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

翻转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翻转”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制度改革(共15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

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

背景编辑

现实意义

在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进行试点的地区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接受专项督查

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换言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无法绕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异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2]

从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议论了两年多的问题,在两会上颇有“拨云见日”的迹象。同时,这个极具统筹性质的改革之举也让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机。[3]

舆论焦点

教育公平

有网友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异地高考能够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有48%的网友认可这一观点,支持实现异地高考。

但是,也有舆论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

异地高考

是教育不公的根源,异地高考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当地人的教育权益被削弱等。

政策落实

关于异地高考政策落实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力挺异地高考政策,但是对其落地前景却持悲观态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异地高考政策能够很快落实的网友寥寥无几,另有23%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绝非教育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大的突破。[4]

随迁子女须满足三条件被指条件苛刻。随迁子女高考须满足3条件

家长: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系常住人口

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

城市: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

分步走方案

12月30日,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20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龋[5]

北京教育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户籍学生配置,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儿园严重不足、小学入学高峰等问题难免加重,初高中阶段连带效应也将出现。无论异地高考还是基础教育,都事关公众权益和教育公平;再者,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搞不好,即使开放了异地高考,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将受到牵累。因此,对于北上广等地区来说,异地高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开放,分步走是现实的理性选择。不过,这个分步走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

政策限制

20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工子女不用独自返回户籍地读高中。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忧:异地高考是否会大大增加本地考生的竞争压力?异地教育一旦放开,如何避免“高考移民”泛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是全国外来工最多的'省份,也是外来

异地高考

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模最大的省,其数量达到313万人,占全国1/3,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3市义务教育学生数之和。

“异地高考,肯定是个好事情。”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均表示。

贺优琳表示,他到北京参加两会之前,收到一封1.5万人签名的联名信,反映在北京上学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广东同样存在 很多外来工子女在广州上学,却只能回到户籍地参加高考。

“在以前全国一张卷的时期还好。各省命题,回去考等于回去重新学,难度很大。而且小孩独自回去,安全、开支都是问题。”贺优琳表示,教育部如果真在着手研究,确实令人鼓舞。

“如果真的实行异地高考,设计操作很复杂,这是对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贺优琳说,这包括高校的招生指标都要重新洗牌和分配,必须根据每个地方考试的人数进行再分配才合理,否则对广东户籍人口又是冲击和不公。

贺优琳说,国家高考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实行保护政策,而发达地区比如北京的高校多、资源也多,假如放开异地高考,哪个地方好考,人就涌向哪里,必然会造成混乱。“像广东,考生高考难度已经很大,假如资源不重新分配,只要在当地务工的子女都可以高考,那考生的压力更大。”

这也是李丽丽所担忧的问题。她指出,关键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前几年被严查的“高考移民”现象,就是钻了招生政策的空子。“实行异地高考,确实会促进公平,但必须强调可操作性,包括法律层面上有很多问题要做。”

,北京、上海、广州的异地高考政策出台。截至年1月1日,全国共有27个省市已公布随迁子女就地中高考的方案。这其中,浙江、江苏等地的政策收获颇多赞誉,多数省份也被指称“有诚意”,而争议一致指向最后“堡垒”―北京、上海、广州。这三者中又以北京推延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的表态招致最为激烈的讨论。但是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未提本科开放时间。

异地高考在京沪由于牵涉教育利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裂缝非但没有弥合,反而越发深刻,这让不少教育学者非常心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这无所谓对错,而教育公平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推进。[6]

官方回应编辑

年3月10日,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在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

异地高考

随迁子女高考方案

袁贵仁介绍,各省份高中考试用的课本和试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试,加上国家命题的统一考试,高考共使用17份试卷。

针对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谈到该问题解决的时间表问题,袁贵仁表示:“很快会有个方案,我们正在加强调研。”

上海异地高考有限开放10类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20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这个数字则是6类。

有专家指出:上海的异地高考,只是把“户籍+学籍”高考报名制度,放宽为“户籍(或居住证)+学籍”的高考报名制度,从本质上说,还不是异地高考。真正的异地高考是将户籍、居住证与高考报名脱钩,实行基于学籍的高考报名、录取制度。上海推行这样的措施,主要与上海实行户籍改革有关,当然,从异地高考推进的步骤看,应先由“户籍+学籍”双证报考,放宽到“户籍(居住证)+学籍”报考,最后发展到学籍报考。

容易引起误解

对“异地高考”的表述,袁贵仁称,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我们不赞同”。

袁贵仁解释说,城镇化建设中,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不少子女要么随父母进城,称为随迁子女;要么留在户籍地,叫作留守儿童。

重点流入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

异地高考

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袁贵仁表示,这些问题不是最尖锐的问题,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纳稳定就学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应当和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

袁贵仁表示,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

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2]

