,退去了锦瑟,散落了年华,忘记了过往。谁,记得为花祭奠一场?曾经的美好,只能变成回忆。即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诉?一场花开一场欢颜,花凋情落难留。纵然,千般滋味万般疼,一声喟叹?几许心伤,终是花褪残红。怎挽谢凋?搅乱一池秋水, 流年破碎无处可寻的离殇。染指书凄凉,写不完的一脉情牵,空留成殇。暮秋微凉,谁为我祭奠一场花落的凄凉?

篇2:经典散文:红尘潇湘

精选经典散文:红尘潇湘

大雪纷飞,斑斑落泪,消融的热度,化作清水,滴滴入心。轻捧飞絮,如梦如幻,昙花一现,难猜没落。执手泪眼,相聚婆娑,轻抚娥眉,寒冷了多少人心。许下永世诺言,此生白首不分,来世再约红尘,千千万万,潇湘一簇,挥手间,万般无奈恨彼此。

冬雪花谢,春暖花开,等待的期望,似乎不曾相忘的曾经。疏枝斜影的梢末,冰莹透亮的心剑,明白了几许闲愁。皑皑白雪里,料峭的时光,蹉跎无言未来。兀自绵延情绪,爱恨交融思绪,窈窕淑女,是否还旖旎原地?

守望原地,花开花败,一日三秋,转眼万年。迷茫的远处,翩翩飞舞的身影,为何蹀躞?蹁跹不知名堂,归去的感触,分离的原点。待长发及腰,双飞比翼可好?迷失自我,望不到来时路,看不了过去可人儿,放不下期待,渴望有一天,笑容依旧,深处不曾改变。

得意尽欢,举杯问谁?醉酒当歌,倾心谁附?酒中言语,窈窕何知?奈何邀影双人,孤酒浊杯,思量难忘。飞雪伴寒风,微凉,独自吟啸,空许佳话三千,唤不回,回眸一笑,繁华漫天。

红尘阡陌,一别陌路,手中余温,渐行渐远,凄厉半生寒风,怀中余香,雅致落下,看清花期反复。这次第,何言一字愁?相忘于江湖,言简意赅,怎比相濡以沫于余生。曾携手相约,白头的风采,一成不变的痴情。

重复离别,流浪在漫天雪花,天各一边,不忘思念,猜今生再次相见。画面怎难变,只见面容,奇迹出现。争欢斗艳,凄迷上演,重要地位,无可撼动,后悔心碎。

地老天荒,寂寞毒药,依靠永远,彼此相依。松开紧握的'手,挥不去的情愁,再也不会回头,相似场面,依稀在梦中可见。后悔付出,退路吝啬,强求不得的思量,走不进当初爱慕的心。

独自的风雨,潇潇倾城。行的踽行,湘湘倾心。

篇3:潇湘夜雨经典散文

潇湘夜雨经典散文

冷夜孤衾思心怀念慈,

寒风伴吟唱世纪芳华。

——题记

湘江啊湘江……我来到了你的身边,已躺在了湘江的怀里咏史读诗,我听见了滔滔的湘江在脚下激荡、奔流……

湘江啊湘江……我望见了潇水澄澈,我看见了湘江碧波。我走进你的故事,在你温柔的怀里呢喃。哦,山上的层林,自然的彩笔一抹,染成了一片嫣红,山河的画卷,大地的诗篇。凝望北去的湘江水,倾听着浪呀浪打花,心潮起伏凌云空,鹰击长空风破浪……春夏秋冬,湘江水涨潮去,一泄万里,静静地向北流去……踏歌湘江边,湘水女神娥皇,正乘着风,溯游而上,飘乎若梦,衷情洒湘江,流淌着的寸寸柔情,盈盈粉泪,“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筝声如歌似泣,湘水悠悠,多少尘年往事,恍然如梦几经年。

站在湘江西畔的堤岸上,远远望去,烟雾迷蒙,“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湘江的`记忆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橘子洲头,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的寒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哦,情满湘江。诗情处,少年英俊满庭芳;怀湘江,潇湘情满林心慈。烟雨湘江,一弯冷月在云间穿行,我赶赴星河之约,絮絮心语,阕阕婉约。夜色凉,眺湘江夜空,淡淡的月光,洋洒在迷雾之间,清风如歌,谁飘逸在梦幻之中,婉约月宫嫦娥轻歌舞,一袭羽裳飞扬于清幽的广寒?望明月小楼,孤星冷月伴,我在午夜的云烟深处,用心聆听你的星语心愿,唯美的光阴曼舞在记忆的河,心远,静谧,安然。庭院深深,你居空中一方楼阁,闺阁深锁;你居诗情王国,风韵荡漾,仰望,心往,我执浅笔抒写星月情缘。

明月如玉,昨夜记忆的星辰,依旧璀璨于星河。望冷夜残月浮云,冷雨轩窗,风声瑟瑟,玉影盈笑闪烁,居于心。那午夜天空曳过的流星,是红尘之中冰冷的相思泪。我徜徉在心灵的一隅,吟风弄月低徊,湘江北去,随娇影泼墨,独我心语微澜。红尘有爱,微步一梦情缘,抒高山流水曲,怀伯牙子期约,情海泛舟,真知灼思,寄语心慈。湘女林心慈,如梦,若诗:不拘于世俗的姿态,淡雅安然!

你如水的心清澈,高远的神韵动人,书香缕缕,如诗,揽神韵而看天下;你如兰的心清远,雍容的风姿入诗,慈慈明眸,清雅,抱天娇而纵四海。

心之悟,灵魂之上的诠读!雁过无痕,风挽梧桐,叶落掷地有声,漫步红尘,静听花开,浅笑嫣然,捻花香,相约温鎏金旧梦。彼岸花开,赏心慈国色天香,飞花恰如梦,执子手,潇湘烟雨中,浊酒半盏,心灵梵音,独白湘江畔……

心在山水间,静候陌上花。

春回大地,南粤大地,鹏城风中,流心慈雅韵,心旷神怡。乡野溪流潺潺,两岸溪柳沐春,芳草依依,莺燕啁啾,细雨润无声。春雨如诗,春风似词,乡间晨景,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晓风醉翠柳,春雨润细柳,青叶玉枝,春光满怀,揽心慈纤腰玉枝,乡间拾诗韵。佳人嫣然一笑,轻飞扬。梦蝶蹁跹一曲,舞之魅,演绎蝶恋花,抒旷古情愁!雨蝶纷飞,听雨含香,谁许你一世柔情,春韵嫣然,风华湘江?

夏风日丽,潇湘夜雨,听雨湘江烟雨里,橘子洲头,小园香径,梧桐雨落,雨打芭蕉,清荷听雨,锦瑟年华,曲径幽心语,雨梦落轻尘,心慈淡雅似水,倚窗听雨,尽显优雅,我抒万千琴音,闺阁深锁,万千情思,回眸恰如水,问伊人柔情为谁?

