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制药专业设置与教学探索

碧尾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碧尾”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职生物制药专业设置与教学探索(共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中职生物制药专业设置与教学探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摘 要:该文以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制药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现状,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基拙上,从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建设、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职学校相关、相近专业的增设提供参考。

篇2:中职生物制药专业设置与教学探索

国家发改委划拨大量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将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生物医药业渐为广东省支柱产业,目前,广东生物医药的产值和发展居全国首位。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生物制药产业的广阔前景,使社会对生物制药人才的需求剧增,生物制药人才供不应求。

一、学校专业及学科建设现状和优势

本校是一所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广东省重点学校,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管理严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素质为根本,以行业办学为特色,紧扣行业发展的脉搏。学校设有药物制剂、药物分析、中药、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医药营销、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加工技术、化妆品技术等多个食品药品专业,其中,药物制剂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具有丰富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齐全,实验实训设施配套,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是依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教学过程是否按设定的培养目标去实施,是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生物制药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适应生物制药行业生产、检验、流通领域的中等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专门人才。业务能力要求达到生物制药职业岗位群对应的中级工规定标准。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

1.确定教学模式与建设

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学科导向型教学模式向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转化,教学建设应朝着标准化、技能化、社会化发展,即:以国家规定的相应职业标准组织教学;以技能教授和全面素质培养为核心内容,大力强化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应面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2.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

行业和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我校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教学过程开放性的表现之一,能使用人单位提早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培养更加符合要求的职业人。学校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基地,企业优先接受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对学校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可根据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生产实训,进行工学交替的教学。另外,校企双方还开展科研攻关、员工培训等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依托企业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校以教科研为引领,大力培养相关专业课程教师,选调骨干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从重点高校引进了一批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师储备资源加以重点培养;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教学容量,实现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和不断学习的动力。

4.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室配套建设。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物制药行业生产、检验、流通领域的中等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专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强化技能培训,因此,我校大力推动实验实训室的配套建设,强化实验实训教学,既能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实训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实验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衔接,适当减少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实用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能保持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通过实验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5.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建设文明校园,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非学历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三年的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社会适应性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具有生物制药行业中等职业技能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时获取中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证书。

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将国家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行业企业上岗证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范围,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和训练,学生可通过考试获得 1种以上医药行业特有工种等级中级工相关技能证书,并可参加“3+证书”考试进行中专升大专,英语及计算机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通过这样的非学历教育,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建设

课程的设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在课时的安排上,增大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使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比例达到 1∶1,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 100%,充分突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篇3:中职生物制药专业设置与教学探索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国家发改委划拨大量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将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生物医药业渐为广东省支柱产业,目前,广东生物医药的产值和发展居全国首位。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生物制药产业的广阔前景,使社会对生物制药人才的需求剧增,生物制药人才供不应求。

基于以上理论和基础,我校面向社会、适应市场需求,开设生物制药专业,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特色,进行中职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探索,致力于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生物制药专业教学模式。

一、学校专业及学科建设现状和优势

本校是一所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广东省重点学校,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管理严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素质为根本,以行业办学为特色,紧扣行业发展的脉搏。学校设有药物制剂、药物分析、中药、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医药营销、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加工技术、化妆品技术等多个食品药品专业,其中,药物制剂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具有丰富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齐全,实验实训设施配套,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是依据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教学过程是否按设定的培养目标去实施,是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生物制药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适应生物制药行业生产、检验、流通领域的中等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专门人才。业务能力要求达到生物制药职业岗位群对应的中级工规定标准。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

1.确定教学模式与建设

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学科导向型教学模式向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转化,教学建设应朝着标准化、技能化、社会化发展,即:以国家规定的相应职业标准组织教学;以技能教授和全面素质培养为核心内容,大力强化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应面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2.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

行业和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我校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教学过程开放性的表现之一,能使用人单位提早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培养更加符合要求的职业人。学校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基地,企业优先接受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对学校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可根据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生产实训,进行工学交替的教学。另外,校企双方还开展科研攻关、员工培训等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依托企业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校以教科研为引领,大力培养相关专业课程教师,选调骨干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从重点高校引进了一批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师储备资源加以重点培养;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教学容量,实现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和不断学习的动力。 4.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室配套建设。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物制药行业生产、检验、流通领域的中等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专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强化技能培训,因此,我校大力推动实验实训室的配套建设,强化实验实训教学,既能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实训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实验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衔接,适当减少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实用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能保持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通过实验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5.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建设文明校园,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非学历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三年的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社会适应性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具有生物制药行业中等职业技能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时获取中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证书。

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将国家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行业企业上岗证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范围,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和训练,学生可通过考试获得1种以上医药行业特有工种等级中级工相关技能证书,并可参加“3+证书”考试进行中专升大专,英语及计算机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通过这样的非学历教育,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建设

课程的设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在课时的.安排上,增大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使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比例达到1∶1,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充分突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进行课程设置时,以就业为导向,保证目标岗位的需求,兼顾相关岗位的需要,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实用医药基础、微生物与免疫基础、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商品知识、生物制品基础及技术;设置的专业课主要有现代发酵技术、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设备、生物药物检验技术及GMP实务。

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专业知识,设置一些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潜能进行选择,开设的选修课有:心理健康、医药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储存与养护技术、中医药基本知识等。

五、招生规模

根据对广东省的市场需求调查结果,在现在的探索阶段,本专业将每年招生1~2个班,是第一年招生,共招生60人,现在已按照专业设置的目标和方向良性发展。

我校在生物制药专业的实施过程中,将通过加强管理和教学实践,紧紧把握行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专长而又具有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期盼我校的生物制药专业能成为同类学校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并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为医药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庄义修等.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摸块化教学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94~95

2王松等.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教研版),(3):57~61

篇4: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探索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探索论文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积极开展专业设置调研工作,学校目前开设有三十多个与市场经济较为贴近的专业,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就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一、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模块式教学计划

