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论文介绍信

听说你不在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听说你不在”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针灸》论文介绍信(共1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中国针灸》论文介绍信

《中国针灸》论文介绍信

论文介绍信及授权书拟投送刊物:中国针灸文 题:主要内容及特殊要求:基金项目来源名称及批号(并附审批件复印件):科室审查项目:

①作者身份是否属实(  ),②本文的内容资料是否属实(  ),③本文有无一稿多投(  ),④本文作者署名有无争议(  ),⑤本文有无需要保密的内容(   ),

《中国针灸》论文介绍信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论文授权书

我们(包括所有作者)同意将本文著作权的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代理权授予《中国针灸》杂志。《中国针灸》杂志对本文具有以下专有使用权: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代理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未经《中国针灸》杂志书面许可,不再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我们保证本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责任由我们负责。

本授权书于《中国针灸》接受本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到该论文出版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为止。适用地域:世界各地。作者亲笔签名(请按排名顺序填写)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联系人姓名:                         电话 (单位):

(宅电):                          (手机):联系地址:(具体到科室)                                 邮编:

E-mail                                                                                                                              

篇2: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论文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医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瑰宝。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一: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病的一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给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病症。

近两年来,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尽管该病的治疗诊断水平在不断提升,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致残率却仍然在80%以上。

偏瘫是缺血性中风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长时间的痛苦,同时还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诸多社会问题[1]。

为此,在该病的治疗上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成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为有效的方法,众多临床报告也纷纷表明针灸在该病的治疗上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笔者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上采用针灸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1月-1月收治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选取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标准确诊。

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为62.4岁,病程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龄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病程时间为1-10年。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力衰竭,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针灸穴位附近有皮肤感染。

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伏兔、百会、解溪、委中、环跳、肾腧、大椎、心腧、膈腧等穴位,均通过双侧取穴,每次取三对穴位,第一天先取四肢穴位,第二天则取背腧穴位,按照这种方法逐渐推移。

在进行针灸时,首先对穴位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再运用无菌一次性毫针,将其刺入后需以逆转提插的方法完成,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后再将G6805型电针仪与其连接,给予患者连续波,治疗时间为30分钟,随后将针拔出,再用艾条悬灸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时间。

对照组则按照中医辨证治疗法为患者提供镇肝熄风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口服一次,同样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时间。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根据《中风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可以分为显效,好转,无效。

分别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且能够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好转: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了明显缓解,在扶杖情况下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任何改变。

2.2治疗效果

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28例患者中7例显效,17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见效时间为7-30天;而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中,3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见效时间为15-56天。

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中风偏瘫在中医中也属于偏枯和中风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偏瘫主要是因为邪滞于内、气血虚亏、风痰阻滞经络、经络闭阻和气血不通所引起。

《诸病源候论》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明确指出:偏枯者,因气血偏虚,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气血凝涩,不能润养,久不蹉,邪气独留,则成偏枯[2]。

而在该病的治疗上针灸是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操作简单,不会引起较大不良反应,同时其收费也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

中医学中指出无气则不能动,气亏则半身不遂,气属阳,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该病的治疗中,以阳明经穴位为主,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通过针刺来刺激患肢的经络气血,随即取相应的背腧穴位,背腧穴主要有足太阳膀胱和督脉穴位,这两条经脉紧密联系脑和脊髓,可将阳气和精髓输送至脑,可谓是阳气和精髓的关键通路,以针刺刺激这两条经脉的穴位可达到健脑补髓、振奋阳气的目的,进而有效刺激脑功能恢复。

百会则为足太阳和督脉交会之处,在振奋阳气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与脑有紧密联系,督脉贯穿人体全身,在通调阳气,醒脑开窍上有着极佳效果。

凤池为阳维脉和足少阳胆经交会之处,《类经图翼》称其可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

通过针刺可达到化痰散结、平肝熄风的效果。

内关则属于心包经之络穴,可起到调节元神的作用。

三阴交在调节气血、补肝肾、生脑髓上有着较好效果。

另三阴交和足三里可对局部神经造成刺激,进而帮助调节肌肉,使下肢内外侧肌群更加接近平衡。

极泉则在通六经、醒神开窍上有着较好效果。

环跳可谓是偏瘫治疗的关键穴位,可以对髋关节和骨盆的气血进行调节,委中则属于下肢经脉气血疏通的关键,阳陵泉则有效舒缓肌肉痉挛,丘墟在通经活络上也有着较好效果。

总而言之,以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调和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帮助偏瘫患者快速恢复。

