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verygood16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verygood168”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共1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美术素描教学方法和艺术论文

美术素描教学方法和艺术论文

【摘要】素描是学生绘画的基础,对于美术起步阶段的学生具有重大作用。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中小学美术素描教学中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学生素描能力,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素描教学;方法;艺术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美术教育更加强调了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以及国际视野。而在美术教育中,素描作为艺术造型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线教师都知道要学好素描,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在素描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艺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我以教学为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要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唤醒孩子们的艺术灵感,激励他们在素描的艺术长河中徜徉,促使每一个孩子的奔跑都更有颜色。多年来,我致力于中小学的素描教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关于中小学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取得些许收获,以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导入是关键

中小学生初学素描,大多会感受到枯燥、难学,短时间没有效果,渐渐失去耐心和坚持的决心,往往容易半途而废。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小学素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导入语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要用具有趣味性和新颖的方法直击他们的心灵,碰撞他们艺术的火花和灵性。比如在教学《会变的线条》这课的时候,上课伊始,我直接用多媒体融入到导入中,通过多媒体中的动画小乌龟的爬行路径,引导学生观察:首先设置小乌龟直线爬行路径;然后让它以多变的曲线路径慢慢爬行;第三次又让小乌龟折腾出折线;第四次我让可爱的小乌龟以螺旋形爬行。多媒体下乌龟的憨态可掬,灵活多变的爬行路径呈现出来的多变的线条,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学生,我激励他们试试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和能画出来的线条,和小乌龟的比一比,通过亲自体验画多变的线条,初步感知素描。然后激发他们寻找生活中见到的能够体现线条的物体有哪些?学生们一下子想到了北京的鸟巢,错综复杂的线条灵活多变;有的学生说到了有众多线条的立交桥;还有的想到了道路上的斑马线......这个时候激趣的火候恰到好处,我话锋一转,告诉他们美术中的素描,就可以画出生活中这些多变而又充满魅力的线条,大家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整节课都陶醉在艺术的美感中。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课程上灵活安排,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描教学中最多的'学具就应该是石膏几何体,围绕石膏几何体开展学习素描确实是教学的基础,但是没有生命,静态的石膏几何体太过于单调,渐渐会泯灭学生的艺术灵性和激情,所以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材中必学的和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灵活安排,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保持对素描的兴趣和激情。比如,我在教学中就激励学生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素描素材,他们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发现诸多素描素材:有的学生喜欢妈妈的手机、有的爱上了妈妈的化妆品、有的画家里的宠物狗、自己的玩具、同伴的可爱脸庞......教室里面棱角分明的石膏几何体和生活中鲜活的物体恰当结合,都可以成为他们笔下的作品,但是生活中的物品在素描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透彻分析如何用线条描绘出来,怎么表现才能使得物体鲜活、生动。在课上,教师要在学生初稿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修改,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教给学生不断调整、优化的方法和艺术,使得他们的作品线条更加细腻、流畅、优美。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于轮廓的准确性和整体构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与协调。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下,素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稳扎稳打的进行训练,不断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给学生设计写生任务,不断激励他们的创作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循序渐进的给予他们新的任务,激励他们不断体验,享受成功。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素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教师就要逐步引学生脱离临摹,带领他们到户外去采风,通过写生提高素描技能,不断激励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培养学生素描能力的同时,要兼顾激发学生积极、大胆的表现。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用作品表现出艺术性、思想性,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有灵性,有创新性。在带领学生进行《四季的色彩》学习的时候,我让学生以春为题,到户外写生,用眼睛捕捉春的气息,用笔下的线条表现出春的丰满。这次的写生,学生敢于大胆创作,通过远、近、中景物的描绘,用素描的线条美把他们眼中不同的春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保驾护航

