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突围最难就业季

喝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喝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职业教育突围最难就业季(共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职业教育突围最难就业季

职业教育突围最难就业季

大学生就业要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注重提升职业技能和素质。

今年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高校毕业生创下1949年以来人数之最。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很多空缺的职位找不到合适的雇员,“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热潮中成功突围?职业教育在破解就业难中有何作为?围绕这些问题,8月27日,京华时报举办了职业教育论坛,中公教育、华图教育、达内IT培训集团等8家职业教育领域的培训机构代表齐聚一堂,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为就业难支招。

□谈现状

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难

699万,这是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也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来势汹汹的就业大军将原本就已棘手的就业问题推向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作为直接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似乎能感受得更为直接。

中公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张永生表示,单凭毕业生人数多少这一数据来判断就业形势好劣并不科学,还应该看社会能够给这些人提供多少职位。目前就业压力确实很大,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就业岗位的结构性失衡。

“很多人在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很多企业在招人,但是招不到人。”张永生表示,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就业者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机制与现实脱节,很多人走出校门后连一些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都没有具备。对于这样的人,无论就业形势难不难,对他们而言都是难以找到合适工作。

就业岗位减少并不可怕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从事职业教育的培训机构也有所波及。达内IT培训集团总裁韩少云表示,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初,作为培训机构普遍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们对就业的需求也很迫切。加上社会和媒体对最难就业季的渲染,人心惶惶。不过,要看到的是,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仅比去年增加了10万,就业难并没有那么可怕。

奥鹏教育副总经理黄贵洲则认为,造成就业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培训的确不太好,另一方面现在的毕业生真的不符合企业的需求。

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介绍,目前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成绩好、能力强,找工作时可能拿到多份企业OFFER,不是企业挑选他们,而是他们在挑选企业,这类学生约占15%;还有45%的学生则属于缺求职的方法指导,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余下约20%学生则是本应该能找到工作,却因为自己或家长挑剔等原因放弃了原本适合的工作;剩下的那些学生属于不学无术、混日子的,这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这些都反映现在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谈问题

专业扎堆导致人才过剩

论坛中,嘉宾们深入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以及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薛鹏飞认为,目前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时过于盲目追求热门,导致专业设置雷同,如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影视动漫专业,无论是否有师资,有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纯粹是为了招生而设。专业设置的扎堆,导致人才培养过剩,而学校在教学中也没能完全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去考虑,学生毕业后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越是热门专业,就业越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晶石尝试与职业院校合作,尝试联合培养学生。同时,在教学上大胆改革,将企业真实的案例、项目带入到教学环节中,转换成课件让学生有真正练兵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学有所成。

在职培训过于功利化

“就业难在我们这个领域体现得似乎并不明显。”学尔森教育校长詹达天的发言有些“与众不同”。他介绍,学尔森主要从事建筑领域人才培训,解决的是已经就业的人继续教育问题。因为建筑行业对人员的资质要求较高,因此职业培训是刚性需求,拿到相应的证书和等级后就能进入相应的岗位。

不过,他也坦言,尽管没有明显感受到就业压力对行业的冲击,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不匹配同样明显存在。如现有的建筑行业人才培训的规定已不合时宜,导致人才断层情况加剧。由于政策导向有问题,很多建筑类岗位都是需要拿到职业资格后才能上岗,有学历和业绩等要求,这些都是一般大学毕业生所不具备的。这也就导致大家把目标都锁定到拿等级证书,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他呼吁,应该加强对求职者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在考试环节中加强监管,实现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通过,将职业培训作为人才提拔的方式。

忽视职业教育重要性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心主任王增东表示,造成就业难的另一点原因是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忽视大学生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企业忽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尽管国家有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但现在真正能做到的企业仍是少数。

王增东表示,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素质的提高应是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最主要的目标。而现实情况是,即便是在职人员进入培训机构学习,他们的出发点也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而是为了拿到证书后完成任务。在企业单位中,实现对一个人的认可,对员工的提升就是简单的职位提拔,这仅仅是不够的,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应该让职业教育成为贯彻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要留住人才,应多关注员工的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教育很重要。