夏日风景,这边独好。听潇潇雨竹之韵,冷月竹林清茶,竹风心语,青青翠竹,玉树临青的风骨,翠绿叠满楼,情丝难抒,爱意难书,情满潇湘尘世间。

醉美金秋,望梦之蓝。墨香勾勒出绿荷曼舞的神韵;静水流觞,荷塘月色,一池风荷细雨,细语浅梦心慈,荷月映塘,幽梦如莲,你若清荷莲韵,高雅脱俗,梦锁清秋;云水心音,深深幽谷,空谷幽兰,悄然绽放。兰韵香馨,兰香沁心;兰心蕙质,兰若梦影;幽兰心语,谦谦君子,醉墨清秋,笔抒流云怀心慈……

一叶而知秋,片片枫叶情。秋叶静美,潇湘情,相思风雨中。

雨夜,花梦锁心,湘江畔,一曲心音醉相思。

花夜,雨梦潇湘,潇水畔,一江湘水荡碧波。

落雁冷秋色,情满暖心慈。晨曦丹染,空留一帘幽梦,明月夜,梦里花落知多少?

娇莺暖春风,冬雨湿诗韵。暮光笼城,长思千阕风雅,潇湘雨,怎堪秋意弄清影?

远山谷雨,秋水伊人;冷夜残月,秋日私语,一砚墨香,醉赋诗情,回忆如烟,浅笑凝眸,微澜泛起泪相思!

静立湘江寒秋,碧云天,湘水寒,踏雪无痕。傲雪寒梅,一枝独秀,飘凌江雪,孤雁几声哀鸣?心慈沁梦,梅枝雪影,居于诗心,隅于诗林,清远如梦。

缘定今生,谁居于我的诗园,一剪红梅开在紫陌红尘之上,冰心傲骨,雍容风韵。你可是生命际遇里的唯一?醉在梦中,雨漫潇湘,封心锁,红颜挚爱,相怜相惜遥无期!

经年纤陌,谁居于我恬淡的诗心,一丛蕙兰香在深深幽谷之中,品兰静语,云水禅心。你可是人生幻梦中的唯一?慧语阑心,烟雨湘江,凝思愁,知音信诚,繁华尘世沧桑了谁的容颜?

念慈于岁月,淡然行于烟夕暮雨,怡念心慈,为你守一方净土。

执慈在尘世,悠然走于湘江烟雨,至诚丝语,为你抒一生诗绪。

盈盈湘江水,南柯一梦,西湖断桥边,情满潇湘,涟漪万顷,涛声依旧。倾世心语,回眸一笑,痴守暮雨嫣然。

浓浓潮人情,诗情幽梦,雷岭荔林韵,情牵玉峡,祥符千载,光芒依然。行云望月,浅唱流年,厮守湘江倩影。

青山写绿意,绿水绕青山,潇湘赋词章,潮水润诗文。

湘水畔,是湘江赋予了心慈的灵气,还是心慈的灵气赋予了湘江?

湘江水,潇湘情,红楼里灵气的潇湘妃子,是否也受过湘江的浸染?

红尘有你,情满潇湘,感恩相遇,弹指一挥间,心无间,一场邂逅,一份情缘好时光,心在情不远,心在滔滔湘江潮水中日夜奔腾……

潇湘夜雨,诗韵在心中!

篇4: 潇湘残梦散文

潇湘残梦散文

因了一次回乡,诸多景致便毫不客气地勾起了对往事和旧人的回忆,又由此,无端引出尘封了十几年的关于潇湘的念想。那个清冷的残梦,一如冬日里的晨雾,时浓时淡,久久发散不开……

一、初秋

下半学期,在湖南大学读书的朋友青鸟传信,邀请我去玩,并且说:待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满山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那个美呀……

诱得我没等到秋色浓郁,就趁国庆节奔了过去。

坐的卧铺车,到达长沙西车站时,还是晨曦初露。他骑自行车来接我。高中毕业后几年未见,反倒有些说不出的陌生,几句寒暄过后便是沉默。静静地坐在后座,他骑得很慢,偶尔会回过头看我,问我冷不冷,又嘱咐要抓牢小心摔下来,那藏在眼底的热烈,如一团湘江上的迷雾,渐行晕满眼眸。直到把我安顿下来,两人才浅浅地来了个拥抱,而这似等了千年的温暖,在经历了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波折后,终于少了虚空。

第一次到长沙,尽管感觉长沙作为省城小得可怜,远不是家乡省城的规模,还是跟在他旁边,流连于大街小巷。

他知道我喜欢特色小吃,便带我去百年老店“火宫殿”。店面实在老旧,外观看上去就是火神庙,里面布置倒还雅致。臭豆腐、龙脂猪血、姊妹团子、荷兰粉、兰花豆……都用小小的蓝花瓷盘装着,味道确实没得说,只是太精致、浓缩了些,价钱也不便宜。他吃得很少,不停地往我盘里夹这个夹那个,一边夹一边介绍“火宫殿”的逸事和这些小吃背后的故事,反倒弥补了东西经不住吃的缺憾。

后来又去了“甘肠顺”品尝各种粉,有米粉、豌豆粉、苕粉……,有粗如筷子的,也有细如发丝的,截面有圆的、扁的、空心的……,有酸豆角的、咸菜的、三鲜的、牛肉的、肥肠的……,酸、辣、烫,都是已经很少见的高底大海碗盛着,份量足得很,吃得是酣畅淋漓、肚皮溜圆……

临行前一天,适逢我生日,他特去菜场买了湘江特有的活鱼和新鲜蔬菜,到湖南大学附近熟识的小饭馆,借了人家的锅灶和一什儿家伙,亲自烧了醋溜活鱼,又整了一个素菜和一个汤,说是给我祝寿,顺便践行。他本爱好吃,也爱好烹饪,菜的味道自是不错的,三个菜最后被我们扫了个精光。

同属相的我们,在某些方面比较相似,比如说都喜欢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风味的东西。于是,我们穿梭在现代化的城市,找寻历史的痕迹。

他带我去了马王堆,见识了千年不朽的女尸,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也是在那儿,我第一次从那幅卓绝的帛画上见识了古时的人们如何描绘天堂、人间、地狱,或者说是如何看待生死富贵,也算是古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吧。

又带我去了几条有名的小巷。原始的青石板路、灰瓦白墙的古民居、油漆斑驳的木雕门,就那样杂居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见证着一段段逝去的岁月时光,坚挺着一个个古老又神秘的故事。他甚至率性地脱了鞋袜,光着脚板踩在早已失去棱角的青石板上,说是要感受岁月的沧桑,触摸故事的内核。他的举动,没有引起过往长沙人的好奇,倒是那不停咔嚓的相机,惊起屋角的几只鸽子,扑翅灵动而去。

我们还去了湘江边。江岸整天都有一拨又一拨的人在那里吹拉弹唱,表演花鼓戏,什么《刘海砍樵》、《阴阳扇》、《芦林会》……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让人忍俊不禁,即使有听不懂的长沙方言,也觉着温暖、可亲。当然,我们一定不会忘了去橘子洲头,看百舸争流,回味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与霸气!