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大量需求的具有一定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所以学校一开始就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定位在“应用”两个字上。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在各行各业都非常普遍,除要求会计算机的操作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计算机在相应专业中的应用,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熟练、实用。如果脱离开相应专业谈应用就只是“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相当于一个计算机操作员,只会操作不会用,不能或不能很快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需要,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相背离的,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缺乏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分不出去或学完用不上的弊病,最终就是由“热”变“冷”。是社会真的不需要懂计算机的人才吗?肯定不是。而是在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规格是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社会需求,是否真的实用。为此,学校组织力量深入市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调查,并进行研讨,确定了符合宿迁市经济发展规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宿豫中等专业学校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能直接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且相关文化课达到中等教育水平的初中级计算机应用人才。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校采取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做法,即制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教学计划。模块式教学计划表的执行原则是: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它包括必修的文化课知识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要求学生达到中等文化基础,且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该模块主要是入门模块,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在基础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宿迁市急需的人才规格,选择其他模块中的一块作为必修模块,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专项技能。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在学好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选修其他模块或其他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学校通过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安排一些选修课程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是很有好处的。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自1994年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以来,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规格的要求,按照模块式的教学计划,已为宿迁市培养了三种规格600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人才。其中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的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人才300多名,与财政局联办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100多名,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银丰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培养的电工及工业控制方面的人才200多名,这些人中有80%已经上岗,一半以上成了相应单位的业务骨干。这些有专长的毕业生的上岗,给我市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宿迁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经过几年的努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也被誉为宿迁市的“小科学院”“人才库”,已跃居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行列。下一步学校将针对宿迁市的'白酒及广告装潢等行业培养装潢艺术与电脑美工方面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还将按社会需要培养出更多规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二、根据专业课特点及知识梯度实施区段式教学

所谓区段式教学是将一个学年分为若干个小的区段,每个区段为若干周,一般在一个区段要集中突破一门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有的课程可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跨越几个区段来完成。为了保持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程区段教学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性、连贯性,可以将某些公共课排在区段之初或区段之末讲授。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即把“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按区段教学,能把安排在一学期的分散的教学训练时间集中到一起,有利于教者的教与学者的学和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掌握,能强化训练,使理论与实际真正结合起来,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能够起到很好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区段式教学的特点。按区段式教学模式,我们对一些课程安排做了调整。例如,原教学计划中指法课30学时,文字录入40学时,是安排在整个学期内进行,根据这两门课的特点,操作性强且指法是文字录入的基础,均需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在期中考试前利用两周时间完整指法字录入课在期中考试后用四周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前两周以推进课形式讲授文字基础的使用方法及正确的键入指法。通过一周的集中训练,把分散的时间集中到一起,提高了训练效果,一周下来所有学生都能实现盲打,且都具有了一定的速度,其中80%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录入120个正确字符。学生的基本功在一周内得到了强化,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且以后还可以集中时间学习其他课程,把学生都集中在一起强化训练,有利于专项技能的形成,在文字录入课区段强化了五笔字型录入训练,在前两周集中进行五笔字型理论的讲解、拆分方法,后两周集中进行速度练习,由于有了指法区段扎实的盲打基础,两周后有80%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录入30个正确汉字,其中有50%学生能达到40个汉字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文字处理初级工标准。由此可见,区段式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走完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便于把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普教模式,走学练或产学结合的路子,不受其他教学活动的分割、冲击和干扰。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这样便于请访问学者、兼职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学、表演和传技带徒、带实习等,使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得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依据技能鉴定的等级标准,实行目标教学,推行“双证书”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对社会劳动力的管理、培养,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职业技能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工人考核条例》和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江苏省劳动厅制定了《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在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实体(含社会力量办学)的毕、结业生等四类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项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上岗、任职的凭证,是各单位招工、录用、工资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公民境外就业、劳务输出、法律公证的有效证件。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逐步走向市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势在必行,也有法律保证。所以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推行毕业和技术等级证的“双证书”制,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以模块为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等级标注。

标注的制定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行业用人的实际,实行国家制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证和地方行业岗位合格证并行的学生技能鉴定体制。有了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并以此作为教学标准,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方向。教师备课时根据本模块技术等级标准,认真研究并确定单元(课时)教学标准,并事先告诉学生。由于有了单元(课时)教学标准,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接受新课时能有的放矢,对掌握新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学生也了解本专业最终应达到的目标,除要修完全部课程拿到毕业证书外,还要拿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有了学习的目标、进步的方向,增强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分阶段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我们按有关技能鉴定标准,分阶段组织考核,形成了以单元考核、学期(年度)考核、等级证书鉴定考核为主线的系统技能考核体系。“双证书”制是用国家制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这一尺度衡量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提供了技术等级依据,是一项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具体工作。目前学校培养的600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生中有90%拿到了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又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学校已在其他专业也推行了这一做法。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中专和技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94年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确定了该专业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及在宿迁市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兴专业,各方面还不很成熟,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使计算机应用专业更成熟更完善。

篇5:中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探索论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在数据库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课程特点和创新理念进行结合,分析了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手段、特点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使用创新理念和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多媒体;教学方法;创新理念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门知识,对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既不知道有何作用,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以致于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现代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并真正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了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编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开发,优化了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耗损,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知识的密度以及能力训练的频度。为此,我们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编制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主体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始终把握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以课件为主。此外,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呈现快速、表现直观、操作简便等特点,这就容易导致师生依赖荧屏展现,从而忽视了教学的策略、方法,忽视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反应以及同他们的情感交流。这样,就不容易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实践证明,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并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创新知识的'能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此外,还要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教学法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理论与任务相结合

