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如何找人

col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ol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业初期如何找人(共6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创业初期如何找人

一、创业初期如何找人?

创业要成功,首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找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找优秀的人都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花足够的时间找人,至少 70%;

第二、把现有的产品和业务做好,展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筑巢引凤。

小米创立初期,规模小,甚至连产品都没有,如何组建极强的团队,如何获得对方的信任?所以在最开始的半年,我花的80%的时间都在找人上。我虽然是连续创业者,但没有玩过硬件,最难搞定的,就是优秀的硬件工程师。

我的做法其实挺“笨”的,就是用韧劲。我用excel表列了很长的名单,然后一个个去谈。

1.要用最好的人

我有个观点,要用最好的人,在核心人才上面,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这些优秀的人大多有所成,你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答案,为何要舍去目前的一切和你一起做看似“疯狂的事情”。

那时候每天见很多人,跟每个人介绍我是谁谁谁,我做了什么事,我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见面谈谈。

结果失败的比例很高,我每天恨不得从早上谈到晚上一两点,仍迟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巨大的煎熬。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创业者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多。

为了找到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我连续打了 90 多个电话。为了说服他加入小米,我们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 12 个小时。

当时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始终不相信小米模式能盈利,后来我开玩笑问他,“你觉得你钱多还是我钱多?”他说:“当然是您钱多。”我就对他说:“那就说明我比你会挣钱,不如我们俩分工,你就负责产品,我来负责挣钱。”最后他“折服”了。

为了找硬件负责人,我们几个合伙人和候选人谈了有两个月,进展非常慢,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和我们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有次谈至凌晨,我们一度接近崩溃。

中间倒是有一个理想人选,一个星期谈五次,每次平均 10 个小时,前后谈了 3 个月,一共谈了十七八次,最后一刻,这个人对于股份“无所谓”,我还是比较失望,发现他没有创业精神,不是那种我想要的人。

2.找人的两个要素

第一、要最专业。小米的合伙人都是各管一块,这样能保证整个决策非常快。我要放心把业务交给你,你要能实打实做出成绩来。

第二、要最合适。主要是指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要极度喜欢,有共同的愿景,这样就会有很强的驱动力。

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见了超过 100 位做硬件的人选,终于找到了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本来打算谈两个小时,从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但一见如故,一直谈到了晚上12点。

后来,他告诉我,愿意加入小米的最后一锤子推力,是我跟他说,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去站柜台卖手机。所以,创始人到底有多想做成一件事情,在聊的过程中对方也在判断。

如果你没有我那么多名单可以聊,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伙人是哪个公司的人,然后就去那个公司楼下咖啡厅等着,看到人就拉进来聊,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人。我以前还用到过一个“笨办法”,到处请教“你认为谁最棒”,问了一圈下来,就有名单了。

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不顺的。但不能因为怕浪费时间,就不竭尽所能去找。

我当时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 100 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我都是亲自见面并沟通的。这样招进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会有一种真刀实枪的行动和执行力。

二、如何留住核心人才?

打造利益共同体,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用人要懂得包容。

1.打造利益共同体

有竞争力的报酬并不等于重金、高薪,我定了一套组合方案。邀请任何人加入的时候会给三个选择条件,他们可以随便选择:

1)你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

2)你可以选择2/3的报酬,然后拿一部分股票;

3)你可以选择1/3的报酬,然后拿更多的股票。

实际情况是:有10%的人选择了第一和第三种工资形式,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种,小米工资“2/3的报酬”也是不低的数字,足够员工照顾生活,因为他们持有股票,非常乐意与创业公司一起奋斗,共同成长,战斗力也会很足。

而小米初期的员工,每个都投了钱,大家是真正破釜沉舟地愿意去参与创业。所以当时我每天都“战战兢兢”,因为每个员工都可以到办公室去问“雷总我们公司办得怎么样了?”但也因为这样,大家花自己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会轻松把钱打水漂。

2.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努力去营造一个中高端人才的环境,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创业公司都清楚人才重要,所以很重视内部培训和提升,但是往往做不好。

我觉得主要问题是没有设置专项的培训费。

没有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部不会当成专门的事情来做,也没有办法引进好的讲师和好的课程。落实培训工作,必须有专门的预算和专人负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有绵绵不断的执行力、创造力。

3.用人,要懂得包容

大多创业者找到人以后,会有一个新问题出现。企业在发展,你追求的目标比你现在的能力总是要高一些,你会发现,很多岗位的人都不合适,同时又付不起很高的价钱来请人,只好小马拉大车。

我本人最开始是做技术的,转换成管理者的过程之中,我自己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学会宽容。

