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猫咪爱吃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猫咪爱吃鱼”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做题前一定要先读懂题干

读懂题干,是后续一切技巧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通常如果没有仔细看题干,在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发现选项不对头的时候,再回头看题干,等于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并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考场惊慌,在慌乱中,就特别容易做错题。

那怎样才算是读懂题干?首先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并且在读题干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的中心大意,做到这些,才算是读懂了题干。在读题干时,怎样才能更快的抓住题目的中心大意?

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在做题时思路才能迅速的进入试题中去。

第二,长题干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只有深刻、准确的把握题干,才能在选择题项中不被迷惑。才能在面对大量信息而不迷失方向,面对有限的信息才能从容不迫。

2:抓住设问中的引导词

所谓“引导词”就是题中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反映的是将题干和题枝的关系。在题干中,以下这些是最常见的引导词,:“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这些词语虽然不属于题干核心意思的体现,但却决定着你最终选项的选择。忽略引导词,会导致你看懂了题干,却无意间答错题。

3:对号入座要仔细

做到前面两个步骤,最后要进入实质答题步骤——选择与题意相符的选项。做这步的方法无非是两种:直选和排除法。

在选项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1.答非所问

一般来讲,只要选了与题意不符的选项,都是答非所问。容易出现这种错误的情况是,选项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出现这类错误,通常是因为学生在审题之后没有及时勾选出题干的关键词,在选择选项的时候没有把选项和题干进行对照。

2.偷梁换柱

对已有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查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得是否正确。

其它如“声东击西”--设问和题干的材料设计几乎没有关系,题肢只与设问有关。“正话反说”——通常题目考查正确的认识,但这里问你错误的看法。

可见,以上的选择题的干扰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要细心都可以应付。

4:排除干扰巧检查

对于一些有疑问,但又拿不准的题目,可以采取“代入法”进行。即将题肢和题干用设问中的引导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句话。看一看这句话是不是语句通顺。一般来讲,只需要代入一次,就可以使思路清晰起来。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用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代替基本功。

要想解答好选择题:

第一,要紧抓课本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如果对概念原理都不熟悉,那么只要出题老师挖个陷阱,同学们就踩进去了。

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高一政治如何答题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篇2: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辨析题分类

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

在考试当中,反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大部分属于如下四种:

1、判断标准错误。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一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其标准是平常人的身材高度,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不充分。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导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二、解题思路和要求

1、认真审题,不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三、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考法律必考的题型。一般在简答题中有一至两道案例分析式题目、分析题或说明题(即习惯称的大题)中有一道。

篇3: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选择题题)

一、选择题的基本情况

1.目的: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2.组成成分及特点:

(1)组成成分

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题干即选择题的主体内容,包含除选项以外的所有部分,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是指选择题的选项部分,题肢有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不合题意;本身正确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特点

从高考选择题的答题指导语看“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表明是最佳选择。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3.类型

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事例材料型,漫画材料型,图表材料型,古文诗词型等。

二、选择题解题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1

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在审题干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以下三点要求:

(1)题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2)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型、事实的分析型、综合型;

(3)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因为它们是题干的规定性,体现命题的意图。

其次,做到以下五个步骤:

①审题型。即审查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以确定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训练一下:

例1.__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发布新闻并就政协话语权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不属于政协话语权范畴的是( )

A.执政为民 B.政治协商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答案:A。例1是事例材料型,并且是逆向选择题。

②审题意,即抓住题目立意,全面理解题意。在审题意中要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例2.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在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银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反映( )

A.我国积极参与一切国际组织的活动

B.我国是一个对维护世界安全负责任的大国

C.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日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C。例2中题干的材料信息量较多,有时间,地点,数据对比等,抓住其题意,此材料的中心在于展示中国在世行中的权力加大、地位提升。

③审范围(即审角度,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 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例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 ;是“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或“哲学生活” ;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 ;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例3.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过程中,我们坚持先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这一做法正确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

A、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B、内外因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答案:B。例3的内容范围限定在“辩证法”,与此范围无关的选项就要先排除。

