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教学设计

咯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咯个”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教学设计(共17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丑下鸭》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四、感情朗读,品味天鹅的美丽

1.长得怪模怪样的丑小鸭慢慢长大了,他还是那样丑吗?画出他变成天鹅的句子。

2.指导朗读。

◆读出天鹅的美丽。

◆看着自己惊人的变化,丑小鸭的心情怎样? (读出快乐的心情。)

3.丑小鸭是怎么变成美丽的天鹅的?我们下节课仔细阅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书写的重点是“鸭、鹅、蛋壳、翅膀”。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惊奇”“羡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丑小鸭生活的艰辛;懂得要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3.激起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过程】

有小朋友提出问题:丑小鸭是怎么变成美丽的天鹅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丑小鸭的成长经历。

一、入情品读,感受丑小鸭生活的艰辛

1.丑小鸭来到世界上,开始了他的生活,他过得怎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6自然段,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句型练习说话。

2.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可怜?请找到句子读给同桌听。

3.朗读交流,适时点拨。

预设的句子有: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观察插图,说说丑小鸭受到的欺负。)

◆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想象:如果你是丑小鸭,会想些什么?)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他在“躲”什么?)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抓住“悄悄”,再一次感受丑小鸭的孤独。)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4.选择你认为丑小鸭最可怜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实施整体观引领下的细节学习策略,让学生观察插图、抓重点词、发挥想象,体验丑小鸭的艰辛生活,使观察、想象、理解三种能力互生共长。采用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地朗读、研讨,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感受丑小鸭可怜的境遇,实现学生情感与文本的融合。】

篇2:Is this your pencil? 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常见物品的英文表达

能够询问教室物品或文具名称并找到物主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句型汇报活动结果

教学向导

语言目标 学习策略与思维技巧 重点词汇

运用this /that 的一般疑问句及其答句;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简略回答。 以游戏的形式,做出推理与判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跨学科学习

Demonstratives this, that;

What questions;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How do you spell pencil?

(Formulaic) 寻找物主 培养学生绘画和写作能力

主题词表

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Extensive words:

textbook; exercise-book; ball-pen; compass; sharpener; rubber; glue; color-pen; sticker; highlight; ball-point; scissors; chalk; file; blackboard; ink; set- square; paper; pamphlet; peg.

重点句型

(1)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2)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3)Is this/that her/his eraser? Yes, it is./ No, it isn’t.

(4)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5)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主题思维图及任务型活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并自学有关文具或教室物品的名词,并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教师事先应对学生常用的文具有所了解,同时收集部分同学的物品,对于不能出示实物的用具则应准备一些简图。让学生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物品的实物或图片,并为该它制作一个英文标签,即写出该物品的英文名称;教师也可根据将学生学习新词时感觉困难的词语,制作自己的标签,将其放入学生的物品中;同时为各小组准备好活动用的纸盒或袋子。

Task One: Lead in---Learning words.

教学目的:学习有关文具的英文表达方式

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单词与新句型: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1. 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2. 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3. Is this/that her/his eraser? Yes, it is./ No, it isn’t.

4.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5. 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Step 1: 出示实物或图片,问学生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导入Task One中新词。(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板书目标词汇。

Step 2: 抽取学生中的文具由学生问,学生答;复习上一步所学单词。

Step 3: 从学生中收取一部分文具,引入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或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etc.

Task Two: Guessing game( Finding the owners)

教学目的:巩固目标词汇和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etc.

复习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Step 1: 每位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物品放进一个袋子里。

Step 2: 教师与一位学生做示范。为接下来的Group work 作铺垫。需要用到的句型打在屏幕上。

Step 3: 学生开始做Group work。

Step 4: 展示各小组统计的结果,看哪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的物品的主人最多。

Task Three: Competition.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在一定语境下综合运用目标语的能力。

Step 1: 在小组内部将各自的文具汇集到一处。运用句型:This is my …….

Step 2: 交换小组成员。来自外组的同学负责寻找相关文具的主人。运用句型:Is this your……? Is this Jane’s ……?

Step 3: 完成下表并由Group Leader 进行汇报。

stationery

Owner sharpener Pencilcase eraser dictionary

Homework:

Write down a dialogue using the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s.

Preview the content of the next period.

Blackboard writing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How do you spell…?

Is this your/Tina’s backpack?

Yes, it is. / No, it isn’t. It’s his/Mary’s.

篇3:What color is it? 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目标:

1.-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Z. -它是Z。

2.-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

-It’s red. -它是红色。

教学重难点:

1.-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Z. -它是Z。

2.-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

-It’s red. -它是红色。

教学过程

Step 1情景导入

以具体的实物进行师生问答互动。多问几种物品。(2分钟)(见多媒体)

eg:-What’s this?

-It’s a ruler.

-Spell it, please.

-R-U-L-E-R.

-What color is it? -It’s green.

Step 2完成教材3a-3d 的任务

1.看3a图中的物品,听录音,为这些物品涂色。(3分钟)

2.看3a图中的物品及3b的句子,再听一遍录音,完成句子。然后,大声朗读这些句子。(2分钟)

3.看3c的表格,听录音,完成表格。然后再听一遍,检查答案。(2分钟)

4.大声朗读3d的对话,用3a-3c中的物品编对话,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然后让几组同学上台表演。(4分钟)

Step 3完成教材4a-4d 的任务

1.认真观察4a中的键盘,找出字母A到Z,并在每个大写字母旁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大声朗读。(2分钟)

2.看4b中的字母歌,读一读,听录音,跟着唱直到学会为止。然后分组唱字母歌比赛。(4分钟)

3.读一读4c表中的字母和单词,老师总结5个元音字母的主要发音,然后听录音并跟读。(3分钟)

4.看4d中的字母歌,读一读,听录音,跟着唱直到学会为止。读记5个元音字母的主要发音。(2分钟)

Step 4环节说明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颜色的单词以及如何询问物体的颜色的句型。也掌握了元音字母a, e , i, o,u的两种基本发音。还学会了英语歌曲。

小结训练:(2分钟)(见多媒体)

1.-那是什么?