两会呼声编辑

代表建议随迁子女高考放开需设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表示,诸如北京等大城市应调高放开门槛,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

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

陈万志介绍,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吁放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

异地高考

万名连续多年在京读书的京外户口学生家长的呼吁书,“不过试点里没有北京”。

陈万志认为,应该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下来,其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陈万志说,很多孩子户籍不在当地,并且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开时应调高门槛

陈万志表示,如果放开随迁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父母连续在当地工作多少年,连续纳税多少年,学生本身在当地连续就读多少年,“随迁子女不是简单地想高考”就高考。

陈万志提醒说,每年有千万左右的考生参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开,也会引起很大问题,可能会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区参加高考,挤占当地考生机会。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和条件,“不能想过去就过去,更不能快考试了,才转过去”。

陈万志认为,门槛设置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有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最初的门槛倒是可以设得高一点,比如父母连续纳税时间长一点等”。

随迁子女高考放开可上升至立法层面

陈万志承认,像北京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既要考虑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虑非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实际上需要两者间的博弈,这种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陈万志认为,这项改革需要政治领导人的决心。在讨论该问题时,从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数民意”,让各地根据各自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利益,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

上一篇:学校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篇2:异地高考制度改革

随迁子女高考方案

袁贵仁介绍,各省份高中考试用的课本和试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试,加上国家命题的统一考试,高考共使用17份试卷。

针对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谈到该问题解决的时间表问题,袁贵仁表示:“很快会有个方案,我们正在加强调研。”

上海异地高考有限开放10类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xx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20xx年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20xx年这个数字则是6类。

有专家指出:上海的异地高考,只是把“户籍+学籍”高考报名制度,放宽为“户籍(或居住证)+学籍”的高考报名制度,从本质上说,还不是异地高考。真正的异地高考是将户籍、居住证与高考报名脱钩,实行基于学籍的高考报名、录取制度。上海推行这样的措施,主要与上海实行户籍改革有关,当然,从异地高考推进的步骤看,应先由“户籍+学籍”双证报考,放宽到“户籍(居住证)+学籍”报考,最后发展到学籍报考。

容易引起误解

对“异地高考”的表述,袁贵仁称,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我们不赞同”。

袁贵仁解释说,城镇化建设中,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不少子女要么随父母进城,称为随迁子女;要么留在户籍地,叫作留守儿童。

重点流入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袁贵仁表示,这些问题不是最尖锐的问题,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纳稳定就学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应当和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

袁贵仁表示,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

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

两会呼声编辑

代表建议随迁子女高考放开需设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表示,诸如北京等大城市应调高放开门槛,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

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

陈万志介绍,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吁放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万名连续多年在京读书的京外户口学生家长的呼吁书,“不过试点里没有北京”。

陈万志认为,应该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下来,其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陈万志说,很多孩子户籍不在当地,并且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开时应调高门槛

陈万志表示,如果放开随迁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父母连续在当地工作多少年,连续纳税多少年,学生本身在当地连续就读多少年,“随迁子女不是简单地想高考”就高考。

陈万志提醒说,每年有千万左右的考生参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开,也会引起很大问题,可能会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区参加高考,挤占当地考生机会。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和条件,“不能想过去就过去,更不能快考试了,才转过去”。

陈万志认为,门槛设置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有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最初的门槛倒是可以设得高一点,比如父母连续纳税时间长一点等”。

随迁子女高考放开可上升至立法层面

陈万志承认,像北京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既要考虑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虑非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实际上需要两者间的博弈,这种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陈万志认为,这项改革需要政治领导人的决心。在讨论该问题时,从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数民意”,让各地根据各自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利益,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

篇3: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当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引起了广大教育人士的讨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及时把握国家高考改革的方案,把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为孩子们将来的高考铺平道路。虽然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是如果不考试怎么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

最新的高考改革要求考试科目上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相应的招生政策也发生一定的改变,现在已经实行了上海、浙江两个试点。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考试科目的改变,在这样的改革下,课堂应该怎么变,相应的主课课时是否应该增加,副科应该怎么组织课堂?很多教师认为副科应该适应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这为学生带来很大的方便却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该有很好的领导和亲和力。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奋起了。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高考体制下, 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因循守旧就会被学生所不喜欢,学生不喜欢你,怎么可能喜欢你的课堂?怎么可能学好这门课呢?所以我亲爱的同事们都开始加油吧!争取让自己成为高考改革的典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篇4: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3月20日下午3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聆听北京十一学校秦建云校长有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讲座,非常亲切的因为秦校长是师大校友,听来让我感觉秦校长是个能够拨开现象看本质,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的人,也许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当中大师级别的人物。

