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寻香的散文

carol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arol”参与投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林海寻香的散文(共8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林海寻香的散文

林海寻香的散文

一个晨曦乍上,露珠未干的清晨,当我与友人一起走进后山那一片茂密的松林时,立即被这一片浓绿所笼罩。那迷雾的松涛,宛如大海起伏的绿浪,云蒸霞蔚,摇曳翻滚,发出“呼呼”的声音。

令我非常惊奇的是,我居然闻到一种特别的香气。这香气是那样的清新,又是那样的浓洌,我循香寻觅,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我发现了树身一串白色的乳液,一滴一滴地流落在下面的盛着的瓦盅里。一棵、两棵,及至周围的松树都划有一个“V”字,白色的乳液就是顺着这“V”的下端慢慢地流进瓦盅。这香气就是在这裸露树干散发出来的。

在一棵挺拔的老松树下,我们见到了一位年近四十的香农在钩香。他身背一只木桶,腰插一把钩刀,头戴一顶竹帽,严象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他先把树上瓦盅里的白色乳液倒进背着的木桶里,然后掏出钩刀在树上三几下便勾出一个V型树痕,松树马上沁出一滴滴白色的乳脂。

我们上前打招呼:“阿叔,钩香呀?”

“是呀!你们来行山啊!”阿叔惊奇地问。

“我们来看松树,来寻香呀!”我说。

“寻香?”阿叔疑惑地看着我们。

“对,对!就是你手上瓦盅里的香气呀!”

“嗯,这松香还会诱人呢!”

松香松香,顾名思义,就是松树身上发出的`香气啊!

阿叔告诉我们,松香市场大着呢!县里办有林化厂,每个镇都设有松脂收购站。山里人靠山吃山,现在政策放开了,村里的青壮年都上山钩香。只要勤劳,不愁没好日子过。

打开松香的家族,我们发现,松香又名脂松香,由松脂煮制而成,是一种黄色透明、固态的天然树脂。它通过工业深加工,可生产松节油、精制天然树脂、合成樟脑等,具有防腐、防潮、乳化、粘合的作用,是轻工、化工、医药、冶金以及军工行业的理想原材料。

松香,一个普通的名字,可它又价值连城,怪不得它发出的芳香如此沁人肺腑!我似乎明白了,我们苦苦追寻的松香,竟是林海中那一片松林从它心灵深处发出的轻轻絮语。这绿色的松树,是山里人致富的“摇钱树”;而这翠绿如茵的大山,就是他们的一座绿色的“银行”。

我凝视着这浪涛翩翩的林海,心头充满了无限的爱恋。今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最美的芳香,它如此淳朴,又如此深蕴。是的,我不仅仅发现了大自然的奥秘,更重要的是,我发现的也是生活中的奥秘:只有朴实无华的香,才香得愈深愈远,愈充满诗意。

晨曦渐渐变成了朝霞,晨风吹拂,松树微语。我十分珍重地望着这碧绿浓荫,我忽然觉得这松林浓洌着芳香,流溢着希望;这遮天蔽日的林海,在滴翠流金,编织着山里人的梦想。

我的心长久地在这片林海踯躅着、徘徊着……

篇2: 寻香散文

寻香散文

暮色正好。

静美的晚霞和着丝丝渺渺的晚风吹拂我鬓角稀疏的发丝。启封了的心扉,亦如眼前天边静怡的云霏,亦如这初落的晚霞,温软而岑静。动若红鲤的云浪,轻轻地、轻轻地涌动,层层叠叠,无边无际。眺望尽处,远山疏影,斜晖脉脉。

喧嚣的城市虽然入夜,却难寻一份宁静与安逸。华灯初上,这小城犹如浓妆艳抹的歌女,华丽的盛装裹不住悲凉的心绪,珠光宝气盖不住]u的眼睑,浓烈的香水稀释不了难耐的俗气。推开窗,夜鸟悲歌划断了城市灯景的流光,竟叼来些许不知从何而来的淡淡的香,飘逸在我的鼻息间,挥之不去。

时间尚早。我扔开那将我把玩弄于掌股间的手机,推开那尘封许久的门,徒步向茫茫的暮光中走去,头顶着一轮皎皎的月。

脚步紧随着那淡淡的.香,我不疼不痒地穿过层层的人群,走过喧嚣着油烟与汗臭的闹市,跨过充斥着音乐与舞步的广场,彳亍在灯火阑珊的罅隙间,徘徊于这个不愿停歇的小城里,耳畔至始至终回荡着嘈嘈切切的碎语。城市的流光碎影,一点一点灼烧着我黑色的瞳孔,一厘一厘吞噬着我相吊的形影。

一个恍惚,却似翻转了一个天地。眼前的唯有“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原来我已经独步在南明门旁的林荫小径上:夜色宁静,晚风轻,柳枝婆娑垂影;月淡星稀遍地霜,曲径幽幽虫鸣,翘首望时,银河碎浪,海珠熠熠。我私心猜想,此时,万人皆醉,我独醒。