④审题眼(即关键词)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关键词在题干中有表明行为主体,核心事件的,如“企业、劳动者、党、政府、人大代表、中华文化、文化修养、物质、认识、矛盾等”;有在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例4.当前,我国文化市场有“三俗”的倾向,即“庸俗”、“媚俗”、“低俗”。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消费者在文化消费时应当( )

①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②提高文化辨别的眼力

③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④选择具有传统价值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例4关键词有:消费者(行为主体关键词)、文化消费(范围关键词)、应当(动词关键词)。

⑤审导语(即联结词,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

导语作为材料与选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须做到“四明”。

一明正向还是逆向,即明晰题目要求是选符合题意的项,还是选不符题意的项。二明知识取向,即明晰题目要求解答的知识范围。三明逻辑取向,即明晰题目是要求选原因还是选结果,是选现象还是选本质等。四明回答问题的指向性,材料里可能出现几个活动的主体,而题目设问时只要求分析其中的某一个。题目列出了一大段材料,而题目在设问时只指向其中的某一点。

例5.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广东某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 )

①调整经营战略,利用资源优势 ②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③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例5的导语是“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这说明我们要在材料提到的种.种措施中,挑选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关的,而材料中没提到的,或是不能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帮助的措施,就不在答案选择之列。

2

审题肢(即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审题肢,就是判断题本身的正误,排除误肢(反向选择除外),确定题肢的角度和层次的过程。

判定正项题肢和误项题肢多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

(1)“排除”,就是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项。

(2)“肯定”,就是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经过“求证”方能作最后结论。

(3)“求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以防止随意性,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千万不能单凭主观感觉,更不能凭想当然去选题肢。

例6.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答案:B。在本题中我们采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审题肢,会发现C选项本身有误,先排除;A项与题意不符,因为题干中“刘易斯拐点”阐述得很清楚,出现“用工荒”直接原因是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而非收入差距,故排除。D项对于解决由于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这一问题不能起直接作用,也排除,经过初步思考肯定B选项,最后再经过求证,会发现B项最符合题干引导语““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要求,能对由于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这一问题起到直接作用,可谓对症下药,从而确定B项。

3

审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即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

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则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

在解题时应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直接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

常见的错误“肢干关系”有以下几种:

(1)答非所问,一般地讲就是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不能入选。

例7.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和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第④项属于答非所问,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规定性,因为材料所规定的是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而对非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认识。

(2)以错对错,即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而我们则不能顺着其思路,选出一个与此观点相同的选项,变成错上加错。而应采取逆向思考,在指出其错误所在。

例8.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给国家的定义是: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他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下列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正确的,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是正确的,看到了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C.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应是全体公民的国家

D.是错误的,抹杀了国家的本质属性阶级性

答案:D。本题我们应明确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选择时,应指出其错误,即D项所说。

(3)偷梁换柱。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即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即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

例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体现了( )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条件性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C。D项将认识与实践关系颠倒,将实践决定认识偷梁换柱改为认识决定实践,故错误。

过渡:理清选择题解题思路后,我们接下来谈谈解题的方法

三、解题方法

1

基本方法

选择解题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直接判定。用于相当容易而且有准确把握。如一些概念型题目,以考察大家对基本原理的记忆情况。

(2)排除法。基本思路是先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

具体来说排除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②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须予以排除。

③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

④排倒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因,谁为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排除。其中因果关系颠倒者居多,故可称排倒法。

⑤排乱法: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

⑥排外法: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则予以排除。

例10.我国现阶段的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由我国的宗教制度

C. 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由我国的民主制度

答案:A。三审的结果是 :第一、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是内涵型选择题。第二、题干的规定性中“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关键词 ;“我国现阶段”是限定词,规定了时空范围,内容是政治常识。第三、A项正确,应入选。B项是错误选项,应排除。C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应排除。D项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一致,应排除。

由此可见,在解答此题时通过“三排”,即排B项叫排谬,排C项叫排重,排D项叫排异,将各种与题干规定性要求无关的选项排除后,正确选项也就自然产生了。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选择题中都同时存在以上几种干扰或错误选项。因此,同学们在解选择题时一定要根据各题的具体要求,从各题的客观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应有的解题效果。