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去岳麓山了。“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人文荟萃,确是钟灵毓秀的名山胜地。那里有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有禹王碑、麓山寺碑等众多石刻,有云麓宫、麓山寺、爱晚亭、岳麓书院等亭台楼阁,还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的墓葬。

凭着一张他事先准备好的假学生证,我有惊无险地给带进了岳麓书院,有幸近距离领略了作为“四大书院”之一的古建筑典雅、庄重的建筑风韵,潇湘大地醇厚绵长的文化魅力,以及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

而岳麓山上,最美的莫过于清风峡、穿石湖和万景园。清风峡清幽灵秀,峡内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溪涧盘绕,流泉星罗棋步,点睛的当然还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晚亭;穿石湖位于山腰之上,碧波如镜,湖面倒映着天光云影、画廊草木,些许残花枯叶零星洒落在涟漪之间,一湖秋色尽显眼底;万景园里芙蓉、菊花、一串红等秋花争奇斗妍,各种盆景老干虬枝却绿叶丛生,生意盎然,桂林山水、张家界石林、黄山绝壁迎客松等景也被浓缩于盈尺之地,不失巍峨险峻,又不失把玩的风趣。美景最后都快把他的相机给挤爆了,胶卷都换了好几个。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站在云麓宫前凭栏远眺,层峦叠嶂,湘江如带,橘洲浮碧江心,整个长沙城笼罩在紫气青烟之中……浮想联翩之时,便回想着他讲的“麓山竞对”的故事以及那句绝对: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

有些遗憾的是,去得早了,没有赏到红叶。他半是安慰半是诱惑地说:岳麓冬天的“江天暮雪”也是长沙一大景哦,你要遗憾可遗憾不过来呀。没事儿,明年杜鹃满山、兰花遍地的时候,再来,我陪你!

二、暮春

新千年的暮春四月,朋友的邀请如期而至,我又一次启程。

因了我是学医的,他带我先是去了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盛誉的湘雅医院。位于湘雅路的这所医院,环境雅致,老式红楼古色古香,新式现代化高楼气象万千,新老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和谐统一,是治病疗养和钻研医术的好地方。明白他的意思,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两人都心知肚明。

从湘雅医院出来,去了就近的湘江边。湘江雾霭迷蒙,极目穷尽处,都是一样的灰白,一如两人的心境,毕竟他毕业在即,何去何从,已经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沉默,用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江水,他也勉强打起精神,挑着角度给我拍照。假意配合,笑颜里反倒多了木讷和无可奈何。

这次,重点玩的还是岳麓山景区。当跟着他再次进入景区时,我被眼前的美景彻底陶醉得稀里哗啦:满山的杜鹃散了开去,深深浅浅的红,有的一株独放,有的三五成群,好似熊熊燃烧的火,红艳艳的笑魇迎面而来;遍地的兰花(实为鸢尾兰)铺呈开来,深深浅浅的蓝,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随风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蝶,清幽幽的香气弥漫开去。

在他的建议下,我们边欣赏美景边吟咏杜鹃、兰花的诗词。于是他一句“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我一句“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他再一句“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我还一句“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上得山来,下得山去,完全可以没有重复的。

心头的那些愁绪,便暂时给压制住了。

像被勾了魂似的,几乎天天都要上山,要么往古井里投上几枚钱币许下痴愿,要么在寺庙前烧一柱香膜拜祈祷,要么用瓶子接了冷咧甘甜的山泉水有完没完地喝,要么什么也不做就坐在山石上看花看草看人想心事……

他也没了往日的幽默和玩笑,沉默总多于言语。

看似风雅的两个人,最终还是被离情别绪,纠结着。

而山上,杜鹃倒是没多少变化,漫山遍野的兰花却都颓败、凋零了。也是,已然暮春,该是退出舞台的时候了,而我,也该告别回归了。

将他给我拍摄制作的一本黑白剪影相册放进包的底层,收拾好行囊准备告辞时,他极没有底气地说等我。我只是笑,不作回答,也不流泪,却是知道这份被剪裁成几段的爱恋,即使再怎么精心来缝合,最终也是抵御不了虫子的咬噬,岁月的侵袭,甚至是人心的不可捉摸。

毕竟,春已是暮春。

结局,早在春的那头,已然敲定。

黑夜如墨,就着清冷的灯光,重新捡拾起这些记忆的碎片,平静无波,想来,是在岁月的长河里,修炼到家了。

篇5:春秋写意散文

春秋写意散文

<春>

携着和煦的风,带着明媚的笑,春一身绿装,来到了我的身旁。

你看这辽阔的的天空,多么像蓝色的海洋,棉花糖般的云朵,静静地飘散在蓝天上。天空与白云,似乎在交流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心灵的纯洁和胸怀的宽广。

你看这碧绿的小草,吸吮着甘露,沐浴着春光,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快乐地成长。

一群头顶漂亮羽冠的小葵花鹦鹉,喧喧闹闹,停留在电线上。孩子撒下的一点面包,吸引了它们的目光,迅速地,扇动翅膀,从高处,向地面滑翔。一些吃得津津有味,一些胆怯地四处张望,引得几只小麻雀,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不停地,唧唧啾啾、上蹿下跳。这些春天的鸟儿们,只需一点点食粮,它们的世界,便有了歌声,有了飞翔。

还有那花园里,山茶花开得正茂;一树黄澄澄的柠檬,清新而又明亮;一株紫色的玉兰花,虽也袅袅亭亭,但缺了绿叶的衬托,显得有些孤芳自赏。

路旁一枝洁白的李花,花枝遒劲苍老,花瓣儿细细密密,花骨朵含苞欲放,她仿佛是在诉说:只要不畏惧严冬的风霜,就会迎来今日之吐蕊、芬芳。

远处,雅拉河畔,树木郁郁葱葱;人们悠闲地骑车、跑步;黑天鹅精心地梳理羽毛;清清河水,碧波荡漾。

万物,都投进了春的怀抱。

春,都款款而来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让我们的心,在春天里,轻轻,舒放。

<秋>

枫叶似一位不胜酒力的女子,她在主人的酒窖里,偷喝了数杯葡萄酒后,便红了那张俊俏的脸,

醉了那颗萌动的.心。

赶来巡逻的秋天,发现了这个秘密。枫叶不顾一切,径直往岁月里逃去,却跌跌撞撞地,醉倒在了秋天的怀里。

秋被眼前这份妩媚陶醉了,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叫枫叶的女子。爱上了她烟霞般的模样,和醉醺醺的身姿。

从此,他们便在秋天里约会。

秋天为枫叶备好了薄酒,枫叶为秋天舞起了相思。我的窗台下,那两排红枫树,便年年在此时,红似霜花、艳如流火。

不知,这如火如荼的枫叶,在浓浓的秋意里,又会燃起,谁人的,情思?

