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数字移动生活调查报告

冷落粉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冷落粉墙”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90后的数字移动生活调查报告(共20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90后的数字移动生活调查报告

90后的数字移动生活调查报告

90后的数字移动生活。采访调查了4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年龄覆盖14-24岁,既有一线城市的“高富帅”,又有小城、村镇普通家庭的同学。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新一代青少年——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最活跃的力量。

调查显示,90后呈现鲜明的符号特征:新鲜个性、竞技冒险、标新立异、网络文化、原创及分享。

90后多为手机控,至少人手一部手机,40%的90后半年更换一部手机,而约25%会选择iphone,三星小米次之。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社交APP分类明确,安装卸载应用频繁,“喜新厌旧”倾向明显,对4G网络亦抱有期待。

APP选择上,90后偏爱自带应用,更相信朋友推荐而对广告无感。他们热衷社交分享,尊重原创、喜欢新鲜感,拒绝严肃的说教。同类型APP会下载多个,因此功能不重要,内容全面才是王道,例如视频类APP影视剧最全为首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利用APP学习。

性别差异上,女孩喜欢美图拍照类,男孩则更爱玩游戏。调查显示,机不离身的`90后最关心的四大问题分别是:续航能力、敏感流量、网络信号及安全。

90后小伙伴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新一代青少年,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最活跃的力量,调查人员在与4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小伙伴交流时发现。

14-24岁是人生中最具活力和可塑性的阶段。和80后们在父辈审视中被打上一个个标签不同,90后这代人更加认同自我,他们正在新一波浪潮中,自己定义自己。

男孩女孩:另类90后占星师。

男孩女孩:刚刚告别校园的设计师。

男孩女孩:大城市的外乡人。

男孩女孩:用手机学习的大一新生。

90后手机控:苹果最受欢迎。

90后选网络:对4G有期待。

90后选应用之社交类APP:应用分工明确,对应不同圈子。

90后选应用之游戏类APP:90后在游戏选择上更为发散。

90后选应用之视频类APP:更看重电影和电视剧的片源多少。

90后选应用之图片类APP:优先选择手机自带拍照软件。

90后选应用之音乐类APP:重视歌曲库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喜欢听“陌生的歌”。

90后选应用之教育类APP:翻译和公开课应用受欢迎。

性别导致的选择差异。

90后最关心的四个问题:关心续航。

90后最关心的四个问题:敏感流量。

90后最关心的四个问题:抱怨网络。

90后最关心的四个问题:担心安全。

90后对“下一个”的期待:下一部手机更时尚。

90后对“下一个”的期待:下一个应用更干净,没广告。

透视90后的数字生活:信朋友不信广告。

透视90后的数字生活:偏爱自带应用。

透视90后的数字生活:热衷社交分享。

透视90后的数字生活:喜欢新鲜感。

透视90后的数字生活:拒绝严肃说教。

篇2: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调查报告

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调查报告

日前,中国最大的人气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联合科技创业平台36氪对90后移动开发者发起了一项线上调查,在1个月的时间里共有600多位90后创业者填写了调查问卷,并最终形成《中国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调查问卷》,试图揭开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群体的特质和共性,为投资机构和业界了解90后创业群体提供价值参考。

借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疾速发展的东风,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创业大军,期望在汪洋蓝海中取一瓢饮。大众眼中的90后互联网创业者,或许是“用互联网思维卖”的马佳佳,或许是叫嚣“明年拿1亿分员工”的余佳文,但对于背后更多的90后创业者我们了解得却并不多。

第一次创业年龄:18-25岁占比72.5%

张爱玲在其《传奇》一书中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形容如今90后们的创业心态恰如其分。根据《中国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调查问卷》数据,近一半90后的第一次创业经历发生在22岁之前;甚至,11.29%的创业者在未成年阶段或许已赚到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了。

团队年龄集中在18-25岁,多半为10人以下公司

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团队年龄构成整体偏小。调查显示,70.97%的90后创业团队员工年龄集中在18岁到25岁之间,30岁以上的员工仅占3.23%。由于多为初创公司,团队人数不到百人的.公司占比96.77%,10人以下的公司比例也高达54.84%。

本科及以上学历创业者占比79.03%

尽管出道早,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的学历却并不低。调查显示,66.13%的“90后霸道总裁”手握本科文凭,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生学历的90后也各占11.29%和1.61%,由此推断许多90后创业者是毕业后就立即开始了创业。

90后创业者地图:深圳、北京、上海

由于人才、经济、政治资源更发达,以及相应的优惠创业政策鼓励,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最受90后创业者青睐。根据参与线上调查的600多名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投票显示,深圳、北京吸引的90后创业者最多,分别以33.87%、30.65%排名前二。如果说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的数量决定着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未来,在互联网+的刺激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移动互联网新星将在深圳和北京诞生。

90后创业者投身领域:社交、电商、视频

调查显示,排名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投身领域前三名的APP类别,分别是社交类(29.03%)、购物类(24.19%)和视频类(17.74%)。兴趣类应用是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的主战场,而工具类应用的占比则相对较小。从近年来火爆一时的现象级应用来看,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开发出的APP大多以小而美的特质取胜,他们更善于从用户刚需中挖掘个性需求,进而对产品加以个性化打磨,从满足特定用户人群需求的功能点切入。

以百度手机助手联合科技创业平台36氪公布的这份《中国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调查问卷》为参考,或许不足以为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群体描绘出足够清晰的画像,但仍可以据此发现诸多90后在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如调查显示, 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认为公司最欠缺的三大资源分别是:资金、推广渠道与人才,这三者所占的比重为56.45%,50%和48.39%。尽管资金、推广渠道与人才是大多数创业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在90后创业中尤为突出。

篇3:“移动中的‘90后’”调查报告

“移动中的‘90后’”调查报告

第一批“90后”如今已经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登上主力消费舞台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商家都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希望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但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一直没有专门的机构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研究。近日,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受邀在首届中国传播领袖论坛发布了“移动中的‘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面对“90后”这一特殊的新兴消费群体和大学校园特殊的营销环境,传统营销方式已不能有效企及。不断发展的社会造就了不断变化的“90后”,这也正是该报告取名为“移动中的‘90后’”的另外一层深意所在。此次调研旨在让营销人员和品牌厂商更精准地了解“90后”大学生,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与品牌推广战略。本期专题让我们走进“90后”这个消费群。

消费篇

90后:拒绝“标签”的一代

都说“90后”是很有潜力的消费大军,但你是否真正了解“90后”?

随着“90后”们逐步走进大学校园或者步入社会,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都乐此不疲地为“90后”贴上张扬、叛逆甚至颓废等各种标签。“90后”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体?他们与“80后”“70后”是否真的存在天然的鸿沟?

“90后”,被夸大的非主流生活

“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爱看农广节目,我爱看农民种地,养鸡养鸭,我就喜欢这个。”上海理工大学的黄同学看上去性格开朗,最不同的就是喜欢农广频道。但是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90后”并不都是具有统一标签的,个性差异很大。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想用统一的标签定义‘90后’群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单一的社会评价对于鲜活生动的‘90后’确实显得有些乏力,其实拒绝标签化就是他们最大的共性,他们拒绝被代表。”CMI校园营销研究院院长沈虹表示。

因此,“90后”作为不是统一型号的“社会产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个性,与其他几代人相比,他们的个性是突出和鲜活的,从每个个体角度看,他们的个性是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而“90后”的群体自己对个性的理解则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色,异质思维和多元化表达就是他们个性之一,但他们不会因为多元而冲突,因为不同而对抗。

一些媒体或者机构,提到“90后”,往往会给他们贴上“非主流”的标签,觉得他们会向主流情感和价值观发出挑战,对着主流文化进行否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穿着和语言比较另类,尤其是语言体系的混乱和网络化的特征。然而,这显然有点以偏概全,通过对“90后”学生群体的调查,其实“90后”群体多数对自己有明确的规划,生活态度也是积极乐观的。

“我们觉得‘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他们更倾向于个人的社会价值只是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他们更善于表现和表达自己。”沈虹说。

其实“90后”只是比80后更善于表达自己,他们更加热衷于借助互联网工具上传照片、视频、日志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当然,当下流行的“恶搞”也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恶搞学校、老师、电视剧、电影,这显示出他们新奇思想比较突出。

消费:囊中羞涩,敢于尝鲜

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

“买东西的时候我会先看价格,或者是不是名牌,如果价格合理,又是名牌的话,我当然会买,如果是名牌,超出我的消费能力的话,我基本就会放弃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陈同学的观点似乎最符合“90后”学生的消费观。