在你的眼光看来,这个小马一看上去就不合适,但你要容忍他现在的能力和他身上一些不完美的东西,然后告诉他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再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他提升能力。

在创业型的企业里面,找问题实在是太容易了。那么,反过来是不是能够一眼就看到这个小企业身上,或者这个人身上的优点?小马能够拉大车,我觉得核心就是宽容,要拿放大镜看他的优点。

光看到这个人有学习能力还不够,关键还得给他足够的培训和方向指导,一步一步让他提升能力去适应。

三、做事原则

1.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五年的提前量,所以创业者要看到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趋势。想要看三年的趋势,就去看看台湾和日本。想要看五年和十年的趋势,就去看美国。

确定好大的方向以后,坚持做下去。比如十五年前大家就都在说移动互联网,可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是在。所以如果没有找准时间点,很可能就死在半路上。

2.把事情做少,要做就做第一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做几百条线的产品,还要跟用户互动,你没有这样的精力。

我之前见到一个做了将近三十年的传统家电厂商,他说你的意见很好,但是我们有几百款产品,怎么办呢?这么多意见我们怎么梳理呢?我反问他“你为什么要做几百款?”

爆品是小米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逻辑,如果我们不做“爆”的产品,是没法让用户尖叫,让用户有参与感的。

“爆”不仅仅是做精品,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做精品,但精品有可能大家会想做十几款,这都是错的。能不能只做一款,能不能只做两款?一两款爆款就可以了。

3.把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逼疯

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迷信灵感。所谓大师或灵感只是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其实才刚刚开始。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很多用户第一次拆开小米手机的包装盒都很惊艳,极其简约又有很高的品质感。他们会把包装盒保留下来当收纳盒。

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包装盒,整个设计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有了小米手机包装盒令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

一般厂家做一个包装盒的成本通常是2~3元左右,而小米的包装成本将近10元,但我认为这个投入非常值得。

4.大方向清晰,偶尔偏离或减速都不怕

我们内部面对产品需求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定义。长期开发方向雷总每1~2个月会和团队沟通约定,中期和短期基本就是在和用户互动中,碎片化产生,这个过程也会反过来修正我们设定的长期目标。

小米的工程师,2~3人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自主权,在和用户交流中,有30%的项目自己就定义开发了。

过去也确实出现过,有用户天天围着某个工程师,后来开发了看起来并不是很急需的功能。但我们整个项目都是每周更新,迭代很快,出错了的方案也不要紧,过两周就改对了。

5.去KPI化

小米内部确实是没有KPI的,但是没有KPI,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目标。

小米对于这个目标怎么分解呢?

我们是不把KPI压给员工,我们是合伙人在负责KPI的。但我们定KPI来讲,都是定一个数量级,比如说今年要卖4000万台,不会去约定如果你完成A档、B档、C档,我就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奖励。

我们销售团队今年定了4000万,突然间干到了5000万,然后立刻拿出一笔钱给大家发了去马尔代夫度假?我们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在定KPI的时候,其实更多是来判断一个公司增长规模的阶梯,我到底到了哪个阶梯上,因为我们把这个信息测算清楚以后,要分配调度资源。

相比结果,小米更关注过程。员工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自然的。

四、创业心态

1.创业心态就是热爱,持续激发团队的热爱

首先,让员工成为粉丝。

每一位小米员工入职时,都可以领到一台工程机,要当作日常主机使用。

其次,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

每位小米员工每月可以申领几个F码(F码,Friend Code,朋友邀请码,在小米网上的优先购买资格),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使用起来;

最后,要和用户做朋友。

对于使用自己的产品,很多传统企业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在小米,我们甚至开玩笑说“让丈母娘也要用好自己的产品”。

2.要善于吃亏

创业者尤其要有吃亏的精神,就是干活的时候比别人干的多,拿钱的时候比别人拿的少。

在每一件事情都吃亏,其实最后一定会赚的更多。因为所有人都愿意跟你合作,所有人都喜欢你,你的机会比别人多,你赚钱的机会就比别人多,你成功的概率就比别人高。我以我的人生经验建议大家去试试吃亏。

吃一次亏不要紧,连续吃几十次亏,最后你肯定赚。

3.齐心协力的团队比梦之队更重要

很多人创业想选梦之队,但我认为团队齐心协力比梦之队更重要。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队成员合作性、互补性好,劲都往一处使,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天皇巨星,但是每个人都发挥最大能量。这样的团队要比梦之队更强大。

4.创业者要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你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做的很好,把最重要的某一、两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承认别人的贡献,给别人机会,创业者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所以我做小米只做三件事情,战略、用户交互和用户反馈。我只关心这三件事,别的事情我能不管的我一概不管,装看不见。

