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蜡质兔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蜡质兔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处暑秋老虎是什么意思(共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处暑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目录

什么是秋老虎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怎样预防“秋老虎”

什么是秋老虎

人们常说“秋老虎,毒如虎”,“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引发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烧至高热等。更为严重的是,很多老年病人因为“秋老虎”气候造成心脑血管意外。因此秋老虎不得不防。

<<<返回目录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处暑是一个节气,而秋老虎是一种民间现象的称呼。

处暑后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南方: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中国古代认为,秋天在五行属金,有肃降之功,在色为白。自古就有左青龙(木)、右白虎(金)之说,立秋后白虎下山,初也炎烈威猛,终也清凉肃静,表述下来象形而生动。

秋老虎:秋天还会有天气炎热的时候。《清嘉录》的作者顾铁卿:“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金秋来临,收获的季节,生活和锻炼都要进入收的阶段,“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为了预防“秋老虎”伤人,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做起:

1.立秋后要继续防暑降温,清热解暑类食品别一下子全部撤除。这一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因为排汗而丢失的钾。

2.需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养一些花、鱼,或是往地上洒点水,用拖把擦地等;或者用空气加湿器,把空气的湿度调高到40%~60%。空气湿润了,皮肤的感受、呼吸都会比较舒服。

3.要多饮水。早晨起床半小时后喝1杯清水,上午和下午各喝1杯茶,最好是绿茶。每天至少饮水1000毫升以上。

4.尽量少晒太阳,尽量在阴凉处作业。

5.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返回目录

怎样预防“秋老虎”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

莲子、芡实、薏米,对夏季烦热失眠疗效甚好

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应慎防秋燥。

因此,人们每日应适当多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润脏腑。同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①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炖服。有滋阴、补肾、润肺之功。

②黑芝麻15克,捣碎,和蜂蜜适量调服,可以滋阴润燥。

③瓜蒌根60克(研成粉)、首乌60克(洗净用布包好),粳米200克,共煮为粥,分次食用,可以滋阴润燥。

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

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秋老虎”的出现是因为:“立秋”时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仍在。所以在这段时间,虽然早晚较凉,白天依旧热浪袭人,天气仍很闷热。人们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

<<<返回目录

篇2:“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篇3: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资料

秋老虎是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我国的秋老虎来得晚,来得凶。9月上旬,河南省持续5天高温在35-38℃之间,济南也攀升到36.2℃,南京、重庆、武汉、南昌、四只火炉又重新升温至35-39℃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的表现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天气的注意事项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

资料

但只要注意饮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

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应慎防秋燥。

因此,人们每日应适当多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润脏腑。同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①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炖服。有滋阴、补肾、润肺之功。

②黑芝麻15克,捣碎,和蜂蜜适量调服,可以滋阴润燥。

③瓜蒌根60克(研成粉)、首乌60克(洗净用布包好),粳米200克,共煮为粥,分次食用,可以滋阴润燥。

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

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篇4: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立秋后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秋老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1.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虎应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8月22、23日)之前我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的许多地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立秋节气15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这时的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2.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的确,每年8月22或23日的处暑之后,往往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

提到秋老虎形成的原因,大气科学词典提到: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流域,气温回升,形成了闷热天气。”可见,南方处暑后天气也有渐凉的表现,只不过没有北方那么明显。大气科学词典进一步指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以后,持续日数约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

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秋老虎”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温。

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秋老虎天气的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据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这种说法,也是仅供参考。

立秋天气有什么变化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天文学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次序。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部分,说的并非太阳的运行情况,而是“物候”状况。由于物候因冷暖变化而变化,总是与太阳周年运动有关,所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而推算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太阳的周年运动只是人们视觉上感觉。人类居住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大地的运动,却看到太阳在空中运动,一年中正好转一周。天文学家将太阳的这种“运动”称为“视运动”,而“太阳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是所谓的“黄道”。

黄道一圈为360度,如果以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赤道上时)太阳在黄道所处的位置为黄道0度,每隔15度取一个点,恰好可以得到24个点。这24个点所在的位置。从理论上说,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每隔大约15天,太阳就转过15度(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动了15度),就到了一个节气。

篇5: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有多少天?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

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发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时节,暑气未消,特别是下午时分,热浪依旧。专家提醒:仍旧要注意防暑降温。

在大汗淋漓时,不少人会选择快速冷却身体的冷水浴,这种方法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略高于体表温度的温水浴,浴后会感觉身体更加舒爽。

炎热天气下,一些人衣着很少,甚至打着赤膊,认为穿得越少越凉快。研究表明,在炎热天气,当外界温度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正确的做法是:越是暑热难熬、气温高过或接近体表温度时,越应该穿吸汗的衣服保护自己。

在下午外出活动时,更是要注意预防高温中暑。专家建议,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还要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面对秋老虎不可马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经常的熬夜,要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在秋老虎期间,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长时间的吹空调,否则就会很容易得空调病,并且一晚上吹空调,也会让你全是没劲,很不舒适的`。

在饮食上,同样有所讲究:选择食物不能过于寒凉,比如西瓜、梨、黄瓜等要适量减少,因为进入秋季后吃太多寒凉性的食物可能会伤及脾胃。饮食上不能过于清淡,营养很重要,可适当的多吃一些肉类,比如鸭肉、鱼肉、泥鳅、猪瘦肉、海产品等,另外也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既清暑热又能补益。适当的喝一些绿豆汤、薄荷粥、莲子粥对身体很有益处。莲子、芡实、薏米等食物对烦热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已经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恶心、无力、口渴等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发现后首先应该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针对体温升高者,要用冷水擦身,以帮助散热;有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丸。发现重症中暑,在进行紧急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篇6:处暑的意义是什么,处暑还有秋老虎吗?

