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脆剪刀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脆剪刀”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共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显然,讨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的讨论对象。当前中国舞坛,谁们在“华山论剑”?

笔者以为:1949年以来,为中国当代舞蹈、舞剧创作建设作出贡献的有六代编导。以吴晓邦、戴爱莲等中国现代舞蹈的先驱编导家为第一代;以胡果刚、查列、贾作光、梁伦等中国舞蹈的奠基编导家为第二代;五十年代由新中国艺术院团培养起来的舒巧、李承祥、门文元、黄素嘉、陈翘、张毅、黄少淑,房进激等编导家为第三代;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前期的先锋编导家蒋华轩、苏时进、华超、胡嘉禄等可算第四代;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声名鹊起的编导陈惠芬、王勇、赵明、杨丽萍、王玫、陈维亚、张继钢、丁伟、杨威等属第五代;此后以降的为第六代。

中国舞蹈与舞剧的艺术大厦自然依*每一代编导家的贡献。第一二代编导对中国舞蹈创作思想上的影响最久;第三代编导对当代舞蹈创作的成熟最功不可没;第四代编导的探索在中国舞蹈转型之际形成的文化冲击波最大;第五代以后编导的创作最为多样且最丰产。而当今在舞剧创作领域大显身手的主力军则是第五代编导。值得指出的是,这代编导中不少人已尽显英雄本色,并且以自身的年富力强将继续主控当代中国舞坛数年,为中国当代舞剧实现历史性的飞跃搭好阶梯。因此,将他们置于我们的话语中心予以关注,分析他们艺术创作的成败与得失,是我们寻求中国当代舞剧发展对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起点。

本文不认为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它的确以更大的内涵容量与更多样的手段为我们更深广地传达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发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自然,对编导家驾驭作品的内容、结构与手段的能力与要求也同步提升。如果说“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我们在第五代编导的舞剧中之遗憾正是未能更多地领略到这种“困难的克服”,甚至十分遗憾地看到编导家缺少“克服困难”的意识。所以,我以为,中国当代第五代编导如欲登上中国舞剧的历史高峰,起码要实现如下三大“困难的克服”:一是对艺术生命“速朽性”的克服;二是对“戏剧性”贫血症的克服;三是对舞剧语言平庸化的克服。

首先,艺术生命的“速朽性”是一切美的创新与延续的敌人。戏剧美学家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一种经常出现、很难克服、甚至在伟大戏剧家的手下也一再显现的艺术破坏性的因素。是黑格尔在《美学》中称之为历史的外在现象的.个别定性。因此:“美的延续性。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对速朽性的克服与战胜。”(余秋雨:《戏剧的美学生命》载《戏剧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6月第61-62页)

显然,中国当代舞剧较少涉及到现实题材,然而不少编导家试图运用历史题材、神话与民间传说或者历史文学作品的改编对现实发生影响。但这种努力的收效从总体上说却比较微弱。即便一些获较高层奖项的舞剧作品,尽管从舞蹈编排的角度,不能说不好看、不精致,但编导家的初衷往往并未实现。之所以如是说,不能不说因为作品未能给当代人对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诠释视角与思想有关。他们在神话与民间传说中依然重复着进行某种造神运动,我们看不到现代民主社会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光辉。

美与时代的需要相关,时间在不断地选择对舞蹈美的价值判断标准。正如别林斯基在《一八一四年的俄国文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社会生活存在着一些“永远生存与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它们不会在死神遇见它们的地方停滞不前,而在社会意识中继续发展,每个时代都对这些现象发表意见,不管每个时代对它们的理解是如何正确。但总是让它以后的时代说出新的和更正确的见解,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不会把一切见解说完。最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达成一致。“……他把死人从棺材里拖出来,叫他们重新站起来。他对过去说:起来,走在我前面,使我可以认识你。他学到了教训――他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场合,在那里将来变成现在。”(惠特曼:《草叶集》序言)对于这样一个艺术的难题,余秋雨先生曾明确地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是排除戏剧艺术生命

[1] [2] [3]

篇2:中华民族舞剧创作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日渐提高,一般的艺术作品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因此,这就对舞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需要创作出更多精品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