篇2:如何找人

在我们的这一生当中,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所能成就的事业也是有限的,但是每个人我们这一生却有着很多的目标想去实现,既然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就需要靠许多人一起来完成那些目标。

但是当许多人和你一起来为了某一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人的达成是简单的,可要很多人一起来达成就变得很困难了。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上、生活中,人到最后都会有一种感慨或是遗憾,早知道这样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做会比较简单一点。然而进一步想想,我们又发现,如果全部事情都自己来做的话,我们所能做的实在是很有限。所以,在人生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修炼,就是我们如何能够跟一群人一起达成目标。这一件事情不能说只是能力了,它已经算是一种艺术了。这也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必修的一个题目。我们到底如何能够跟着一群人共同达成一个目标,如何让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队共同达成一个目标呢?

为了共同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对这个组织或者团队进行修炼,所谓“组织修炼”就是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使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个人和组织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超越,在拥有共同愿景的情况下,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后,组织才具有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才能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可是在让组织完成目标之前,必须得先有这么一个组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得找一些适合的人来组成这个组织。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适合的人呢?

首先我们会从自己的身上发现:在这一生当中,在自己的身上始终有这样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或现象,就是在我们的内心里面一直都在找人。比如说,从小我们在找我们的好朋友;慢慢长大了之后,我们在找我们最亲密的人或是最亲爱的人;工作中我们在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工作、一起共事;事业有成时,我们慢慢再找一些跟自己理念相同的人。既然这是在我们的身上所存在的、一直持续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应该找对人,不要找错人。那么到底要找到什么人呢?怎样才算是找对人呢?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找什么样的人。如果找的人是不适合的人,那么会发现当我们和那个不适合的人一起来达成目标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困难,或者是我们要带这个人的时候会发现到很难,因为他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特质或是他根本没有这样的一种认知或是认同。这就叫做条件不足。

所以为了避免发生找到不适合的人,或找到那些条件不足的人,我们必须在找寻的时候就对那些来应招的人做到能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同时也要要求来应招的人也能坦诚的介绍他自己。在企业里面我们称之为真才或者真缘。真缘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专业的工作,当我们今天面对一个企业新进的人员,我们要通过面试对他做一些了解,要看他过去的履历。这时候就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应聘者是否能如实的介绍自己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招聘者是否也能坦诚的介绍自己单位的情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很难做到如实和坦诚。因为有些招聘者就很难做到真实的告诉应聘者这件工作是什么,需要做什么。而有些应聘者也很难如实的告诉招聘者自己的情况。常常人们要花很久的时间才会学会一件事情:我们必须非常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的告诉他这件工作是什么。一个主管或是一个领导者能够最后学会不夸大,也不要说太小;不要说得太高,也不要说太低;不要说得太早,也不要说太晚,只是如实的说明。当我们今天一开始组织行程的时候或是开始进入任何一个因缘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了解。人们到最后会知道必须要诚实,而且必须要能够很真实的、恰如其分的对一个组织做很清楚的说明,否则,到最后我们都会发现是误会一场。一个主管或是将来有机会做招聘工作在招聘的时候就要特别的提醒自己做到如实介绍。有很多组织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会发现组织里的某些成员的条件根本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果我们还需要对招进来的这个人做说服教育的工作,那么他已经是不适合在我们组织里的人了。所以,在我们找人的时候,我们自己就应该先做到如实和坦诚。我们最好先恐吓他,最好他一来就告诉他:“今天这件工作非常辛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失败,而且每天会过着辛苦的日子,同时,你可以从这个过程里面学到些什么、会拥有些什么。三五年之后你会看到,你是来应聘的这一万个人中的几个人。你觉得你有没有把握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不是你要做的?如果要做的话,你来。”千万不要告诉他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东西。

其实这也就和人们结婚是一样的道理。有很多人结婚都是一场误会,因为那个过程是半哄半骗的:“我将来一定会对你好,我是真心爱你的。”可结婚之后却不是这个样子了。这样就会导致家庭发生矛盾,最后甚至会导致离婚。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告诉他:“如果今天你要跟我在一起的话,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睡觉会打呼噜。你最好先来我的家里看看我的生活。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工作是什么。将来生活在一起是怎么样的。”等对方考虑好了,接受了,两个人才能结婚。找合适的人也是这样的,必须如实告诉他我们的情况,而他也需要坦诚的告诉我们他的情况,如果彼此都感觉合适了,这才算找到了适合组织的人,才可以在一起组成组织,才可以一起共事,

否则组织里就会有矛盾,而预期目标也不可能达成。人要学这两个词很难――叫做如实和坦诚。有一天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主管如实的告诉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告诉我们遇到的境况和最后的结果,之后他把决定与选择的权利留给我们自己,这个人就是真实的人。