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可证,针刺能激发SOD的活性,改善脑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现象。

而电针则能够有效控制脑血管痉挛现象,改善脑血管低灌注情况,帮助脑细胞快速修复。

而在本组资料中首先通过针刺促使脑部血液循环加快。

再结合艾灸,将艾叶的药性传至致病处,使患者的脑血管和微循环逐渐恢复弹性。

而通过以上方法,治疗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5.71%,见效时间为7-30天,由此可知,针灸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一种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收费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针灸本科生核心能力体系的建构

本文试从循证的角度,通过分析现有国内外针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文献,提炼现有针灸人才培养研究关注的学生能力的范畴和内涵,构建针灸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为针灸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针灸专业教育、针灸主干课程教学、针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

干预措施:针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措施,包括授课、培训、实验、实习以及其他创新培养环节等。

研究类型:中英文文献报道的教学试验研究、教育评述、专家意见稿、经验总结等。

2.排除标准。

非针灸专业本专科学生。

3.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同时使用Google查找相关文献。

中文检索词包括:针灸学、针灸、教育、教学、人才、学生、能力。

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aching,education,ability,competence,evaluation,student,elite等。

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采用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截止207月。

4.文献筛选。

纳入关注或评价针灸人才专业能力的研究文献。

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章全文判断是否纳入。

由两名研咳嗽狈直鸲懒⑸秆〔⑷范?扇胛南祝?缬蟹制纾?蛐?檀锍梢恢禄蛴傻谌??芯咳嗽决定。

5.资料提取由两名评价者制定资料提取表,记录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资料:作者、期刊名称、发表语种、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教育措施、测量工具和结果指标。

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共同协商决定。

结果

1.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285篇文献,最终纳入138篇(详见图1)。

从文献来源看,137篇来自国内的研究,1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

从报道语种看,中文文献137篇,英文文献1篇。

从文献内容看,教学对照试验有3篇,其余135篇均为教育评论、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及或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论述。

2.针灸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分析

纳入文献中,各大中医院校所关注的针灸专业学生应培养具备的能力较多样,涉及到认知、技能、素质等方面。

通过对138篇纳入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初步从频次的角度归纳各研究文献对针灸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关注程度,归纳为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素质能力,涉及18种能力要素(详见表1)。

从文献中各大院校针灸教育学者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可以看出,现有的针灸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针灸临床、科研专业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中,针灸动手操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在研究报道中提及频次最高,说明现有的针灸教育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最高(详见图2)。

值得一提的是,纳入文献中唯一的英文文献[3],关注的重点是学习针灸和东方医学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兴趣,强调科研思维的训练和临床科研试验的参与,正说明美国针灸教育中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国内过去传统的观念中“针灸是技能性的,经验性的”应只突出临床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著名针灸学学者石学敏院士在剖析未来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时,曾提出“应当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4]。

因此,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我国针灸教育需要补充和强化的部分。

3.针灸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对毕业生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要求规定为“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进步,针灸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从知识结构来说,有中医学通才型与针灸推拿专门型;从能力结构来说,临床应用型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5]。

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针灸推拿、针灸康复、针灸骨伤、针灸英语等方向的专业[6],培养以针灸学为主体的多元化专业。

结合本次文献循证的结果,我们认为针灸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是与针灸临床诊疗、针灸学科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的思维和技能,具有专业敏感性和特有性。

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角度,可将其内核归纳为三大类能力,即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第一,知识获取能力,指针灸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课、实训、见习、实习、网络课堂、自学等各种教学形式,对已成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方剂、内妇儿外常见疾病的诊疗、四部经典的学术思想等中医学核心知识,以及经络、腧穴、刺灸法、配穴处方、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等专业核心知识的有学习、掌握、吸收和继承的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够在临床上采用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熟练地进行临床应变的能力。

