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优化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狗勾没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狗勾没睡”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充分优化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共5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充分优化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充分优化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教师是一种最大的资源,美术课程资源需要美术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学设备等因素给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带来困扰.首先要提高认识,取得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支持;其次要克服困难,不断充实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设备.只有解决好阻扰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矛盾,才能使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调控和优化.

作 者:张永权  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23.75 关键词:美术课程   课程资源   美术教师  

篇2: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目前,农村的`最大问题和首要问题,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充分就业问题.其根本出路,就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因此,各级政府应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合理配置,综合开发.

作 者:王开良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00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3) 分类号:F323.6 关键词:人力资本   农村劳动力   资源开发  

篇3:农村电力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农村电力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1 引 言

根据电力部门相关的统计数据, 年全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为 1100 亿 kWh,按 8 亿农民计算,人均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仅为 137.5kWh/年, 与发达国家农村居民用电 kWh/年的数据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农电管理模式改革作为我国现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解决农村居民用电问题均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了解现阶段农电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保障农村用电经营及管理可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现阶段农电管理模式概述

农村电网的管理模式是基于供电营业所所运行的, 现阶段, 农村电网供电营业所多采用运行维护不分离的传统工作模式, 主要职能包括管辖区域内农村电网的抄表、电费的收缴、电力工程安装与管理、业务扩展等等,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实际特点, 很多工作人员往往不仅要承担各自管辖区域内的抄表、收费、催费的经营工作,还需要对管辖区域内的高低压线路、电力设备的巡视、维护和事故处理的生产工作承担着主要责任,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 在绩效考核方面,供电营业所的考核主要由用电营销部负责,方式以抽查方式为主,具体考核细则由各地区分局掌握和制定, 但实际售电量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 在运行费用方面,大部分农村电网管理模式是符合“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的资金管理原则的,即一级的运行费用是一定的,其中包括供电营业所人员的薪酬,日常运营费用、日常巡视开销等等,人员的增减不会对总费用产生影响,容易使得农电管理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3 创新农电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1 农电管理缺乏资金的有效支持渠道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城市发展、扶持工业的国家战略,故 年之前的农村电网管理模式大多为农民自建自管,建设水平较低,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两改一同价”战略的实施,农电管理模式逐渐进入了加速的发展阶段,但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政策方资金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支持渠道。

例如供电营业所受自身服务性质这一定义的影响, 县供电企业的购售电价差往往较小, 导致高于城市的那部分供电成本难以从正规渠道得到有效补偿,“供电越多,亏损越多”开始成为了农村电网面临的棘手难题。 又或者政策规定,农网维管费的测量需要基于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实行, 但由于农村地区发展情况普遍偏低, 故维管费的发放标准往往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违背,加上农电工工资、低压电网维护、供电所管理成本等各项支出都是来自维管费, 使得部分农村电网维护费用缺口较大、农电工收入偏低成为了农电管理中的普遍问题。

3.2 农电管理现有模式存在诸多难题

配电设施是供电的关键, 对配电设施进行安全维护是极其重要的。 但随着农电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配电设施的管理开始面临着点多面广,人手不足,运行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难题。 包括配电室破旧,难以满足配电的基本需求;灭火装备不规范,与相关防火要求不匹配;配电变压器放置的高度不够,人们很容易进行攀登、跨越;对防雷电设施的检测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等等。 无形之中降低了农电运维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3.3 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设置有待完善

现阶段农电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完善、岗位设置混乱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越来越需要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作为支撑, 但由于供电所多处于县级市和地级市,很多工作人员缺乏优秀的的市场竞争意识,未能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系相匹配,存在着服务意识缺乏、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缺陷。 此外,相关岗位设置还存在着较为单一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基层的生产岗位系列和岗位层次, 往往扁平性严重,既不能满足部分地区多种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基层员工建立起未来的职业发展战略目标, 再加上集体职工、临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农村电工等一系列类别员工混岗工作,导致因员工类别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引起的'矛盾被进一步放大,相关的劳动合同主体争议、工伤争议、薪资争议等问题也变得难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电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4 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分析