也许我们做真实的说明,会有人有另外的一个考虑:“会不会把人都被吓走了,人都不来了?”不来,那也是事实,即使来了到最后也会因为条件不足而分开,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发生。是担心他不来,还是应该担心来了开始了一段误会做了许多努力、花了很多的时间之后最后还是分开、还是归零?如果是误会,这整件事情到最后肯定就是不会成。如果我们不如实、不坦诚的说明,到最后会是白忙一场。所以倒不如让事情不发生,反而比较有效益。

今天在很多组织的形成当中,一个主管到最后会学习到、会知道:“我就是很真实的告诉你,好,如果你跟我说不的话,我谢谢你,真的不适合就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上帝的严辞不是上帝的拒绝,这是圣经里面的一段话。老天只是告诉你,当你很真实的、很诚恳的说明今天你想做的事,说明今天在这里面大家要共同经历整个的过程,它自动会排除出那些不适合的人。最后当有人跟你点头的时候,那个人就是适合的。我们可能会经过一百个不,最后终于找到一个适合的,而这种人就叫做百中取一。如果今天我们找的是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对,这个工作未免也太轻快了,我们找的人未免也太廉价了。我们最好找一万个人里面的那一个人跟我们说对的人,这种人叫做万中取一。如果我们找了十年找了成万上亿的人,最后只有一个人跟我们说对,那这个人叫人中豪杰,绝对是难得的人才啊!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理念,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找来一个不适合的人。在人生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努力,只是努力的在等待一次真正好的因缘。我们有很多的努力只是为了发现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而到最后终于有一天能发现这个人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人,我们可以跟每一个人谈,但是请记得:最后找到的那个人时,才叫做真正适合的人。如果一开始组织就找对了人的话,那么这整件事情大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说做起事来最少已经容易了50%以上。但是如果一开始我们找的人不适合,在人品上不适合、在能力上不适合、在条件上不适合、在认知上不适合,这一切都不适合的话,即使我们用训练、管理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很难让一个不适合的人变成适合的人。组织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要找到一群适合的人让这个组织达成,开始的那个力量是要用在寻找适合的人上。让这些合适的人一起透过激励,透过彼此的运作、协调、沟通来达成组织的发展。所以不要把因缘搞复杂了。

在这个世界上绝对不要怀疑我们的理念,绝对不要怀疑今天这样的工作条件或者是这样子的工作有谁会来做。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发出什么样的理念,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想法,最后我们就会遇到跟我们理念相同的人。这种人一定是会有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必须为自己的理念坚持,必须很清楚的、如实的、坦白的告诉人们,今天真正希望一起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当我们很真实的、很坦白的告诉人们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来。而且,来的人都是跟我们一模一样的,是理念相同的,是真正适合的人。婚姻也是一样的,他应该最清楚的知道他自己希望将来的另外一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可以跟他同甘共苦的人等等。如果结婚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那么结完婚后怎么努力都很难和谐的,因为那叫条件不足。所以一开始做选择或决定的时候,如果他条件就不足,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他继续找,因为一定会找到符合条件的适合的人的。如果他就是我们的标准,就是希望先生是喝酒的,就希望先生是赌博的,就希望先生是不回家的,那么这正是如我们所愿的,那么结完婚之后保证也是幸福快乐的,因为跟我们的标准一模一样。但是常常发现今天的婚姻或者我们的先生不是我们要的那个样子。很奇怪,如果一开始是这样为什么还是会结婚呢?其实结婚就是因为一些很奇妙的原则或是一些很奇妙的忠贞,而组织起来的,婚姻不也是一种组织吗。

组织起来了之后,那就有得修了。原来我们说好好顺着路子走,是适合的人才可以一起达成,那个努力都是在达成上的努力。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找错了因缘或是一开始就找错了人,那么整个的条件就已经不足了,接下来的努力就不是为了达成,而只是适应,花十年、八年的时间只是在努力的适应而已。终于懂得了如果对因缘做不到如实,那么就是对自己的欺骗,结果是就只能勉强或将就了,接下来就只能开始花很多时间在这当中努力,最后我们终于才会学习到、发现到:如果让我们下一次再来一次的话,我们知道我们会找什么样的人。所以常常有一些人会说:“没关系,下一位!”下一位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清楚的知道我们不要找错人,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是适合的。可是当我们寻找下一位的时候,我们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找寻的时候必须学会如实的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并要求对方也坦诚的将其情况告诉我们,这样才能尽快知道彼此是不是合适,这样才能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流失。

找到适合组织的人,是组织修炼的开始,也只有找到适合组织的人,组织才会完成组织修炼的过程,才能形成组织智慧大于个人智慧总和的局面,才能创造出超乎寻常的价值。所以找到适合组织的人至关重要。而要想找到适合组织的人,就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同时做到如实和坦诚,那么到最后,我们就一定从众多人群中找到适合组织的人。