引我来此的那点香却愈发清晰,我四下搜索,却无迹可寻。抬头望时,竟是座斑驳的古城门,它隐没在暗蓝色的天空下,沉默地望着我。楼前只我一人,背着手站着,好像这天地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了自己。走近城门,抬起手抚过城楼壁上泛着凉意的黑渍,好似触碰到他冰凉的肌体。我感受到了千百年来他从未停歇过的呼吸与心跳。他律动着、残喘着,像一头被城市不夜的霓光灼伤的孤兽,沉重得让人心疼。

蓦然却发现那香似乎近在咫尺,可始终不见踪影。我寻得恼了,想转身离去,回首时,却见那城楼上的飞檐竟闪着些许灯光。我推了推眼镜,遥遥望去,却见那飞檐下竟藏着块不大不小的牌匾:

“南明书苑。”

黑底绿字,字体落落大方。那古楼微掩着几扇窗,我悉心嗅去,窗内喷吐的正是那让我神魂颠倒的香!

我好似捡着宝似的飞奔上城楼――那一路上的石子硌着我的脚,我却未曾感到丝毫的疼痒――待到上了城门顶,方才真正领略到这未曾谋面却似曾相识的洞天。瓦檐低矮,月徒留半影,古楼旁停着几辆老式的自行车,大门敞着,似在呼喊着,催我进去。

急急跨过门槛,步入庭中,却见一个蓄着胡子的中年男子在柜台后向我微微颔首。环顾四周,错落着些木制的书架,上面尽是些散发着香气的读物,若香醪般醉人。角落里则倚着张大桌子,桌子旁坐着些一心扑在书上的人儿。他们的手边,停着些陶制的茶具。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与茗香。窗外的声响变幻,似与这里毫不相干。身处氤氲间,似坐月蓬莱,邈邈若仙。

我登上台阶,走上二楼。虽是相同的摆设,却因身处高处,更具意境。推开窗,整个小城俨然融化在夜色里,华灯下的千回百转在这坐落在城市边际角的城楼上尽收眼底,晚风习习,吹来阵阵蓊郁的松香,吹散初秋仍留恋尘世的暑意。沉默。楼下不知何时传来阵阵古筝弹奏的声响,我不动声色地摊开书,心绪和这薄凉的晚风中的筝鸣一样随风飘荡:静宛湖,淼如烟,九月初秋时,闲风悄释;平如月,绵如风,红茗啜饮时,古韵轻思;见春秋,念旦夕,往事尽回首,弄书膝前。

静谧间,时间似乎早已成为空壳,任无知的我一点一点地将其蚕食。眼前的书翻过又返,手边的茶杯空了又满,楼下的筝声停了又续。待到灯火昏暗,才知书苑已打烊。我告别同样捧着本书,颔首浅笑的店主,抬脚跨出店外。

碧天皓月,我踩着自己瘦长瘦长的影。鼻息间的松香,撩拨起起我对月下松影的憧憬。夜已深了,一轮明月轻轻地贴着城楼,它触手可及。月晖如风,撂起我无眠的心扉;思绪如尘,在无垠的苍穹里摇曳,星星盏盏,像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脸孔,绵延在身后连成空旷而寂冷的星河。遐思今夜,一轮明月,一笼蓊蓊郁郁的香松,一泓点点棱光的湖水,一声轻盈悦耳的虫鸣,一本凝结质雅的书,一杯氤氲的香茗都让我遗世沉醉,羽化似仙,飘飘自若。

但我的心却是澈亮的。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其实,无论世界,无论我们生活的周围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哪里又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呢?关键还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宁静?即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安静,至少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还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倘若这一方领地也终失守,人生真的会充满痛苦与无奈。而今日,我寻着那久违的香,寻着那几尺宁静,也算是件人间幸事。

街上已鲜有人影。万籁归寂,我继续朝家的方向走去。闻倦市井靡靡音,夜寻城间暗香影;不恋珠光恋月光,半亩城楼半出隐。览不尽的夜,寻不够的香,终归做了一回找到栖处的人,我也不枉今宵。

篇3:林海雪原散文

林海雪原散文

今晚又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林海雪原》。

一直只知道“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几句京剧唱段。也知道这原作者是曲波,知道里面有个杨子荣,知道里面有个少建波。但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到底谁是谁,我真的不是很清楚,因为我根本没有看过这本书。

而电影《林海雪原》却立体又形象的把一切展现在我眼前,各样人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精彩纷呈。

杨子荣,侦察英雄,深入虎穴威虎山,与敌人斗智斗勇,大义凛然,临危不惧,顺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少建波,坐镇军中,指挥得当,军民亲如一家,使饱受战乱和地主恶霸欺凌的穷苦劳动人民终于过上欢天喜地的好日子。

