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滁州西涧作文

墨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墨菡”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改写滁州西涧作文(共24篇),欢迎阅读!

篇1:改写滁州西涧

夕阳西下,天空像是少女的脸颊一片绯红,远处,朦胧的山脉,隐隐浮现,近处,一条荒废的羊肠小道通向山涧......

山涧,野花,蝴蝶在旁边翩翩起舞,一条银色的泛着波光的腰带绕在山涧上,河边有一棵孤树,树下的野草随着风幽幽的摆动。岸旁,有一个废弃的小港湾,一艘小舟正停在那里随着水波静静地漂浮,小舟已经被河水打湿了,舟边还带着新沾的泥土。舟边有一些刚刚露出新芽的荷花娇嫩无比。这时,河水开始涨潮,小舟随着水一荡一荡。紧接着,天空暗了下来,下起了丝丝细雨,雨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绝伦的乐曲,紧密的节奏丝毫不差。

渐渐,雨停了,荷花上的雨水正一滴一滴的流进河水,小舟独自漂到了河心,几条鱼儿正在血色的河中嬉戏打闹。

夕阳西下......

篇2:改写滁州西涧

诗人漫步在树林深处的溪涧旁,特别喜爱那小溪旁的野草。

岸上的两棵柳树上,有几只黄莺在婉转地歌唱,作者却置之不理。因为作者认为幽草代表着安贫守节的人,而黄莺则是那种身居高位的人。

到了夜里,贵如油的春雨哗哗啦啦地下了起来,春雨过后潮水涨得更急了。

野外无人看管的渡口,现在空无一人。船夫都不知上哪里避雨了,只剩下几叶小舟静静地漂横在水面上。

岸上的`幽草、涧边的柳树、柳树上的黄鹂、贵如油的春雨以及自由自在地飘横在水面上的那艘小船,一起构成了 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爱安贫守节、不高居媚的情感,也体现出了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悲伤情感。

篇3: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阳春三月,晴朗的早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干爽的清香味,是阳光烘烤出来的木头味道。天空干净极了,像大块浅蓝色透明的玻璃。

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柔和的春风就把它的温暖洒在世间万物上。桃花好似少女的心思,不知不觉从枝头上冒出来。我独坐在窗前,望着柳树抽出嫩芽,这才意识到春来了。我心血来潮,想去滁州西涧观赏春景。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滁州西涧,一路上,黄鹂歌婉转,绿柳舞婀娜,野花处处开,到处是芬芳,小鸟在枝头展示它优美的歌喉。小草冒出它油绿的身姿,柳树姑娘对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梳理它长长的秀发,春是多姿多彩的,滁州西涧更为春增添了一抹绿。

有人喜爱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人喜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山瀑布。我却只喜爱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野草。山涧里流淌着的清泉把它们洗得一尘不染,小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茂密葱郁的树林深处,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婉转动听。啊!这是黄鹂在歌唱,小燕子也飞来和黄鹂一起享受春天的乐趣。这时,泉水的“叮咚”声,春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加上黄鹂婉转动听的歌喉,好一首春天交响乐啊!

傍晚总是要来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拍打着河面,来得更急了!河面像潮水一般,把小河都填满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一切显得十分寂静,一只小船在河面上漂来漂去,多么孤寂啊!

篇4: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一座座青青的小山环绕着滁州城。春光明媚的一天,诗人信步出城,欲至幽谷中踏青游玩。山涧的河水悠悠的向山下流淌着,流水潺潺,不时的与河中凸起的岩石相撞,叮咚作响。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诗人为之窃喜不已,正想用手拨弄这枯黄却有如此蓬勃生命力的草儿,忽然,河对岸那阴翳茂密而幽深的树林里,传来了黄鹂清脆而婉转的歌曲。树丛中的枝条,有的旁欹斜出,有的参天干枝,直刺苍天,在晚霞的余辉里,显得几分雄壮。

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诗人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诗人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

放眼望去,郊野渡口,早已空无一客,摆渡人已收起船槁,进入船舱,悠然而卧,谛听风雨夹击河水的澎湃声。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

