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变迁作文

Tomat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omato”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厨房的变迁作文(共14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厨房的变迁

厨房的变迁

人是铁,饭是钢,三餐不吃饿得慌。这并非说贪吃之辈,民以食为天嘛。我生长在农村,对此感受尤为深切。厨房便是服务于此,且能折射出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厨房也有了很大的飞跃。

自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然而,老百姓的温饱仍难以得到保障,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插入,人们连吃饱都非常困难,有很多人甚至没有吃的,更别说什么厨房了。

那时,有些过得还好的人家才有一个简陋的厨房。不过那也不算厨房,说难听点,就是木头和泥巴的混合物。听爷爷说,家里建厨房,选一面墙,可能是房屋的背面,也可能是山墙,在墙对面挑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在上面堆点土,大约有半人高,用手把它抹平一点,然后在墙和这个土堆之间搭几根木头,铺些茅草,厨房就完成了。里面呢,大不了弄个土灶,可能还有个破锅。门是不需要的,小偷什么也没着偷。且把它叫做“无门连体式”厨房。

改革开放后,按我们农村的说法就是“邓小平让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厨房成了一个独立的屋子,用砖和瓦片搭成一个小屋子,装上了木门,屋子里有水泥和砖砌成的灶台,灶台旁有一个小台子,上面有锅碗瓢盆等吃钣用到的工具。有时菜剩下来,放到锅里一盖,有的人家已经有木头做成的.碗柜了。后来,灶台发展为瓷制,亮晶晶的,没有一点污垢。叫“分体独立式”吧,这在当时的中国家村是相当普遍的。

现在已是建国六十周年,沿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民共走小康路、和谐发展新中国。普通的百姓也逐渐走上了富裕路。那种厨房只有一些农村家庭才保留着了,家里有年青人的,早就拆掉建新的了。普通的小镇上,厨房里也是遍布电器。就算是不富裕的家庭,也有电饭锅、微波炉、油烟机、电磁炉、豆浆机等一系列厨房电器,少数人家仍保存着煤气。城市里自然不用说,新型的电器整洁地摆放在厨房里,瓷器已被质量很好的玻璃和木质代替。在那样的厨房里准备饭菜,你会觉得烧锅做饭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人们住在楼房里,所以厨房又成为了房屋的一部分,但是那已经不是当初的一部分了。厨房完全融入了生活,这种“和谐融入式”厨房,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味。

厨房巨大的变迁象征着中华民族飞一般的和谐发展。建国已六十周年了,回想起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话,仍是激动不已。未来的厨房会有更大的变迁,未来的中国会实现更快的腾飞。

篇2:厨房的变迁作文

一个宁静的晚上,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我们一家人开饭了!

突然一个疑问从我脑中闪过,“婆婆小时候用什么来煮饭呢?”我便转过身,问婆婆:“你小时候是用什么来煮饭的?”

婆婆笑着回答:“我小时候都是自己出去捡柴火,回来烧水煮饭,柴火有时阴天不好烧,很麻烦!后来,有了蜂窝煤,要做饭时先生煤火,很慢而且污染环境,烧的时候烟又大,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又过了十几年,那就好多了,用上了非常方便、快捷的电子煤气灶,烧的是天然气,只需轻轻用手一扭,火苗就蹿出来了,免受烟熏的困扰,也不污染环境。现在就更方便了,电磁炉、微波炉问世了。把冷饭凉菜往微波炉里一搁,不一会儿就热好了,非常省心管都不用管。以前吃火锅都是用碳或酒精加热,现在用上电磁炉,把插头一插,还可以调节温度,温度高了机器会自动进入保温状态,也不怕煮糊了!”

听了婆婆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观,作为学生我们应当从小立志,为长大创造更多的发明而努力!