□谈应对

各出奇招应对就业危机

面对来势汹汹的就业难,面对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量的减少,以培养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开拓思路,破解就业难题。

招数1:

加大企业开拓力度。如达内IT培训集团今年加大了企业开拓力度,设立就业服务专员,扩大合作企业数量,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利用地域就业不均衡,以及学校全国网点分布的优势,将不发达地区学生引导到发达地区就业。同时,推出新课程,引导学生分散就业。

招数2:

开展校企专业共建。如奥鹏教育加强与高校合作,实施专业共建。今年已与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定向培养,由奥鹏提供相关职业课程,学生毕业可拿到两个证书,分别是大学毕业证和奥鹏的专业证书。此外,还开发了线上创业培训课程,与教育部合作全国大学生创新基地。

招数3:

推行企业新员工培训。华图教育一直倡导新员工培训,过去华图新员工培训是一周,现在已延长到3个月。通过培训将挑选到的人才慢慢培养好,最终进入工作岗位,帮助新人顺利适应工作需求,推动职业行为的塑造和形成。解决就业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广大企业。

□谈行业

加强规范把握规律

作为教育培训市场一个重要的分支,职业教育近年来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

学尔森教育校长詹达天认为,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变,学生在大学的时候没有压力,一旦进入社会找工作,必然要面临来自生活、单位、社会的各种压力,如何应对这些压力,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奥鹏教育副总经理黄贵洲从事职业教育十余年,在他看来目前职业教育市场已进入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涉足职业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机构在招生中夸大宣传、盲目承诺的情况仍很普遍,以高就业、高薪水作为招揽生源的幌子,招完学生后就不管了,极大影响了行业的声誉。他同时还预测,未来职业教育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图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洪泽表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应把握好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定。每个机构都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注重内涵发展,适当扩大外延。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薛鹏飞呼吁,作为培训机构,应加强自身规范,本着朴素的教育心态为学生着想,坚持最重要。

□谈发展

提高蓝领工人待遇

论坛中,嘉宾们在深入分析就业形势的同时,也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亚伟速录总裁唐可为认为,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方面是现行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助,但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企业再次培训,增加了企业成本,一定程度也造成了企业不敢要人。为提高企业招聘的积极性,国家可加大对招聘企业的扶植力度。

如在税收、社保金缴纳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激励企业敢于招聘,敢于给员工培训。

唐可为同时建议,要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提高蓝领工人的待遇。目前社会的现状是,技术工人的地位和收入水平都比较低。

相反,在西方发达国家,好的技术工人可以和部长一样住别墅。中国未来将是产业大国,提高蓝领工人的待遇,也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他建议,可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学习,倡导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其今后求职增加砝码。

中国交通协会培训中心主任王增东坦言,导致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制,在人才培养上过于重视学历而忽略技能。

针对这一现状,作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该积极应对,改进现有的培训内容、教学方法,迎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如中交协培训中心发挥行业优势,为企业和培训机构搭建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可直接反馈到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可针对这些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提高学员就业的成功率。

找工作不要过于讲条件

嘉宾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方面是很多求职者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求职者的就业期待又在不断提升。

达内IT培训集团总裁韩少云认为,大学生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成功突围,应学会调整心态,不要过于纠结自己的职业起点,非常在意薪酬、福利等外在条件。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应该怀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那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做的。职场发展是动态的,可能现在薪酬待遇较低的某一项工作,过了几年后,又会发生新的变化。他建议,毕业生刚踏入社会时,一定要忽略现在起薪的工资,要尽快找到一个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做。

□谈转行

在职转行需慎重

就业,并不适用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于身处职场中的所有人,都有可能面临重新就业、职场转型的需求。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职场人如何实现合理转型,诸多职业教育专家也在论坛中给出了建议。

