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人生境界散文

liaojinfen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iaojinfeng”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看人生境界散文(共11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我看人生境界散文

我看人生境界散文

人生,是有忙也有闲的,只有该忙的时候别闲,该闲的时候别仍然是忙,才能过得有质量。

人生离不开的是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必须勤恳认真,不能偷懒,不然,基本生活就无法得到保障。

而当吃得好穿得好之后,就要知足,没必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奔波的脚步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看一看云卷云舒的恬淡。

过分执着追求物质利益,就会被其所累,我们放不下的那些往往最先将我们放弃和遗忘。比如,人没有空气万万不能,可是空气没有了某个人,却更加清新。

别费劲巴力地拦也别死乞白赖地挡,不该来的不会来,不该走的怎么努力,也不会在我们眼前消失。来去自由,顺其自然就不会累得要死要活。带着面具,只能让对方认识虚假的我们,当面具卸下的一刻,也就是对方厌恶我们之时。此时此刻,才想起来后悔,那又何必当初呢?还不如用最真实的自己,去遇见最应该的那个人。

看一个人,并非看他选择去做什么,而是看他做成了什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是一样的.,即使失败了,也不失为一个务实的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个人,是我们的念想,是我们的温暖,我们活着好好活着就有理由。

知道我们傻,还跟着犯傻的人,可能是生死之交,却不是诤友。在遇到危难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同归于尽,而是能让对方死里逃生,所以,人生在世,离不开的是诤友。

我们左右不了别人的命运,就像别人左右不了我们的命运。所以,要学会面对学会担当。没事别找事,遇到事儿却不能怕事。

好时光和坏时光总是交替地围绕着我们,那是怕我们总在甜了感觉不到甜,也怕总在苦里失去生活的信心。

人生苦短,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和精力。如果懂得的都是那些不该懂的的事,莫不如不懂事。

不能因为沉醉过一次终于醒来了,就纵容自己去醉下一次,要知道,不但不是每次都会那么幸运,而且还会倒霉临头的。

在乎太多,会折磨人也会累人。可是,如果什么都不在乎,那么最后被不在乎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该在乎的一定不能忽视,不该在乎的也坚决不放在眼里和心上,拿捏好了这个在乎或不在乎的尺度,才能自在逍遥。

要相信明天会美好,不然生活肯定没有劲头。但是,如果只把什么都计划在明天或明天的明天去实现,那么,就会发生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后果。也就是说,人生没有目标不行,但目标不且实际和过于远大也绝对不合适。

这个世界,没有一种幸运是属于某个人的专利的,我们不要希望好事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极力想证明给别人什么,是好强心的表现,但也是不自信的标签儿。毕竟,没有一个人都已经认为自己到那个程度了还死劲去证明自己的。

想有一个好的明天,就坚决不能忘记今天和昨天所有不美好的教训。

来到红尘世界,看着近处的风景,过脚下的人生,这种境界应该叫成功。

篇2:淡看人生风雨

淡看人生风雨

远处连绵蜿蜒的青黛色,衬着九三郎一身落寞的青衣,以及他深锁愁绪的眉蹙。面前是一碗粗砺涩口的面,他几次抬手,却终落一声叹息。他略带惊讶的看着我利索地把自己的面食尽,欲说还止。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咀嚼它吗?未及他回答,我转身离去。隐约天边的暮色,我和他的南下贬谪之旅仍未完矣。

是啊,何必去拒绝它呢?人生落寞已苦,若再去咀嚼它,则或苦极已矣。南下十载有余,身世沉浮我早已看淡了吧,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不幸,黄花落尽,夕阳西也不过是顺其自然尔。

东篱把酒黄昏后,看着整朵而落,铺满场院的已谢枝的菊,我才明白自己的狂妄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年轻抱志,尚凭文采名世,世人的稍稍称赞已让我自觉平步青云,认为有一席施才之地,难堪回首,辗转数年,才知自骄者或自卑者终不能得志,换以平常之心,则迁徙万里、辗转百次,也不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罢了。愈是平静,愈能看淡自己的跌宕起伏。

别离十八年,回来已是鬓发染霜。沉淀了十余载的心愿在重回杭州的一年后真切的呈现在我的眼前。盎然绿意的长堤,静静的靠在西湖边上,堤桥相接,越过了湖面。柳丝柔柔的.舒展它婀娜曼妙的身姿,翩跹起舞。淡淡的粉色在绿雾中泅开,引得不耐寂寞的黄鹂放歌。烟水弥漫,满腔感叹的我终只能以一诗而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转浓妆总相宜。

我知道我不能太欣喜,情至点即已矣,平常心去对成功,我才能有势气去迎接位知的坎坷.有一白堤见证我对西湖的深情,足矣.平常之人的平常心仍将伴我在山河间畅游,观人生的风风雨雨,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散去.

羁旅仍未停止,南疆的大半土地都留着我的足迹.或许我会重回京师,也或许我将被一贬再贬,是风是雨,淡看淡想.付诸文章之间,在激昂或抑郁的文字里重拾起平常的一切.

能面对过去、现今、未来,一平常心可淡看人生风雨,明矣。

篇3:大度看人散文

大度看人散文

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都一样,都是那样的粉雕玉琢,咿咿呀呀,招人疼爱 。及至孩提时代,也都还不错,言语稚嫩,思想纯真,宛如水晶纯净无瑕。随着我们长大成人,步入了社会,岁月的河流以及名利的泥沼把一个个原本齐整葱郁若嫩树苗般的我们,慢慢地磨砺成了形态各异然却各自或多或少具备了功利心的的市井之徒。或这其中不乏伟岸与挺拔,但平凡、平庸乃至猥琐旳居多。现将些许众生相简单列举一二,只当闲暇时磨牙根,偏颇之处 ,勿对号入座!

在市场上,我们见过很多为了蝇头小利而贬低别人,糟蹋别人名声的行为,这可以作为判定为市侩的标准之一,对这种人我们不妨脸上笑之,内心厌之。之所以笑是因为我们要常和他们打交道,规避不开。

把闯红灯当做一种习惯的行为可以作为判定其素质低下的标准之一,对这种人我们不妨宽以待之,因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太普遍,并且这种人并不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错!“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显然只是针对他以外的所有人说的。

“知易而行难”,三岁孩子都知道的事八十岁的老人未必能做得到,这个道理都明白,但“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太过苛求的结果可能就是自己没有一个朋友,做好自己已足够;

永远不知道感恩为何物的人可以视作无可救药的标准之一,对这样的人我们尽可能避而远之,对这样的`人再好也换不来他内心真正的感激,因为在他看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稍微做不到位都会在他心里种下隔阂的阴影,时间久了就会衍生出矛盾甚至仇恨。

对他人的痛苦与困难冷漠视之,不但没有任何慈悲心施以援手且当做调剂自己生活的调料的,可以作为人性泯灭的标准之一。和这种人谈悲悯,博爱无异于缘木求鱼,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有的只是“贪婪”,”擭取”,“永不满足”的词语,对这种人务必要像避蛇蝎般远离,总有一天,苦难会狞笑着朝他走来!孤苦、无助和绝望或许能洗涤他那僵死的灵魂。

对于常在你面前搬弄是非,说别人坏话的人,可以看作是小人行径的标准之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小人之所以“常嘁嘁“,是因为心里虚而阴暗,见不得阳光!不敢光明正大地站出来说话,对于这种人务必要提防,因为他之所以能在你面前说别人的是非,也一定会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所谓飞短流长,就是由这种人而起的!须知,长着搬弄是非的口舌的,不仅仅是女人,男人也一样。

对于那些一朝钱包鼓起而说话声高气粗,飞扬跋扈的人,我们尽可以作为检点自己行为的标准,尽可以的多一些宽容笑以待之。清代孔尚任在《哀江南》里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朋,眼见他楼塌了。”可谓精辟至极!——黄梁未熟,美梦尚酣,对于梦境里的人是美事,对梦境外的人,能欣赏如此情景剧,则是一种快事,更多的是一种警醒!