(3)比较法。步骤一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步骤二:先比较余下题肢、抓住关键词找出区别,再比较题干与题肢,抓住题干关键,比较题肢优劣(有:最直接原因、最根本原因、最全面、最具体等方面判断题肢优劣。)

例11.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防止CPI的过快上升,最根本的措施是( )

A.上调银行利率,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 B.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

C.大量印刷纸币,扩大财政支出 D.增加出口,换取更多外汇

答案:B。三审我们可得,本题题干要求是选择可以防止CPI过快上涨的最根本措施,第一步我们先排除和题干要求不相符的C项和D项,因为这两项不能达到题干要求,反而有可能使CPI接着过快上涨。AB两项皆可到达缓解CPI上涨过快的目的,这时采用比较法比较二者,我们不难发现,题干所求是最根本措施,而出现CPI过快上涨的根本原因正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因此只有B项才是针对这一根本原因所采用的政策,故B项是最根本的政策,比A项更符合题干要求。

2

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题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理解说明型,漫画型,图表型,古文诗词型。

(1)因果关系型

①基本情况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果求因”即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题肢为因。常用引导语有“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第二种是“以因求果”即知道原因考结果。题干为因,题肢为果。常用引导语有“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

②解题要求——“四要三不要”

“四要”: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求。

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

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

三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如: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等的区别与联系。

四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反复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三不要”: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不要选。

一不要选“答非所问型”即题肢内容与题干规定性相去甚远;

二不要选“同意反复型”即题肢内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

三不要选“因果颠倒型”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题肢却答成结果,又或题干问的是结果,但题肢却答成原因。

例题12.宋代《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害虫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桔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答案:C。解题思路: 本题是典型的因果题,属于“以果求因”型,本题可采用原因题“四要三不要”解题方法。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目问材料中蚂蚁有价格的原因,《经济生活》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因此其实质是问这里的蚂蚁为什么有价值。经推理我们可知,蚂蚁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蚂蚁有价值,蚂蚁有价值,原因就在于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故答案应选C。蚂蚁具有交换价值与蚂蚁具有价格二者之间并无因果联系,所以排除B。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结而成,使用价值不是商品形成价值与价格的原因,因此A、D两项应排除。

(2)比较异同型

①基本情况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

②解题要求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考查目标不单单是再现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事实、现象、观点、主张等知识进行理性思考,通过类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或鉴别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而且备选项的表述往往是教材中没有表述过的新的结论,判断它的正误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所以要解答好此类选择题,除了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原理外,还要能用理论来进行分析判断。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

其次要把题肢和题干进行对照,看题肢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肢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才能入选。

最后在做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时要特别注意几个容易失误的地方,一是不重视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对题肢中偷换概念的辨别;二是在考查二者或三者联系时,误选表述正确但联系阐述不全面的选项。

例13.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

A、风险程度的差异 B、收益权的差异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答案:B。本题是典型的比较异同型题目,题干要我们比较的是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经济生活》告诉我们,对投资者而言,企业债券是定期收取利息,不承担经营风险;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企业经营的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存在收益权差异。由此可知,四个选项都是二者的区别且表述都正确,但ACD项都只是二者在现象上的区别,只有B项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本质区别”。

(3)评价分析型

①基本情况

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②解题要求

对这类型选择题,同学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如果题目是考查对引言的理解,那么判断题肢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题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题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二是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之间是有区别的。

例1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是典型的评价分析型,引文中介绍了哲学家克拉底鲁对事物认识的错误的观点,并要求我们指出它错在哪?根据唯物辩证法,我们可知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依此判定克拉底鲁的错误在于他只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不承认事物是相对静止的,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因此可判定选择C。排除掉A、D是因为否认相对静止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但克拉底鲁并未直接得出这两点结论。而B项则未出现在材料的观点中,故也排除。

点拨: 本题的背景材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要求同学运用哲学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4)漫画材料型