“90后”的学生群体,尽管和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经济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但是毕竟没有收入或者刚刚步入社会,消费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局限。例如,“90后”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还是以500~800元居多,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学生的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比例更高一些,但高于1500元一个月的比例比较低。

“90后”大学生毕竟生活在校园,消费无非就是吃、穿、用、玩,日常消费主要包括食品、服饰、护肤品、数码产品,另外休闲娱乐消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最大的开支还是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吃喝的消费超过50%,这主要包括吃饭的花费、偶尔聚餐和零食的消费。

相比之下,数码产品这些引领潮流的产品更能吸引“90后”,尽管他们未必买得起,但是对这类产品却会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且在同龄人容易引起攀比和互相影响。不过,大学生对服饰的购买不像想象得那么高,很多人表示一个季度或者一个学期才买一次。

受制于生活费的限制,“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可谓在理性与自我之间痛苦地摇摆,一方面,多数学生还是囊中羞涩,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需要很理性地规划和计划;但在日常消费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成为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消费中更强调自我,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

“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年轻人营销机构总裁陈亮评价。

因此,他们平日喜欢接触新鲜好玩的事物,非常愿意为新鲜买单,愿意为新鲜进行各种低成本的尝鲜型消费。“这个群体求新、追新的领域广泛:从日常生活的洗护用品和食品,到游戏产品,再到数码产品,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表示。

传播篇

被网络包围的“社交群体”

“当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在大力宣传互联网时,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如此写道。

如今,虽然互联网并没有一统天下,四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的“90后”大学生群体,尼葛洛庞帝所预示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真实地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媒体接触:逐渐远离传统媒体

目前在“90后”的大学生中,每天接触网络的比例已经达到61.7%,而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四大媒体每天接触的比例仅为不到40%。这说明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媒体接触率比较低,对“90后”的群体影响力比较低。

虽然传统媒体在“90后”的群体中集体式微,但是也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例如在信息可信度方面,他们会首先相信报纸,其次是电视,最后才是网络。

对于电视媒体,网络是导致“90后”对其接触减少的原因之一,其次,还因为校园中电视安装的比较少,因此,电视在“90后”群体中接触的频次甚至不如广播。但是,在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被更多的关注,像《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天天向上》《康熙来了》等综艺娱乐节目最受欢迎。这显示出“90后”群体更具有娱乐精神。

报纸在“90后”中的接触频次也不高,主要是在图书馆和家中才偶尔阅读。但是电子报、手机报等数字化报纸形式在“90后”中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校园广播无处不在,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完全强制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普遍比较排斥。

“相比之下,杂志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受‘90后’的喜欢,大学生群体中主动购买杂志的人比较多,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从杂志中获取时尚信息,或者读图,这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说。

由于移动性的大大加强,户外媒体反而成为“90后”群体接触频率很高的媒体。他们对户外广告并不排斥,更多的对户外广告的效果也比较认可,除了对广告比较认可以外,户外媒体中播放的生活资讯类节目也颇受欢迎,彰显出服务性质。他们甚至觉得户外媒体更是都市化气息的表现,是适宜场所出现的合适媒体,也是排解无聊的利器。

社会化媒体下的一代

“90后”是典型的“社交一代”,CNNIC在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6.2%。而CMI的调查则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00%。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和最信任的媒体都是互联网;在被问及通常上网的途径时,有52.2%的学生选择有线宽带,51.6%的学生选择校园网(局域网),43.1%的学生选择WIFI,26.4%的学生选择3G,12.6%的学生选择2G。其中WIFI、3G、2G都是移动网络,可见移动网络在学生上网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率。

而且“90后”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82.5%的学生选择笔记本电脑上网,77.8%的学生选择手机,而且显示多屏联动时代已经来临,因为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开着笔记本的时候也在用手机,一般是用笔记本查资料、看视频,然后用手机挂QQ、刷微博。

受制于在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高校的“90后”学生更多地用手机上网,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而且他们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习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上网。这也是该报告取名为“移动中的‘90后’”的主要原因。

社交网站是“90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大家选择最常使用的的社交网站排名依次是QQ、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朋友网。有趣的是大家在上这些社交网站的时候使用的终端不同、发布的信息不同、展示出来的自我人格也大不相同。

报告显示,食品饮料、日常用品、衣服、化妆品、充值卡和书籍是“90后”大学生最常网购的商品,但是网购渠道各不相同,大家对此有很明确的区分。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都会注意品牌,这说明了品牌对产品的重要意义,应该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且因为大学校园生活是集体生活,因此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的功效在这个群体中显得特别重要。”沈虹表示。

迎合年轻化的营销创新

中国现在流行一个特别的字“被”。“被”这个字在新时代已经被赋予新的含义,“被”后面代表着一定的承受。大众传播时代,消费者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被动接收各种传播信息,是典型的“被传播”。

“作为消费主体,角色在数字传播时代彻底改变,即从信息接受者到信息传播者和数字生活者的变化,本质上带来的是大众传播模式的颠覆性改变,消费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沈虹觉得。

“90后”以其天生的主动性寻找自己所需信息、积极传播自己认同的品牌,扬弃了大众媒体的单向度传播,他们是不“被传播”和拒绝标签的一代。有人觉得他们很可怕,事实上,“90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切漠视这代人的成长和漠视他们成长的人。对于“90后”的研究,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与‘90后’年轻人营销划等号的市场营销策略,而且这种假象永远不会存在,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很多,品牌年轻化、网络营销、互动式体验营销、饥渴营销、娱乐营销、体育营销都是比较适合‘90后’年轻人的营销手段。”陈亮说。

在制定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前,对每个企业而言,先明确品牌年轻化这个品牌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像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耐克、苹果这些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品牌年轻化是他们不变的品牌战略,有了这个既定战略的支撑,才能看到这些品牌常变常新的品牌形象。

篇4:90后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90后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曾经的我们现在也成了00后的叔叔阿姨。

一、95后基本不用微信,98%的微信用户是都是成年人。而QQ社群中,10-29岁的用户占比达到80%。

微信的游戏功能偏少,且基于熟人圈子。对于爱好游戏,而又没有庞大熟人圈子的95后,微信的吸引力比QQ要弱了好几个层级。而当大人们迷恋于微信、微博后,QQ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二、在日常购物时,77.3%的 90后会注重自己是否喜欢,40.5%会关注价格高低,31.9%会受到朋友推荐的影响。

90后是比较有主见的一个群体,更多地会从自己个人偏好作为购物出发点。广告促销、导购信息等外部因素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30.5%的90后认为自己很宅,62%的90后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为宅在家里上网,位列90后自我评价中前三的还有独立和奋斗。

宅在家里上网成为90后最大的'标签,大家对于移动端流量较为敏感,他们会经常查看后台,防止恶意软件偷流量。偶尔外出就餐,评价的标准也不是美味与否,而是餐厅是否有免费wifi!

四、90后男生明显比90后女生更愿意在天猫上购买服装和鞋。在天猫上,男装的购买偏好为49%,女装为35%;男鞋的购物偏好为40%,女鞋为31%。

中国90后人群约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7%。90后群体每月网购消费240亿元,其中大部分金额流向淘宝网。对于喜欢宅又喜欢彰显个性的90后,网购成为他们的首选。而不出门就可以玩转衣食住,更得到90后男生的欢迎。

五、54.9%的90后崇拜商界精英,领袖伟人紧随其后为31.2%。在商界精英中,马云威望最高,为75.3%,比尔盖茨61.3%,马化腾41.0%。

普遍认为90后爱追星,但是在崇拜人选中,娱乐明星仅位第四为24.4%。而商界、政界精英则大受追捧。90后标榜自己是独立、奋斗的一代,崇拜商业精英,并不是以金钱为唯一指标,而是他们坚守梦想的执着精神,是“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六、90后最渴望的事情是旅行,其中旅行愿望最为迫切的是工作中的90后,达50.9%,学生群体外出旅行的愿望为44.5%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90后出行不讲究吃、住,更在意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生活,增加见识和体验。近年来,穷游、驴行受到90后的追捧。

七、45.7%的90后最感兴趣的国家影视是美剧。90后选择影片时74.3%关注故事类型及情节,57.1%的90后会考虑演员阵容。

77.1%的90后观众认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大约在10-30集最合适,恰好一部美剧的长度一般25集左右。在演员方面,48.6%的90后认为演员演技高超最重要,31.4%认为演员要有自己的风格,17.1%的认为演员一定要颜值爆表。

八、高达56.1%的90后青年群体会关注娱乐新闻,在各新闻领域中占比最高。99.1%的90后会关注多媒体,81.9%会关注社交媒体,71.5%会关注游戏。

娱乐泛化的时代,作为互联网土著,90后对于社会时尚、明星文化和大众文化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对于黏性高、活跃度强的90后,能得90后者,就能进入热搜榜。

九、28.9%的90后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为了休闲和娱乐,娱乐需求仅仅排在通讯需求之后。

与朋友联系和休闲娱乐成为90后选择即时通讯软件的首要原因,如果社交应用能够将这两大痛点一并击中,自然能把90后拿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QQ仍是年轻人社交的首选。

十、74.1%的90后会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陌生人为好友,25.9%不会加入陌生人。

整体上看,大部分90后不排斥认识陌生人,愿意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认识更多的朋友。

篇5:移动调查报告

移动市场是十分庞大的,那么移动市场的调查报告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我去给你们带来一些关于移动调查报告的文章!

