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体积公式

葡萄小妹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葡萄小妹”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锥体体积公式(共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圆锥体积公式是什么

圆锥是一种几何图形,有两种定义。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360度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叫做圆锥的轴。

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锥的母线。(边是指直角三角形两个旋转边)

篇2: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一得

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一得

一般的实验教学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容易忽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能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试以人教版小数第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为例,浅谈在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布置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来推导体积公式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上课我便说明今天上一节实验课,要求全体同学都来参与实验操作,看谁做得最好。学生听后欢呼雀跃,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二、精心准备,巧设疑问。

在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操作上,一定要做到精心设计,还要考虑周全。不但要使学生较容易运用器材做实验,而且要为推导公式打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把全班同学分成 6个小组,然后让各小组分别推出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领回实验器材。(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不同:1、4组的等底等高,但底面直径和高又有区别;3、6组的不等底也不等高;2组的等底不等高;5组的等高不等底。)让学生认真观察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特征,找出它们的异同;并把圆柱和圆锥的异同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并想一想怎样通过圆柱求出圆锥的体积;大家都勇跃发言,情绪非常高涨。有的同学说用器具装上水,有的说装上沙大米等;有的说用圆锥装满倒进圆柱,有的说圆柱装满倒进圆锥。

三、分组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分组实验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以及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的培养。在分组实验中,我的.具体做法:1、布置实验时说明这次实验看哪一组做得最好,在实验结束时给予表扬。2、在做实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动手,都要做不同的分工,同时也要配合好其他同学完成整个实验。这样通过各种附带的要求全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四、学生自由讨论,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心。

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良好作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言,就算学生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同学们是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因为这是在讨论问题。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没面子、不好意思了。克服了课堂发言的最大弊端。(学生因怕说错而不敢发言)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同学们先在小组中讨论六个组的结论,再由全体同学自由讨论。(要求对比着各组圆柱和圆锥特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同学们都有充分发言和辩论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有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同学们认真细致的实验,各组得出不同的结果,其中第1组和第4组的结果相同。我抓住机会引导大家讨论研究,提出为什么这两个组的实验结果相同?通过观察两组的实验器材,和再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试验。结果发现共同的特点:他们组的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同、高也相同;第 1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是 10厘米,高是 15厘米。第4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是 8厘米,高是 12厘米。所以他们两个组的实验结果都是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最后由全体同学和老师共同归纳概括推导出公式,强调等底等高并板书:圆柱体积 v= s h

等 底 等 高

圆锥体积 v= 1/3 s h

最后大家齐读三遍:圆锥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让我又看到天真活泼的

[1] [2]

篇3:圆锥体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在上《圆柱与圆锥》这单元中的圆锥时,蔡老师运用实物教学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圆锥的特点,之后蔡老师问了一句:“你们还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内容呢?”

“表面积!”

“体积!”看来大多数同学竟和我的想法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圆锥的表面积等你们到初三再学,现在我们来看体积。”蔡老师只满足了我们的一个愿望。

“唉!为什么还要等三年呀!”见大家都无精打采了,蔡老师解释说“求圆锥体的表面积得用上母线l以及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这些对你们来说太深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着推算,遇到不懂的到办公室找我。”

我的兴趣被蔡老师的解释彻底吊起来了,好,非得把这难题攻克!回到家里,我苦思冥想,在多次检验之后,我终于推导出圆锥的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如果用r来表示底面半径,l表示圆锥的母线,n°表示圆锥侧面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则底面周长为2πr,所以扇形的弧线长度也为2πr,而弧线长度(扇形所占圆周长)就等于n°/360°.扇形所占圆是以以母线l为半径的,所以它的周长为2πr,得出

n/360 = 2πr/2πl = r/l

r/ l就是弧线长度与扇形所占圆周长之比,也就是扇形与扇形所占圆的面积之比,

所以,只需求出扇形所占圆的面积再乘以r/l便可以得出扇形的面积。而扇形所占圆的面积为πl2,即可得出:

S侧 = πl2×r/l

= πrl

向前再推一步,又得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S侧 =πrl

=1/2×2πr×l

= 1/2×底面弧线长× 母线长

由此推导出圆锥侧面扇形面积等于πrl  ,等于3.14乘以底面半径再乘以母线即可。圆锥的表面积为侧面积加底面积,又为:

S表 = S侧+S底

=πrl+πr2

=πrl+πr×r

=πr(l+r)

由此得出圆锥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制作圆锥时可以根据底面圆来确定侧面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也可以不剪开一个圆锥就知道它的表面积了。

中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关专题 圆锥体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