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的胸襟顿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会心而笑。

篇5: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一场春雨过后,天空变蓝了,花草喝足了雨水更有精神了,树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小鸟们在自由地唱歌,空气变得格外新鲜,诗人迈着轻快地脚步,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河边小草绿油油的,有人喜欢大树,小人喜欢小草,可是诗人却喜欢那性格坚强的小草。

这时,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诗人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悦耳。抬头一看,原来是黄鹂在唱歌,可怎么不见黄鹂啊?眼前这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树叶把黄鹂身体给盖住了,所以只听见叫声,却不见黄鹂的身影。因为春天的晚上,春雨下得又大又急,正好河水涨满了,河床变宽了,往前一看,有一只小船在河中央,船上一个人也没有,摆渡的人也回家了,小船在河中荡漾,在水面上漂来漂去。

诗人被此景谜住了,仿佛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于是,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篇6: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一天, 韦应物闲着没有事,就要出去散步,透透空气,不知走了多久,他来到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这里就是在滁州县城西,俗名上马河的西涧,因为韦应物曾做过滁州,江苏,苏州等地的刺史,所以韦应物对这里不是非常陌生。

在这里有唯独在涧边自甘寂寞的小草,那不远的树林深处3的传来那黄鹂鸟悦耳动听的鸣叫声,让韦应物如痴如醉,便不知不觉中吟出上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正在他沉思下两句时,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下起了蒙蒙的细雨。正赶上河水涨潮,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了。

这里是郊野的渡口,行人本来就很少,此刻更没有人来往了。就连划船的船夫也不在了,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渡口边漂浮着,韦应物见了此景,只好忧伤的写出下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篇7: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捧着《滁州西涧》,摇头晃脑地读了一遍,打个哈欠,把头埋在书里,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诗人韦应物。

忙完滁州一天的公务后,我独自坐在房中,手持一卷书,望望窗外,太阳已经偏西,慢慢靠近磬竹山。正准备静心读几段美文,可近几天的琐事使我腰酸背疼,不如趁天色未晚,去饮马河边走走吧。

沿着羊肠小道,我缓缓地踱步,无比欣喜畅快,临近傍晚,春意正浓,柔嫩的幽草静静地长在路边,不惹人注目,却独自绽放,安贫守节,远离世俗,隔绝喧嚣。它们给我带来明亮和清澈,带来一种微微的欣喜,使我轻松了不少。灌木丛的深绿、嫩芽儿的黄绿、树干的棕绿,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泥土的春味儿里含着生命的气息,黄鹂在树林深处啾啾叫唤,这尖锐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官场上居高媚时,向权贵招摇的小人。

暮色由远及近,春雨模糊了远山的轮廓。我踩着湿润的泥土,走到了一条小溪边。溪水湍急地往下游飞逝,一条麻绳拴着渡船,悠然漠然地漂着,横在水中流。舟子不知哪里去了。水声和着雨声,将心灵深处的污垢冲洗干净。听着绵绵细雨,望着涓涓流水,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和忧伤也被冲淡,正当我享受这幽静时,黄鹂声再次打破水声的祥和,只好回头慢慢走回府中。

独自坐在案前,回想着出行的经历。诗兴大发,写下《滁州西涧》。书毕,上下观览一遍深字慢慢变化,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张世界地图。我猛地抬头一看,又回到了书房里。

再回味这首诗,诗人内心悠然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受到宁静祥和的快乐。

篇8: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唐代的著名诗人韦应物,他被贬到了滁州,他的心情十分不好也非常难过,对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感到了忧伤。

一天他来到西涧,他看到了一条小河,小河边那幽静的芳草地,那芳草令人十分怜爱,在那涧水边繁茂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的美妙歌声,是多么的美妙和悦耳,婉转悠扬,让人们的心情愉快,让不太喜欢黄鹂的他,沉浸在涧水边那十分令人疼爱的芳草之中。

