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zhangbin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hangbing”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共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教师

一、活动目标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这三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条件,任选一项,亦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组开展一项活动。三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相继开展。一般来说,同时进行便于在课时上作统一的安排,除了前期准备外,两节语文连堂即可完成。但相继开展教育面更大一些,在某一小组开展某项活动时,其他两组的同学便可前往观摩,甚至互派“探险小记者”作及时报道。三项活动就其难度和综合程度而言,呈现出由易到难、由相对简单到比较复杂的阶梯性分布。本次活动约用5个课时,其中.写作占2个课时。若时间不够,有的活动可放在课外进行。

2.开展“探险家的故事”这一活动,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挑选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口头描述能力;三是要让学生在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探险故事的追踪中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项活动以“故事会”的形式来展示,但开故事会不是活动的惟一方式,也就是说,作为“综合性学习”,应该考虑到它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如,“故事会”之前,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来比比谁的探险故事搜集得最多;“讲故事”结束时,还可以开个座谈会,各人说说自己“讲故事”或“听故事”的体会、感想以及从中受到的启迪等。这样,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超越了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不再是某一单项语文技能的训练,而是借此可以达成多种教育功能的整合。

3.“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在综合程度和自主性方面比上述活动要更进一步。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设置“辩题”要使辩论双方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使双方观点能够交锋。如果一方理据确凿,而另一方理屈词穷,论辩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教科书中设置了关于“探险”的正反两种不同的观点,乍一看,正方(“推崇探险论”)的观点更容易找到理据支持,教科书中的选文和教科书编写的价值取向都是对正方的支持。但是,深想一下,反方(“反对探险论”)的观点也不无道理,除了教科书所提示的“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之外,是否还可作更深广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说,探险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支配下的产物。这种观念认为,面对自然世界及其生物世界,人类无处不可以涉足,只要人类力所能及,便可以“占山为王”“插旗为疆”,据为己有。但是,如果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我们可以质疑:人类的步履就没有限度或限界吗?只要人类足迹所至,那里就必然属于人类吗?就理应由人类来主宰吗?事实上,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不是吗?人类飞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环绕地球;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类出入原始森林,那里的“土著”动物、生灵即受到惊扰和侵害,甚至难逃劫难……如同哥伦布探出“新大陆”带来了殖民主义的扩张,当今人类无所自律无所限制的“探险”,也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扩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人类探险在哪里留下脚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上述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也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观点,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开展这场辩论的旨趣也并非要弄个谁是谁非,而是借此帮助学生对“探险”有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在开展关于探险的是是非非的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有可能在辩论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使辩论双方大体势均力敌,让双方观点激烈碰撞,充分展开,以期达成深度交流。不过,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主要是在正式辩论之前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而不要在辩论之中“披挂上阵”。

第二,指导学生认清“探险”和“冒险”的联系和区别。探险是指去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自然界情况);冒险是指不顾危险地进行某项活动。若进一步推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①“探险”是过程,也是目的,之所以要“探险”,就是要解开那些极少有人涉足或人类从未涉足的自然之谜;而“冒险”只是一种手段,之所以要“冒险”,是要通过“冒险”行为来达到预定目的;②探险是有充分准备的漫长之旅,整个过程是考察和研究的过程,是人类认识、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对自我的体能与智能的挑战和考验,而冒险是在某一具体情境之中的不得已而为之或应急性的行为;③探险和冒险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冒险并非就是探险,而探险常常需要冒险,因为面对自然界之谜,每前进一步都具有一定的冒险性,甚至可以说,探险的过程就是无数次冒险的联结过程。

第三,“七嘴八舌说探险”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要完成这一活动不仅需占有大量的古今中外探险的材料,而且要从探险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光荣与灾难、功绩与损害中提炼出足以说服对方的观点,特别要能联系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来谈论探险的功过得失。总之,通过这一话题的辩论,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多加引导和启发,而不要拘泥于知识性问题的解答。

4.“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这一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于“情境模拟”性。如果说,通过“讲故事”“辨是非”活动的`开展,对“探险”有了形象感知和理性思考,那么,开展“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活动,则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探险,以此来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其生存能力和独立精神。开展此项活动,宜分四步进行。

首先,“招聘小组”要设计好情境,即值得挑战的自然环境,并用语言文字或图画具体描述或描绘出这一情境,要描述或描绘得具有神奇的魅力,以吸引挑战者前来应聘,接受挑战。

其次,招聘小组根据不同的情境(或荒野大漠,或荒滩孤岛,或林海雪原等)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意外情况发生,面临生存困境等)。这些问题可以提前发布,让应聘者作好准备。

第三,招聘和应聘。在招聘小组作好“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的准备之后,向同学们征聘“挑战者”,鼓励同学们前来应征。应征者先具体指定挑战的地点,接着陈述自己挑战的理由和所做的准备。应征者陈述之后,招聘小组成员向应聘者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已发布的问题,也有根据应聘者陈述而提出一些必须应对的问题。应聘者均应一一予以回答,其回答应既符合情理,又具有胆略和创意。

第四,根据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的表现和处理复杂困境的机智、魄力、能力等,评出“最佳挑战者”。

有条件的学校,语文教师可以与计算机教师取得联系,协作配合,开发电子探险的游戏.课件,让学生利用电脑多媒体来虚拟探险情境,经历探险过程,体验探险乐趣,以此来培养学生在探险过程中处理问题、应付困境、独立决断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发、变通、改造某些有探险主题的游戏软件,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电子虚拟探险活动”。

5.关于作文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文“话探险”中的“探险”,其概念应理解得宽泛一点。就学生的经历而言,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闯入,就应属于探险。尽管学生所闯入的世界对成人来说已视为寻常,但对初中学生来说,仍具有“探险性”。

作文题目自拟,体裁、字数不限。这给学生.写作以较大的自由度,但同时也给教师的作文指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引导。

第一,记叙类作文。记叙类又可分为记实类和幻想类。记实类可以写“×××探险的故事”“我的一次探险经历”等;幻想类可以写成童话故事,如“小鸭历险记”,“初探神秘岛”等。

第二,议论类作文。可以对某一传奇人物、探险壮举进行讴歌或评价,亦可对人类探险的是非功过加以综述或评说等。

对于这类自由度较大的作文,最好先让学生拟定题目和.写作提纲,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写作提纲来分门别类地指导。

三、活动评价

1.这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三项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竞赛性,不仅要让学生自主组织其活动,还应让学生自主评价,对活动进行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对自我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评选出“故事大王”“优秀辩手”“智勇挑战者”。

2.教师也要参与评价,评价从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态度。

第二,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参与度或曰参与的深度)。参与的形式可以各有不同,有的作为选手参与,有的作为组织者参与等,对每一种参与都应有相应的