1.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

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

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

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

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

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

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

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

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

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

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

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

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

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

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前购买手机,40.9%在19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

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

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XX万。

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

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

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

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

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

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

(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

(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

(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

(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

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

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

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

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

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

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

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

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

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

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

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

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XX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

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

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

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

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

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

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

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

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

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

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

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调查表明,1999年,影响被访者购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双向收费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话单价偏高(34.3%)、再次是裸机价格偏高(26.6%)、

入网费偏高(15.4%)和月租费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务、话音质量等不是很重要。

综合起来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无需求原因外,影响潜在消费者购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价格,特别是通话单价,而双向收费归根结底还是手机的通话单价问题,这已成为购买使用手机的最主要障碍。

对于话音质量、运营商服务质量等,由于潜在用户未使用手机,则仅是购买使用手机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不同年龄、收入水平的潜在用户在影响购买使用手机的主要因素方面亦存在较大的差异。

研究表明,除双向收费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18-29岁的年青人影响因素重要是通话单价偏高和裸机价偏高,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影响购买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人用不上等无需示的原因。

从收入水平看,除双向收费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中、低收入者主要原因依次是通话单价偏高和本人用不上,中等收入者是正好相反,而高收入者不购买则主要是由于有替代品和双向收费不合理。

这表明,年龄越轻,收入水平越低,通话单价偏高对他们购机行为的影响越大。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手机市场要获得更快的增长,仍需不断降低费用特别是通话单价和裸机价格。

篇6: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当前,腾讯关于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中的用户分析篇新鲜出炉,报告中指出白富美和高富帅的消费能力更强,而各个群体在周日的手机端活跃度都低于工作日,以24小时为单位的话,各群体手机端活跃时间集中在13点和20点这两个时间点,由此可以用来让互联网厂商们仔细研究,使得在投广告的时候充分考虑时间,找到最佳时间点。

报告中用户本分为四个群体:高富帅、屌丝男、白富美、厂花。从这四个群体来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特点。

一、高富帅和白富美使用WIFI接入占比较高

首先看到的是四个群体的网络连接方式,相比而言,高富帅和白富美使用WIFI接入占比更高,都达到了50%以上。而屌丝男和厂花使用2G和离线占比较高,皆在40%以上,综上所述,高富帅和白富美比较多的出现在WIFI覆盖率较高的地方。

二、最爱玩的TOP应用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报告显示,男性和女性相比较,男性更喜欢用快播和斗地主,而女性则更多地使用美图秀秀和安全产品。男女都会玩的则是QQ、微信、淘宝、UC浏览器、酷狗音乐、百度地图、新浪微博、优酷视频这类装机必备应用,以及天天酷跑、天天爱消除、节奏大师这类用户较广的微信平台游戏。

而同性之间,不同群体也亲睐不同类型的应用。同为男性的高富帅与屌丝男相比,高富帅更喜欢玩新浪微博和天天爱消除,屌丝男则偏向于使用WIFI万能钥匙和安全产品。而男性都喜欢玩的应用,除了装机必备应用之外,还有快播和陌陌。

同为女性的白富美和厂花相比,新浪微博和支付宝钱包更受白富美亲睐,而厂花们则偏爱神庙逃亡2和安全产品。女性们都在玩的应用除了装机必备应用之外,还有美图秀秀和节奏大师。

三、游戏应用活跃度周末低于工作日

对比各群体每周在游戏应用上的活跃度趋势,可以看出总体趋势是周末活跃度低于工作日活跃度,不论男女。而男性之间相比较,高富帅与屌丝男在游戏应用的活跃度趋势上差异较小。而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13点和20点左右都是男性使用游戏应用的两个高峰。

女性之间相比较,则可以看出以下特征:1、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13点都是女性活跃于游戏应用的高峰;2、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白富美花在游戏应用上的`时间都小于厂花;3、工作日的夜晚,白富美和厂花在游戏应用的活跃趋势相同,高峰都是在19至22点之间;4、周末夜晚,白富美在游戏应用上的活跃时间晚于厂花,白富美活跃高峰是22-23点左右,厂花活跃高峰是19点左右。

四、电商应用活跃度周末低于工作日,且女性在周末的网购随意性较强

对比各个群体在电商类应用上的活跃趋势,不论是高富帅还是屌丝,男性网购的活跃趋势非常相似。男性在工作日的网购高峰是13点和20点,在周末的网购高峰是12点之前。而女性之间,白富美和厂花在工作日的趋势基本相似,高峰都在19点左右。但是周末女性网购的随意性就比较强,随机分布在各个时间段。

综上所述,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消费能力更强,且各个群体在手机端上的活跃度周末都低于工作日,而以24小时为单位来看,各群体在手机端上的活跃时间集中在13点和20点两个时间点。

篇7:90后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关于90后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

自20**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入学至今,校园内已有三届学生为90后。他们是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在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的影响下,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而势必会影响其消费观,包括消费方向、消费心理、消费形式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大学生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次研究就是以问卷方式调查,以发放纸质问卷及利用网络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XX年6月至20XX年10月。在此期间,项目小组按项目设计计划有序展开的,包括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10份,其中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为90.89%。

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三大层面问题。一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其所在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状况等;二是大学生消费的实际状况,包括消费来源、生活费数目、消费的内容或者说消费的构成等;三是大学生对于消费的一些看法,如网购和奢侈品等,还有一些理财观念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庭条件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得看出:近九成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受访90后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在每月500元以上,其中分别有26%和20%的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其中他们的伙食费多为300~500元,并且有近两成学生的伙食费为500元以上;月娱乐开支大多为100~400元,并至少有13%的学生月娱乐支出为400元以上。来自农村的学生,有60%的人月生活费是在500~1000元之间,有29%的学生月生活费是在300~500元之间,另外还有3%的学生月生活费是在300元以下;主要有47%的学生伙食费为300~400元,另有44%的学生月伙食费水平平均分布在200~300元和400~500元;有70%的农村学生每月娱乐开支为50~200元,14%的学生月娱乐开支为50元以下。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来自农村学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

由此看出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水平略低于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学生,并且在调查问卷中,有46%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较低甚至非常低,这表明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而面对一件现在并不需要的物品时,有70%多的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学生会因一些诱因会忍不住去买,但来自农村的学生只有41%的人会想去买。这表明了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自己消费有一定的节制,也间接说明了农村学生的消费水平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2.男女生间的消费存在差异

诸如伙食费上,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4.9%的伙食费实在300-500元之间的',而男生在此区间中的比例比女生高出近7%,可见男生的伙食消费比女生多,因为男生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他们必须多摄入一些食物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再次男生运动量也比女生多的多,也需要更多摄入能量。而女生大多数都希望自己苗条一些,所以在伙食方面花费就比较少。

在娱乐开支方面,每月在50元-200元之间这一中下范围内,女生所占比例比男生高出近10%,而在400-600元这一较高范围内,男生比女生高出近6%,可见男生的娱乐开支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女生的。男生的娱乐范围较广泛,像打电玩,请客吃饭等等要比女生的多,并且在娱乐方面男生花销更加大手大脚一些,而女生相对来说会精打细算一些。在每月娱乐消费的主要项目上,男生多用于数码产品及买礼物请客上面,而女生多集中于购买衣服饰品及化妆品护肤品,其他项目上相差不大。女生相比男生来说更较注重自己的外表,所以在衣饰化妆品方面花费多一些,而男生则对数码产品更感兴趣,并且男生在交际方面也比女生大方一些,愿意花对一些的钱来经营友谊爱情。

3.网购已经成为90后学生群体中不可或缺的购物途径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看出,有68%的调查者会选择上网购物。网购已经成为90后学生群体中不可或缺的购物途径。其原因是网上购物所具备的送货上门,方便快捷,价格便宜、透明、方便等优点。价格低廉以及方便是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最主要的原因,这应该归因于由于大学生还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费主要靠父母供给,也正因为此,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比较关心产品的价格。另外,商品多样性以及更丰富的商品信息也是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有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表示最初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所需要的商品在周围实体店中很难找到,而在网上点一下鼠标就可轻而易举的找到。

