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稿

不良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不良熊”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稿(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整理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导学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白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天姥、谢公屐”等生字词。

3、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4、再次朗读诗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

大胆的夸张。

5、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三、自主学习:

(一)了解感知

1、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号代伟大的,有“ ”之称,现存诗歌900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

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2、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3、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天姥( ) 瀛洲( ) 剡溪( ) 渌水( ) ....

谢公屐( ) 暝( ) 澹澹( ) 殷岩泉( ) .....

訇然( ) 石扉( ) 魂悸( ) 鸾( ) ....

霓( ) 嗟( ) ..

(二)深入学习

1、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圈点难字生词,并思考:以梦为线索,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段):

2、通读这首诗,完成下列内容填空。

(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

(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3、分析第一段,思考:

(1)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注:结合李白的诗歌特点)

(3)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四、迁移运用:

李白的诗歌名句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最自信的诗句:

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最孤独的感受:

最茫然的句子: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最有意境的诗句:

最悲凉一句:

最有超然的诗句:

最有气魄的诗句:

最血腥的诗句:

最有骨气得一句:

最煽情的:

五、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篇2:《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一、情境导入

中国有一条“唐诗之路”。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洲、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 著名的景致有:钱塘江潮、兰亭、镜湖、大禹陵、鉴湖、古梁飞瀑、大佛寺、会稽山、四明山、天姥山、天台山、曹娥江、剡溪等,风光秀异,山水奇绝。千余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色所陶醉,一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将其命名为“唐诗之路”。据统计,唐朝诗人中有432人到过这里,如李白、杜甫、孟浩然、李商隐、贺知章、骆宾王、元稹等。天姥山究竟在何处,却是个千古之迷:一说在仙居县韦羌山。二说天姥山是台州天台山,三说在绍兴新昌县。一千多年来,人们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白在诗句里所描写的也被世人认为是诗仙某一次开怀畅饮后的幻境。直到不久前,一位旅人在不经意间回眸远视,才发现这自然的岩石竟也有着上天的造化,活生生就是“天姥”的化身,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的杰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天姥岩、天姥山由此而得名。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三、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四、学习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五、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A、烟涛微茫信难求( )

B、云霞明灭或可睹( )

C、天姥连天向天横( )

D、势拔五岳掩赤城( )

E、我欲因之梦吴越( )( )

F、渌水荡漾清猿啼( )

G、迷花倚石忽已瞑( )

H、栗深林兮惊层巅( )( )

I、水澹澹兮生烟( )

J、失向来之烟霞( )

K、须行即骑访名山( )

L、恍惊起而长嗟( )

2.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3.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第二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4、“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中的“飞”和“送”字历来为后人称道,请鉴赏这二字的妙处。

5、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6、全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请分析艺术手法的效果。

篇3: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三、教学创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

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李白)

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

【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 李杜两峰耀唐诗

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示课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谪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酒仙”

“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诗仙”

(二)初读会意

(引导)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达诗人生命的节奏。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1、学生朗读全诗

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读,全班齐读两个地方,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剩下的句子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2、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篇4: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是楚辞体,朗读要舒缓,要引导学生读好“兮”字,体会骚体诗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好情感,为后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铺垫。

3、诗歌的三段内容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明确:

①“梦游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内容,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第1段是梦游之因。第2段是梦游之旅。

②“留别”概括了第3段的内容,这是向东鲁的各位朋友道别的诗,也是作者抒发“梦游之感”。

(板书:梦游之因

梦游之旅

梦游之感)

(三)品读入境

(引导)诗歌,是诗人的生命酿造的美酒。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怎样去品出浪漫之酒的滋味呢?当代作家陈世旭曾这样说:“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1、积累知识,习得方法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

例如“双星伴月”就是一个美妙的意境:双星与月相依相伴,描绘了亲睦祥和的画面;人们给它取名“双星伴月”又融入了观众赞叹神往之情“意”,两者相融就构成神奇美妙的世界,这就是意境。

李白在他灵魂的世界里给我们经营了怎样的画面?不同的画面中又融入了什么情感?

2、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请同座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 ? 的手法(或词语)

描绘了 ? 的画面

融入了 ? 的情感

3、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①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②第2段“月夜入山”通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轻松惬意之情。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③第2段“日游天姥”通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感。“”

④第2段“夜游天姥”描绘的画面变化多姿,由惊心动魄而神奇飘渺而雄伟壮观。

⑤第3段“洞天仙境”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

小结: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胆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四)研读悟情

(一)比较探究

李白之梦让我想到了庄子之梦,从梦中意境与醒后感慨两个角度比较庄梦与李梦有何异同?