篇3: 厨房的变迁作文

我的家乡位于大纵湖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如今的家乡已经今非昔比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发达,一个个村庄焕然一新。就连小小的厨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不久,我家搬进了新居。爸爸、妈妈带着我和爷爷、奶奶去镇上参观。一到新家,奶奶是左看看,右摸摸,脸上乐开了花。

奶奶是个“烧菜能手”她最关注厨房了!我带她来到厨房,“那是什么?”奶奶指着油烟机让我看。“哇,好气派的油烟机”我眼前一亮,不禁发出声来。我走上前细细地看。呵,还是老板牌的呢!

这时,奶奶感慨地说“我们那时的.厨房,可真差劲,又小又暗又潮湿。在灶旁安个风箱,一边煮饭,一边抽风箱,一边添加柴火。若是火灭了,就得拿根竹筒对着灶头吹。不吹不要紧,一吹浓烟跑出来了,整个厨房烟雾弥漫,熏得人直流眼泪,呛得直咳嗽。”

“唉,过去的事别提了”爷爷连忙打断奶奶的话,“还是看新房子吧!”我们又看起了厨房:铝合金窗下是造型大方的不锈钢的水池,北墙角摆着一台大冰箱,南边是一排碗橱,上面放着煤气灶……可谓是一应俱全啊!

看到这些,我陷入了深思。想什么呢?“我在想,灶具用不锈钢的才配套呢?”这时,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人要学会知足啊!”爸爸却豪迈地说:“好,有志气!人就要有这种精神,要敢于追求。”

是啊!小小的厨房变迁反映了家乡处处都在变化,人们正在享受小康生活的惬意,相信,我们明天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篇4:变迁

变迁

贵州省仁怀市  贵州仁怀实验中学 八年级一班  张杰

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仁怀县城:

“大虎,还不快去挖野菜!”爹大吼着,一脚把他踹了几步远。

“爹,全县的人都在挖,都已经挖完了,还怎么挖啊?”大虎踉踉跄跄地爬起来。

“去后山,快点,不然晚上汤都不准你喝!”

大虎一瘸一拐地来到后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一根。晚上了,大虎提着30多根野菜回到了破旧的家中。爹叫大虎妹子洗一半煮了,一家人狼吞虎咽之后赶快上了床,免得一会儿又饿得不行。

一家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攥紧的拳头拼命地抵住那不安的胃……

撕扯着狂风的.雪越下越紧,那破旧得千疮百孔的棉絮再也遮不住侵入骨髓的寒气……

21世纪初的一天,仁怀市酒都新区:

“回来了,小虎?”

“呃。妈,我的作业多得不得了,你去给我把电脑打开好吗?我要上网查一些资料。”小虎答道。

“你先来帮我这鱼杀了再说吧。”

“哎呀,又是吃鱼!你换个口味行不?”

“吃鱼能补脑,你小子还嫌?”

“蕨粑的营养价值那么高,跟你说了那么久了,你不去买来给我补补,就是鸡呀鱼的。妈,我求你了!”

“那是饿饭年头的人吃的东西,你以为好吃得很。想吃的话明天我就去买来你尝嘛。”

小虎喜形于色,心花怒放,眉毛扬得老高,哼起了“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脚在木地板上打起了拍子。

窗外的花园里,蜜蜂哼着小曲儿,花儿随风跳起了秧歌,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21世纪代,周末,仁怀机场:

“爸爸、妈妈,我们还是不出去玩了吧,每个周末都飞来飞去,这人挺累的。我们去山野里玩玩吧,反正都是玩儿?”

“好吧,我们改道!”

