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作文600字

起个什么名字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起个什么名字好”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进校园作文600字(共17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这个星期四的上午,我们齐礼闫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今天我们观看了戏曲,一共有五个首先是家人把我请进来、接着是花木兰征途、见皇姑、痛说革命家史、辕门外三声炮。

我最喜欢的是花木兰征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雄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缺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篇2: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青少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感,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戏曲进校园”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中国的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上是一种程式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我手里的马鞭,大家看着就是一根棍,但是在舞台上它就可以代表马,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戏曲大概有360多个剧种,评剧起源于河北,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吐字清楚,语言通俗易懂,表演朴实生活气息浓厚,所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针对评剧舞台上流传较广的唱腔流派,青年评剧团的老师们也为同学们一一进行了演示,带来了评剧的经典桥段,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戏曲魅力,一招一式令孩子们频频叫好。老师们还用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释了生、旦、净、丑等戏剧角色的特征,介绍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基本功的要求。随后老师们还邀请了台下的学生上基本功的要求。随后老师们还邀请了台下的学生上来一起进行学习和表演,台上的同学们学得认真,台下的同学们看得也认真。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文化、感受地方戏曲魅力,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加强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篇3: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篇4: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今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搬着椅子来到操场上等着观看今天的活动戏曲进校园。

活动刚刚开始,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女人走上舞台,没错,它就是今天的主持人,他的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她仿佛像一个仙女一样。第一个节目开始了,名字是《一家人欢欢喜喜把我请》虽然我坐在最后一排,但是我依然能看见台上表演的人们。听他们那些奏乐的人,把乐曲做的高低起伏,加上他们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节目是《花木兰》花木兰刚刚开始,只见一个身穿淡蓝色服装,头戴金色发饰的人走了上来,我猜它一定就是花木兰,他在台上来回走动,时不时的抬下脚,表情非常投入,好像他真的就是当年那个花木兰,她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非要上战场的决心,他不怕死。也不怕为国牺牲。

今天看了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比如花木兰为什么非要上战场?因为他想证明与子不是不如男女子也可以像男人一样上战场打仗,而且是打胜仗。他去参军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餐具的女人,可他们是不一样的,那个人知道这次如果去的话那就必须要上战场,上了战场就必死无疑,他说:“”咱们走慢点儿,万一可以迟到一下不去上战场呢?!”可花木兰坚决不后退,它反而加快了脚步,说:“”你怕死我可不怕,我要证明女人可以比男人活的更潇洒,可以和男人一样打仗,打胜仗可以得到世人的赞美!”花木兰抱着一颗不死不回归的决心,而这些决心被演员们演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真的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这些演员们,他们真的很专业,我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这些演员们专注学习豫剧,演出来的戏曲让人们看着特别开心。

今天让我见识到了这些演员的功夫,他们真的很厉害,让我真的很敬佩。

篇5: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剧进校园有感

我是一名高中生,来自郑州市第五十三中学。在参加活动中,我感受到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需要有人去延续传承。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黄梅戏。据了解,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那天我们观赏了众多戏剧,还有戏剧大师亲自给我们讲解戏剧的知识,是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那天的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映衬这戏剧的舞台,更显得自然和谐,赏心悦目,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我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跟我相同的感受,至此,有感而发。

篇6:戏曲进校园作文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戏曲进校园》观后感《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篇7:戏曲进校园作文

星期二下午,我们学校里来了一群人,是剧团的人,他们是来给我们表演的,来表演戏曲的。有的同学说了:“让俺们看这戏曲干啥呀?我们看看有啥用啊?”尽管他们这样说,但大家还是想瞧瞧。这不,大家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往操场上赶,想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主持人上场了,他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但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一直在想着这群戏曲艺人是怎样表演的。主持人大声说:第一个节目是“戏曲广播操”,台下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只见一个个貌美如花的阿姨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登上了舞台,她们都面带着动人的甜甜的微笑,个个动作做到了最好,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的赞叹声和热烈的掌声。虽然这个体操是我们天天都要做的,但任何人都没有这几个阿姨做得好。这几位阿姨做完这套广西区广播体操后,台下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第二个节目是川剧表演――变脸。”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台下的同学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想看看这表演“变脸”的大师在哪里?看着看着,一位身穿红色和黑色大袍的人上了台,不用说这位就是表演变脸的大师啦。同学们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变脸大师的精彩表演。大师表演着威武标准的动作。“看变脸啦!”有一个同学尖叫道。我一看,真的,从红脸变成了蓝脸了,这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大师转了几圈,袍子一甩,又变了,蓝脸又变成黑脸了,看的我目瞪口呆,张着嘴巴半天合不上。黑变粉、粉变白……这也太神了,这位叔叔真的太棒了。

我觉得今天这个表演太精彩啦,你觉得呢?

