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初中作文

焦虑哒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焦虑哒咩”参与投稿,下面给大家分享春江花月夜初中作文(共14篇),欢迎阅读!

篇1:春江花月夜初中作文

春江花月夜初中作文

寂寞的圆月镶在孤独的黑夜中,如一颗被黑色冲荡的璀璨的黄宝石;被月华浸过的春水变得格外闪耀,那如同是泪光的波涛在向远处深深地呼唤……

春水曲曲折折地蜿蜒着,带领着月光,彼此配合地多么默契。春水湿润不了的,由月光来抚摸;月光触碰不到的,由春水来代替。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包括平日里那些泼辣的花儿都温柔地轻闭双眸。白霜般流下的月光,丝绸般撒下的春水,是他们宁静了那一片树林。

村庄也被月光弥散了。周围,是松针颤动的波浪,是田鼠轻微的喘息,是水车摇摆的涛声。偶尔飘过的白云投下村姑遥望的影子,清澈的.眸子和丝丝屡屡的黑发,在静静地守着这一泓春水,一轮明月。

远方的游子此时是否也在对着圆月叹息?掬起一波春水,对着遥远的乡土,轻轻地将他们埋葬。

故乡,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有儿时的快乐,成长的悲伤。

月光,就要西沉,摇荡着离情,撒满了江边的树林。

今晚,亦或是明晚,自己是否能乘着小舟,在春水的指引下,驶向村庄;亦或是乘着寂寞的月光,回到故乡?

篇2:春江花月夜的初中作文800字

江楼钟鼓

临近黄昏,太阳开始逐渐地西沉。空中的云,被即将西下的夕阳染成了各种色彩:深红、浅红、桔黄、淡黄……突然,不知是谁敲响了江楼的钟鼓,鼓声顿时响彻云霄。随着夕阳逐渐下沉,鼓声由远到近,变得更加响亮,节奏也骤然加快……突然,鼓声戛然而止,再抬头看看夕阳,只能看见一点点残存的余辉了。

月出东山,风迥曲水

月亮急急忙忙地钻了出来,它来到东边的一座山石旁,开始一点一点地向上爬。还未等到太阳完全落下,它已经爬到了高空。此时,日月同辉,交错的光线轻抚着江面,一波波的浪花涌上江岸,拍打着,嬉戏着……

花影层叠,水深之际

天色逐渐地暗了下来,太阳早已不见了踪影,此时的景色,真可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现在独占着夜空,蓝黑色的天幕把它衬托得更加明亮,也更加可爱。它好像是一颗天空中的`明珠,又好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云,缓缓上升。远远望去,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姐姐正在奔向天庭,飘飘如仙……风继续吹着江面,水波呼号着奔向远方。在视野的尽头,水天连成一色。

渔歌唱晚,回澜拍岸

看哪!在水与天的交界处,那一点点,一片片的白色是什么?那是满载归来的渔舟呀!江面上白帆点点,犹如某位画家轻轻地在这块蓝黑色的幔布上留下的点点色彩,惹人遐思。那些点逐渐地变大,一只只渔船的轮廓便更加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了。听,渔歌号子!渔夫们的歌声铿锵有力,响彻云霄。渔夫们似乎在用这首歌表达着自己满载而归的愉快心情,歌声融入这迷人的夜景中,使得这景更美,人也更美了。

桡鸣远濑,欸乃归舟

群舟竞归,浪花飞溅,船桨在江面上划过一道道水痕……

尾声

星星出来了,都在一闪一闪地眨眼睛。月亮冲破了云层的阻隔,静静地在悬在夜空中,显得格外皎洁。夜深了,江面逐渐地沉寂了下来。

明天的景是否也这样美呢?

篇3:浅析《春江花月夜》

浅析《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然后,作者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春潮。

3、语言清晰,结构严谨。

《春江花月夜》全诗语言清晰,对仗工整,韵律婉转,浓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有强烈的节奏感;又由于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

艺术中国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艺术中国

二、该诗的艺术价值

艺术中国

1、对唐朝后期作家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对民族审美积淀的形成,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来写月亮的诗歌中,《春江花月夜》当属第一。曹公的那句“何处秋窗无雨声”与“何处春江无月明?”如出一辙。从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能窥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历史上咏月名句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虽然都是旷世杰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样浑然天成。

2、对其它姊妹艺术的影响

唐诗《春江花月夜》对音乐,舞蹈等相邻艺术也有其深远影响,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乐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据说此曲用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为作者受到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开头的一段诗句的启发,乐曲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花影层叠的迷人景色。尽赞大自然的绮丽美色,尽情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意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杰作,她表现了祖国山川的秀丽隽永和优美宁静,她用中国特有的音乐旋律来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她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点,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备的。她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难得的佳作。张若虚仅凭这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扬名。