①基本情况

漫画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现实、社会热点、教材重点和教学疑点相结合的命题要求和指导思想,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选择题。漫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试题中的漫画通过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问题、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等设置情景,考查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特别是理解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解题要求——“一看二读三判断”

一看漫画。思考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漫画中的事物是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仰的创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

二读漫画中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阅读中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第一,漫画表意;第二,漫画寓意;第三,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三判断题肢。题肢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不选;第二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合选择要求。

例15.读漫画图”弯与直”回答问题,青蛙与飞鸟的结论差异启示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答案:C。漫画所表现的是鸟和青蛙所在的位置各不相同,看到的现象也截然不同。青蛙看到的是半截弯曲的木棒,就认为整根木棒是弯弯曲曲的,而鸟看到的是半截笔直的木棒,认为整根木棒是直的。因此.双方争论不休。该幅漫画的寓意在于.二者的认识都受到所处位置(即具体时空)的制约,因而都不能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说明认识论中的认识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道理。所以应选C项。A、B、D三项的观点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5)古文诗词型

①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

②解题要求

古文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精华,它们经过历史的洗礼,遗留下来的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更包涵了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这些需要同学们从已知的政治知识中去寻找共鸣。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政治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例16.“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答案:A。思路:首先要明确试题所引古语的意思,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经过与所学知识对照,我们会发现本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中“强调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观点相吻合,因此选A。B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相去甚远,可先排除。C项最具迷惑性,其本身表述正确但不合本句话的寓意。解答本题时,如果同学们对该句话不了解,只是从字面中看到静与动的现象,不能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是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就会误选C。从本题我们可见,做这类型题时,对古文诗词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字面理解,而应是读懂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6)图表材料型

①基本情况

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同学们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解题要求

图表用数字或图形的形式代替文字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事实,并从图表提供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其次,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些信息的价值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它反映的本质和规律。最后,根据题干中引导语的要求,对选项进行分析,判定。

例17.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在本题中,横轴表示乙商品的需求量,纵轴表示甲商品的价格。读图可知,随着甲商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正比例关系,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互为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判断甲商品与乙商品是相互替代品,故①④符合题意。作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升不一定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也可能乙商品价格不变或稍上升,故②排除;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故③排除。

高中政治知识点怎么快速背下来

一、将知识整理成知识结构

比如说哲学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两性三原理(我是四川的也许老师归纳的不一样 但方法一样)就是运动静止的关系,物质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规律,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与普遍性 打问答题时不要慌先看清知识范围 在享有哪些要点 逐点答出

二、关键词连缀法

政治背起来很繁琐 有时只需要记住关键词 再自己连成句子 比如物质意识关系关键词就有 1本质 决定 实际出发2能动作用 改造认识 正确积极 错误消极 树立正确 克服错误 这个方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提炼关键词

三、化整为零法

不要堆起来一次性背 可以分开背 比如一个课间背一个小知识点 当你一天下来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背了很多了

四、把政治书本的目录背下来

这样就形成体系了,然后在纸上默写出体系,再根据体系回忆知识点,重点的原理要争取做到原话一字不漏的记住。

五、读书的方法

早上保证半个小时的时间读政治,就是读课本就好,一字不漏的读,读慢一点,资料。例子和引言都要读。这样有助于记忆。

从高一开始,课上要认真听讲,尽量把老师讲的可以理解 ,早读呢要多读,并且一定要把老师要求该背的背会的课本上的内容都要背会,这样考试就没什么问题了 。很多同学一学期过去了就不复习了、这样到高三你就基本上有的重新来一遍了其次,每年暑寒假适当地复习一下这一学期的东西,即使全记不住,肯定也记住一部分,而且也会有印象。不然到高三一轮复时任务又繁重了许多。所以要认真学习,别忘了复习。这样这样政治学起来就不会感觉这么枯燥,到高三在去重新背,真的是任务很重。

其次要做的是,在学习政治时,可以吧课本上的知识与与与这些时事政治相结合。学会把知识融汇贯通,这样有利于理解问题,记住记住课本知识。所系最重要的就是融会贯通,尤其到高三那些高考政治大题,综合性很强,所以当看到新闻时,想想是否与学过的知识有联系,有什么联系,这条新闻体现了所学的哪条知识,多提问 ,多思考,多联想。这样政治学起来也轻松很多。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社会中的一些问题现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篇4: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

