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xiaoyaoxi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iaoyaoxi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赏析古典诗词(共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古典诗词赏析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国家,这是中国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的关键内在。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西方国家的艺术代表是雕塑建筑,而中国则是诗歌书画。

历史传统就有注重诗教,而诗歌创作和推广更是绝无仅有的,从周朝开始的采风辑《诗经》,到孔子不遗余力的推广教化,这是中国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的发轫,自此中国人的智慧总结就离不开诗歌表达。

第一骚客屈子胸怀理想与苦闷投身汨罗,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伟大诗篇《离骚》,成就开山绝唱。自此开创了中国精英文人浪漫主义先河。

中国人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的角度观察问题,总能得出公允的结论。而近来南中国海中菲“黄岩岛”之争就是菲方无视历史的结果。未来在国际社会上捍卫主权的时候,仍需要将历史依据讲给世人听,假使征伐师出有名;古典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近代诗人黄遵宪的一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传达给了清政府无能在甲午战败后屈辱割台湾给日本的历史;诗圣杜甫的作品被称之为“诗史”,可能从卷贴浩繁的官方史册上并不能了解“安史之乱”对社会民生带来的具体影响,而从《三吏》、《三别》,从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今人也能感同身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动荡历史。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古典诗词有助于今人更好的理解历史。

篇2:古典诗词赏析

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灿烂,但也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历史。如今民族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树立好今天的强国心态,不妨钻进古典诗词中的灿烂篇章,以资参考。这其中有鼓舞人心、激励人民的雄心壮志初唐边塞,有民族主义豪情洋溢的满江红,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降落在这一代人的身上的情况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攻击下,如何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就需要坚持优秀传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中国人要表达自己的心声,要在西方文化的夹击下树立信心,就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挖掘古典诗词的丰富宝藏。在世界发出真正的东方声音。

不妨梦回大唐,国家敞开胸怀欢迎四海万邦,兼容并蓄,歌舞升平,唐人的心态当是今人的标杆;大中华两千年的四方来贺,近代忽然出现了个崇洋媚外的词眼,愿回归到古典诗词中的精神状态,让崇洋媚外成为华夏历史的小插曲,小警告,小鞭挞。

古典诗词是绝无仅有的精神宝库,她涵盖了一切中国人的精神情感。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篇3:古典诗词赏析

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古典诗词锻炼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中国的知识精英讲究精神交流,文人墨客都是在一唱一和中表达观点,头脑风暴的。 从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中能感受到一种永恒亘古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感受到天才的自信和气度。

古典诗词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精英的胸襟和豪情。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今人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当今台湾著名填词人方文山,香港著名填词人林夕都是有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造诣的。他们在古典诗词当中获得灵感和有益的启示。创作了一首首风靡年轻人的流行中国风。

篇4: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它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来,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铸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与性格。

因此,它历来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揣摩诗歌的意境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创造里,心灵的方面和感性的方面必须统一起来;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而诗歌这种经过心灵化之后表现于读者思想中的东西也就称之为诗歌的意境了,一首诗歌写出来之后如果不能给人以很好的意境美感,那就不能算做是好诗,好的诗歌必定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论这种享受是喜的还是悲的,是明的还是暗的。我们来看一首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离开扬州之后,仍然魂牵梦绕;这首诗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在扬州为官的友人韩绰,在这秋深月明之际,你是否在与你的某个或是诸位红颜知己们在吹箫按曲呢?这里将想象中的情景与古时的传说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仿佛想见到月上中天,晚风习习,吹箫的美人冰清玉洁,风情万种,依稀听到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简直是梦里江山……诗境空灵虚幻,美妙绝伦。即使是没有去过扬州的人们,读到此诗,也定然会在脑海中浮想联翩,那美丽的情致久久萦绕在身边……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知人论世,把握情感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的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例如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振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如今词人身在江东了,却并未感到喜悦。原因是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词人结合特定的景物、时令、旅途状况,层层转进,如剥茧抽丝般的来抒发感情,最后凄然归思,这样抒情便显得很自然。这种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美,使人读来虽觉凄伤却无压抑之感。

三、抓关键词句

诗歌最大特点是简练,因此解读诗歌,有时我们要具体到对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的理解上。而解读诗歌,我们需要的就是抓住这些关键的词。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的著名诗篇。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再如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一词让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流浪,贫病交加,在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的诗人形象,这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艰难苦恨繁霜鬓”,“繁霜鬓”三个字意即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写到这儿,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诗人诗中透漏出的浓浓的苦闷也就跃然纸上了。

四、掌握一定的赏析技法

因为诗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因此,从表达技巧入手,思考作品所用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鉴赏诗词。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写愁生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深重。李白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大胆的夸张,把瀑布一泻千里,末势犹壮的气势呈现在读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学思维,对这些诗句则一筹莫展。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则用排比的修辞,构成典型环境。另外,写作中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常见于诗词中,鉴赏时须注意。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前两联则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描写李凝居处周围的环境,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描写月下的幽静。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当然,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方法还有一些,如比较法、联想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自然就能不断提高。

