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yawuyawuyawu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awuyawuyawu”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共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4.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篇2: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

篇3: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更多物理相关内容推荐

理综物理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1.理论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物理部分一般是3道理论大题,其中两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也有一道力学题两道电学题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较少。其中,力学题常常以物体的碰撞或连接体为背景,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电学题则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最为常见,有时还出现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性大题,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定律与力学规律的综合。

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物理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

2.实验题实践性强,考查范围广

每年两道实验题,均为一道力学实验题、一道电学实验题。其中,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查的基础内容,长度和电学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出题最频繁的知识点。试题考查范围广泛,已跳出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的范围,出现了迁移类实验与创新型实验。它们基本上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涉及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

理综物理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物理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物理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物理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物理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像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物理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

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7.对于《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要把握原理、讲究方法

对于《考试大纲》所列实验,解答的关键是要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要熟记课本对所考实验的相关叙述,结合自己动手实验的全过程,解决此类实验考题。

8.对于创新型实验,要汲取信息、联想类比,实现实验的迁移创新

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实验仪器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给的文字、图表、图像中捕获有效信息,从中找出规律,通过联想、等效、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与新情境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将旧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然后进行推理、计算,实现实验的迁移与创新。

高中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4)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篇4: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审题

弄清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它们的物理本质是什么,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了帮助我们更形象地掌握判断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题意,可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或示意图,特别是在力学和电学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和电路图,对分析问题判断物理现象很有帮助。

2、分析

根据判断的物理现象,找出说明这些现象所对应的概念或定律或公式是什么,题中给了哪些已知量,要求哪些未知量,以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同时,在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了隐含的已知量,即善于找出题内暗示的已知条件。例如,若题中提到“有一并联电路…”,这就表示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上的电流强度与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各支路上电流强度之和等于干路上的电流强度等等。在解题时,这些暗示的已知条件对解题极为重要。

3、列式

根据现象及对应的规律,找出已知量与求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列出两者的数量的关系式(在初中等量关系为最普遍的)。关系式可以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或物理法则的数学表达式,或相应的数学方程式。

(二)运用坐标图解法技巧

这种方法是利用平面坐标来证明两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图像直接读出待求量的大小;或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找出要求的量。此方法的优点是:1、培养利用特性曲线来解题的能力;2、巩固物理知识,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使得难解的概念、公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3、在数学知识不够的情况下,对某些习题不能用计算法来解答时,用图解法就能简单解之。

(三)电学试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1)识别电路图和改画等效电路图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解决各类电路问题的基础,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电路,往往是在识别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改画出等效的简化电路,然后选用有关物理公式或都列方程去求解。

如何识别电路呢?

①看清电路中各电学元件的连接关系。若在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而在电路中各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若在电路中各元件连接方法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是混联。

②能够根据题目所述,明确电路是通路、断路还是短路。若电路中各元件用导线连接,开关(电键)闭合后,电流能从电源的正极出来沿着导线通过用电器回互电源的负极的电路,就是通路。若电路中有一处断开,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形成,则电路是断路。如果电流不经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通过导线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就是短路。短路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电路发生短路,将严重损坏电源。

③必须弄清楚电路中各个开关的作用,弄清各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个用电器。

④弄清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情况,滑片的移动如何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引起其他物理量的改变,特别要注意的是由滑动变阻器连入可能造成的短路现象。区别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位置,弄清它是测量哪个元件或是哪部分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2)识别电路的方法

①对于非常直观、简单的电路,可以直接根据串、并联关系的定义去判别。

②有些电路,通过开关来改变电流的流向,往往不容易区别用电器的串联、并联关系,对于这种电路,只要抓住电流路径就很容易解决。

3)列方程解题

把已知量直接代入物理公式计算的简单题,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有些题不能直接利用算术解法,找到相应公式,代入已知数据,算出某个物理量的值,直到得出最后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列方程来求解。

列方程解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什么物理量作为方程的求知数可使解题方便、简单,而并不一定是求什么就选什么作求知数。

4)利用比和比例解题

初中物理电学规律很多,其中有些是用正比例或反比例形式给出,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列出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解题。利用比和比例解题好处很多,特别是不出现中间环节的计算结果可减少出错,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符合条件的不能随便写比例关系;二是要分清正比还是反比,一正一反,相差甚远。