大学生在接受网上购物这一新的购物方式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网上购物所产生的一定的疑虑和戒备,正是这些疑虑和戒备把约30%学生挡在了选择网上购物这一新的消费方式的门外。这也正反映出了网上购物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缺陷,需要及时弥补和纠正。在没有购买经历的大学生中,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对网站不信任,怕受骗,质疑其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对网络零售商的了解很少,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都是在消费者真正进行消费的时候才能够切身感受的。而一些不法商贩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甚至利用网络漏洞进行诈骗,也促使了一些大学生拒接网上购物。

从90后大学生是否网购这一角度的调查中可以了解到,90后大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快,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比较多,有7成的大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表明了大学生是接受网上购物的消费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人们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而网上购物这一方便、快捷的购物形式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用户。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网络营销,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占取新的消费顾客群体。

4.对品牌消费的态度

被调查同学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处于一个较理性的状态,70.6%的学生对于奢侈品只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购买,也就是说对于奢侈品同学们并不是一味追捧也不是一味排斥。其实消费也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过对于90后年轻的同学们来说,还是尽量不去购买奢侈品,毕竟现在还没有经济基础,消费来源大都来源于父母。我们现今社会还是倡导勤俭节约为主,同学们也应该发扬朴素作风。穿着使用名牌的物品,也并一定能让人产生对你的尊重与认同,还是要从自己的内在做起,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

5.盈余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知:现今高校学生每月生活费都有些许盈余。首先针对城市学生来说,78%左右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有盈余,其中65%的学生虽然有盈余,但并不多,而其中仅有13%的学生盈余较多。而有22%左右学生每月没有盈余。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有5%的学生认为每月生活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76%的学生认为勉强刚好,19%的学生认为绰绰有余。其中5%的学生包括每月生活费有盈余但不多的学生和每月生活费没有盈余的学生。

很容易看出,来自城市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其每月生活费都有盈余,主要由于城市中大部分家庭达到小康水平,这当然也与城市学生理财能力有关。并且家长能合理规划孩子的每月消费结构,因此占65%学生每月生活费出现仅些许盈余,有效地控制了孩子的花销。也可以看出虽然有22%的学生没有盈余,但仅有5%的学生抱怨每月生活费不能满足其所需,可以看出城市孩子的消费理念跟理财观念都是比较乐观的。

针对城镇学生来讲,6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有盈余,其中5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虽然有盈余,但并不多,占13%的学生盈余较多,而在13%中仅有6%的学生认为每月生活费绰绰有余。占37%左右的学生每月没有盈余,这其中有5%的学生认为每月生活费不能满足需求。

有调查显示知,来自城镇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与来自城市学生每月生活费不相上下,但却出现比城市学生高出15%的学生出现月末无盈余的情况,其很大原因在于其理财能力。

针对农村学生来讲,占56%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有盈余,而仅有5%的学生盈余较多,但其中这5%的学生中虽然每月生活费出现较多的盈余,但并没有学生认为每月的生活费能绰绰有余的满足他们的需求,相反他们大多数认为能勉强或者刚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剩下51%的学生虽然有盈余但并不多。占44%左右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没有盈余,其中8%的学生认为每月的生活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农村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稍低于以上两者。因此明显其盈余状况也低于以上二者。但是盈余状况的差距并不大,这与理财能力关系甚大。但对于5%盈余较多的学生来讲,他们中却不认为每月生活费能绰绰有余地满足其需求,这很大程度上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追求多,因此认为由于需求导致需要更多的盈余来自我支配;再者就是农村孩子消费观念有待提高。作为学生,只要能满足日常基本生活所需就行,没必要追求高层次的生活。

6.理财能力

针对城市学生来讲,57%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一般,23%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差,花钱没计划,而仅有10%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强。

针对城镇学生数据显示,66%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一般,29%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差,花钱没计划,而仅有5%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强。

针对农村学生来讲,62%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一般,22%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差,而有16%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强。

从总体上看,60%左右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一般,大约26%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差,花钱没计划,而有14%的学生认为其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从上述数据得知:大学校园中来自城市跟农村的学生其理财能力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差异,然而来自城镇的学生其中仅有5%的学生认为其理财能力较强,稍落后于来自城市跟农村的学生。从总体上看,学生群体中认为自己理财能力较强的比例偏低,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理财能力都有待提高。

原因:当今社会,理财能力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来自城市的学生其家庭的文化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因此家长会更加合理,科学的全方位教导自己的孩子,其中包括其理财能力。而且城市家庭大部分都是工薪家庭,家长每月的花销都是要规划的,否则很难有积蓄,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因此来自城市的学生理财能力总体上看一般,但还需提高。

而农村的孩子,由于其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等原因,年纪相对较小的时候就要学会当家,尤其是家里不是独生子女的,当父母为生计忙于打工或者务农时,他们还要承担照顾家中弟妹的任务,因此也就应了一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此其总体的理财能力也不逊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然而来自城镇的学生,其总体理财能力稍弱于前面二者。来自城镇的学生,家庭文化水平一般,经数据显示,家庭一般经商,目前来看,其生活水平不亚于城市家庭,但是家长平常跟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大部分家庭中家长跟孩子的隔阂较大,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并且大多数家长忽视理财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消费观念的教导往往只是“不要乱花钱”一句话,据额外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对于家长“不要乱花钱”这话,往往只是随口回一句“恩”,他们表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叫作乱花钱,因此提高城镇居民理财意识才是首要任务。

总体上看,仅有16%的学生有较强的理财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财意识需要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3.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因为他们消费能力有限,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4.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

在此,我们对90后大学生消费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应根据自身的消费情况及家庭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来更好的买足自身的需求。养成每天记账的好习惯,这样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消费,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自己抵制诱惑的能力。

大学校园应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校园消费氛围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并加以引导。同时,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例如在校开展一些关于大学生理财方面的培训等,使得理财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灌输理财的思想。

父母也应多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兼职,既能赚取一些生活费,了解金钱的得来不易,也能在社会中锻炼一下自我。学校教育高校与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篇8:90后创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创业成功的暴富神话时常自耳边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大军。去年底,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近日,某网站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20XX年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共有3872名90后大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男生2138人,女生1734人。

六成90后想创业,但休学创业不足一成

虽是大一新生,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小李却一直在琢磨自己能干点什么。“创业可能也谈不上,就想自己做点这方面的尝试,挣钱是次要的,主要是想锻炼一下自己。”

调查显示,56.3%的90后表示愿意在大学上学期间进行创业尝试,而没有任何创业意愿的90后则占比为43.7%。 去年底,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虽然90后们看似对创业跃跃欲试,教育部也提出了更优厚的条件。不过,大学生对休学创业似乎还并没有特别高的兴趣。92.8%的90后称不会休学创业,愿意休学创业的90后仅占7.2%。

过半90后创业为致富,但成功率普遍不高

你创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此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省会10位有意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大学生,5位坦言是为挣钱。“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发家致富,增加社会经验或阅历只是退而求其次的目的,也就是即使不能致富,至少对自己也是锻炼。”河北师大的小王说道。而称创业主要是为了尝试和锻炼自己的则分别有3人和2人。

网络调查显示,国内的创业风潮,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众多创业造富故事的影响,90后这个在外界看来特立独行的一群人也未能免俗,大部分创业的直接动因是致富。数据显示,50.3%的90后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希望发家致富;41.8%的90后称创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创新、尝试新东西和新事物;6.7%的90后称创业是为积累实践经验,即使创业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另有1.2%的大学生表示会因为创业很时髦、追着风潮去尝试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90后创业成功率普遍不高。“我们宿舍6个人,几乎人人都有过创业的经历或尝试,有卖手机卡的,有做中介的,有开微店的,除挣点小钱,积累点社会经验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大多都中途放弃了。”大三学生小刘说。而来自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六年来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60个创业团队,其中只有62家企业目前仍在运营,其

余的近百个创业项目都已“夭折”。据了解,创业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团队领军人物缺乏创新能力、太过木讷。 专家表示,90后创业不应跟风,也不应只看到创业造福的光环,而忽视创业者背后的各种艰苦努力和韧劲。创业者应该多动脑筋,既然是创业,就应该尽可能地多想多动、活学活用,不能随机应变的创业者往往会走向死胡同。百高校则应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高校还要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科技互联网创业最吸引90后