篇3:创业初期,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初期,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也许也有技巧。这篇文章是创业团队的经验分享,提出了六点建议,以帮助创业初期的中小团队提高效率。

“没有捷径,如果创业条件很恶劣,有很多技巧其实可以帮助你活下来。”

以下是分享的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经验,非常适合创业初期的中小团队借鉴:

1、人人都是多面手

要让团队像战车一样勇往直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每个成员都成为多面手。这样团队才会变得非常灵活,更适应变化无常的创业环境。为达到这一点,需要经常鼓励自己的伙伴接触新的领域,赋予足够信任。我们经常变化各自工作的领域,保持新鲜感,激发学习的动力。另外,团队成员有亲身实践的经验,也能更准确判断面试者的水平。

2、Email > IM > 语音

创业初期,一般来说是很难有环境很好的办公室的,多数公司可能异地、甚至 soho 办公。因此,沟通成了很困难的`事情。我们甚至因为担心沟通不足,出现过度沟通的情况。在所有的沟通途径中,我们最喜欢的是邮件,它有以下几个好处:

发邮件的时间成本相对较高,可避免发件人发起无关紧要的话题打扰其他人。

邮件要求内容完整,强迫发件人用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好内容,提高沟通的质量。

软件开发是一件脑力密集型工作,一旦打断很难重新集中注意力。邮件可以延后回复,避免干扰正在聚精会神工作的其他伙伴。

只有紧急的事情我们才会使用即时通讯(IM)工具;只有结论未确定或需要头脑风暴的话题,我们才会使用语音工具沟通。

在集中办公以后,我们仍然认为通过邮件沟通,减少对伙伴的干扰,对于提高效率很有益处,尽管当面沟通可能更快。

3、文档集中化管理

创业过程会积累很多经验,解决不同问题,做出各种决策和折中。为提高效率,这些信息都必须得以记录,并保证所有伙伴可随时便捷访问。我们用坚果云的 “同步文件夹” 功能,将所有设计文档,计划方案,测试用例等分类同步到所有伙伴的电脑上,以备进行查阅和事后追溯,而无须事前一一通知,

在变化工作领域后,新的伙伴也更容易上手。

4、吃自己的狗食

在创业初期,产品的定位和功能取舍通常没有可靠的用户数据供参考,也无法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设计。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快速做出原型,要求每个团队成员成为产品的铁杆用户,并通过自己的日常使用经验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这非常有助于让产品拥有团队特色,走出差异化的路线,而不是单纯的跟随领先的竞争对手。坚果云在开发 “同步文件夹” 功能的时候进行了多次类似迭代。

5、不要将工作和生活混淆

即便你是个很用功的人,如果将工作与生活的时间混淆,将非常影响工作效率,你的思维会不断在二者之间切换。如果创业公司早期在家办公的话,很容易陷入这个陷阱,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将工作与生活分离:

商定好工作的时间表,所有人必须严格按照时间上班,通过即时通讯(IM)工具是否在线可以表示一个人是否进入工作状态。

告诉你的朋友和家人,你虽然在家里,但你和他们在公司一样,也是在办公。所以请他们理解你,不要在工作的时间和你闲聊。

不要将办公的地点设置在平时睡觉的房间,一个没有生活气息的房间有助于让你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减少打扰。

个人琐事集中分配时间处理,切忌因为在家,投入大量时间解决那些可有可无的琐事

6、易者优先法则

在团队头脑风暴时,经常会发生伙伴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各自坚持观点,并不断挑战对方的想法。这种争论有利于团队得到经得起考验的结论,但如果过度迷恋这样的争论,很容易让团队陷入低效率的陷阱。

在坚果云团队,我们认可易者优先法则:如果在有限的时间无法得出结论,那么就选择最容易实现的方案来做。这样可以让用户感受到创业公司的活力,也有助于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最有说服力的用户反馈。另外,我们发现过度争论容易造成细节化和琐碎化,完全忽略用户使用的直观感受。易者优先法则反而更容易反应用户所需。

小结:

团队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困扰和挑战,这时你必须想办法减弱这些噪音,保证自己的团队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产品。有的创业团队过度迷信于思考和推理,而在我们看来,过度的思考反而可能扭曲用户的实际需求。多做一些,比虚无缥缈的争论来的更实在。

篇4:创业初期如何做公关

创业初期要做好的公关:

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永远记住,在外界看来,团队和企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假设这是一家初,切记点到即止,不要具体到某个合伙人或者技术大牛,不然就嘿嘿,刚刚让手下一哥们小露一脸,对方就被人挖走了。