秋,因沉淀而醇厚;因收获而丰饶;因这份绵长的情愫,而恬淡、悠远。

篇6:诗意春秋散文

诗意春秋散文

他已是耄耋之年,仍为诗联事业发展操心,“衣带渐宽终不悔”;

他壮年漫步诗坛,写诗、办刊、讲学、撰论文“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年轻时涉足诗坛,无论世态变幻,一腔热血,“独上层楼”;

他被岳阳楹联学会授予“感动岳阳联坛人物”称号。

他名吴建平,笔名平山,是一位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老干部,亦是汨罗市“骚坛诗社”创始人之一。他一生阅历丰富,爱好广泛,情怀仁柔,才华出众,造诣深厚,著作颇多;他用诗词演绎韵致人生,以瀚墨描绘艺术春秋。

诗词结缘

少年的吴建平正逢国难当头,日寇横行,民不聊生,学无定所。1944年他有幸考入青江中学。时,家园沦陷,被迫停课。1946年因生活所迫,失学后,帮父亲砍柴、牧牛、打短工扶持度日。后随叔父在当地一所“义校”从事半工半读。在叔父影响下,他开始学习吟诗、作对。“木铎振南泉,湖光明媚吞湘水;枫林庥古刹,山色迷离吐玉池。”这是他的处女作,由此可见其根基也。俗话说“身家不幸诗人幸”,从此他与诗结缘,与“缪斯”会唔,步入诗坛殿堂。

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气,寄情于山水,畅抒人生理想。这才使得吴建平青年创作,渐渐步入诗词殿堂。自1949年他参加杨驹同志领导的工作队后,便有机会经常深入山村、贴近群众,让其诗联作品意象得以提升,“独上层楼”,完成“物我合一”。六十年代他就曾写出了:“乔木居深谷,园丁爱育之;斯材何所用,有作栋梁时”和“应是青春萦客思,芳心一点寄沙鸥”等气势凌云之作。抒发一腔热血,折射踌躇满志。正是王自成先生在《梅香竹节铸诗魂》(序)中所赞叹的:“少年欲凌云,相知倍觉亲。”

诗林漫步

1957年开始老吴的人生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批斗。1958年被逐放到洞庭围实行劳动改造。1959年被开除工职,送劳动教养。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老吴没有消沉和颓废。他以“在劳动的熔炉中一定能把自己冶炼成金”为信念,毫无疑义的卷起行囊,来到湘阴老闸口河西菜场,后又转移到湘潭劳教一大队。其间老吴参加种菜、养猪、运煤、受尽劳作之苦,但他也享受到了劳动之乐,结识了不少朋友,体验了生活,参悟了人生,洞察了世态炎凉冷暖。这对一位诗词爱好者来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也为吴建平先生日后在诗、词、歌、赋、联造诣,著作丰硕构建起的一个“素材库”。他在劳动教养几年中创作诗词近百首,如1962年创作的《赞橘》曰:“根深蒂固叶常青,白玉花开洁又馨。雨雪风霜全不惧,黄金硕果烂灿如星”;还有“炎凉睨世态,忧患访迷津”都是对老吴这段经历的最好写真,也正是有诗句所赞的:“坦荡评荣辱,权衡辩伪真。”

写到这笔者也颇具感慨:“词林诗海览春色,何必人生少坎坷”,以慰吴老情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老吴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当上了林业干部。1983年调统战部,1987年到市党史办工作,这一下他如鱼得水,进入他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段时期他博览群书,广交文友,谈诗论对,泼墨挥毫,漫步诗林。常有文章、诗、词、联见于报刋,成为汨罗“骚坛诗社”风云人物。确谓:“归来不习陶潜赋,进退恒温范相章”;“平生立志效忠良,变幻风云未感伤”。

诗光闪烁

“琴韵嘤鸣常唱和,梅香竹节自珍藏。”吴建平老先生一生酷爱诗、词、联,他文学根底厚重,造诣颇深,这与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创作是分不开的。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壮心不已,几乎天天在坚持他的创作和学习。从吴老清晰的思维和言谈举止中,可窥见他是一位乐观、清高的儒学雅士。他老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了,眼睛明、耳朵聪,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他那清灈的面容,焕发的精神,深厚文学素养,让人为之叹服。先后创作诗、词、联1000余首(幅)。其著作有《平山诗文拾零》、《平山诗联摭残》、《平山对联精选集》、《平山书法摄影剪辑》、《平山诗111对联小集》等。俗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慨便是这般境界吧!

笔者采访他时,他拿出自己各类著作和厚厚一叠红本本荣誉证书。这是他毕生的成就,也是他诗意人生的诠释。在侃侃而谈中他有点陶醉,而更多的是自豪。吴老1980年光荣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诗联事业,致力于汨罗“骚坛诗社”、“汨罗市骚坛诗联学”的组建和管理,也是汨罗词、曲发起人之一。他先后担任过“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第一届、二届常务副会长和兼任学会会刋主编等工作,因辛勤耕耘,卓有成效。他撰写诗词理论文章多篇,其中《对〈新华体诗论〉的商榷》刊发在《国际诗词联合会选登》并获奖,倍受国际诗词联界青睐。

晚年,吴老特别注重对新人的扶持和指导。以来他拿出1元工资,欣然赞助七位诗联新人出版集子,并亲自为其修改、指导。这份情怀深深感动着诗友词朋,更有力的推动着汨罗诗联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诗情堪启后,莫道晚逢春。”吴建平老先生一生珍爱诗、联、曲,到终身初衷不改,老骥伏枥。他以“万种情怀乐于斯”的诗心,感动着岳阳诗联界,成就了汨罗江一颗诗联之星,诗光闪烁,境界芬芳。

篇7:春秋往事散文

春秋往事散文

满城的桂花香,是赋予这个季节最纯粹的礼物。

丝丝入鼻,沁人心肺。

是喧嚣的街头,耳边熟悉的.歌曲唱出谁的心扉?

“我没有被你改写一生,怎配有心事……”

林夕的完美作词,张敬轩深情演唱,一字一句敲打我心。

似乎流泪了,似乎心疼了,似乎回忆翻涌了,似乎你从未离去…

是夜,我一遍一遍反复听这首歌。

百听不厌,次次心疼。

多少年过去,这种心疼却从未改变。

你曾说,心脏疼,是因为在思念。

而这种思念却早已嵌入我的生命里,无法割舍。

我多想没有天明,多想在每个夜里找到一点有关你的信息。

昏暗的灯光下,散乱的酒杯,旧友唱着这首老歌,很是动情。

我只能一杯接一杯的喝,掩饰翻江倒海的内心。

以为很从容,看似却拙劣至极。

我想知道有没有一首老歌,也能让你回忆翻涌,也有不敢提及的往事。

那条老路,我依旧没走过,那间KTV是否换了装潢,那年的你是否真的爱过?

那个夜晚,我不想再记起,那些对白是否已经生了锈,那个答案你是否还想说出口?