篇8:戏曲进校园作文

今天,学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这次活动形式新颖,采取的是戏曲知识讲座与现场互动演出进行结合,令人印象深刻。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了这个活动。

通过主持人精彩的解说,我们了解了黄梅戏的起源、行当以及池州傩戏的起源、分类、寓意等有关戏曲传统文化知识和内涵。之后,主持人告诉我们,今天要表演的节目有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和池州傩戏《舞伞钱》。

“当,当,当”,锣声响了,表演开始啦!黄梅戏剧院的艺术家们精彩演绎了传统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这一对扮成夫妻俩的演员跟着鼓声一边唱着,一边做着动作加以配合,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掌声、唱戏声,声声入耳。表演完之后,黄梅戏艺术家又在现场教我们唱传统戏曲《天仙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戏曲魅力,体验到了优秀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有趣的是池州傩戏《舞伞钱》,只见两名演员头系红巾,戴着两张笑嘻嘻的面具,其中一人手持一把上面系着许多布条的巨型伞,另外一人手持一枚巨型铜钱,上面还铸着八个字:一帆风顺,国泰民安。开始表演了,只见一名演员旋转着伞柄,伞上面的布条飞快地旋转着,似乎飞了起来,五彩缤纷的像一朵盛开的花。另一名演员挥舞着巨大的铜钱,他们在舞台上跳跃奔跑,充满了喜悦和幸福之情,持续了好长时间才停下来。顿时,台下响起阵阵喝彩声和掌声。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去延续这份辉煌。

篇9:戏曲进校园作文

今天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观看。我们学校请了戏剧组的人们,早上的第一节课建好了舞台。

在第二节课开始,舞台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唱戏的人很多。他们的服装不同,各式各样的,有包青天,等等。舞台的后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屏幕。一共演了五场戏,每一场戏都很精彩虽然有唱的听不懂但是舞台旁边有字幕。大屏幕上的图片随唱的戏而变化着,图片上的人物,是以前的老照片,和演的一模一样,甚至连人物也都十分相似,在台下看根本看不出什么破绽。

我最喜欢听的是,穆桂英挂帅。也称花木兰,豫剧音乐剧《花木兰》由“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石磊担任导演和剧本创意,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女儿陈小香担任艺术指导,常派再传弟子连德志领衔主演,81岁高龄的豫剧大师王素君、唐派名家袁国营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甘当绿叶,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演员李多伟、杨历明、吕军帅等参加演出。

演出中,常派经典剧目《花木兰》中的15个唱段并未删改,而是采用了新的民族交响乐队,以朗诵《木兰辞》做串联,加入了伴唱、合唱、轮唱等现代音乐形式,但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常派唱腔。演员全部彩扮演出,保留全剧的戏剧性,舍弃过场戏,演出进度比传统豫剧更明快,很多戏迷不由自主地跟随乐曲哼唱起来。

谈到此次演出的创意,石磊表示,今年是国务院授予常香玉大师“人民艺术家”十周年,也是常香玉大师逝世十周年。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深受广大戏迷观众喜欢,但许多学常派者在表演时不顾人物身份,不分戏剧环境,不论内心情感,一味地强调奔放和激越,丢掉了婉约和柔美,这是对刚柔相济的常派艺术的一种误解,常派需要“正本清源”。因此,在保留常派艺术流派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恢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那种“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以虚拟实”、“无中生有”的空灵质朴的独特艺术风格为宗旨,这就是用“新古典主义”演绎经典的目的所在。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我非常喜欢戏曲,我的奶奶是一个戏曲迷,只要一有戏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放下,渐渐的我也被他带的爱听戏,爱听戏就像现在听音乐一样,虽然有的我听不懂,但是我慢慢的了解中国戏剧,学习戏剧。

篇10:戏曲进校园作文

戏曲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艺术细胞,让他们更积极、活泼地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儿香……”一群小朋友踏着标准的踏步,小身子拧成“子午式”,大眼睛瞪得炯炯有神。在活泼明快的戏曲音乐下,北京回龙观育新学校京剧社团的孩子们用既规矩又稚嫩的嗓音,演唱京剧经典花旦戏《卖水》中的表花片段,为即将到来的“国戏杯”戏曲小票友大赛做准备。