本文从舞剧创作的准备阶段、舞蹈形象的创造以及舞剧的群众基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中华民族舞剧的创作。

关键词:舞蹈;舞剧;创作

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舞蹈动作则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过了的人体动作。

作为舞蹈的表演艺术的最高形式——舞剧,它的存在于发展对于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前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时期,我国舞剧事业繁荣发展,期间与多种文化相碰撞、相融合,其中,中华民族舞剧的发展受到了广大人民和舞蹈工作者的深切关注。

自古以来,舞蹈作为最好的一种抒情表意的工具,一直备受青睐。

建国以后,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舞剧编导,同时,越来越多的民族舞剧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我们的编导在舞剧创作的实践活动中一致遵循着“舞蹈来源于生活”这样的艺术规律,在生活中去寻找创作源泉。

只有正确的把握舞剧创作的基本方法,选择正确的`创作途径,才能抓住舞剧的灵魂,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于是一部部优秀的舞剧作品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日渐提高,一般的艺术作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这就对舞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需要创作出更多精品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

根据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律,我们了解到,一部优秀的舞剧作品,尤其是中华民族舞剧的创作,必须具有创作的可持续性。

一、舞剧创作的准备阶段

一部优秀的舞剧作品,编导在创作之初都会细致地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素材,对这些大量的素材进行提炼、组织和加工,最后筛选出适合的材料。

而且这些素材必须是对编导有所感悟的,必须是编导切身体会的,只有这样,最终创作出来的舞剧作品才能打动编导、打动观众。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不完全等于是艺术。

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编导进行创作前必须所掌握的。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生活能够上升为艺术,是要有它独特的精髓的,这就得需要编导的思维符合时代精神的需要。

这里所指的时代精神,一定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具有能够反映我国民族特色的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给人以力量,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起对生活的信心。

舞剧是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动作的质量对于舞剧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基础作用。

动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从身边入手,探寻适合舞剧创作所需要的工作源泉,发现它的动作规律、动作节奏及动作空间。

此外,编导还应具有大量的音乐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深入地解读音乐,为舞剧创作所服务。

二、舞剧形象的创造

形象是任何一个艺术作品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

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的核心表现,编导通过这个“核心”的表现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内涵。

舞剧形象是以人体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饱含着主体情思的具有客体典型形态的可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动态形象。

舞蹈形象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

广义的舞蹈形象,它既可以是单一的动态形象,如单一的舞蹈动作的形象(形象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是比较繁复的动态形象,如通过一系列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情感的舞蹈形象);还可以是舞剧作品中通过群体(众多人物)的行为、舞蹈场面情景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舞蹈形象。

而狭义的舞蹈形象则主要指舞蹈作品中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借助于音乐、构图、舞台美术(服饰、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等其他因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纵观每一部成功的舞剧作品,都有值得观众所深刻记忆的舞蹈形象的存在。

这个形象可以是人,也可是一种精神或一种象征。

无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但都具备一种强烈的情感性。

这种情感性可以说是舞剧形象的灵魂,也是舞剧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这种情感一定要是真挚、真实的,不但能够代表编导所创作的人物的典型特征,更能够唤起广大观众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次,在舞剧创作过程中,舞剧形象的创造一定具有典型性。

舞剧形象的典型性是指舞剧的人物或精神形象既能代表人们广泛的内心感受,又具有与其他形象所不同的能代表舞剧本身剧情发展和中心思想的载体。

三、舞剧的创作应具有群众基础

舞剧创作的群众基础是指编导所编创的舞剧题材、内容、人物性格及环境需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更重要的是舞剧编创的素材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如贾作光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舞蹈,1988年年底有关单位为他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演出活动,同时,研讨和总结他五十年舞蹈艺术生涯的创作经验。

通过他的艺术经历可以看出他走的是一条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道路。

贾作光是满族人,生长在东北,年轻时代酷爱舞蹈艺术,曾跟日本现代派舞蹈家石井漠学习过舞蹈,后来在北京组织舞蹈团,并亲自登台演出,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没有来得及真正的同群众相结合,尽管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后来,他投奔革命,从东北到内蒙,逐渐同内蒙古人民有了紧密的联系,对蒙古族民间舞蹈艺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样他便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舞蹈,像《雁舞》、《牧马舞》等,甚至内蒙古人民都承认他的作品是蒙古族的舞蹈。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舞剧的创作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必须具备以上特点,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金秋.舞蹈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于平.舞蹈编导教学[Z].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7,2.