4.1 组织多渠道创收以农电管理的资金来源

在资金渠道缺乏的情况下, 供电所应当采取多种渠道有组织的实现创收,从而改善供电营业所的工作条件,提升农电工待遇,从根本上实现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农村电网建设和客户工程中给予农村电工一定数额的补贴, 例如安徽固镇采取 3km 和 10kV 以下的低压线路工程由农电服务公司和电力企业共同施工的方式, 以施工费用作为农村电工的补贴。 ②建立其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和报修服务体系,从而在提升电力服务质量的同时,利用有偿增值服务在实现供电所营业额的增加。 ③多角度地拓宽创收渠道,例如湖北安陆利用农电工走村串户的特性,组织农电工为农民报纸、装电话、收取有线电视费用等等,不仅解决了农电工不愿意下村进行巡视检查的弊端,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农电服务人员和群众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农电服务人员的收入。

4.2 建设高效有力的农电管理运维队伍

在现有的农电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 可考虑借助不同渠道加强农电管理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例如与电力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交流、与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应用的技术交流、与配电网络设计单位进行组织结构方面的交流等等。 在外来的人才引流方面,考虑到农电运维管理工作与电力设备专业的关联度较高, 可考虑有针对性地招聘具有丰富电力设备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 进一步充实农电管理运维队伍。 而在配电设施的管理上,亦需要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配电缺陷能够积极地进行查找、消除, 不能出现绕过问题、应付解决问题的现象;更不能出现缺陷相继出现,解决不彻底的情况。

4.3 更新农电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无论是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还是《劳动合同法》的不断完善, 都使得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逐渐成为了供电所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设置问题的重要渠道,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起依法治企的管理理念,针对部分供电所擅自聘用员工、混岗用工、未能依照相关法律条例签订劳动合同等一系列现象,采用加强劳动用工考核、劳动合同签订监督等一系列方法,维护供电所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建立起正向激励机制和提升管理制度,有效员工的潜能,焕发供电所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可考虑引入竞争机制,使得人才待遇与自身的综合能力相衔接,实现人员的最优化配置。 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随着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不断转变,供电所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在了解基层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工资分配、绩效管理、员工福利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工作进行有效的健全与完善。

4.4 完善供电所的岗位管理制度

供电所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加强混岗人员的清理,对于在主业岗位工作的不符合身份的工作人员, 应当要求原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安排或是劳务派遣,对于供电所的后勤工作人员,则应当结合工作特性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方法,避免混岗现象的产生。 ②需要在岗位管理方面体现出员工的能力差异, 从而有效提升供电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依据供电所不同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能要求, 对相关生产技能和工作岗位进行层级划分,有效延伸岗位序列,让供电所员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精神满足与物质满足,提升工作积极性。

4.5 以电网发展建设带动安全生产管理

电网发展永远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根,而坚强的电网则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因此,以电网发展建设带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是解决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各级供电所协调发展, 然后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当地供电所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安全管理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同时借助安全知识讲坛、安全知识考核等工作加速供电所内部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的形成。 ②整合科研资源,强化科研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做到以科技带动农村地区电网发展, 借助大容量输电技术和电网升级技术进一步提升整个农村地区电网的安全性。 ③借助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电力自动化管理等技术在供电所内部提升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出更独特的力量。

5 结束语

虽然在农电管理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整个农电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资金支持渠道缺乏、管理理念不完善等弊端,对相关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安全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农电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供电所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延帅。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J].电力管理 ,2013,9(11):67~68.

[2]袁 飞。内江电业局农电规范化服务管理研究[J].内江社会科学日报,2013,4(20):190~191.

[3]郑 宇。陕西省电力公司农电收费模式优化研究[J].电力论坛,,4(20):80~81.

篇4:农村电力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1 引 言

根据电力部门相关的统计数据,2013 年全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为 1100 亿 kWh,按 8 亿农民计算,人均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仅为 137.5kWh/年, 与发达国家农村居民用电 2000kWh/年的数据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农电管理模式改革作为我国现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解决农村居民用电问题均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了解现阶段农电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保障农村用电经营及管理可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现阶段农电管理模式概述