春节长假,河北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小赵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利用这个假期开了一家网店,“专营手工制品,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资源,正好可以拿来用。”对于大学生最倾向创业的领域,35.7%的90后希望是在科技、互联网领域;30.1%的大学生倾向在餐饮行业创业;10.2%的大学生对教育培训领域有创业倾向;8.9%的人选择服装行业;6.5%的90后对环保器材、环境评价方面情有独钟;5.1%的`90后希望从事美容行业创业;另有3.5%的人会通过售卖小商品创业。 大学生把目光瞄向创业市场的同时,也大都会兼顾学业。于是长假期间成为90后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期,在此期间由于学生都放假离校,所以围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展开的线上创业十分受青睐。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称会在假期尝试自主创业,其中开网店、经营自媒体或公众号,成为不错的选择。一些90后还会三五人组成小团队去运作一个大号,吸引很多兴趣粉丝后,再进行商品融入广告等商业化尝试。

创业资金大多靠父母给

“创业资金当然得来源于父母了,我没有工作,哪来的收入啊。”小李说,他的创业资金会控制在万元以内,除了父母资助外,他还会通过打工来挣一部分钱。

90后创业者的创业资金渠道比较多,并且构成并不会很单一。其中父母给的占比58.1%;自己积蓄的占比56.3%,获得天使投资的比例为21.3%;银行贷款的比例为9.5%。在创业启动资金的金额方面,50.7%的90后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为1-5万元;21.4%的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为1万元以内;14.2%的90后启动资金为5-10万;10-50万的启动资金为8.1%;拥有50万以上创业启动资金的90后占比仅为5.6%。

90后对创业资金的花费上,采购物资和进货以64.2%的比例占据大头,市场宣传则以21.5%的比例位列支出第二位,此外人力成本占到14.3%。 投入成本较低的网店,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网店成本低,而且灵活,更适合大学生这个群体。”小赵说。

篇9:经典90后婚姻调查报告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日渐发展,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婚姻的看法都在发生着变化,虽说不上翻天覆地,却也算是日新月异了。时尚与朴素,流行与传统,现实与理想等等都在发生着激烈的相互碰撞。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由婚姻带来的各种态度都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这里就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婚姻的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期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感情 婚姻 学习

一、引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饱受关注,他们的情感走向也是一重要话题。为此,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未来婚姻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一) 对象:五湖四海的在读大学生

(二) 手段:抽样问卷调查(问卷附后)

1. 具体实施方法:为了体现此次调研的广泛性和客观性,在调研过程中,我做了不同地区、不同大学的问卷抽样调查。问卷总份数为300份,其中本校大学生占70%,外校大学生占30%(外校的学生通过网上问卷实施)

2. 调查时间:XX年8月22日

三、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不论你是否谈过恋爱,但你对爱情总是有一份自己的独特理解;不管你是否经历过婚姻,但你对它总是一些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调查,认为生命和学习高于爱情的达到86.67%,认为大学生恋爱就是找精神寄托的占53.33%,认为谈恋爱是正常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占83.33%,认为爱情总是掺杂着现实元素的占60%,认为大学里的恋爱成功率极低的占80%,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占60%,认为大学期间发生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占60%,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的占80%,认为结婚就意味着宣告自由的结束的占6.67%,认为自己能够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占6.67%,认为婚姻中的责任远远大过爱情的占100%,认为责任感不是靠婚姻来体现的占46.67%,会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的占26.67%而选择爱自己的占40%.

(二 )成因分析

大学是个自由的天堂,特别是远离了父母的管辖,老师的敲打,加上有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寂寞感,使得我们不得不寻找精神的家园;大学是个潮流的国度,特别是在如今的新新世界里,在社会上随时吹着感情风的年代里,在大学这个男才女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校园里,使得我们不得不顺着时尚追逐爱情。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便远离了寂寞。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现实的东西也要求得越多。 “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所要做的事。”“有些同学一接触恋爱就变得不理智了,根本就没法学习了。”在这些同学眼中,学习还是比恋爱重要,但他们的说法有点偏,学习与恋爱真的就那么相抵触吗? 恋爱也并不见得就会给学习带来阻力,学习上的失利也不能归罪于恋爱。在恋爱问题上,男的希望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而女的则希望找一个潇洒的男朋友,作为炫耀的资本,有的学生看到某些同学成双成对,便觉得受不了,于是不管是否志趣相投,便轻率涉足爱情,而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社会是个大染缸,可以把人染得五颜六色,好的不好的,都是你的态度决定着的你行动,而你周围的环境却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你的态度。父母的婚姻可能是对自己最大影响的了,然后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等等都决定着自己对婚姻的看法。

四、结论

爱情和婚姻皆是人生的两大主题,我们向往,我们追求,同时我们也迷茫,即便如此,但我们一定不能够失掉自己的方向。大学生既不能为了满足好奇而过早涉及情场,也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如果当爱情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或者将要把丘比特之箭射出去的时候,都要进行理智的思考,不要刻意的去要求什么,也不要随着潮流去追逐什么,应该摆正自己的爱情位置,向自己理想中的婚姻而靠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恋爱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的恋爱观,因此,加强人生观教育,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搞清人生真谛,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这样也才能让大学生在以后的婚姻之路上走得更加的顺。

篇10:关于90后价值观调查报告参考

人们通常所使用的价值观概念,是价值观念的简称,常常是特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价值观具有一般观念的共性,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又与一般观念不同,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稳定性、凝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知识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将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对未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为政治观、择业观、恋爱家庭观、道德观、消费观、法制观、友谊观和金钱观共8个观念,设计编制了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220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政治观

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态度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是肯定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积极的。80.13%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仍然需要党的领导”;对“一个人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的,达到调查总数的74.33%。但对有些问题认识不清,如有8.71%的学生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与经济无关”,7.81%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什么关系”。

2.择业观

在择业方式上,74.55%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18.75%的学生希望到“人才市场招聘”,还有2.90%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介绍推荐”,仅有3.79%的学生仍然希望通过“国家统一分配”就业。从择业标准与择业类型上考察,当代大学生择业视野更加开阔,职业兴趣与经济收入对择业方向具有重要影响。62.28%的学生在“你愿意到哪种企业工作”的问题上,选择了“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哪工作无所谓”。另外,60.04%的大学生认为“跳槽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理想的职业和单位”,说明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择业信心考察中,47.32%的学生对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仅有13.62%的学生“没有信心,感到茫然”。

3.恋爱家庭观

在选择恋人的第一标准上,64.73%的学生把“人格品德”作为选择的第一要素,仅有2.23%的学生选择“对方或家庭的社会地位”。在婚恋自主的考察中,有83.93%的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重视父母的意见,但关键在于自己”;仅有7.59%的学生对父母的意见“非常重视并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对待婚外恋现象上,26.23%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也不赞同”,63.90%

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仅有9.87%的学生“理解并表示赞同”。对未婚同居现象,除21.30%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不赞同”外,高达78.7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甚至18.26%的学生“理解并赞同”。这表明我国性知识的教育虽然较为普及,但性道德教育还有很大欠缺。

4.道德观

在道德认识方面,54.24%的大学生认为“先进人物之所以先进就在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个人服从集体”。从道德标准而言,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危机表现出忧虑,有50.00%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好人比能人更可贵”,31.70%的学生认为“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难说清”。在道德行为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的现实,恪守社会道德规范,70.79%的大学生认同“义利不能兼顾时,应该舍利取义”。

5.消费观

在消费方式上,仅有6.47%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可以显示他的地位和大度”,70.09%的学生崇尚“一个人应该能挣会花”,虽然会花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应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朋友聚会用餐,应该各自付账”有23.44%的认同率,则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理念,走向实际。调查中,对“在保持基本生活费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手头还有余钱,你的选择”问题答案是:34.68%的学生用于“文化教育”投资,21.17%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19.14%的学生选择“股票投资”,另有15.99%的学生“储蓄”起来,仅有9.01%的学生选择“购物享受”。

6.法制观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观点、原则、方法是认可的。64.73%的学生同意“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观点,81.51%的学生认为“许多人违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但令人惊讶的是有76.56%的大学生同意“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最好用私了的办法解决”。这一数据与他们在调查中表现出的较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相悖的。一方面他们认同法制原则,渴望法制平等,崇尚法制的严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法律制度的不信任或不信赖。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7.友谊观

调查中有76.56%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责任关系而非利益关系”,当问到“有朋友邀请你参加其结婚庆典,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时,83.26%的人选择了“愿意去认识他们”,而仅有16.74%的人会“借故拒绝”。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人际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依靠真情而不是靠金钱和权势维系感情,同时也愿意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有着积极、坦诚的友谊观。37.05%的学生在交友态度上较为拘谨,不愿意主动结交陌生人,在人际交往上显得保守。还有20.89%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金钱、利益高于友谊。