秦校长主要从六个方面解读高考变革,变革一就是高考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下调,秦校长说这是因为全国后40%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现行标准时是有困难的,同时也是为了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真正的发展他们的兴趣,我们国家其实有很多技术缺口这些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不用学那么难的高中课程,依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比如服装设计,比如动漫等产业。

变革二,部分省市及清华北大开始大学生先修课程试点,这是因为全国前30%的学生,即使是现行的高中课程标准依然是不够他们学的,当他们学完了高中课程,他们可以继续选择大学先修课程,这样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可以学更多的东西,同时可以提前体验大学课程,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我们这些聪明的孩子才能最大可能的成为理论性人才。

变革三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根据专业选择考试方案。在以后的高考中,语文数学英语是每个学生必考的科目。其他科目学生要根据自己将来选择的专业选择学习,比方如果一个孩子要读的是化学专业,那他必须选择化学,其它科目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考试,比方他可以选择政治和历史,取消文理文科实际上的意义是政史地,物化生不再绑定在一起。

变革四高考逐步实现一年两考。

变革五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放在高考后。

变革六取消华约北约等自招联盟。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秦校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储备人才,改变教师专业结构。二,逐步建立选课走班教学方式。三,逐步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学生服务体系。

此外秦校长还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十一学校的诸多变化。

1,减少课时,设立小学段。

2,建立学科教室

3,改变教材,不是越薄的教材就是越上学生轻松的教材

4,建立各层次学生课程标准

5,改变评价方法与诊断工具

6,实施小班化教学

整场讲座听下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好有压力,突然觉得就算是中学的老师研究生学历恐怕都有点低,现在好多学校都开始招博士了这不是全无道理的。听完秦校长的报告我也感觉十一学校的做法很好,他考虑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更多地与社会接轨,但真正实现这样的理想,我们到底需要走多长的路呢?我们的教育得需要投入多大?秦校长说了,我们要用现实的行为去追求理想的目标。这场讲座听下来感觉信息量好大,新的高考方案必将实行,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才能赶上学校的步伐。

看了高考制度改革感想的读者还看了:

篇5: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以纪念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为主题的高峰研讨会于7月14日(星期六)上午八点整在清华大学FIT大厦二楼多功能厅召开。我本人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会议。在各位教育行政官员及专家唇枪舌剑的论争中,我的发言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作了即席发言。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内容没有说清楚,再由于中国教育网现场直播的文字稿,有许多地方错讹,所以基本按照当时的内容,稍加补充、订正,放在这里。

我来自山东的泰安。我是77年参加高考,考了222.5分,我想我的数学不是0分大概也就几分,其他的分都是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得的,历史、地理这样的课我们从小学都没有开过,也没有课本,但是我觉得考得还是不错的。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哭,白天哭,晚上也哭,因为高考对于我来讲那确实是改变我的命运,如果不是高考的话,我今天还在我们农村,在我们村里边种土豆,我们那个地方种土豆,也许超生被罚款。

我经常回老家,我回老家的时候我的母亲经常给我这样说,你得给邓小平磕头啊!是的,我确实应该给邓小平磕头,所以我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叩谢我的77高考”。

但是我还想说另一面,30年后实实在在地说,我对高考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困惑,是迷惘,是不解,甚至于是厌恶。补充一句,我是从毕业以后一直到,到我们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直在教学第一线,的时候我还在教高三毕业班。所以对高考有许多深刻的体验。

有一次我在我们的教学楼上,有老师跟我说,孙老师,你过来看看,咱的学生又病了,我就看着学生就这样,就这样,(模拟拧着脖子看天的样子)我说赶紧跟校长说,派车把他拉回家去。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面有个女孩儿跑来跟我说,孙老师不得了了,我妈妈被人杀了,她说刚才一个女人给我送饭,她不是我妈妈,大概是我妈妈被她杀了以后她假装我妈妈给我送饭,显然她已经不认识她妈妈了。我教语文课,有一次我正读着课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同学们,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那优美的画面。”这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不能这样讲,你告诉我这一段怎么考,这一段得多少分。我们不仅有期中考试,还有期末考试,还有月考,每一次都要排一次队。实事求是地说,我不敢看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敢看?我怕我教的学生的成绩又比我邻班老师教的学生差0.5分。因为作为我来讲,还懂点教育学,懂点心理学,小知识分子,还有点忧国忧民,觉得这样教不行,要教会学生点做人,教会他们点情感,教会他们点动手能力,教会他们点未来的发展,但是恰恰是这些,无论如何不能体现到学生试卷的分数里面。所以我说一句情绪化很强的一个感觉,我是只说感觉,我确实有逼良为娼的感觉,但不知道谁在逼我。