农村电网的管理模式是基于供电营业所所运行的, 现阶段, 农村电网供电营业所多采用运行维护不分离的传统工作模式, 主要职能包括管辖区域内农村电网的抄表、电费的收缴、电力工程安装与管理、业务扩展等等,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实际特点, 很多工作人员往往不仅要承担各自管辖区域内的抄表、收费、催费的经营工作,还需要对管辖区域内的高低压线路、电力设备的巡视、维护和事故处理的生产工作承担着主要责任,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 在绩效考核方面,供电营业所的考核主要由用电营销部负责,方式以抽查方式为主,具体考核细则由各地区分局掌握和制定, 但实际售电量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 在运行费用方面,大部分农村电网管理模式是符合“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的资金管理原则的,即一级的运行费用是一定的,其中包括供电营业所人员的薪酬,日常运营费用、日常巡视开销等等,人员的增减不会对总费用产生影响,容易使得农电管理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3 创新农电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1 农电管理缺乏资金的有效支持渠道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城市发展、扶持工业的国家战略,故 1998 年之前的农村电网管理模式大多为农民自建自管,建设水平较低,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两改一同价”战略的实施,农电管理模式逐渐进入了加速的发展阶段,但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政策方资金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支持渠道。

例如供电营业所受自身服务性质这一定义的影响, 县供电企业的购售电价差往往较小, 导致高于城市的那部分供电成本难以从正规渠道得到有效补偿,“供电越多,亏损越多”开始成为了农村电网面临的棘手难题。 又或者政策规定,农网维管费的测量需要基于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实行, 但由于农村地区发展情况普遍偏低, 故维管费的发放标准往往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违背,加上农电工工资、低压电网维护、供电所管理成本等各项支出都是来自维管费, 使得部分农村电网维护费用缺口较大、农电工收入偏低成为了农电管理中的普遍问题。

3.2 农电管理现有模式存在诸多难题

配电设施是供电的关键, 对配电设施进行安全维护是极其重要的。 但随着农电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配电设施的管理开始面临着点多面广,人手不足,运行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难题。 包括配电室破旧,难以满足配电的基本需求;灭火装备不规范,与相关防火要求不匹配;配电变压器放置的高度不够,人们很容易进行攀登、跨越;对防雷电设施的检测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等等。 无形之中降低了农电运维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3.3 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设置有待完善

现阶段农电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完善、岗位设置混乱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越来越需要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作为支撑, 但由于供电所多处于县级市和地级市,很多工作人员缺乏优秀的的市场竞争意识,未能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系相匹配,存在着服务意识缺乏、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缺陷。 此外,相关岗位设置还存在着较为单一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基层的生产岗位系列和岗位层次, 往往扁平性严重,既不能满足部分地区多种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基层员工建立起未来的职业发展战略目标, 再加上集体职工、临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农村电工等一系列类别员工混岗工作,导致因员工类别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引起的矛盾被进一步放大,相关的劳动合同主体争议、工伤争议、薪资争议等问题也变得难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电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4 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分析

4.1 组织多渠道创收以农电管理的资金来源

在资金渠道缺乏的情况下, 供电所应当采取多种渠道有组织的实现创收,从而改善供电营业所的工作条件,提升农电工待遇,从根本上实现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农村电网建设和客户工程中给予农村电工一定数额的补贴, 例如安徽固镇采取 3km 和 10kV 以下的低压线路工程由农电服务公司和电力企业共同施工的方式, 以施工费用作为农村电工的补贴。 ②建立其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和报修服务体系,从而在提升电力服务质量的同时,利用有偿增值服务在实现供电所营业额的增加。 ③多角度地拓宽创收渠道,例如湖北安陆利用农电工走村串户的特性,组织农电工为农民报纸、装电话、收取有线电视费用等等,不仅解决了农电工不愿意下村进行巡视检查的弊端,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农电服务人员和群众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农电服务人员的收入。

4.2 建设高效有力的农电管理运维队伍

在现有的农电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 可考虑借助不同渠道加强农电管理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例如与电力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交流、与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应用的技术交流、与配电网络设计单位进行组织结构方面的交流等等。 在外来的人才引流方面,考虑到农电运维管理工作与电力设备专业的关联度较高, 可考虑有针对性地招聘具有丰富电力设备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 进一步充实农电管理运维队伍。 而在配电设施的管理上,亦需要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配电缺陷能够积极地进行查找、消除, 不能出现绕过问题、应付解决问题的'现象;更不能出现缺陷相继出现,解决不彻底的情况。