一家人沿着田间小道轻快地走着。风儿轻轻的吹拂着,柳絮在天空自由地飘飞。欢声笑语随风飘散,直达云霄。

享受生活,已经成为虎子一家及很多人在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指导教师:李国权

简评:用简练、生动、口语化的语言串起昨天、今天、明天“变迁”的珍珠,辅以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于对比中展示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读来让人备感亲切而又精神振奋。

投稿:-4-22 10:37:15

篇5:变迁

时代的变迁

周立波曾经说过“幸福是看出来的痛苦是悟出来的”,在这个时代或许幸福了或许是苦难。但是我们所追求的是幸福是对时代的渴望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家里瞧眼望去,霓虹灯漫天。像是星光点点,又像是一双双迷人的眼,看着我们看着整个世界。重庆的夜景最为美丽,最为吸引人。时光倒退十三十四年,那时的我还正在牙牙学语,那是的我才刚开始睁眼看世界,那时我才看到我辛勤的父母,那是我才看到旧时的重庆就连路灯都很少。就在我快学有所成的时光里,所伴随的也是整个城市的变迁。

就在这些时光中,多了一些口号:“奔小康”。我们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当中,在这个大城市,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房子,宽敞而又明亮。因此我也在这个城市落叶扎根了。偶尔抬头时看见父母,感觉父母随着我的成长他们渐渐老去,养一个孩子不容易,更何况两个女孩子。所以没看到父母为事业愁眉苦脸的时候我的心都是揪着的。

道德的变迁

去年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小悦悦被车碾过十八路人视而不见。最终悦悦不幸离世。”或许这是对于一个才刚刚学会说话走路的孩子一个残忍的解脱,或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也是对于我们广大市民的道德底线的警钟,我们是否该拾起我们落在地上的道德感呢?

白岩松曾经说过“如果在一个时代里,青春正分艰难的被压抑着那么这个时代要怎样才能够朝气蓬勃?如果在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那么这个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对于社会而言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都已失去了保障那么我们的未来又是什么?接二连三的继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之后就是小悦悦时间接着就是校车事件。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什么都不懂,不清楚。可是他们也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的生活被发展的太快的时代给“遗漏”了。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要后头一看,或许后面还有更多值得拥有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中的我,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我在这个时代中是幸福的。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也并不贫穷,我有爱我的父母。我也认识一些充满着理想充满着干劲的青年。我已不是孩子,可能在父母的眼中我永远都长不大,但是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我所应该做的就是回馈与感恩。

田家炳中学高三:林夕

篇6:变迁

谈起运输工具,这可有的谈了。

从几千年前到如今,运输的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捕猎到的食物背到需要的地方,以供需要,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还不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又发明了简单的小推车,最初还是把大圆石头当车轮上面放上木板,推着向前走,这样虽然比手搬和背这省力了一些,但是还不是很方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优秀的品质,我们不屈服于命运。不屈不挠的我们的前辈还在不屈不挠的探索着,既省力又效率高的是运输工具。

后来人们经过探索又发明了马车,速度也有所提升但是运输的东西还是很少,还不是很方便。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中华民族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探索,已掌握了先进生产运输工具的技术。到现在的运输工具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他们有各自的优点,例如:火车的运输量大;轮船的运输费便宜;飞机的速度快。现在的科学技术比远古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技术的发明,这些交通工具的改变,所有的种种,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感想,我们身边种种物体的改变都是因为这些科学人员不屈不挠的研究,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长久不衰,是与这些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我相信我们祖国的明天还会更灿烂辉煌,今后我也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让科学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篇7:变迁

汉字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它的变迁过程复杂而有趣。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3000――4000多年前,名为甲骨文,因为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的,所以名为甲骨文。甲骨文代表了人类当时已经学会怎样去利用汉字的基础,所以,甲骨文也象征着我们汉字历史的开端。甲骨文的字形属象形字,结构一般根据日常中的实物所构造,这种字体轻而又柔软,这是它的特点之一。甲骨文的创造者是仓颉。启发他的不是什么东西,什么物体,而是小鸟的脚印!当时,仓颉就想:为什么我不可以仿照这些脚印来造字呢?于是,甲骨文就这样诞生了。

甲骨文随后是金文,又名铭文。这些神秘莫测的“铭文”分别刻在不同的青铜器上面,上面记述了非常详细的历史经历,现代的人们根据这些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也就帮助我们解开了历史的谜团。随后的发展顺序是这样的:甲骨文、金文、战果文字、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简化字。由此可见汉字的发展过程非常悠久。