美术课堂上,多听到老师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用得最多的词汇是“像”或者“不像”,这样的评价语会使学生丧失素描兴趣。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下的素描课堂应该用丰富多样化的评价保持课堂的鲜活,激励学生享受成果。比如在《四季的色彩》一课,我采取的评价态势不是像不像,而是看学生捕捉到的是否有春的气息,春的生机;评价他们的线条处理是否流畅,构图是否合理;评价他们的技法是否更加成熟,作品是否更加完美等等。整堂课我的评价是在激励的基调上多角度,多层次的,这样的评价语言鲜活,激励为主,指出不足,助其修改,以此激发学习兴趣。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重视美术中的素描教学。为了增强素描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优化素描教学方法,融入一定的教学艺术,使学生感受到素描的魅力,激发他们爱上素描,从而更快的学好素描。

篇2: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

摘 要:徐悲鸿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主张革新、反对守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现代美术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就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著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0

[2]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 [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3]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4]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5]王泽庆 《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1

[6]书与画 [J] .1994年,第6期

[7]徐悲鸿 奔腾尺幅间 [A]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

篇3:浅谈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论文

建筑美术素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也是一门考验学生基本功底的课程。教师如果过分强调聚合思维的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建筑美术素描要求创作者在写实基础上,理解建筑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境,更完整地体现建筑的创意和思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笔者对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

其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实行良好的兴趣培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也各有不同,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各自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尽管教师对每位学生都完全同等看待、同等教育,但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肯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再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的特点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制订教学方案,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教学。只有学生将教师所教知识学进去了才算有效,不论教授的知识多么有用、多么重要,学生如果没学进去,一切都是空谈。在教学课堂中合理穿插一些关于各国建筑方面的奇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程度。研究表明,在人类形成愉悦和好奇的情绪之后,就能更好地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就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心态对待建筑美术素描,其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率和对教师教学方案的配合度都会显著提高。

其二,以兴趣为基础,合理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最终目的。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也就有可能逐渐消失,人的一生很漫长,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现在还十分感兴趣且擅长的.东西,多年以后可能会忘记甚至排斥。所以,教师要提倡持续性学习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也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慢慢深入直至最终了解的过程,素描学习也是如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的练习。如果学生已经培养出学习兴趣,其对于学习建筑美术素描就不会排斥,再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如,多讲述一些名人的经历,告诉学生这些名人都是经过不断学习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让学生明白只有刻苦和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从而让学生深入认识自主性学习建筑美术素描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十分有益。

二、结合实践,严谨教学

其一,建筑美术素描一定要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美术分为很多流派,其中抽象画派更为注重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其作品能与消费者进行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对于写实不会有太严格的要求。但建筑美术素描不一样,从素描的“素”就可以看出,素描其实相对而言是单调且枯燥的,素描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有简单的黑白灰,其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写实的风格。建筑是真实存在的,经历了岁月的流逝,饱经沧桑。不论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都是设计者向世人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所以,每一位建筑设计师只有以事实为基准,才能在建筑美术素描作品中更为完善、贴切地将自己的思路和构想表达出来。

其二,结合实践,学生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路特点。每一座建筑都是设计师的思想表达,但前人的思路和模式终归已经成为过去式,经典是用来学习和借鉴的,绝不是完全复制。因此,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才是最终目的。但前提是能够良好地理解前人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涉及素描蓝本的问题。由于单一的建筑美术素描图片是二维的平面,并不能让学生较好地了解一座建筑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教师组织的实地写生之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建筑的理解。首先,实地观察建筑和观察建筑平面图片的效果相差很大,前者是一种更具体、距离更近的了解,能够接触墙面,甚至能感受到设计者留下的气息及其建筑思想。其次,学生进行实地建筑美术素描训练,能从各个角度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经验。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前人的经验,再加上勤奋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

结语

建筑美术素描其实并不是一门很好掌握的学问,其练习繁琐、枯燥,学生需要真正理解和领会建筑设计者的思想,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开创出自身独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学好建筑美术素描这门课程。

篇4: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篇5: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

作 者:沈启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6: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篇7: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1] [2] [3]

篇8:分析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论文

分析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论文

摘 要:徐悲鸿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主张革新、反对守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现代美术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就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著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0

[2]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 [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3]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4]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5]王泽庆 《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1

[6]书与画 [J] .1994年,第6期

[7]徐悲鸿 奔腾尺幅间 [A]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

篇9:中学阶段字词教学方法艺术谈

中学阶段字词教学方法艺术谈

胡小英

(江西省宜春第五中学)

