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的暗示:回归内在的一致

萨萨萨萨摩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萨萨萨萨摩耶”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言行不一的暗示:回归内在的一致(共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言行不一的暗示:回归内在的一致

?(文/Andrea Mathews, PhD,译/Lyla放飞奔跑)

“别在意我的言行举止,它们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这些表述都是在我们做了或说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之后,用于说服自己或别人的推辞而已。这倒可以帮我们平息伴侣,朋友,同事甚至上司的怒火。这是一个不用中枪的好办法,只要说一句我不是那个意思。

如果我们说的或做的都不是本意,那么是谁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某人某事是我们本来就一定会去说去做的,又或者永远不会让它们发生。但究竟怎么会南辕北辙,与自己的意愿不一致呢?为什么我们会自寻烦恼,做一些毫无意义又毫无价值可言的事情呢?不,其实任何一个动作或言辞,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换句话说,我们都是下意识地去做/说的。也许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在我们做/说的所有事情时都是有潜意识的。

那就让我们来举例看看,假设你发生了婚外性关系。在一次、两次、三次的出差旅途中,你和路人发生了几次的 。你的伴侣最终发现了蛛丝马迹,你首先用以回应她的话就是:“亲爱的,这些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说这样的话是想让你的伴侣消消气,让对方冷静下来,然后回到现状。当然,如果这些事情真的是子虚乌有的,那你何必担心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做法――毕竟你原来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若真的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会因为这些而把你的婚姻至于危险境地呢?另一方面,你的伴侣可把它们当作那么一回事了。实际上,对于她/他来说这太重要了,她/他会就此而考虑离开你。你的推辞不仅仅使你自己的行为大打折扣,它也否认了你伴侣内心巨大的痛苦。

再假设,你喝多了,对你的伴侣说了一些粗话。之后你道歉道:“我刚刚真的醉了,宝贝,我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再或者,你真的很恼火,大发脾气,随后说道:“我刚刚是心情不好,没有别的意思,

”事实上,我们的自我抑制由于物质的使用会变得更低,因此我们会变得更加诚实。并且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说话更加容易不经大脑。那些话不一定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我们的情绪,或许是来自过去没有处理完的事情,不靠谱的期许,或其他类似于信仰的东西交织在一起而引发的。

底线呢?我们言行一致。所以,与其通过分离言行来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如更好地和我们的感情、思想以及信仰系统接触,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一致性就是整体性。一致性就是说脑袋,内心,身体,动作,话语所有的都在同一个方向上进行着同一件事。当行为表现出一个动作,而思想或语言表现在另一件事上,那我们就自相矛盾了。如果我频繁地发生婚外情,可能我对自己或别人说这种行为并不能说明什么根本不管用,还不如问问我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我说了气话之后,为了否定其中的意思又要去挽回和否认,还不如去想想最初让自己冲动地说出这些话的背后情绪,去了解背后的真正动机和意图。不管我们知不知道,我们都是完整的单元。所以,当我们自己说出的话,做出的事看上去并不是事实,那就要想想,它们是不是一种召唤,让我们回归我们的整体性。

本文经由zling506翻译,非商业请注明译者及来源心灵咖啡网,商业使用请邮件联系:wayne.wu@psycofe.com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人”?――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用最坚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

幸福成功的关键:做一个多元的自己

甩掉生命中的5种害怕

社交焦虑接纳与行动量表

篇2:内在儿童:找回曾经的童心,回归自我

关键词

——生命力之源:重温童年记忆使我们找回那些丢失的情感:幻想、轻松及率真,

——这是一次精神冒险,有时并非易事:对有些人而言,也许意味着揭开旧日的伤疤。

——获得心灵宁静的途径:为自己疗伤止痛,接受自己的脆弱,就是为生命找到意义,获得成长。

说到“童心未泯”,也许你最先想到的是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已然白发飘飘,却像个爱捣乱的小机灵鬼,总是一幅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样子,当然他不仅会玩闹,也有武功,而且是天下一流的武功。我们喜欢金庸,喜欢沉浸在他写的故事当中,那是因为,“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虽然S.H.E.唱过“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其实真的长大后,我们还会有新的童话,我们心中总会有一部分不愿老去。

