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米的境界的美文

转身≠离开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转身≠离开”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毫米的境界的美文(共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 一毫米的境界情感美文

一毫米的境界情感美文

电视里直播着一场国际比赛。

对手分别是中国乒乓球骁将刘国正和德国选手波尔。两强相遇,胜负难分,经过六局的艰苦打拼,仍然不分高低,这让观众的心都提到嗓门上,到了第七局也就是决定胜输的关键一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如果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观众心里都为他默默捏一把汗。

在这关键的时刻,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后立即起身狂欢,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一瞬间,波尔立即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的分!

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怎么可能呢?就这样,刘国正被自己的对手从即将被淘汰的深渊救了回来,最终转败为胜。

让我们来听听波尔的解释。这个球是否擦边只有一毫米之间,观众看不见,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即便裁判也不可能精确到毫米,但是,波尔看见了,毫不犹豫地主动示意,将到手的胜利相让对手。他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波尔的回答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你能不感动吗?作为观众的我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球员肃然起敬。依我们世俗狭隘自私的心理,在决定胜负的时候举手向对方投降呢,还是昧着良心为一毫米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沉重的.话题。

尽管波尔输了比赛,但是我觉得他赢了,赢得光明磊落,赢得无私坦荡,赢得无愧良心。很不起眼的一毫米,在我眼里却成为一个至高的海拔,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光芒。

有时候在竞争的道路上,我们不是输在比分上,更多的是输在境界和风度上。一个能够在一毫米中直面良心和公正的人是战无不胜的人,未来不可限量的人。

细节彰显境界,境界成就未来。为人处世,最好处处有这样的一毫米;发展进步,最好人人都尊重这一毫米。

当这肉眼看不清楚的一毫米在人生道路上矗立成一种海拔时,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篇2:境界美文摘抄

境界美文摘抄

有一次,游名山,朋友们都登山顶而去,我懒得爬山,便在山脚遐迩闻名的宝刹憩息。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寂寞寺院,寥落蝉声,显得少有的寂静。只见一位和尚,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冲洒殿前的青石台阶。他年纪不大,话也不多,但言谈得体、识见不俗。这样我知道他是个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规矩,凡挂单者,总得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忽然,钟磬齐鸣,佛号长诵,原来从海峡那边来了一位法师,以及随同多人,都披着金光灿灿的袈裟,在正殿里做法事。然后,又看到方丈引路,长老陪同,住持拈香,几乎所有的僧人都簇拥着贵宾,观瞻膜拜。相比之下,这位穿着直裰短打的行脚僧,看来只有自食斋饭,自宿僧房,无人搭理地冷落了。我说,同是佛家子弟,何必厚此薄彼?但他很坦然,继续挑着一担担井水,不紧不慢,将大雄宝殿前面,冲洗得干干净净,尘埃不沾,暑气尽消。

我打量这位僧人,不由肃然起敬。整个下午,我看他从井里,至少挑有四五十担水,每一次把水筲从井口提出来的时候,都是绳直而不弯、水满而不溢,然后将水再倒进铁桶里,几乎很少泼洒在井栏上。担水一路,步履安详,也不见溅溢出来。这种从容不迫,举止得当的神态,令我神往。我想换了我,是做不到的,尤其那种众僧簇拥的和尚在身边走来走去的时候,大概是无法沉得住气和大度起来的。

于是,我向他请教静心之术。他合十说,佛是不许打诳语的,他没有想得这么多,甚至根本不曾想,心里只有这桶水,也就不可能生出其他杂念了。他虽然不是高僧,但他的话,他的行为,却透出一种颖悟。从此,每当我感到心烦意乱之时,就想想这位担水的和尚,顿觉有习习凉风,由腋下生起,不由轻快许多。其实,杂念即欲。人世间的许多烦恼,皆因太在乎那桶水外的'名欲和物欲,纠缠其中,才不能自拔的。如果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摒除杂念,力臻宁静淡泊的境界,我想,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熟、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

托尔斯泰就这样很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

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块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的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了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

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这样: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是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吗?