电影里的人物刻画形象鲜明,令人过目不忘。狡诈阴险的一撮毛,憨笨、愚不可及的大暴牙,更有贪婪阴险、蛇蝎心肠,心狠手辣的座山雕,还有贪生怕死、死不知悔改的小炉匠,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子荣的勇猛无畏,足智多谋,反衬出以座山雕为首的土匪之流的'胆小猥琐,可鄙,大势已去的负隅顽抗,想做最后垂死挣扎的丑恶嘴脸;劳苦大众寒冬腊月衣衫稀薄,腹中空空,几乎每个人的身上都是补丁摞补丁,棉絮从破衣烂衫里溢出,人人含悲忍辱的眼泪、哀声,看得人心都碎了。这样,更反衬出土匪恶霸的穷凶极恶、烧杀掠夺,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的残酷和残忍。

最精彩之处是座山雕的“百鸡宴”,杨子荣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先入为主,气势咄咄逼人,狡诈的小炉匠哑口无言、百口莫辩。最终应得座山雕的信任,拖延时间,迎来了解放大军的到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很精彩的一部片子,虽然出产于1960年,但电影里各路演员演技精湛,不管是正派还是反派,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一组这样的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少建波组织建立起来的民兵队员,滑着雪橇在雪地里风驰电掣的情景。一望无际的大雪原上,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夜以继日的奔赴前线。为这打到土匪恶霸的战争题材的片子,增加了一丝浪漫唯美的影子。

记忆里,模糊的还记得小时候看到过的一张年画,杨子荣英姿飒爽的手擦在腰际,红彤彤的脸,炯炯有神的、坚定必胜的双目,头上的毛绒绒的大毡帽。

那时或许还不知道这画中是何许人吧。今日却因为这部老片子,又有幸目睹了曾经见过的一切。真是幸事。

太精彩的一部片子,如果可以,我愿意再看一遍,甚至两边、三遍。就这个版本,不要其他。

永远记住《林海雪原》,永远记住的,还有曲波。

篇4:老舍散文林海

老舍散文林海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学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篇5:老舍散文《林海》简介

《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选自老舍先生《内蒙风光》一书。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这篇散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先介绍岭、林、花,再讲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第三部分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在这三部分结束处都讲到“亲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逐步加深。

文章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点明了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

篇6:老舍散文《林海》简介

《林海》文中景丽、物美、情挚。读后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景丽。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物美。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情挚。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老舍笔下的林海,景丽、物美、情挚,构成了文章鲜明的特色,给人以清新、流畅、亲切、舒服之感,其艺术魅力、感染力极深。

篇7:林海与人海散文

林海与人海散文

黄塑芹天天下午孤独地走在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的原始次森林中。

遮天蔽日的林海总是以她独特的方式迎迓我的归来。团团雪白的云雾轻轻地拥抱我,亲吻我的泪脸。我紧紧地依偎在云雾的`温柔的怀抱,任泪水流淌在云雾的胸膛。云雾把对我的温存弥漫在茫茫林海。

林海中每一棵挺拔的树,都是我纯真的挚友,林海是黄塑芹最坦荡的圣境。她们从来没有欺骗与索取;她们从来没有虚伪与贪婪;她们从来没有邪恶与愚昧。

她们真诚地扎根脚下贫瘠的土地,坚毅地呼吸于寒冰与苦雨;愉快地歌唱阳光与飞雪。

她们描绘彩霞的嫣红美丽。

她们抚慰黄塑芹孤苦的灵魂。

我在这林海的深处,深深地感动了,我走进她们的中间,我完全放开了。

放开了人海的愚昧与贪婪,放开了人海的自私与凶残。

我不要孤独在人海的麻木。

然而,

我终究不是林海的一棵树。我终究只是人海的一颗孤独的灵魂。

我要去人海了,林海的云雾深重了,水滴在林海飞散,那是朋友们对我依依不舍的泪水。

篇8:林海的消逝优美散文

林海的消逝优美散文

萤火之光,花茶之香

再回首,恍然如梦

看如今,风沙城墙

林海哀叹,猿鸟乱鸣

是人们自己的过错

听,风在吼,听,水在啸

当人们的心被这世道的无常抹成黑色

当人们失去仅剩的'一丁点怜悯

森林已黯然无光

那片林海,曾收藏着与人类的友谊

可现在……

贪婪将人们变得如凌厉的冬天

令宇宙都为之颤栗

他们剥削着森林的一草一木

侵占着自然栖息的土地

可那片林海,能说些什么呢?

当风雨侵袭着大地

那片林海在嘶声力竭的哭泣

可又有谁去擦干它的泪呢

没有!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时间渐渐准备抹去这段回忆

因为,那片林海留下的

只有那炊烟缕缕

可是这时的人们

着急了,他们到处呼喊:“那个朋友,你去哪儿了?”

林海,灰飞烟灭了

人们,心灰意冷了

世界,从此孤寂了

故事,这样结束了

相关专题 散文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