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此外,还应配以适量的练习,使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增加他们学好数据库这门课的信心,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模拟项目,加大技能培养力度,把模拟项目贯穿于平时的实操课和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3―4人左右一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所设计的系统由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和各组选出的组长进行检查、提问,并分别打分,从而激发各组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3.重视实践环节

数据库课程除了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借助实际的数据库实例进行解释外,还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实现。从教学角度来讲,理论知识要经过实践检验后,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项目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一种项目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通常采用布置一个大项目,分步完成的做法,使学生对前部分的知识通过上机操作综合掌握,对下一步可以通过预习等方式了解知识,课堂上老师再把项目设计的方法教给学生,重点要分析如何进行项目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在本门实验课程完成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门知识,也使学生完成了一个综合设计,更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一种项目设计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了二次飞跃,在进行阶段测试时,学生通过设计软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描述一下,这是第一次飞跃,在进行下一步乃至完成大实验的时候,学生要把前续实验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实现第二次飞跃。

4.采用互动模式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学生思维活跃,采用互动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达到良好效果。互动式我们是采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可以随时自由提问,对于带普遍性的问题和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教师课堂随时回答讲解,但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普遍性的,课后单独回答,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是课前老师精心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要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使学生思考后,有茅塞顿开的感悟,否则互动只能使课堂有说有笑,难得到达应有的效果。

5.改革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法上,打破传统的单独笔试的考试方法,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采用开卷、闭卷、实际操作等多种考试方法,增加平时考核次数,从只考理论知识,到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现象。如在数据库原理的考核上,除了原理部分采用常规的考试外,还可对学生的上机实操环节、课程设计环节进行考核。采用这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能引导和督促学生平时多动手,多锻炼,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对于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远远不限于以上内容。教师除了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外,还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扩大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以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数据库教学浅析计算机教育.32-34.

[2]董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改革中国期刊网-6-23.

篇6:中职数控专业三维造型教学探索

中职数控专业三维造型教学探索

摘要中职数控专业因为课时所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围绕会考和等级考展开,学生的知识、技能比较片面而应用能力较差,本文探讨以三维造型课程为平台将中职学生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教学。

关键词中职数控 三维造型 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CAD/CAM技术在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CAD/CAM 软件应用成为中职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分为三大块:二维绘图、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CAM)。目前二维绘图正与机械制图整合,自动编程要求高、一般中职学校开设难以取得效果,三维造型很多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尝试教学改革。

笔者近年来承担CAD/CAM 课程教学,从三维造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适宜

(一)基本造型命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温州机械行业流行多个造型软件,有UG、Solidworks、Inventor 等软件,本校限于“2+1”学制,课时紧张,只开设UG 造型,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很可能面临自学其他软件。三维造型在高二开设,学生已经有二维绘图基础,比如掌握了AutoCAD 软件命令的应用,而CAD 软件操作都具有一定相似性,教师以任务驱动学生自学UG 基本造型命令。每一次课设计任务书,任务书有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本次课应该掌握的造型命令,课后可以自我反思是否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每个子任务都有多个帮助提示,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其中以阅读教材为主要方法。正因为如此,首先要选择一本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方式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上突出了易懂和够用,通过一个个小案例都有详细操作步骤的讲解、引导,降低难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绘图技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软件自学能力。虽然以自学为主,绝非放任,而是先练后讲,学生先演示,教师再补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比较AutoCAD 与UG 的异同,掌握CAD 软件的特点。

(二)零件造型,培养学生先思考再操作的良好习惯学生掌握了基本造型命令后,需要一定量的根据零件图纸绘制实体来强化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由于中职学生个体差异大,没有实践经验,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难以在头脑里形成零件的空间概念,阻碍他们零件图的识读,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看零件实体,增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复杂零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三维动画,从多角度展示零件三维形体结构,并将其与三视图对照,能产生直观易学的效果。了解零件形状之后,请学生阐述零件的几何特征、造型思路以及所运用的软件命令,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与补充,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遇到问题先分析的习惯。每个零件都有造型视频,供帮助需要的学生观看,软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在于绘制了多少个零件,而是同一个零件,思考不同的造型方法,确定优化方案。

(三)逆向造型,贴近岗位实际

企业造型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是测量实物绘制实体,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开发教学项目。比如温州是中国鞋都,有许多鞋跟厂家。通过实施鞋跟逆向造型的项目,激发学生职业兴趣,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实践操作中应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真正感受到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管理,创新性思维能力等。

每一个模块都提供帮助,逆向造型以网络搜索为主。现在很多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手持设备的功能,在机房架设无线路由器,或者将机房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引导学生搜索有用信息。

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关内容发布在自己博客上,当有学生搜索到时,又是一个教育的契机。

(四)出工程图, 机械制图实战二维绘图,以抄画图纸为主,训练的是学生软件命令的熟练运用程度,涉及应用机械制图知识甚少。针对中职学生,机床加工零件都较为简单,又有很多相似,识图较易。三维实体,零件繁多,变化各异,通过对这些实体出工程图,学生选择视图、标注尺寸时候即应用机械制图于实践。

(五)零件装配,模拟装配

学生根据自己出的工程图,绘制零件实体,不仅检验他们所出工程图是否正确,也感受到企业不同岗位衔接的重要性。通过装配这些零件,感受各零件的实际作用,形成初步装配工艺。

篇7: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专业简历

基本信息 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专业简历 个人相片
姓 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3年11月4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71cm体 重:52kg
户 籍:广东湛江现所在地: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 历:专科
专业名称: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三年以上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 
职位名称: 
工作地区: 
待遇要求: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普通话 一般
计算机能力:良好 ;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9月 - 207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10月 - 10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食品检验资格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年7月 - 4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生物工程、制药、环保
担任职位:药品合成员
工作描述:1、负责试验室小试试验工作、药物合成工艺试验。