到了傍晚,下了一场春雨,细雨朦胧,无声的滋润着大地,河水好像涨潮似的,像潮水一样流的更急了,在野外无人的渡口,小船独自横在河边,他看到了那河水很急,他也很急,也很想回到他的故乡看一看。

春雨哗啦哗啦的下着,渐渐地,下了一层白纱似的雾,好似童话世界里的仙境一样,慢慢地雨停了,在河面上的小舟好像被潮水似的'小河水横了。

他虽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无奈和忧伤,但他看到的好似画一般的美景,看到了这般美丽的景色,哪位诗人不会诗性大发,他大声吟诗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篇9: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我踏着湿漉漉的林间小路,深吸着清新的空气,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

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绿得使人清新,美得使人动心,我十分喜爱,心头不由生起了一股淡淡的喜悦。

河岸上茂密的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清脆动人。我欣赏着这如画的情景,无比舒畅。

因为傍晚刚刚下了一场春雨,河面就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更快了,哗啦啦的响声,仿佛是小河在弹一首清幽而快的曲子。我听着这鸟与河奏出的天籁之音,不由地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呀!”

在这夜色中,已经没有人再渡河了,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小船独自横在河面,被风雨清洁后,又被河流洗刷了一遍又一遍。无人与我共享这大自然的美,我独自欣赏着,感受着……

篇10: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一座座青青的小山环绕着滁州城。春光明媚的一天,我不自觉地又走到滁州西郊的那条小溪,欲至幽谷中踏青游玩。山涧的河水悠悠的向山下流淌着,流水潺潺,不时的与河中凸起的岩石相撞,叮咚作响。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远处山峦背后传来几声清脆,想必一定是站在树梢的黄鹂,喳喳叫着春天。同样是不谙世事,同样是无忧无虑,所以那清亮的小曲儿,瞬间把眼前的世界渲染得嫩绿清透、一尘不染。伴着暮色的降临,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我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我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

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溪水流过一处早已荒废的渡口,一叶孤舟静横其中,任凭雨水沁入,溪水拍打,就是静静地、静静地,风拍横斜就横斜躺着,雨打船正就正直泊着。没有人知道它从何处来,更没有人知道它要到何处去。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看到此情此景,我的胸襟顿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会心而笑。

篇11: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品,在诗人韦应物创作这首诗中还有一些小故事呢。

一天,韦应物闲着没有事,就要出去散步,透透空气,不知走了多久,他来到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这里就是在滁州县城西,俗名上马河的西涧,因为韦应物曾做过滁州,江苏,苏州等地的刺史,所以韦应物对这里不是非常陌生。

在这里有唯独在涧边自甘寂寞的小草,那不远的树林深处的传来那黄鹂鸟悦耳动听的鸣叫声,让韦应物如痴如醉,便不知不觉中吟出上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正在他沉思下两句时,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下起了蒙蒙的细雨。正赶上河水涨潮,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了。这里是郊野的渡口,行人本来就很少,此刻更没有人来往了。就连划船的船夫也不在了,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渡口边漂浮着,韦应物见了此景,只好忧伤的写出下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就是这样的小故事,所以韦应物回到家后,提笔便写出了这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篇12: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你去过滁州吗?假如你要去滁州旅游,那一定不要忘记去滁州西边的山涧,因为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如果你真得去了,那你一定会被那里的景色吸引住的。

在山涧的岸边,有几丛美丽的小草,十分惹人喜爱,突然一阵黄鹂的歌声传来,打破了山涧的宁静,抬头一看,几棵枝叶非常茂密的大树长在山涧的旁边,原来黄鹂的歌声就是从那几棵大树上传来的。因为树上的枝叶非常茂密,所以我们只能听见黄鹂的歌声,却看不见黄鹂的身影。

春天,正是河水上涨的时候,傍晚的一场急雨使涧面一下子加宽了。在这样的野外,没有人会摆渡。只有小船在涧边独自飘荡。

啊!那里的风景真美丽呀!