当下,“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将古老戏曲融入当代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现在,很多家长重视孩子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而戏曲中不乏中华思想文化和名著经典,其表演手法也有助于人们体会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从中小学戏曲教育入手,开设戏曲课堂,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传承国粹,另一方面也能成为中小学特色教育建设的强大助力。

不少戏曲专业教师在刚踏进校园时,会面临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像“京剧是什么”“为什么唱戏时的声音那么奇怪”。这些问题反映出当今中小学生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戏曲的有限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灿烂的戏曲文化一无所知。戏曲初进校园时,一些学校在政策扶持下,免费为学生聘请了专业戏曲教师、开设戏曲特长班。但受大大小小的辅导班、艺术班的冲击,戏曲在很多家长那里遭受冷遇。

导致戏曲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判定戏曲无法带来直接的效益,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戏曲在中小学考学、升学中不占优势。另外,大部分年轻家长自己没接触过戏曲,不知道引领孩子去学习。

事实上,戏曲并没有落伍、跟不上时代节奏,只是需要我们赋予其赖以生长的环境。作为一名中小学戏曲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戏曲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远比人们想象得大。手、眼、身、法、步,每一个动作和声腔呼应――戏曲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艺术细胞,让他们更积极、活泼地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在中国这片深厚的土地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的戏曲艺术都应当被传承。如果说戏曲能够让当代青少年增加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理解、提升人文素养,那么当代青少年对戏曲的学习、吸收和探索,则滋养了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尚科学,远离愚昧,反对谬论。正如艾伯特。爱因斯坦所说的: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真理,探索科学的奥秘!

篇11:戏曲进校园作文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戏曲剧种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在消失,观众老化分流,“戏迷““戏粉”锐减,戏曲衰落,前景堪忧。,中国戏曲孤独的守护者们一直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坚守定力,苦练内功,遏制流失,用心传承。当然,在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戏曲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时,也有--种现象,即习惯于在继承与创新这对关系的讨论中本能地维护传承的价值。强调对戏曲本体的坚守,这是不错的,多年来正是这样的价值倾向保证了戏曲的存续。但是,对于一直在寻求更好发展的戏曲来说,另一对关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戏曲传承与传播的关系。传承保证戏曲本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走样,保持其内在的规定性,保证这个文化种子的基因不变异,保持其特殊的审美质量和精神。传播则是传承得以存在的阳光雨露。在戏曲行业走向复兴的初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传播的价值,捕捉传播的机遇,选准传播的途径,瞄准传播的优先群体。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篇12:戏曲进校园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观看表演的'时间终于越来越近了。我们兴奋地带着椅子来到操场指定位置坐下。只见主席台气派而又喜庆,红色的地毯,红色的背景墙,上面赫然印着“曲艺名家进校园”。

同学们翘首以盼,迟迟不见表演者到来,同学们窃窃私语,掩盖不了心中的激动和焦急。随着著名曲艺家姜昆和戴志诚及其他表演人员的有序到场,台下的观众的情绪也高涨起来。“同学,我校特地邀请了曲艺家名姜昆和戴志诚先生……”。主持人字正腔圆地说着开场白。

第一场是一胖一瘦的两位相声演员。伴着他们的自我介绍,台下的掌声也就响起来了。说起相声,大家都会想到德云社吧,想到郭德纲、郭麒麟,秦霄贤……但台上两位相声演员的表演也不比他们差。他们讨论的主要关于智商与反应速度,其中就有这么一个问题:树上有10只鸟系住了,拿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同学们在下面踊跃地讨论,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答案,与周围的人争论。台上相演员把题目又说了一遍,并且边说边做着把鸟系在树上的动作,我们恍然大悟。

随后上场的是四个穿粉色大卦的,比我们年龄还小的稚气未脱的男孩,我们疑惑着,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他们以盐城方言为题,打着快板,讲着地地道道的盐城方言。坐在下的我们时时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说,并开怀大笑。他们的表演让我们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本,要记住自己是盐城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小演员有如此精湛的表演,肯定花了不少功夫在吧,着实让人佩服。

著名快板演员,给我们带了一段绕口令串烧,因为坐得离舞远,虽然有时听得不太清楚,但始终可以感受到这快板演员表演技艺之高。紧接着的相声演员,又给我们带来了双簧表演。一个年纪较长的相声演员仅用几分钟的时间,背对着舞台画了一个简单的妆容,在他转身的瞬间,便赢得不少欢声笑语。他坐在凳子上,另一个演员躲在凳子后面,拿着话筒,前面的人听着后面人的指令做动作,有跳芭善舞的,有模仿西游记女儿国国王的,有唱串烧歌曲的……总之,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最后,我迎来了真正的重头戏,是由姜昆和戴志诚两位著名曲艺家为我们表演的相声,两人配合默契,台下忽而寂静无声,忽而笑声连连……真不愧是大师级别的!他们的表演很是精彩,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掌声不断,欢笑相随,节目接近了尾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在这样一场视听盛宴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篇13: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我国几千年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是我国的民族风格特色之一。