4.3 更新农电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无论是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还是《劳动合同法》的不断完善, 都使得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逐渐成为了供电所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设置问题的重要渠道,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起依法治企的管理理念,针对部分供电所擅自聘用员工、混岗用工、未能依照相关法律条例签订劳动合同等一系列现象,采用加强劳动用工考核、劳动合同签订监督等一系列方法,维护供电所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建立起正向激励机制和提升管理制度,有效员工的潜能,焕发供电所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可考虑引入竞争机制,使得人才待遇与自身的综合能力相衔接,实现人员的最优化配置。 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随着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不断转变,供电所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在了解基层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工资分配、绩效管理、员工福利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工作进行有效的健全与完善。

4.4 完善供电所的岗位管理制度

供电所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加强混岗人员的清理,对于在主业岗位工作的不符合身份的工作人员, 应当要求原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安排或是劳务派遣,对于供电所的后勤工作人员,则应当结合工作特性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方法,避免混岗现象的产生。 ②需要在岗位管理方面体现出员工的能力差异, 从而有效提升供电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依据供电所不同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能要求, 对相关生产技能和工作岗位进行层级划分,有效延伸岗位序列,让供电所员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精神满足与物质满足,提升工作积极性。

4.5 以电网发展建设带动安全生产管理

电网发展永远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根,而坚强的电网则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因此,以电网发展建设带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是解决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各级供电所协调发展, 然后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当地供电所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安全管理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同时借助安全知识讲坛、安全知识考核等工作加速供电所内部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的形成。 ②整合科研资源,强化科研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做到以科技带动农村地区电网发展, 借助大容量输电技术和电网升级技术进一步提升整个农村地区电网的安全性。 ③借助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电力自动化管理等技术在供电所内部提升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出更独特的力量。

5 结束语

虽然在农电管理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整个农电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资金支持渠道缺乏、管理理念不完善等弊端,对相关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安全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农电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供电所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延帅。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J].电力管理 ,2013,9(11):67~68.

[2]袁 飞。内江电业局农电规范化服务管理研究[J].内江社会科学日报,2013,4(20):190~191.

[3]郑 宇。陕西省电力公司农电收费模式优化研究[J].电力论坛,2014,4(20):80~81.

篇5:农村资源融入幼儿课程论文

精选农村资源融入幼儿课程论文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东西,也就越能激发起孩子求知的欲望。生动鲜活的场景既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社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们就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就地取材、精心选择农村资源,并将其融入幼儿课程中,使幼儿的活动充满农趣与生机。

一、“动”的活力

1.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处处充满着神奇,在我们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树木、庄稼、沙石等,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想象、探索活动的空间。当春回大地,当秋叶缤纷,我们总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春天,草色青青,野花飘香,一片生机盎然,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放风筝、植树、采野花、挖野菜、捉蝴蝶、饲养小蝌蚪;到竹林中写生;参观蔬菜大棚。秋天,田野一片金黄,带孩子们到农田里拾稻穗,捡落叶,挖山芋。孩子们在与各种自然物亲近过程中,自主活动,自发探究。在动手动脑中,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劳作种植园

虽说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孩子们的祖辈大多是农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成员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许多孩子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于是,我园充分利用地方大的优势,在园舍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种植园地。让孩子们在种植园地里自主从事一些简单的农事活动。如:大班孩子种小麦―――给小麦施肥―――给小麦除草―――收割小麦,全程跟踪观察记录,孩子们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自编成了“小麦是怎样长大的”大课本,放在班级阅读区里,与同伴自由交流。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也体验了播种的艰辛,收获的快乐。

为了满足幼儿观察与探索的欲望,我们每个班还设置了“自然角”,孩子们可以进行多种种植探究活动。如:我们引导大班孩子将小麦分别种在土里、水里以及漂浮在水面的海绵上,孩子们很快发现:沉在水中的小麦一粒粒变成了“小胖子”,却怎么都发不了芽,而撒落在海绵上的小麦却最先发芽了。孩子们从中懂得了水、阳光、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中班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多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创设了“种子大聚会”观察角,孩子们在课余都可以来看看说说,交流自己认识的种子……这些富有创意的自然角便成了孩子们探索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3.饲养小动物