而对于那些缺少二两骨头,憎贫、恶贫而媚富的人,我们可以用一颗怜悯的心看他——看他是如何冲穷苦人呲牙的,看他又是如何围着富人头摇尾巴晃 以求得到根骨头的。人生无常,富贵与贫穷此消彼长,相互转换,贫穷的不会永远穷下去,富贵的也可以变得不富贵。媚富者要看富有者的脸色的同时还要面对穷人变换嘴脸,长此以往总是这样做,不但累且难!——尽可以可怜他,但不要鄙视!那是他选择的生存方式。

对于那些不爆粗口就没法说话,经常把男人女人的生殖器挂在嘴边的人,从这种人的言谈上就能看出他从小到大是处在一个怎样的语言环境中。他的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至少在语言方面是失败的。有的人外表尽可能地光鲜华丽,谈吐也还过得去,但这只是外表的假象,只有暴怒和烦躁这些失衡的情绪才能使其内心的粗鄙显露无遗。和这种人相处时,我们还是尽量掩饰内心的厌恶吧!你不可以指出他的毛病,语言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因你的好心劝导而发生改变,除非你想激怒他或者想使你们之间的距离。

从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乖张。宽容,大度度人,我们或许会活得更从容些,轻松些,幸福些。

篇4:一点一滴看人生风景作文

一点一滴看人生风景作文

花开开落,似水流年。人的一生不过弹指间匆匆而逝,最终化为一捧尘土随风飘逝。但为何历代风流人物却被世人津津乐道?不过是他们将情融于景、寄于景,使秀美山川留下了他们的影子……

看,那天空是我的最爱,最好是没有一丝云彩的那种。蓝得澄澈、空灵,一览无余,是一块水晶,包裹着世界。天,在我看来,是有情的,还是不同的情。春,在绿水青山的渲染下,是绿的,需要用心去看的绿,欣欣然的'。望着天空,再忧郁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欣喜。夏呢,天空蓝得浓烈,快要滴出水来,如同一片波澜的大海,再烈的太阳在这比之更烈的蓝下,也会收敛几分,天气变得有丝清凉。秋呀,是最有味道的。天空蓝得清清浅浅,透着一股淡漠、透彻与沧桑,甚至有……轮回的味道。仰望天空,仿佛有股淡淡愁绪萦绕心头,若有若无,反叫人更愁。冬的天,是圣洁的,天蓝得近来乎于白,圣洁中带有不可亵渎的威严与冷冽。世人都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人若有情呢,天也会被感动吧!天空如此吸引我,只因为那其中所含的人生:积极、热情、淡泊、高贵……但最吸引人的,是它那无边的胸怀,仿佛再大的罪过,在它的清明之下,也会被宽恕。那般浩荡!

虽说我欣赏天,可大多数人更爱花鸟草木。大概是因为天太高、太远,可望不可即吧!于是,各种花草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梅,作为中国的国花,它生性高洁、秉性坚韧、有气节。愈是风欺雪压,它就愈是秀气精神!“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这便为高洁坚韧。菊,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称,体态优雅,姿色俱佳,在深秋之际独自开放,于是孤寂落寞之人找到了寄托“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这便为孤独。再看看荷,在水中亭亭玉立,花艳叶丽,清香远逸,清淡之人最爱此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又名“清雅”了。还有兰,叶色青翠,花朵幽香清远,生在山谷之中,静静开放、等待。“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这是清冷幽雅,还有竹、松、莲、草……这些原本无情的东西,只因我们将情寄托,它们也将情保留。

这些万千景物,因人有情;而我们,因景生情,相辅相成。于是,一路不同的风景,就是一个不同的人生,淡泊、高贵、清雅、坚韧……愿我能一直走下去,一点一滴看风景,一点一滴品人生,一点一滴创造我的――人生风景……

篇5:周易与人生境界

周易与人生境界

我们读《易经》的时候、用《易经》来指导我们做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境呢?

我们常说《周易》是群经之首,是“原道之书”。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周易》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才形成的,从伏羲的符号易、周文王的筮术易、到孔子的儒门易,凝聚了夏商周三代聪明人的智慧和见识,是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般的累积。第二,《易传》融合了儒家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体现了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思路,以乾坤两卦、阴阳二爻象天法地,从天道和地道运行的大格局中阐述人生问题。《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周易》是“经天纬地”之书,处处留意于天和地变化的大规律,讲的是人如何和天地结合起来,顺应天道、地道来行人道。这三者要运行不悖,《系辞上》说:“六艾之动,三极之道也。”郑玄注:“三极,三才也。”每卦六爻的变动,都是围绕天、地、人的秩序展开的。所以,《周易》中乾坤两卦代表天地,而其余六十二卦则处处说的是人。可以说,《周易》是一部人生之书,是用来指导人如何为人行事的。

从这个角度讲,对《周易》最高层面的理解,应该是经天纬地之道。我们现在读《周易》,首先就要明白这一点。《周易》的第二个层面,是社会运行。文王被商王囚禁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这时的文王胸怀天下,他研卦的目的,是在于通过辨识天地人运行之道,了解天下大事,服务于商周的战争。因而,《周易》处处充满着忧患意识和勤勉精神。对《周易》第三个层面的运用,是占卜之术,这是在弃本逐末,很多民间方术挂上“周易”的招牌,其实与《周易》并无直接关系。即是用《周易》占卜吉凶,占卜者的人生格局太小、人生气象卑琐,又何以能指导他人的事业和前途?

因此,我们阅读《周易》,首先要知道《周易》是如何讲人生的,《周易》是助人成就大事业的,它所期待的人生,该是如何的境界呢?