而这些,我再也不想要明了。

我不再需要那个答案,不再需要那些过往,只是请原谅我依然忘不了这首老歌。

“想心底,留根刺,至少要见面上万次。”

篇8:顶上春秋散文

顶上春秋散文

除了天生的秃顶之外,人老去的另一个标志,大约便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丝了。

父亲的头发自来卷。据母亲说,父亲年轻时有着一头狂乱的卷发,这在当时的乡下,是件不常见的事。母亲说这话时,正沉浸在年少时的春光里,她的眼里有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我疑心母亲就此看上了父亲,因为一个我所知道的事实是,当年的父亲兄弟七个,家境的困难可想而知。外公一门却是个望族,尽管儿女繁多,但女儿只我母亲一个。记忆里外公是个倔强的人,但最后老人家还是把自己最小的女儿许给了那个远近闻名的穷小子――也就是后来的我的父亲。这件婚事在其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便是现在,村上的老人们还时常说起母亲当年的近乎疯狂的举动。母亲也因此赢得了村人的尊敬,因她做了许多女儿家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这是父亲一生最大的骄傲,便是经年之后,父亲仍旧喜形于色,并固执地把自己的卷发遗传了下来,仿佛不如此,便对不起外公和母亲似的。

我和大哥继承了父亲的卷发,倘从背后看,我和大哥确实与父亲年轻时极为神似。这样的相象也使父亲格外地看重我们一些,大约在老人家看来,最大的骄傲已经成功地遗传给了这两个儿子。大哥的卷发与父亲的更为接近,记忆里那把豁牙的梳子几乎一直没有为大哥所用。风乱的卷发只需抓两手,便复归于原来的样子。大哥最得意的一张照片就是用手梳头的样子,某年他还把这张照片登上了一张很有影响的报纸。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写诗的大哥也因为这张照片声誉鹊起,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他在一个星期之内就收到了上百张照片,来自全国27个省市,当然,她们清一色的都在写诗。其时的我正在上小学,但这些照片已经成了全家公开的喜事。在家人的记名选举下,大哥后来和其中的几个保持住了长久的联系,甚至一度试图和其中的一个业已成名的女诗人确定恋爱关系。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们的预料,最后我的大嫂,是个不写诗的平常女人。

多年之后,大哥的婚姻出现了中年人常见的重重危机。尽管其时的大哥已经放弃了诗歌写作,但事情的`本源已经与诗歌没有一点关系。那个当年就业已成名的女诗人现在也已销声匿迹,偶有相关的文化报道,大哥总是瞪大了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寻找她的名字。

大哥依然一头卷发。只不过,数量上已远非当年可比。脱发的烦恼应该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的大哥正挣扎在危机四伏的婚姻里。因为过早脱发的缘故,大哥看上去显得非常老气。“聪明绝顶”的说法不爱听于大嫂,尽管大哥淘尽了方子,但最后依然没有固守住顶上的阵地。这一过早脱发的现象同样来自于父亲的遗传,父亲最早脱发时,和大哥差不多年纪。为此大哥一度对父亲生了许多的闲气,但怨归怨,毕竟这也不是父亲能够决定的。渐渐地到了后来,大哥对顶上的烦恼开始听之任之,直到差不多完全秃顶,直到他的婚姻差不多已经完全解体。好在侄儿的头发并没有遗传了大哥,这是大哥的婚姻里,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事。

大哥的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引起我实质性的重视。及至渐渐地到了恋爱的季节,我才在无数个梳头的时刻发现,顶上的烦恼丝确实给自己带来许多不便。它总是乱乱的,无论何时看上去,都像是刚从被卧里爬出来似的。倘是有风,那情景更是不能为人看见,它在风里的形状更像是鸡窝,或是时下某些街头少年故意为之成的。岳父岳母首次见我,就私下嘀咕,这人的头发怎么也不知道梳理?好在他们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然,说不定一件婚事就此告吹。细节决定成败。但你大约怎么也不会想到,头发竟也能够成为坏事的东西。

倘是留意,你就不难发现,街头的卷发是越来越多了,但更多的还是人为的。天生异禀与机器制造,肉眼其实很容易区分。黑发二三寸,机器却能使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虽不再说“授之父母”,但现在的卷发确实已经有着不一样的内容。这让我想到父亲和大哥,以及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们。可以预见的是,再过十年,我也将提前成为一个秃顶的人,秋后枕上的落发已然惊心,便是平日用手去理,偶尔也会随手而下,令我伤神。由于久不打理的缘故,它们已然失去了柔软的质地,变得干燥而坚硬。我清楚地知道,它们来自顶上的五万根(发多的有六万),只不过它们更急于谢幕,仿佛已经提前预知了时光的本源,并在痛疼地飘落里,把时光背后的奥秘一一看清。

篇9:春秋随笔散文

春秋随笔散文

黛色从四周涌上来,如潮水一般地。泗水依旧是不舍昼夜地奔涌着的,奔涌着向前,流入千年的历史中去,流入就埋葬在它身边的圣人书写的每一页春秋中去。

天下大乱,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那时年仅十五的孔子已立志要做出一番成就。他一腔热血,想要入仕,渴望能治理国家,有一番作为。奈何乱世之中竟无人愿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周游列国屡次受驱逐,孔子却丝毫没有气馁,他的身躯一直挺拔如松。长风带过他的衣襟,飘飘欲仙,而他身上浮现的,是儒风文骨!

看过封建教育体系的摇摇欲坠,孔子决心要开辟教育的新土地。他打破教育垄断,开创新学,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他无甚求,不贪名利,只希望与弟子切磋学问,有更多的人可以理解、传承、发扬儒学。他广收弟子,几乎没有门槛,因为他提倡“有教无类”,他认为教育是不会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历史的长河中,他的`这种教育精神永不磨灭,在后世之中,仍如珍宝般熠熠闪光。

诸侯争霸,烽火不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乱世中最真实的写照。孔子看到生灵涂炭的大地,他悲叹。他渴望施行仁政,为政以德,以德为民。乱世埋没了孔子,他的儒家学院没能在他生时被采纳任用,造福国家。但乱世也造就了孔子,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才有机会产生并傲立于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春秋乱世,孔子风骨如竹如柏。

夜将墨色泼了满窗,一豆灯火随风摇曳,印在窗纸上的是那个一直伏案苦读的身影,“废寝忘食,乐以忘忧”,这是孔子最真实的写照。他一生热爱钻研学问,求知之乐,使他不觉光阴逝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对于学问的态度。他与韩愈的想法一致:“生乎吾后,其间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纵是面对两小儿辩日,作为当时名声已振的教育家,孔子仍耐心倾听,并与之谈论。他从不为自己的成就而得意,而是站在更高的平台渴望更高的知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懈追求自我的完善。他知道,只有日益完善自己,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生于乱世,葬于乱世。孔子在乱世中痛失自己的得意弟子,患病不愈而卒。他逝后仍旧静静地卧在旧时鲁城北泗水岸边。他的思想与精神随着泗水一直奔涌至数千年后的今天,且在岁月的磨砺中更加光芒万丈。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泗水岸边仍青草茵茵,落英缤纷。纵使兵戎剑戟、铁马踏蹄之声早已逝去,但孔子却在中华大地上不朽。一部春秋永垂不朽。

篇10:书房春秋散文

书房春秋散文

别人叫我老师那年,我才十几岁,但我感到的远远不是尊重。忽一日,有位学生家长给我拎来了一网兜砀山梨。他在县运输公司当司机,后来成了我小说《大市民李四》中“李四”的原型。那兜砀山梨是我第一次见,该有多大,反正一网兜只装了三四只梨。皮子淡黄,浅到发白,透着清脆、美味的信息。没舍得吃,星期天回家,带给父母,自己当然也尝了,真的很好吃。现在想起来,爽意犹新。但事情并不仅此而已,学生家长还有更让我感动的表示。当时他看了看我的宿舍,转头对我说,下次出车,给你从南方带来一个书架。我推辞是没用的,心里当然明白他这是要我关照他的女儿。

