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故事原文翻译

土豆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土豆白”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王勃故事原文翻译(共11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王勃故事原文翻译

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

宿:事先。

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勃:指王勃。

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矍(jué):惊惶貌。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寤:睡醒。

易:更改。

1: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3分)

2:文言文翻译:(共6分,每句2分)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参考答案

1: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2: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参考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篇2:王勃故事原文翻译

王勃故事

宋祁〔宋代〕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译文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一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索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注释

宿:事先。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勃:指王勃。泛然:轻松、愉快之意。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矍(jué):惊惶貌。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寤:睡醒。易:更改。

篇3:文言文《王勃故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王勃故事》原文及翻译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注释宿:事先。

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勃:指王勃。

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矍(jué):惊惶貌。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寤:睡醒。

易:更改。

篇4: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

山中

作者: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

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篇5: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

王勃山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⑴,万里念将归⑵。

况属高风晚⑶,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白话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作品介绍】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篇6:王勃传原文及翻译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又谓:“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尽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晋以降非真主正统,皆五行沴气。遂作《唐家千岁历》。

武后时,李嗣真请以周、汉为二王后,而废周、隋,中宗复用周、隋。天宝中,太平久,上言者多以诡异进,有崔昌者采勃旧说,上《五行应运历》,请承周、汉,废周、隋为闰,右相李林甫亦赞佑之。集公卿议可否,集贤学士卫包、起居舍人阎伯玙上表曰:“都堂集议之夕,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矣。”于是玄宗下诏以唐承汉,黜隋以前帝王,废介、酅公,尊周、汉为二王后,以商为三恪,京城起周武王、汉高祖庙。授崔昌太子赞善大夫,卫包司虞员外郎。杨国忠为右相,自称隋宗,建议复用魏为三恪,周、隋为二王后,酅、介二公复旧封,贬崔昌乌雷尉,卫包夜郎尉,阎伯玙涪川尉。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劼早卒。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1]

篇7:王勃传原文及翻译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市,不过,他的故居通化村,现在却已经划归万荣县管辖了。王勃早慧,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考察吏治民风。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读了信以后,非常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高宗皇帝召见了王勃,当面询间考察,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可以说是少年得志。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一时间声名鹊起,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信任宠爱。但是,王勃毕竟年轻不懂事,不知道皇族之间的忌讳,一不小心就闯下祸来。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一时动了童心,竟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大概是文章写得太像战斗檄文了,英王受不了,和沛王闹起意见。他们的父亲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王勃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名声也坏了,在长安城里待不下去,只好四处游历。先到了四川,有一次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后来,他又听说虢州的山上盛产草药,一下子又动了研究医学的念头,求托贵人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可是,王勃身上有一般天才人物的通病,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经常仗着自己的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人缘极不好,大家都讨厌他。正巧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要了王勃的命。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缺乏处世经验,就收留下来。过了些日子,又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

这可是死罪呀!当地全是政敌,没有朋友,王勃竟被判了死刑。行刑前,遇上朝廷大赦,死罪免去,废为庶民,一辈子也别想当官了。王勃这次祸闯得极大,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了官,远远地跑到交趾去做县令,这地方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广西或者越南吧。父亲受累,儿子当然不忍,王勃随后便去探望,没想到竟送了自己的命。在乘船渡海的时候,遇上了风暴,王勃掉进水里,在大风暴中吓死了,当时只有二十九岁。

王勃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只有短短的二十九年。但是,天才虽然像流星一样闪过,可夜空里毕竟留下了耀眼的光茫。王勃有许多小故事,让人至今难忘。

咱们今天常说写文章要打草稿,高明一点的要打腹稿。“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睡醒之后,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他去交趾探望父亲,曾经路过钟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佳话。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地的都督在滕王阁设大宴,事先嘱咐自己的女婿作好一篇序文,准备在楼上抄出来炫耀。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先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是个生客,不知道这里头的`奥妙,拿起笔来就写,把人家都督女婿晾在了一边。都督很生气,又不好发作,只好站起来离开现场,让属下官员盯着王勃,写一句就给他传一句听,结果发现王勃越写越精彩,到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都督忍不住过来,夸王勃是天才,两人结成了好朋友。这篇文章,就是现在仍然传诵的《滕王阁序》。