他们应具备能够正确完成针灸科操作技能如体格检查、穴位定位与消毒、刺法、灸法、罐法的基本操作手法、针刺得气、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现代针灸治疗器具的使用、病历书写等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三,科研创新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故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具备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即具备文献检索、阅读能力和初步进行经穴位的结构特点、刺灸法作用机制、针灸对人体的调节机理、循经感传的基本特点和激发方法等方向的专业科研,提出新的假说并验证,以及归纳成为学术成果的能力。

此外,诸如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属于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可视为是针灸专业核心能力的外延。

这些能力的具备,能够帮助针灸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顺利地融入临床或科研工作,对其发挥其专业特长起到推动作用。

小结

篇3:针灸推拿论文参考

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

摘要: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原有模式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和临床经验,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材施教,从而探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在江苏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后已取得较大成功,并得到了教育部认可,认为其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明确了高职培养思路,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且能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极大地发展了地方经济,故鼓励地方发展五年制高职。

笔者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和教学工作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要及时对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和思考,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

本文从以下方面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重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要办好一个专业,首先要严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我院针灸推拿专业,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楚我们招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成怎样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上都要重新定位。

首先,深入我省乡村卫生院和社区服务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及今后5~10年内这些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多少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其次,调研我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了解招收人数和招收计划。

目前我省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淮阴卫生分院(20开始招生)。

最后,调研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把握医疗市场需求。

从目前我院学生就业形势看,保健和休闲场所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需求较大。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我们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加强职业与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世纪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自我导向和学习能力。

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要根据中医特色,重点加强古典文学、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要求鼓励学生考取证书,如按摩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

2突显五年制高职特色

五年制高职生在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前就学习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正符合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为突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本行业,改变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1)体现中医学特色。

加强中医基本理论教育,强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2)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而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学生在校的后3年,我们将培养重心放在实践技能训练上,从点穴到推拿手法的基本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3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公共课开设要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教学要为就业服务,要学有所用,压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专业课设置应以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推拿课程为主,减少西医课程。

3.1专业课调整

专业课分为医学基础课和针灸推拿专业课两部分。

高职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实际需要而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

根据目前就业实际情况,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应培养保健康复型人才,属于第一、第三医学范畴,即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故医学基础课轻西医、重中医,应减少临床课程,尤其是西医临床课程。

在中医方面可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骨伤课程等,减去中医内科学课程,因为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且今后几乎用不上。

西医方面可开设解剖学、疾病基础、社区医学、老年医学、护理学等课程。

我们增加了护理学等课程,因为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定位为第一、第三医学,故学生必须懂得一些护理常识。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应重推拿、轻针灸,因为临床上对针灸医师要求特别高,要内、外、妇、儿科样样精通,至少要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生才能胜任;故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只开设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法灸法学,无需开设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等课程。

推拿学应作为重点,可开设气功学、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学、足疗学、保健推拿课程,同时增加理疗学和中医康复学课程。

3.2公共基础课调整

公共基础课分为政治基础课和应用基础课两部分。

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古代文化,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政治基础课部分可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学,同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医学心理学、法律学课程。

在应用基础课部分,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特点,减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同时保留语文、医古文、计算机和英语课程。

4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根据就业需求选择实习科室

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全年。

要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最适合的是延长第三年教学实习。

目前各学校教学实习一般为两个月,可以改为一学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选择实习科室。

如想从事保健工作的学生可以专攻推拿科或者去保健场所实习,无须在医院实习;准备从事康复工作的学生,可重点到推拿科和康复科实习,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不需要再培训。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和高级技工的紧缺,国家急需培养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部曾提出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半工半读。

卫生职业类学校学生未来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故不能完全实行半工半读,但可以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实习时间;这样学生毕业后也能尽快适应工作,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5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

为顺应当前形势发展,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要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其次面向康复保健场所改为主要面向康复保健和休闲场所、其次面向医疗机构,各职业岗位要求并不一样。

5.1医疗机构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对医学知识要求最高,学生需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

此外,该岗位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5.2康复保健及其他场所相关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包括针灸推拿足疗、医疗器械和药品推销等。

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一定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慢性病及老年性疾病保健和康复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3休闲场所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主要为推拿工作。

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推拿手法,熟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保健康复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关爱精神。

现在的五年制高职生很少能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故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资格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只能到康复保健场所和休闲场所工作。