8.金钱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58.26%的大学生能正确面对金钱,认为金钱同世间万物一样具有二重性,金钱有它的重要性,但钱在人生选择中处在次要位置。仅有12.2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当问到“挣钱越多越好吗”,有37.78%的学生同意此观点,同时有37.33%的学生否定了此观点;58·48%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工作的目的”并不光是为了挣钱,还有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仅有20.09%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经过以上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学生价值评价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在结构上比较单一,以“无私忘我”、“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根本。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由公费上学改为自费上学,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些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无疑促使大学生对自我发展进行更多思考,客观上推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化的发展进程。大学生虽能认识到个人只有依靠社会、集体而存在,个人离开了社会和集体就不能发展,但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但强调社会价值,也注重自我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现代价值观。

2.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

今天的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并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近年来,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

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化的年代,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各种思想跨国界交流,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自由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影响。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注定了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具多样化。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价值观起着行为导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只有抓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这一根本,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人生理想与目标的探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同并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1.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性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已不在于人们是否认同价值观的多元存在,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如何选择,应该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主导价值观。“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我国一贯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稳固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2.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1)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高校的“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都包含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哲理与情趣融于一体,积极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使价值观教育成为大学生欢迎、喜爱并切实从中受益的教学,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大学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观,其校风、学风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

(3)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全面了解社会,感受现实,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3.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三个导向”

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三个导向”,即文化价值导向、利益原则导向和理想信念导向。

(1)文化价值导向。文化价值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征的本质,是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失去特质的国家将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文化价值导向,首先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利益原则导向。对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个体化倾向,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保护集体利益,个人也受益其中;维护个人合法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得到巩固和张扬。同时,在利益冲突时,能够自觉遵循“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准则。

(3)理想信念导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世俗化倾向,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物欲的陷阱,迷失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正确导向是十分必要的。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还应该具有一种精神;人不仅要求得到物质的满足,还应该有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人不仅是为己的,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

4.把握特点,与时俱进,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价值观教育要建立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动态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育者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大学生,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一些表面现象来进行教育,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处于被动,无法收到实效的原因所在。另外,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一方面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以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和沟通手段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开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

篇11:关于90后价值观调查报告参考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 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2】 对于爱情的茫然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 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 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3】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六.建议和展望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在着手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表现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状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机时刻,但是从这一次的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相当理智和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尽管在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暴露了一些诸如关于家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欲求不满等方面的困惑,但对于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而言,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会成为新的价值观确立的“铺垫”和“反铺垫”。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操作性强的建议:

【1】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 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针对调查中大学生轻看家、国的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目前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与家和国休戚相关的。

最后,在这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向:

【1】 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能吸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价值观念将陷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状态。

【2】 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3】 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

至此,我们这一次的分析报告就告一段落,虽然在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特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的明天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篇12:关于90后价值观调查报告参考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 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2】 对于爱情的茫然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 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 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3】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六.建议和展望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篇13:关于90后价值观调查报告参考

实践内容: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鲜力量,要深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先从社会的新鲜力量入手。于是我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做了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调查问卷。

实践结果:

问卷以网络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50名大学生。其中党员所占比例为23%;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的占了20%,模糊的占了39%,有15%的人表示自己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民主、自由、公正、和谐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中国发展的前景看法,55%的人选择了中国崛起论,33%的人选择了中国崩溃论,11%的人认为与自己无关;61%的人偶尔关心国家大事,37%的人经常关心,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对于经常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新闻类、综艺娱乐类、从不看电视节目、道德建设类、婚恋交友类、情感类;在看到一则消息后,有96%的人选择了根据消息内容判断真假;对于认为那种行为最损坏中国国际形象的题目中,官员贪污腐败、食品安全和国人不文明行为占了大多数;关于关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或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有21.81%的人选择了经常,75.07%的人选择了偶尔;对于在生活中见义勇为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量力而行;53.82%的人认为身边的党员对自己没有影响,稍有影响的占了37.68%,只有8.5%的人认为有较大影响。

总结:

就这份调查问卷,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没听过。2.有一半的大学生对于国家不抱有希望和抱有国家兴亡与我无关的想法。3.超过一半多的大学生仅仅是偶尔关注国家大事,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信息。4.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党员对自己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就这四点来说,我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不够。那么,怎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 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受环境影响极深,由于生活在和平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他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教育的重点。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另外,积极从事社会实践,切实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注重能力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构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践行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节俭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美丑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在实践中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篇14:90后单身调查报告

90后单身调查报告

剁完手的双十一感觉好空虚, 不是等快递等得好焦急,而是因为今年还是一条单身汪啊,又刷新了一次光棍节单身记录......据调查全国有2亿单身人口,22岁及以上的未婚男性大概有6千万,20岁及以上的未婚女性大概有,甚至有人预言将会爆发光棍危机。90后的你为什么还在单身?

11月11日当天,移动游戏化社交平台对面APP发布《90后单身调查报告》,从十大方面看90后单身群体现象!

1、哪个省份90后最多?

报告显示,广东占全国单身总人数的11%高居榜首,广东由于富士康型工厂企业大量输入青壮年劳动力,以及人才引进政策扶持,单身基数自然水涨船高,其次是四川、黑龙江、河北等地,单身数量紧跟其后。

2、90后的单身男女比例

90后的单身男女比例中,汉子比妹子多出一倍,这也与全国人口总数上男性单身比女性多有关。其中深圳剩男剩女比例100:74,成都剩男剩女比例100:165.6,深圳单身男性多,成都单身女性多,下次跳槽可以换个地方组CP啦!

3、90后单身星座榜

而在单身星座榜中,摩羯座以10.4%担当单身率最高的星座,90后热衷于星座测试等,有时候跟陌生人搭讪,星座正是一个不错的切入话题。按照分析摩羯座比起恋爱更爱工作,加上性格内向,容易错失机会,而个性独立的白羊座则最有异性缘!

4、哪个行业单身率最高?

90后已经步入社会,成为职场的新力量,那么哪个行业单身率最高?统计发现,是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中流传一句约定俗成的“996”,意思是朝九晚九,周六也要上班,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又讲求速度和效率,因此平常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了!加上每个IT公司男女比例极不平衡,也直接提升了单身指数。紧随其后的是公关、广告和传媒行业。

5、哪些开场白会把天聊死?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通过网络就能即时社交和聊天。而在陌生人社交软件上,不少人都是抱着约会交友的目的`,那么开口第一句其实就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网络社交语言中,我们发现“嗨/hi/hello”以及“在吗/在干嘛”是非常容易把天聊死的开场白,一方面碎片时代网络讯息太多很容易忽略或没有时间查看,另一方面千篇 一律缺乏亮点的开场白让人接不下去,90后更喜欢有事说事。

6、90后的爱与性

90后的爱与性。没恋爱但是有性爱经历的boy是妹子的3倍,90后最大的已经26岁,不少人步入了婚姻和职场,但是没恋爱却有过性爱经历这点上,说明这代人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有过性爱不一定要恋爱或结婚,只要双方情投意合,这也许也是部分人喜欢上社交软件的原因吧。

7、谁还没有个前任?

90后中,有过前任的是没有前任的人的2倍,这与上述其实类似,虽然现在单身不表示之前没有谈过恋爱,现在平均有2-3个男女朋友是不奇怪的,在自由恋爱时代,他们更相信找到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8、你妈逼你结婚了吗?

过年回家或者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有没有被你妈催过婚?曾有过被逼婚经历的妹子47%,有过被逼婚经历的boy53%,男性被逼婚超过五成,据调查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下载陌生人社交APP去认识异性。

9、为了脱“光”你会妥协吗?