一、联词写话,是字词理解运用的法宝

1.联词成句

造句是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2.联句成段

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规定挑选三五个词来表现这个语境,之后则要求学生尽量写得长一些。比如,要求以“葱茏”开头,“旷野”结尾编写一个故事,中间插入的内容越多越好。当然,挑选词语也有要求,开始可以挑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词,这样便于连成一段话,慢慢地可以逐渐过渡,最终到挑选那些意思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让学生去连话,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联想、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3.构句成篇

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词语(三个以上可以不用本课的字词)写上两三百字短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把本课生字词全都用上,写成六七百字的精彩文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一般以每篇课文的字词为单位,一课一写。如果某篇课文后面字词太少,或教学时间相对紧张,可两课一写。(2)片段或文章可以单独写在专门的本子上,也可直接写在课文生字词下边。(3)可独自写成诗歌、散文、故事、童话等,亦可三五人联写话剧、小品、相声,新编歌词等(抽查到其中任何一人时就集体朗读或表演)。(4)更关键的是要“发表”(班上朗读或表演)。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写的质量如何,和能否坚持写下去的问题。(5)发表之后应有评议。刚开始可由教师担任评委,现场指出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文章或片段的优缺点等,原则是多表扬、少批评。之后,根据班上学情可适时让学生点评一二。此法贵在坚持,不可因抢时间或赶进度而中断。只要数周之后,学生形成学习惯性,当教师忘了抽查,学生自己都不会同意,他们怎么会让自己的劳动成果束之高阁而才华埋没呢?

二、让字词积累运用检测花样翻新

1.习作训练中用到的生字词用符号标注

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运用,将这些词语用不同的色笔标注,给人一种鲜明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语也会不断丰富起来。

2.举行词语积累大赛

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小组比赛,看看谁记的词语多,并且能准确无误地书写下来,以识记的数量与准确度评出名次,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在此方面下工夫。

3.举行即兴说话比赛活动

此项活动的形式为抽签比赛,即教师事先在课本中挑出一定数量的词语,并将这些词语分别写于纸签上,后供学生抽签,抽到哪一张,给予学生3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即兴说话,说话内容必须包含纸签上的词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基础是关键,字词是基础也是根本,简单的字词教学原来还可以这样快乐地进行!

编辑 郑 淼

篇10: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析教育论文

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实施,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实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使素描到设计“智”造基础教学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设计素描;创新思维

一、引言

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也迫切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它不仅是中国设计师的责任,更是培养中国设计人才的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责任。素描教学被视为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目的也应从传统的研究客观物象外在特征的表现性素描转向研究事物内在结构形态特征的研究性素描,经过不断提炼、设计,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理性推导代替了传统的感性表现,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不断思考、体验、探索的过程。通过素描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适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下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要求。