目前只能取得保健按摩师证,但该证书较容易取得,没有全国统一考试标准,门槛很低,故含金量不高。

因此,笔者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要求比执业医师低、但比保健按摩师高,且全国统一考试,以适应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需要。

6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有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一生不一定只从事一种职业,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很多毕业生不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因此培养学生跨专业就业能力相当重要。

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学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又不想进保健和美容行业,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虽然专业知识没用上,可当时学校的多元职业能力培养在其工作中还是起了很大作用。

多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并进行课程改革也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想敢做,不怕困难,有开拓进取精神。

7拓展针灸推拿相关专业

我院于与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合并,升格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

对南通体臣卫校来讲,护理专业是其强项,而护理专业又升格为一级学科;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创办多年、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两校合并的契机可以重新拓展新专业,充分利用合并后的各种资源,创办一个融护理、针灸推拿、康复于一体,就业主要面向老年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护理的新专业。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不断创新,为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针灸推拿走发展研讨论文【2】

【论文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中医教育;技能?

【论文摘要】在“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在“中西结合”声里,在所谓的“中西并重”下,中医药表面似乎大发展、欣欣向荣,可实际呢?中医针灸推拿危在旦夕!——处处遭排挤,业务范围萎缩、治疗病种越来越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老中医的东西绝大多数没人继承下来,新一代中医的水平远不如前,水平大幅下滑;而中医教育,“辛辛苦苦五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究其根源:

①中医发展之路不对;②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自卑心在作怪;③蔑视传统,迷信西方科学;④针推临床丧失了中医特色;⑤不重视基本理论、基本功,不强调临床技能,使针推临床疗效大打折扣;

⑥中医教育西化,不强调言传身教,轻技能、轻实践;⑦中医人才培养不重人品,不看智力因素;⑧不重师承、经典、古籍;⑨科研不务实、西化、多验证。

哪出路在何方?——①走自己的路,走纯中医之路;②大力宏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中医的繁荣提供文化的沃土;

③消除迷信,尊重传统,辨证的看待东西方文化;④打破分科限制,拓宽治疗病种,四诊合参,整体入手、辨证论治;

⑤苦练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的能力以及针推基本技能;⑥改革针推教学方法,提倡“拜师学艺”、“秀才学医”,按中医传统的授徒方法教学,重实践技能;

⑦强化中医经典的教学,深研中医古籍,深入挖掘并全面继承中医的优秀遗产;⑧多搞临床科研,多从提高临床疗效、拓宽治疗病种入手。

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初步体会,望全体中医人携起手来,大胆探索、奋勇开拓,定能振兴中医、振兴中华。

近几年来,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好像全世界都在大唱中医药发展之歌。

篇4: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1】

【摘要】 目的 中风病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临证治疗中风病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

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

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

此期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

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铺灸。

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1 方法

1.1 开窍针刺法

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风病的针刺治疗,由来已久,历代名家对该病均进行过深究精探,总结出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指导并参与临证治疗。

笔者在临证中将中风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2小时~10天)、稳定期(11~20天)、恢复期(21~90天)、后遗症期(91天~12个月)。

各期针灸治疗有别。

急性期、亚急性期力倡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越早越好,极力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1],以头针体针为主。

取穴以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行醒脑开窍针刺法。

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中风之为病,多因体内阴液不足,水不涵木,风阳内动所致,阴阳失衡为其本质。

单纯选取阳经诸穴,未免过于片面。

根据“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理论当为阴阳两经结合,二者兼顾,方为周全。

此外根据“阳缓而阴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从整体观出发,阴阳两经结合,合于理论,利于临床。

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

此期针刺治疗尤为重要:痉挛期时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临床又形象地称之为“硬瘫”。

在此期进行针刺治疗时,如果针刺过深或手法过重,经常会引发局部肌肉抽搐,导致滞针、弯针甚至断针,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使患者遭受痛苦,本能地拒绝针刺治疗,长此以往,还会使患者痉挛的程度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

结合多年临床体会,对痉挛期的针刺方法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运用于临床,疗效较佳。

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铺灸:对中风后遗症及并发症是针灸治疗最多、最无争议的病症,但寻找到对于某些症状的特效的穴位和针灸方法,仍然是针灸临床医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药物铺灸,疗效显著。