【出示课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明确:

1、梦中意境不同——同为浪漫之梦,但庄蝶互融,李白却处于梦之外②③

李梦意境更丰富多变,雄奇瑰丽;庄梦则轻快闲适、自由恬静。

庄梦庄子与梦中蝴蝶融为一体,蝶中有庄,庄中有蝶,物我相融,万物与我为一。

李梦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里没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辉灿烂、融洽和乐的仙境的旁观者。“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探究一:李白梦游仙境,却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是什么羁绊住了他?

现实,他遭到权贵排挤的愤懑难以排遣,所以只能在梦中憧憬。梦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李白深怀着对现实的不满。不能改变现实,就只有飘入梦幻之所。梦成为他摆脱现实的避难所,成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国。梦越是美,就越能衬出现实之丑恶。

2、醒后感慨——梦醒之后,庄子依然恍然如梦,陶然于蝴蝶自由飞舞的意境;而李白梦醒时分,对朋友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无常的伤感

②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寻访名山,逃避现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择了骑鹿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探究二:你觉得李白是真想骑鹿远游、别君去兮永不还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且”,暂且远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壮志。实际是含蓄透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愿侍奉权贵,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成为全诗的诗眼,照亮了全诗,让所有的意象熠熠生辉。它喊出了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个性的愿望,成为全诗的最强音,甚至在《唐之韵》这样来评价李白: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二)知人论世

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巨人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李白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李白思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五)小结励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既然现实是灰暗的,就在心灵的天空飞翔。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圣地,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时刻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课,也应有意境。语文课的意境应该是教学细节与师生情感互动共同融合形成的世界。我着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本节课的意境之美:

1、诗意之境。本课的诗意,在于导语的优美、朗读的抑扬。在导语设计上,我切合生活实际,就3月27日在本地出现的罕见的“双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引入李白,显得活泼而富有趣味;对李白的才华及文章写作背景简介,我引用李白诗句、运用整句,使得语言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给课堂营造了优美的氛围。

2、文化之境。我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入诗文导入,并讲古代诗文和当代散文等经典名句名段融入课堂,增添了课堂的厚重感,使得李白诗歌的魅力得到拓展,得到延伸,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起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3、思想之境。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此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行恰当地点评,在点评中引导、挖掘、补充、纠正。这是课堂生成的环节,最需要老师的教学智慧。在合作交流的环节里,课堂里冒出了思想的火花,就第2段的意境到底是“激越”还是“飘渺”进行了探讨,我力争在点评上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成为课堂的亮点。

当然,课堂在“品读入境”这一部分还显得不够充分,使得课堂留下了空白,不过这正好可以激发学生去反复地领悟诗歌,感受诗歌之妙境。

篇5:《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分享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帮助同学们学习课文。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4、了解“吟”这种诗体。

导学重点及难点: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3、背诵全诗;

三、自主学习

1.背景资料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2.朗诵诗歌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三、赏析全诗

(指导、自学、质疑穿插进行,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 )指导:诵读并分析①段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 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3.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明确:作者用夸张和想象来写天姥山的。(衬托)

现实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而李白却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脚下。李白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

(二)指导: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来源:学#科#网]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 现了 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 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来源:Zxxk.Com]

3.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 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 描绘。

参考: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 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 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4.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5.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 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指导:诵读并分析③段

1.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 想性格?

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篇6: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学习难点:鉴赏 “梦游”的意境。

一、导言:

今天我们将借助这篇课文,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二、背景介绍: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报复,但是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礼拜的朋友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到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的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三、完成预习:

1、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奔流到海不复回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长风破浪会有时,_直挂云帆济沧海。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e、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f、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g、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h、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i、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j、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l、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

A、渌水荡漾清猿啼( )

B、熊咆龙吟殷岩泉( )

C、水澹澹兮生烟( )

D、忽魂悸以魄动( )

E、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F、恍惊起而长嗟( )

G、天台一万八千丈(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

B、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 )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

D、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

E、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

F、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凄清 )

G、迷花倚石忽已瞑(天黑 )

H、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 )(.使……震惊 )

I、水澹澹兮生烟(.波浪起伏 )

J、失向来之烟霞( 刚才)

K、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 )(等待 )

L、恍惊起而长嗟(恍然,猛然 )

四、自主互动探究: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问题:

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3、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高峻。

4、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6、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7、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8、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9、: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10、: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11、:“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2、课后小结: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象。

课堂检测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D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越人语天姥(lǒo )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3.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星 清 行 卿 冥 兵 缨

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niè 踩

②揖 yī 拱手礼

③曳 yè 拉

④凌 líng 高出

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1) 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2) 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相关专题 学案天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