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死结

jtxsmsh8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txsmsh888”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解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死结(共5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解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死结

解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死结 -访授业恩师董世奎老师

解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死结       ――访授业恩师董世奎老师    作为87届毕业生,我们是幸运的,回想高中三年生涯,玩和学两不耽误。而现如今作为父母,我们大多很苦闷,周末总是带着孩子在各种奥数、英语班中度过。怎么才能解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死结呢?过去的北大附中有什么好方法吗?带着这一脑门子问题,我们拜访了授业恩师董世奎老师。    董老师教了我们三年高中数学,把“三角函数”讲得出神入化,人称“董三角”。不仅如此,实际上,董老师对解析几何的教学也非常有特色。在我们班上培养了一批学习轻松、成绩又好的同学,比如黄志戎,考上北大物理系,被麻省理工相中,现任职于美国国家实验室。杜晓群,成绩突出,在美国硅谷工作。罗建凡综合能力超常,开创了“派克兰帝”这一知名童装品牌。    董老师常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鼓励同学们发展特长,滕俊、高峡、周宏等同学,在历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3金1铜的佳绩!董老师从事教育35年,培养了10届毕业生,其中400多人考上清华、北大,如今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有首席科学家、计算机专家、金融投资家、投资分析师、医学专家,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等等,这些同学的共性就是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能力,还有创造性、讲求团队合作,做人与学习同样出色,都是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                                                                         后排左五,戴眼镜的是董世奎老师。后排最中间的是班主任高玉琴老师       董老师认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追根溯源,得益于北大附中先进的教学思想。首先,从学校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就可以看出,建校之初,校领导就把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首位,把为北大输送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后备军,作为学校的教育思想。以至于当时的教育柳斌部长讲,北大附中人才的再加工能力很强,并特别颁发了锦旗。    其次,学校创造双宽松的教育环境,鼓励师生发挥主动性。校领导关心教师,搭建平台,只抓大政方针,给老师的教学创造独立民主的研究空间,使老师们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体会教学的真谛。教研组能站在学科高度与培养人才的高度,研究、把握、处理教材。同时,老师也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独立思维空间,变纯粹的书本学习为课外书的广泛涉猎,发展个性,提高思维能力。董老师讲,教学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师生双方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共同领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另外,学校非常注重师德的培养,师生养成了勤奋、严谨、踏踏实实钻研业务的良好教风和学风。以董老师为例,在刚刚接到解析几何备课任务时,闭门研究了半个多月!董老师是在1957年学习的解析几何,自称接手教学任务时,感觉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于是,董老师研读了丁石孙教授的北京大学解析几何教本,苏联叶菲莫夫的《解析几何》,华东师大孙泽赢教授编写的师范院校的《解析几何》,又学习了苏联的《数学内容方法和意义》,从这些书中,弄清了解析几何的实质,明确了大学对解析几何的要求!进一步学习了上海自学丛书《解析几何》,参照大纲,深入了解了中学对解析几何的要求。董老师把所有的题都做了一遍,写了厚厚的6本笔记。有了这个全局,再回过头来,研读中学课本,编写自己的教学提纲和教材讲义,阐述中学解析几何有序、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重在揭示内在联系,便于同学提取信息,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董老师非常清醒,要保持业务领先,更好的传授知识,老师绝对不能固步自封,也要不断充电!用董老师的话讲,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董老师养成习惯,每年都要看大量的数学杂志、书籍,每年高考30多份卷子,近400道题都要亲自做一遍!    老师教学踏实严谨,带出的学生自然也是踏踏实实的。在老师传授下,同学们会听讲,会做笔记,认真做作业,踏实务实。从81届开始,每天体育锻炼后,同学们就很自觉的回班做题、看书。回到宿舍,同学们还展开辩论!学生教学生,比老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效果好得多!至今,老师们对同学们这些做法仍赞不绝口。同学们真正做到了会玩会学,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不误!    最后,北大附中老师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揭示解题方法实质,回避题海战术!董老师上课时,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言简意赅,直奔重点。同学们上课听明白了,做题快了,负担就轻!减负不是让书包变轻,而是提高教学质量!    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重在平时勤加练习,用时少,掌握牢。董老师兜里总是揣着一叠小测验题,每次都是张宁老师帮助刻印,油印室印刷。每天数学课的前十分钟测验,大家比速度,比准确。在限定时间下的实战能力逐渐提高,分数逐渐从3-4分,上升到8-10分,董老师讲,通过这种重点题的训练,强调稳准快,为的是把考卷的前面60分牢牢抓住。    用董老师的话讲,以知识体系带动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要把数学当作解题术。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要培养同学的抽象、归纳、概况能力,揭示解法的实质,把一解变多解,多题变一题!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    董老师强调抓主干,以吃葡萄为例,主干信息块是葡萄藤,题目是一颗颗的葡萄。要把握藤蔓,迅速掌握一类题,而绝不是靠题海战术,一颗颗葡萄的押题。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发掘教材中,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分类和整合思想。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这样的结果,不去押题的.董老师反而常常能够押中题。87年、95年、各一道,05、06 年全国各省市的试卷中,各有十道题,都曾出现在北大附中高三复习讲义中!    从董老师的课上,大家更多的是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是这些思维方式和再学习的能力,使得北大附中的同学往往能够在各自领域脱颖而出。    谈到对附中的期望和寄语,为附中贡献了一辈子的董老师话中充满感情,非常愿意回校给年轻教师传授一些心得,尽一份心力!    董老师讲,老师教学,要把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作为最高标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教材的再加工,要全面把握教材,知道教什么,即记忆性的知识+思维能力,更要知道怎么教。董老师把附中的成功经验总结为:独立、民主、宽松、踏实。宽松教学环境,认真研究教材再加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来多少题都难不倒学生。董老师认为,目前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北大附中一定要以人为本,培养人才,开拓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办学路子。    董老师希望学校领导一定要有拼劲,超越现在的教育状况去办学。认为王铮校长有想法,应该大力支持,但需要得力干将!相信王校长一定能把深圳中学的成功经验带到咱们北大附中!解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死结!                                        谨用董老师的话做结尾吧: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篇2: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议论文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议论文