一点盼望。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我感到很受鼓舞。诚如大会主持人概括的,对高考改革,有“稳健派”,有“激进派”。我想,所谓“稳健”或 “激进”是来自于对目前中国教育的判断。如果成就大于弊端,改革当然要稳健,如果弊端大于成就,改革当然要激进。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得的是头疼脑热,咱就慢慢走到医院,挂号,见医生,如果得的是心肌梗塞,那就得打120,快速急救。我认为,中国教育弊端大于成就,是得了重病,大概是肝硬化之类吧。应该赶紧住院,赶紧治疗。三十年的高考,已经从培养人才走向了他的反面:摧残人才!不信你看,三十年了,我们培养出了多少有世界影响的大家?我们培养了许许多多世界级的打工仔!单就教育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越来越远!在高中学校层面上,可谓是乱象丛生。是的,中国的问题很复杂,但是,哪个国家的问题是简单的?是的,目前的社会诚信不好,但是,我们什么时候等到社会诚信好起来呢?更何况我们在教育、在高考之中努力建立社会诚信,不是会引领整个社会的诚信吗?是的,我们的教育资源短缺,但是我们对短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了吗?是的,教育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我们的行政、教育体制不是应该管束、调节这种竞争吗?是的,改革要花费人力、物力成本,但是我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投入更多的成本不是必要的吗?

我想教育的改革、高考的改革应该慎重,但反对慎之又慎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愿意改,不敢于改,让人怀疑是否改革会触及现行当权者的利益!当然我的讲话情绪化很重,我不能做理性的思考,我不能做理论的分析,我不能做价值的判断。谢谢大家!

篇6:新疆高考户籍制度改革

新疆高考户籍制度改革

随迁子女报考有条件

问: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对户籍有何要求?

答:根据 《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方案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规定,自起,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分为有新疆户籍和无新疆户籍两种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就可申请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报名。

条件一: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在疆有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新疆的时间不少于两年(按距离当年高考的时间计算),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3年(高一、高二、高三),有在疆就读3年的学籍档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所有本专科院校。

条件二: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十二年并有十二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小学、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十二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自起,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疆有常住户口,初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四年并有四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四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一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

自起,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二、初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五年并有五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五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两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本科院校和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

自起,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六年(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并有六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六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三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凡在新疆申请参加普通高考的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自20以后的任何年度只要符合《细则》中相对应年度的规定要求,就可以按照该年度的报考条件进行报考,例如:某考生20参加高考,无新疆户籍,但在疆有十二年完整的学籍(从小学到高中),父母在疆有十二年合法稳定职业,缴纳社保已有一年以上。对此,该生可按照《细则》中年非新疆户籍的报考条件进行报考。

申请报名要备好材料

问: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的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网上报名时,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凡申请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的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网上报名前首先要详细阅读《细则》中的各项规定,对照分析自己是否符合《细则》中的相关报名要求。

有新疆户籍的来疆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报考时,须提供五项证明材料:1.考生家长及考生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在新疆就读小学、初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新疆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应届毕业生由就读学校开具证明);4.户籍情况审查证明材料;5.学籍情况审查证明材料等。

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报考时,须提供七项证明材料:1.来疆务工人员居住证、住房证明(房屋使用权证或购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2.来疆务工人员务工证明或从业证明;3.来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缴纳社保证明材料或纳税证明材料;5.在新疆就读小学、初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6.新疆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应届毕业生由就读学校开具证明);7.《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初中阶段学籍审查表》、《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中阶段学籍审查表》;《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情况审查表》。

务工人员证明这样办

问:《细则》中,对来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居住证、务工证明、与务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保、纳税证明等相关材料的出具和审核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居住证:来疆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居住证由居住地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查意见,经县级公安机关审核确认。

务工证明:来疆务工人员的务工证明须出具与务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或从业单位开具的从业证明;灵活就业人员由其居住地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从业证明。

社保或纳税证明:考生父母缴纳社保的证明和社保凭证由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出具。考生父母纳税证明依据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凭证。考生法定监护人在我区参加社会保险的时间,从考生参加高考上一年度的12月31日往前推算。

上一篇:宾馆前台管理制度  下一篇:招投标监督管理制度

篇7:制度改革

经过这几次的考试,我发现现在的教育制度需要大家来好好的思考一下!