中公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张永生认为,“干一行爱一行”是选择职业的前提,当然也不排除选择之后才发现不适合的情况,但无论如何,在职人员转行需慎重。一旦决定要转行,就要抓紧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如果再选择就业转移的成本也相应提升,往往缺乏持久的动力。因此,如果要转行就要趁早,尽快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不转行,一直坚持认真地做下去在某个领域也会有所成就。

“跳槽要按照兴趣来,如果不是很喜欢不要轻易跳槽。”奥鹏教育副总经理黄贵洲表示,所有职场人都希望薪水和职位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相匹配。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跳槽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频繁跳槽,对于这样的员工,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都是很慎重的。同时,作为企业也要学会自省,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一个企业培养了员工,花费了巨大的成本,结果培训完没多久就跑了。对于这种现象,企业应该反思,为员工职业提升创造条件,让他们留在企业。

在职培训重提升

论坛中,嘉宾们一致认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薛鹏飞认为,在职人士想实现自我提升,最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深入总结中确定自己的事业目标。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转行一定要慎重,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要转行。如果下定决心要转行,建议还是从兴趣出发,从自己内心最想做的出发,如果兴趣和工作达到契合,这个工作也会做得很开心。

针对在职人员培训,华图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洪泽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在职培训首先要了解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其次,明确培训的目的,无论是未来的转行、转型还是晋升、跳槽;第三,提前贮备经验。换职业不是换工作这么简单,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作出决定前应做好相关的经验储备,为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提前学习,并不断坚持。

篇2:最难就业季如何突围 专家称好工作不是找出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表示,自超常规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持续十年之久,在若干年内也将是常态。可以说,每年这个时间点,都会有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高校毕业生突然比上一年增加了46%,又比20增加了32%,那时候的就业形势不会比现在轻松。   他说:“我不太认同把今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从宏观上看,也没有影响就业的强烈因素,比如像经济危机导致订单取消,用人锐减等。所以,不要太悲观。”   调查:签约明显低于上届同期   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多数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该机构从12月12日开始到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制造大类、工学专业签约率较高,这与此类专业应用性强、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有关。同时,本届毕业生签约人数最多行业是制造业,其次是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   而另一份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中,硕士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70%)最高。

篇3:最难就业季求职经历

最后给届求职者说一点求职小技巧:

1. 写好简历。简历是应聘最重要一环,招聘方招聘时对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来自简历,建立要做的(页面)简洁、(信息)全面,(内容,主要是经历和奖项)有亮点,优秀的简历是求职的一块敲门砖。简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真实可信。一家企业可能招聘一个能力平庸但是诚实可靠的人,但绝对不会招聘一个缺乏诚信的人。而且,面试环节有可能会针对你的经历向你提问,不想当场被拆穿的话还是诚实的写简历吧。

2. 提前做好准备。要在网上关注第二天到第三天内的招聘信息,选择你有意向的企业,这样你就不会像没头苍蝇似地投简历,跑会场。打好提前量一来不会遗漏信息,二则节约精力,三能准备充分,不慌张。

3. 参加前笔试前应复习两类资料。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点、二是历年常考的行测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以财务来说笔试会计、税法、EXCEL题居多,也有全体统一考行测的,而销售会主要考行测题,加上情景模拟类的主观题。

4. 面试时穿着要整洁。有正装的尽量都穿上,有的大型企业很注重个人形象(如方太、万达地产、德邦物流等),不是说一定要穿名牌,这至少以一种态度,而且一般人穿西装从第一印象上都会有一定的加分的。

5. 参加面试的时候要准备两份资料,一份依然是常考的专业问题,第二份应聘公司的基本情况,如公司主营产品、业务,共有几个办事处,你认为你从事的部门的理解等等,很多公司会询问你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以此知晓你对它的重视程度和用心与否。

6. 不断地参加招聘会和投递简历。对于有些内向的人来说,面试是一个难过的坎,而对学习不用心的同学笔试也是一道难关。我的方法是不断地参加招聘会,在一次次的考验中磨练自己,所谓熟能生巧,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找到了面试的技巧和常考的问题。很少有人能一次面试就成功的,不要懒惰可怯懦,要勇敢的尝试和挑战你才会成功。

中国人才网小编在文章临近尾声时,祝各位学弟学妹们,能找到如意的工作,拥有更美好的明天!加油吧!