以前的甲骨文书写复杂,笔划柔软,而现在的文字书写不复杂,但笔划却钢劲有力。这就是不同时代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变迁也就在于我们人类的进步,正是随着人类不断的进步,汉字才有今天的模样。汉字的变迁是汉字的研究项目中最深奥之一。为什么要说汉字的变迁非常深奥呢?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不就是汉字的变迁吗,一查网站就可以知道了吗。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汉字的变迁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变化,重要的是在于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说,汉字的变迁这个项目的研究是非常深奥的项目之一。

汉字的奇迹代表着我们中国,也是历史发展的开端。

篇8:变迁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里边的水草绿绿的,连小鱼在水里游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家门前有一个小广场,是用水泥转铺成的。周围种着观赏树和各种花草,还有供人们休息的石桌、石凳。广场一角是健身器材,有秋千、滑梯、跑步机、单双杠等。早晨,老年人在广场锻炼、散步、聊天。晚上可热闹了,年轻人在悠扬的舞曲声中,跳起交谊舞;老年人在锣鼓声的伴奏下扭起秧歌;每星期村委会还在小广场放两次电影。

一天,我和小妹在广场上玩耍,奶奶来了给我们讲起了小广场的过去。

奶奶说,原来这儿是一个大池塘。爸爸小的时候经常在池塘边钓鱼,在池塘里游泳。那时候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里边的水草绿绿的,连小鱼在水里游都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八十年代末,人们缺少环保意识,开始往水台水塘里到垃圾,把小鱼下跑了,水变混了,变臭了,最后干涸了,那里成了垃圾场。夏天苍蝇、蚊子嗡嗡地飞来飞去,人们从那里过都用手捂着鼻子。

到了二○xx年搞文明生态村建设,村里修了水泥路,把这个垃圾场建成了现在的小广场。

篇9:变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当同学们摇头晃脑地背《乌衣巷》时,这些活泼的声音一个个调皮地蹦进了我的耳朵里,把我从前的一些记忆碎片找了回来……

“滴答,滴答……”这声音回响在三娥山脚下的小学旧瓦房里,抬头往上看,屋顶有一个小洞,地上的水盆在迎接那些透明的小水珠,灿烂的阳光顺着那个洞照在地上的水盆里,盆里的水变成金色的了,就像有无数个可爱的精灵在跳跃……再一望,那些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正沿着屋檐排着长长的队伍坠入“金湖”里呢!在雨后的阳光下,它们变得像一颗颗珍珠一样,尽情地散发出独特的美,独特的气质。瓦房里挂着旧窗帘,墙壁上的灰浆开始脱落了……屋子里闷得慌,不说空调,连一个像样的风扇都没有,唉!

后来,我们搬进了街上的信用社里。只见几丛红艳艳的花,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几棵已成年的树木就像巨人守护着人们的家园。我家住在顶楼,进到屋里,脚下是马克石铺成的地砖,软软的沙发静候着人们的光临,25寸的彩电让人赏心悦目……总之,看着让人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省吃俭用,在华阳买了新房。当我们坐着大卡车来到新房里,我的嘴都合不拢了。爸爸妈妈不停地说,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啦!我们的新家里有冰箱,空调,液晶电视,液晶电脑……哦,对了,差点忘了,还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

偶然,一个周末,我们回到了家乡的小学校,咦?在那旧瓦房处,一座白色的教学楼屹立在那里,真漂亮!我不禁说道:“变化可真大啊!”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同学们的读书声将我从记忆中拉回了现实……

篇10:变迁

刚才粗粗地翻阅了初中三年的日记,发现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内心所容纳的东西竟就改变了那么多。