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

篇3: 境界的美文

境界的美文

有一次,游名山,朋友们都登山顶而去,我懒得爬山,便在山脚遐迩闻名的宝刹憩息。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寂寞寺院,寥落蝉声,显得少有的寂静。只见一位和尚,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冲洒殿前的青石台阶。他年纪不大,话也不多,但言谈得体、识见不俗。这样我知道他是个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规矩,凡挂单者,总得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忽然,钟磬齐鸣,佛号长诵,原来从海峡那边来了一位法师,以及随同多人,都披着金光灿灿的袈裟,在正殿里做法事。然后,又看到方丈引路,长老陪同,住持拈香,几乎所有的僧人都簇拥着贵宾,观瞻膜拜。相比之下,这位穿着直裰短打的行脚僧,看来只有自食斋饭,自宿僧房,无人搭理地冷落了。我说,同是佛家子弟,何必厚此薄彼?但他很坦然,继续挑着一担担井水,不紧不慢,将大雄宝殿前面,冲洗得干干净净,尘埃不沾,暑气尽消。

我打量这位僧人,不由肃然起敬。整个下午,我看他从井里,至少挑有四五十担水,每一次把水筲从井口提出来的时候,都是绳直而不弯、水满而不溢,然后将水再倒进铁桶里,几乎很少泼洒在井栏上。担水一路,步履安详,也不见溅溢出来。这种从容不迫,举止得当的神态,令我神往。我想换了我,是做不到的,尤其那种众僧簇拥的和尚在身边走来走去的时候,大概是无法沉得住气和大度起来的。

于是,我向他请教静心之术。他合十说,佛是不许打诳语的,他没有想得这么多,甚至根本不曾想,心里只有这桶水,也就不可能生出其他杂念了。他虽然不是高僧,但他的话,他的行为,却透出一种颖悟。从此,每当我感到心烦意乱之时,就想想这位担水的和尚,顿觉有习习凉风,由腋下生起,不由轻快许多。其实,杂念即欲。人世间的许多烦恼,皆因太在乎那桶水外的名欲和物欲,纠缠其中,才不能自拔的。如果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摒除杂念,力臻宁静淡泊的境界,我想,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熟、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

托尔斯泰就这样很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

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块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的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了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

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这样: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是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吗?

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

篇4:追随文化境界美文

追随文化境界美文

如果说文化像条大河,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祥和,那么时代便是曲折的河岸,虽然改变了流水的方向,却不改变水的本质,一样是那么的清澈,迷人。文化是魅力的天使,是上苍撒向人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沐浴饱受干旱折磨的禾苗的一阵甘露……若没有文化,人类的精神必是空虚的,人类文明会止步不前,民族成就无法有所建树。追随文化境界,是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文学讲究境界,孔夫子将文化分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的人,是能体会到学习文化之乐,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充实自我者;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时常和朋友切磋知识,交流精神文化是非常难得的,能够感受到朋友之间批评的乐趣,境界便更进一层;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不知道的知识是快乐,求知永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且,不知道世间过多的繁琐,不也是一件乐事!孔子把“人不知而不愠”看作是追随文化的最高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便可享受在精神上广阔的.天空里,灵魂的自由飞翔。爱文化,求境界的人,想必都领略过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心爱的书籍,渐觉尘嚣远遁,忘却自我也回归自我的快乐。

泰戈尔曾经说过:“在耗尽后结束的,是死亡;但在无限中结束的,才是完美。”我认为,在无限中追求永恒的精神才是文化的完美全部。许多人把学习文化当作是自己追求物质的工具,对任何精神事物唯求其功用而忽略其本身的价值。一味的追寻物质,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如今书店里畅销的是各种名人成功之路等相关的励志小说,文章里永远会见到如何立志成才如何赚钱如何出名等等,各种利益在诱惑着人们,孩子们只知道学习是为了以后能够找到好工作。可是这不是永恒,也不是精神追求。永恒的精神文化应该是可持续的,有影响力的,可以使狂躁的心灵平静下来,可以使绝望的浪子悬崖勒马,可以让和平鸽衔来橄榄枝,可以抹去孩子脸上的泪水,可以让世界无硝烟无战火。追随文化的境界,就是像范仲淹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化的全部尽在追随精神中体现。