含蓄万物、兼容并包的胸怀

成就大事业者,必须有大胸怀;要想明白《周易》的义理,那就要培养自己含蓄万物、兼容并包的胸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就是说《周易》描述的大道是非常广阔的,几乎天下万物、万事的各种情形都包括其中。朱熹喜读《周易》,他在《朱子语类》卷95《易三》中说:《易》不像诗、书那样,诗和书分别讲的是具体情况,而《周易》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的事理,就一个字便是一个道理。在上古,探讨大道的书有两本:一是《老子》,一是《周易》。儒家经典探讨不探讨“道”呢?也探讨,但其“道”在“用”;《老子》和《周易》的探讨的“道”,是抛弃了日常使用,往更高的层面探寻,在“理”。

我们读《周易》,首先要把胸襟打开,伏羲、周文王、孔子所关注的,绝对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和鸡毛蒜皮的得失,而是天下之事、人生至理。《说卦传》说:“圣人之作《易》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至于命。”伏羲、周文王作《周易》的目的,是在思考天是怎么运行的?地是怎么运行的?天下的大道是怎么运行的?人相比于天地,不仅渺小,而且无助:地震、海啸、雪灾、瘟疫、谁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当我们无助的时候该怎么办?要顺应天道。《周易》讲的正是顺应天道之理。那么,这个“理”落实到什么地方呢?落实到“义”。“义”本是儒家的说法,是责任、是担当。其实,《周易》就把要把天地大道和人性结合起来讲。

伏羲作八卦时,“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说到这里,我特别提醒一下:读《周易》时一定要放弃鬼神观念,《周易》是不谈鬼神的。虽然有时候说“通于神明”、“知鬼神之情状”之类,这个“鬼”、“神”是一个象,是一个比喻,意思是类似鬼神莫测。我们有时说“这人真鬼”,不是说他是鬼,而是说这个人很精明。《周易》是用“鬼神”这个词来形容人世间的千变万化的微妙。“类万物之情”,是说画卦的目的就是用人所能理解的符号、用人所能理解的语言,把那些天地万物中的各种道理表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理解《周易》时,必须把个人放在天地运行的大道之中,放在家国秩序的运行之中去审视,才能找准个人的位置,明白该如何为人处事。

高人就是看得比常人远,奇人就是想得比常人透,牛人做得比别人妙。《周易》之所以几千年流传下来,就在于经过了很多高人、奇人、牛人的思考、阐述、运用,其中的很多道理是我们常人所感悟不到的。历代研究《周易》的著作非常多,越写越复杂,我们现在读,有时候很难读懂,原因是很多解释《周易》的人,自身格局不大、视野不宽,把《周易》当作一本占卜之书,总想用来帮助自己多挣几块钱,多升一级官,试图从《周易》的.字里行间,发现出别人不能体察的秘笈,让自己高人一等。这样的心思,如何能够做成大事业呢?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经学理窟·义理》)我们要涵养心志,做到气象高旷、胸襟开阔,才能读懂《周易》,才能给别人以帮助和指点。给别人指点,如果格局没有人家大,视野没有人家宽,还能指点他做事作人吗?“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别通篇》)否则的话,学《周易》只能是盲人摸象,不得得其全貌。

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的视角

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有无相生,无中既有物,又有象,既含有有又含有无,这样的无才能生出有来。无的特征是什么?是虚静,所以,天地万物最根本的特征是静,人要顺应天道,也要清静无为。

那么,天地万物究竟是怎么运行的呢?古人认为是由气来运行的,气之清轻者上升为天,沉浊者下沉为地,冲和为人,也就是说阴阳合和为人。《易纬》说“冲和为人”,就是说人的特质是阴阳二气平和,因此我们作人要平和,为事要平和,这是阴阳和合的体现。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人本身也是天地运行之道的一种体现,是气机的一种运行。

气运行,靠的是什么动力呢?靠的是阴气和阳气的鼓荡,阴气弱、阳气强,弱能胜强,强能抑弱,阴阳来回振荡,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在古人看来,“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天地万物都可分为阴阳: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岸北为阳,岸南为阴;室内为阴,室外为阳;男为阳,女为阴;人背为阳,腹部为阴;进为阳,退为阴。阴阳是一个无限的范畴,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喝开水时,烧开的水称之为阳水,不烧的水称之为阴水。为什么中医不让把凉水掺到热水里面喝,就是因为它阴阳不能调和,这种阴阳水虽然可以和五藏,用作为药引可以,日常的老百姓是不能这样喝水的,腹内有各种未化食物,阴阳行其道,容易让人气痈气阻。

《周易·系辞下》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通过阴阳对转,来讨论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其阴阳随时合爻,阳爻代表刚健的力量,阴爻代表柔顺的力量。阴阳爻并无孰重孰轻,而在于孰得孰失,阳爻失位,力量不及阴爻。所以,辨析阳爻阴爻时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阴阳相生,《周易》判断爻位时,阴爻阳爻相生才吉。在一卦之六爻中,相连之爻谓之“比”。“比”有承、乘之区别,如二爻往下与初爻比,就叫做“乘”;二爻往上与三爻相比谓之“承”;“比”,以阳上而阴下为宜,“应”则往往以阴在上,阳在下为宜。

二是阴阳平衡,解释阴爻和阳爻要在位,就是阴爻在阴位,阳爻在阳位,凡初、三、五为阳爻当位,二、四、上为阴爻当位,就是“正”。若以阳爻居阴,以阴爻居阳位,则谓之失位,就是“不正”。得中正之道则吉,行不正之道则凶。

三是刚柔相推。《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阴阳表现在力量上就是刚和柔,“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周易·系辞下》)道家讲柔弱,是后发制人,退守就是进攻,防守才能反击,有时候做事过急、说话过满、思想过于执着,反倒会前功尽弃,祸患无穷。因此,柔弱不是一味妥协与退却,而是反对人过于作为,主张人一定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因大众,不要逞能逞强。

庄子说:“《易》道阴阳。”(《庄子·天下》)是说《周易》讲的阴阳之道,这种阴阳之道体现在人生上,就是行君子之道,勿行小人之道。邵雍有个《君子吟》,讲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说君子整天想的是天下大事,想如何修身,怎么帮助别人;小人整天想的是如何利己,怎么坏别人。当我们总是乐善好施时,很快就会发现好事接踵而来;当我们总是以邻为壑时,就会发现倒霉的事情都来到我们的跟前。

因此,读《周易》、用《周易》,首先要教人作人,试想一个企业家坑蒙拐骗,作假冒伪劣产品;一个官员吃喝嫖赌,视百姓为仇寇,怎能一帆风顺地发展。暂时可以,挣点小钱,做个小官,但要做大的事情是不行的,这样的人怎么调风水,怎么拜佛烧香都不起作用。与其外求,不如内求;与其求人,不如察己;心灵不调节好,外在事情岂能真正起作用。

变而化之、通而用之的思路

司马迁总结《周易》说:“《易》长于变。”(《史记·太史公自序》)《周易》描述的是生生不息的大道理,是讲变化之理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是在变化。乾坤定位、否泰对转、既济未济的演生,也是变化。万事万物从不停息:“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任何一秒是过去的结束,又是未来的开始。因此,《周易》最微妙的地方,就是凡事要把握一个变。《周易》最微妙的求变卦,高明之处就在于求变卦之后要能随时、随地、随人解释变卦,卦辞相同,卦义各异;卦义相同,卦德各异。用易的高下,由此分明。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一生研读《周易》,也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读易首先要改变自己,让自己也与时俱进、与日俱明、与事俱新,才能去影响别人。