人人都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以诗文著称。其实,他虽然短命,仍然不失为一位学者,做过不少学术研究工作,很有成就。他的家族龙门王氏,素以学术著称,祖父就是著名的大儒文中子王通。王通在隋朝末年,隐居于白牛溪,广招门徒,传授学术。他搜集整理了汉、魏、晋以来的著作一百二十篇,想编著为《尚书》的续篇。后来,他的书籍散失了不少,最重要的序文也没有了,还有十篇只有目录,而没有文章。王勃成年以后,继承起祖父的事业,修订补充,最后完成了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就拜长安名医曹元为师,很快就学习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也喜欢读《易经》,白天读得太认真了,晚上竟做起了《易经》的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忽然生了病,这件事就中止了。

王勃对汉朝以来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类的学说也发生了兴趣,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观点,他说:“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尽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这等于是不承认魏晋以来的王朝是正统,连北周和隋也不是,唐朝直接继承的是汉朝。王勃因此专门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明心斋注:五德终治说看似好笑,其实大有道理。今天的许多历史学家,在划分大王朝时,也忽略了许多不成气候的小王朝。记得有学者说秦汉是第一帝国,唐宋是第二帝国,明清是第三帝国,这还没有算周朝。)

王勃的这个学说,在唐朝时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武则天时代,李嗣真建议唐朝继承周汉,而废弃北周与隋;唐中宗时代又恢复过来,提高了北周、隋的地位;唐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执政时,采用王勃的学说,继承周汉;杨国忠执政时,因为自己和隋朝同姓,再一次颠到过来。学说被政治斗争利用虽然显得可笑,但毕竟说明了王勃这一学说的影响。

王勃一家,才子非常多。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考中了进士,作了官。最初,王勔、王剧、王勃弟兄三人出了名,被杜易简称为“三珠树”。后来,王助、王劼也长大了,都有文名,“三珠树”似乎变成了“五珠”。王劼也是早死,但小兄弟王劝长大了也是才子。他们的父亲王福畤,平常最爱向别人夸奖自己的儿子,被朋友称为有“誉儿癖”,王福畤就让儿子王助拿出文章给朋友看,朋友看了,说:“生了这样有才气的儿子,自然应该夸一夸。”

王勃的故里,名叫通化村,位置在汾河谷地南边的峨眉岭上。这个村以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因为王勃的祖父王通死后葬在这里,当地人取“王通羽化”之意,命名为“通化”。村东现存王氏祠堂一座,有几通石碑。村里姓王的还有,只是人丁不旺。(明心斋也是王氏子孙,据长辈言,和通化王氏不是一支。我们村姓王的倒是挺多。据《河津县志》记载,王氏本出于太原,晋朝永嘉年间迁至晋南。唐朝王姓诗人,大多是这种情况,由晋中迁至晋南。)

篇8:《王勃故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王勃故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王勃故事》著名的行书《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作品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

,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然⑥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字词注释

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⑨易:更改。

⑩引:拿起,拉。

作品译文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写序文,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换衣服,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人物简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行书《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篇9: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勃

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勃

这首《山中》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意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篇10:王勃咏风原文及翻译

王勃咏风原文及翻译

【原文】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译文】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注释】

⑴肃肃:形容快速。景:一作“风”。

⑵加:给予。林壑:树林和山沟,指有树林的山谷。

⑶驱:驱散,赶走。寻:一作“入”。涧户:山沟里的'人家。

⑷卷:卷走,吹散。雾:一作“露”。楹:堂屋前的柱子。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⑸固:本来。迹:行动留下的痕迹。一作“际”。

⑹动息:活动与休息。

⑺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I斑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篇11:王勃花非花原文及翻译

王勃花非花原文及翻译

【原文】

《落花落》 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译文】

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落花的影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

落花随风漫天飞舞,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

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

落花轻轻飘落,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

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

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

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

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

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楼台上飞翔着成双成对的朱鬟。

【注释】

(1)跗(fū ):花萼。南朝齐·沈约《郊居赋》“衔素蕊于青跗。”又如:跗萼(花萼与子房。亦指花朵);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2)萼(è):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如:萼跗(萼,花萼;跗,通“栿”,花萼房。比喻兄弟);萼绿君(茉莉花的别名)。

(3)裴(péi ):长衣下垂的样子。

(4)玳(dài)瑁(mào):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市场上的优良龟甲。

(5)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6)茱(zhū )萸(yú):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紫红色,味酸,可入药。

(7)氛(fēn)氲(yūn):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南朝梁·沉约《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唐·无可《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清·黄景仁《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8)绮(qǐ):本义指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作“华丽,美丽”解。

(9)袂(mèi):本义指衣袖。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10)双鬟(huán):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2.借指少女。3.指婢女。4.指千金高价。语本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相关专题 原文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