文化本是用来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像鲁迅一样用笔锋刻画灵魂,以笔代刀扼杀那封固人们几千年来的封建腐朽与黑暗社会的险恶。像莫言这般科幻现实主义,将人性的丑恶流露出来。一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呼唤理性和唤醒良知。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曲折史,富贵荣华的生活使末朝皇帝沉迷酒肉而不理朝政,直至西方列强炮轰过门番醒悟要富民强兵,迟矣!观看历史这面镜子,追随历史这本古书,让这经过时间筛选而遗留下来文化财富引领我们。

追随文化境界,品味精神升华。做一个智者,做引导时代巅峰,追求文化境界的智者。

篇5: 宽容的境界美文

宽容的境界美文

宽容是一种豁达和大度,它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犹如一泓清泉浇灭怨艾仇恨之火,使冲突化为和气,使干戈化为玉帛,使祥和遍布人间,使美德流芳于世;

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 ,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们心理的宁静和恬淡 ;

宽容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 ,它不但可以改善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

宽容犹如栽花,它能使人生路上减少荆棘 ,回报你的定是姹紫嫣红;

宽容好似助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给自己赢得一个轻装出击的动力;

宽容更像润滑剂 ,它能融解人际的冰块,使彼此有更多的信任和爱戴。

宽容的内容无所不包,面对胜利者,我们要宽容其功;面对失败者,我们要宽容其败;面对发财者,我们要宽容其富;面对贫穷者,我们要宽容其贫;面对别人的优点、强势 ,我们要宽容其强;面对别人的缺点、不足,我们要宽容其短;面对别人咄咄逼人的言辞,我们要宽容其言。

宽容不是无原则,不是无限度,更不是纵容 ,宽容只是使自己摆脱荣辱与斤斤计较的心态,拓展凡事都耿耿于怀的狭窄心胸。

宽容是相互的 ,西方有一条为人处事的`“黄金规则”,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要想别人宽容自己,自己就应该宽容别人。

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很多,它不但使你得到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使你得到一个人乃至更多人的心。

宽容需要一种胸怀 ,一种“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的宽广胸怀,一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博大胸怀 ,一种“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坦荡胸怀。

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事的基本法则 ,也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吧!

篇6:做人的境界美文

做人的境界美文

很多年前看过《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书的作者周励,在形容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儿女半聪半娇嗔,工作半紧半悠闲,生活半丰半勤俭,读书半洋半轩辕,心情半佛半神仙。”

这是她向往的一种生活,多么幸福惬意!但从文中的一个“半”字,便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知道生活给予我们的,不可能是“全部”,所以,只要其中一半就够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心情半佛半神仙。”真正要达到这种境界,那得修行多少年?

这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人的私欲,往往会让人希望得到很多,且还不满足;也会看到别人得到了,而怒火中烧、妒忌由生。其实,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那些人在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这个“失”,也包括“付出”。得与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十分公平的分配,没有人从不付出,而只一味得到的。

很多人对生活,总是充满着无限美好的想像,憧憬自己一生都一帆风顺,没有一点坎坷,那只是一种过于奢求的幻想。有这样的幻想,说明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挑战生活。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综合体,你只要有一颗快乐、热爱的心,就能够应付自如。

作为有思想的“人”,对于生活的要求,我们只能要“一半”。看过一篇写地震的文章,说的是一位幸存者失去了双臂。当医生告诉他:“你的双手有可能会全部锯掉。”医生说这话时,很担心他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失控。没想到那位幸存者说:“锯吧,我只要还能活着!”