我们知道,《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顺序,是以旁通与反对的变化来说明卦理,《杂卦传》解释卦义,也多从反对的角度阐述,比如说:“否、泰,反其类也。”(《周易·杂卦》)否、泰两卦,都是由乾、坤两卦组成,位置不同,所形成的卦也不同。坤上乾下为泰卦;乾上坤下为否卦。这样一变,卦就不同。明夷卦的上下一反,就形成晋,这就是反对之变。旁通是本卦的六爻尽变,即阴爻变为阳爻,阳爻变为阴爻,就变为另外一卦。《比》旁通《大有》、《履》旁通《谦》、《同人》旁通与《师》,体现的都是《系辞》所言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周易》探讨的是事物的变化规律,其中充满了无穷的变化之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一是时间的变化,万物的起点与结束时间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京房六爻、梅花易数和太乙神数很注重时间的变动。二是空间的变化,地分南北,事有转移,空间有时是基础性的决定要素,《奇门遁甲》和形形色色的堪舆更多是在空间上着眼。三是不变之变,事物的变化,事物总处在变化之中,《周易》虽试图变化规律,但却不一定能穷尽变化之道,怎么办呢?那就是,圣人以步为法,高明的人不会用《周易》来占卜,而是用《周易》中人生之道来审视自我,修养自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至于命”,(《周易·说卦传》)要非常清楚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坚持中道而行,不作贪天之事,不悖逆人情而行,合于大道,合于正道,就能明察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四是以变应变,要根据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来采取不同的策略。任何事情不可能有个预定的标准,万事万物都是吉中有凶,凶中有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具体的应变之术。失败是成功的开始,今天的结束又是明天的开始。每一点、每一人、每一事都在变化,又都在不变。变的是人事,不变的是情理,变是通,通也是变。

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分别讲天地的特性:一阴一阳,一进一退,一张一弛。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们要知道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要有张有驰、有进有退、有攻有守。二是做事时自强不息,作人时厚德载物,同时兼有天地之德。

《彖传》对自强不息的刚健之气非常赞美:“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云形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种气势像太阳一样阳光充足、普照万物,能够统帅万物,成就大事业。这“保合太和”,“保”就是敛,讲阳气的时候,为什么要收敛呢?古人不像我们现在知道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古人认为太阳晚上要休息,才能光芒四射;月亮正因为它不停的变化,所以才能把阴柔之美发挥到极至。所以,“保合”就是讲有敛,然后才能够充盈天地,乃利贞。卦辞里面讲的“元”,就是要行正道;“亨”就是亨通,“利”就是做事有益,“贞”讲的是坚持。

中国古代的德,至少有三个含义:第一,“德”就是精神。《道德经》中,道是天道;德是什么?是天所派生出来的精神。第二,“德”是孔子讲的品德、德行,比如仁义礼智信等;第三,“德”是阴阳学说讲的“德”,“五德终始”的“德”就是这含义。“五德”就是金木水火土。邹衍说的“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就是说一代之所一胜一代,在于五德相克。《周易》里所讲的德,主要是前两种,即“和顺于道德”,道是天道、地道、人道,“德”是三道精神和气质的总和,体现在卦中,就是卦德。

卦德是从八卦卦象中分析出来的内在理路、本质属性和行为特征,是卦象的象征性意义。《彖传》就是讲八经卦的卦德。如乾卦的卦德是“刚健”,表现于人生,就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卦德是“柔顺”,表现于人生,就是“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外,各卦都体现了一定的德行,《震》卦是出、动、决;《巽》卦是入、伏、制、齐;《坎》卦是陷、险、习、劳;《离》卦是丽、见、文明;《艮》卦是止、成、光;《兑》卦是说、暗。

作为君子,自强不息,不仅仅是不停工作,成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彖传》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进德修业”,最重要的是要警惕自己,孔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做一个君子,首先要忠诚,忠诚于我们的事业,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对自己忠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要是连自己的欺骗,那他肯定会欺骗天下人。其次是信,一定要说话算话,人无信不立,一个普通的人,说话出尔反尔,朋友就会离他远去,何况我们要做大事?只有对自己、对他人讲究忠信,才能够进不断提高德行。“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有大责任感、有大担当的人,他的心胸是非常开阔的,不会因为得失而失去自我。他跟最底层的百姓在一起时,不会趾高气扬,跟达官贵人在一起,也不生谄媚之心,这样的人,才真正体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和气度。

如果我们能够不断修养自己,充实自己,善养浩然之气,把德行作为衡量人之为人的标准,那么就能活得敞亮,活得快乐,活得平和。如果他人的意志不能左右我们的进退,旁边的诱惑动摇不了我们的心志,成功之时,能不喜形于色,失败之时,能勇于从头再来,以无憾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宽厚之心向下看,以坦然之心向上看,这就是自强不息、进德修业。

厚德载物、宽容大气的格局

古人常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是说从小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未来,这话不一定全对,但有一定的道理。看什么?就看他有没有格局,他心里装的是什么事。王守仁十一岁,他的父亲傍晚在金山寺和人喝酒,刚想赋诗,王守仁说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大家很惊讶,便让他赋月山,他随口应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气象高旷,意境空远,理致十足。后来成为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这绝不是偶然的。

观察一个人,将来能不能成事,就看他从小想的是什么事,关心的是什么事。有的小孩从小就想天怎么形成、地怎么形成,有的小孩可能思考那个阿姨怎么看我,那个叔叔怎么那么说我,我们要根据他的特点培养他,要激发他想大事,想家国之事,引导他树立大的志向,锤炼大的胸襟。《周易》所讲的德,是大格局,为什么呢?完成六十四卦的周文王胸怀宽大,虽然自己被囚禁,孩子也被害死,但仍不移其志;孔子困于陈蔡,七天不火食,都不能吃热饭,仍能从容而歌,在想天下之事,教学生忘记己忧。完成《周易》的两个关键人物都有如此格局,我们如果达不到,或者我们理解不了他们的格局,怎么才能洞察得透《周易》之道。

怎么体现厚德载物,宽容大气的格局呢?《彖传》说:“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劳而不伐”,就是自己有功德但是不要夸耀,谦虚而彬彬有礼对待下面的人,这才是君子。“道德贵在生大”,讲德的时候不要小恩小惠,小恩小惠不仅不会增加我们的威望,反而会毁掉我们的诚信。“礼节贵在恭敬”,就是行礼的时候一定要恭敬,要是能谦诚、谦虚,不仅成就自己的品德,更能保存自己的地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谦则能顺,虚则能容,仁则可养,厚则能载。谦虚就是要处下,处下才能踏实,踏实才能成事,成事才能服众。如果别人的批评我们能接受,而且能不断改进,这个人的未来就不可限量。

《周易》非常重视德行的培养,《系辞下》专门讲卦所体现的德,认为《周易》的兴起,在德行不修的殷商之末,创作《周易》的人忧患世道。《履》卦教人平和而能履礼,是树立道德的基础;《谦》卦教人谦虚而光明其德,是实行道德的步骤;《复》卦教人要从小的征兆去辨析事物的善恶,是遵循道德的根本;《恒》卦教人坚守德操而持之以恒,是坚固道德的前提;《损》卦教人逐渐补己不足,是修养道德的方法;《益》卦,教人永久提高德行,是充实道德的途径;《困》卦教人在困穷时要守正,是辨别道德的标准。由此可知,《周易》的占断,是以道德为前提的。一个人道德做不好,行为做不好,怎么占卜也无用,谁来占卜也不准:行君子之道,不占而益;不行君子之道,占而无用。