篇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教师

一、活动目标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这三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条件,任选一项,亦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组开展一项活动。三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相继开展。一般来说,同时进行便于在课时上作统一的安排,除了前期准备外,两节语文连堂即可完成。但相继开展教育面更大一些,在某一小组开展某项活动时,其他两组的同学便可前往观摩,甚至互派“探险小记者”作及时报道。三项活动就其难度和综合程度而言,呈现出由易到难、由相对简单到比较复杂的阶梯性分布。本次活动约用5个课时,其中写作占2个课时。若时间不够,有的活动可放在课外进行。

2.开展“探险家的故事”这一活动,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挑选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口头描述能力;三是要让学生在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探险故事的追踪中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项活动以“故事会”的形式来展示,但开故事会不是活动的惟一方式,也就是说,作为“综合性学习”,应该考虑到它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如,“故事会”之前,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来比比谁的探险故事搜集得最多;“讲故事”结束时,还可以开个座谈会,各人说说自己“讲故事”或“听故事”的体会、感想以及从中受到的启迪等。这样,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超越了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不再是某一单项语文技能的训练,而是借此可以达成多种教育功能的整合。

3.“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在综合程度和自主性方面比上述活动要更进一步。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设置“辩题”要使辩论双方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使双方观点能够交锋。如果一方理据确凿,而另一方理屈词穷,论辩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教科书中设置了关于“探险”的正反两种不同的观点,乍一看,正方(“推崇探险论”)的观点更容易找到理据支持,教科书中的选文和教科书编写的价值取向都是对正方的支持。但是,深想一下,反方(“反对探险论”)的观点也不无道理,除了教科书所提示的“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之外,是否还可作更深广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说,探险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支配下的`产物。这种观念认为,面对自然世界及其生物世界,人类无处不可以涉足,只要人类力所能及,便可以“占山为王”“插旗为疆”,据为己有。但是,如果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我们可以质疑:人类的步履就没有限度或限界吗?只要人类足迹所至,那里就必然属于人类吗?就理应由人类来主宰吗?事实上,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不是吗?人类飞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环绕地球;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类出入原始森林,那里的“土著”动物、生灵即受到惊扰和侵害,甚至难逃劫难……如同哥伦布探出“新大陆”带来了殖民主义的扩张,当今人类无所自律无所限制的“探险”,也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扩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人类探险在哪里留下脚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上述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也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观点,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开展这场辩论的旨趣也并非要弄个谁是谁非,而是借此帮助学生对“探险”有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在开展关于探险的是是非非的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有可能在辩论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使辩论双方大体势均力敌,让双方观点激烈碰撞,充分展开,以期达成深度交流。不过,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主要是在正式辩论之前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而不要在辩论之中“披挂上阵”。

第二,指导学生认清“探险”和“冒险”的联系和区别。探险是指去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自然界情况);冒险是指不顾危险地进行某项活动。若进一步推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①“探险”是过程,也是目的,之所以要“探险”,就是要解开那些极少有人涉足或人类从未涉足的自然之谜;而“冒险”只是一种手段,之所以要“冒险”,是要通过“冒险”行为来达到预定目的;②探险是有充分准备的漫长之旅,整个过程是考察和研究的过程,是人类认识、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对自我的体能与智能的挑战和考验,而冒险是在某一具体情境之中的不得已而为之或应急性的行为;③探险和冒险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冒险并非就是探险,而探险常常需要冒险,因为面对自然界之谜,每前进一步都具有一定的冒险性,甚至可以说,探险的过程就是无数次冒险的联结过程。

第三,“七嘴八舌说探险”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要完成这一活动不仅需占有大量的古今中外探险的材料,而且要从探险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光荣与灾难、功绩与损害中提炼出足以说服对方的观点,特别要能联系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来谈论探险的功过得失。总之,通过这一话题的辩论,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多加引导和启发,而不要拘泥于知识

[4]

篇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

一、活动目标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这三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条件,任选一项,亦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组开展一项活动。三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相继开展。一般来说,同时进行便于在课时上作统一的安排,除了前期准备外,两节语文连堂即可完成。但相继开展教育面更大一些,在某一小组开展某项活动时,其他两组的同学便可前往观摩,甚至互派“探险小记者”作及时报道。三项活动就其难度和综合程度而言,呈现出由易到难、由相对简单到比较复杂的阶梯性分布。本次活动约用5个课时,其中写作占2个课时。若时间不够,有的活动可放在课外进行。

2.开展“探险家的故事”这一活动,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挑选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口头描述能力;三是要让学生在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探险故事的追踪中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项活动以“故事会”的形式来展示,但开故事会不是活动的惟一方式,也就是说,作为“综合性学习”,应该考虑到它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如,“故事会”之前,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来比比谁的探险故事搜集得最多;“讲故事”结束时,还可以开个座谈会,各人说说自己“讲故事”或“听故事”的体会、感想以及从中受到的启迪等。这样,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超越了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不再是某一单项语文技能的训练,而是借此可以达成多种教育功能的整合。

3.“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在综合程度和自主性方面比上述活动要更进一步。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设置“辩题”要使辩论双方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使双方观点能够交锋。如果一方理据确凿,而另一方理屈词穷,论辩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教科书中设置了关于“探险”的正反两种不同的观点,乍一看,正方(“推崇探险论”)的观点更容易找到理据支持,教科书中的选文和教科书编写的价值取向都是对正方的支持。但是,深想一下,反方(“反对探险论”)的观点也不无道理,除了教科书所提示的“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之外,是否还可作更深广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说,探险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支配下的产物。这种观念认为,面对自然世界及其生物世界,人类无处不可以涉足,只要人类力所能及,便可以“占山为王”“插旗为疆”,据为己有。但是,如果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我们可以质疑:人类的步履就没有限度或限界吗?只要人类足迹所至,那里就必然属于人类吗?就理应由人类来主宰吗?事实上,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不是吗?人类飞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环绕地球;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类出入原始森林,那里的“土著”动物、生灵即受到惊扰和侵害,甚至难逃劫难……如同哥伦布探出“新大陆”带来了殖民主义的扩张,当今人类无所自律无所限制的“探险”,也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扩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人类探险在哪里留下脚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上述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也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观点,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开展这场辩论的旨趣也并非要弄个谁是谁非,而是借此帮助学生对“探险”有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在开展关于探险的是是非非的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有可能在辩论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使辩论双方大体势均力敌,让双方观点激烈碰撞,充分展开,以期达成深度交流。不过,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主要是在正式辩论之前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而不要在辩论之中“披挂上阵”。

第二,指导学生认清“探险”和“冒险”的联系和区别。探险是指去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自然界情况);冒险是指不顾危险地进行某项活动。若进一步推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①“探险”是过程,也是目的,之所以要“探险”,就是要解开那些极少有人涉足或人类从未涉足的自然之谜;而“冒险”只是一种手段,之所以要“冒险”,是要通过“冒险”行为来达到预定目的;②探险是有充分准备的漫长之旅,整个过程是考察和研究的过程,是人类认识、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对自我的体能与智能的挑战和考验,而冒险是在某一具体情境之中的不得已而为之或应急性的行为;③探险和冒险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冒险并非就是探险,而探险常常需要冒险,因为面对自然界之谜,每前进一步都具有一定的冒险性,甚至可以说,探险的过程就是无数次冒险的联结过程。