二、切记不能自嗨

对于初创公司创始人来说,因为知名度还远远及不上前辈大佬,所以在公关对话时,千万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厌恶高调自大,或者宣称自己占用了很多资源的人,因为这会引起人类本性中的一个反应机制,如果创业者有高调的自吹自擂行为,就会让观者觉得本能的不适应。

在这里不妨把所有潜在用户都想象成伸手党,对他们来说,创业者首先要给予他们例如心态指导、价值观信心、或者思路工具。完成了这一步,我们才能考虑用户是不是真的会购买产品,或者成为这个品牌的粉丝,积极的去进行传播。这就是CEO们的“共鸣型”公关。

三、分析用户角色

现在比较流行用户画像,比如80后,90后,18~25岁,男性女性等等这些标签的用户分类,但是他们真的有效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粗浅的用户分类方法,把传播角色细分成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四、讲好一个故事

一直以来,一个好的创业故事都应该遵循下面这三项原则:

1.从低起点开始奋斗

2.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与个性

3.保持与观众的共同点

创业者应该深知,很多人每天都在理想和现实之中矛盾与挣扎,我要不要辞掉国企公务员呢?我要不要离开高管职位去创业呢?而在这理想和现实之中,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一个典型的创业故事应该这样讲:

1.天生不安分的?丝青年

2.潦倒叛逆的青少年时代,被主流社会文化价值所不容

3.一招悟道,开始发奋努力(比如无业游民罗永浩开始学英语了)

4.通过一场长期的职业学习和沉淀,开始有更高的升维追求

5.挣扎很久后决定创业,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困难

6.克服困难,取得小成就,迎接下一站

7.人生巅峰,IPO纳斯达克和白富美们都在等着你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满足前面三点,人生就会有所小城,满足五点你就是下一个老罗,而满足全部七点,恭喜,你成了下一个刘强东或者马云。所以即使一个公司创始人已经达到了第七点,但在诸如演讲这样的公开场合,永远不能放弃前三点,因为创始人时刻需要保持与传播者的共同点。

创业助攻:公关带来的隐形福利

1. 有助于招聘人才

「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团队成员」是很多初创公司在成立初期颇为头疼的一件事。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运营者,要是能招来相关领域的大神,那对公司的助益想必是不可小觑的。

作为刚起步的小公司,也不是招不来大牛——三顾茅庐寻获大神一枚的情况也是不少,但如若进行了相关的公关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公司,指不定会有志同道合的大神「不请自来」——这可比无头苍蝇般四处寻找来得容易多了。

话不多说,上例子——

此前,有家初创公司正为员工招聘而烦恼——现有团队成员是个个有才,团队互动也相当好,但却一度招不到适合的人。但!当他们接受建议进行公关活动后,求职者的数量已然有了超乎预期的增加。

如果不是特地指明,有谁会想到,正是「大幅度曝光」这类公关活动让团队得以将这些优秀的成员纳入麾下呢?

2. 有助于业务发展

业内人士都清楚,业务发展并不是件易事。但请试想这样一番场景——

你正在与合作公司接洽,对方则试图恰切地评估你的初创公司——是否足够靠谱、是否值得合作等等。这时,当对方决策者在权威媒体上看到了你家公司的相关报道,他们会觉得「嗯,这家公司看来蛮值得合作!」——于是,合作就这么轻松愉快地敲定了。

要知道,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那一通电话」,而是默默助攻的「公关活动」。

3. 有助于融资

当然,没有任何一家风投会承认,他们的决策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左右。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我们都容易被自己的见闻所影响——不论是自己接收到信息而产生的评判,或者是从其他人口中听来的评价。毫不夸张地说,成功的公关活动完全有可能让公司估值提高 1000 万美元,亦或者能够帮助公司顺利完成新一轮融资。优秀的公关活动多么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反过来看,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想要顺利完成投融资,难度可就大多了。

4. 有助于提升士气

很少人会将「公关活动」与「提升员工士气」划上等号。而实际上,公关活动能在相当程度上增强员工的自豪感。

据悉,埃森哲作为鼎鼎有名的咨询公司,之所以会在机场作那么多广告,目的是「让因为各种项目成天经过机场的员工们看到自家公司的广告,提升自己在埃森哲工作的自豪感」。

人们都乐于接受正面反馈。积极的公关宣传能让员工从同行同学、亲朋好友等各个圈子中接收到正面反馈。而这带来的好处显然不仅止于提升员工士气。

虽然无法量化、无法明确解析,但公关的积极作用确实存在——想想负面消息所能带来的灾难性打击,就更能了悟公关的影响力了。

5. 有助于敲定合约

在商谈合作前,不少人都会试图掌握对方的基本信息——这时候,「万能的 Google」初次登场。而在有了初步的投资意向后,决策者在评估时也会考虑 Google 一番。同样,互相竞争的对手也会善用信息搜索来抢夺市场资源。