二、用创新思维引导设计素描的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新能力是设计素描的灵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条件。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先导,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素描基础不是一种公式,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基础是万能的,关键看它教学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有利于培养人才,一成不变的对基础的要求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是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对基础的界定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是一种模式、一个面孔。比如:客观再现物象的准确性、技能性是基础;将立体形态转换成平面的线描表现是基础;把人物特征和表情加以夸张表现也是基础;将自然形态概括为抽象形态同样能反映出基础水平。对素描基础测试的标准应该是弹性的、多元的,不应该以一种统一的框架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处理画面,立体的、平面的、具象的、抽象的、表现的、黑白的、色彩的、肌理的等。尤其是在课题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索上要勇于创新尝试,避免老师大包大揽,让学生在动手作画前,每个人都有各自事先准备好感兴趣的表现题材,引发其创造的愿望。并可通过运用多种媒介来发展创造技能。如用笔作画外,还可鼓励学生用吹、拓、撕、塑、吸附、泼洒、拼贴以及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创作,使新观念在与新技术和媒介材料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来解决设计的形式问题(诸如形体、色彩、明暗、点线面等)。艺术基础教育现在讲柔性化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强调模糊性(画种的模糊、专业界线的模糊、表现形式的模糊),有利于拓宽学生对现代意义上的基础的理解,取得多元化交叉的发展空间。用创新思维探索素描造型的各种可能性,用浓厚的好奇心认知形态世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意义胜过了单张作业的完整性。不同表现方法的训练都强化这种深度的视觉经验,并最终形成有素养的直觉判断。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应保持开放性、实验性,以便探索艺术设计的思维、语言、逻辑和形式,并从视觉的认知形态过渡到心理的感受形象,最后完成审美的造型表现,从而将物象与精神性的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通过专题训练培养以创新为目的的物象重构和意象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是以表达创意意图为目的,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方式作研究,理解并赋予联想,是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也是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聚合和汇拢,从而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主要包含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想象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证明,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相对性等特征,是一种辐射性的、扩散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它是通过一个问题主线或是一种情感主体进行放射性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扩散性思维方式。无论是扩散性的思维方式还是聚合式的思维方式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这两种思维方式,才能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例如,“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思维逻辑变异”“比例逆反”“材质变异”等专题训练。对“自然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是设计素描教学中进行思维扩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结构分析、单元提练、形态分割等方式,研究内部、外部结构与形态的丰富性,从而获得形态分析的方法与经验,探寻形态基础单元结构的构造原理,重新感受自然存在的丰厚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对形式要素的感悟与提练能力,最后达到对纯粹形态的图示语言的主动创造。例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如大蒜的剖析)、形态单元分析(如花瓣的分析)、微观图形分析(显微镜下的形态)与宏观景象的对比等,将分解的形态、单元形态之间的关系、肌理的提取、色彩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将局部分析与整体把握结合起来,形态内在层面所隐含的各种形式要素将成为观察、解析、表现的要点。最后利用解析的`结果以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或缩小等手法,借用分析的色彩和肌理的语言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化习作,或将积累的形态单元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寻求画面里可能的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重新架构起当代设计的形态基础。这种从自然的立体形态到结构形态的平面元素,再到重新创造的、反映意象思维的立体形态的表现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达过程,因此,意象表现也是设计素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四、构建适应创新观念的素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设计艺术是运用美学原理,参与人类物资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随课程性质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也作相应调整。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名称是造型基础或设计素描,而设计素描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生产,再复制,也不是通过对现存对象的描绘去作意识形态的反映。正是这种属性决定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和敢于创新、敢于想象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我们的素描练习表达的对象是直观形态,也就是看着对象写生,虽具有“画准、画立体、有技术”的特点,却往往会使学生的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和创新精神。使思维徘徊在对自然形象的个体描绘上,会造成思维的凝固,同时也限制学生认识这种物象之外诸多构成形式的可能性,也就阻碍了学生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而也就造成了学生一旦脱离了具体的实物也就困难重重。设计师他注重的不应该是直观形态,而是虚拟形态,如果只会模仿,还要设计师干吗?设计素描教学创新绝不是满足将绘画当作客观世界的复制,设计素描教学创新的实质是将设计素描视作一种发现行为,积极探索形式,将素描基础视作创造性思维的媒介,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基础看做是人的精神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强化“变”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视觉的能动性,将基础设定为创新能力的储备。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式”“讨论探索式”“实践发现式”等适应创新观念的素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从而在教学中构建对学生良好健全的独立人格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其次,作为专业素描教学,还必须准确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含文化特征、美学特征、技术特征、经济特征、管理特征等。设计学科的素描教学应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区别进行。以某一学科的造型训练内容统一给另外不同的学科,这是不科学的。这样势必会造成“打基础”与“搞设计”之间存在一个界线,使两者之间缺少联系。毕竟产品设计、环艺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内含各不相同,因此特定的艺术学科的基础素描教学应选择或调整相应的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在训练中有一定的侧重点。并与之相适应,逐渐形成设计素描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思路,强化文化艺术理论修养的学习,艺术设计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的,设计若离开文化的支撑则如同无源之水。文化不可能是通过临摹和借鉴就能表现出来的,设计是文化这个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在文化中才能确定其价值,而文化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等部分。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既要学生关注素描本身的技能要领,还必须把握文化及其传统与设计的重要关系,使之能自如地驾御素描工具表现文化内容,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物象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设计素描教学任务与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造型创意表达能力,增强其设计素质和审美素养的需要,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加以取舍,融入设计意识,注重强调诱发想象力与创意能力的素描训练方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比单纯的训练他们手头绘画能力、表现效果更为重要。设计素描是要通过理性和严谨的分析,认识形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他们所具备的审美因素以及实用价值。也就是通过素描形式,认识自然,从中发现设计因素,是主动性的思维训练,从而让素描走向设计。