第三,“七嘴八舌说探险”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要完成这一活动不仅需占有大量的古今中外探险的材料,而且要从探险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光荣与灾难、功绩与损害中提炼出足以说服对方的观点,特别要能联系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来谈论探险的功过得失。总之,通过这一话题的辩论,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多加引导和启发,而不要拘泥于知识性问题的解答。

4.“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这一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于“情境模拟”性。如果说,通过“讲故事”“辨是非”活动的开展,对“探险”有了形象感知和理性思考,那么,开展“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活动,则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探险,以此来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其生存能力和独立精神。开展此项活动,宜分四步进行。

首先,“招聘小组”要设计好情境,即值得挑战的自然环境,并用语言文字或图画具体描述或描绘出这一情境,要描述或描绘得具有神奇的魅力,以吸引挑战者前来应聘,接受挑战。

其次,招聘小组根据不同的情境(或荒野大漠,或荒滩孤岛,或林海雪原等)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意外情况发生,面临生存困境等)。这些问题可以提前发布,让应聘者作好准备。

第三,招聘和应聘。在招聘小组作好“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的准备之后,向同学们征聘“挑战者”,鼓励同学们前来应征。应征者先具体指定挑战的地点,接着陈述自己挑战的理由和所做的准备。应征者陈述之后,招聘小组成员向应聘者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已发布的问题,也有根据应聘者陈述而提出一些必须应对的问题。应聘者均应一一予以回答,其回答应既符合情理,又具有胆略和创意。

第四,根据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的表现和处理复杂困境的机智、魄力、能力等,评出“最佳挑战者”。

有条件的学校,语文教师可以与计算机教师取得联系,协作配合,开发电子探险的游戏课件,让学生利用电脑多媒体来虚拟探险情境,经历探险过程,体验探险乐趣,以此来培养学生在探险过程中处理问题、应付困境、独立决断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发、变通、改造某些有探险主题的游戏软件,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电子虚拟探险活动”。

5.关于作文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文“话探险”中的“探险”,其概念应理解得宽泛一点。就学生的经历而言,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闯入,就应属于探险。尽管学生所闯入的世界对成人来说已视为寻常,但对初中学生来说,仍具有“探险性”。

作文题目自拟,体裁、字数不限。这给学生写作以较大的自由度,但同时也给教师的作文指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引导。

第一,记叙类作文。记叙类又可分为记实类和幻想类。记实类可以写“×××探险的故事”“我的一次探险经历”等;幻想类可以写成童话故事,如“小鸭历险记”,“初探神秘岛”等。

第二,议论类作文。可以对某一传奇人物、探险壮举进行讴歌或评价,亦可对人类探险的是非功过加以综述或评说等。

对于这类自由度较大的作文,最好先让学生拟定题目和写作提纲,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写作提纲来分门别类地指导。

三、活动评价

1.这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三项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竞赛性,不仅要让学生自主组织其活动,还应让学生自主评价,对活动进行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对自我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评选出“故事大王”“优秀辩手”“智勇挑战者”。

2.教师也要参与评价,评价从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态度。

第二,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参与度或曰参与的深度)。参与的形式可以各有不同,有的作为选手参与,有的作为组织者参与等,对每一种参与都应有相应的评价。

第三,评价学生参与的效果。对于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学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但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参与中得到锻炼、正在进步的同学。

四、有关资料

1.漂流长江第一人(郭正刚)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万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嘿哟、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哟,嘿……”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镇定自若地驾驭着橡皮船,在奔腾咆哮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

波激浪涌,历经沧桑的万里长江,在中华大地上奔流着四千万年了,它同古老的黄河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乳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孙。人们感谢长江,人们敬畏长江,人们歌颂长江……然而,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敢斗胆直下漂过长江。长江是龙,是猛兽,它时疾时徐,洋洋洒洒6 380千米;恶浪惊天,飞奔突泄,落差5 400米。深峡陡峻,暗礁密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壮哉!危哉!难怪有人谈“江”色变。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乏乘龙伏虎的英雄,且看江中那位青年,桨破飞浪,舟碾激流,竟从长江源头漂流下来了。

此乃何许人也,敢冒此天险?敢破万古纪录?

他的名字叫尧茂书。

尧茂书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长江支流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宛若三条白练在乐山交汇,著名的乐山大佛就矗立在波澜壮阔的三江合流处。沿岷江南下不足200米便能与长江相会。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和郭沫若。丰腴的泥土、优美的景色和悠久淳厚的历史文化风情培育了他,使他从小就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纯净心灵。茂书生长在长江边,自幼喜欢在激流中追波逐浪,对长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年龄在增长,阅历在加深,他对长江的认识步步深化。他感到人们对长江了解得太少,他总想为长江做点什么……

1979年,尧茂书在美国地理杂志上,看到关于日本著名探险家植村直己只身探险北极和漂流亚马孙河的报道后,对这位探险家的那种冒险开拓的勇敢精神钦佩不已。就在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漂流长江,探索长江!

尧茂书漂流长江的决心下定了。他马上投入到漂流的准备工作中:掌握有关长江各段的地质、水文、气候、风土人情的资料。翻阅、研究了上百本有关长江和长江流域的书籍、地方志。他多次去长江沿途徒步考察,了解水情,适应气候,确定漂流路线,筹建接应站……

1985年春节的前夕,他再次来到云南金沙江,准备对世界闻名的大峡谷虎跳峡进行试漂。他艰难地爬上玉龙雪山和哈马雪山,对整个峡谷进行观察了解,选定漂行的路线,然后在虎跳峡的最窄处,拦江拴上一根尼龙绳,然后开始下漂。虎跳峡长12千米,坡陡浪急,暗礁密布,浪花有五米多高,落差极大,连续有几个陡坎、大跌水。皮筏飞流直下,左冲右撞,尧茂书拼命划桨也无济于事,船冲向一个大礁石翻了,幸亏凭着一身好水性和一根大浮木,才算保住了性命。这次虽然遇险,但他对虎跳峡的水情有了了解,知道该怎样对付它。

他的详细计划渐渐成熟了。他决定于1985年8月中旬到达长江源头,开始万里长江的漂流探险。

就在尧茂书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准备漂流长江的时候,他从有关部门听到了美国探险家沃伦肯要在1985年8月来中国考察长江的确切消息。他真急了,“在中华大地上奔腾了千年万年的长江,竟要由别国的人先来征服?不,不能!”再说他已经做了长达六年的准备,他也不愿使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他心中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念头:“我应该走在外国人的前面!”他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下四个大字:“提前行动!”