[4]、贾作光.舞蹈编导要有创作个性[J].舞蹈,,2.

篇3:舞剧创作需要全面反思

舞剧创作需要全面反思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舞剧创作,包括舞蹈诗、音舞诗画、乐舞等类似作品,一直处于兴旺状态,以每年至少七八部的规模生产,从中直文艺院团到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的艺术团体大多都有舞剧问世,许多省级院团直至地市盟的歌舞团也创作了不少作品,有的还不只一部两部。10多年来全国究竟产生了多少舞剧,连主管部门都难以统计,可见其数量之多。

十几年来,舞剧创作已经不再是少数艺术家关心的事情,而经常成为各地的重头戏,或者是“重大文化工程”。领导亲自挂帅、管理机关全力参与,是普遍的现象,投资、拨款因此也可以一路畅通,在各类舞台节目中往往独领风骚。目前,仅河南一省就有3台舞剧正在运作。舞剧为什么受到如此青睐?

有的专家认为,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可听可视,并且块头大,与音乐会、话剧相比,容易产生轰动效应;与歌剧、戏曲相比,更能吸引社会的注意;与歌舞晚会相比,可以作为一部完整作品流传下来。因此,舞剧是地方“政绩”中最佳的文化项目。有的专家认为,舞剧比较容易体现地域的文化风貌、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知名人物,所以,各地方都以舞剧作为自身推广、宣传、介绍的载体,江西是瓷,北京是圆明园,广东是“刑场上的婚礼”,河南是少林,江苏无锡是阿炳,湖北宜昌是土家,甘肃当然就是敦煌了。也有的专家以为,由于近几年晚会普及,使一批舞蹈编导因晚会而走红,由他们转回来编导舞剧,既提升了舞剧的知名度,又把一些流行的艺术手段带入舞剧之中,推动了舞剧的大众化。

究竟是利是弊

舞剧数量大增,是利是弊?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舞蹈理论家于平代表了一种意见。舞剧是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剧种,是舞台综合能力的体现,舞剧的增加和发展可以促进舞台繁荣,也标志着舞台综合能力的提高。相对歌剧的衰微、音乐剧的难产、戏曲的原地踏步或者本体褪色而言,舞剧能够多产,并且有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明显进步,有的作品赢得了市场,应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象。而且视舞剧为“政绩”也未尝不可,因为纳文化发展于地方“政绩”之中,对文化本身有益。各地的舞剧如今其实都是全国舞台力量优化组合的产物,这也大大推动了我国艺术人才的流动。至于舞剧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那是另一回事情。

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就是因为看中舞剧的市场才于1年多以前成立的,他们先后制作了多部舞剧,在海内外市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董事长孙明章说,舞剧发展在舞台艺术繁荣中不可或缺,各种问题都是在发展中才产生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重点就是解决舞剧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舞蹈评论家赵国政则认为,舞剧花钱太多,少则百万,多则千万,其中有些作品登台不久就销声匿迹,有的只为获奖和进京,有些根本没有票房,还有的团体演几场就散伙了,可以说,不成功的占多数,白白花去大量的资金。而舞蹈作品尽管投入少,却在十几年中留下了相当多的精品。其实,优秀的舞蹈作品对编导来讲,并不比编舞剧容易。大家一窝蜂地跑去编舞剧,还是有好大喜功的心理在作怪。

问题出在哪里

无论对舞剧盛产持什么观点,但大家都认为舞剧创作、表演、制作的确到了全面反思的时候了。

于平说,舞剧最突出的是剧本问题,不但构思常常雷同,而且戏剧内核也不足,框架搭不起来,枝蔓过多,人物关系松散,不大会讲故事,一件事老说不完整,不该死的非要死,不该爱的偏在那里爱,相互间的矛盾根本不成立。由于舞剧常常是以古典舞的形式出现,所以都在那里“玩”身韵,语汇很单调,许多作品男女主角的舞蹈看不出来有哪些特点,大致相同。