对于一个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人来说,只要活着就行,该舍的就得舍去。

我带的最早的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家境不好的.男生,高中两年,我从没见他笑过,总是一脸愁苦郁闷、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是阳光活泼的,何况他家并没有什么大灾大难,无非是家境比别的同学差些,这不足以成为他愁苦郁闷的借口。于是,我找他谈话。他说,他觉得他的命比别人苦。我说,那是你对生活要求太高了。

听我说完这句话后,他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我知道他是不理解我的这种说法。我说:“相对于那些正当青春年华却意外失去生命的人,你命苦吗?和那些生活无着沿街乞讨的人比,你命苦吗?相对于那些失学在家放牛的孩子,你的命苦吗?送你一句话:不要只盯着自己看,多看看别人,你会发现有很多人生活得不如你,可他们仍然微笑着生活。”

从来没有不劳而得的收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生活,做人的境界,就是不要只盯着自己看,要多看看别人成功背后的付出;也不能要求太多,我只要“一半”,或是一半的一半,我们的人生就足够快乐!

篇7: 默契的境界的美文

默契的境界的美文

人立于世,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们给你的感觉也是千奇百怪、多姿多彩的。有时,你感到非常奇怪、迷惘、不可思议。与一部分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产生某种无聊感、困惑感、疲倦感、失落感;与另一部分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轻松,很洒脱,很自在,很恬适,很随心;还有一部分人,当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则会感到很激动,很兴奋,很愉快,很惬意,也很紧张。为什么会使你产生这种迥然不同的感觉?原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情感的精神涅――默契。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不渴望着沟通情感,协调行动的默契气氛。然而许多人却不懂得如何去创造这种人们喜爱的气氛。相反,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人推向尴尬的局面。

不是吗?当你怀着喜悦、急切的心情久别归来,发现爱人正与他(她)的朋友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电视节目。你迫不及待地渴望与爱人亲昵的欲望定会“短路”。然而,你既不愿怠慢爱人的朋友,流露出失望的心理,又希望爱人的朋友能够敏感地告辞,为久别团圆的伉俪留下一片温馨浓郁的静谧氛围。遗憾的是,你爱人的这位朋友却感知不到你的双重矛盾心理。

诚然,朋友相聚、谈话投机,你完全可以与朋友共享团圆之乐,深坐久留。但是,一对久别夫妻的团圆,免不了恩爱缠绵,互吐相思,你的.存在岂不是淡化了唯有情人共同品尝的浓烈的香醇吗?妨碍了情侣尽情宣泄“久别胜新婚”的缠绵激情、疯狂烈情吗?

也许这位健谈而不善于察颜观色的朋友对此不以为然,并大言不惭地说:“他们可以下逐客令嘛!干吗那么羞羞答答的?”对啦,你既然知道别人不便难为情地向你下逐客令,那么,你为什么不及早地退出他们的家门,给他们留下一个温馨浪漫的二人世界呢?

不言自明,如果在为人处世中,你能做到不必通过多余的语言便能创造一种给人方便洒脱的默契氛围,那么,你必然会受人欢迎,受人尊重。

须知,夫妻间的默契意味着自觉的体贴,关怀和帮助对方。体贴就是揣摩对方的处境和需求,不待对方出言就主动给予帮助。公司职员罗伯特发现妻子海伦在他日常坐的座位上放了只新做的灯芯绒座垫,这使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事业失意蹭蹬,他凝望着冷落的花园和枯枝上的雨滴,思索着人生的艰辛,不料一星烟灰将那美丽而又簇新的座垫烧了一个洞。海伦不声不响地拿出针线,在烧焦的洞上一针针,一线线,一圈圈地绣出了一朵绚丽的花,没有对丈夫说半句怨言,也没有表现出一丝愁云。罗伯特终于从妻子这默契的举动中领悟出了――海伦才是能与他共同度过沉沉黑夜的伴侣。