2、负责实施设备验证。

3、负责原料药的'放大生产,并解决生产的问题。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深圳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8月 - 204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化验员
工作描述:公司主要生产婴幼儿辅食:米粉和葡萄糖。

主要负责:

1 理化检验:如水分、钙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HPLC(三聚氰胺等等。

2 来料检验:a 包材检验,如外观、印刷、文字内容、规格、材质等等。

b 原辅料初步检验,如外观大小、颜色、气味等等。

3 整理日常质量检测文件、记录,编写检验程序。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强,及时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实验仪器操作熟练,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具相对的能力。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篇8: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的教学论文

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的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我国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度提高,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为我们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了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专业技能人才也成了我们责任。然而面对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厌学的现状,这又是对我们全体教师的巨大挑战。怎样来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就成了我们目前思考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它让我们明白学生只有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我们的学生同样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中才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班风,也就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气,教学效果也就明显不同。班风好、学习风气浓的班级,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也会被带动起来学习。上课时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很好。而班风差、学风差的班级就不一样的了,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爱学习,只是想到学校来玩。因此,我认为只有树立良好的班风,才能促进大部分学生认真学习。

二、针对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厌学原因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学生基础差异很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便失去兴趣,丧失了学习信心,厌恶学习,也就放弃了学习。而我们教师不能放弃呀,只能通过不断努力的工作,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重新树立核心,矫正其厌学行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科学客观的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中职学校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读书无用论”的不良风气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选择到我们学校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是几个好朋友约好一起到学校好耍,更有甚者,是不想读书,不想工作,逃避现实才来到学校的,根本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拿好多家长的话来说,就是让小孩到学校来混大点。

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我们学校教师教法陈旧,不适合当前教育形式、师生情感交流不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教师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不足也让师生间产生了距离感。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任课教师的情感。一个教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教师,由此产生情感迁移,学生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大部分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汽修专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我们教师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无法启动,汽车不能及时停车,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2.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从声音,图像等方面向学生展示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后进生多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对学习中的失败、挫折要多鼓励、少批评。中外教育专家都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

总之,我们汽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对班级的管理,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我们的汽车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汽修人才。

篇9:中职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论文

中职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是专门针对从事学前教育的中职学生开设的专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的声乐教学,对从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中职学生而言,是他们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中职学生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声乐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方面存在较多缺陷,严重影响声乐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改革对策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为社会培养大批学前教育声乐教师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课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然而,由于多种情况,如中职学生自身的缺陷、中职学校的问题等,导致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较多问题,现状堪忧。为了能够更符合社会需求,必须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进行改革,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

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如在声乐课堂关于高音训练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之上,独自反复讲授歌唱高音部分时的'技巧,气息要饱满,喉头要放松,软腭要抬起……,然而,台下的学生则是众生百态,有学生勉力强撑,有的则是直接闭嘴不唱,有的甚至是在做其他的事情,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步骤,教师对于这种现象却视而不见,仍是独自反复强调歌唱技巧,直至课堂结束,甚少关注学生课堂状态。这种完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负责讲授,能否接受只能依靠学生自身能力,导致课堂乏味无趣,缺乏互动,课堂之上学生未受到任何关注。相对有些好点的教师,会帮助学生对演唱方法进行纠正,但也仅仅是为了顺利结课,应付了事,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真正负责。最终导致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技能。

(二)声乐课程过多强调歌唱技能,缺乏教学经验传授

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有专业性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博学,综合素养高。然而,过多的中职学校在设置学前教学声乐课程时,单一强调声乐课程的技巧性,如何使歌曲听起来更优美动听,忽略学前教育声乐课程设置本身的目的,即向学前儿童教授歌唱知识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将来需要从事学前教学,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必须的,但是有关如何从事声乐方面学前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则传授的较少。这种模式导致中职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声乐技能,但缺乏教授技巧,为中职学生的未来教学生涯埋下隐患。

(三)声乐课程安排不合理

作为学前教育的声乐课程,其与单纯的声乐课程是不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将来要对幼儿进行声乐兴趣和能力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然而,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设置十分不合理,内容单一。如仅仅对声乐的歌唱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教授,对于在对幼儿教学中所需的歌唱节目的编排、表演涉及甚少。这样的课程设计和安排,虽对学生声乐技能有一定帮助,但是却不能促使学生有效地从事学前声乐教育工作。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措施

(一)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中职学校的现状,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首先,要对中职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熟知学生的基础状况,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运用“最近区域发展”理论,实施分层次教学,把学习状况和基础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进行集中教学;最后,在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优秀的教学成果进行继承。此外,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通过发挥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学习声乐,对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学习充满热情。

(二)实行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综合声乐能力

实施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学前声乐教学的情境之中,切实感受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魅力,对声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对声乐课堂进行有效编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前声乐教学情境,如实施角色扮演,分组进行,每组学生根据规定主题,确定幼儿与教师的人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前声乐教学的趣味。此外,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对学生传授节目编排、节目表演等与学前声乐教学相关的知识技巧,促使他们掌握更多有关声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胜任学前声乐教学的工作。

(三)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与其他专业不同,将来中职学生面对的教授对象是幼儿,是对幼儿进行声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但中职学生日常接触幼儿的机会毕竟有限,对幼儿的了解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促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学前教学,中职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增加学生声乐学前教学的经验。此外,中职学校也可以聘请资深的幼儿声乐教学专家,定期向学生传授幼儿声乐教学的经验和技巧,增强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学前声乐教学的经验。

三、结语

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专门为从事幼儿教育的中职学生设立,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幼儿音乐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促使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声乐教学质量,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学前声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颖.探讨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3:76.

[2]曾日东.关于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3,06.

[3]李莉.中职学前声乐教学有效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3,08:98.