1985年6月12日10时,尧茂书和他的哥哥尧茂江,在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穿过布满沼泽的草甸,越过雪峰山岗,在万里无人的高寒区行进五日五夜,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万里长江的源头。6月20日下午4点多钟,茂书将两边写着“龙的传人号”五个大字的橡皮船推下了水。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朴实而勇敢的青年,一位深深爱着祖国、爱着长江的人民的儿子,开始了他震惊世界的漂流长江的创举。

茂书坐在船上,用双手掬起一捧长江源头清冷的江水喝下去,然后操起双桨。他故意用力拍击水,溅起一团团好看的浪花……这便是尧茂书“自费”漂流万里长江的下水仪式。

橡皮船缓缓漂动了。茂书弟兄俩仔细地分辨着水流,日夜轮换着向前划行。

第二天上午他们到达一个名叫桑地的峡谷,水大起来。江水在此转了一个弯,扭头向东流去。茂书下船拍摄,他对茂江说:“这里应该是长江第一湾。”下午,他们漂行到一座石头山。山上有许多嶙峋怪石,石和草都是黄色的。茂书不听哥哥的劝阻,坚持要上山去拍摄,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拍头儿。不会有大问题的。”茂书上岸拍摄,不一会儿,在船上放哨的茂江就发现在离茂书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个黄色的东西,仔细一看,是一只棕熊,吓得茂江大叫起来。当茂书发现棕熊时,熊已离他很近了,他拿起摄影机便跑,等他上了船,划到江心,熊离他们只有十几米了,站在岸边不住地对他们狂叫,把茂江吓出了一身冷汗。

经过三天两夜的漂流,行程375千米,他们在23日中午到达了长江源头地区的第一个小村镇──沱沱河沿,完成了漂流计划的第一阶段。

24日,哥哥尧茂江的假期已满,弟兄俩在江边拥抱着,洒泪相别。

7月2日,尧茂书再次下水,独自一个向长江通天河段行进。

他划船驶过通天河大桥,行不多远,下起雨来,久久不停。他冒雨前进,浑身湿透了。通天河水浅滩多,又是顶风冒雨,划船相当吃力,不时还要下水拖船而行,速度缓慢。为加快船速,他驾舟在急流中行驶。几天中,他连闯几个小峡谷,翻过波浪,顺利地漂下来。

7月6日,他在途中休息后,又划船前进。转过一个弯,忽闻前面水声大吼,但见白浪滔天。茂书急忙将救生衣系好。此时,橡皮船已陷入陡浪跳波,如离弦之箭,冲向峡口的惊天骇浪。茂书奋力划桨,越过波峰,又陷入浪谷,只觉得疾风掠耳,头晕目眩,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冲过去。一个几米高的大浪铺天盖地般向船首劈来,橡皮船被大浪吞没了,一会儿又从浪里钻了出来,茂书借着大浪的余势,迅速划动双桨,终于冲出了峡口。

下午,继续漂流,他又设法闯过了烟障挂峡谷。山谷渐渐开阔,两岸山青树茂,绿草茵茵,岸边野生动物很多,有羚羊、野驴和白唇鹿。茂书拿起摄影机拍摄。白唇鹿不怕人,有的竟在岸上追船相送……

7月7日晚,他宿在江中的一个小洲上,前几夜的阴风苦雨,衣、被全被打湿了,还要受到熊瞎子和狼的袭击。他常常是手持藏刀,用手电光和点燃的鞭炮声驱吓野兽。寂寞的黑夜中,熊吼狼嚎,使他心惊肉跳,彻夜不眠。而今夜,繁星满天,明月格外皎好,四面深阔的江水又隔绝了野兽的骚扰。在广阔无际的苍穹下,空旷荒寂的田野中,江水粼粼,泛着星光,多么难得的一个平静的夜呀!茂书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热切盼望他平安消息的亲人。

几天来,茂书漂流经过的地方,都是无人区。这天黄昏,始见藏民。河岸、山坡、陡崖上的藏民,在朦胧的暮色中,看到长江上游漂下一只红船,一个人身穿红色救生衣,头戴金色的帽罩,脸前挡着黑色防浪板,不知是何物,以为是**转世,江神下凡了。于是纷纷往茂书的船上扔糌粑、牛羊肉,还不住地向江中磕头。搞得尧茂书不知所措。

7月10日,他漂到七渡口。七渡口以下便是通天河的下游了。江岸山峰并拢,江中峡谷险滩甚多,水势更大。茂书的漂流更加危险和艰难了。

7月16日下午4时,茂书终于闯过了通天河,胜利完成了长江上段人迹罕至、气候极为恶劣的1 187千米的航程,到达了青海省玉树州的直门达。

7月23日上午10点47分,尧茂书告别了直门达,驶入了波涛汹涌的金沙江。

这一天,尧茂书闯过了十几个激流峡谷险滩,晚上8时收船上岸,宿在一山崖上。临睡前,他写下了最后一天的漂流日记。

茂书终于闯进金沙江了。金沙江是尧茂书整个漂流的重点。在上游1 300多千米的漂流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过险滩的经验。他怀着百倍的信心、强烈的拼搏渴望,要到虎跳峡这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中去击水搏浪,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和勇敢……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7月24日,我们的漂流勇士尧茂书,在漂流金沙江上游的通珈峡时,因水流太急而翻船身亡。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第一位乘龙的英雄,中华民族又一位忠诚勇敢的儿子,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龙”的骄傲,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尧茂书离开我们去了,他在万里长江中找到了他的归宿。他就像万里长江冰川源头上最初融化的一滴春水,汇进千流百川,变为滚滚波涛,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不可阻挡之势,冲向大海,冲向世界……

(选自《报告文学》1986年第8期,有删改)

2.余纯顺徒步走中国(郑石平)

6月中旬,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走了整整8年的徒步探险家余纯顺,在穿越素有“死亡地带”之称的罗布泊时,突发急病而死,噩耗传出,使得无数关心、钦佩他的人们扼腕长叹。

自强不息,迈出“壮行中华”第一步

余纯顺生于1951年12月5日。他同所有的“老三届”一样,经受了无数的风雨坎坷。他曾在安徽军垦农场干了,1979年返城后当过临时工,后来顶替父亲进厂工作。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自学考试的招生启事,第二天就去报名,决心要把以前失去的受教育的机会夺回来。他自强不息,利用业余时间拼命苦学,硬是自修完初中到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获得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四个毕业证书。

余纯顺从小就崇敬张骞等中国古代的探险家。他常常坐在山顶上忘我地遐想,感到远天的底下有许多他迟早要去的地方。1985年,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不幸翻船落水遇难的故事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曾掀起了一股连续数年的漂流长江、黄河的热潮,还有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环行中国。住在长江之尾的余纯顺,他的心也被尧茂书打动了,他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但他不想重复前人的行动。