朋友间的默契意味着心有灵犀一点通,使人走向深刻和丰富,诱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思维艺术和精神修养。几年前,我到北京参加一个讲习班,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青年记者和襄樊大学的一位“老九”朋友,尽管我与记者们不能经常见面,但我对记者这职业是颇感兴趣的。我主动与他攀谈起来,但马上感到有一股说不清的滋味破坏着我的兴致。他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很会表现自己,但是一点也不吸引我。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别扭,同时感到他身上缺少一种东西。可他缺少什么呢?像他这样伶牙俐齿,左右逢源的人物似乎都不缺少。或许就缺少一点沉静、一点默契吧。我不能苛求他,但为他感到那么一点点遗憾。相反,我与那位“老九”朋友谈得非常默契。开始我颇不以为然,但我发觉他在侦察我的思路,考察我的智商。我顿然紧张起来,不甘失败的我,稍有疏忽,便跟不上他的思路。他觉察了我的紧张,便说:“干吗那么紧张,你太敏感了!以前你从来没有这种情形啊!”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知道他想用这句话来安慰我。恰在此时,火车到达郑州站,我很想下去走走,松弛一下神经。没有想到他首先邀请了我:“咱们到外面溜哒溜哒吧!”实际上,我与他在整个旅途中的谈话并不像那位记者那样慷慨激昂、眉飞色舞,倒是显得非常沉静、幽雅,非常默契。任何一个话题,无需讲得“赤身露体”,点到为止,便能心领神会。我充分地感受到了他那丰富敏锐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心情非常畅快、惬意。

同事间的默契意味着心意的相互契合。旦夕过从的熟人每每相逢一笑,点头致意擦身而过,虽然省去了那背经文似的“到哪里去?”“吃过饭了吗?”之类的问候语,但彼此的内心却在品味着融洽友好的香茗;朝夕相处的同事常常懵懵懂懂地只言片语――“喂,拜托你的事怎么样了?”“近尾声了。”彼此便能心照不宣地明了个中原委。甚而沉默不语的表情、神态变化,彼此也能洞察出心迹的律动。电视连续剧《海外遗恨》中的中国留学研究生陈飞,在两个助手的帮助下,当其研究成果在进行最后阶段的紧张运算时,负责计算机运算的助手梦娇拿着整个研究成果的最后一个计算方程式交给陈飞说:“这个方程式我不太熟悉,还是由你来亲自算吧!”“不,这个方程式,你不可能不熟悉,还是由你完成吧!”陈飞说。

“我知道,成功的最后时刻,由自己亲自做,是多么令人激动!”梦娇说。片刻后,陈飞目光呆滞、神情木然、泪流满面、大汗淋漓,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坐在计算机旁默默无语。另一位助手华子见状,惊异地问梦娇:“他怎么啦?”梦娇兴奋而惊喜地大叫一声:“啊!成功啦!”由此可见,同事之间的默契不仅包含着理解、会意,更美好的是心与心的沟通。

陌路间的默契意味着一种温馨的美感,是一种超越思维的思维。在这种状态下,常常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而升华,并顿悟许多美好的东西,在瞬间充分地感受自己,理解自己,甚至超越自己。

“我喜欢默默地被你注视,默默地注视着你;

我渴望深深地被你爱着,深深地爱着你。”

这两句诗不仅仅属于恋人,它属于所有的人。

邻居间的默契体现着无私的奉献,舍身处地的体恤和跨越情感的温情。傍晚,你家里突然来了客人,苦于没有美味佳肴招待,邻居会主动给送来新鲜的鱼、肉、鸡之类。你家正准备为女儿或儿子操办喜事,隔壁主人会慷慨地将自家的餐具、桌椅及房间腾出来让你使用。尽管你没有请对方帮忙,但是他(她)们自然会一声不响地为你东跑西忙,分忧解难。这种相互帮助、关怀是想不到或来不及想到自己这样做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因此,在邻居间的真正友情更浓烈地体现着默契的境界。

相关专题 美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