篇10:生物制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制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生物制药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层次清晰的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与科研课题设计是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在该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拓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科研素质

一、实施背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制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验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1,2]。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了实验课程体系,确定了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与规划。将实验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以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融合各门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实验技能的能力;第三层次以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设计,主要在选修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最终形成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拓展科研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及开放创新性实验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与特色项目。

三、具体内容

1.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构,从生物制药首届学生(03级)开始,即开设了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总体设计上,以完整的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流程为主线,整合了《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模块,指定负责教师自编实验教材;从知识点上涵盖了基因工程上游技术(包括基因的定位、筛选、克隆、表达、活性及功能的鉴定和分析)与下游技术(包括发酵、提取、纯化、鉴定分析、冻干等技术)以及药效、药理、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实验题材上,将来自生物制药研究所的T细胞受体基因治疗药物及重组白介素-18蛋白药物等成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并以其研究过程为例,讲解了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流程,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学术层次,并推动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在师资力量方面,由来自理、工、医学等不同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发挥专业优势;在实验设备方面,充分整合了现有教学资源,并将新购置的流式细胞仪、蛋白层析系统、毛细管电泳等先进仪器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考核方式上,首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考查了实验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2.科研课题设计

由于选修课具有前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目前在选修课《肿瘤生物学》与《抗体工程》开设了科研课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科研课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学院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加以管理与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是准备阶段。主要是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备课与讲授,目的是为课题设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由全体本科生导师组成评议组对学生讲课情况做出现场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为选题与标书撰写。在大胆假设、科学论证的原则下,学生提出各自的课题,并与导师讨论课题的可行性。定题后,分别完成资料的调研,研究方案的制定,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为模板撰写课题计划书,最终提交研究方案。第三阶段为课题评定阶段。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研究计划进行点评与修改,指导学生最终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根据理论课的授课情况和最终计划书的水准评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研究计划,可作为毕业论文及学生创业计划的蓝本。

3.开放、创新性实验

主要面向三、四年级本科生。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学院实验中心与研究所的场地及设备现已全面向学生开放,并设立了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实验中心。在课题立项方面,首先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技能,凝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大纲以外的、有一定深度的创新型实验。此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这些专职教师通常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对教学重点及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有深入了解,能够设计出即合乎学生实际,又能拓展思维的课题,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宣传招募的方式吸收学生积极参与。

四、主要成果

目前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共设128个学时。经过03级与04级的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并根据教学需要自编了两版实验教材。拟经过三轮教学实践进行规范,成为学院实验教学的骨干课程与特色项目。在03级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分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实验管理、教学效果几方面,设置了二十项指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在90 %以上。学生普遍反应;通过综合性实验,其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都有显著的提高。

在科研课题设计方面,03级本科生共完成科研课题设计22项。研究方向涵盖了基因工程抗体、RNA干扰、重组细胞因子、抑癌基因等肿瘤治疗的前沿领域,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拓展。此外,通过独立完成课题设计,还培养了学生独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并使其对课题申报的整个过程有了一定认识。

在开放性实验方面,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善的生科院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教师申请并组织完成开放性实验项目3项,学生参与17人次;

接受了以上教学模式的严格训练后,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实践能力显著增强,03级本科生进入实习后,获得了实习基地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各基地研发、生产的骨干力量。以本教学模式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改项目于获得广东药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发展思路与规划

本教学模式经历了两年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在对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反馈意见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模式不断加以完善,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与具体措施。

在验证性实验层次,将开设竞争性实验。目的是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减少现有教材中已显陈旧的实验内容,同时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及教师专长,增加具有本院特色、切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项目。具体方案是:各门专业课在开设必修的基本实验、经典实验,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机动实验课时,由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编实验讲义。首先经过试讲与预实验并由全体任课教师评审,然后向学生公布各门课程的候选实验,学生通过网络或书面申请方式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最终根据学生选课结果,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

在综合性实验层次,在保证现有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高质量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上下游技术认识的连贯性和综合运用能力,拟合并《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并论证《细胞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细胞分子免疫学》三门课程合并为综合性实验的可行性。最终实现如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克隆获得目的基因,在下学期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中进行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产量的检测,发酵体系的建立、发酵工艺的优化、提取纯化工艺、药代药效学检测。从而将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基因药物、蛋白药物)整个过程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开放、创新性实验方面,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衔接。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下游技术瓶颈,以开放性实验为平台提高对下游技术的培养力度。拟以学院筹建的核酸蛋白分离纯化中心为基础,大力拓展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吸引来自企业的师资力量与横向课题,将部分课题研究内容以开放性实验的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并划拨部分横向课题经费作为开放性实验基金来源,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在吸引企业力量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主动的调整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将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平台相互融合,最终成为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孵化器[3,4]。

【参考文献】

[1]彭俊文,蒋铭敏.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现状及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15(2):201.

[2]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J].工业工程与管理,,10(5):107.

[3]朱旭芬,赵小立,张铭.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3):44.

篇11: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设置探索论文

引 言

目前,国家已把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着重强调并促进发展。从事物联网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开发的企业纷纷涌现,物联网产品已大量出现并得到了推广应用,产业链已经形成,且正在迅速向更多行业应用领域渗透。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强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

1 中职在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

物联网技术是多个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发展技术,主要涉及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综合学科应用技术,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受学制、专业师资和教学实训设备缺乏等因素限制,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应根据中职学校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学科体系特点与优势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专业增加物联网技术方向的课程与实训,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以满足信息发展新阶段的人才需求。