就像周星驰,他的每部电影都那么清晰地透着他的童心,在他眼中,童年不仅纯洁无邪而且威力强大。他在《功夫》中演的小混混,正是因为想起童年棒棒糖那一幕,才改邪归正并且功力大增!《长江七号》里面的小男孩又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加上外太空来的小精灵,美好的“童心”已经被周星驰演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的确,文学或艺术,或者心理治疗,都向我们证明了一点:我们身上的童心是天赐的宝藏,它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归宿,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我们有必要不时回到那里,找到让生命焕发生机的动力,找回所有遗失的情感:纯真、幻想、轻松、无拘无束……对某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童年的梦想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参见后文见证);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重新试着以孩童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我们的精神会为之一震,我们变得更加清醒,以更敏锐、更真切的感受投入到生活之中。

问问周围的人,他们会告诉你:童年的记忆往往是被某种味道、触觉或气味所唤醒。36岁的陈诚在和儿子“玩打架”时,身体、皮肤的接触,用力的感觉,让他在瞬间回到了童年;30岁的马琳在野外登山时,吹拂在脸颊上的风将她带回了童年;28岁的肖强则是在喝到“喜乐”牛奶时,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仔细想想,一串糖葫芦、一块蛋糕、一次春游……我们每个人都能被好几样东西勾起童年的记忆,记起那些纯粹、单纯的快乐。过去的这些美好时光,虽然转瞬即逝,不受我们的控制,却对我们生命的成长极为重要,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更好地开放。法国心理学家菲利普·雅麦解释说:“精神上得到成长,就是内心达到足够的宁静,能够坦然接纳自己的童年,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某种连续性,循序渐进,不是断然抛弃幼年时的脆弱。”

童心不等于幼稚

这里要搞清楚“坦然接纳自己的童年”的含义。在如今这个怀念童年成为时髦娱乐、一群群成年人忙着扮演童真的时代,人们往往以为,过一回“六·一”儿童节,用奶瓶喝水,穿“米老鼠”的儿童服,唱唱儿歌,就能回到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妙年纪了,

然而“Kidult”( kid小孩,加上adult成人)的生活方式,S·H·E大声唱出的“我不想长大”的宣言……在一些心理学家眼里,凡此种种假装儿童的手段只不过是表现出我们的不成熟而已。

“在这些替代童年的行为中,人们可能混淆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理想的、永远不长大的孩子,一个是真正地回归童年的清纯美好。”心理治疗师穆里尔·马扎特如是认为。

现代人似乎都是拒绝长大的彼得·潘——那个飞来飞去的小身影,抖着(自私的)机灵鬼的劲头,每个人身上都能或多或少找到他的影子。如果这种幼稚的心态在某人的精神世界中占了上风,他的一生就可能被毁掉。因为幼稚可以有好几幅面孔:自我中心、依赖、希望自己无所不能、挫败感、不懂得延迟快乐等等,这些阶段本来应该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被一一跨越,却往往成了人们无法摆脱的绊脚石。

敢于回归自我

这个隐藏在我们身上的孩子,像个暴君一般急不可耐,我们往往是在向内心探索的过程中遇见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提到人格中的童年印记。在那以后,大多数心理学流派都认为,我们成年以后遇到的困扰,原因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生命早期,追溯的过程不免引起痛苦和退缩。许多人连续数月坐在心理医生的面前,却无法想起那些苦苦追寻的记忆。

穆里尔·马扎特对此的解释是这样:“最初,很多前来咨询的人无法与童年的自我正面接触,因为很多伤口都被一些比较愉快的记忆覆盖了。” 心理学家菲利普·雅麦也同意这个观点:“有些青少年让自己内心变得严厉、坚硬,以便快速成人。这样一来,他们会抑制自己内心所有幻想或软弱的念头,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表现软弱是令人屈辱的事。”

这种压抑内心的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特别是当他们自己作了父母以后。有些冷酷的父亲没有能力对孩子表现出一点点温情,直到孩子离家出走,才幡然醒悟。雅麦解释说:“那些压抑下来的情绪就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它们的爆炸方式是断然决裂,无论是在家庭、两性关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是如此。”

随着向内心的探索不断深入,我们思考并说出生命早年经历的事件,待伤口愈合以后,我们就能慢慢找到童年中最美好的部分,同时我们也具备了这样做的能力。

某些方法,比如美国的“内在儿童”疗法,主张“重新认养”自己内心的儿童:成年人要找到往日的自己,那个小孩,给他爱抚,说出他的伤痛,释放他快乐的潜能。

作家玛丽-路易斯·奥迪贝尔蒂提醒我们:“孩童会全身心地感知周围的一切。成年人却常常与事物和他人处于游离状态:这道楼梯,我上了无数次,自己却浑然不觉;这个人,我明明跟他讲过话,却根本没注意他!孩子则永远处于投入状态,桌子就是桌子,而快乐和悲伤一样,都没有尽头。”这种至诚至真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每人都曾经历、并可以再次达到的,为什么不试着去同它建立联系呢?