历代文人都给这首诗以高度的评价:

艺术中国

清末王凯运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较为公允地指出了它的源流、地位和影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文人闻一多先生则评价这首诗: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赞扬张若虚的贡献是“无从估计的”。

篇4:《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六、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七、课文译文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篇5:《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

篇6:春江花月夜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篇7:春江花月夜

任课年级:初 一 任课教师:刘老师课题:中国古曲   民族管弦乐合奏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0分钟)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古曲,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的主题。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 二、作品简介:(8分钟)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三、的结构特点:(20分钟)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1、    江楼钟鼓: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    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片段。(5分钟) 五、小结: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六、作业 :背唱的主题。

篇8: 春江花月夜

今夜星光灿烂。这是我在奶奶家的最后一个美丽的夜晚。这几天吃完晚饭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院子里欣赏那和蔼可亲的月亮与眨着眼睛对我笑的繁星。

在太原的夜晚,总是暗淡无光的,令人十分失意;而来到这里,每一颗星星,都是那么的灿烂,慈祥。给了我憧憬美好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看着这群星闪烁的夜空,我十分留恋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呼吸这里新鲜的空气,我突然感到十分惬意,让人总是喜欢它,它是那么的可爱,让我总有说不出的感觉。月亮愈来愈暗,像有一层轻纱隐住了它那冰清玉洁的肌肤,惹人十分怜悯这位讨人喜欢的纯洁少女。

许久,天空的星星更加明亮,似乎每一颗星都在向我诉说着一个个美好动听的故事。忽然,我发现了北斗七星在天边高高地矗立着,这个发现使我惊喜万分。

寒风涩涩地向我袭来,我该回屋了。走时,我轻轻地摸着皎洁的月亮与为它增光添彩的繁星,对她们说;“我喜欢你们,宝贝儿!“

篇9: 春江花月夜

月光如潮,我孤独地驾着一叶扁舟,飘荡在早已如明玉的湖面。船儿在湖面泛起一条条水花的同时,我也在心中激起了阵阵哀愁。此刻远在故乡的她或许已经被明月照的难以入睡,挥之不去的月光或许已使她更加思念在外的我。我望着明月,仿佛看见她依然美丽的面庞在明月的映衬下更加迷人,那关切的目光带着一丝丝期盼,不知她此刻是否也看到了我,也许她正在心中默默地祝愿月光能照亮我的路途。

我无奈地笑了,鸿雁飞不过月光,蝴蝶飞不过沧海,鱼龙也只能泛起波纹。这一切我无法改变,正如我心中相思却无法相间,我只能将我的心和着月光,静静地飘向远处,将思念化作清烟飞向夜空。

漫漫长夜终于在月光的脚步下走向终结,可我心中的愁绪却没有随它远去,而是随着太阳升起。江水仍在流淌,时光依旧飞逝。物是人非,一切都在改变,虽然路途在变远,但彼此的心却更加贴近。不只何时才能乘月归去,想到此,烦恼更深,但只要心中有她,她的心中有我,离愁永远只是离愁。“剪不短,理还乱”也罢,“抽刀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也罢。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篇10: 春江花月夜

夜深了,一切都仿佛沉睡过去,唯有空中那一轮明月依旧眷恋着人间,撒下一片亮光,投向春江那一边。

往日流淌不止的春江,此刻也放慢了脚步,似乎在和月儿挥手致意。它静静地流淌着,生怕惊动了水边熟睡的小昆虫。月光皎洁,在春江上亮了一块,波光粼粼,仿佛是撒在水面的钻石,耀眼得很。月影也耐不住这迷人的皎洁剔透,随水摇摆着,一直晃到水的那一边。

穿过了江流,照在岸边,纯白的沙石变得更加夺目,如月儿般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已分不清是月光还是沙石。月儿晃到哪儿,哪儿就会苏醒,睁开眼欣赏这月儿的美丽。江水也跟着流淌,为月儿引路,绕过了芳草丰茂的草原,路过了绚烂美丽的花林,如仙境般叫人向往。一切都是那样恬淡,那样柔和,月光依旧那样晶莹洁白,纯水依旧无止境地流淌着,但这天地间却一下子触为一体,天与江连在了一起,一样的颜色,没有界线,站在水边尽情欣赏着,人也就变得心情舒畅。抬头仰望月儿,它还是那样无私地奉献着,为黑夜增添一丝光明,也多一些宁静的和谐。它孤独但快乐着。

篇11: 春江花月夜

望着窗帘被月光笼罩,幻如蝉翼一般,显出无比飘逸.拉开帘子,如瀑的月光立即倾泻下来.多么神幻,多么洒脱.