我不妨引用韩寒的一句经典话:如果这个世界能够出全才,那么他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时代的不幸,现在时代是需要的是人才。

真的,去好好的体会一下这句话吧。尤其是那些高调的教育领导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但是,现在的少年都很悲惨,有的不是小时候父母的逼迫,去让他们去学这学那;有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爱好,但是又由于父母的思想及教育的观念,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永远都是不允许的,他们只有服从,好好的学习,这一类是属于好孩子。还有的孩子少小离家,踏上自己的寻梦只路,有的找到自己的一片天,有的在这座城市下面过一辈子。

我看过许多青春的书,像韩寒,郭敬明……写出的青春是如此的悲伤,叛逆。在城市的下面过上一悲子的人,我很为他们而感到可悲,但是有迫不得已,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事,也许,到老了,才会仰天长叹,为什么我的花样年华是这样的?然后潸然泪下,不禁会让我们想起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在的时代需要的是“人才”,是指那些有专长的人,而我们的教育制度有是什么全面发展。时代需要那些特别有特长的特长生,不是那些全面发展的全校第一的人,这样的人,我也会为他可悲,第一的人不是一定符合企业要求的人,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招聘条件,那些死读书的人是不是可以觉醒一下呢?我喜欢看央视的《绝对挑战》,我观察到很多的企业都是在考验其选手的能力,而不是在叫他们去做大学或者初中的选择题,实验题。

而是更多的去考他们对待事物的一种能力:团结协作,创新,开拓进取。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我们更多的是面对的是那些应试,而不停的拼命的学习,做题。试问那些教育的工作者们,在应试的巨大压力之下,何谈素质教育。只不过素质的教育更侧重与小学,中学,大学只管一卷定终生。

回顾我们跨世纪的这几年,马加嚼杀人,以及着名大学伤熊事件,都暴露了教育的诸多问题,在重视成绩的时候,却忽视了对我们心理的教育。

考试压力过大更是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问题,现在在高考是换上心理疾病的人不在少数,轻者对考试失去信心,重者自杀。没有办法,我们也很无能无力,我们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去培养更多在个方面优秀的学生。

我今天在看杂志的时候,关注到国外的教育制度就是与我们的不一样。可能我们受科举制的影响太久了,分分分,难道就是学生去奋斗的目标吗?不是,也许在高考是会因一分而落榜,也因为学生更去追求分数,而在考试是作弊的事件屡见不止,学校刻意追求升学率,也不足为怪。在国外,考试考差,改善之;在中国,考得差,淘汰之。所以有更多的好学生愿意到国外去求学,其次,外国的教育,很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因此有许多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都在国外(杨振宁,丁肇中是在外国接受的高等教育,初外),其实,中国的学生其实也有创造力,但是又受到教育制度的限制,无法使他们更好的进行探索。

我们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希望看了我的同学能够过得快乐,自由。能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篇8:高考制度改革的政治学理论思考

高考制度改革的政治学理论思考

高考作为践行社会公平、教育公正原则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社会实践,关乎多方利益主体的较量与博弈.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从政治学的视角检视和反思中国高考制度的创设、持续和变革的进程,通过对公民资格理论、公共服务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的诠释和评述,寻求一个能够逻辑地支撑和实现高考公平公正原则的理论架构,以期为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价值和思维模式.

作 者:倪明胜 Ni Mingsheng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研究生部,天津,南开,300191 刊 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1(3) 分类号:G40-053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   公民资格理论   公共服务理论   协商民主理论  

篇9:高考制度改革怎样促进公平

每年两会期间,高考制度改革,都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在笔者看来,今年的两会,这一话题会进一步升温――在两会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高考改革的方案,而有关高考改革和保障并促进公平的讨论,也进一步升温。

教改《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高考的五种录取办法,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纲要称之为“多元录取机制”。

对于这一多元录取机制,舆论在认为其“有突破”的同时,也担忧会不会拉大不公平。对于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五种录取办法,如果操作不好,几乎都会让他们处于劣势――择优录取,如果“优秀”指的是学生的丰富的阅历与见识,而不是农村干后的能力;自主录取,如果学校出题考察学生的海外游学经历、关注城市生活,而不考虑农村的孩子可能还没出过县城,有的地方连网络也没通;推荐录取,如果把推荐的资格只给城市重点中学(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就是这么干的),而不是也给农村学校以机会;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如果没有透明操作,缺乏监督,这些高考的多元录取方式,就会让农村地区、不发达地区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更小。

在教改《规划纲要》启动制订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发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文中,他谈到,“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这有多方面原因,要认真分析研究,关键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机会不均衡,这确实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农村教育机会少、教育质量低,但也与升学录取制度有关,具体表现为升学考试的形式,有利于城市孩子;以及升学指标的分配,偏向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升学指标的公平分配问题,一直有代表委员建言,可是自中国政法大学尝试按各地人口进行录取计划分配后,再无其它大学跟进。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在谈到大学入学机会不平等时,指出其中的原因:“如果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放开政策,其他升学率较低的地方的学生就会都跑到北京、上海来考大学,这样就挤占了本地生源的上学名额。所以势必会遇到来自升学率高地区的一些阻力。“要事先把所有问题考虑清楚,不能贸然去做。” (新京报3月2日)

推进升学机会平等,确实会面临包括地方既得利益的阻力――每年赞成打击“高考移民”的,都是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录取率更高的地区的老百姓――但是,这不意味着高考改革在公平方面无所作为。