一天,他偶然从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人为了一扫当时流行于欧美的颓废的嬉皮士风气,孤身徒步走过美国西海岸的事迹。他受到启发。他想,我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徒步环行中国的人呢?他想给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多注入一些阳刚之气,展示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崇高与博大。他想以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大家,社会不但需要政治家、企业家,还需要奋发向上的、勇敢的探险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渴望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使他果敢地迈出了“壮行中华”的第一步。

一双铁脚,走南闯北履危历险

1988年7月1日,余纯顺经过充分准备后,背上二三十千克重的行囊毅然上路了。他每小时走5千米,一天通常走40~60千米,一般连续走五六天后休整一两天。7月15日,当他进入江苏北部新沂县境内,受到第一次磨难:中午,酷暑难当,骄阳似火,柏油路面被晒得软乎乎的,路上行人很少。走着走着,由于几小时没喝上水,他双腿打颤,胸口发闷,嗓子冒烟,突然眼前一黑,中暑栽倒在地,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幸好被一老农发现,将他背往一个桥洞下,用草帽不断给他扇凉,他才慢慢苏醒过来。老人告诉他,再迟发现一会儿他就没命了。

10月下旬,余纯顺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来到吉林长白山下。他不顾大雪封山的禁令,急匆匆地盘山而上,攀登海拔2 691米的主峰白头山。天暗下来了,黑色的夜幕铺天盖地般笼罩下来,而距山顶还有5千多米路程之遥。冰风刺骨,他想穿上一件羽绒服,再将脚上的运动鞋换成皮靴。但手指已冻僵了,老半天也拉不开背包带子,鞋与袜子也已冻在一起……很快,气温从-20℃降到-30℃,他的力气几乎耗尽,耳朵、鼻子都已严重冻伤,嘴里不断呼出的热气又将上下睫毛冻得粘在了一起,使他无法看清前方。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在又一个峰回路转之后,他忽然望见了建在顶峰上的天池气象站。他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在10级大风中艰难地挪动着,终于站到了房子面前。他敲墙,厚厚的双层砖墙没有一点动静;他想喊,却张不开早已冻僵的嘴。他彻底绝望了,身体倾倒在铁门下……巧的是,这时有一条外出觅食的大狼狗回到气象站,它看见倒地的不速之客,狂吠着、扑跳着,叫声惊动了屋里的人。气象站站长披衣而出,看见满身是雪的余纯顺,大吃一惊,赶紧把他拖进屋内,用冷水擦了一个多小时,他才渐渐苏醒了过来。

在前往黑龙江珍宝岛的途中,他再次遇险──竟两番撞上饿狼。尤其是第一次,五六条狼成扇形向手无寸铁的他逼来,他只得稳稳地站着,使出猎人教给他的第一招,用那双寒气逼人的双眼逼视着龇牙咧嘴的狼。听说夜间人的目光会使野兽逃避,但此时这一招却似乎有些不灵了。眼看就要丧生狼口,突然他的身后响起了边防驻军军车驶来的轰鸣声,未能得逞的狼群只得恼怒而又无可奈何地逃入密林深处。

九死一生,全方位征服世界第三极

在黑龙江,余纯顺还考察了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抚远县的乌苏镇和最北端的“北极村”──漠河。随后他穿越大小兴安岭、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腾格里沙漠,跨过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在攀越贺兰山时,他差点摔下悬崖送了命。从天水到宝鸡,他沿铁路线走,钻过138个黑咕隆咚的隧道,多少次急驶的火车与他擦肩而过。最后他又翻过秦岭山脉,沿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达四川境内。

1991年4月13日下午,胸前衣服上印着“徒步环行全中国”几个字的余纯顺,从川藏公路零千米处出发,开始了他更为艰苦卓绝的青藏高原之行。途中他曾被泥石流包围,7天后才脱险。7月22日他抵达拉萨,首先走完了全长2 151千米的川藏公路。拉萨一位德高望重的**为此赠给他一个藏名:格萨尔扎西,意思是“英雄吉祥”。8月1日至10月20日,他又一口气从拉萨走到西宁,完成全长1 900余千米的青藏公路之行。

然后他越过祁连山,沿兰新公路进入新疆。他一直向西,踏上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直至喀喇昆仑山上的红其拉甫山口。初夏,他走在通向喀什的路上,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倒在地上,被人急救,送他坐飞机往乌鲁木齐医院开刀。但他出院后仍回到原地,一步一步走向喀什。随后他从叶城开始走新藏公路,第二次挺进西藏。这段路程必须经过高寒缺氧、狼群出没的藏北高原无人区,特别在翻越海拔6 700米的新疆和西藏交界的山口,以及令古往今来旅人视为畏途的死人沟时,他曾经多次遇险。9月,当他坚持着到达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时,他的脸色青紫,呼吸困难,腹胀如鼓,原先85千克的体重也已经降至605千克。他在狮泉河镇养好病之后,正准备再抵拉萨,中央电视台邀他赴北京拍摄专题采访片。接着11月上海家中又发生火灾,他母亲也在火灾中丧生。余纯顺不得不中断新藏公路之行,回家奔丧,这也是他出门4年半来第一次回上海。

1993年3月,余纯顺重踏征程。他暂时放下新藏公路,先到昆明走滇藏公路,顺便访问滇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5月12日,当他攀过海拔3 620米的高黎贡雪山丫口时,因大雾而迷路,只能循着电话线走,岂料又回到出发地。他实在不甘心,次日再翻雪山,一定要去采访居住在山下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族。这次他花费了整整4个月时间,走完滇藏公路全程,直至与川藏公路会合的芒康。之后他经川西和甘肃,于1994年春再入新疆。

7月,他重返狮泉河镇,这已是他第四次进西藏了。他从8月3日开始接着走前年已走完一半的新藏公路,向险恶程度不亚于藏北的阿里高原进军。一路上要经过荒芜干旱的戈壁,在普兰至仲巴两县之间也有一大片无人区,听说还发生了鼠疫。当天他走到下午,水就喝光了,但到天黑还没赶到预定的宿营地。他极度干渴,处在脱水状态,每走500米左右就要躺在地上喘一会儿气。他间歇性地感觉恶心和胸闷,这是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引起的高山反应,持续久了随时会致人暴死。很快,他每前进200米便要躺下休息一会儿了。后来总算在夜里10点多,他在路旁发现一个浅水坑。尽管水面上散发出牲畜屎尿的腥臊味,他仍不顾一切地放开肚子喝了个够。他恢复了体力,决定就地搭起帐篷。等他钻进睡袋时已近午夜。风在荒原上呼啸,远处不时传来群狼凄厉的嚎叫声……第二天他还是睡在帐篷里。半夜里风雨交加,为了防止帐篷被风吹垮或被雨水压塌,他手、脚、头并用地顶住两端的撑杆,并不时泼去积在篷顶上的雨水,但雨水仍滴答滴答漏进来。早上起来,他还得把湿透的行李晒干了才能走。8月6日,他在路上又遭到成群的小黑虫的袭击。他不得不戴上帽子和风镜,再将毛巾中间搭在头顶,两边垂挂在脸颊处,借走路时毛巾的不断摆动来驱赶小黑虫。接着数夜露营又连遭铺天盖地的大风雨……他就这样吃尽千辛万苦,于9月24日到达新藏公路的终点──拉孜。同年10月5日~11月10日,他又走完自樟木至拉萨的中尼(泊尔)公路全程,再抵圣城。这样,他已走遍了进入“世界屋脊”的全部5条天险公路,在人类史上首次孤身徒步全方位地征服了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南极和北极是地球的两极。8 848.13米的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人类难达之极,叫做地球第三极)。他创下的这项世界纪录已报请英国吉尼斯总部以待批准。