初一,我似乎还没从小学的天真里跳出来,一切的言语都显得那么稚嫩,还有那些现在看来丝毫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初二,我开始有了喜欢的人,那些复杂的情感也让我对那时所拥有的一切重新审视。而那时那些让我苦恼不已的嫉妒在现在看来似乎根本称不上嫉妒,那只是一种希望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的情感,占有。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自私。

初三,我写得最多的是小说,其次就是对网络的记录,神秘,天涯,百大都是我最珍惜的朋友。对此的解释我非常清楚,一种逃避现实压力,渴求心里安慰的举动。或许,至今我仍存留着对这一切的眷恋,奇妙的网络,给予我的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比拟的。

似乎都是昨天的事,可是一转眼我在站在了高中的大门前,面对那陌生的人群心生畏惧。我没有像作文书中那样,找到可以牵着手说心事的朋友,也没有尝到一见钟情的味道。我只知道,作业很多,考试很难,物理难懂,政治难背,心里期盼的一切都成了奢望,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新概念的作文都是高中以上的人写的。

过去的终究会过去,但我仍不能释怀。那一段懵懂天真却真正给过我快乐的日子。

篇11:变迁

今天,我翻阅了几本相册,偶然发现一张颜色有点发黄的旧照片,这张照片记录的我们家乡的巨大变化。

如果现在到我们家乡DD壶镇,有一个热闹好玩的地方DD安居公园。可这地方以前其实是一片人烟稀少,晚上黑乎乎的的墓地。每个人走过这里,都会觉得心惊肉跳,每当晚上经过,都不敢睁开眼睛,我们小孩更是不敢到那儿玩。住在附近的人家,也十分害怕,害怕得连窗门的不敢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于有一天,大家决定移去这片墓地,在这里建设一座公园,而且要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安居公园。

经过几年有设计施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建设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门口,竖起一巨大的石头,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安居公园”,往里走,原来可怕的坟墓都不见了,被整理成平整的草地,并种上一些美丽的花草,非常漂亮。后来,人们又在公园里安装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这里成了一个老少喜爱的名副其实的公园。早晨,人们都来到这里锻练身体:扭扭头,弯弯腰,踢踢脚。晚上,随着优雅的舞曲,人们舒展的舞姿,在五颜六色变幻的灯光下,欢快的跳舞。这里更是我们小孩天地,宽广的公园广场里,人们设了跳跳床、碰碰船、旱冰场,还的各式各样的大型、小型玩具,使我们一到这玩,往往会忘了回家的时间。

我对着这张发黄的老照片,看呀!看呀!,心想:我们现在可要好好学习,将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劳动,一定会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篇12:变迁

今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让爸爸带我到我们家以前住过的地方去看一看,爸爸爽快的答应了。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旧市区的大同路,爸爸指着路旁的一排高楼说:“以前,这一片都是平房,我们家就住在这里。那时住的是旧瓦房,破烂不堪。非常潮湿,墙壁上长满青苔。没有自来水,全家的用水都得到水井去打。没有电,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我既惊讶又迷惑:“那么落后呀!后来呢?”爸爸说:“后来,我们又搬到了和平里的新家。那是一座两层楼,用上了电、自来水。在这里,我们家还买了电风扇、黑白电视机。”“我怎么不知道呀?”爸爸笑着说:“那时还没有你呢。你出世时,我们早已又搬了新家了。这回是搬到了五层楼房,家里换了彩电,还陆续买了冰箱、空调等高级电器。”“是吗?”我充满了好奇。“不仅如此,我们家还安装了电话,用上了石油液化汽。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说完,爸爸又带着我到几处旧居去逐一看了一遍,那些地方现在都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再也看不到以前的旧房子了。

看完旧居,我们回到了现在的家。这是一座崭新的九层楼,家里更加的漂亮了,光滑的地板、洁白的墙壁、明亮的铝合金窗,精致的壁橱。家里有了电脑,还用上了宽带。

坐在客厅宽大的沙发上,回想今天的所见所闻,通过我们家的几次搬迁及故居地的变化,我看到了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国家将会变得更加富饶,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13:变迁