因此,做好充分的公关准备,能帮你在各个战场上获得初步胜利。

6. 为未来公关打基础

创业者们一般都会作长期规划,但创业过程中的繁杂事宜往往让业者更「关注当下」,因而忽略了公关活动也是需要有长远规划的——毕竟优质、权威的媒体报道也不是说上就能上的。

你有重要信息需要报道、并联络这些权威媒体时,相关负责人首先要做的,也是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你的公司、你的产品。此时,往期的公关努力就见效了——如若往期报道中体现了足够多的闪光点,那么这些权威媒体会更有意愿来采访报道。

当然,这时你还需要挖掘出更新也更有价值的宣传点——显然没有哪家媒体愿意拾人牙慧。同时你还得注意,这些傲娇的媒体也并不热衷于独自挺身「吃螃蟹」——媒体们热衷「独家报道」却也并不乐意「特立独行」,要知道,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喜欢群起而「攻」之。

7. 有助于顺利完成并购

公关活动甚至在公司面临收购的时候都保持着相当的重要性。良好的公关将能够让创业者、让公司得到投资者或收购者更多的关注——这无疑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福利。在作者看来,他不时更新的博客以及相关投资介绍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和他的公司所作的事情——甚至未来的某位收购决策者也可能正在这群人之中。

8. 有助于吸引顾客

在很多业者看来,进行公关活动就是为了吸引顾客,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

创业项目上了 TechCrunch 的报道,或者是产品在 App Store 被评为最佳,但这乍看上去成绩斐然的表象下,却是不尽如人意的下载量;亦或者下载量、网站访问量等数据非常漂亮,但实际的销售转化比率却低到了尘埃里去。

在这些情况下,业者或许该好好思考,自己在公关方面的努力是否正确——可以参照 1-7 点重新理清公关思路,选择对的方向,重新努力一次。

篇5:创业初期如何考察创业项目

创业初期,对于目标项目的考察,可以说是较为关键也是较让人费神并且的。现由中国人才网总结出对项目方进行考察的所应关注的6个方面,或者说聪明投资者必做的6件事,分别是:

一、正当性

对项目方正当性的考察主要包括:1、项目方是否有工商登记,项目方的工商登记是否在有效期内;2、有的项目方可能会拿着别人的执照蒙事,所以投资者还需要辨别项目方所持执照是否为项目方本人所有,如果项目方提供了资料,要注意资料中的企业名称与其提供的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项目方做出合理解释。签约时,要与营业执照上的法人签约,加盖营业执照上的法人公章。为安全起见,可进一步向发照当地工商机关查询。3、按国家对加盟连锁的有关规定,项目方必须满足“2+1”的条件(2个直营店,经营一年以上),才可以进行对外招商,这是国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台的专门政策。据《科学投资》了解,目前相当数量正在积极进行加盟连锁招商的项目方达不到这个要求,这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投资者必须保持警惕。

二、可信性

鉴于目前加盟连锁中骗局连连发生,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考虑加盟之前,有必要对项目方进行可信性考察。

三、风险性

为了让项目做到“保赚不赔”,投资者一定要对项目的风险性进行充分的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

1、对项目可行性的考察;

2、对项目先行者的考察。当你看中一个连锁加盟项目,可以考察该项目已加盟者的经营状况,考察对象可由项目

3、了解项目方在知识产权方面(技术、商标等等)和品牌方面是否存在纠纷,是否拥有完全的所有权;

4、了解项目方的禁忌,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被解除加盟连锁资格,了解项目方所设禁忌是否合情合理,在合同中要明确这些细节,如果合同中没有这些内容,可以补充合同进行说明;必要时还要明确已交费用的退还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投资者退出加盟,项目方必须退还保证金,这些要在合同中写清楚。

四、持续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好不容易选对了一个项目,当然希望能够比较长时间的经营,给自己带来效益,为此,投资者还需要对项目方的运作进行可持续性方面的考察,内容包括:1、项目方运作是否规范,包括行为规范和章程规范。行为规范:是否有统一的内外标志;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工艺流程是否规范,服务流程是否规范等,是否对加盟者提供统一规范的培训,培训的项目、时间,培训是否收费,收费的标准。章程规范:项目方是否提供统一的操作手册、服务手册、管理手册、培训手册,手册的编制是否规范,是否切实可行,是否便于执行,是否不让人产生歧义;2、如需配送,配送设备是否完整、是否先进,是否有统一的配送中心,配送人员的素质如何、管理如何,配送中心是否能及时响应加盟者的要求,配送原材料是否经常短缺,配送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变化无常。