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2 讨论

针刺治疗以其手段的多样性长期运用于临床,体针结合各种微针疗法广泛地适用于临证治疗。

但多年来,针刺治疗以其较为散乱的个体化操作,使其临证应用缺乏规范的为业界认可的标准。

同为一个穴位,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不同医生很可能采取的操作方式会有所差异,故临证治疗时较为繁杂,虽有各自的见解,但会使初学者感到茫然,从一定角度束缚了针灸治疗的普及性。

在针刺施术时,除了进针的方向、深度、角度、刺激量等具体要素外,对于腧穴的具体操作细节,尤其是操作的持续时间、达成的针刺效应等,均有严格的规定,每次针刺操作仅以得气作为最终目的是远远不够的。

对此,笔者强调,要从电生理学角度而言,针刺操作时,只有其刺激量达到相应程度直至产生动作电位时,才能够对疾病产生突出的治疗作用。

总之,针灸治疗中风病为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中风病已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中风病治疗、康复效果的优劣,临床实为参差不齐,要在临床上最大限度的达到康复目的,是爱好针灸事业人的最大追求。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62-267.

针灸治疗老年中风病的研究【2】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针灸治疗老年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月~10月我院诊治的老年中风病患者共59例,采用针灸进行综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

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老年中风病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特别是临床疗效显著,且疗程较短,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针灸;老年中风;临床疗效

中风导致偏瘫是神经科常见病,是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之一。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属中医“中风”、“半身不遂”等范畴。

篇5:针灸治疗抑郁症论文

针灸治疗抑郁症论文

针灸治疗抑郁症论文【1】

[摘要]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

目前,以应用抗抑郁药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与此同时针灸不同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日益得到广泛关注。

就近期针刺、电针、耳针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临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针灸不同疗法在抑郁症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针刺疗法;电针疗法;耳针疗法;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是一种以显著持续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综合症。

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记忆减退,言语动作减少,兴趣减退或丧失,自责自罪,自觉无用等。

严重抑郁常有妄想幻觉,甚至有自杀行为。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患之一,国际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疾患。

因此,抑郁症的治疗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程坤等收集资料显示,抗抑郁药有口干、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睡眠差、情绪紧张、心脏副反应等问题,已有学者建议不提倡或禁止服用抗抑郁药物。

现在应用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针刺治疗

马静依据对抑郁症的治疗和疗效分析,总结分析得出两组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穴位。

第1组穴位:五脏俞加膈俞,主治抑郁症及脏腑并伴有瘀证的;第2组穴位:神庭、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并随证加减。

在治疗中,这两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患者可以得到平心清脑、安神定志的作用。

有效率达93.55%。

史榕荇采用针刺为主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36例,治疗基本取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三阴交,在临床操作的时候还考虑到辩证取穴。

手法根据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以平朴平泻,留针30―60min,同时配合心理暗示。

结果:治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7例,有效率80.9%。

汪桂清、卫桂娜用针灸治疗抑郁症30例。

取百会、印堂、翳风、心俞、肝俞、厥阴俞、太溪,总有效率100%。

刘素坤、赵秀敏治疗560例卒中后抑郁症,针灸组取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申脉,有效率95.0%;西药组用百忧解,有效率93.8%。

以上的临床研究均说明针灸在治疗抑郁症上疗效明显。

2 电针治疗

杜元灏等提出调神疏肝法可使郁证患者降低的5-羟色胺(5-HT)升高;降低郁证患者血中升高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使功能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恢复,改善郁证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

唐胜修等的研究表明,针刺通过兴奋下丘脑5-HT系统分泌催乳素(PRL)释放促进PRL分泌增加,起到抗抑郁作用;针刺可强化NE功能,促进COR值下降,从而改善抑郁状态。

徐虹等发现针刺可使抑郁症患者COR和ACTH含量明显下降,针刺对抑郁症患者HPA轴的影响是状态依赖性的,且随着针刺疗效的显现,患者的HPA轴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

陈光等的研究发现电针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尿中3-甲氧基・4-羟基乙二醇(MHPG.SO4)排量增加,NE更新率加快,说明电针可增加NE中枢的代谢。