孩子们对小动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让这种感情延续下去,我园在种植园地旁开辟了童话般的饲养区,在那儿我们喂养了小鸡、小兔、小猪、小鸭子……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常给小动物喂食,和小动物玩耍,孩子们不仅和小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农村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素材,随着四季的交替,自然界会无私的向孩子们奉献特有的礼物,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幼儿在环境中动起来,让农村资源融入幼儿课程,给幼儿以“活”的知识教育。

二、“静”的魅力

1.独具匠心的“农”味大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农村,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之一。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特色。看,从藤上摘下的丝瓜、葫芦,枝上摘下的辣椒、茄子,地下挖出的山芋、大蒜头……我们把它们一串一串地挂在走廊上,配以书有“丰”字的红色的盖塑板,一幅幅秋意浓浓的秋收图挂满了走廊。

我园的主题墙和区域的`创设都是利用了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如:成熟的果实、农作物的种子、麦秸等材料制作了《可爱的家乡》、《美丽的五亭桥》等。走廊的橱窗里,孩子们和老师用芦苇、红豆、蚕豆、白瓜子、贝壳、菜籽制作了《游来游去的鱼》、《春》等。这些环境的创设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环境创设不再是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制作,将幼儿的想象和创作放大,并张贴在醒目位置,让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让环境与孩子们进行对话,让环境与孩子们互动起来。充分彰显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丰富多彩的区域小环境

在区域活动创设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我园的公共区域为幼儿创设了《福娃超市》、《个性创作区》、《生活学习区》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同时也让幼儿分享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在班级活动区里,我们有意识的投放一些工具、材料让幼儿探索使用,提高幼儿相应的技能。如:中班以手工活动为突破口,为幼儿创设了《种子粘贴》、《蔬菜造型》等等,在这里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动手剪、折、贴的技能,了解了身边常见蔬菜的特征。

三、“研”的魄力

现代教育新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1.以幼儿为主体,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

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我们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能否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其中,坚持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幼儿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当幼儿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力。

在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让幼儿动手操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采取民主的态度,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并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

2.以教师为主导,做到有计划,有研究。

教科研活动过程中,突显“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制定教科研计划时园长首先征询教师的意见,和教师们一起商讨,并综合教师的建议订出适合本园的、行之有效的计划。在课程实施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以适合园本课程的各种农村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3.以科研为引领,做到有突破,有创新

我园树立了“以科研为引领,以课题创特色,以特色促发展”的理念,结合课题《农村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实践研究》,以园内“种植园、饲养区”为平台,以“走进自然、参与探索”为手段,以“让孩子成为心灵手巧的快乐娃”为目标,创设了“农村本土教育”的园本特色。我们要求全园教师把课题研究与劳动创造相给合,让幼儿直接参与活动。如给豆苗浇水,给菜地锄草,采摘自己种的蚕豆等。孩子们在亲自动手的活动中萌生了初步的劳动意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在研究探讨过程中,结合实际,精选农业资源融入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如:在“春季教育”的系列活动中,我们并不是简单的带幼儿去找春天,而是注重让幼儿“走进自然、参与春种”,大班幼儿的能力较强,教师们就带领他们到种植园地去种瓜点豆;中班教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去给秧苗浇水、施肥;小班教师则带领幼儿到草地上去拔杂草。孩子们在劳动中既观察到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又懂得了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

四、“育”的合力

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将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积极和家长沟通,充分利用地处农村的优势,挖掘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如:带领幼儿到敬老院给爷爷奶奶献爱心;到农民伯伯家学习编稻草的工艺;认识家乡的芦苇,并采来芦苇叶和家长一起包粽子等等,让幼儿在社区与自然资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目前,我园能充分利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已有的农业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建立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一体化”的保教体系。

五、“续”的后力

我们将继续探索处理好自主性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合作精神涵盖着一个人的自制力,与人热诚相处的能力。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在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同时,还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协作中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

另外,还应锻炼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将让幼儿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处理。当然,教师也应及时引导、鼓励、启发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还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把具有农村特色的资源融入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让每个活动过程都充满自然与和谐的农村气息,让幼儿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环境中主动得到发展。

相关专题 充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