2 物联网技术课程设置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拓展

由于计算机通讯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芯片技术等相关学科与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用户端从PC端延伸、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信息技术由互联网方面向物联网方面飞速发展,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必须增加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技术、智能传感器组网和应用系统集成与运维等知识与技能。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仍然参照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知识体系结构设置,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应用工程是多学科技术系统集成的实际应用,课程设置按照物联网的结构层次体系和工程实施过程对专业教学与实训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物联网技术系统层次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网络组网技术、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计算机软件集成系统等,综合考虑相关交叉学科的特点,注重相关专业(电子、网络、软件)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中涉及物联网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课程。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如图1所示。各相关专业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各学科物联网技术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选择所开设的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上,既体现了物联网工程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针对专业技术的侧重性,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课程设置中已经涵盖了物联网技术网络层知识领域,只需要增加物联网感知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核心课程。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增加《物联网技术导论》,在专业课上增加感知层《传感技术与检测》、《RFID技术与应用》、《传感网组网技术》课程和《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应用层课程。综合实训突出物联网智能安防、商业物流方面的物联网典型应用。

3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探索实践

目前,我校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上增加了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和实训实践,改造原有实训室,建设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并进行教学改革,拓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空间,培养复合应用型技能人才。

(1)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工程或物联网技术工程),从事网络组建,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相关产品营销等工作,因此,教学模式采用“项目一贯制”,即按照工程实施过程,以工作项目的形式展开,根据工作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感知层中感知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然后在传输层中进行信息传输与处理,最后在应用层中进行信息管理与服务来安排课程。

(2)在原有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可进行适当调整,将新增的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课程嵌入到原有的专业课程中。比如将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知识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内容,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加入到局域网组网维护中的无线网络组建,将数据库技术知识融入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中。不额外增加课程学时,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新的知识内容,丰富和拓展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3)我校对原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综合布线、神码锐捷网络设备配置,浪潮服务器操作实训室等)进行改造升级,如在计算机组装实训室中增加电子测量设备和各种智能传感器,进行传感器的测试、智能传感器组网、传感信息传输实训;在神码、锐捷的网络设备配置实训室中

摘 要:增加防火墙、无线接入AP和3G、4G通信设备,实现局域网搭建(有线、无线)和移动通信的实训;为服务器操作实训室增加Android和iOS移动平台设备和开发环境,不仅可满足网络操作系统实训与物联网应用系统安装实训,还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

增加防火墙、无线接入AP和3G、4G通信设备,实现局域网搭建(有线、无线)和移动通信的实训;为服务器操作实训室增加Android和iOS移动平台设备和开发环境,不仅可满足网络操作系统实训与物联网应用系统安装实训,还可以进行移动设备创新应用开发教学;对综合布线实训室布设强电插座,安装低电压输出稳压设备,构建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环境(智能物流商业、智能家居与智慧社区、智能安防监控等),不仅可以完成网络布线实训,还可以完成电工技术实训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综合实训。构建上述完备的物联网教学实训体系以拓展网络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多技多能应用型人才。

(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点体现在工程实践中,因此教学实训课程在学科专业基础学习上,通过专业实训设备和模拟工程实施环境,根据计算机网络或物联网工程的工作过程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的应用技能。如电工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电工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与仪器仪表的使用、测试方法等基本技能;传感网的组网与局域网搭建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网络组建、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等专业技能。对于服务器的配置与客服端软件的安装,培养学生应用软件系统的安装,配置及使用的技能,并在模拟场景中完成物联网典型应用的综合实操考核,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4 结 语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了物联网技术课程,完善了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极大地适应了社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产业需求与企业岗位的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同时加强物联网技术课程设置实践,并为其他相关(软件、电子)专业设置物联网技术课程提供借鉴,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和扩充实训条件,为中职学校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开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信息技术类(第一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志德.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6):39-43.

[3]关景新.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开设与课程规划[J].职业教育研究,(3):73-74.

篇12:浅谈机械专业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浅谈机械专业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对此我国的教育事业机构开始加大改革力度,并注重从中职到本科的教育持续教育,从而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要想提升制造行业的科技水平,就必须要加大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大机械专业的中职本科课程教学的衔接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正是以分析这个重要意义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的具体实践方案,从而为促进我国机械专业中职本科教学衔接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职机械专业本科课程衔接的重要意义

应用型本科教育形式是一种在中职和本科教育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是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当前并没有完善的制度来促进这种型式的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和中职的教育衔接问题同样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机械专业的中职本科教育的衔接,加强学科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些学校对此开创性的将原来中职专业可横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从而更好的适应机械专业的中职本科衔接。并让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能够更好的和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进行衔接。而且在构建这个课程体系时,这种衔接同样也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点。

构建完善的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够让那些存在着进一步深造需求的中职机械专业类学生能够在专升本或者专插本之后,能够将这类学生在中职期间所学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让中职学生能够适应机械类专业本科课程的学习,并促进他们理论素养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加强机械专业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无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的具体实践分析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加大机械类专业的建设,这位国内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能够有效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不过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中职机械类专业是主流,但是整体技能水平还是相对交叉,因此让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向本科领域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中职机械专业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这些搞笑加大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设置,并且结合当地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开始设计相对科学专业的机械类本科课程体系,尽可能的做到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并能够在教学上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方面,其核心思路就是要对当前现有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相应的规格加以改革,并加强实训和实验教育的科学对接。

(一)当前调研课程衔接的发展现状

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和中职教育衔接的课程和普通高等院校在机械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不同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而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侧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的层面,还有就是两者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方法,同样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要想能够更加科学的实现中职本科在机械类专业方面的衔接,就需要充分的结合这些不同,然后设计相应的衔接点,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科学的设计衔接方案提供相应的思路以及前提。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衔接课程体系

不同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构需要结合相应的调研结果,对当前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方向加以总结,然后据此提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方向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深度。另外还需要正确处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教育的差异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注重以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核心,据此设计出相应的培养方案以及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学科的特点,以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方式来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设计,同时提出相应的团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构建出完善的衔接体系,实现人才深造的无缝对接。