热门求职故事分享:

谨慎的第一次择业 求职路上的喜与悲 求职故事之个人心得篇

篇4:全国近700万高校毕业生突围“史上最难就业季”

全国近700万高校毕业生突围“史上最难就业季”

又到毕业求职高峰期,今年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出校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也创造了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中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与此同时,招聘岗位却大幅减少,苛刻的学历、年龄、户籍等“中国式”就业歧视再次引发热议。

已经33岁的博士毕业生朱文在这场就业博弈中无可奈何地做了“博士后”。与许多奋力读研的“打拼族”不同,她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全国数一数二大学的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的朱文正赶上第一批扩招生大学毕业,严峻的就业压力让她选择读研。朱文硕士毕业时,由于没有过硬的实习经历,26岁的年纪离新闻单位要求能“跑”的年龄又大了些,于是她到了一个科研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日复一日的行政杂事让她觉得离自己的科研梦很远,于是她选择了脱产攻读自己工作所在学科的博士。

虽然从文科到理科换专业非常不易,然而,等到四年博士毕业,科研机构所需的“海外高水平大学留学经历”、“访问学者头衔”让她垂头丧气,没有一所国内知名高校愿意接受一个半路出家的本土博士,从文到理成了她求职的最大障碍。而她之前熟悉的宣传岗位已经不理会她的简历了,“年龄大、学历高”是拒绝她的主要原因。最后虽然在一所国内知名高校里找到了一份“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可以“候”上两年,但她现在已在担忧两年后的出路。

朱文不是近700万毕业生中最糟糕的`一个,或者用她的话说,是她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让自己一次又一次陷入找工作的焦虑。但像她这样经历了本科扩招就业难、挤上考研大军、研究生毕业不如本科生、再去读博、只能“博士后”的情况,在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近十年里年年上演。

朱文庆幸自己硕士毕业工作时解决了户口问题,所以在北京还有得选择。北京新近出台的一项非北京生源的落户政策规定,今年北京市属各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这令很多毕业生“留京梦”破碎。

更多非名校大学毕业生则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性别、相貌、身高、血型、星座、心理问卷、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考试,成为很多毕业生就业路上的“拦路虎”,虽然官方出台各种反就业歧视政策,但在现实中能用此维护自己权益的少之又少。“毕业即失业”是很多不知名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

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已经不局限于“北上广”等大城市,也不拘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铁饭碗”,但连“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入伍”都不是新闻的时代,大学生的求职之难已非前代可比。

其实,求职条件苛刻的根源还是“僧多粥少”。教育部网站21日再次贴出通知,要求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除惯常的“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外,“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成为引人注目之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政府应建立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政府除了放权给予大学办学自主权外,还应该建立公平就业机制、打破户籍制度等障碍,从多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篇5:海南高校毕业生最难毕业季如何突围?

海南高校毕业生最难毕业季如何突围?

海南4万多高校毕业生突围“史上最难毕业季”――如何冲出就业的困境

5月23日,一场小型教师招聘会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是乐东教育局在此招聘教师。397名各地的毕业生蜂拥应试,然而所供岗位仅44席。

“我要打败9个人才能上啊!”1比9的悬殊“对抗”让许多应试者望而却步。

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99万,为历史峰值,比去年增加了19万人。海南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4.4万,比去年增加多人。毕业临近,截至目前,海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到4成,海口经济学院签约率仅4成。今年就业如何逆势突围?除了调整就业定位之外,主动出击以创业解决就业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一场竞争激烈的招聘会: 招44人,来了397人