“孩子治疗法”

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难道竟让我们永远如此眷恋吗?法国女摄影家卡提亚·勒然德(Katya Legendre)创造出一个塑料娃娃,给他取名安那多尔(Anatole),并让200个各界名人同安那多尔合影。这个摄影计划持续了5年,作品在许多国家展出。效果很是奇特,安那多尔似乎显示了我们的潜意识,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许多情绪。艺术家是想用这种游戏的方式,让我们去探索自己的童年、过去以及未来。

篇3:8首冥想音乐,让你回归内在的力量

如果你经常练习冥想,一些合适的冥想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你净化心灵、做到真正的精神放松。

今天为你盘点了十八首能量满满的冥想音乐,在通透的音乐中,引领你走向洁净的心灵之路。

请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一个舒服的姿态来感受今天的音乐。

Gayatri Mantra

Deva Premal - Anthony Robbins' Sacred Blessings

轻轻闭上双眼,聆听这首神圣的梵乐,呼唤着内心的自我,凝聚着内心的力量。

当悠悠千年的古音在耳边回荡,唱颂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心灵净化,神识清明。

其音渗入到我血液的每一个细胞和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每个毛孔都在呼吸,都在聆听着这美妙的梵音!

2. 空山秘境

首先,确保自己在15分钟内不被打搅,可以采取坐姿或平躺,尽量让自己处于舒服、放松状态。

做几个深呼吸,让呼吸渐渐平缓下来......

远方,低音钵发出浑厚深远声响,在山峦间跌宕萦绕,一圈圈、扩散开来。

身体被一同吸进这无法抗拒的声波中,亦置身于这寂静空旷的山谷之间。

深深的吸气,放松······清脆空灵的高音钵,夹杂着灵动的风铃,忽远忽近。

随着低音钵和高音钵的交替往复,疗愈自己的身心!

3. 天国的女儿

《Daughter of heaven》超越平凡极度动听的天籁之声,如行云流水涧暴瀑布倾泻而出。

仿佛是一双上帝的眼睛,怜悯地注视着人类。

一声,只一声,就会让人骤然有一种,灵魂之门被撞开的颤栗。

4.Om Bhagavan

点击上方绿色音频聆听音乐

Sudha是一位使用印度名字的英国歌手。因其声音通透的犹如天籁,被无数听者赞誉为“天使之音”

在Sudha的唱诵中,清新通透的声音犹如天籁,完美的冥想创作,让人感到平静安详。

所有的音乐都来自她内心虔诚的信仰。

5.Driftwood

这首《Driftwood》来自于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录音大师Dan Gibson。

闭上眼聆听,就好似身处自然深处一般,紧绷的神经也能得以放松,心也静了下来。

眼前是简洁优雅的理性世界,耳中听到的是曼妙的音乐,此刻,想象着自己就是这块浮木,逆水而上、路过晚霞与星空。

漂洋过海只为将心事揉浸在海浪中。

6.律动的光

这首音乐来自心灵音乐人常成的专辑《金刚狮吼》。

充满灵性能量的西藏颂钵所产生的频率共振与优美、沉稳的音色,

能和谐且快速地清除身心负压能量。

转化磁场并微调身体频率,促进微血管循环。

提升自律神经约20%的功能,也因为身体频率的调整,所以能改善身体的磁场能量,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宁静。

7.Nature's Path

Nature'sPath中文译名“自然小径”由加拿大作曲家Dan Gibson创作。

被誉为“世界上最经典的轻音乐之一”。通过大自然的声音,唤醒原本的“我”。

8.药师佛心经

周毛嘉的《药师佛心经》,选自治愈系西藏心咒专辑《平静心》。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咒语,一种叫灵修咒语,即佛号。另一种叫做治疗咒语,针对身体每个器官的咒语,一般以器官同称。

佛教和藏医灵修都很重视心咒的运用,咒在梵文叫“mantra”,“man”代表心,即mind。“tra”代表守护或挽救,

所以“mantra”最简单的含义则是守护心灵或挽救心灵。

常听《药师佛心经》,首先你会感觉到心灵瞬息平静下来,摄受六根,回到内在,如果配上打坐用功,效能会非常明显。

相关专题 言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