经常用到的、能够列比例关系式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①欧姆定律有关内容

a、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②串联电路中的有关内容

a、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导体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c、导体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的功)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

③在并联电路中

a、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电阻成反比;

b、导体的电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电流通过各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怎么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学好初二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 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

三、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记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

篇5: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

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这些过程的定量计算在某些省的高考中已不作要求)。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画好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等。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解物理题,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几乎无一物理问题不是用图来加强认识的,而画图又迫使我们审查问题的各个细节以及细节之间的关系。

3、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

4、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高考物理审题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

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例:汽车以 15 米 / 秒的速度运动,关闭油门后获得 3 米 / 秒的加速度,问 8 秒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 5 厘米 / 秒 2 得出速度滚上一斜面 , 获得 3 厘米 / 秒的加速度 , 问 8 秒钟内小球的位移 是多少 ?

对此二例 , 如能仔细分析 , 想象汽车是作匀减速运动 , 然后停下来 ; 而小球沿斜面匀 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不同的过程,一般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对那些涉及知识较多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过程,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挂东漏西的现象。有的题目对某些物理过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长20cm横截面积为 20px 2 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 250px 长空气柱,让玻璃管绕通过封闭端的竖直轴从静止开始转动 , 速度逐渐增大,当转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口只剩下2 cm 的水银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过程是: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相同,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随着玻璃管的转动,水银柱发生离心运动,而逐渐远离轴, 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中 抛出,与此同时,被封闭的气柱随之变长。对后一过程,在题目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化却与我们解题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想象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遗漏了类 似的过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对关键字眼要仔细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 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缓慢变化”、“迅速压缩”的“缓慢”、“迅速”二字等等。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着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物理过程,如果轻易放 过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过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错误的。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高考物理审题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呢?一般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直接把“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不少题目的 研究对象比较隐蔽,那么我们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与题目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关系的物体或教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A内气体的体积是多 大?”若直接选留在A内气体的体积不太方便,如果选B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不但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原来氧气体除去B内的气 体就是留在A内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角电学习题中经常用到。

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关键的头两步,应当引起学生重视。

高考物理审题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之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过程之中,只要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应能找出隐含条件。

(3)由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4)由物体运动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确定物理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在运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例:一作斜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地面 19,6 米,爆炸后1 秒钟,第一块落到爆炸点的正下方的地面,此处距抛出点 100 米, 问条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要求出第二块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就必须知道爆炸后两块的运动状态。本题中这是一个隐含条 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爆炸前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找出这一隐含条件。爆炸后,如果第一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落地的时间为t= = =2 秒,而题中的下落时间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块作竖直下抛运动。考虑爆炸前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可以确定第二块作斜上抛运动。确定物体爆炸前后的运动状态后,就可以由运动规律和动量定律求解。

( 5 )由题中的数学关系找出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 6 )由物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高考物理题目,所设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确的,不易直接处理,只有恰当地将复杂的模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才能使问题解决。

( 7 )从关键语句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高考物理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变压器”、“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 8 )从题设图形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的高考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题目的图形中,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方可找出解题途径。

篇6:高三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四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高考化学偷分小技巧

注意审题,表达清晰

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因此,考生审题要很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化学大题

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填空性,计算性的题目。有一定的探究性,高考往往考出平时咱们做的并不多的有点偏离大众的题目,但是这些题目的问题的答案都最终会回到大众化的知识当中。

我们做化学大题,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和做英语单词填空这道题的方法极其类似,那就是先直接看每个空的旁边的问题,然后心里有个大体的印象,有底。看完知道这道题,不管他题目是如何,实验是怎么做的,但是他最终的问题,都是考那一块知识的,考点是什么。知道了这个,做起来就不会陷入到题中设下的泥潭当中难以脱身,导致时间浪费。

篇7: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

高三数学大题解题技巧

一、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三、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四、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五、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六、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求出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导数,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

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

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

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

6、整体思路上保6分,争10分,想14分。

如何有针对性的学习高中数学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

①从数学思想分类

②从解题方法归类

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学好高中数学的建议

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知识。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

相关专题 大题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