海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陶望记得:5月23日,上午八点半,实验楼一楼报告厅,乐东教育局要来招聘老师。这是陶望理想的职业:公办的,稳定。“哪怕待遇不高,只要稳定就行。”

8点40分,报告厅门口已经围住了一群人。挤进去,里面黑压压一片,讲台上坐着三个人,乐东教育局的招聘人员。

台上的人介绍:“我们走过了湖北、湖南等地之后,感觉还是海师的学生最好!”话音一落,台下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却没能让人兴奋:招聘名额44人。

“才44人!”陶望有些惊讶。

“我是海南人,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现在想回来找工作。”说话的姑娘叫王丽,她没觉着惊讶,“你没到北边去看,那个人数才叫多呢!”

“人多出了近一倍!”招聘人员说,参加此次招聘考试的人数为397人,招录比为1:9。去年该县教育局招聘岗位是80人,报名人数仅200多人。

参加完笔试后,陶望放弃了下午的面试,“人太多了,我估计是没有希望了。现在,先等等吧,等着7月份的农村特岗教师的招聘。找个工作不难,销售、物流的岗位很多,可是难就难在找一个好工作。”

她们宿舍6人,都没有找到工作。一种深深的忧虑弥漫在宿舍里,大家开始等待招聘农村特岗教师。

一种奇怪的现象: 提供岗位4000个,签约仅1000多人

是找不到工作?还是找不到好工作?

这学期开学以来,海南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大型专场招聘会,两场小型招聘会,外加日常的企业来校招聘,共计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该校今年毕业生3700多人,然而签约率不足三成。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找不到工作”,在于“找不到好的、合适的工作”。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回答。

“如果只是找个活干,那是非常容易的。可是找那些活,有意义吗?”不少大学生有着这样的忧虑。

海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陶海生分析,从招聘的企业来看,中小企业占了三分之二,而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不太规范,因此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学生来看,学生渴望的是稳定的工作、优厚的待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公务员、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是首选,最后才是中小企业。

清晰和准确的定位是否是就业的一把关键钥匙?

去年12月底,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王枝童,已经跟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签约,并被分配到他老家福建省宁德市工作。

大四一开学,王枝童便笃定不考研,从去年9月份便开始找工作。那时碰上工商银行来招聘,可是到现在,王枝童都不知道面试官出的题如何回答。这题目是:你学的是技术,为什么想来搞金融?经过了工行、建行、农行的招聘,他都没有被录取。王枝童说:“每个人还是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吧,盲目找,很难。”

去年10月份,中国电信福建公司挂出了招聘简章,其中专门有招聘计算机专业。“能回家乡,又是自己的专业,多好!”王枝童报名了,并且被录取。

总结成功的秘诀,王枝童认为:行动早,多尝试。“趁早找工作,就不会晚了。简历要简洁、概要。学习成绩好的,可以大胆秀出来……”

王枝童的另外一个同学王胜勇,目标明确,一开始就在海南的一个软件公司实习, “HR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说,拿到毕业证书就签约。”

对于所谓的` “史上最难毕业季”,陶海生不以为然,“近几年来,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严峻。但对海南来说,整体的就业难度不会太大。”

陶海生建议,各位毕业生首先要找到自身的定位,然后再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进而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条就业好路子: 多项政策助力自主创业

省人力资源开发局人才管理服务处丁副处长表示,目前,全国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态势。海南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虽未出现明显变化,但结构性矛盾即一线基础类岗位流动性大、高端技能人才缺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今年海南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工作首位,安排600万元用于省本级见习工作,抓好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确保见习留用率达50%以上。

如何走出就业的困境?主动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傅智就走出了一条自主就业的好路。1983年出生的他现在是海南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大学毕业三年后,傅智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和别人合伙种植胡椒。盈利后,他们又将眼光对准了家电代理销售。4月份,正苦于没有资金的傅智,通过小额贷款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南国都市报记者获悉,我省将通过创业优惠政策引领、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鼓励毕业生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根据相关政策,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今年海南省将出台新政策,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有望升至10万元。