以笔者之见,在“统一考试、按计划集中录取”的传统高考模式中,很难通过计划指标的调拨来扩大公平,而“计划指标”本就是计划思维的产物。而基于自主招生的.多元录取,就可以实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和扩大公平的双赢,但这里的“多元录取”,不同于《规划纲要》所指的五种录取形式。真正意义的多元录取,当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美国高校的自主招生为例,其评价指标就包括SAT成绩、所在高中、高中学业成绩、发表论文、特长、推荐、家庭因素、种族因素、多元化等 16项。而且每一项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通过这16项指标,可以考察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由此促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发展个性、培养兴趣。简单地说,SAT高分者,在这一体系中,得到的评价可能与一个体育特长生一样;家庭贫困者,教育环境落后地区的学生,在这一体系中将得到多元化加分,由此实现教育的公正。

在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要求保障农村学生公平接受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会。参照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可规定国立重点高校录取农村生源的比例(例如不低于30%),在自主招生中对农村家庭学生实行同等分数情况下优先录取或对农村家庭学生加分,弥补农村学生因基础教育质量所造成的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另外,《规划纲要》还提到,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如果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其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不难找到,即将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统一学业水平测试,这不同于传统高考的统一考试,其考试的功能不是选拔,而是基本评价)作为学校招生的基本条件,在统一分数基础上,各高校按自己的录取要求进行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且将考生所在地区作为自主评价因素之一,那么,高校的招生将不会再把名额“计划”给到具体省市,高考的社会化也变为现实,每个学生在各地都可以报名考试。

篇10:陕西高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详细分析

陕西高考制度改革实施最新方案详细分析

高考改革一直是一个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而言,多一些对高考政策的了解,可以提早为自己的志愿填报做准备,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的考大学之路顺顺利利的。

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出炉,提醒大家,调整之后的高考方案最大变化为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综合320分,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高中生可以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一本线取消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文理不分科

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英语不统考

明面上,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进行统考,其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不断提高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均衡发展

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考生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夯实基础

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避免落差

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重视英语

篇11:预算法制度改革

预算法制度改革

「关键词」预算法 改革

「正文」

1995年1月1日,我国预算法正式颁布实施。由于当时正是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很多规定都很难具体化,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残留。几年来,在执行《预算法》制度改革的过程当中我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一、预算法概念

预算法可以分为实质上的预算法和形式上的预算法。实质上的预算法是指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是财政法主要的组成部分。预算法调整的关系是指国家在组织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和进行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国家预算关系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之间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因预算管理职权划分所产生的预算管理体制关系;在国家政府的编制、审议、批准、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发生的预算程序关系;国家在组织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和进行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中产生的预算分配关系,即预算实体性关系。

形式上的预算法是指预算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外在形式,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预算法,泛指凡规定有预算方面内容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司法解释和国家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狭义上的预算法,是专指国家系统编纂的预算法律或法典,如德国的《联邦预算法典》以及美国先后制定的《国会预算法案》、《19预算和会计法》和《平衡预算法案》。《预算法》就是我国狭义的预算法。

我国在1992年开始在中央和省一级正式试编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指国家将本年度的全部预算收支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复式预算具有结构清晰、便于分类管理和控制和预算功能大等优点。1994年我国复式预算的编制方式又做了重大的改进,当年的债务收入和归还债务本息支出不再包含在预算中收入和预算总支出之内,当年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就是当年的财政赤字并且全部反映在建设性预算中去。此外,从1994年起,财政收支(不含债务收支)的差额全部通过债务弥补,不再向人民银行借款和透支。这种复式预算能更清晰的反映财政赤字以及弥补的来源,便于了解和分析债务收入与债务支出的对应关系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二、我国《预算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预算法》从制定到今天,为预算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奠定了基础,使得各个预算主体从事预算活动有了法律依据,在强化预算约束、确定预算管理责任、规范预算管理秩序、严格预算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制度还存在些许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为我们国家的预算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做出努力。我国预算制度的缺陷有在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的也有《预算法》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1)《预算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各级的'管理权限划分不清,与实际情况脱节。我国《预算法》没有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权限,只是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预算管理权限。其一,政府部门垂直管理,税收计划自上而下层层下达。而预算由本级政府决定,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就必然会造成两者收入数额的差异。其二,地方预算上下级之间的收入与支出项目、体制上解、补助、税收返还等具体办法,又上一级预算制定,本级人大无权干涉,否定了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2.人大的审批权只能停留在举手表决上,对预算变更的审查监督流于形式。由于《预算法》中没有具体条文,人大审批权只是听听汇报,发发议论,可以说只是履行法律程序,对收支总数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提不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预算获得通过之后,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预算法》规定,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或举借国内外债务的规模被突破,才能做出预算调整,而收支同增或同减,只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就不算预算调整,这就是的人大对预算变更的审查监督流于形式了。