协理三才、天人合一的视野

《周易》推天地而明人事,“兼三才而两之,六画而成卦”,(《周易·说卦》)“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周易·系辞下》)六爻两两并列,体现出三个层次,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一卦之中有天、地、人三才,体现了天道、地道、人道。

这里面说的天道、地道、人道,不是简单的指天和地,而是指天和地的特性。地有高下、有险易、有远近,这是自然之地。在《周易》中,地还有基础、根底、负载之义。地是复生万物的,表现得是隐藏、静穆和萌芽。因此,初、二两爻的总体倾向是凶多参少,推崇守拙、静默的。三、四两爻表现人道,从大的方面看,其体现的是人类总的走向。五、上两爻体现的是天道,从义理上看,天道主要指向机遇、机会、条件。如果我们把天看成外部的条件,把地看成事业的基础,行事合乎人伦之道、社会之规,就能够趋吉避凶了。

《说卦传》用象来描述八卦所代表的形态:“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躁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离为火,兑为泽,坎为水、艮为山。这八个象不仅是物象,也是意象,是《周易》阐述宇宙运行之道的要素。“雷以动之”,雷是一种震动力量,可以充盈天地;“风以散之”,风是一种开合的力量,可以驱逐万物;“雨以润之”,雨是一种融化的力量,可以滋养天下;“日以烜之”,一般《离》卦是附丽的意思,实际上离主文章、文采;“艮以止之”,山为高起、隆长的趋势;《艮》卦和《坤》卦虽然都有土地之意,但所指相反。《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西南是坤地,坤地卑下、厚重,厚德载物,所以说西南得朋。什么叫朋呢?就是志同道合。为什么说东北丧朋呢?东北是山,山高不能承重,不能负载,坤德卑下,艮德仰止。八卦之间也存在着呼应和对应的关系,理解不同,就形成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前面提到除乾坤言天道地道外,整个六爻十二卦讲的都是人道,但其中有没有一卦总括人道呢?《家人》卦最具有代表性。其讲的是家庭伦理之道,从卦象而言,内卦为中女,外卦为长女,上下皆为阴卦,二女皆得正位,故卦辞曰“利女贞”。就爻象而言,六二为女正于内,上九、九五、九三、皆为男正于外,六二当位居正与当位居正于的九三的爻位对立,表示着女正于内、男正于外。《彖传》解释说:“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正位”这个词很有意思,说一个家庭里面男女秩序,夫妻两个人的位置摆不正,这个家就完了。男的在家里面很风光,回家应该顺应妻子。光有夫妻合道行不行呢?不行,夫妻之上还有父母,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父母关心孩子,孩子敬重父母。当父亲的是父亲的样子,有承担,给孩子以刚强;当母亲就是母亲的样子,给孩子以宽容,给孩子以包容。这样一个家庭家里面没有理由不兴旺,不发展。这一卦正体现了阳以威严主外、阴以柔顺主内的天地之道也合于人之道。

惧以始终、不懈不怠的毅力

《诗经·大雅·荡》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剥》卦也讲:“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它不是讲“始而有终”,而是说“终而有始”,任何事情有结束就有开始,有开始就有结束。二者相悖相行,循环往复。《系辞》里还讲:惧以始终,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作人做事要意识到任何事物是开始也是结束,这样来看待吉凶,就很有辩证意味:六十四卦,绝对没有全吉全凶的卦,都是吉中有凶,凶中有吉,吉凶并存。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人生问题时,也要在吉中意识到凶,在凶中看到吉。老子说:战胜若丧礼处之,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戒之心,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失魂落魄。要意识到成功的同时,隐患是什么。福亦祸所伏,祸亦福所倚,大喜过后可能是大悲,大悲过后可能是大喜。《同人》卦里里面说“先嚎而后笑”,先哭,最后再笑出来,这是真正的笑到最后。所以,我们做事时,始终要有谨慎之心,认认真真地去做。天下事情都是既开始又是结束,既是结束又是开始,不到最后的时候不要放弃。人生的许多事情,成功就在于再多坚持一下,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放弃了、退却了,我们坚持一步,成功就属于自己。因此,君子要善始善终,不惧不懈。

我们比较《既济》和《未济》两卦,就能看出这种惧以始终、不懈不怠的思想。在六十四卦中,《既济》是唯一的一个三刚三柔六爻皆当位而有应的卦,但其卦辞却不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除了九五的《象传》提出“吉大来也”,其余爻辞中没有一个提到“吉”,甚至卦辞还说“初吉终乱”,虽然有成功,但最终会酿成大患。原因很简单,各爻俱当位有应,九五爻也享得到“实受其福”的好处,六爻虽无提到吉,却也没有提到“凶”,应该是太平之象。但祸患恰恰在于升平之后便是动荡,上六便因处于穷极之处而有“濡首”之厉,预示着成功中藏有大祸患。

而《未济》虽然是六十四卦最后一卦,意味着天下万物要重新开始,似乎很令人沮丧,但卦中六爻却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初六柔弱无力,如过河之小狐,濡湿了尾巴,小有困难。九二处险难之内,虽不得位,处中而行,可以贞吉。六三处于坎险之中,虽然不能远征,却也“利涉大川”。九四“有赏于大国”,六五有“君子之光”,故而吉祥。上九有诚信之德,六爻之中,反而凶少而吉多。

君子读易,要善于察几。《系辞》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君子看问题,一定要看到微妙的地方;君子做事情,要吉凶并重。读《周易》有三个境界:一是用易理,即用《周易》指导人的一生,让人明白一生怎么活着。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观察、思考、处事的能力。二是用卦辞,就是用卦爻辞作参照,明白吉凶并存的道理。三是占卜,放弃后天努力,一味追求吉凶之道。我们提倡第一种,这也是从孔子开始的儒门易就提倡的态度,即用《周易》中微妙的哲思、道理来服务整个人生,而不是占卜之术。

敬慎无咎,善于补过的勇气

《周易》讲的“革故鼎新”,《杂卦》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就是把过去的事情抛弃掉,重建一个崭新的人生。《乾》卦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每天都有一个新的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新的《周易》的观念。这种鼎新精神,儒家叫与时俱进,道家叫与时俱化,都是要求随着时间来变化、来发展。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过了度就是失误,“亢龙有悔”,大喜以后就容易后悔。而人生在世,错误难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时时刻刻谨慎地做事,避免失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里仁》)另一方面要善于补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为了说明这一思想,我们举《同人》卦为例加以说明:

在《同人》卦中,真正“吉”的爻位一个都没有,而且三、四、五三爻皆有兵象,上九仅“无悔”而已。王弼说:“凡处‘同人’而不泰焉,则必用师矣!”(《周易正义·同人》)就是说《同人》卦太不吉利。但在儒家看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张》)尽管卦象凶险,但如果各爻趋向能够保持,仍能在艰险之中成就一番事业。卦辞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说的虽然凶险,但大家同心协力,坚持正道,仍能化被动为主动。初九上应九四,在巽下,同门合力,无咎。六二同宗合力,克服险阻。九三,敌强我弱,只能收敛指向,深藏不露,待机而动。九四虽有强敌攻城,但经三年积聚,防守有道,因此虽有艰辛,却能同仇敌忾,开始出现转机。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经历了长期抗战,终于同心协力,找到机会,一鼓作气,取得胜利。《系辞上》特别强调九五爻和六二爻的呼应,称之为:“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由此可见,同门、同宗、同人三者的齐心协力,艰辛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虽然各爻都不处于吉位,但却可以通过谨慎虔诚的态度,改变处境,成就事业。

顺道而行、循义而为的节操

前面提到,张载说:“《易》为君子谋,而不为小人谋。”(《横渠易说》)帛书《要》也说:“子曰:‘《易》之道,[存乎其辞也。其用者,]此百姓之道[之谓]《易》也。夫《易》,刚者使知惧,柔者使知图,愚者为而不妄,渐人为而去诈。”通过周易所表达的道理,引人向善,导人改过,让人能够顺道而行、循义而为。在儒家看来,《周易》的道在爻辞之中,爻辞讲的是君子之道,不是占卜之道。孔子思考的是天下大道,是天下的德行,不是个人的吉凶。

《同人》卦讲的是如何同心同德,那就是要“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外表柔弱,态度谦和,但内心刚强。真正有志向的人、能成就大事业的人,绝对不是匹夫之勇。孔子讲,有仁必有勇,有勇不一定有仁。我们敢于为国、为民拼搏,但勇敢如果不是为了国事,那只是匹夫之勇。“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通过《周易》表达的人生,让天下的有识之士明白他的心思,进而与他联合起来。君子怎么能得到大家的响应呢?“文明以健”,文明就是文质彬彬,“健”就是刚健,“中正以应”就是行正道,行中道,这样天下人就能响应我们。

《系辞》又假孔子口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讲的就是君子如何成事。

首先要把自己修养好,然后再想着去做事。先把自己洗心革面,把自己内心空虚起来,把自己的内心扩展开来,然后说话。我们常说谈吐谈吐,什么是谈吐,就是一开口说话,一个人的全部的才学、思想和修养就显出来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心胸,什么样的志向就很清楚了。观察一个人,不太了解的时候,要知道他的朋友都是谁,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当然有一些人很奇特,既可以交到高尚君子,又可以交到三教九流,说明这个人心胸极大,志向极高。有些人在在现实生活中,会说这个人不好,那个人跟我性情不同,我懒得搭理他。天下就这么多人,如果要做天下事,我们就要海纳百川,把他们都看成是我们的朋友。“出淤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干净,整天都在温室里面觉得自己高洁,那不是真正的高洁。

洁静精微、清明条达的心境

我们读《易经》的时候、用《易经》来指导我们做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境呢?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是《礼记·经解》里说的:“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洁是什么?干净,纯净,研读《周易》,包括作人,内心一定要纯净。当内心非常纯净时,才有感染力;如果内心总是有非分之想、污浊之念,很容易让别人看透。有的人说我藏得很深,这就是把大家当傻瓜。一个人可以在一个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或者在长久的时间内欺骗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所以不要把自己想得多高明,要觉得自己非常傻,要觉得自己不行,这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活得更好,老是觉得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瓜,这样的人其实最愚笨。“静”是安静、平静、宁静,只有静下来才能洞悉天下的大道。一个人在一天时间内要有五分钟发发呆,静静地想一想,自己跟自己对话,我今天做什么了?我哪些话说错了?我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件事情很高兴?哪句话最得意?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精“是精密,”微“是微妙,《周易》用语非常精密微妙,要认真揣摩,精确把握,不要轻易地下断语,下断语的时候要仔细地思考。孔颖达疏“洁静精微”之意云:“《易》之于人,正则获吉,邪则获凶,不为淫滥,是洁净;穷理尽性,言入秋毫,是精微。”(《五经正义·礼记疏》)洁净读易能真,安静读易能深。精密读易能通,微妙读易能得。

第二句话是:“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淮南子·泰族训》)《周易》的义理就是清洁而明净条达,清洁就是自己内心非常干净,明净就是内心非常开阔,条达就是调和而畅达。《周易》把天下万物的事情理得清清楚楚,意在引导我们如何以德业应对外事,我们要把握住这一点,不要一看不吉利就慌,万事总有解决之道。

第三句也是《礼记·经解》上所说的:“《易》之失,贼。”有人一辈子研究《周易》,却不得要领,原因不在于《周易》,而在于自己。一种是本来《周易》这个房子应该从这边进,他偏从那边进,敲了半天没人理;另一种可能是进去了,但没有心得,原因是“贼”,“贼”就是有心思,有歪心眼,心胸狭窄,心理阴暗的人是不能教《周易》的,教完以后他拿这个东西去害别人,或者拿着这个东西去图私利,这是最可怕的。孔子讲“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既然别人有求于我们,我们一定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帮他,不要保留,这才是君子之道。

第四句是《淮南子·泰族训》所言:“《易》之失也,卦。”“《易》之失,鬼。”读《周易》要反思,是不是自己有私念,是不是有杂念。还要反思是不是过分地注重卦,卦认为是吉就吉,认为是凶就凶,前面已经讲过,要意识到变化、要意识到做事要合于天道、合于地道、合于人道。《易》之失在鬼,鬼是什么?鬼即是我们说的诡计、阴谋,也是我们说的神鬼莫测,把《周易》说得、想的过于神秘,有把《周易》用在阴谋诡计上,用在暗算别人上,这样肯定越读越糊涂,最终将害人害己。

篇6:哲学与人生境界

哲学与人生境界

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同时更是人生的反思,人们虽然过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却因为有了不同的反思和觉解而使人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根据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智慧的把握,特别是对自己所做事意义赋予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人生大致分为四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尽快提高他的人生境界.

作 者:王恒桓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CHINA(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6) 分类号:B036 关键词:哲学   人生境界   反思   理解  

篇7:浅谈人生境界散文

浅谈人生境界散文

境界,原指边界,疆界,处境,后引申为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境界,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读,尤为文人所喜爱,以致把境界演化成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一种很神秘的说辞,一种高深的文化。下面是收集到的有关境界的说法,作为学习境界的笔记,并且自以为由此已经可以进入了俗人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境界。

一,宋代参禅大师青源惟信禅师的三境界说

大师在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就是修教的三重界说,如何解读?