就业难不仅仅是总量过大

20,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总量过大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然而,很多专家认为,专业、地域、行业的相对过剩也是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经超过3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在绝对数量上的确十分庞大。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却不足15%。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以江苏省为例,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一项调查显示,至20底,江苏高技能人才总量203.2万,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8.3%,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仍然供应不足。

专业比例严重失调

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的紧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说明我国人才结构亟须调整。

金陵科技学院位于南京市,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陆国晓说,近年来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文科类毕业生找工作则相对困难。

近年来,类似“农民工工资超过大学生”的报道时有所见,江苏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正是因为市场规律发生了作用――某些专业毕业生出现过剩,供大于求,薪酬就会下降。

地域、行业鸿沟亟待弥合

“有一个毕业生,宁可在南京某高校后勤部门做一名临时工,只拿1000多元的工资,也不肯回老家就业。”陆国晓说。地域差距过大是大学生扎堆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专家指出,基层很缺人才,但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去,认为很难看到发展前景。如果地域差距无法缩小,可上可下的人才流动机制难以建立,大学生下基层将会遭遇重重困难。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其次是外企、合资企业,最后才选择中小型民企。而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篇6:一步步走出“史上最难就业季”

一步步走出“史上最难就业季”

2013年,被许多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于我们2013年毕业的学生来说, 去年9月开始的那段艰辛的求职经历虽然已经渐行渐远,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应该说,在严峻形势下,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整体良好。 班级整体对就业去向满意度较高,保守地说,90%以上的同学对工作是基本满意的。 旁观者看来,我班同学的求职结局很好,似乎最难就业季与我们无关, 事实上大部分人美好的结局背后都有几个月的奔波与曲折。 可以说,我们是一步一步踏实、努力地走出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第一步的决定作用 我们的求职之路在去年的六七月份就拉开了序幕。有的同学为了充实简历,有的同学为了寻找适合的工作方向,有的同学为了体验职场的氛围,虽然初衷各不相同,但是大家都选择了实习作为求职之路的第一步。为走第一步做哪些准备,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步,如何走第一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版本,但是这小小的第一步却注定大家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求职之路。走好第一步的人在年前,甚至在10月份就早早地有了好归宿,当然这只是寥寥几人。 其实在研一第二学期快结束时,大家就相继开始找实习。那时候,对于找工作抱有无数憧憬的大家来说,还没有体会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压力与威力,暑假如期而至,大家也纷纷按“规定动作”开始实习了。 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实习真的是找工作的一个好途径。有一些同学在找实习时,并没有很清楚自己想做的工作,有的仅是想在实习中梳理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的是因为当时凑巧找到了这份实习,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这导致很多同学在求职中觉得“实习对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和目标清晰的同学比起来,他们以后的求职之路便走得艰辛曲折得多。也有些同学在实习中虽有所收获,但没有意识到实习背后隐藏的机遇,错过了找工作的一次绝佳机会。但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大牛,他们会在我们忽略的地方发现机会,并且牢牢地把握了机会。 郭圆圆和卞元月就是其中的两个。 在郭圆圆身上,你可以充分理解“先下手为强”的含义。她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之处,在于她是全班最早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最早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的人。