壮志未酬,英雄魂断罗布泊

1995年,余纯顺补走了广东、福建、浙江和苏南等地。至此他已经走过了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途中11次过长江,17次跨黄河,穿破56双鞋,总行程达4.2万千米,成为迄今中国徒步旅行距离最长的人。他还完成59项探险项目的考察,采访过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他经过公路上每一个道班、邮局、兵站,都要请人签名或盖邮戳,并坚持写日记,记录行踪和住宿地点。他留下了1 300多个邮戳、400万字的日记和1万余张照片。他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近40万字的游记,还在沿途大、中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作了150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

春节期间,他应朋友之邀赴成都赶写书稿,后来决定暂回上海处理一点事情。这时他又为自己拟定了一系列新的探险计划:他将今年列为他的“沙漠年”,准备实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库木塔克、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古尔班通古特六大沙漠,以及罗布泊的行动;打算徒步抵达长江、黄河源头,并走完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全程;继续走完余下的数省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包括港澳台,全面完成步行走访全中国的壮举。届时他的总行程将远远超过迄今被列为世界第一的阿根廷人托马斯卡洛斯(生于1942年,曾用10年时间走遍五大洲,行程4.8万千米)。

5月,他计划首先征服令人生畏的罗布泊,上海电视台摄制组随他前往。应该说,这一次行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准备充分。他先随车队走一遍,每隔7千米埋下一些矿泉水和食物。6月11日他与摄制组人员告别,独自一人向地面温度高达70℃的罗布泊纵深地带走去。

罗布泊早在50年代末已经干涸,一路上尽是荒芜不毛的戈壁和盐漠,热气蒸腾。谁料到余纯顺此行竟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在12或13日突然发病死去。

余纯顺的遗体直至18日才被搜寻的直升飞机发现。人们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就地埋葬,在他墓前竖起一块碑,上书“余纯顺壮士遇难处”8个红字。

他生前常常喜欢引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他大无畏的探险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

作者邮箱: lkex@inhe.net

篇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生活中学语文的活动。

一、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也可单独一人),在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学习、运用语文。

1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招牌、报纸刊物、互联网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如此等等,都在搜集之列。

2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比如,有代表性的人名、对联、公司名、店名、精彩的广告、匾额、说明书等,可以分别编成“集锦”;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报刊病句、低劣广告等,可以分别编成“举隅”;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等,可以分别编成“荟萃”。

给这些小册子各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放在教室里展览。

二、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全班或分组展开讨论。

1怎样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语文?

2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

3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语的广告?

三、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2我从___中学到了语文

(横线上可以是“报刊”“影视”“游戏”“聊天”等词)

3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

4小议荧屏错别字

参考资料

小草在成长 ,请勿打扰(草坪上的告示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告示牌)

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告示牌)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某旅游胜地告示牌)

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扇广告)

你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服务公司广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眼镜广告)

“潇洒走一回”(流行语)

“该出手时就出手”(流行语)

篇5:《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讨论:我看“闻鸡起舞”

教学目标

1.能听懂、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2.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高思辨能力。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祖逖北伐》一文。我想,大家对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还记忆犹新吧(播放《闻鸡起舞》的动画)。闻鸡起舞、悬锥刺股的故事,曾经激励着多少学子争分夺秒地奋发学习。那么,你们是否赞同学习祖逖?对其有何看法呢?请大家来谈一谈。

活动指导

1.课前充分搜集有关资料,如名人从小刻苦学习的例子,或睡眠对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的重要性等,为讨论做好准备。

2.大家可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也可以按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3.可以就教材给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或辩论,也可以有新的观点产生。讨论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4.讨论或辩论时,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也可以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意见不一致时,双方要互相尊重。

5.本次交际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不必强求统一认识,只要认真思考过、讨论了即可。

范文示例

我看“闻鸡起舞”

主持人:“闻鸡起舞”这一成语典故,说的是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及时奋发。在我们这次交际活动中,大家对“闻鸡起舞”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他闻鸡起舞的精神,争分夺秒的学习,第二种观点是我们应该要保证睡眠,在已经紧张的学习状态下要做到劳逸结合。下面我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我同意第二种观点。我们现在学习已经很紧张了,课程排得满满的,如果回家再不分时间地苦学,就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肯定吃不消。那样的话,大脑疲倦,记忆力减退,学习效果不好,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乙:我不同意第一种观点。我认为及时奋发精神是应该学习的,但学习不能夜以继日,应该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因此,“闻鸡起舞”的奋发精神,我们要学习,但具体做法要依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丙:我比较同意第一种观点。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学习,就应该拿出“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劲头来,否则就不能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写作

改写《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生动描述,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描写具体化。

2.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描写得更细腻、形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吗?―――可知道《围城》是根据什么改编的?《花木兰》呢?改编是很有趣的创作活动,同学们想不想试试?知道怎样改写吗?老师这里有几个改写范例,读一读,理一理,聪明的你,就明白了。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这次的写作就是改写《十五从军征》。

2.读懂全文,把握中心。这首诗从主题思想来说,揭露战争对百姓的一大伤害,具有强烈的反战主题。写作时,不能脱离这一主题思想另辟蹊径,要紧紧地把握诗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才能写好。

3.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十五从军行》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诗中没有写环境的艰苦,没有写战时的思念,没有写离家的情景、家中父母的思念、回家的归心似箭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想象补充。

4.形式多样,语言生动。为了使文章生动感人,言真意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如在叙述中夹杂描写、议论、抒情,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适当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5.改写时,还要注意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减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最后,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范文示例

回家

―――改写《十五从军征》

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卒,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摆布一生。

―――题记

前言:己亥年四月初,战争依然继续,老兵李轩宁实在走不动了,将军允许他告老还乡。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再过三天就是我八十岁的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里人过这八十岁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后的愿望。