周日的中午,像往常一样,爸爸到河西新城市广场来接上完美术兴趣班的我。今天课程是食物写生,我特别有食欲,就对爸爸说:“爸爸,今天咱们在外面吃饭吧。”爸爸立刻就答应了。

爸爸带我来到了新城市广场四楼,这里可真是美食的天堂,每个餐厅都飘出诱人的香气。我想吃烤乳鸽,爸爸就带我走进了“避风塘”。我们点了脆皮乳鸽、烧鹅皇、清蒸黄鱼和干煸四季豆,我还要了一杯西瓜汁和一个椰子冻。脆皮乳鸽是这里的招牌菜,鸽子烤的通体金黄松脆,咬一口香香嫩嫩,鲜美的滋味溢满整个口腔,这真是舌尖上的快乐啊!

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脆皮乳鸽,正准备向烧鹅皇发动攻势,爸爸却批评我了。他指着我没有啃干净的鸽子骨架说:“还有不少肉呢,吃干净,不能浪费!”我轻声嘀咕道:“都啃成这样了,还不行!”爸爸没有再说话。

吃完了饭,爸爸让我给爷爷打个电话,问爷爷小时候有没有吃过烤乳鸽,爷爷笑了:“我小时候,连这个词都没听说过。那时候还没有解放,大家都吃不饱饭。平时吃的都是杂粮、野菜,能吃顿饱饭就高兴地不得了。怎么了,想吃烤乳鸽了,爷爷、奶奶带你去吃。”

打完电话,我低着头向爸爸承认错误。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那时才开始改革开放,爷爷、奶奶常常笑话爸爸一件事:奶奶一次出差,由爷爷做饭,爸爸一上餐桌,就气愤地指出:‘这也是蔬菜,这也是蔬菜,怎么吃?’那时候,爸爸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不仅有鱼有肉,还有新衣服穿。”

爷爷小时候吃不饱,那是解放前;爸爸小时候吃饱但吃不好,那是改革开放初期;现在,我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真正感受到舌尖上快乐;我想,将来我的孩子,一定比我们更加能够体味到舌尖上的幸福!

篇14:变迁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我的外婆家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离太湖很近的,一个闹中取静的小村庄。

那里有外婆外公年轻时就盖好的粉墙黛瓦三层小楼,和邻居们一家连着一家。长长的一排看起来像现在的“联排别墅”。这些小楼前就是很大的一块水泥场地,再往前还有一片小花园。小花园里种着桃树和梨树。边上搭着鸡棚和鸭棚。

外婆家可好玩啦!小时候我每次来都在水泥场上追鸡赶鸭,抱猫遛狗。长大后我发现了一种超级好玩的游戏。“外婆,粉笔在哪呀?”等拿到粉笔后,我就迫不及待,兴高采烈地跑到水泥场上,用着五彩缤纷的粉笔在这片大场地上画画。画出一朵朵争奇斗艳的鲜花,还有草地和蝴蝶,大山和大河……最好玩的还是看小鸡小鸭啦,看,它们长得活泼可爱,身上还都有那嫩黄色的绒毛,真是人见人爱呀。外婆村上的人也都很热情,他们会夸我画的画,也会跟我一起玩。

可是自从我上了小学,就一直听妈妈说要拆迁了。再过了一段时间,我来到了外婆的新家。那是一栋栋的高层楼房,外婆住在18楼,在新家里面,我看见了好大的电视,看见了又干净又柔软的沙发,还看见了一盆盆绿植,一切都是崭新的。新家很漂亮,也有大大的阳台。夏天我可以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没有蚊子苍蝇打扰,冬天我可以不穿鞋子趴在地板上尽情玩耍,因为地板是热的。

虽然,我再也不能在水泥地上画画了,不能逗小鸡和小鸭了,也看不到了那些可爱的邻居们了,但是,如今现代舒适的生活我也越来越喜欢。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你说对吗?

相关专题 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