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第一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未参禅时见的山水为客观实体,那是与观者分离的认知对象。

第二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以后,主体开始破除对象(将之视为色相),不再以认知而是以悟道的角度去看山水,于是山水的意象就渐渐从客观时空孤离出来而趋向观者的心境,不再是原先看到的山水了,而是在参禅者亲证的主观心境和分析的客观视角之间游动,还是有法执。

第三步,“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仿佛是向第一步回归,此时,主体的悟已告完成(“得个休歇处”),山水被彻底地孤离于时空背景,认知的分析性视角已不复存在,然而山水的视觉表象依然如故,只是已经转化为悟者“休歇处”的.证物。正如百丈怀海所云“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这个完全孤离于具体时空背景的个体化的山水其实只是观者参悟的心相。

其实,俗人的人生也是一样,一个人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人家告诉你眼前这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告诉你远处那就是山,你就认识了山。你会心想“原来如此”,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理。因为了解得太肤浅,所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随着年龄渐长,人在经历过无数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开始逐渐了解到人生的深意,就不再有刚开始的心态,而开始小心谨慎,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我们开始分析哪座山更秀,哪片水最清。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争强好胜,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大多数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修行,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俗之事,一笑置之。此即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有人借用以指人生的三个年龄阶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

也有人这样分人生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童叟无欺阶段。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怀疑阶段。很多人开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且猜忌、抨击、批判社会。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重归本真阶段。终于发现,空手来人间,也空手离开,没必要太计较。

宋代的词人蒋捷的三境界说:

蒋捷的一首《听雨》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把三次听雨,概括成了人的一生三个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这是一种现实而悲观的人生分段。

也有人用以区分人的品位(实质仍是境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是庸人;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是俗人;

“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是智者。

篇8:快乐境界散文

快乐境界散文

看到鱼缸里一条病鱼,游得很慢,有气无力地注视身边穿行的同伴,此时感到一阵幸福,因为我是健康的。想到病人,他的快乐来源两点,一是亲朋好友看望他,二是活着,死神毕竟还没带走他,病人将活着定为幸福标准,回头看看自己幸福多高!

有个女网友说她长得面老,我问她幸福吗,她说没觉得,我说你有房有车,老公又那么爱你,你的`幸福已经很高了。生活中,能避闪一头大象,为何躲不开一只苍蝇,将笑容常挂脸上,就会年轻漂亮。

童年时,都会为自己设定人生提纲,长大后,是否守住了认定目标后那份坚决?一生的目标,要建立兴趣快乐上,不喜欢的职业,就算获得成功,心里也不会有过高位置。一生的目标,是远大事业,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今天在快乐里认真努力度过,生命就有了给力的过程。

快乐的基础是什么呢?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哈斯说:“什么船安全?答案是离开大海的船。”的确,离开大海的船不会有危险,但它没了快乐基础,同时失去了存在价值。

在本书里摘下这样一段话:“改变不了事实,但可改变自己态度,控制不了他人,但可把握自己人生方向,改变不了过去,但可把持今天做人标准,拥有不了富贵,但可从平淡中找寻快乐基础。”

人生这场旅行,无论富人穷人都是匆匆过客,相比之下,富人提高了快乐标准,穷人却能为很小利益满足,快乐是没有界限的,只是穷与富打破了平等。从快乐基础里寻找生活,给我们的是场赌局,不是抓到一手好牌,而是打好一手烂牌。

寻求快乐境界,是人生路上一盏灯,带着勇气提着灯走,就是心灵的达人。别怕寂寞伤感侵略你,就怕自己征服不了自己。路的尽头,仍然是路,沿着认定目标后的坚决,就能找到自己的路。

快乐境界,是内心对着阳光那面,堂堂正正走下去,就会在成功路上留下青春永恒。

篇9:贾平凹散文《看人》

贾平凹散文《看人》

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上看人。嚼了口香糖,悠然悠然从一个商店门口踱到另一个商店门口,要买东西又似乎没多带钱,或衔一支烟的,立于电车站牌下要等一个朋友的,等得抓耳搔腮,火燎火燎。———遇得人交谈便掏出采访本来记的不是好记者,在口袋里插一枝钢笔是小学生,插两枝的是中学生,插得更多了,就不再是更大的知识分子,是小贩,修理钢笔的。若故作了一种观察的姿势,且不说显出村相,街头立即会有诸多人驻下脚同你看一个方向,交通堵塞,警察就要举着警棒过来了。———知非诗诗,未为奇奇(这是书上写着的)

,把一切的有意都无意着,你真可潇洒一回,自由地看那好的风景了。

街头上的人接踵往过走,小少时候,大人们所讲的过队伍莫非如此?可这谁家的队伍没完没了,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地理学家十次八次在报纸上惊呼:河流越来越干涸了。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一堆水泥,水泥堆中的人流却这般汹涌!于是你做一次孔子,吟“逝者如斯夫”,自觉立于岸上的胸襟,但瞬间的灿烂带来的是一种悲哀:这么多的人你一个也不认识呀,他们也没一个认识你,你原本多么自傲,主体意识如何高扬,而还是作为同类,知道你的只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妻子儿女,熟人也不过三五数。乡间的葬礼上常唱一段孝歌,说:“人活在世上有什么好,说一句死了就死了,亲戚朋友都不知道”,现在你真正体会到要流出眼泪了。

姑且把悲苦抛开吧,你毕竟是来看人的风景的。你首先看到的是人脸,世上的树叶没有两片相同,人脸更如此,有的俊,有的丑,俊有不同的俊,丑有不同的丑,但怎么个就俊了丑了?你看着看着,竟不知道人到底是什么,怀疑你看到的是不是人?这如同面对了一个熟悉的汉字,看得久了就不像了那个汉字。勾下头,理性地想想,人怎么细细的一个脖子,顶一个圆的骨质的脑袋,脑袋上七个洞孔,且那么长的四肢,四肢长到梢末竟又分开岔来,形象多么可怕!更不敢想,人的不停地一吸一呼,其劳累是怎样的妨碍着吃饭、说话和工作啊!是的,人是有诸多的奇妙,却使作为具体的人时不易察觉而疏忽了。在平常的经验里,以为声音在幽静时听见,殊不知嚣杂之中更是清晰,不说街头的脚步声、说话声和车子声(这些声音往往是嗡嗡一团),你只须闭上眼睛,立即就坠入一种奇异的境界,听得到脖子扭动的声,头发飘逸的声,衣服的磨蹭声,这声音不仅来自你耳朵的听觉,似乎是你全身的皮肤。由此,你有了种种思想,乜斜了每个人的形形色色的服饰,深感到人在服饰上花费的精力是不是太多了呢,为什么不赤裸最美好的人的身体呢,若人群真赤裸了身体,街头又会是什么样的秩序呢?据说人是曾有过三只眼的,甚至双乳也作目用,什么原因又让其日渐退化消亡?小时候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到老了三条腿,人的生存就是这么越来越尴尬。谁也知道那漂亮的衣服里有皱的肚皮,肚皮里有嚼烂的食物和食物沦变的粪尿,不说破就是文明,说穿就是粗野,小孩无顾忌,街头上可以当众掀了裤裆,无知者无畏,有畏就是有知吗?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下一只鸟,树上是剩有九只鸟还是一只鸟也没有,这问题永远是大人测验小孩的试题,大人们又会怎样地给自己出类似的关于自身的考问呢?突然间,你有了一种醒悟,熊掌的雄壮之美是熊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鹤足的健拔之美是鹤的生存需要而自然形成,人的异化是人创造的文明所致,人是病了。人真的是病了,你静静地听着,街头的人差不多都在不断地咳嗽。