77%的妹子表示不愿将就,宁缺毋滥,而35%的汉子则表示会为了摆脱剩男身份而妥协。对于妹子来说,更喜欢嫁给爱情的样子,女性天性是需要爱情滋养的群体。而男性为了社会地位或者成家立业着想,他们更容易在时间到了之后快速进入婚姻阶段。

10、平均每天花费多少时间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

据悉我国网民已超6亿人,人均每天上网近4小时,90后更是通过一系列社交软件来建立社交关系。据对面报告显示,女生平均每天花费4.5小时,男生平均每天花费2.2小时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90后女生比男生更热衷于建立社交关系,而男生则把时间花费在游戏上更多。

90后生人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当年的毛孩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相比上一代人,他们有着更多样的追求,也能更从容地为了梦想和爱情而活。但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步伐,90后又喜欢宅的特性,其实这一代虽然思想上比较开放,但是在脱单上也依然不容乐观。对面APP,是一款受9095后热捧,主打游戏化交友特色的交友软件,9095后是对面的目标受众,他们使用社交软件所产生的交互行为对面了解得很深刻,对面产品也正是围绕“爱情线+友情线”打造了一个社交乐园,希望能让一帮年轻人在这个平台快乐地找朋友、找对象,也能找到自己,这次应景双十一出台“单身调查报告”并以90后为切入点,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90后单身生存状态。

信息爆炸的喧嚣之下掩藏的是每个人的孤独,愿我们都不再孤独。

篇15:90后上网调查报告

90后上网调查报告

中国大陆90后人群比世界平均值更高

90后上网时间和访问网页数量比平均值更高

90后对在线视频、游戏和社交网络内容更感兴趣,对新闻和商业、金融更冷淡

在线视频

90后是在线视频的主要受众,每个人每月在线收视121个视频,总时长达到840分钟

90后最喜欢的视频平台是“优酷和土豆”

90后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中国好声音”

社交网络

90后登陆社交网站时间和页面都比平均值高

动感地带、新浪微博和人人是最受90后欢迎的社交网络

年轻一代正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站

网购

90后占网购用户的26%

90后最愿意使用淘宝和天猫网购,其他网购网站都比平均值低

90后每个月在网购上花费240亿元,大部分流向淘宝

90后在淘宝和天猫上最喜欢的`网购类目主要是女装、男装、女鞋、护肤品和手机

90后花更多钱在天猫上买标准商品,在淘宝上买个性化商品

总结

90后是重要的网购群体,他们喜欢有趣的、非传统、不无聊的东西;

90后是在线视频重要的市场,特别是电视节目;

90后是社交网络的主要受众,尤其是移动社交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

90后主要在淘宝上网购。

篇16:关于90后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我们认为总的看来本校学生的消费观念是基本正确和健康的,但少数同学确实也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必须引起重视,简言之总体可喜,部分甚忧。

可喜的方面主要是我们的同学绝大部分能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表现如下:

第一,脱离家庭和地区经济实际刻意追求高档次名牌享受的同学人数极少,虽然羡慕名牌商品的同学还比较多,但绝大部分能以实际出发以学习为重,只有想法没有行动,不少同学只知道不到10种名牌产品,大家购买的名牌产品平均价位并不高。

第二,在购买名牌商品上对家庭的要求,绝大部分同学是比较客观的,在家庭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除绝少部分同学表现不好,一般都能克制自己着重家长的意见体谅家庭困难。

第三,从购买消费品的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选购的目标在于生活必须品主要是服装、文化用品、书籍用于购买化妆品的价位也不高。

第四,从我们日常观察的情况看同学们穿戴比较朴素,往返学校和家庭之间,很少人花钱坐车,不少同学二三十分钟的路程还是坚持步行。

上述是可喜的一面,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更主要的原因是永泰山区经济水平较低制约着大家对高消费的追求,另外艰苦朴素是落后地区人民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生活作风的传送和影响也有很大作用。

然该存在问题的一面也是不可忽视的,这表现在:

第一,确实也有少数同学脱离家庭经济实际追求高档次名牌消费,而且其消费行为的目标在于排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个别同学购买的价位也相当地高(当然这是相对于永泰山区落后的经济而言),同时也有当家庭经济不允许或家长认为不必要,不予支持时竟向家长发脾气的情况。

第二,虽然脱离经济实际刻意实施高消费的同学是个别现象,但是在贫穷的情况下羡慕高档消费的倾向相当普遍。在初中部时有一些同学欺瞒家庭贫穷、消费水平特低的同学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学校宣传教育不够;三是部分家庭关心不够。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作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社会再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所以消费并不能认为是纯粹意义的个人行为,每个人依法都有自己消费的自由,但绝不能因此认为,家庭和个人消费与社会无关,显然,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因此全社会消费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就要求:第一,要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脱离实际的超前消费;第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第四,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对照上述的要求,我校同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仍有相当差距,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我们建议如下:

(一)加强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政治思想宣传,学校不能只有高考只剩多少天的标语也应有提倡艰苦奋斗的标语。

(二)班主任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也要把节俭奋斗的精神,提到日程上,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学习。

(三)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这一要求,尽力做好放纵子女乱消费的家长的思想工作。

同学们:世界五彩缤纷,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我们也有追求的权利,但是大家千万要记住,我们还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把我们所有的注意集中学习上,让我们永远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已经是幸福的一代,欢乐的艰苦正是为了铺平将来更大幸福的道路!

篇17:《90后单身调查报告》

《90后单身调查报告》

11月11日当天,移动游戏化社交平台对面APP发布《90后单身调查报告》,从十大方面看90后单身群体现象!

1、哪个省份90后最多?

报告显示,广东占全国单身总人数的11%高居榜首,广东由于富士康型工厂企业大量输入青壮年劳动力,以及人才引进政策扶持,单身基数自然水涨船高,其次是四川、黑龙江、河北等地,单身数量紧跟其后。

2、90后的单身男女比例

90后的单身男女比例中,汉子比妹子多出一倍,这也与全国人口总数上男性单身比女性多有关。其中深圳剩男剩女比例100:74,成都剩男剩女比例100:165.6,深圳单身男性多,成都单身女性多,下次跳槽可以换个地方组CP啦!

3、90后单身星座榜

而在单身星座榜中,摩羯座以10.4%担当单身率最高的星座,90后热衷于星座测试等,有时候跟陌生人搭讪,星座正是一个不错的切入话题。按照分析摩羯座比起恋爱更爱工作,加上性格内向,容易错失机会,而个性独立的白羊座则最有异性缘!

4、哪个行业单身率最高?

90后已经步入社会,成为职场的新力量,那么哪个行业单身率最高?统计发现,是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中流传一句约定俗成的“996”,意思是朝九晚九,周六也要上班,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又讲求速度和效率,因此平常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了!加上每个IT公司男女比例极不平衡,也直接提升了单身指数。紧随其后的是公关、广告和传媒行业。

5、哪些开场白会把天聊死?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通过网络就能即时社交和聊天。而在陌生人社交软件上,不少人都是抱着约会交友的目的,那么开口第一句其实就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网络社交语言中,我们发现“嗨/hi/hello”以及“在吗/在干嘛”是非常容易把天聊死的.开场白,一方面碎片时代网络讯息太多很容易忽略或没有时间查看,另一方面千篇 一律缺乏亮点的开场白让人接不下去,90后更喜欢有事说事。

6、90后的爱与性

90后的爱与性。没恋爱但是有性爱经历的boy是妹子的3倍,90后最大的已经26岁,不少人步入了婚姻和职场,但是没恋爱却有过性爱经历这点上,说明这代人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有过性爱不一定要恋爱或结婚,只要双方情投意合,这也许也是部分人喜欢上社交软件的原因吧。

7、谁还没有个前任?

90后中,有过前任的是没有前任的人的2倍,这与上述其实类似,虽然现在单身不表示之前没有谈过恋爱,现在平均有2-3个男女朋友是不奇怪的,在自由恋爱时代,他们更相信找到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8、你妈是逼你结婚了吗?

过年回家或者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有没有被你妈催过婚?曾有过被逼婚经历的妹子47%,有过被逼婚经历的boy53%,男性被逼婚超过五成,据调查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下载陌生人社交APP去认识异性。

9、为了脱“光”你会妥协吗?

77%的妹子表示不愿将就,宁缺毋滥,而35%的汉子则表示会为了摆脱剩男身份而妥协。对于妹子来说,更喜欢嫁给爱情的样子,女性天性是需要爱情滋养的群体。而男性为了社会地位或者成家立业着想,他们更容易在时间到了之后快速进入婚姻阶段。

10、平均每天花费多少时间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

据悉我国网民已超6亿人,人均每天上网近4小时,90后更是通过一系列社交软件来建立社交关系。据对面报告显示,女生平均每天花费4.5小时,男生平均每天花费2.2小时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90后女生比男生更热衷于建立社交关系,而男生则把时间花费在游戏上更多。

90后生人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当年的毛孩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相比上一代人,他们有着更多样的追求,也能更从容地为了梦想和爱情而活。但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步伐,90后又喜欢宅的特性,其实这一代虽然思想上比较开放,但是在脱单上也依然不容乐观。对面APP,是一款受9095后热捧,主打游戏化交友特色的交友软件,9095后是对面的目标受众,他们使用社交软件所产生的交互行为对面了解得很深刻,对面产品也正是围绕“爱情线+友情线”打造了一个社交乐园,希望能让一帮年轻人在这个平台快乐地找朋友、找对象,也能找到自己,这次应景双十一出台“单身调查报告”并以90后为切入点,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90后单身生存状态。

篇18:移动支付消费者调查报告

移动支付消费者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我们的支付手段从现金交易转变为移动支付。4G网络的普及,让我国超7.3亿城镇人口和超6.3亿农村人口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一、移动支付交易额