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到了明代以八股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到了晚清时成了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虽然现在废除了科举,但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也一样吗?

八股文,破题,承题都有规定好的条条框框,根本就没有创造性,现在的作文也有字数、扣题、文体的一些硬性规定;回首过去,孔乙己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八股取仕的考场上名落孙山,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就连蒲松龄,戴震这样名垂于世的文学家、哲学家都未能考取进土;面对现在是一张考卷定成败的时代,有的人才可能因故会发挥不出来,成了漏网之鱼。国家因此少了许多有为之士;有些即使考上了,也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在这知识的`时代里,要知道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xx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是应试教育却紧紧束缚了我们的创造性,作文成了新八股,学习靠记硬背,如此的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吗?

当我们看到日本人也能拿几个诺贝尔奖时,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就不汗颜吗?就算是汗颜,恐怕中国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吧!制度一日期不改,素质教育就一日不能落到实处,中国的教育显然不能再墨守“三日考场”观念要更新,体制要改革,从根本上革除应试弊端,改变高考指挥棒效应。

可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了,但结果怎么样?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或者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搞“应试教育”这由上而下的改革谁在进行呢/听着中国先后喊出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面对一叠叠的试卷,才知道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原来有的学校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成绩,升学率,优秀率一落千丈。怎样才能即没有应试的弊端,又不会影响升学率,优秀率呢?

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林子在《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提出: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休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拓生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我也希望中国能实行双轨制,也希望“应试教育”能与其弊端来个漂亮的“吻别”!

篇3:差异化发行解开促销死结

差异化发行解开促销死结

武汉,是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和影响力的'大都市.数家同质媒体同城相搏,使得武汉成为全国报业竞争最为惨烈的地区之一.

作 者:郑波 吴秋华  作者单位:郑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楚天报刊发行总公司)

吴秋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楚天报刊发行总公司销售部)

刊 名:中国记者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IST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教师中心稿)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教师中心稿)

毕节市放珠中学

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为期约30年。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这个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从1983年至1989年,为期约7年。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呢?