篇13: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一场春雨过后,天空变蓝了,花草喝足了雨水更有精神了,树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小鸟们在自由地唱歌,空气变得格外新鲜,诗人迈着轻快地脚步,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河边小草绿油油的,有人喜欢大树,小人喜欢小草,可是诗人却喜欢那性格坚强的小草。

这时,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诗人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悦耳,抬头一看,原来是黄鹂在唱歌,可怎么不见黄鹂啊?眼前这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树叶把黄鹂身体给盖住了,所以只听见叫声,却不见黄鹂的身影。因为春天的晚上,春雨下得又大又急,正好河水涨满了,河床变宽了,往前一看,有一只小船在河中央,船上一个人也没有,摆渡的人也回家了,小船在河中荡漾,在水面上漂来漂去。

诗人被此景谜住了,仿佛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于是,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篇14:滁州西涧改写作文精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中第一句描写涧边寂寞的幽草,表现出了景色的宁静和幽雅,第二句写茂密树林中传来黄鹂优美的歌声,打破涧边的宁静,显的有生机。后两句也是动静结合,晚潮来时下着春雨,水势更猛,郊外渡口此时是无人踪迹,只有一条漂浮的小船。

此诗动静结合,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让我联想到杭州美丽的西湖,再联想到杭州正在申办成为文明城市,需要这样的西湖。我们不要去破坏这美丽的西湖,和其它河道。而是用双手让西湖更加美丽。

我们不仅要对西湖这样,对杭州每个地点、每样公物都要认真保护。这样杭州才能评上文明城市。

篇15:韦应物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注释】

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简介】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

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篇16:滁州西涧 韦应物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滁(chú)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赏析】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篇17:《滁州西涧》韦应物

《滁州西涧》韦应物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篇18: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篇19: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 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 怜:爱。

4.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 野渡:郊野的渡口。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篇20:《滁州西涧》教案

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 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篇21:《滁州西涧》教案设计

《滁州西涧》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

2.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

3.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

4.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更深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二、释题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读课题。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

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

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

2.这首诗写了什么?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参见《教师用书》)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四、品读诗文: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

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反复读读,玩味玩味。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生命力展现了出来。)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

(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

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

(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境中去„„

B. 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

从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

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横”。

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

C. 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

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带”: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不适合后面的`“急”。)

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情境呢?

(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诗词的意境大不相同。)

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用词。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

(“无人”“舟自横”“幽草”)

总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感情诵读)

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

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

(生自由发言。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总结: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师生同背诵)

六、当堂作业:默写此诗。

教学反思:

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长。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充分了解诗的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进一步领略我国灿烂辉煌的悠久文化的神韵

诵诗中句 读古诗分初读古诗、精读古诗和研读古诗三种情形。通过诵读把自己能体会的情感、认识都流露出来。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在课堂上创造学生、作者和教者之间情感相同、心灵相融、协调互补的积极氛围。学生初读,能初步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但当深沉的含义却无法领略得到时,就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通过精读古诗,进一步研读、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赏诗中景 夏老师以初读后问:诗中哪些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抓“幽草、鸟鸣、潮急、舟横”四个景深入研讨。周老师以初读后问:诗中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部分。抓关键词“幽”,把“幽草”与“青草”对比,把“深树”与“绿树”对比,抓“鸣”学以声衬静,然后抓“独”,一步步体会诗人独特的景,比注意了赏诗的学法指导。总之,赏景是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心境。

悟诗中情 本诗的“情”学生很难把握,这就需要巧妙地引导。古诗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揣摩、品味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怀。夏老师的课上抓“舟自横”渗入。学生赏景中认为“舟自横是无人摆渡,诗人无法回家而心急。教师点出要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必须了解诗人当时的写诗背景,于是出示了资料,学生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与诗景对应,从而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是人的感情。

写诗中意 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深刻,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两位老师都注意了”写“的训练,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篇22:山水诗——《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滁州西涧》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滁州西涧》原文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滁州西涧》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滁州西涧》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滁州西涧》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1]”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滁州西涧》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此一篇。

篇23:滁州西涧(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注释

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篇24: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小传】: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

相关专题 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