五、结语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及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跨界整合将颠覆制造业的原有知识结构,这要求艺术设计的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相配套的基础教学体系,全面地规划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课程体系都要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心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认真设计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案,否则所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认识设计素描教学的内涵,应该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走向创新。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方式作研究,拓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引发学生的创造力、让设计素描教育在真正意义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62-164.

[2]张可永.创新观念下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4):343-346.

[3]滑寒冰.设计素描教学中思维扩展方式探析[J]中国艺术,(4):102-103.

篇11:高中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方式及艺术的探讨论文

高中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方式及艺术的探讨论文

现代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方式,逐渐深化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不仅强调人物视觉参与的关键性,还通过视觉来发掘对象的特征形态,在人与物相结合的情况下,再用理论解释其道理。高中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人或物的观察、认识、表现以及审美能力,使得学生在艺术领域能够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艺术。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不论是什么风格的素描,都应该先注重基础,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用现实的手法去表现对象的真实状态和情感。学生在描绘作品时应该从客观物象着手,同时根据教师的指导以及对对象的认识与感受,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环境和实物的关系。另外,学生的主观感受是很重要的,不能是凭空感受,是应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并且受其制约,而艺术的手法指的是用概括、加强或减弱以及取舍等艺术处理。教师应该尽量不要主张学生在基础训练时采用变形的手法,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主观随意的不良习惯,当然,合理的创新想像是应该发扬的。

二、提高学生素描时的轮廓准确性和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轮廓准确性和整体性这两个环节。要求轮廓准确性可以有效防止造型的似是而非,培养学生在素描时严谨和求实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保证绘画轮廓的精确性,不能迁就轮廓的每一处错误。同时,在观察对象以及处理画面时还要注重整体性,这是作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很容易忽视整个素描的整体性,难以表现物象。整体观察是素描艺术的根本原则,目的是通过整体比较,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刻画的事物进行整体性控制,教师也要不断提示及强调在处理局部时要考虑整体性,这是培养学生自觉进行整体性观察的最好方法。但是也不能忽略局部细节的刻画,应该讲整体和局部一体化,两者相互对立统一,使得作品更具丰富性。

三、素描训练要注重长期性

素描训练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但要有长期的目标,还要做好分期目标及要求,要遵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断循序渐进以及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好的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使得自身基础更加扎实,学生要长期进行习作训练,更好的领会教师的指导,在反复改正和不断探索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长期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绘画时的不良习惯。当然,合理的短期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其辅助作用,使得写生和构图能够有机结合,记忆、速写与想像相统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方面了解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文学等等,掌握不同素描流派的背景以及特点,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提高其绘画水平。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力

学生的表现力体现在学生对所描绘的对象做深入形容以及新发现,以激发他们自身的表现欲望以及创作激情。在素描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描摹物象,而且还要将其艺术的再现出来,因为这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还是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美术专业素描讲究的就是专业性,不仅仅要画对,也还要有表现力,注重线条,讲究颜色搭配和画面的构成,力求做到形和神同时具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如果一味的误导学生,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去探索适合他们自己的风格,正确引导和培养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尽量跟学生共同探索适合他们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也要时刻提醒他们不要过分强调个性,特别是在基础还不是很扎实的时候,应该多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发挥他们的天赋才能,才会不断的取得进步。

五、结语

总之,通过对专业美术素描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全面的发展。学生必须用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去学习美术素描,同时美术教师也应该以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去给学生教学,这样学生的素描水平必定会迈上新台阶。