据数据统计,截止到,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亿元。其中,支付宝的支付额度凭借多年的优势,占支付总额51.8%;而微信支付则是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移动支付,用户平均每月使用超过50次。身上不带钱已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90后学生和白领是移动支付的生力军,他们也更习惯无现金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式。

二、移动支付优势

1、从淘到扫

据调查显示,消费者线上购买衣服正在从传统的PC端购买,逐渐转向移动设备购买,78%的人表示他们曾使用移动支付在网上购买过衣服。而在线下购买衣服的过程中,刷卡的也少了,扫码支付的消费者在增加。40%的.人表示在线下购衣时使用过移动支付。这得益于移动支付在商家中的普及度高,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商家也从这趋势的受益。

2、支付场景增多

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企业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更多的实体场景将能接受手机钱包的付款方式。扫码支付将迎来将比NFC更早在线下市场蔓延。有理由预期,不远的未来,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网银、paly)将逐步发展成可以替代银行卡、现金的支付方式。

三、未来趋势

1、用户爆发式喷涨

20春节,抢红包不仅登陆了直播7亿收视率的央视春晚,还成为了春晚观众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标志着抢红包背后的移动支付完成了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抢红包让众多用户初识和初试了移动支付,当部分用户自助或在亲朋的帮助下完成注册、认证、绑卡等过程后,形成了向移动支付用户的转化。

2、平台开放成趋势

随着行业标准逐步统一和国家政策影响,移动支付平台的开放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的角色也面临着重新定位,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联合产业链其他成员,共同打造并维护一个开放的支付平台。移动支付的开放,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更多的力量将会注入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会协作竞争。

3、标准统一趋势

统一技术标准能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营造合作局面,推动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进程。反之,若是缺乏统一的标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移动支付市场比较混乱,支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无从保障。

移动支付将对我们的生活形成重大的影响,相信不久,移动支付将标准化、统一化、开放式。

篇19: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

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成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

报告显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

报告还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包括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其中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损失的比例过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用手机同时注册金融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如发生信息泄露,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账户盗取资金。

在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50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

报告还揭示出去年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方面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报告显示,20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其中沿海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加快,各类移动支付在消费群体中呈现分化趋势,第三方支付的手机APP因丰富的场景受到年轻人群偏爱,高学历及中青年群体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选择云闪付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2015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调查还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点卡等网络虚拟已经成为95后最常见的交易场景,20岁以下受访者使用手机购买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比例高达97%。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报告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不区分大小额均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超过七成。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自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

一是在金融网站减少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选择使用包含字母数字等更加复杂的用户名。二是关注最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应对欺诈能力。三是选择安全性高的支付产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降低非法恶意程序对移动支付安全带来的风险。四是关注大额账户安全,可联系发卡银行或支付机构等,选择配有保险保障的支付产品或为自己的大额账户购买资金保障险。

调查显示,在发生欺诈后积极采取措施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建议消费者在遭遇欺诈后,第一时间致电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告知情况,并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

篇20: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他们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他们就业观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所想与社会需求有何差别。

对于调查问卷的问题,我们从大学生对于学习(考试)成绩入手,询问了他们对于多数人渴求的奖学金的看法,进而了解了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情况,辅之以对中国大学必设的一些思想理论课的态度,进一步涉及到实现目标所必需的两点:规划与执行,最后是大学生们自己眼中的应有的就业素质。

交叉使用主客观题,尽最大可能透过数目不多的题目了解社会所反映的大学生所学的与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考察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习与就业的思考,希望能通过与采访所得结论的对比得到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大学生活。

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校,这使得有限的100个样本能够较有效反映实际问题。

具体结论及数据如下:

对于成绩单上的成绩,47%的人认为成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大学的表现情况,43%则表示大学的学习成绩代表不了个人能力,大学关键还是靠能力,其中一部分认为成绩只要不挂科就行,其余10%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这首先就证实了一个多数人对于大学成绩的定位:至少大学成绩单远不如高中成绩单重要。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表示看重的稍多于无所谓者,但即便是前者也表示不会像中学那样对分数锱铢必较,对名次耿耿于怀。而对于与成绩单上的成绩密切相关,但要求更高的奖学金,调查者并不像刚入校的学生那样对奖学金获得者顶礼膜拜,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 绝大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优秀人才,那仅代表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能力,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差距还很大;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这种能力与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在大学生活中认真对待学习的人,日后也一定会认真对待工作,像公务员等一些事业性的岗位就是需要这种严谨、踏实、肯干、认真的年轻人。

前两个问题是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在校成绩和与成绩有关的荣誉提出的。由此可见,唯成绩论已越来越站不住脚,大学生对于成绩以外的某些东西的重视正在提高。这与由采访得出的社会对大学生成绩外的一些素质的要求相符,但具体大学生对什么重视,还不能简单由这两个问题得到。

3—5题都是涉及专业的问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统计结果如下表

A B C D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28% 52% 16% 4%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习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50% 34% 10% 6%

5 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36% 44% 14% 6%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35% 37% 21% 7%

(3—5问题如下: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A、很好,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 B、有所领悟 C、为应付考试而学,没什么兴趣 D、学了跟没学一样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习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A、会,很有必要 B、看心情,某天有兴致了会小学一下 C、懒的学,反正不考试 D、没必要,我又不准备干这方面的事

5 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28%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认为学与未学存在很大差别。52%的大学生觉得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领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领悟还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与现实中的应用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这与剩余2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所持有的不同程度的学而无用的消极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课余时间新专业的学习,约50%的被调查者抱有积极的态度,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意愿。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有了危机意识和准备意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社会越来越青睐专业过硬的综合性人才。34%的被调查者则给出了比较随性的回答,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和方向。其他被调查者则对全新专业的学习抱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领域,认为术业有专攻。

对于文理专业问题,通过分别对理工类和经管、文史哲类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认为应该主辅互补,即理工见长的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管理、领导能力;而主修经管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理科知识,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一言

以蔽之:当代大学生应该综合全面发展。然而,剩余调查者则认为文理跨越学习没必要,只要踏踏实实学好本专业就可以了。究其原因,一是时间可能比较紧;二是长期培养的单一思维方式和养成的学习习惯使得再去接触全新的知识领域,要面临着很多的阻力;三是个人兴趣问题。

对于开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一类的政治思想课的有用性和必要性问题,除11%的支持者外,其余被调查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表示用处和必要性甚微,甚至应该取消。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这些深刻的思想精华,由于与目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的联系度过低,正在遭到冷落。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正是由于这些政治思想的指引和一代代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如果我们想走公务员之路,这也是必备的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老师也应注意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政治思想理论培养起兴趣。

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持乐观与悲观态度的人几乎各半。由此看来每个人所占角度不同,思考的结论迥异,无法得出定论。

对于考研现象和“一流学生就业,二流学生留学,三流学生考研”观点的认识问题,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基本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考研现象的燎原之势是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的催化品,因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理想,所以想通过考研这种继续深造的方法,来延迟就业时间,增大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对这种学生流派划分问题,被调查者基本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毕业后的选择因人而异,不能妄加论断,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众多的影响因素在发挥着作用,各种道路,弊益均有。

对于人生规划问题,90%左右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表示规划过自己的大学生涯,但问题是普遍反映自己实际并没有按照自己规划的那样去认真贯彻执行,仅仅是疲于应付,执行的不够彻底,而且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想的那么遥远,只是简单的规划了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涯,没有考虑到大学毕业以后的前途问题;其他被调查者则表示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或是曾经有过想法,但是还没有切实规划过。

对于计划的执行情况,11%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执行了;而更多的则是完成时间有所延迟,约占50%;另外,25%的则表示只能勉强交差,应付一下,质量没保证;14%的大学生则表示面对自己的计划往往知难而退,中途放弃。从以上数据,我们能了解到:大学生们几乎都有自己的计划,或短期,或长期;但差别在于对计划的执行程度不同,即意志的坚定程度不同,这也是在就业和工作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会在就业时得到赏识,才会在工作中走得长久。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想走向自己理想的事业,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虽然被调查的大学生回答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几乎都谈到了一下几点:

①要有理想,有目标,即要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拼搏做后盾和动力;

②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注重综合全面发展,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③要积极主动抓住可以实践锻炼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④机遇很重要,拥有好的机遇,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因素。

⑤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或人脉关系,有有能力的人从中引导。

结束语:通过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社素质的社会实践,我们发现有些观点是所有调查对象所共同持有的,即大学生应有明确的职业乃至人生规划,综合全面的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这次调查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活动能力,而且使我们明确了自己所应有的就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有益指导,希望也能对更多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