郭圆圆在上研究生之前,就已经在思考自己研究生毕业时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她对酒店管理非常感兴趣,因此她将目标行业设定在酒店咨询上。 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郭圆圆在研究生开学之前就正式开始了实习行动。如何找实习信息,她有着独特的见解,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选择主流的招聘网站,而是查看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哪个大学最出名。她认为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目标学校,常常会在目标学校的BBS上发布实习的招聘信息。因此她觉得可以将注意力投在专业最出名的大学的BBS上,这样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心仪的目标公司,而且还可以通过招聘信息里的EMAIL、联系电话等向目标公司进行咨询,命中率更高。郭圆圆虽然没有酒店咨询行业的专业背景,但她说酒店咨询公司在招聘实习生时,并不需要你具备很多专业知识,相反,公司更看重你的综合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执行能力、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甚至你的文笔好、英文翻译好,这些都能使你成功地获得实习机会。 在对实习做了一系列准备之后,郭圆圆成功地成为了美国石桥晟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生。读研期间郭圆圆一直在这个公司实习,并且在大家开始实习、求职的时候,就确定了这份工作是自己所心仪、向往的工作,在11月份的时候就拿到了正式offer。郭圆圆说,对于求职,目标一定要明确,搞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给自己预留出选择一份真正喜爱的行业的时间。 本科是会计专业的卞元月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比较了解,加之一直在考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因此在找实习时非常关注四大的暑期实习招聘。在研一暑假开始前,卞元月就在网上申请了四大的暑期实习,并在一些求职论坛上做了相关的笔试准备,因此很顺利地获得了实习offer。在暑期一个多月的实习中,卞元月学到了很多四大税务咨询的知识,而且四大的同事都是同龄人,非常好相处,工作氛围也很轻松。出于对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氛围的喜欢,卞元月在9月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正式招聘时,投递了简历。由于有暑期实习的经历,在正式招聘时她可以走事务所招聘的绿色通道,省去了其他面试环节,直接进入合伙人面试,并且在10月份顺利地拿到了offer。 挣扎在2012的尾巴上 9月份,求职正式开始了,同学们充满斗志地开始了求职之路,此时的大家兴致勃勃、充满信心。到了10月份,经历了每天都积极地在网上做网申的9月和10月,但是笔试、面试机会却寥寥无几,大家开始着急了、焦虑了。同学之间开始互相谈论,我网申了某某公司,你申请了吗?收到笔试通知了吗?你最近笔试、面试几家公司?在一番谈论之后,才发现大家的情况差不多。那时的同学们,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这一年与众不同的就业压力。 很快,11月份过完了,12月份来了,虽然笔试、面试机会比9、10月份多了,但听学姐、学长说,往年这个时候班里大部分都签了,但是今年班级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签了,大部分人还是海笔、海面进行时,有的虽然拿到offer,但并不满意。此时的大家才真正感受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威力,焦虑也升级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心态不同了,采取的求职策略也不同了。 有的同学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导致后面的求职过程走了很多弯路。小芸求职之初对自己的就业非常迷茫,每天都在刷各大招聘网站,为了增加笔试、面试机会,她抱着能投就投、碰碰运气的想法,无意识地就陷入了“海投”。虽然海投带来了一些面试机会,但也模糊了小芸就业的重点方向,导致了小芸找工作分身乏术,耗时耗力。后来,小芸体会到了海投的弊端,果断放弃了海投战术,专注自己倾向的单位,才在年后找到了自己较满意的工作。 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求职方向,导致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思思在读研期间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最开始出于对外企的偏好,首先选择了外企。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充足的准备,她没有积极地投递简历,简历投递时间较晚,所以可想而知,结果不好。后来在大家纷纷应聘银行的时候,思思也想去银行,就申请了多家银行,但由于对应聘银行的考试没有做充足的准备,以及缺乏相关的实习经验,思思被所有申请的银行都拒绝了。随着大家都开始报考公务员,思思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公务员的裸考大军,最终结果也不理想。后来思思开始转战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等,由于专业受限等原因,最后结果都不如人意。经历这些失败后,思思开始思索自己的失败原因,她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她继续努力,最后进入了比较符合她求职意向的北京某高校做行政工作。 