篇12:意象素描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意象素描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内容摘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当代艺术教育如何应对挑战和抓住发展机遇,是艺术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现行素描教学体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难有突破,其已经严重制约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而素描作为传统基础课程,更应该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应大力倡导和推行意象素描,充分发挥其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定义新内涵,探索新方法,建构新体系,凝结新成果”,成为今后教学体系改革中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一流”;艺术教育;意象素描;创造力培养

中国现行的素描教学体系沿自近代“西学东渐”运动,以李叔同、刘海粟、徐悲鸿等人为首引进的日本和西方素描教学体系为先行,尔后全面实行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成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主导。其为我国建国初期建立高校艺术教育基础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体系的理论指南和素描学科学术遵循,一直沿用至今。不可否认,以写实为导向的西方素描教学体系在当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实践,依然以“现实主义造型”为旨归的“契氏”素描为主。可以说,我国缺乏既能结合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又能与西方比肩而立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素描体系。

一、素描教学现状分析

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大家所理解的传统素描概念就是由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张普通的素描纸构成,加上被动描摹,这样的现象在艺术高校早已司空见惯。很多高校的素描教学理念仍然遵循再现原理,强调对于客观物体的定点静观,也就是通常说的焦点透视。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原理,以“具象”为造型准绳,以“光影明暗”和“体积”为塑造手段,要求科学、精确地研究和描绘对象。这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个体艺术感受,排斥个性张扬,漠视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物象的客观、真实的同一性描写,严重制约艺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表达,违背了艺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1月22日,“第二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形成的“杭州共识”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因之,定义素描新内涵、凝练课程新内容的任务已刻不容缓。

二、意象素描及其表现形式

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当代艺术教育的格局。素描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使其具有本民族本土的特征。而意象素描正是沿着这样的一种轨迹和模式应运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术学院就提出了“以创作带基训”的理念,敏锐地洞察到了原有素描教学体系的陈旧和单一。正是基于此,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白德松在素描教学中率先实行了意象素描。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单一和封闭,丰富了表现语言并使其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意象素描相比传统素描,更加注重对素描本体语言和新材料、新语言、新技术的探索。这一举措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持续,令人豁然开朗。