处暑的意义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

处暑以后影响我国气候的冷高压,会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开始了一年之中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处暑期间,东北和西北地区算是真正进入了秋季。每当冷空气影响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同时要起居有节,适当运动。早晚较凉,中午还很热,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

处暑已至,秋老虎是否还在

我国地域辽阔,处暑后南方、北方气温变化还有不同。北方: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南方: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处暑的处即处决、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将要过去,暑气即将结束,是代表天气从炎热到寒冷过渡的节气。在处暑期间,冷空气势力往往不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炎热天气容易抬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秋老虎”来了,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处暑是收获的季节。不过,最近高温如此嚣张,处暑的到来真的会让炎热离开吗?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暑气逐渐散去,早晚温差变大,总的趋势是天气越来越凉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距离进入真正凉爽的秋天还有待时日。而且处暑时节,大部分地区还会经常遭受“秋老虎”的困扰。

“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至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一般情况下,高温天气可能将在9月上中旬才能结束。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才算真正入秋。

秋老虎的特点:

1、“秋老虎”天气,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在秋老虎的日子里,除了夜间能退凉,比酷热的夏夜使人稍感凉爽外,白天的太阳几乎与夏日不相上下。

2、“秋老虎”不但特别闷热,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有的地区多达五六十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篇7:处暑的“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南北有什么不同?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14个节气。古语有“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也就是说,自处暑开始,火热的天气就到此为止,开始退伏潜藏。它代表着天气由酷热向寒冷的过渡。

处暑后的“秋老虎”南北有不同。

虽说处暑后天气真正开始转凉,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北方气温变化还是很大的。处暑之后北方的气温明显下降,秋高气爽的天气将占据主流,“秋老虎”开始姓“秋”。而在“副热带高压”称雄的南方,虽说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丝丝的秋意,但是往往在处暑尾声的时候还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所以南方的“秋老虎”还是姓“夏”的。《清嘉錄》的作者顾铁卿记载曰:“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大意就是说处暑之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不过如果是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话,通常情况下在秋老虎天气完全结束后也就是10月以后,才会迎来真正秋高气爽的小阳春。

处暑分三候,候候各不同。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其中的“一候”是说苍鹰自处暑之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而冷酷地搏杀猎物。此时的大地五谷丰登,可供鹰捕食的猎物非常多,鹰把捕到的鸟和小动物摆放在地上,就好像陈列祭祀一样,被古人认为“义举”。

“二候”意指此后天地万物凋零,似有肃杀之气。也正因为此,古时处决犯人有“春天定罪,秋天问斩”之说,也是为顺应天地肃杀之气。

“三候”中的“登”是庄稼之意。也就是说麻、黍、稷、麦、豆等庄稼成熟了,可以开始秋收。

赏秋景、放河灯、开渔节 各地习俗也各不相同。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淡。我国民间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意思就是“出游迎秋”。所以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后太阳也不像夏日那么毒辣,人们外出游玩更加惬意。

放河灯

在电视剧里逢到中元节便会出现放河灯的镜头。事实上河类也叫“荷花灯”,就是在灯的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将其放于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我国部分地区处暑节气也有放河灯的习俗。

开渔节

在浙江沿海地区,每年的处暑节气都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对于渔民来说,这意味着东海休渔期结束,要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处暑重养生,做到这些一冬无忧。

中午保证一个小时午觉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的起居作息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平日里要早睡早起,如果能每日增加一小时的午觉时间,可以让人精神气十足,也能为冬天的来临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多喝白开水 防秋燥

处暑之后降水量减少,天气会越来越干燥。所以处暑节气之后应该多喝白开水以补充津液,除此之后还可多喝淡茶、豆浆等饮料,同时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防止秋燥。教大家个简单的办法,有条件的可以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没条件的话就勤快些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也行。

处暑之后运动保阴气

处暑之后的养生同样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所以建议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提醒素日里体质虚弱的小伙伴,在运动时防止出汗过多,耗损阳气。若相约三五好友一同登山倒是处暑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多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

夏天火热,很多人贪凉饮,致使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所以在处暑之后一定要注意调养生息。吃饭的时候注意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虽然天气还会时有高温,但处暑之后也不能再吃过凉的食物。建议平日里多吃些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等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

篇8: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在我国的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而且在中午也不会有热得难受的感觉了。

▼秋老虎形成的原因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但只要注意饮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秋老虎的寓意

秋老虎的出现,意味着夏季还未真正介绍,只是秋天刚刚开始,有了一点的凉意。这种特殊的气候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民间认为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该节气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24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而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天气会越来越凉爽。

▼秋老虎的俗语

1、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2、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3、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4、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5、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6、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7、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8、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9、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10、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11、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12、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相关专题 处暑秋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