梨子吃完了,常常不由自主地惦记那个书架。从有了几本书开始,我就盼着能有什么东西妥善安置它们。从书包,到书箱,这就是它们在我这里走过的短短的历程。学生家长让我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书架已是大势所趋。但有了书架,就必须有安置书架的空间。

当时我跟另外两个青年教师同住在一座教室里,中间用一排背向我们的木橱隔开,一半是我们的宿舍,另一半是生活常识课的实验室,每到夜晚,那里都是死一般的寂静。而在我们这一半,就不一样了。三张床挨墙放着,后来一个老师又带来了他侄子。床铺已经挤得空地儿不多,再加上各自的生活用品,四处满满登登。年轻人,都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小学的课程又简单,谁还指望他们业余再去研究教学?对他们的打打闹闹,我唯一的期望是不让他们影响到自己。我要的是一点点的安静,能够看看旧书,以排遣内心的愁绪。也许是性格使然,我觉得世上并没有那么多令人高兴的事。他们一天天从早到晚乐陶陶的,在我想来,真是怪了。但那一点点的安静对我是奢侈的。如果不是那位学生家长提起,我哪里想得到为自己弄一个书架?

既然我已迎来这个贸然闯入者,就准备对它以礼相待。我暗暗决定了安置他的位置,在我的床铺里边,想必不会影响别人。我已预先感受到了这个书架给我带来高雅的书香气息。

躺在床上,眼前常常出现幻觉。我的那些书纷纷从书箱(一个纸箱子)里飞出,有条不紊地降落在书架上,自动整齐地排列起来。它们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一个个向我闪着感激的目光。它们甚至像些孩子,那么乖巧而调皮。同时我发现书架上还有许多空隙,实际上我的书也不过几十本。怎么能让书架空着啊!那样似乎很对不起学生家长。

接下来的一些日子,我逛了几次新华书店。可惜的是,书店里并没有多少——几乎没有我要买的书。但我想,只要学生家长把书架送来,不拘什么书,我都要买来。

我是如此渴望那个书架,却总不见学生家长那边的动静。也曾经遇上他几次,他也只字不提。我当然不好意思催问了,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本身并不怎么光彩的。时间一久,就像没这回事了。我就想,学生家长也许不过是随口说说,而我竟当了真。一次言不由衷的允诺,竟让我如此的牵肠挂肚,可见自己没见过世面。

这学生家长就住在我们学校附近。去他家家访时,我看到院子里放着两个竹子做的书架,因遭雨淋,已起了绿毛。我管不住自己,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但学生家长并没有特别的反应。

从他家出来,我感到非常安心。我已做出了顺理成章的推测。他没把书架送给我,大约也是为我着想。小小不然的一网兜梨子,收了也就收了。书架好歹得算是个庞然大物,赫然摆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不好说的。我到底还是因为涉世未深,想不到收受学生家长礼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书架的影子不过在我眼前一晃,就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书依旧躺在书箱里,或凌乱地堆放在宿舍的写字桌上。我所盼望的,依旧还只是一个能够独处的空间。那个空间不要多大,甚至只能放下一张床就够了,但必须绝对是属于一个人的。

可是,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没有得到,也没再买多少书。书店的书不合我的口味,除了武侠小说,找不到一本正儿八经的文学书籍。

偶而一次,书店处理旧书,我看到了许多诸如《绿衣亨利》《月亮匣和六便士》这样的外国文学名著,我却只买下一本泰戈尔的《沉船》。这是我至今想起来还感到万分惋惜的事。但是没有办法,制约我进行文学投资的重要因素是我囊中羞涩。当时我的确没妄想在文学上出人头地,摆在我面前的是婚姻问题。我想以稍微充裕的经济条件,给自己娶房媳妇。娶个纺织女工,或者娶个商店营业员,宾馆服务员,我们学校的老师就是这样的。

没钱,一直困扰着我的生活。我抓紧所有可能的机会读书,却买书甚少。我也像别人一样拿工资,平时既无烟酒嗜好,又不请客送礼,何至于如此穷困?后来我从学校调出,也幸好没用花费。但经济状况并未好转。记得有一年过年回家,为买条新裤子,我给人借了五十块钱。回来时到了济南,连车票钱也花光了,只得又给人借了十块钱。还有一次,是回家路过济南,又没了住宿的钱,就去了一位老师家里。吃了饭,天晚了,师母见我不走,就拉下脸子,说,老济南的规矩,留饭不留宿。老师忙支开师母,偷偷对我解释师母到了更年期,不让我把她的话当真。我实在是计出无奈。出了老师的家门,就意味着露宿街头。忍着住下来,不到天明,就悄悄起身溜走了。在这种前提下,要无限制地买书来读,确乎不太现实。

现在我的藏书仍不多,但比起平常家庭,要算多得多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我近年来所买。

回首往事,我痛悔不已。读书的好时机实际上已经错过。一本书读上二十遍,也不如过去读一遍记得深刻。常常是前面读过了,后面的也跟着忘记了。可是多少年前在学生时代看过的书,比如《〈红楼梦〉研究》学刊,比如《浮士德》《乌托邦》,比如《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悲惨世界》《巨人传》《匹克威克外传》《复活》《猎人笔记》,到现在还如刻在脑子里一般。

像很多人一样,买书已不仅仅是为读书。即使不读,也要买。买了舒服。我已有了一个较为像样儿的书架,上面摆放着我喜爱的书籍,从《红楼梦》《聊斋志异》,到卡夫卡、福克纳、鲁迅、王小波。早在两年前,这一个书架就已无法盛放我的藏书。杂志之类只好屈居于另一个只有三层的简易书架。

那个较好些的书架,是在结婚时买下的。这些年来,经过多次辗转,又缺少合理养护,我的那些书都已脏污不堪,书脊上几乎辨不出书的名字。书架买贵了,用同样的价钱,换个商场,可能买一大排书架,可我只买来孤零零一个。买书架那天,家里来了一大帮安装工,叮叮当当,很像回事地把书架安放着背阴的小房间里。他们走后,我开始摆书。上面一层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理论,中间两层是外国文学,下面一层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底下的橱子里,是我的小说手稿。

书摆上了,我轻松地坐下来,蓦地想到,这个矗着一个书架的小房间,该管它叫什么呢?“书房”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地跳到了我的脑中。这是线条美观简洁的书架在告诉我,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书房!从此以后,在这里,我可以安静地读书、写作了。我要看哪部书,伸手就可取到。累了,往旁边的小床上一躺,就可休息。

可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我实际上是在为一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奋斗。在原先的小学校中如此,在新单位也是如此。新单位的条件甚至还比不上那所小学校。当初来单位报到,原指望马上踏踏实实地得到一间宿舍,孰料单位根本无法安排,就暂时让我去住旅社。住宿费给规定下来,我只得去住七八个人一间的大房间。单位领导感到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月后,将我召回,给塞到了市艺术团舞蹈队宿舍。