李文迅等的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持续的电针百会、印堂可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韩毳等的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电针百会、足三里对海马BDNF具有保护作用。

金光亮运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研究电针百会、印堂治疗抑郁症,结果表明电针能使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5-HT/5-HIAA(5-羟吲哚乙酸)比值与NE(去甲肾上腺素)/5-HT的比值恢复正常,提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5-HT的代谢来相对增加5-HT的含量,提高5-HT能神经的活性,协调NE与5-HT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3 针刺配合耳穴治疗

刘延明等将128例患者分为耳穴按压组(对照组1)、针刺组(对照组2)、针刺配合耳穴治疗组。

耳穴选取心、肝、胆、肾、神门,随症加胃、脾、三焦等穴;针刺主穴选百会、膻中、内关、三阴交、太冲,配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在分型的基础上配五脏俞和相关穴位。

经治疗1个疗程后,耳穴按压组,其总有效率为81.4%;针刺组其总有效率为90.5%;针刺配合耳穴按压组(治疗组),其总有效率为97.7%。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疗效肯定,避免了药物的副反应,安全,经济,易为患者接受。

但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方面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只停留在临床观察或研究,临床选穴多凭经验,不易重复验证,且随机双盲对照观察与前瞻性研究较少,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在针灸治疗方法上也缺少多元化,如为了减轻患者病痛还可以考虑头皮针疗法。

以后有必要在加强实验设计规范化,进行多角度、多侧面深入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的同时,积极吸取中医理论精华,筛选出疗效确切的针灸穴位,进行针灸综合治疗,更好的提高疗效。

此外,就世界范围而言。

应用针灸治疗抑郁症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美国国立替代医学中心正在从事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客观科学的评价。

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灸治疗抑郁症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2】

【关键词】 抑郁症 针 灸 综 述

针灸疗法是治疗抑郁症比较常用的手段之一,笔者查阅近来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1.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许多学者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HPA轴是大脑应激应答的重要机制,因而对HPA轴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最多。

篇6:中国针灸的文化起源

中国针灸的文化起源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下面我们来聊聊中国针灸的文化起源吧!

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与“伏羲氏”、“黄帝”相联系。

说明针灸学的起源已经很早了。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东南1公里的台地上,总面积14万平方米。

分上下(即早晚)两个文化层。

它的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碳——14测定的数据距今75——10000年,亦即伏羲神农时代,这个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北方重要原始文化类型。

磁山先民的生活图景

磁山文化于1972年被发现,后经多次发掘,揭露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除发现房基、灰坑及粮食窖穴外,还出土了大量具有考古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石斧、石铲、石镰,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渔猎工具骨镞、鱼鳔、网梭和大量家禽、家畜遗骸,炭化黍粟、核桃,计数、记事、占卜用的陶丸,用来祭祀、占卜、指导农作以便掌握时辰、节气的圭盘、陶蓍草器;用来编织鱼网纺织植物纤维(麻、丝等),使用的陶纺轮,用智慧,靠勤劳的双手制作出这么多精美、实用、别致的陶器、骨器、蚌器;用陶丸圭卜日影的历数,推算与预防天象及节气的到来,计算粮食产量及库存量;用最原始的“日历”占蓍草器、圭盘用来指导农作,已经能够准确、快捷掌握时辰、节气,用最原始的文字符号在陶器上记录下当时生产、生活情景,开始钻木取火,把谷子脱皮以后用陶支脚、陶盂熬小米粥,还用来炖鸡肉、排骨吃;使用最原始的测量工具丈量土地建造圆形房基,测量挖掘有规则尺度的储粮窖穴……

八千年以前,磁山先民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已经从树栖洞居走进半地穴式房屋,已经脱离愚昧、野蛮,走入人类最早的文明。

磁山文化层出土的发笄、贝饰品、蚌刀体现出磁山先民对美的最早追求,女人用发笄装饰头发,形成最原始最亮丽的发型,男人用蚌刀等利器理发“美容美发”八千年前已在磁山诞生。

磁山先民当时粮食有剩余,并捕鱼、狩猎、采集野果,饲养家畜、家禽,物质生活上已经相当富裕,而且“科技生产力”排在世界的前列,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并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并运用生活、生产实践中去,并把先进的东西传播到别的地方,推动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向前的发展。