大部分同学在碰壁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并及时分析笔试、面试失误之处,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强化。笔试时行测哪个类型题做的不好,就加强这一类型题的练习。有的企业,例如中国移动的笔试还会考到企业的基本信息,同学当时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准备,但在以后参加其他企业的笔试前都会先在网上了解一下。有的同学经常在群面中失败,他们分析自身原因,有的是由于性格原因不愿意抢在前面说,导致发言不积极被刷,他们就在以后的面试中,克服自己的性格弱势,努力积极发言,展现自己。有的同学发现自己在群面中表现不突出是因为在发表观点时没有其他同学反应那么快,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在网上看面经,他们发现企业群面有一些固定的话题,经常会在不同企业的群面中出现,于是他们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群面话题,并提前准备,这样在下次群面中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可以快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班同学找工作并不是孤立的,我们没有将彼此看作是找工作的竞争者,反而经常一起互相分享求职信息和笔试、面试经验等。在情绪低落、灰心的时候,也会彼此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大家也很注重和家人、朋友的沟通,在遇到困难或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会给父母、朋友打电话,问问他们的意见。 在大家心态普遍着急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比如婷婷,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她却保持着平稳的心态,她说“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实力一般,想着年后才能签到好的,所以年前就当练兵。没想到心态轻松了,面试结果反而不错,年前就签了。” 不管怎样,大部分人还是怀揣着一些不安、一些迷茫、一些期待,在2012年的尾巴上,在“最难就业季”的求职战场中,继续前进。大家都期待,来年也许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春天真的带来了工作 2013年来了,求职的又一高峰期来了。 三、四月带来的不仅是春天,也带给了大家希望。 有9个同学之前想在北京找找机会,在看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后,转变了想法,放弃了留京,在老家或者外地找到了很好的就业单位,其中大部分都进入了银行。洋洋年前也在北京参加了一些大型企业,例如居然之家、安东石油等的招聘,他感到竞争很激烈,被刷时也有一些挫败感。年后他选择了外地的offer―工商银行四川分行。 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多会在年前进行招聘,但是大家不要认为年前的企业招聘结束了,就没有其他好的机会了。由于我们行政管理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之一是事业单位,三、四月份大量的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出来了,这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好机会。事业单位招聘有的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大家可以在网上申请;有的是举办招聘会,不接受网上的简历投递,因此大家在求职时,一定要多渠道的关注招聘信息,这样才能不会错过好机会。有一些年前发布招聘信息的事业单位,也陆续开始笔试、面试流程了。考事业单位和应聘企业也有不同之处,有的单位会考到企业招聘常考的行测题,有的单位更注重其行业知识,或时事。 我们应聘事业单位的同学,针对事业单位招聘的考试内容,做了相关准备,在后面的考试中就比较顺利地通过了。媛媛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申请了一些事业单位,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她收到了科技部下属某事业单位和通信局的笔试通知。经过了一轮笔试、面试之后,在4月份的时候,媛媛收到了这2家单位的面试通知。凭借之前面试积累的经验,媛媛通过了这2家单位的面试,并在4月收到了offer。考虑到自己性格方面的因素,媛媛最终选择了通信局。小芸和媛媛经历相似,她是在1月左右申请了北京某事业单位,3月通过了笔试,4月通过了面试。但她又经历了3个月的岗前实习,在6月,正式拿到了offer。 有些同学年前没有完成某些申请单位的面试,此时也相继完成,并拿到了offer。赵玉良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申请了重庆的选调生,12月份参加了笔试,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笔试十分顺利,笔试分数在330人中排名第三。在今年3月份参加了重庆市委党校的集中面试,并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取了重庆市的选调生。 在6月份的时候,大家基本都签订了工作,此时,大家的脸上满是轻松、开心。 你也许会质疑,为何年后大家一下子都收到了offer?难道真的是春天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转机?其实我认为,表面上云淡风轻地逆袭“最难就业季”,背后隐藏的却是大家一直以来不懈努力的厚积薄发,你看到了结局的美好,其实我们也走过了曲折。成功、惊喜与成就从来就不存在于安逸的范围里,任何努力终不会白费。别紧张,放轻松,面包会有的,工作也会有的。 (文中人名除郭圆圆、卞元月、赵玉良外均为化名)

相关专题 最难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