3.没有确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与管理权限。《预算法》只是对预算内资金作了明确的规定,未涉及到预算外的资金问题。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已经明确的规定,预算外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但是中共中央[13]号文件明确乡镇统筹费由经管部门管理,这样一来,乡镇一级由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无形之中就分出了一部分管理,致使财政职能被肢解。

(2)预算法本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与法之间协调不够。随着财政支出预算日益刚化,出现了预算法与其它发不协调的现象。《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是我国的《教育法》、《农业法》等其他法律、法规对教育、农业、科技、卫生等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地方当年新增财政里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按照上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计算,每年学增加用于农业、教育、科学、卫生、计生、体育、公检法等方面的支出,已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新增加的财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既要符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保证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发放,还要实现《预算法》规定的财政平衡,实在困难。

三、关于我国预算法制改革的建议

首先,要合理划分预算管理权限,为了真正贯彻执行分税制财政制改革的精神,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原则,真正达到事权财权的统一,《预算法》应该明确化分地方各级政府和上下级财政部门中的预算管理权限。一级预算、以及责任,上级不能越权干涉下级。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而不是根据上级财政、税务部门下达的任务编制预算。

其次,加强人大的审批权、审查监督权。属于一般性的预算调整,比如因上级政府税收返还、追加、追减补助、预算划转或上年结转经费引起的预算变动,直接由财政部门提出方案,保政府批准即可。应经济发展等特殊情况引起的增加支出、减少收入等造成的预算变更,应该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提出自己的建议,真正起到审查监督的作用。

再次,实行综合

财政预算。《预算法》应该将于预算外资金纳入综合预算框架,建立新型的公共财政,确立“大收入、大支出”的财政分配格局,将预算内、预算外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束缚住预算外资金这匹野马,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乱支出乱花费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乡镇预算外资金,包括统筹费,其管理权限应规定为财政部门管理,杜绝经管等部门管理财政资金,从而使乡镇一级财政部门建立综合预算确定法律依据。

最后,强化预算执行的权威性。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批的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收支计划。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的预算,具有高度的法律效力和强大的约束力,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人以变更。强化预算的权威性,必须做到:一是增强法制观念。各级人大要树立和增强预算、决算审批的权力意识。二是废除法定支出。立法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部门法律、法规与《预算法》的衔接与协调工作,特别是在农业、教育、科学、卫生、计生、体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地方财政支出做出的硬性规定。“法定支出”既不符合分税制财政制的基本精神,也不利以整个预算规划与管理,反而加重了行业不正之风,必须从根本上废除。

「参考资料」

1.刘剑文主编:《财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2.刘剑文主编:《财税法教程》,法律出版社版。

3.张昭立主编:《财政法制论从》,经济科学出版社版。

李文斌

篇12:户籍制度改革

日前,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扎实有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公安部要求,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重点推进。突出重点群体,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4类群体为重点,逐一研究落户政策,逐一提出解决方案。

户籍人口占比低的城市,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比重。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有关部门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要将农民的户口变动与“三权”脱钩,调动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户籍政策,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部署会上表示,要抓紧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坚持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重点解决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

关于开展户籍统计问题,黄明表示公要特别要注意三条原则:一、这些人是不是已经在城镇实际居住、生活、学习。二、是不是在城镇就业的。三、有没有享受城镇基础设施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与城镇原有居民同等待遇。

公安部还要求明确统计标准,实事求是反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新增城镇户籍人口的统计工作中,根据其在城镇实际居住生活、就业、享受与城镇原有居民同等待遇等情况,认真进行甄别核实。把握落户原则,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意愿,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跟踪问责。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抓紧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修订具体实施办法,研究制定管理规则,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着力解决无户口人员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摸清底数,认真核实办理。不管无户口人员问题是哪个年代、什么原因产生的,都要及时办理落户,同时健全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无户口问题。

篇13:佣金制度改革

佣金制度改革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的金融自由化浪潮日益高涨,证券交易佣金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成熟市场纷纷放弃了原来的固定佣金制度,实行自由协商的佣金制度。1975年5月,美国交易所率先打破固定佣金制,采取竞争性的协议佣金制,由客户和证券公司协商决定证券交易代理手续费率。开了佣金自由化的先河。目前,世界27个主要证券交易所中,对佣金的收取绝大部分采用自由协商的办法。其中大部分实行完全的佣金自由协商。如纳斯达克市场、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多伦多和意大利等证券交易所。而我国香港、斯德哥尔摩、新加坡、雅加达和新西兰等地的交易所实行的是在规定最低费率、最高费率或一定区间范围内协商议价的制度。