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先天的聋哑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假如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再好,却没有得到后天的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 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

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这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 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常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 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可以说,以上四个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就为基础教育的转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贵州教育》贵州教育出版社3月P56页。

2、《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3、《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贵州教育报》2003年第三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摘要: 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 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篇5: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对初中段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初步探讨

(Pu Changyi et al 卜长义 鞍山师范学院 114005 田淼 鞍山市二十七中学 114005)

Turn Teaching for Examinations into Teaching to Improve Fitness

* * *

摘要 通过对鞍山市35所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因个别领导的认识不足而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 展。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应按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各年龄段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 安排教学内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将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材改革

Abstract Form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status quo in thirty-five middle schods in Ansh an,we fornd that some leaders' poor understanding affected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a t the p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syllabus and P.E. course are by no means systematia.Teaching co mtents should be arranged according to students'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t their diffe rent agers.Approriate measures mustbe taken to turn teaching education for examinations into tea ching toimprove fitnes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time sports.

Key words school P.E.,teaching and studying for examinations,education to improve fitness,re form in teaching materials.

* * *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高智能、强体魄、强意志的人才,当今学校应重视对青少年的体育能力、技术、素质的 综合性培养,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的关键一环。但从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情况来看,鞍山市体 育教学明显出现了应试教育现象,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练”,因而不能对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 教学。另外,现有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体育发展方向的,实验证明,将初中教学大纲及教材,采取 重新划分、组合,增加课时等措施,可较好体现教学方式的系统性、连贯性,为适应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自然增 长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1 鞍山市体育教学概况

通过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反映出我市体育教学的现状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革,每周两次课每学期十六周课 ,多数学校能遵循大纲和教材上课,部分学校为了迎接初三中考加试体育,不能完成大纲内容。

1.1 体育教学中的困难

当前我市初中的体育教学困难重重,部分领导认识不足,不够重视,不太支持体育教学工作。重点抓业余 训练重奖教练,而体育教研、教学很少有人过问。近几年由于我国把考加试体育并计入升学总成绩,又出现了 只重视体育加试成绩,只抓初三的体育训练,突出抓应试项目从而打乱了正常教学常规和计划。大部分学校把 骨干教师放在初三,重点抓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不能实现循环教学。个别教师产生消极情绪,不注重系统连贯 教学。以加试项目的成绩、带队成绩评定衡量体育教师的工作,这就使一部分教师不执行大纲、计划,只抓素 质项目,忽略技能类项目,不能使体育课真正达到三基教育的目的。即使是按大纲计划进行,每个教材规定的 三至五课时所完成的教学任务也不尽人意。

1.2 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本在我市执行中存在问题

根据现行大纲精神,每个学年的每个教材只能平均上三至五课时,并且有个别教材是三个学年都有,在执 行大纲中存在如下问题:每个教材不能系统连贯教学,不能形成必要的教材衔接和动作技能的迁移;课时少不 能完成应该掌握的技术标准;不符合教学的技能积累越深、消退越慢的原则,因此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应有的 坚实基础。

1.3 教材重新组合建设的理论依据和重新组合建设形式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青少年青春期的开始和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神经过程不稳定 ,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虽然能够较快地学会技术动作,但易受干扰,不稳定,应进行反复的训练,形成巩固 自动化。

训练成果的自然消退原理是积累的越深,消退的越慢,维持时间越长。用积极性的迁移使已形成的动作技 能为下一技能的形成打基础,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的迁移。如进行完前滚翻教学再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既提 高学习效率,又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超过大脑神经的调控能力,协调性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应根据每 一年龄段某项素质发展最快、最适于某项教材的教学,来确定年龄段的教材(表1)。