(三)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衔接方案

需要对机械类专业涉及到的诸多课程进行分类,这些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几点:第一,内容和中职中专机电专业课程的基本一致型。第二,内容比中职中专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加深型。第三,具有不同行业的主要特点,比如针对模具加工的,轻工业的机械设备,航海等中国重工业的机械设备等。通过这些分类,然后再紧密的结合应用实践,提出对应的专业课程建设方案。并将重点放在中职中专到本科的衔接层面。确保机械类应用型本科能够和中职中专的机械类专业实现对接。此外还需要引入相应的衔接方法,做到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应用型本科教育需求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而机械技术则能够为技术升级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持。所以加强机械类专业的应用本科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另外当前中职中专机械类专业本身具有显著的应用性,为了让这些学生能进一步深造,那么在该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中,设计相应的衔接方案,就能够在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也能够让中职中专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同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更高,从而有助于整个行业技术的持续稳定发展。

篇13:中职政治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中职政治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做好中职的德育教学,笔者觉得要在“六个必须”上下功夫。

一、必须开好中职德育课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二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表现在几个方面: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普遍差;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常引发自卑、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因此,面对学生实际,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必须有一套好的德育教材

中职教育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教材的多元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以此为契机,可进行一删除四增补:删除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方向——职业素质教育。增补《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与礼仪》、《就业指导》和校本教材《中职生情商教育》等内容;增补实践活动内容,如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增补时政新闻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增补开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国际形势”等专题讲座。

三、必须针对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终身发展进行教育

当前社会变化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中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婚姻观、理想观等冲突,以及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变化,虚拟社会技术支持下的.个性过分张扬等。

面对这些问题,思想政治课应给予学生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忍让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指导他们勤俭节约、自尊自爱;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品质,如勇敢、果断、坚强、自信等心理品质和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冒险精神等,树立终身教育观。

四、必须要有生动活泼的教法

1、引探式教学法,又称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笔者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通过故事启发学生: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例如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三者的区别时,让学生讨论。以“发展市场经济会不会导致道德的沦落”为辩题开展了一堂辩论课,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语言必须有艺术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学艺术胜于科学。善言者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而口才笨拙者只能平铺直叙、无滋无味,使人听了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故在教学中如能变换用语,用通俗、口头语言代替书面语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说明“新生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个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这个原理时,我引用了“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提示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一开始就引用老子的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挖掘、创新,丰富教学艺术手段,那么职校思想政治课也就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六、必须要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政治课考评方式忽视了“知、情、意、行”的目标,最终难以落实在“行”的效果上,降低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对学生的考评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的考评。可以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以下三部分:平时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后的行为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这样,避免了学生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下表现又是一套,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又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内化,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同时考核要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感能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完善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

篇14:中职烹饪专业面点课有效教学探索论文

中职烹饪专业面点课有效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烹饪专业面点课有效教学来进行分析,主要结合现代教学模式来方法及其创新的内容来分析,同时还要结合当前面点的多样化及其备受关注的优点,同时教师还要抛开传统的教学策略方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而不断拓展,从根本上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烹饪专业;有效教学;中职学生;教师

前言

在对于中职烹饪专业面点课有效教学方式,需要我结合时代发展及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满足现代专业面点课的价值,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改革及其传统面点课的有效性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同时在中职烹饪专业上,需要结合面点多样性及其面点的味道和花样来进行创新,大力提倡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为学生学习面点专业课的有效教学方式来展开探讨。

1.与时俱进,当前面点课有效教学面临的困境

1.1从教学模式上,传统学习方式影响学生对面点课程的认知。第一,对于中职烹饪面点专业来说,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时,没有做好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各个专业的认识度不高,特别是中小城市,把烹饪专业只局限于做饭和切菜,然而对面点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做一些关于面的知识,因此,很多家长觉得学习烹饪专业对于未来发展没有任何方向。第二,传统的思维模式影响了现代学生对烹饪和面点课程的理解,导致自己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导致迷茫,认为专业知识点太过肤浅,同时还有好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制定学习目标,没有很好的规划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佳,态度不端正,没有办法从中投入到学习中去。

1.2对于面点教材中品种,与现代经济需求导致脱节。首先,传统的面点知识对于现代发展存在着差距,在专业教材中,很多面点知识都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结合现代的餐饮知识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来完善现代面点知识的发展趋势;其次,从面点知识上来说,很多地域差异面点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实训教材,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就要了解各地域文化差异,在实例操作上和工艺上防止落后,不能适应当今行业岗位技能需求。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各个地域差异会出现,南北面点的区别,例如南方人喜欢的面点大多数会通过莲蓉和一些鲜花来进行制作,整个制作过程中都以营养和健康为主的核心,但是在北方则会采用糖以油炸或者蒸为主的方法来制作,但是现代经济发展,人们对面点会以营养和健康为主,同时还要美味,这些问题直接对学生学习和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差异和时代发展传统面点以无法满足需求。

1.3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的上能够加强,还对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及其策略有直接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上,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利用网络知识来满足面点知识的教学,保证整个教学方式的能力,来吸引学生学习面点知识的基础工作,切勿在教学方式上老师需要盲目的追求效率。

2.结合时代发展,强化面点课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2.1通过专业引领,引导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进入中职学校时,需要结合专业的结构来全面的认识专业学科的全面性,特别是对专业的认识,对于面点专业来说,要让学生明确该面点课程的具体发展方向,学校要可以明确面点的未来发展趋势,多进行校区比赛,让学生对融入到行业上,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进行讲座,引领学生走入面点专业世界。

2.2合理选择教学面点品种,创新教学内容。首先,对于面点知识上来说,需要结合传统的面点工艺知识点,还要与行业进行接轨,实现教学面点的合理性,在现代教学方式上,以教科书为主的方式,通过实践来满足传统面点的发展,例如北京稻花村面点,以专业性和传统的'味道来吸引外来人的购买,在保留传统经典面点产品的同时,味道也很独特。其次,现代面点制作讲究的是现代工艺和技术及其材料上口味都需要带入教学中来,把新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完善。