1、答题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

四审:

①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

②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

③审题肢(正确或错误)

④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五排:

①排谬法(排错法)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⑤排乱法:题肢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共性或个性不符的题肢

2、例: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DGH)

A、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已经消灭(排谬)

B、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经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排异)

C、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排重)

D、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

E、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倒)

F、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排乱)

G、我国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H、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3、注意几种特殊的选择题

I、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候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在四个选项中,包含有不该选的内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内容的也可排除。(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例:(20__年湘鄂川渝卷)28、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对此,正确的认识是:B

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

②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③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④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结合哲学知识,联系社会实际,不难判断出第①项是正确的,第④项是错误的,据此,可以立即排除含有第④项的C、D。第②既不符合实际,在题干中也没有反映,故选B项。

II、反向选择题

此类题目的题干设问常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例:(20__年福建浙江卷)32、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C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

解析:此类试题为反向选择,在整个试卷中间或会出现一、两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反。所以,审题必须要细心。

III、辨析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一般以引文、漫画等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漫画往往带有讽刺性。该类题型注重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或漫画中的人物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

①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对引文或漫画的理解,那么判断一个选项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选项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②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分析引文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错误及其原因,请注意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是有区别的。

例如:全国卷的第15、16题(题目略)。这一组两题中,前一题是从寄希望于“大脑灵”的考生的角度,后一题是从漫画中广告的角度。两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完全相同。其中,15题C项是正确的,在16题中作为D项则是错误项,原因在于视角不同。

IV、不定项选择题

此类题目判断选项是否入选的标准是:在正向选择的情况下,该选项说法错误的不选;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不选;与题意有关,但不符合题目设问具体要求的不选。注意,在不定选中即使仅与题干中某层意思吻合,也可能入选。特别要题干最后的设问性表述。通过上述思考仍不能排除的,应该入选。

例:(20__年江苏卷)30、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B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A项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D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正确,且也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表述,但依据题干设问,与材料的意思不吻合,也不能选。只有B项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总之,单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上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但也必须要慎重考虑,马虎不得。不定项选择题是容易失分的题型,一定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既不能抱投机思想,也不能为了保证的一分而放弃三分的机会。

【简答题】

政治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但就高考简答题的答题来看,实在不简单。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简答题(包括辨析题)的答题情况不如论述题。简答题和辨析题这两种题型相对于论述题来说,其内容容量相对较小,命题方式多样,题目设计较为灵活,要求考生用较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字;还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语言简约明了,惜墨如金,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

简答题的审题,从内容看包括:审材料(或图表)、审设问、审背景。从具体要求看,包括五个要素:

①问题——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

②角度——围绕“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其中某一个或两个方面;

③知识范围——是运用哪个分册的知识,有没有更具体的限制;

④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角度”、“结合(联系)……”等;

⑤时政背景——试题考查的是不是国家正在高度的问题,与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或政策(这些内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有些要素是试题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还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必须明确:五大要素不清,就不能去组织答案,否则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得分。

例:(20__年江苏卷)35、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答案:(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通过审题,应该明确:①本题的中心问题是“防止此类事件(生产有毒食品)的发生”;②角度是“怎么办(怎样防止)”;③知识范围很具体,是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法制特征”;④背景在于“针对市场调节的不足,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论述题】

(1)类型

①认识类:如何认识、理解、看待是什么、为什么?

②演绎类——如何体现怎么办?