--题记]

看吧,在烟波浩渺的江潮海浪中,涌出了一轮明月.于是,一刹那间,”月光滟滟随波千万里“,整个江海水面,乃至整个宇宙都仿佛充溢了月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多美,多富韵味的月景.

在月夜,没有白昼的谣言与鲜明,一切都埋没于黑暗.月光淡淡的勾勒出它们美丽的轮廓,神秘而美丽.

你站在月下,让月光穿过你的发梢,流下缕缕灿烂的光芒.任凭你独自享受这月之美,月之馨,月之醉.

月已西移,天穹中的一条条银带衬着那即将逝去的月色,有些恋恋不舍,徘徊着不愿离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畔何人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歌颂月光,它是自然界也是我心中最伟大的美!

篇12: 春江花月夜

月空中,那一片白云渐渐远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上,无限的愁绪,如那长满月光的春江。

无边的江边上,一叶扁舟映入眼帘,是谁,在这无边的黑夜中漂泊呢?是那漂泊在外的游子吗?游子啊!你可知道明月楼上的人儿,此刻正期盼着你的归来吗?

惹人的夜影在楼上徘徊不去,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子,柔美的月光透过窗帘,留在了那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去。思妇的心头满是这月光带来的愁绪,无法排遣。

远方的人儿,此刻的你是否也在床前望着这轮明月,为什么我们只能同望明月,却不能互诉心声啊?我愿意化作那一缕缕的月光照着你,在你的身边。

鸿飞千里,飞不出这月亮的天地,传不来远方的音讯,鱼奋力一跃,皱起满天的波纹,那是我的思念,我的愁绪,远方的人儿,你看到了吗

昨夜,我做梦了,梦里面,花落满闲潭,一片片,一瓣瓣。曾经的它们,是多么的光彩鲜艳,可惜,红颜易老!流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红,江潭上,落月已向西落了。春就要归去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呢?

西斜的月亮一点一点地沉去了,茫茫的海雾之中,碣石潇湘,是看不到尽头的天天水水,到底有几人能踏着这月色归来呢?满腹的离情别绪,伴着这残月之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篇13: 春江花月夜

此时正值春季,潮水哗啦哗啦地从远处的水平面奔涌而来,带着几分张扬,又有几分无奈。一轮明月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静静地散发着皎洁的幽光。

这是一轮洁白无暇的圆月,如同碧玉盘一般,在水面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来一般,是在向独在异乡的游子传达亲人的思念之情吗?还是在传达远方游子对少妇的思念之情?

波光荡漾的江水婉转地绕过长满花草的郊野,载着满江的月光,向青草更青出慢溯。而江岸上的鲜花和树林,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雪珠一样洁白晶莹。就连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在一起,看不分明。这月色就像霜一样,所以霜飞无从察觉,只能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到底谁是第一个在这幽静的江畔看到这轮明月的'人呢?而这轮江月又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到人呢?

是啊!人生虽然短暂,但人类却可以代代相传,一直把人类的文明延续下去,而江月虽然朝隐暮现,但每年看上去都没什么变化,是在静静地等待什么人吗?还是……

江面和天空依旧是连接着,一尘不染。明月依旧静静地悬挂在空中,散发着幽光,长江的水依旧不停地流着,流着……

篇14: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夜航江上,春月花林,春潮涌动,不时感叹生命之夜哉。

春江月色,深沉而厚重,花细碎,月微醉,飘渺夜空中,江流一弯,一丛繁荣的花林呈现在眼前,柔和的月光倾泻在花瓣上,多了几分灵动,让人犹生怜爱之心。

花朵随风摇拽轻揉浮动,时而柔,时而直,时而明暗交替。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还能赏几回?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剪不断,理还乱,落在心头。分不清是月映还是江照月,那江畔中散落的,是白沙还是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慨人生之渺小,人生不过几十年,一弹指间挥去罢了。正所谓,天地无极限,生命若朝霜。

岁月悠悠,游子们徜徉于此。

无尽的江流,花的林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难遣心头那幽幽的思念之情。多少的青舟吟风,多少的默默叹息,世间何人不想做闲人,怎奈何不能尽脱红尘,终有所累之事。

但这已有这泛舟,己有这恬静和春江花月,己是人生难得啊!春江仍缓缓东流,清风徐来。舟头调转,明月当空照,长叹水月随波,潦乱不宁的别绪离情,都随着那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里了。

只不过是人间惆怅客,淡看世间乱浮生……

相关专题 春江花月夜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