赵国政认为,现在的舞剧大多是用一堆语汇堆砌一个不成结构的松散的故事,都是一加一那么加上去的,无非就是漂亮一点,没有令人心动的舞段,双人舞、单人舞都留不下来,过眼烟云而已。

作曲家叶小钢近几年参与了多部舞剧的创作,对舞剧的弊端深有体味。他说,

[1] [2]

篇4:个人简历创作问题

个人简历创作问题

任何一种可对个人简历运用产生干扰效果的因素,都会对简历的运用产生相应的障碍,我们站在大多数求职者创作出来的简历来看,不同的简历在使用时会因风格以及运用方向上的不同,而对使用方带来不同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因素的干扰下,原本对求职者而言并不可行的简历书写问题,也会尽可能的显现出来。个人简历的强弱之分,便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创作问题。

看起来简历的区别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之处,但通过诸多求职者创作出来的个人简历来看,即便是书写的方向呈现出丝毫的偏差,也会影响到简历的发挥。

A、强势简历

能力比较出色的求职者在进行简历创作时,最为关注的便是个人简历呈现出来的运用强度,这些求职者认为只有优质的简历,才能够帮助求职者理直气壮的运用,如此一来,便可最大程度的提升简历的运用价值。由诸多使用方运用到的个人简历来看,他们若进行如此强势的.简历进行创作书写,那么简历的使用便可帮助求职者达到这般效果。

B、弱势简历

运用能力比较弱一些的个人简历也是如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书写这般简历的求职者大都在能力上并不是非常的出众,这也导致了求职者可呈现出来的就职几率也会大幅降低。其实求职者万万不可因此而感到困惑,即便没有出色的能力,但我们也一样可以通过简历表现出来的特殊优势满足求职目的。

相关阅读:教师试用期工作总结,医学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简历的绘制与创作

篇5:浅论对舞剧创作过程的认识论文

浅论对舞剧创作过程的认识论文

——从“形象种子”开始

内容提要:“种子”,听起来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对于新事物的茁壮成长,精心埋下优良的“种子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借鉴话剧中角色的“形象种子”这一概念,将其化到舞剧创作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分析它在舞剧创作中的作用,以及本人在创作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一次对“种子”从埋下、生根、发芽——的探寻,浅谈对舞剧创作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形象种子、演出的“形象种子”、角色的“形象种子”、人物性格、故事、结构、语言、舞剧中角色的“形象种子”

(一)角色的“形象种子”形成鲜明的性格,并最终影响舞剧创作中其他的故事要素。

舞剧与一切艺术作品一样,要“书写人物命运”。有句经典的话常常被人们提到:“性格”即命运。是啊,性格形成并决定人的命运,而对于舞剧结构的故事要素,应强调的就是人物及其性格。作品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性格是形象的“核”。而角色的“形象种子”正是产生正确、准确、明确人物形象的关键,“鲜明的性格”则是种子发芽的最佳体现!

于平老师曾提出:舞剧的故事要素有背景、事件、人物、性格,而这其中对于舞剧创作首先应切入的要素是“性格”!的确,由于人物性格的特有性,指使人物在对待社会关系上不同的态度;因“性格”的参与,这些社会关系便形成特有的事件;这些事件由于性格的参与,受到人物“性格”的制约就有了方向,有了一条潜在的线。两个(以上)不同人物性格使不断发生的事件产生矛盾,形成冲突。这是整个舞剧的核心,也是人物的命运。对于成功艺术作品更强调其“鲜明性”。

当鲜明的人物性格确立,并牢牢的抓住它再次面对文本,重新选择与铺排事件时,这时,事件是仅仅为人物所需要而不是故事所需要的了,完全是从人物入手铺排事件,与从事件出发让你的.人物忙那事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我们应静下心来,牢牢把握住这棵“种子”,并充分展开。作为创作者此时就掌握了主动权,我们正在为主人公创造命运。