表1 各年龄段适应发展项目、特征表年龄段 适应发展项目 特征6~13 协调能力最有利的时期, 性特征尚未固定对学

适应体操、技巧类习技术有利 7~14 速度素质增长最快、 灵敏性好、反应较快

适应短跑教学立定跳远、 跳跃能力发展突出

跳跃增长速度最快 15~16 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 运动成绩提高,易

质进入敏感期,迅速提高 巩固以前掌握技术

不易再学高难动作

教材重新划分组合的形式见表2。

表2 教材重新组合、安排课时划分情况年级 学期 主教材 课时 辅教材 课时

上 技巧组合 12 滑冰 4一年 基本体操 2

短跑 12 理论、机动 2

下 单杠 12 武术 6

排球 12 理论、机动 2

上 双杠 13 滑冰 4二年 跳远 13 理论、机动 2

下 支撑跳跃 12 足球 6

篮球 12 理论、机动 2

上 跳高 13 滑冰 4

长跑 13 理论、机动 2三年 下 铅球 12 体操(复习) 6

舞蹈 8 球类竞赛 3

(男足球) 短跑 2

理论、机动 1

1.4 实验情况

根据以上阐述的理论依据和教材重新组合的计划,我们从1991年8月开始对二十中的初一年级的六个 班中的三个班进行实验,三个班为对照班。因为该校是平均自然分班,所以不存在起点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每 课时安排双教材,每个教材上二十二课。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大纲上要求的内容为基础,首先解决大纲内容 。通过实验,技巧类女生能够完成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肩肘倒立,单肩后滚翻,头手倒立和侧手翻。男 生在掌握女生教材的基础上,一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前手翻。短跑教材学生能够掌握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 跑,车轮跑及短跑的全程跑和跨栏跑的半程栏。通过一学期实验,教学成果较好。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用耐 力跑和短跑作准备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单杠、排球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单杠能完成单、双脚 蹬地翻身上,单挂膝摆动上,骑撑单挂膝后回环一周半成单挂膝悬,骑撑前回环,后摆转体90度下,实现了 超纲教学。排球学生能够掌握传、垫、扣、发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位置轮转“中一二”进攻,“心跟进”与“ 边跟进”防守,并且在年组比赛中实验班取得前三名,同时抽查上学期的技巧动作组合,学生能顺利完成。在 学校达标测验中实验班成绩均突出,得到了校领导和区领导、教研员的肯定。在二年级的教学实验中继续用耐 力跑作准备活动,立定跳远作素质练习,学生双杠能够完成支撑摆动转体180度成分腿坐,双杠前滚翻,前 后摆挺身下。跳远能够掌握蹲距式和挺身式跳远技术,支撑跳跃能够掌握分腿腾越,屈腿腾越,斜进助跑直角 腾越,跳箱前滚翻等技术动作。篮球掌握各种移动,运、传、接球,投篮技术,攻、防集体配合,竞赛等技术 。

根据初三年龄段的特征,不宜学习新的`高难动作。鉴于学生身体素质迅速提高,力量素质发展较快,因此 安排跳高、长跑、铅球、舞蹈及复习项目。跳高学生基本能掌握跨越式和背越式跳高技术,能完成400米至 1500米的中长跑,有6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优秀,百分之百合格。铅球能够掌握原地、侧向滑步、背 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并且力量素质得到快速发展,男生的引体向上大幅度提高。初三的女生喜欢上舞蹈课并且 有一定的自我表现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能够完成教材上的韵律操组合及一部分自编韵律操组合 ,使一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简单的自编集体舞,活跃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女生上舞蹈的同时,男生上足球, 提高足球的竞技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找教师指导他们的比赛、训练,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自觉性,解除 心理负担及时复习前两学年段的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连贯掌握大纲内容,并能完成一部分超纲内容,为 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完成初中段的任务。

1.5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上级有关部门按大纲检查四大计划执行情况,评定考核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而改革组合后的教学进度与之 矛盾,考核项目不相符。

不能把小学到高中段连贯起来,虽然初中段的简单的重新组合取得一点成绩,但如果有关部门能把教材系 统组合,制定计划,相信会取得更大的效果。部分家长和个别领导、教师不支持,持怀疑态度,不能从应试教 育中解脱出来,怕影响中考体育加试的成绩。

2、结论

1)在教材实验改革过程中,学校从领导到教师,教委从体改处到教研中心,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完善改 革目标,使教改得到各级的支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家长及班主任关系,明确教育改革目标,实现培养跨 世纪人才的愿望。

2)彻底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现素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克服突出训练、只抓升学考试项目、忽 略三基教育的弊端,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使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素质得到系统、连贯的教育和培养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验表明对现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重新划分、组合,按年龄段安排最佳教材,符合青少年的生 长发育规律,符合教学过程中动作技能形成过程。

4)通过扎实系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教育,提高了学生体育素养,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生能够 独立组织各种类型比赛,培养形成良好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了文化课成绩的提高,该 届学生重点升学率、综合升学率均居全市之首,消除了应试教育者们的心理负担。

相关专题 死结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