磁山先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食物质量,把收获下来的谷子脱皮碾成小米吃,并使用最早的炊具陶盂、陶支脚熬小米粥喝、炖鸡肉、排骨、煮鸡蛋等食物吃。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和健康,延长了人的寿命,寻根追底归功于磁山先民创造的饮食文明。

磁山先民在当时历史时期,科技生产力有了卓越的进步,显示出了磁山先民超凡的智慧。

中国针灸学发展必然导致针灸工具的改进。

在金属针出现以前,针灸用针是用石或骨做的。

磁山文化出土的骨蚌制品以发笄、针、箭头、鱼鳔最富特色,其中有的骨针与现代钢针大小无别,细观察骨针形制,这些骨针大小不一,并且十分精致,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的,有细的,有的钻有孔,有的却未有钻孔,并且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陶纺轮、骨锥,有针鼻的骨针是用来缝制衣物的实物,磁山文化时期骨针的出现,为针灸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山文化时期进入人类最早文明,生产力水平相当高,磁山文化具备易文化雏形,二十四节气雏形、文字雏形等重大科学体系。

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六气、六腑、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牙痛、胃痛、头痛等疾病,在实践中发现用尖石头、骨针等利器扎刺身体上的某一部位,便可消除病痛,得到有效治疗;在身体上如果发有毒疮,用骨针等利器刺破,便可减轻痛苦,得到好转,化解疼痛。

虽然在当时没有形成系列,但被得到个泛流传。

磁山文化时期医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磁山文化时期诞生了针灸雏形为今后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磁山先民为去病消灾,提高身体素质,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针灸,并且掌握了基本穴位,用来有效治疗常见疾病,以后演变发展成后来的“九针”,并得到改进发展,形成中国医学传统文化针灸学。

磁山,针灸学的发源地。

磁山文化同伏羲文化属同一历史文化时期,磁山文化出土的文物与伏羲文化一致。

磁山,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尝百药,制九针”,在磁山已经形成,在今后岁月中逐步得到完善。

中国针灸学这门灿烂文化传播全世界,为世界人民造福。

篇7:论文介绍信

xxxxx编辑部:

同志撰写的《 我院》论文经审核符合投稿条件,未一 稿多投,特推荐到贵刊。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内容,请予以审阅,录用为盼!

此致

敬礼!

单位名称(公章):

年 月 日

篇8:论文介绍信

尊敬的编辑先生/女士:

您好!

本人受所有作者委托,在此提交完整的论文《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在《 》杂志发表,并且代表所有作者郑重申明:

(1)关于该论文,所有作者均已通读并同意投往贵刊,对作者排序没有异议,不存在利益冲突及署名纠纷;

(2)论文成果属于原创,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涉及保密问题;

(3)相关内容未曾以任何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没有一稿多投行为;

(4)今后关于论文内容及作者的.任何修改,均由本人负责通知其他作者知晓。

本人对上述各项负完全责任。

论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

鉴于论文的内容(说明为什么选择本刊物)

下面是推荐的几个审稿专家,谨供参考。

(1)姓名,E-mail:xxxxxxx

(2)姓名,E-mail:xxxxxxx

非常感谢您审阅本论文,期待早日收到专家的审查意见。若对于本论文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联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同意将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转让给《电网技术》编辑部。编辑部一次性向作者付清稿酬。

此致

敬礼!

姓名:xxx

xxxx年xx月xx日

篇9:论文介绍信

编辑部:

兹有我单位职工 等 等同志所撰写论文 篇,拟投贵刊。该论文资料属实、方法正确、结果可信,且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未一 稿两投,特此证明,请予接洽为宜,谢谢!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篇10:论文介绍信

尊敬的xxx编辑部:

兹有我院 科 等同志撰写的文章拟在贵刊发表。经我院审核,该文章资料属实,无一稿两投,撰写内容不涉及保密,作者署名顺序无争议。特在此 向贵刊推荐,请贵刊予以审议。

此致

敬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普爱医院 (盖章)

年 月 日

篇11:论文介绍信

《 》编辑部:

所著,署名无异议,并无一稿多投,内容真实无抄袭,不涉及保密,同意推荐。

单位: XXXXX

年 月 日

篇12:论文介绍信

XX杂志社:

我院 XXX 同志所撰论文《XXX》真实可靠,无一稿两投,请予以审稿。

XXX医院

20xx年x月x日

篇13:中国石化介绍信

介绍信

兹有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全称)同志,前往中国石化xx石油分公司____________发卡网点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事宜,该同志由我公司授权为______________业务办理指定经办人,如有变动将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贵公司,办理相应变更手续。

经办人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

经办人联系方式:xxxxxxxxxxxxxxx

篇14:《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读后感

原创: 复兴

最近看有关古代解剖与早期中医理论形成的资料,涉及经络理论部分,友人便推荐看黄龙祥,于是借来了这本《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随翻即受益匪浅。

黄师从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内涵入手,旁征博引,史料详实,其以手阳明脉为例阐述学说建立的历程:古人在长期脉诊实践中发现,大指次指间(合谷穴)至手腕桡侧阳面(阳溪穴)诊脉处可以诊候口齿部病症,同时针灸这一区域又能有效治疗相应的口齿部病症,古人将事实、规律与推测、理论交织在一起,因此,经络学说中带有很大主观推测成分的“解释”成分是以一种貌似客观性描述的形式出现,它遮蔽了含有较多实践成分的“规律”部分,而在中医学说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并非只存在于经络学说之中。同时,中医学说“规律”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既有来源于实践总结的成分,还有主观的成分。主观成分又有两种情况:其一,用想象、猜测充填缺少的事实以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二,并不缺乏客观事实,但为了维护体系的完美,采取“削足适履”的方式对事实进行剪裁、修饰。因此,作者提出本书的核心观点即古代经络学说即古人对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一种解释,它的精髓在于其中的观察对象本身――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而不在于其直观、类推式的理论说明――十二经脉循行线。同时,中医学说科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学说中“规律”部分的实践含量,而不在于其对于“规律”的解释以今天的标准衡量是否合理。

作者在本书经络部中详述了经脉概念的形成与经络学说的建立,试概述如下:

首先,参考《灵枢》、《甲乙经》等文献,经脉的概念源于脉诊,对比十二经标本部位与三部九候脉诊部位可以发现,手太阴、少阴、阳明,足少阴、足阳明之本的部位与三部九候相应的脉诊部位完全相同,可见十二经标本原本是脉诊部位。在上下二部脉中,腕踝处脉可诊远隔部病症故称“本”,相应的上部脉称为“标”或“末”,《灵枢》中“人迎”与“寸口”以及《伤寒论》“人迎”与“冲阳”即是此例;

其次,古人发现手足腕踝处脉可诊断局部病变,还可诊断远隔部位的`病变,而后在实践中发现刺灸局部还能治疗相应病症,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古人从上下相应的两脉相联系,()形成最初简单的“两点连一线”的经脉循行线,参考连线上的其他脉动处,描绘出一幅与马王堆出土帛书经脉文献记载酷似的静脉循行图;

最后,在古人观念中,“经脉”虽不可见,但其“出”于体表之脉动点可见,体表这些脉动点的轨迹便是“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之经脉的走行分布。《灵枢・经脉》篇十二经中不少分支正是为实现一个内外相连、上下相贯的复杂经络网络系统而增设的。而这类设定是汉代“天人相应”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此外,作者还对针灸的实验研究感到了深深地困惑与忧虑,一方面,流传至今的经络文献中因种种原因有一部分经文是错误的,却也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另一方面,古代文献并没有错,但实验研究者不能正确理解,根据片面、错误的理解所设计的实验也能得到阳性结果。

本书有点大部头,上文只是概括了“经络部”一个章节,专业性较强,因愚本非针灸专业,也只能浅尝辄止,但独到见解确实令愚豁然开朗,不禁慨叹此书不仅从业针灸者必读,凡中医业者皆应读之,方能于杂乱的中医学说之中有所超脱与感悟。

文末想到一则故事――叶公好龙,中医业者大都喜欢无比骄傲和自豪的鼓吹中医的伟大,其理论不知比西医先进几千年,然而诸君若知道中医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耀眼,甚至粗鄙不堪,问君是否还会如此热爱它呢?

相关专题 介绍信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