要说年轻,这些舞蹈演员才算真的年轻。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无忧无虑。此前,我从没想过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傲人的青春。他们的快乐,只能显出我的老气横秋。无论对任何人而言,快乐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我拼死抵抗。我已走上了从事文学专业创作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文学创作也许更需要忧愁。

为取一静,我搬进了办公室。那里早就住着一位离婚的诗人,已放不下另一张床了,我就只好睡在拼起来的办公桌上。我们两人,一个为生活所迫,焦头烂额,一个孤苦无依,前途渺茫。大眼瞪小眼,悲苦的感受常常不期然袭上心头。

不久,诗人又结了婚。除了每周一次的例会时间,办公室好歹就只剩下我一个人。那时候,我总算松了口气。形影相吊,孤寂难耐,但我可以盼望,实际上,这是一种主动,跟过去被动地接受有着本质的不同。我最经常盼望的,就是诗人突然出现在门口。新的婚姻使他比往日更加狼狈了,每次见他,都是满脸的伤痕。从他那里,我感到的是那种沉痛的生活体验,既疯狂,又残忍,但散发着生命的光热。——办公室并未成为我心中的属地,也可以说还没来得及成为我心中的属地,就碰上单位为偿还外债,出卖地皮。我们的办公室正好地处在那块地皮。于是,我又回到了“他人”之中……

实际上,我更多考虑的绝对不是读书。我要的只是“住”的地方,书房也只能是一种遥远的景象。

在我的毅力经过千般的摧折磨炼之后,书房伴随着一个崭新的书架,出其不意地降临到了我的眼前。它不宽敞,也不明亮,但它无比真实。在里面读书,夜怎么深,都不会想到有一个美丽的`狐狸精翩翩而至,轻叩我的窗户。

只过了一年,我就分到了新房。这回房间朝阳,虽然还是面积不大,却是房屋设计中的名堂,称之为“书房”似乎更名正言顺。

我不大相信命运,但命中注定自己将在这所谓的书房淹留。对这里的一切,我已经熟悉到无以复加,这些书,这个已掉了一扇玻璃门的书架,这台配置已明显落伍的电脑,这张蓝色电脑桌,都仿佛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但伴随着我的这种熟悉,则是我对外界的陌生。在这个我已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里,没有多少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几个人。每日送孩子去幼儿园出趟门,一路上打不了几个招呼。

但我心里充满了安宁。也许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安宁,有时不免要自比一下圣贤。不出户,而知天下。恍惚之中,觉得说的就是自己。

其实得到信息的途径不可胜数。深夜里,远方朋友的电话,带着神秘颤动的电流声,总是让我惊喜不已。每天都有一次,要接到订阅的报刊,但最让我牵挂的,还是里面有没有夹着赠刊、信件。在上午或下午的某个时间到来之前,我都要预先感到自己的心动。互联网也给我带来了获取信息的快捷。邻居帮我装了宽带,鼠标轻轻一点,似乎整个世界都展现在了自己面前。不过使用了一个月,就被我果断地拆了下来。我怕的不是信息不够用,而是那潮涌般的信息,都有可能将我淹没。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我是朋友最少的人,我却认为自己朋友最多。古今中外,老庄孔孟、伊索但丁,虽多是死人,却虽死犹生。是的,他们都是精神万古不灭的伟人,但我宁愿把他们当自己亲爱的还活在人间的朋友。

翻阅这些先贤的著作,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一句顶一万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宠辱若惊,遗大患若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砂一世界。要上天堂,就看准上帝下手……活到现在不知几千岁、几百岁的老人,早把话说到家了。

空间狭小,也就三四米见方,不是书房,恐怕这些人类精英挤成饼子也盛不下。他们一点也不吵闹,跟静静流淌的时光一起,无声地占据着一本或两三本书那么大的空间,但他们给我的,却那么多,甚至连我呼吸的空气,也是他们所给。

在这些朋友里面,我最想提及的,是十位外国朋友。第一位塞万提斯,他的《堂吉诃德》,总是令我想到生活的悲剧性。第二位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激起我潜藏于心的狂暴的情愫,这几乎是我第一次阅读外国文学就马上迷上的一部小说。第三位就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常常能够满足于我对完美女人的渴望。还有写《红与黑》的司汤达、写《罪与罚》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爱看《复活》,托尔斯泰无疑给我提供了一种明亮和健康的范本。爱看《包法利夫人》,它让我体会人生中的虚妄、小说叙述中必需的节制。读《高老头》,我晕眩于那股隐藏在纸张之后的雪亮的目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以让我一次次地汲取快乐的精神,正像我看陀斯妥耶夫斯基时,一次次审视内心的幽暗。1987年,从《文艺报》上,我看到了改编自这部名著的音乐剧《大河》剧照,两个虎虎有生气的美国小伙子,手执长篙,引吭高歌,忽然意识到这部历险记的真正意义。一条大河的意象,常常不期然进入我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在我的处女作,中篇小说《林祭》里面,就是一种宽广和冷静。

而福克纳却又是那样贴近我的内心,我读他的《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花斑马》《夕阳》《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他所表达的什么,似乎已不重要,不过接触一下他的文体,就能让我感受到几乎是全身心的宁静的松弛。

“于是我开始奔跑。我朝屋后跑去,来到廊沿,停住了脚步。接着我哭起来了。我能感觉出鱼方才在哪一滩沙土里。它给宰割得支离破碎,已经不像是鱼了……”这就是我所钟爱的福克纳。

除去福克纳,我列举的这些外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全都属于古典文学。尽管现代文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我认为他们的位置绝对不可替代。一次,遇上我们当地的一名文学新手。在他那里,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都遭到了无情的贬损,连《红与黑》也不能幸免。我默然无语,良久,才委婉地说,自己最初也没能真正看到这部小说的好处,偶然通过电影频道看了与此同名的电影,感到的却只有震惊。那是一部很旧的黑白片。屏幕上,主人公机警得有些神经质的表情,苍白的面容,单薄的身材,玄黑的服装,一刻不停的内心独白(嘟嘟囔囔),简直就像我在亲眼观看一场噩梦。于是感悟,一部文学名著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还在于它的文学特质。就是这种文学特质,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更多的感悟,则是在我的所谓书房里进行的。我的生活,除了读书、写作,就是孤独的思考,有时却仅仅是跟那些书本的面对,脑子里其实一片空白,倏忽间,却也能闪现明亮的火花。首先,不管自己所感悟到的是否有失偏颇,但绝不会与人发生龃龉。不久前,与一极力尊崇传统文化的老学人同席,老学人卖弄了自己的渊博,然后,言之凿凿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天人合一”。我的心中蓦然一动,不由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天人合一”,莫不是其它文化就不博大精深,就不“天人合一”了?已主张了几千年的“天人合一”,可究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人家那里似乎没有“天人合一”,却四处可见美丽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我不过是这么想想罢了,如果说出口,肯定会把自己招进“群起而攻之”的尴尬境地。