此时,类似于人体写生或者半身人像带手的课堂训练不再只是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式、完全而真实地还原、再现描绘对象本身,而是更加主观且主动地去处理画面。它也不再只是一张简单的习作,甚至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并转化成作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代的素描是否与传统素描别无两样?是否一定要用熟知的传统工具诸如铅笔、炭笔等?能否用毛笔或者把手里的工具进行加工处理呢?是否一定要画在纸上,并且这张纸是否只是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素描纸?能不能在纸张上做一些处理呢?比如把纸揉成一团再打开,或者在作画之前先把纸润湿呢?在描绘对象的时候是否只能使用一种单调的颜色呢?以亨利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法国艺术史上继印象派之后对传统的写实艺术的又一次猛烈冲击。这群艺术家作画时既不过分追求细节的真实,也不完全追求准确的描绘,而是更多追求情感上的真实,这很好地体现了“准确描绘不等于真实”。这些素描之所以传神,不仅仅是由于准确地描绘、再现描绘对象的外在形式和精确的细节,而是更多的靠艺术家对他所描绘的对象内心最直观感受的表达,依靠其对这些物象的精心观察和对它的本质性的把握。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意象”。何为意象?意象是以意取象,以象表意。因为有“象”,艺术家更加重视主观的意识、思想情感的发挥、创造。意象乃是主客观有机的统一。绘画上的意象大体上是基于艺术家对描绘对象的感受,是对自然对象的表现与想象,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衍生、演变、发展而来的。中国诗歌强调“言为心声”,通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最终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重视“意”与“象”,亦即“情”与“景”的关系,重视“心”与“物”、“形”与“神”的关系,这与中国书画的精神旨归与审美追求同出一脉。这样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乃至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正是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最需要的,它同时也是艺术最为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在人们熟知的包豪斯基础课体系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解放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包豪斯的教学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的模仿性绘画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以形态、构成、节奏等视觉艺术为重点训练课题的素描教学课程,把体验、感受、试验等作为其基本绘画原则,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潜能。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基础训练中,将素描教学与中国画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凝练出“重构”的专业导向,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传承创新”。以“以线造型,意象造型”为学术导向,结合“个性语言,书写表达”,改变以西方传统绘画造型基础取代中国传统绘画造型基础的固有模式,打破西方素描体系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为主的格局,强调基础训练与中国传统审美特质以及中国画笔墨语言体系的表达相结合,创构适合中国画自身发展规律的造型训练体系,重塑中国画专业立身之根本。素描课程将意象素描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以“意象解读”(相由心生)、“语言表达”(材料与语言)、“造型取向”(个性话语探索)作为课程主要内容,着力研究素描本体语言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明确提出“在教学的整体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轴”。四川美术学院的意象素描在素描教学体系的本土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如新增设的一门课程——视听转换。何为视听转换?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视觉和听觉的转换。这两个从表现形式上看似毫无关联的感知方式,如何能做到巧妙而自然地相互转换呢?教师会先播放一段诸如《梁祝》之类的名曲,听完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作画,那么这个时候其实也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也就是在此时被激发,“意”就是刚才所听曲目给内心带来的感受抑或是情绪上的变化,“象”就是最后通过画笔所呈现出的视觉图像。最后,学生的作业会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形态且带有极强的个性和非他性,以及艺术语言的超长性。这与唐代诗人王维倡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良好的教学系统和体制,四川美术学院培养出以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高晓华、何多苓、叶永青等一大批活跃在艺术界的优秀艺术家。艺术教育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打破“契氏”教学体系一统天下的格局,重树中国素描教学之根本;建构适合各院校自身专业发展规律和独具特色的素描教学新体系,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而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素描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意象素描不仅是艺术学习的基础,更是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学校与教师必须坚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全面塑造学生的艺术品格,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凝结素描教学新成果——意象素描。要以一流课程为目标,努力把素描建设成优质课程,使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素描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繁荣生长的局面,为学生未来的艺术成长、成才提供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首先,坚定文化自信,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美学特质,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建构既能结合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又能与西方比肩而立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素描体系。其次,意象素描是对原有的基础素描训练体系的有效补充,以其开放性、多元性和可持续性,能够适应新时代艺术教育“道技相生、艺科融合”新要求和当今高速度、开放性、多样性、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最后,意象素描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效方法和路径,能极大地拓展师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素描艺术本体语言和材料的深入研究,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形成个人自我风格的能力。本课程的设立能够很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的跨界、交叉、交融,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人们可清晰地看到,原有的单一素描教学体系相对陈旧落伍,已不能适应目前“双一流”建设的新格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内涵建设的新要求。因而,教学中应大力倡导和推行意象素描,以适应新时代艺术教育的新要求;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探索和改革,聚焦艺术学科一流建设,推动艺术教育转型创新;改革原有陈旧的单—素描教学模式,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和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的基础之上,建构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特点的素描教学新体系。如此,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院派素描习作[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覃超柏.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基础教学——素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3]戴士和.中央美术学院素描精品(上)油画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体素描作品[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篇13:素描是属于绘画里的一门艺术作文

我在工人文化宫参加了海尔杯美术大赛。今天早上我六点钟急急忙忙地起了床,吃过早饭,跟着小姑姑上了车。

到了工人文化宫,看见许多赛手在不同的赛场,书法选手们皱着眉头,紧握住笔,舞蹈选手们不停地练习着自己的舞蹈……到了我的比赛现场,选好了座位,拿着纸去盖章,等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了,监考老师神神采奕奕地走进了教室,走到讲台,清了清嗓子,讲了比赛的规则,就让我们开始画了,我看着要画的组合,拿着笔,因为太紧张,所以我的手开始发抖了,老师又操着长沙口音说:“请大家别紧张,要镇定,镇定才能画出好画来。”