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③图表类

审标题(表格名称)

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

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

审联系(不同表格之间的联系)

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92年、、等)

(2)答题的基本要求

①辨型

②审题

审材料

审设问(注意特殊要求“运用、联系、结合”等)

③选材

④构思

⑤作答: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定量与定性结合,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两张皮”

(3)注意点:审题要准确,答题要规范

①答案段落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②段落要点化。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

③要点条理化。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窜门”。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④语言科学化。语言要严密,使用科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

特别提醒: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习惯于粗粗看题后即答。这种陋习的最大缺点是挂一漏万,影响了解题的全面性,丢分很多。有些考生想到一二即以为想全了,匆匆作答,草草一二行即收笔。还有考生一开始思考很多,但由于没有先列下要点,在答题时出现遗漏。如此种.种原因失分,实在可惜。因此,要求考生在答主观题时必须老老实实遵循以上几个解题步骤,方能题题分分必争,最后夺得高分。

另外,要明确高考试卷中的适用原理(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的,切忌多个问题用同一原理(知识)作答;而当一个问题适用多个原理作答时,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篇5:政治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三审”

1.审题干──领会题意:

例题1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使用贝壳、布、帛等物品作为最原始的交易媒介,到现今的电子货币形式,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变迁最能反映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天然是金银 B 货币从产生的时候起,便具有五种职能

C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例题2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不少商家感叹生意不好做,于是打折促销成为经营常态。小王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价为50元人民币,实际只支付了40元。在这次消费活动中,人民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例题3(2010·安徽文综)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民意、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⑤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⑤ C ①④ D ④⑤

2.审题肢──缩小范围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搞清楚各个题肢的确切含义,直至掌握各题肢之间的细微差别,判断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错误,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依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进行正确的鉴别。

例题4“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实施、公有事业及其他事业和领域”,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能够:

①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③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 ④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例题5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即日起对美元升值2%。在这一情况下,对于手持外汇的居民,下列做法会导致损失的是

A、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B、把美元存入银行

C、到美国旅游,使用美元消费 D、把美元兑换成欧元

例题6 中国有13亿人口,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

例题7 在我国,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和各级政府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例题8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二、“九排除”:解答选择题从解题方法方面可以有九种,即 “九排除”。

1.排误法:包括5种情况:选肢不符合学科或知识范围的规定性,选肢不符合主体的限定性,选肢不符合其他的限定性要求,选肢中关于知识间关系的表述不科学,选肢中的说法本身不科学或过于绝对化(逆向选择题除外,见第8)。

例题9这些年来,我医药市场价格混乱,医疗费用过高,给人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政治学看

A、市场具有自发性等弱点,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B、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政府应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D、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制定相关法律,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例题10房地产调控以来,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在继续上涨,有的甚至涨幅颇高。实践证明,在市场的确存在购房需求的时候,要想把房价降下来或稳定住,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自己盖房,自己卖房 B、由企业盖房,政府限价

C、运用多种手段压缩购房需求 D、运用多种手段增加房屋供给

例题11 我国著名的冰土专家,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张鲁新说:“我站着,就是路标;我躺着,便是路基。一定要把青藏铁路修到拉萨去,实现几代冰土科学工作者的理想。”这说明

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们充分发挥了主观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例题1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启示是

①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④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3.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例题13 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4.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例题14在2002年5月23-28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间,有总值1.37亿元的近20个医药高新成果参加了竞拍角逐。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因为

A.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 B.竞拍是商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形式

C.医药高新成果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 D.竞拍能增加竞拍物品的使用价值

5.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例题15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有

①社会保险是解决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而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②社会保险只保障被保险人基本生活,而商业保险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高 ③社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而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 ④社会保险的依据是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而商业保险则是根据被保险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排间法:即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

例题162003年11月下旬,中央财政拨款4.3041亿元向安徽、湖南行洪区、蓄洪区内的居民进行补偿。补偿行、蓄洪水造成的农作物、专业养殖、经济林、农业机械、役畜、家庭耐用消费品等损失。中央财政拨款对受灾居民进行补偿表明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D.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排不完全法:即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例题17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分离国家法草案》的适用范围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具体分析

C.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8.排正法:即反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例题18下列对农村税费改革认识错误的是

A.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B.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

C.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将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宏观的发挥

9.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选择,除非有理性依据充分证明的确搞错了,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总结:解题方法的前提是基础知识很扎实,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第二,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好的做题习惯。凡事要多思考勤动脑,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解答方法。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相关专题 选择题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