唯有在我的书房里,我才可避免与人发生毫无意义的争执。神游八荒,言出无稽,皆与人无碍。唯有在书房里,在这小小的空间,才能进行我自由的联想。甚至可以说,也唯有在这里,我才不会受到伤害。对我,这里是最为安全的空间,也许有朝一日,将成为我永久的幽闭之地。

篇11:春秋岁月散文

春秋岁月散文

我在灿烂星河里,编织星空的钟声,狂野的心渗出风彩。寒风漂浮着雪花,山脊容纳我的欢笑,云彩有足够力量穿越它的宏伟。银丽的天空传来阵阵钟鸣,夜晚歌声陪伴我,掏空黑夜的心脏。我伸出梦的双手,传递梦想,进入睡眠的精华。夜幕没有留下雨儿哭泣的痕迹,乌云轮廓没有收割雄鹰的阴影,我宁静的思想却在弹奏荒凉。我把目光抬起来,怡然是大自然的歌声随风拂起,越过我神经的阶梯度过荒唐。河畔柳枝依稀闪动的细腻花纹,发出眨动的绿光,冰凉的嘴唇和颤栗震动的雾团,勾出月亮茸茸的银针,用睡眠揭穿已醉的微笑,消灭银色光芒下尘土般的话语。我少有的怒气,透过冰晶看清万物。勇敢飞翔的雄鹰在浪迹天涯,它的影子仍然翻滚在云波里,飞向永恒的天堂,

岁月装订春夏秋冬的生命,毫无瑕疵的星光,闪烁的光彩依然通畅。北风双翼镌刻在山巉上,岁月奇迹般捧着玫瑰的`种子,将清香洒在我的床蒂上,遮挡我强壮的梦。充满快乐的身影,背着月光坐在一起,隐形的翅翼在我身上复活,我依偎红唇摸索双峰的棱角,扶摇愚人的雕塑,吮饮星空入睡。时间满足了爱侣的需求,让我跃动的灵魂四处发光,喂养跟随者的平安。我用时间筑建梦想,站在银色光芒下送吻,笑声被整个世界敲掉,两片宽阔的嘴巴抢光所有的镜头,婀娜多姿的女人冲刷了所有人的力量,磨光复仇的云牙,拥抱秒针的欢腾。两股冲击的力量都弯曲在时间里,吞噬她狂暴的过程。鸟语和风声缝合在一起,土壤已经被野色灌醉,忘了雷雨交的战场,弯弯曲曲的云雾,从笨拙的雨点中逃离,安慰疲倦的月光。

我的心灵鄙视一切悲哀,承担让我思索的中甜蜜。缓缓地浸透,拒绝空气涌出来的泡沫。冷酸的面孔在承担着苦恼,用崭新的钟砣,跳跃的盘旋,奇形怪状微微颤栗的秒针,移动闪烁的希望。我从仁慈眼中识破天空粗犷的胸膛,它总是让美丽的流星划开天空的肚皮飞向森海,偷走繁华的夜空,亲吻夜晚幽静的月光。

我喜欢欢笑在低空的云层里散发着热量,有时间权力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不喜欢的各种颜色抹掉太阳遗留的金色斑痕,走出太阳的框架,释放崩溃的光晕。太阳总能走出暴雨夭折的喧嚣,犹如黎明的港口白云遮掩,用阳光的温暖装饰唇舌,拉长春秋欢乐,遮挡疯狂的喘息声。太阳饮着烈性音乐从绝望奔来,地温高的令人疲倦,光芒掠夺天空的彩虹,涂满了生油的翅膀,才会搭在我耳边摆钟上,带走绿色的回忆。太阳走过的路面,风黏接光裸的田地,抹光太阳燃烧的火焰,引出它放香道路。渐趋的阳光用蓝天的脉搏,震荡梦寐以求光芒。黎明朝露冲洗河流里的生命,装订春秋岁月。

篇12:梦枕潇湘-散文

梦枕潇湘-散文

雨,在文字的窗前轻轻下着,潮湿一片江南的味道。摇曳的烛影里,旧时的蟆更轻敲着二十四桥的不眠夜,荡起一片似有若无的琵琶声。拥一页枕上轻寒,或许,就可以渡过秦淮的****,探望那泪珠儿似的梦中人。

时常梦着,无言地站在你的门外,指尖触着门环上的流光,放任久远的颜色斑驳踌躇。我知道你就在里面,那千竿竹影下幻动的斑斑点点,经了风雨的拂拭,愈发的.哀伤深深。而你暗洒闲抛的幽幽香痕,仿佛永远是令我空劳牵挂的泪殇。

一门的距离,不仅仅是千年。潇湘的往事弥着江南的烟云,长久地在我眉头卷舒。若不是你蹙一眸杏花烟雨,迷离我的似曾相识,又如何生出这许多事来?即使我从青埂峰上来,又回到青埂峰上去,那注定的故事,又如何能够让我释怀?

苔侵的空阶,是我茫然的伫立。蛛网的画檐,是我张怀的期待。我真的不知道该不该推门而入,打扰你姣花照水的闲静,于你弱柳轻扶的风中,证明那些伤痛的心事不再虚化。

仰望处,那些倚在风中,探过墙头的竹语,无一不是你半卷湘帘的诗句。我知你不会轻易离去,即便我是那样的不屑一顾。站在记忆里,我真实地听见你飘浮在焚毁的诗烬之中,呼喊着我耿耿不寐的名字。其实,多少年以来,我一直这样静静地站在这里,默默地看守着你暗自嗟呀的余音。

是的,在我词演的红楼中,盈盈烛泪已涨满了半阕七商的琥珀杯,点点花愁已嗔尽了四叠长韵的玻璃槛。转眼经年,物是人非,试看春榭里软系熏风的柳丝,依旧摩挲着桃红的记忆;而那绣帘上轻沾的落絮,却难以消幻花冢的光阴。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长歌葬花魂。春风几度,吹残斜阳,那啼血的杜宇染红了多少寂寞的黄昏,而你依然在门里,而我依然在门外。即便携上尺幅鲛绡,又如何能够缀在空枝疏影里,寻你惠赠?

墨渲的画儿,是疼惜已久的感慨。我夜夜忧伤的封禁,却拒绝不了冷雨敲窗。那些青石板上皱裂的岁月,有明媚的苔藓潮湿地深锁,告诉我一个不死的希望。而你曾经临水浅妆的井栏,却覆盖了梧桐的故事,在白露为霜的深夜,谣传一树没有结局的丁香。

枉入红尘若许年,我竟是不能愈越那扇殉情的门。我知我的梅魂竹梦,是水中月,是镜中花,我顽化之形,已经在千年前皈依。那些不能成为现实的沉烟余火,终究是青灯照壁。而一点无法消泯的凡心,却寄寓在文字的怅望中,任倚槛的时光,牵愁照恨。所以我站在你疏竹虚窗的门前,宁愿独自忍受凄风苦雨。想你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我怕你真的就是还我的泪来,直到还尽我的一水之情。

如果,这一切已经刻在心里,我只想等待下一个轮回。即便只是在红楼的梦里,我一轮明月的轻枕,也当是似水如烟的潇湘。

相关专题 潇湘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