2.3丰富课堂类型,抛开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优化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来说,需要不同的进行情景模式和技能来满足现代方法,抛开传统的方法,来满足现代教学的优化性,例如当下最火的脏脏包,其实在口味上以烹饪面点,然后在面包上洒上可可粉,吃过以后以脏为主,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网络视频为主进行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把制定的疑点、难点进行细节讲解,这样既引导了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体,丰富学习渠道,还可以跳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的优化。

2.4不断提升自我,完善教师教学的主题。在进行中职烹饪教师来说,需要结合现代职业的发展精神,来体现教师的主要价值,老师要明确在整个中职烹饪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职业追求求。中职专业的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其修养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点,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了解行业的动态和技能,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和加强交流,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发展的趋势,制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来完善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中职烹饪专业面点课有效教学来分析,与现代发展相结合,抛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实现面点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各个地域差距的文化,来使得面点课程的有效性,为未来面点的发展上,需要结合信息化来进行完善,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外面点知识,不断的把面点课程和知识点来实现整个教学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北京: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0-25.

[2]李倩,马海.针对面点知识课程有效教学探索[J]江南:面点知识出版社,:15-25.

[3]陈佳佳,柳絮.关于未来面点知识对人们生活的需求[M]北京:烹饪面点,:20-25.

篇15: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生物制药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层次清晰的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与科研课题设计是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在该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拓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科研素质

一、实施背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制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验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了实验课程体系,确定了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与规划。将实验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以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融合各门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实验技能的能力;第三层次以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设计,主要在选修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最终形成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拓展科研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及开放创新性实验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与特色项目。

三、具体内容

1.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构,从生物制药首届学生开始,即开设了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总体设计上,以完整的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流程为主线,整合了《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模块,指定负责教师自编实验教材;从知识点上涵盖了基因工程上游技术(包括基因的定位、筛选、克隆、表达、活性及功能的鉴定和分析)与下游技术(包括发酵、提取、纯化、鉴定分析、冻干等技术)以及药效、药理、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实验题材上,将来自生物制药研究所的T细胞受体基因治疗药物及重组白介素-18蛋白药物等成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并以其研究过程为例,讲解了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流程,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学术层次,并推动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在师资力量方面,由来自理、工、医学等不同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发挥专业优势;在实验设备方面,充分整合了现有教学资源,并将新购置的流式细胞仪、蛋白层析系统、毛细管电泳等先进仪器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考核方式上,首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考查了实验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2.科研课题设计

由于选修课具有前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目前在选修课《肿瘤生物学》与《抗体工程》开设了科研课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科研课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学院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加以管理与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是准备阶段。主要是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备课与讲授,目的是为课题设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由全体本科生导师组成评议组对学生讲课情况做出现场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为选题与标书撰写。在大胆假设、科学论证的原则下,学生提出各自的课题,并与导师讨论课题的可行性。定题后,分别完成资料的调研,研究方案的制定,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为模板撰写课题计划书,最终提交研究方案。第三阶段为课题评定阶段。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研究计划进行点评与修改,指导学生最终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根据理论课的授课情况和最终计划书的水准评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研究计划,可作为毕业论文及学生创业计划的蓝本。

3.开放、创新性实验

主要面向三、四年级本科生。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学院实验中心与研究所的场地及设备现已全面向学生开放,并设立了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实验中心。在课题立项方面,首先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技能,凝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大纲以外的、有一定深度的创新型实验。此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这些专职教师通常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对教学重点及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有深入了解,能够设计出即合乎学生实际,又能拓展思维的课题,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宣传招募的方式吸收学生积极参与。

四、主要成果

目前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共设128个学时。经过03级与04级的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并根据教学需要自编了两版实验教材。拟经过三轮教学实践进行规范,成为学院实验教学的骨干课程与特色项目。在03级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分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实验管理、教学效果几方面,设置了二十项指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在90 %以上。学生普遍反应;通过综合性实验,其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都有显著的提高。

篇16: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生物制药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层次清晰的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与科研课题设计是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在该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拓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科研素质

一、实施背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制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验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1,2]。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了实验课程体系,确定了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与规划。将实验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以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融合各门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实验技能的能力;第三层次以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设计,主要在选修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最终形成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拓展科研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及开放创新性实验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与特色项目。

三、具体内容

1.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构,从生物制药首届学生(03级)开始,即开设了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总体设计上,以完整的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流程为主线,整合了《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模块,指定负责教师自编实验教材;从知识点上涵盖了基因工程上游技术(包括基因的定位、筛选、克隆、表达、活性及功能的鉴定和分析)与下游技术(包括发酵、提取、纯化、鉴定分析、冻干等技术)以及药效、药理、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实验题材上,将来自生物制药研究所的T细胞受体基因治疗药物及重组白介素-18蛋白药物等成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并以其研究过程为例,讲解了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流程,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学术层次,并推动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在师资力量方面,由来自理、工、医学等不同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发挥专业优势;在实验设备方面,充分整合了现有教学资源,并将新购置的流式细胞仪、蛋白层析系统、毛细管电泳等先进仪器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考核方式上,首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考查了实验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2.科研课题设计

由于选修课具有前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目前在选修课《肿瘤生物学》与《抗体工程》开设了科研课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科研课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学院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加以管理与实施。

篇17:中职学校印刷专业建设之探索

中职学校印刷专业建设之探索

随着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中职印刷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迷惘.学生对印刷教育产生怀疑:不知道印刷究竟需要学哪些东西,毕业之后到底能干什么?教育工作者也很困惑:印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印刷教育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曾到几家青岛的包装印刷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印刷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作 者:黄雅琴  作者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刊 名:印刷杂志 英文刊名:PRINTING FIELD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印刷专业   调研实习  专业建设   探索  

相关专题 生物制药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