例如:我从话剧《麦克白》与《哈姆雷特》中抽出两个主人公进行对比:麦克白——“在扭曲中燃烧的公牛”——充满野心,残忍,勇猛,为争夺权位不择手段;而看看哈姆雷特在对待那个本应属于他的皇位,犹豫不决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但高贵的气质又使这个人物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我在心中埋下了他的角色的“形象种子”——“在沉默中挣扎却无助的雄鹰”。

两个从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种子”中形成的人,自然形成两个独特的故事,两个独立发展的极具个性的戏剧结构。如设想一下,将两人来个错位,那么麦克白杀友篡权的血腥故事将不复存在;而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哈姆雷特”也将不存在。因为性格与故事是不分离的,性格决定故事,而故事的发展也同样创造着性格。在舞剧《麦克白》中我同样感受到了“在扭曲中燃烧的公牛”这棵“种子”,但男主角时而强悍时而畏缩的的神经质的肢体状态与演员本身健美的肢体呈现更增强了“麦克白”这个人物的表现力,种子似乎变成了“疯牛”,有趣!这更让我感到,虽然舞剧与话剧的表达形式是如此的不同——台词、肢体,但都充满创造力,都可通过角色的“形象种子”在舞台上创造活生生的“人”!

可见人物性格之重要,以及对舞剧创作中其他故事要素的必然影响,角色的“形象种子”便开始一点点起作用了!

篇6: 《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读后感

《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读后感

一个偶然,网上结识了联家武文宝老师;又一个偶然,武老师提及并向我推荐了一本尚在刊印中的书-----《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于是我迫不及待的预定、迫不及待的等待着……

结识武老师后,他一直鼓励我写联参赛,但我却总是常常陷于提笔难入手、入手也平平的苦恼之中。多少个千纸成揉,碎我三春梦;无数回一声长叹,辗转满枕思的夜晚,换回来的却仅仅是一个可怜的“入围”。我比较喜欢诗词对联,以前只是局限于在网络群里的一种似乎高雅的自娱自乐。而真正要参赛,问题就来了,少了很多率性随意性,句式如何新颖独特,文字怎样练达出彩,如何直击参赛主题,种种疑问,个个难题似乎总是一下子摆在面前,令我迷茫的不知如何是好!

终于《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来了,我如获至宝,对于我们爱联之人,其实就是至宝,可玩味可品读可珍藏。拿到书,首入眼帘的是一封金色的传国玉玺重重的扣于书面,金奖封金印,估计这就是装帧者巧妙的构思吧。封后是一支荷蕾为毫的荷笔,旁边几条小鱼圈圈围游,生动涵趣,别致典雅,感慨美工设计者的心思巧妙之余,我起稿了上联:荷蕾为毫,游鱼作韵,传国玉玺盖金印;没敢去想下联,后来群里玩,我介绍此书时,我说:我自己对此书爱不释手,天天以书当枕,一位叫春光明媚的网友给我补了下联,于是成了一联:

荷蕾为毫,游鱼作韵,传国玉玺盖金印;

祥云饰梦,翰墨燃情,当枕鸿篇汇骏才。

捧读各位名家联作 ,更是让我叹服、拍案,很多我欲呼而呼不出的'精彩尽在字里两行,甚有随联心起舞,捧句意飞扬的感觉。不过我没敢急于求成,囫囵吞枣的去完全吃掉这些联作,我只是在写参赛联的时候,每每遇到瓶颈,我才翻出一联来看,看看他们是如何构思句式,如何应用文字,每每让我灵犀飞扬受到很大启示。晨起晚睡,翻一两联来看,看看联作,欣赏下那些神采飞扬的作品赏析,还有创作者的创联的灵翼一点,都让我百感不已。犹是佩服那些联作赏析的文采,他们把每个联作的灵魂至深挖掘出来,或恢宏或委婉,或气势或驰骋,或壮阔或静美,或荡气或回肠,让每幅联作的字里行间得到一种质的提升与升华,联魂活脱欲出……

因为晨读晚捧,终于在写联时有了点得心应手的感觉,特别是近来完成的几个赛事联,当我完成后交给武老师斧正时 ,他给了我肯定的评价:你已渐入佳境。实在感谢此书,真的真的谢谢有你---《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

相关专题 舞剧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