这么多年来,随着军队辗转流离,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我的记忆中尽是战争和鲜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将领死在刀剑下,多少朝暮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我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看惯了狼烟,看惯了战争,看惯了厮杀,看惯了血泊,看惯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大黄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样回到阔别六十五年的家中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他们全在这里,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他们谁是谁。他们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垒起来的坟墓荒草丛生。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野兔从狗洞里探出头来,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扇动翅膀,扑扑地飞蹿出去,掀起阵阵尘土。阳光斜照进来,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着几段断掉的凳脚,散了一地的发霉的稻草,几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陈腐的腥臭扑鼻而来……在这一刹那,我几乎要晕倒,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来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炉火,煮饭充饥。猎猎篝火燃起,烟火中,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毁灭。夕阳西下,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死了一样的宁静,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也听不到战马的嘶鸣。

人,要用一生的代价来明白生死之道:人的一生,只不过是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注定被棋手摆布一生。

后记:己亥年五月十七,也就是李轩宁生日那天,战争依然继续,村庄依然宁静。有人从弥陀河里把李轩宁捞上来。捞上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湿淋淋的尸体,肚子胀得很高。没有人知道这天是他的生日,人们只知道这天是他的祭日。

【点评】作者在原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诗歌改写为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以家中的巨大变化和老兵的生日变为死祭反映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结构新颖,有题记、前言和后记,谈文章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写字

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

2.学习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以及正文和落款文字的大小比例。

3.参照范例临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审美情趣。

活动内容

结合范例,介绍幅式的种类;通过观察、临摹和尝试写作。掌握幅式的大小比例和落款字体大小,在引导学生追求书写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实现书写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条幅为竖式,呈长条状,内容大多竖着写,一般长是三至五倍。

中堂有横式,有竖式,内容可横着写,也可竖着写,一般长是宽的二倍。

横幅,内容横着写,与条幅正相反,一般长是宽的三至五倍。

在中堂幅式中,因为每句话很整齐,一句一行,所以有逗号处可稍大一些留空隙。

中堂幅式的字落款属于通天款,即落款单占一行,自上而下,一书到底。

条幅幅式的字落款属于富款,即落款占一行中的大部分,若占小部分,不超过二分之一,则属穷款。

在书写时,落款文字的大小应比正文小一些。写明正文内容题目和作者名,也可写上书写的时间和地点。

综合性学习

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

2.从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状况,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

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活动内容

诗歌是一定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诗歌往往能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的参考。

活动指导

1.搜集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内到课外所学的诗歌,从中筛选出与本次探究相关的信息,做好探究准备。

2.围绕探究课题从书报刊、网络上搜集更多的资料,还可以去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等,并根据课题目标对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注意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明来源,

于文献的资料,须注明作者、书籍(期刊)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页码等;若来源于网络,则须注明网站名称、日期等。

3.根据搜集的资料,围绕“探究建议”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及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个人或小组发现问题,确定要深入探究的话题。

4.分析所要探究话题的可能性,确定小组分工,制定探究计划,在探究活动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

5.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遴选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小论文。小论文一般包括四部分:题目、引论、主论和结论。

6.对此次探究性学习进行反思。撰写、交流心得体会。

范文示例

1.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1)《采薇》(《诗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2)《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3)《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6)《渔家傲》(李清照):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8)《枫桥夜泊》(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赏析: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长途旅行一般走水路要乘船;陆路乘车,车是由马拉的,没有机械;短途的一般是步行。在一些边疆地区或游牧民族则以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的不发达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2.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陶渊明《饮酒》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8)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诗经・采薇》

(9)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篇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教材分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人生中青春是最最美好的,精彩的阶段.经历了青春的酸,甜,苦,辣,你才会成长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青春,短暂,会从你手边轻轻流走,把握好青春意味着充实的人生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你!青春就象这束鲜花!开放的时候绚丽无比!可它枯萎的时候就惨不忍睹!初三的同学正处于青春的最美好的时光!通过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他们认清自己!展示自己!并学会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青春。

【学习目标】

1、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学习青春期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

4、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1、生们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2、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或相关网址。

3、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决定主持人、演出者和有关事项。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有关青春的话题。十几年前,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在槐花飘香的日子里,漫山遍野地去采摘槐花,那情景令我至今难忘。在每个成年人的心目中,都有着对过去的一段的美好回忆,那青春岁月发生过的一段事情,像一本纪念册,永远珍藏在他们的心中。因为青春岁月,充满了真情,充满了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唱响青春之歌,走进《青春随想》。(出示课题)

二、明确目标

1、我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学习青春期的知识,以利于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

4、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三、个性阅读

第一板块:我们读青春

“青春随想”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步入青春,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这是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应该热情鼓励;步入青春,学生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时更需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步入青春,不仅身体要得到良好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步入青春,很多人都会有成长的喜悦,让学生们尽情地歌颂青春,赞美青春,建立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保持青春的活力与朝气。“随想”并不是随意,而是有着严谨的内涵。关于具体的活动,如下安排:

1、春的心愿”部分①许多学生的心愿和理想,也许谈不上远大,也许还很稚嫩,不要拔苗助长,实实在在才是真;②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向着天空、群山、大海大声喊出自己的心愿,可以有助于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等,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举行青春的仪式,可以借鉴有些国家为年轻人举行成人仪式的做法;如青春宣言,更是可以参考各种宣言的形式。总之,活动要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

2、春的座右铭”部分①“座右铭”要学生自己体会,不要板起面孔说教;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引导他们了解自己,自觉地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教案》,来自网!

克服自己的不足;③学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只关注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他人,这样才能和他人合作相处。帮助他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也是团结合作的一个方面。

3、春的知识”部分①作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不仅身体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是重要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寻求完善自己;②青春期知识,包括性知识,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作为跨学科的一项活动,可以和生理课等结合起来。怎样宣传科学知识,要有一定的创意;

4、春的颂歌”部分①歌颂青春,要让学生感觉到青春的火热、灿烂、美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青春、热爱生活。不能做作,不能强加于人;②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所以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奔放起来;③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尽可能不加限制。

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期不是简单的儿童期的延续。儿童成长为一个青少年时会发生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特别表现在生殖系统、性机能反应以及年轻人认识自我和被他人所认识的诸方面。他们在身高和体力上发生变化,并且在性别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移情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在家庭内部和家庭以外的年轻人中间,开始与成年人之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这些新的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因为性别、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水平、以及个人社会成熟的程度而表现得大相径庭,而且也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自然和经济环境有关。由于家庭以外的影响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年轻人的自我判断和形成的各种关系对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和成长越来越具影响力。他们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将会影响到一生以至后代。青少年时代是年轻人自然体验、对未来、移情和理想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驰骋的时代。同时也是增强自我意识(有时是自我价值堕落)的时期;自我评价和勤学好问的时期。随着生育能力的开始发育,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萌发了儿女之情和性冲动。出于要与他人建立稳定的联系以及参加工作,开始生活的需要,年轻人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在承担成年人责任之前,以不伤害自身健康和利益的各种方式,尽情享受人生的阶段。(节选自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

第二板块:我们写青春

[写作导航]青春随想

――你会点击话题吗?