人行道的,那一边的,人都是脸和肚子朝前地走过来,这一边的,人又是屁股和脑勺在后地走过去。正面来的,可以见到美的傲的扬头的女子,看到低着脑门的.深沉的男人。从每一个人的表情上,或严肃的,或微笑的,或笑不动容的,或有笑容无声的,你立即知道他们的职业是公安人员还是在宾馆做招待。看多了那些西装革履,夹着小皮包,露着凸凸的小肚的公司的大采购和个体的小老板,看多了额上密密皱纹,对上司是谦谦后生,待下级是大呼小叫的机关干部,看多了抬脚操步正经规矩又彬彬有礼的教师,长发如狮的画家,碎步吊臀的戏曲艺人,即便是服饰上没有明显标志,姿态上又缺乏特点,你只要侧耳听一听他们正说着的笑话,也便分辨出这是社会上的哪一类人了。中国人的笑话总是包含着性的成分,社会地位低的,从事简单劳动的总是围绕了性的实在的操作而衍义,知识分子的却津津乐道于一种感觉,而见面不能交心又不能不说话不亲近,就只讲同伙中的某某怎么为儿媳倒洗脚水呀,熬鸡汤买乳罩呀的,那百分之百是我们的有着相当权力的领导。好了,在山川看风景,有人喜欢丑石,有人喜欢枯木,但更多的人愿意欣赏芳草艳花,在街头看人的风景,你当然赏心悦目是女人,当然是年轻漂亮的女人。那些并排走的,大声地说话,笑,表现了无限纯情的女孩子,她们步伐跳跃,如有弹簧,秀发飘动,如云如焰,你惊羡青春的气息,但气息表现哪儿,你又说不清,完全却体会到了贾宝玉的“女孩儿是清水做的”感觉。最妖娆的是那些少妇们了,她们有极大方的,也有好腼腆的,年龄正当,阴阳互补,恰是长熟时期,其态媚人,如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你为她们担心,街头的男人总是看她们,如果看一眼,眼珠就在被视物上留有痕迹,那么,她们的衣服上是一层又一层的眼痕,晚上回家脱衣一抖,满地都是能踩泡儿的眼珠子了。中午的太阳照着,她们的身影拖得很长,步行的或骑车的男人不远不近地跟着,总是要踩住她们的影子,企求合二为一,影子如果有感觉,影子无时无刻不在疼痛着。对于男人们的高度注意,当然你可以看出她们是乐意接受呢还是烦恶。乐意的恐怕百分之百,即使面对了很狠很馋的目光,说一声“讨厌!”那也说得十分得意。由此可想,法律若能按人的心理而定,那么要惩治一个少妇人,什么刑具也不要,只让世上的男人都不看她,不理她,这个女人就完了。作为一个女人,完全知道自己的美的价值,只是怎样利用这种价值而区别了她们的品格。吊膀的女人是吊膀女人的神气,温顺女人是温顺女人的神气,因美而贵,因贵而傲的女人,她们常常表现出目空一切,其实她们的内心最龙腾虎跃,她们只是有好的眼角余光,搭眼一扫便知道了每个男人的优劣和对她们的态度。她们最看不起那些小殷勤的男人,却会调动这些小殷勤而安全自处,她们更清楚对她们不献小殷勤的男人反倒深爱着她们,这不是老谋深算,也便是有心没胆,瞧,瞧,她们在以毒攻毒了,以同样的冷漠来增加自己的神秘和魅力,或是培养鼓动起胆怯者的大勇,偏要看到沉默的火山口喷发熔浆。想一想,到那时,他们刚的一面还有吗,其如水之柔情反倒使任何温顺的女人黯然失色了。

篇10: 我看人情味作文

我看人情味作文

人情味,人情味是什么,从太多的人口中听到这个词语,却总体会不了,人情味是指什么。

我曾查阅字典,这个词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情味,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2.也指人们互相关怀鼓励。看似一个一个字将这个词语诠释的这样完美,但我始终发掘不了我的人情味,我试着去鼓励去帮助去安慰在路途中受伤的人,但当他们平静过后我问自己,我刚才有没有人情味,这到底是什么?

我亲眼目睹过异地恋的男女因为小吵小闹的时候第三者插入,安慰开导而成功拆散这一对在一起很长时间的情侣,我思考过,这算人情味吗?难道这个第三者不是在关怀鼓励其中一人吗?难道这个第三者的本意是坏的'吗?难道这就不是他(她)最温情的一面,最真挚的一面吗?我不敢去想,因为我总在怀疑这个词语的贬褒义,可能是因为我语文学的不好,理解能力太差劲吧,我不知道。

我高一,在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里的第二所高中,虽说是第二所,但我不是什么好学生,因为我一身恶习:抽烟喝酒打架,也在努力学习,但没有成绩说什么,每次考完试面对的不是父母的体谅理解,总是铺天盖地的训斥,我知道这是父母的爱,可我就是接受不了,人情味呢?为什么不能和我好好说话,平时什么都不管,分数出来就开始骂,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很重要吗?我与老师单独的聊过,老师说我态度放的不端正。那要我怎样端正,用所有时间去学习吗?想初三一样的题海吗?我才不要那样,我不想在以后回忆童年的时候笑着说多么美好的童年,被题海掩盖。

好像有点跑题了,就这样吧。明天我的生日,祝我生日快乐。

篇11:古诗词中的人生境界

一.脱俗境界 | 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二.通达境界 | 古今一付笑谈中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如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但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三.苍茫境界 | 独立天地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

四.超脱境界 | 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五.宇宙境界 | 站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六.沧桑境界 | 尘归尘,土归土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七.超我境界 | 人生百年一仓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

杜甫的人生是个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将自己的人生与整个唐王朝紧密相连,在叛军攻下洛阳后,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终于愿违,这便是中年壮志难酬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将杜甫晚年的流离失所写尽了。一个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晚年竟是这般的凄苦悲惨,但却仍写下了“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杜甫仍然在为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而忧患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是穷达与否,都在怀着兼济天下之心。“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发出的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哀声。

八.无常境界 | 岁月催人老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乍一看,会以为这首诗又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其实,刘希夷所发出的,是对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红颜易老;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世事无常。“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却是最残酷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而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

这种悲情从《白头翁》一直到《葬花吟》。人只要活着,几时才能摆脱这种悲情?无解。

九.深邃境界 | 岁月中皆过客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行宫古旧,新发的花木照样媚人眼目,诗人想必惊讶于那濯濯的艳,宫花开得热闹,这份无声的热闹于是百倍的寂寞起来。红花映着白头,诗人没有写,却让人能感觉到阳光――有了阳光,那花如火如荼地开着,而那花畔宫女的白发,也愈发的刺眼了……

《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我愿意这样理解,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感。这种哀感,比忧伤要轻缓,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

千年之后的今天,以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参照指标,我们的时间比元稹的时间,更快地流淌着,故而我们更容易遇到“别人的世界”。我们也更容易变成“白头宫女”,毫不自知地讲着某些人某些事。但能有人说说话,总是好的,那感觉像握着一杯青花盖碗里的花茶,摩挲着温润的瓷釉,手指已经知道,那曾经馥郁滚烫的茶汤,正在渐渐冷去……

十.旷达境界 |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十一.旷达境界 |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相关专题 我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