听了这句话,我那吊在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图构好,把不须要的部位擦去,然后上了调子,一张完整的画就出来了,我又上下检查了一遍,呀!我竟然忘画布纹和影子啦。我心想:以后可不能粗心大意了,要做什么事都细心,我又看出一个地方颜色太深,便擦去了一点,“谁在这里捣蛋,就给我滚出去!”我只见老师抓到了一名学生,拿着笔在其他同学的画上乱画,老师提醒了他,就饶他一命,他就开始狼狈地画画了。

我又抓起笔在画上修改来修改去,忽然,老师说画画完了的同学可以把画交上去,我犹豫了一会,把画交了上去,我坐在自己的坐位上等着小姑姑,她一来,我就提着工具跟着走了。我欣喜若狂地等待著名次出来,心想:要是我能拿个名次该多好呀。

篇14:素描是属于绘画里的一门艺术作文

我原本以为艺术离我很远,但是经历这件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艺术就在我的身边。

又是一天欢乐的早晨,我拿着一张雪白的素描纸和几支削得尖尖的素描笔在去素描画室的路上。

我到了画室看着其它同学正忙碌着,有的正拿着木板;有的正找着能坐在中间,没有任何遮挡物的好位子;有的正在耐心的削着素描铅笔,为上课做准备;还有的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的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而我只是把雪白的素描纸轻轻地铺在木板上。这时,大家的欢笑声使整个画室都沸腾起来了。

“呀!老师来了。”整个画室立即安静了下来。我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把一个我们今天要画的物体放在桌上,以供同学们观察。接着老师又讲起了五大面和三大调子。讲完后,我们便开始画素描了。首先我们先构图,于是我和同学们开始构图了。渐渐地,画室里的沸腾声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铅笔在纸上摩擦的“刷刷刷”声,就像小宝宝的哭声没有了,在妈妈的怀抱下恬恬地睡着了。过了一会儿,图形画好了,我仿佛听见那张纸夸赞的对我说:“主人,你画得可真好呀!”

更难的画线条来了,也是这幅画好不好看的关键。我拿着素描笔开始画线条了,因掌握不了抬笔的高度,所以经常画的线条十分粗,就像黑龙一样。

“啊!终于画完了。”我拿着自己得意的作品给老师看,老师像孙悟空一样有着火眼金睛的本领,把错误一个个挖了出来。对画得好的地方表示赞扬,对画得不好的地方表示鼓励,并细心讲解。我的老师真是和谒可亲呀!

放学后,我很开心,便不由自主唱起了自编的歌谣:太阳高空照,花儿微微笑,小草绿衣裳,青蛙呱呱叫......

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原来艺术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艺术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篇15:素描是属于绘画里的一门艺术作文

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一大叠很久之前画的素描画,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快速地翻着我的素描,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学素描画,到现在画得越来越好了。

时间在一个大沙漏里慢慢流逝,从简单的圆形到复杂的组合素描,在这之间我画了多少幅画啊?从小到大美术就一直陪着我。

还记得第一次上素描课,大家伙儿默默无声地坐着,紧张地握着笔等待老师帮助我们一个又一个的调整握笔姿势,而现在已经是我第“n”次上素描课了,我一坐下来就和老师聊成了一片,毫不生疏,同学之间也有说有笑地闹着,一上课娴熟地握起笔来,丝毫没有一丝的慌张和紧张感,从容不迫地画着。

见证我进步的,除了我的家人们,还有我的画,这一叠画承载了我满满的回忆。我仿佛可以看见笔尖在纸上划来划去,划成一块黑色的不规则形状。

望着画,心中无比感动,初中了,学业繁忙,没有时间画素描了,也就是说,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就要与素描说再见了,可能以后也没有时间画了,其中十分不舍,学了三年的特长,就这样被我丢弃了,这些画也被我扔到了床底下,快要被我遗忘了。不过应该不要紧,说不定以后还会腾出点时间来学素描,我会更加珍惜的。

我望着我画的素描,呆呆地望着,怀着心中的不舍和对我以后有时间可以继续画素描的憧憬,把那一点画靠在我的书桌上。

最开始我还不知道去上素描课是有多么的幸福,当时我还不愿意去上,但是现在我想上了,却把心静下来的时间也没有。

相关专题 素描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