这说明这个项目的门槛很低,被模仿的可能性很大,可能要面对竞争泛滥的局面。

一般这样的项目,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五、扩张性

谁都希望生意越做越大,如果一个项目做上三五年,仍旧只能是七八平方米的店面,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就说明这样的项目缺乏扩张性。扩张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方是否拥有将事业做大的决心,是否拥有长期的战略规划,这是从高层次说。从低层次说,项目方在市场扩张上是否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加盟连锁项目大多集中于快速消费品、餐饮、小食品、时尚饰品、保健品、新潮家居用品、新潮电子、小家电、社区服务性产品如洗衣、美容美发等等,普遍对广告的依赖性都非常强,项目方在广告投放上是否能持续,是否能使广告覆盖一定范围,必要的时候,项目方能否提供强有力的促销支持,如物质方面的支持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这些都对投资者的扩大经营起着直接的影响。项目方能否持续提高自己品牌的价值,则对投资者能否进行有效的扩张起着间接的影响;二是项目方产品创新的能力也决定着投资者跟随成长的结果,有些项目方在一个项目推出后,数年不见推出新的项目,旧的项目也不见改进创新,市场只能逐渐萎缩。

第六、延伸性

在对项目方进行考察的时候,除了要考察项目主导人的人品、性格、经历、知识结构、拥有的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外,还要着重考察项目方的团队。在各种招商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招商团队是由草台班子临时拼凑成的,用系红领巾的手法打领带,一双皮鞋3年不擦,一件西服油渍麻花,这样的一个团队,能为你未来的投资项目提供什么样的保证,不难想像。对项目方团队的考察,一是考察团队成员的素质、从业经历、从业经验、既往业绩、圈内口碑;二是考察团队在性格和专业上的互补性;三是团队的稳定性。对于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投资者,通过对项目方团队的察颜观色和对项目方的突袭式访谈,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总的来说,对项目包括项目方的考察是一件非常细致的事情,需要投资者有很好的耐心和足够的敏感。为了投资安全,付出一些这样的心力还是值得的。

篇6:创业初期的几个小窍门

个人创业初期是最重要的,起步坚持下来了,成功几率会大增,同时创业初期的客户资源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即使最终失败,有关经验也会提高下次创业的成功率,如果浅尝辄止,那就等于交了“学费”也没学到东西。个人创业初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有一些小窍门值得注意。

一是准备创业阶段,创业启动资金不宜过高,避免举债或投入全部储蓄。创业之初办公条件简陋些也无妨,新事业成功率常只有20%~30%。慎重考虑邀请合伙人。创业应办妥:营业执照、产品、技术、授权、收据、发票、售后,还可发展网站。

二是创业初期,此时需要努力学习相关销售知识,具备基本的商业常识,明白商业运行原理原则,避免出现违背商业原则的根本性错误。起步经营避免要价过高,而是尽量使客户满意,争取吸引“回头客”,对小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广告方式。工作的黄金时段用来建立人际关系,行政工作留到晚上,并运用电脑代替人工作业,提高效率。

三是步入正轨期,在生意逐渐开始步上正轨时,往往有新的困难和问题出现,这时不要轻言放弃,而是把创业坚持到底。目光要长远,全盘规划比走一步看一步更有效率。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如果身体在前一段时间的劳累中恢复不过来,肯定会影响工作。

四点问题要注意

个人创业往往离不开融资,无论是投资还是融资都存在风险。个人创业者在投融资时应当注意四点法律问题,以免日后带来更多麻烦。

1、投资人与融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

如矿产资源的开发,没有企业的授权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授权,开发者就无权与投资人就投融资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2、融资方式的选择,如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优先股融资、租赁融资等,各种融资方式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重大。

3、回报形式和方式的选择。例如债权融资中本金的还款计划、利息计算、担保形式等需要在借款合同中重点约定。

4、股权安排。股权安排是投资人和融资人双方在即将成立的企业中的权利分配的博弈,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项。

六大误区需小心

市中小企业促进会有关负责人指出,个人创业在深圳十分普遍,其中不太成功或屡屡受阻的占了相当比例。由于深圳市场经济活跃,信息发达,外来人员多,所以深圳创业者往往会喜欢找老乡、朋友合作,跟风做生意的情况也相当常见,但这样较容易陷入误区,值得警惕。总体来说,目前个人创业者经常陷入以下六大误区:

1、熟人合作缺乏约束。2、凑热闹无视竞争加剧。3、“守株待兔”等商机。4、过于依赖供货上家。5、摇摆不定缺定力。6、用人又疑人。

相关专题 找人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