对大宗交易和小额交易差别收费。多数佣金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大宗交易的佣金标准一般都相对比较低。但大宗交易和小额交易的费率差别比我国内地现行佣金制度打折所造成的差别要小得多。少数实行固定佣金制的'国家和地区还常常采取按照交易额的大小递减收费的方式,因此大宗交易的佣金收费较低。如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就采取这个办法。目前实行完全的单一固定佣金制的国家很少,主要是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规定其经纪佣金为5‰。

咨询业务和经纪业务分离。近年来,在美国等市场上,开始出现部分证券公司咨询业务与经纪业务分离的趋势。即单纯的证券交易经纪代理业务不收费,但如果需要投资咨询服务或信息服务则根据情况收取不同的费用。特别是网上交易的发展更加速扩大了这种趋势。

佣金水平普遍降低。在大宗交易的佣金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中小散户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例如,美国在佣金自由化后出现了不提供咨询服务的、面向中小散户的佣金低廉的贴现经纪人。

这里我们可以就发达市场的佣金情况和我们这里的情况作一个比较,据有关资料显示,英美等国证券市场的佣金收费标准仅为我国的5%。而90年代美国的证券交易佣金占证券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大约为15%到18%。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证券公司的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2%、38.4%和36%,的佣金收入比例较19又有明显提高。19,我国沪深两市A股总交易量为6.26万亿元,两市所有的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加起来仅190多亿元,而投资者当年按目前标准缴纳的手续费(佣金加印花税)高达900多亿元,远大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与投资者所得到的红利之和。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目前佣金收费是偏高了。

来源:上海证券报.4.5

篇14:学生会制度改革

学生会制度改革

“som”有限责任公司遵循管理学院党委及团委的宏观调控,以广大青年学生为客户服务群体,以最大需求的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理念,以最终实现对客户的覆盖及企业影响力为利润考核目标,以客户满意度为主计算年终绩效。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加快新业务发展,提高工作效益,增强公司校园影响力,公司注重内部规划与建设,现将公司内部结构公布如下:

一、公司职能部门配置

首席执行官ceo:“som” 责任有限公司中制定企业战略和目标,把握企业的前进方向,高层管理人员的团队建设,对外代表公司创立企业文化,对活动的监管、开展与否有最终决策权。

行政管理部: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负责企业的固定和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管理会议记录与公文,企业物资分配及核准开支,财务及后勤保障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员工的招聘、调配及客户、员工权益维护,负责建立员工的工作业绩档案,组织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工作,负责公司招聘规则、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

企划执行一部:负责公司品牌文化类项目的推广、企划工作;组织、参与、指导企划及活动方案实施,完成公司文化类项目的营销推广工作。

企划执行二部:负责公司品牌体育类项目的推广、企划工作;组织、参与、指导企划及活动方案实施,完成公司体育类项目的营销推广工作。

企划执行三部:研发技术部,肩负着研制、开发新型项目,完善活动功能的任务,并且进行试点工程的构想组织和完善,参与公司发展规划工作,并对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som”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结构图

二、ceo及分管董事

首席执行官ceo:胡 韬

行政管理部分管董事: 程 铭

人力资源部分管董事: 王 帅

企划执行一部分管董事:赵 月、周 正

企划执行二部分管董事:孙琳琳、张 壹

企划执行三部分管董事:孙千慧、孙 阳

管理学院团委以学生会为平台推进试点工程,大胆创新成立“som”责任有限公司,将持续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使学生们在工作的历练成长中积累企业管理技能,增长才干,助推基层共青团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欢迎广大师生客户提供宝贵意见与建议。

为使应院团总支学生会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以正会风,使其规范高效,特将会议制度进行如下改革:

1.实行例会制

(1)常委会议:

(2)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

(3)全体干部会议:(两周一次)

(4)各部门会议:例会由各部门制定并提前两天通知与办公室备档,由办公室安排时间。

(5)各部门同所管辖的班委会议:会议由各部门制定并提前三天通知办公室备档,由办公室协调安排时间及地点。(紧急会议除外)

2. (2)(3)项由素质拓展部负责会议出勤考核(此项与干部考核挂钩);

3. (2),(3),(4),(5)项由办公室做好会议记录。

4.与会人员务必对其通讯工具进行消音或关机措施,不得在会议进行期间,频繁进出会场,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5. 会议务求精简高效,严肃认真,若无特殊情况,不得任意拖延会议时间。

6.会议应准时召开,主席团办公例会、各班班干部会议、内部民主生活例会,由办公室牵头联系,部长办公例会由各分管副主席牵头联系;主席团办公例会有事者须及时向主席请假,各部门办公例会向各分管副主席请假; 无故未到者,会后24小时内向以上会议负责人提交书面解释,逾期将对其进行相应处分。

篇15:汇率制度改革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相关专题 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