今天我们学校就举行了一场关于戏曲的活动――戏曲进校园。我们激动万分,到了第二节下课,我们排着队有序的入了场。节目开始了,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戏曲,宣布现在开始。开始表演节目了,第一个节目是孙悟空借芭蕉扇。孙悟空真是武艺高强呀!剩下的节目更是五花八门!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的戏曲基本功展示,空翻,铁铺翻等。

看完这些戏曲,我很佩服他们。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之所以演得这么好,可都是平时练的呀!

篇14: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今天上午,我们学校进行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河南不光有食物的特色:烩面。我们河南也有很有象征的豫剧。

以前我认为戏曲都是一些老掉牙的东西,动作很慢,说话很慢,没有一点节奏感,跟不上现在的潮流,但是,你认真看一看,认真听一听你就会发现,戏曲其实挺有趣的。

首先是花木兰征途,同学们很激动,人山人海,整个校园都洋溢着戏曲的气息,花木兰后面插着一把剑,手里拿着马鞭,并说着:“谁说女子不如男?”从头到脚五颜六色,好看极了……花木兰唱完之后,还叫了几个同学来学习唱戏,同学们都唱的津津有味,下面的观众也不由自主的唱起来。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篇15: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星期五,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今天我们学校开展了20xx年二七区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上,来看好听又精彩的戏曲。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了豫剧:在河南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还有许多戏曲如:京剧、越剧、黄梅戏、

接下来都演了:《花木兰征途》、《见皇姑》、《痛说革命家史》、《辕门外三声炮》。我最喜欢的是《花木兰征途》和《见皇姑》。

《花木兰征途》主要讲了:木兰替父从军,在途中遇到了刘忠,开始谈论起来。谈论中我最喜欢花木兰说的一句话:刘大哥讲那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还有就是《见皇姑》,讲了包丞相定附马爷的罪。皇姑来见包丞相,来要附马爷,包丞相说,附马爷犯了欺君之罪,体现了包丞相的铁面无私。

这次,长辈们千里迢迢来我们学校表演戏剧,让我们了解传统艺术文化?不仅传承经典,还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篇16: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培养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遗产保护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5月24日“戏曲进校园”来到中牟县大学路小学,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戏曲艺术盛宴。

主持人首先给全体师生介绍了戏曲的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乐队老师现场演奏,同学们认真聆听。戏曲联唱引起了

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卷席筒》小仓娃扮相滑稽,表情丰富;《包青天》表演的老师,演技娴熟,技巧高超;《朝阳沟》的表演者扮相俊美,字正腔圆,五年级的小戏迷洪静怡也大胆登台为大家表演了w花木兰》选段,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主持人介绍完戏曲行当:生、旦、净、末、丑之后,孩子们也登上了舞台,跟着老师学习基础动作――耍花枪,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赢得了全体师生的赞扬,最后戏曲表演w穆桂英下山》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

本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广大师生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让大家了解了戏曲,关注了戏曲,培养了学生高雅情趣和美学素养,有力地推动了戏曲文化发展。

篇17: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小时候,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随身带着的小电视看京剧。里面的人身着怪异,画着一个难看的大花脸,有的胡子老长了,拖在地上,说话的声音也怪模怪样,咿咿呀呀的真难听。长大了,也觉得京剧没有动画片,电视剧好看。直到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开展后,我对戏曲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今天上午早读时看见一辆车子进来原来是要搭建舞台,因为今天上午将要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之后体育老师组织学生下楼参加活动,坐好后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今天要演的是河南的豫剧。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花木兰这部戏曲她身穿蓝色衣着,戴着头饰,拿着马鞭,身旁挂着一把剑,那威风凛凛的样子,把花木兰演的栩栩如生再加上旁边的伴奏更能显出花木兰的威风,内容大概讲的是:男的在外面打仗,而女子在家里缝缝补补,种地干活等事情。如果没有女子的话,男人吃什么,用什么?所以说女子也可以和男人相提并论。这个戏里我印象最深句子的是:刘大哥讲那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关于戏剧的知识,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相关专题 戏曲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