拓展: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篇5:古典诗词赏析管见

古典诗词赏析管见

古典诗词赏析管见

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中学 欧阳海真

诗词最美在语言,它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古典诗词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不易把握诗词教学的关键点。语文老师容易把诗词教学简单化或是复杂化。《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一学段就明确提出了“朗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后几个学段中,更是对语言的品味有了更高的要求。诗词教学要体现诗词歌的本色,就应该以品味语言为主,然后沿图索骥、顺藤摸瓜,将整首诗的内涵及意境和盘托出。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品味语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品味诗词语言中独特的意象

对于意象,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物象与情感的组合。物象就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事物,但用在诗词中就绝不是几种事物客观地再现,而是承载了作者某种特定的情感。这些寄寓着作者某种情感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它是构成诗歌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了九个名词描写了九种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黑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中思归的乌鸦,安逸闲适的乡村人家,旅途困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而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它们有机地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乎意料地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秋思之祖”,成为元曲中的绝唱。在赏析诗词时,我们就是要结合作品捕捉住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创造出来的意象,反复揣摩、体味,从深层次上领悟作者深邃的思想,从而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二、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何谓意境,按书面解释是指诗人通过各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加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通俗一点理解的话,其实诗歌的意境就是指这首诗通过自身的理解感悟之后,在脑海中形成的一幅画面。例如前面提到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叠用了九个意象,前四句全是写景,只有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染出一片凄凉的秋色,烘托出一片衰寂的情思。全部景象都笼上一层无限悲愁,正可谓不言愁而愁似东流水,不言苦而孤苦若黄昏之鸦,韵味无穷,渲染了一种萧条荒凉的氛围。体现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落泊心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日暮时分,踽踽独行在异乡的小路上,斜阳将他影子拉得瘦长,望着周边的乡村人家已是炊烟袅袅,而自己的脚步却还不知道能够在何方停留,不由悲从中来,这就是意境。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它很自然地让人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来;在一个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的春日,黄鹂在翠柳间婉转地歌唱,一行白鹭正排列有序地展翅飞向蓝天,远处的高山明灭可睹,那峰巅上还残留着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上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整幅画面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句句含情,使人沉浸在一片明媚秀丽,欣欣向荣的春光中,也体现了诗人杜甫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仍然保持一种坚强、开朗、乐观的心态。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境美。

我们赏析诗歌时,就是要学会体会作者借助某些意象合成的意境,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广阔的艺术空间,从而领会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阐述。

三、品味诗词语言丰富的内涵

诗歌以最精炼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涵,它体现的绝对不止一层意思,我们在分析诗歌语言时,定要力透纸背,不仅要明白语句的表面意思,更要揣摩它的深层含义。例如《山的那一边》结尾一句“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此句表面意思清白,但深究一下,内涵很丰富,值得玩味。你可以想,全新的世界怎能照亮人的眼睛?定然它本身就是光辉灿烂的,说明理想的实现可以给人带来崭新的生活。还可以再想想,被照亮后的心情定是惊喜的,是一种由努力得到回报的欣慰;一种生活产生质的飞跃带来的兴奋。再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从字面来看就是描述了听雨和卖花两个画面,实际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幅画面虚虚实实,给人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作者只因听了一夜的春雨,想到春雨润物无声,杏花经过一个晚上春雨的滋润,应是开得更娇艳。在第二天清晨,雨霁之后深巷中定会传来卖花姑娘叫卖杏花的声音。它和杜甫诗《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刘禹锡诗《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证》中“沉舟侧畔千帆守,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字面上理解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实际上这里面蕴含了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作者也正是借此来表现一种乐观、豁达的胸襟。尽管生活常不幸,但绝不随波逐流,始终不屈不挠,时时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勉励自己。此句后来常被引用来比喻腐朽势力的必然衰败和新生力量的不可战胜。正是此联一出,全诗的境界立刻焕然一新,因而其也被传诵为千古名句。

诗歌语言的'表现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浅白,可以华丽,还可以朦胧,甚至可以隐晦。但不管哪种表现形式,它的内涵都是很丰富多彩的,赏析诗歌,我们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四、品味诗词语言中生动的修辞

诗歌语言的含蓄,意味深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歌语言从修辞入手,可以便于读者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较为轻松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例如诗歌《山的那一边》中“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把我的幻想到了一个零分”一句。表面上是写出的颜色,实是写出了山的神态,其实是自己心情的反映――“我”爬上了山顶,满以为可以看到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到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的脸”且在嘲笑我的幼稚无知。这里便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把景和情融合地一起。

比喻也是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借助于比喻,可以使作品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而我们读者也可以根据它所选用的喻体来揣摩出它的本意,简单而又贴切。

此外,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很多,如夸张、象征、比兴等。赏析诗歌,品味诗词语言,可以先分析诗中所用的修辞,从形象的事物入手,降低我们理解诗词的难度,我们便可以沿着这些台阶,走进诗歌的深处。

赏析一首诗,应该是多角度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还是具体到某个方面比较好。诗词最美在语言,最真在情感。要让学生对诗词有最感性的认识,觉得它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浅显,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深奥复杂,可以从品味诗词的语言入手,沿图索骥,去挖掘诗歌神奇的府第洞天。让我们驾驭着语言这面风帆,畅游于诗海,去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

篇6: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篇7: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篇8: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篇9:赏析古典诗词方法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篇10:赏析古典诗词方法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 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篇11:赏析古典诗词方法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叶千华语录

相关专题 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