同学们,你们对“话题”并不陌生吧。可是“话题”就是作文的论题吗?如果认为两者一样就错了。“话题”是人们谈话或者描述、议论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由来。因此,话题不完全等同于某一个论题,也不等于描写对象本身。尽管一个话题里包含着某一论题或某一描述对象本身,但它们不能直接和话题画等号。

话题作文,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写出来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运用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话题作文有几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1)命题式话题。如以“足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引言式话题。如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这个要求前有一段话“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教案》,来自网!

篇7: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教案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教案

口语交际

讨论:我看“闻鸡起舞”

教学目标

1.能听懂、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2.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高思辨能力。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祖逖北伐》一文。我想,大家对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还记忆犹新吧(播放《闻鸡起舞》的动画)。闻鸡起舞、悬锥刺股的故事,曾经激励着多少学子争分夺秒地奋发学习。那么,你们是否赞同学习祖逖?对其有何看法呢?请大家来谈一谈。

活动指导

1.课前充分搜集有关资料,如名人从小刻苦学习的例子,或睡眠对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的重要性等,为讨论做好准备。

2.大家可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也可以按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3.可以就教材给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或辩论,也可以有新的观点产生。讨论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4.讨论或辩论时,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也可以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意见不一致时,双方要互相尊重。

5.本次交际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不必强求统一认识,只要认真思考过、讨论了即可。

范文示例

我看“闻鸡起舞”

主持人:“闻鸡起舞”这一成语典故,说的是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及时奋发。在我们这次交际活动中,大家对“闻鸡起舞”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他闻鸡起舞的精神,争分夺秒的学习,第二种观点是我们应该要保证睡眠,在已经紧张的学习状态下要做到劳逸结合。下面我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我同意第二种观点。我们现在学习已经很紧张了,课程排得满满的,如果回家再不分时间地苦学,就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肯定吃不消。那样的话,大脑疲倦,记忆力减退,学习效果不好,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乙:我不同意第一种观点。我认为及时奋发精神是应该学习的,但学习不能夜以继日,应该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因此,“闻鸡起舞”的奋发精神,我们要学习,但具体做法要依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丙:我比较同意第一种观点。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学习,就应该拿出“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劲头来,否则就不能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写作

改写《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生动描述,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描写具体化。

2.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描写得更细腻、形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吗?———可知道《围城》是根据什么改编的?《花木兰》呢?改编是很有趣的创作活动,同学们想不想试试?知道怎样改写吗?老师这里有几个改写范例,读一读,理一理,聪明的你,就明白了。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这次的写作就是改写《十五从军征》。

2.读懂全文,把握中心。这首诗从主题思想来说,揭露战争对百姓的一大伤害,具有强烈的反战主题。写作时,不能脱离这一主题思想另辟蹊径,要紧紧地把握诗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才能写好。

3.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十五从军行》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诗中没有写环境的艰苦,没有写战时的思念,没有写离家的情景、家中父母的思念、回家的归心似箭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想象补充。

4.形式多样,语言生动。为了使文章生动感人,言真意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如在叙述中夹杂描写、议论、抒情,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适当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5.改写时,还要注意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减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最后,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范文示例

回家

———改写《十五从军征》

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卒,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摆布一生。

———题记

前言:己亥年四月初,战争依然继续,老兵李轩宁实在走不动了,将军允许他告老还乡。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再过三天就是我八十岁的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里人过这八十岁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后的愿望。

这么多年来,随着军队辗转流离,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我的记忆中尽是战争和鲜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将领死在刀剑下,多少朝暮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我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看惯了狼烟,看惯了战争,看惯了厮杀,看惯了血泊,看惯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大黄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样回到阔别六十五年的家中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他们全在这里,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他们谁是谁。他们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垒起来的坟墓荒草丛生。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野兔从狗洞里探出头来,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扇动翅膀,扑扑地飞蹿出去,掀起阵阵尘土。阳光斜照进来,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着几段断掉的凳脚,散了一地的发霉的稻草,几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陈腐的腥臭扑鼻而来……在这一刹那,我几乎要晕倒,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来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炉火,煮饭充饥。猎猎篝火燃起,烟火中,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毁灭。夕阳西下,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死了一样的宁静,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也听不到战马的嘶鸣。

人,要用一生的代价来明白生死之道:人的一生,只不过是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注定被棋手摆布一生。

后记:己亥年五月十七,也就是李轩宁生日那天,战争依然继续,村庄依然宁静。有人从弥陀河里把李轩宁捞上来。捞上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湿淋淋的尸体,肚子胀得很高。没有人知道这天是他的生日,人们只知道这天是他的祭日。

【点评】作者在原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诗歌改写为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以家中的巨大变化和老兵的生日变为死祭反映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结构新颖,有题记、前言和后记,谈文章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写字

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

2.学习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以及正文和落款文字的大小比例。

3.参照范例临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审美情趣。

活动内容

结合范例,介绍幅式的种类;通过观察、临摹和尝试写作。掌握幅式的大小比例和落款字体大小,在引导学生追求书写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实现书写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条幅为竖式,呈长条状,内容大多竖着写,一般长是三至五倍。

中堂有横式,有竖式,内容可横着写,也可竖着写,一般长是宽的二倍。

横幅,内容横着写,与条幅正相反,一般长是宽的三至五倍。

在中堂幅式中,因为每句话很整齐,一句一行,所以有逗号处可稍大一些留空隙。

中堂幅式的字落款属于通天款,即落款单占一行,自上而下,一书到底。

条幅幅式的字落款属于富款,即落款占一行中的大部分,若占小部分,不超过二分之一,则属穷款。

在书写时,落款文字的大小应比正文小一些。写明正文内容题目和作者名,也可写上书写的时间和地点。

综合性学习

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

2.从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状况,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

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活动内容

诗歌是一定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诗歌往往能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的参考。

活动指导

1.搜集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内到课外所学的诗歌,从中筛选出与本次探究相关的信息,做好探究准备。

2.围绕探究课题从书报刊、网络上搜集更多的资料,还可以去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等,并根据课题目标对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注意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明来源,

于文献的资料,须注明作者、书籍(期刊)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页码等;若来源于网络,则须注明网站名称、日期等。

3.根据搜集的资料,围绕“探究建议”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及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个人或小组发现问题,确定要深入探究的话题。

4.分析所要探究话题的可能性,确定小组分工,制定探究计划,在探究活动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

5.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遴选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小论文。小论文一般包括四部分:题目、引论、主论和结论。

6.对此次探究性学习进行反思。撰写、交流心得体会。

范文示例

1.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1)《采薇》(《诗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2)《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3)《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6)《渔家傲》(李清照):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8)《枫桥夜泊》(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赏析: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长途旅行一般走水路要乘船;陆路乘车,车是由马拉的,没有机械;短途的一般是步行。在一些边疆地区或游牧民族则以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的不发达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2.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陶渊明《饮酒》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8)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诗经·采薇》

(9)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相关专题 综合性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