-What’s that ?

-它是一把钥匙。

-It’s a key.

-它是什么颜色?

-What color is it ?

-它是黄色。

-It’s yellow.

Step5 Homework

记住第三单元的单词,抄写5遍,掌握

篇4: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或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或以挖掘本文的主题为重点,使学生感受人生的责任及亲情的可贵。

教学本课原本是这样设计的:一是理解文意;二是朗读课文;三是品味语言。后来一想,这样安排是不是太陈旧了、太呆板了些?于是我在想能不能“去繁存简,去难存易”呢?于是采用新的'形式:由文学评论之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切入,让学生谈阅读感悟,放开条条框框;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结束课堂。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庞杂的文章,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篇幅虽短小,情节虽简单却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应该说,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让学生喜欢《散步》并不难,但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那么容易,想要将《散步》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更难得。因此,对于这节课,我希望将浅文深教,让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有品评、有分析、有静思、有聆听、有画面、有声响……所有的手段,都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铭刻在学生的心里。

首先确定文章的主旨,再认真解读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就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己、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在学习中,要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学习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章通过“我”劝母亲去散步,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依赖,我仿佛看到几十年前听话懂事的我,善良温和的母亲。如今,母亲老了,她信任、顺从自己的孩子,儿子也十分关心自己的母亲。几十年的生活使他们积淀了怎样的一份情。平常的一次散步,作者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用景的形式在文中告诉了我们,眼前的这一切,大块小块的新绿,密密的嫩芽,咕咕的冬水,无一不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严冬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新老交替是生命无法抗拒的规律,它让人们充满了期待,又充满了感慨。

在有了分歧时,作者一边是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一边是流着自己血液的孩子,他们在作者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作者尊重了年迈的母亲,而读者也更能理解他深情的选择。

中年人,正处于生命长河的中间,他们肩负的不仅是老人和孩子,还是过去和将来,他们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而一个“背”字,背出了责任,背出了使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年人肩上沉重的担子以及神圣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衰老的生命,还是幼小的生命,都需要用亲情去呵护,用责任来维护,这样,才能让生命之河源远流长!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我设计这节课以“情”贯穿全文,通过景与情的交融,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亲情的价值、生命的可贵。但情境是需要师生共同创造的,尤其是教师要引导,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去阅读、欣赏文章。

对文章的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而,我不想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指挥学生,不想让他们成为游离于“情”之外的观众,而是想让大家共同成为课堂这个小舞台中的一员,演绎出最真实、最精彩的一幕。所以,我注重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浓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学生生活体验,感受亲情。尊重语言教学规律,朗读贯穿了教学始终,由易而难,培养学生语感,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我们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课文内容不难,指导学生在理解深刻的内涵基础上拓展延伸,注重文本解读又不拘于文本,既完成了本课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训练。

当然,由于课时及师生能力的限制,在有些教学环节中不能品足“味道”;在朗读指导中缺乏做适当的示范朗读;学生对主旨的理解不明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到思想方面的引申这一环节不连贯;小组合作探究有些形式化。这都是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篇5: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诗歌,描写了秋天农家秋景图、江面深秋图、原野深秋图三幅画面,表达作者对秋天喜爱赞美之情。

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诗歌的朗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重音、停顿、感情都要把握到位,我先范读课文,然后拿出一小节让学生和我共同感悟,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最后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爱上朗读、学会朗读。

诗歌的语言精炼生动,品味语句、赏析词语可以让我们真正的去懂得诗的美。例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饱食”来形容镰刀,镰刀饱食什么了?“稻香”很容易让人想到沉甸甸的稻穗。这些都让人想到秋天的丰收之景。为了有比较的赏析,把“饱食过稻香的”去掉,再让学生体会,加上和去掉的不同,更易看出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然后学生自己品味词语的美,这样,学生探索的激情产生了,聪明的智慧得已在课堂中闪烁。

总的来看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今后借鉴:

1、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利用图画、音乐及教师本身富有情感的语言,创设出一种既能愉悦学生的目光又能愉悦学生心灵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呈现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乐于学习之境,有效地满足了他们的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同时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

2、真正做到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彼此还架设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相互对话的平台。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是能够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的,教师都加以肯定与表扬。

3、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整堂课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或合作学习,或独立思考,或朗读课文,或描述画面,或分析语言,或改写诗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成为课堂风景图中的最亮点,与诗情画意的教学设计浑然融为一体。

4、给学生提供了诗歌学习的方法。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品味语言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朗颂是品味语言的极好手段,朗颂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要投入情感,使自己成为诗歌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体会诗歌内容,还可以让诗与画与歌和谐交融。

篇6: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

难点: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例题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解:这两条直线平行。

∵b⊥ac⊥a(已知)

∴∠1=∠2=90°(垂直的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

方法一: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2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BE平分∠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DBE=∠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由此能得出BE∥AC吗?为什么?

解:∵BE平分∠ABD

∴∠ABE=∠DBE(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DBE=∠A

∴∠ABE=∠A(等量代换)

∴B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数学教师应坚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课改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展示成果,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和剪刀,让他们把正方体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再向学生提问有多少种展开图,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图形的特征,然后作出分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图形一一展示,再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图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的关键就是设置恰当的问题,其中问题的预设、生成、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紧扣数学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抓住教材的精髓,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表述要具体,指向明确,能够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主动预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本内容,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要熟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在内容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设问,选准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方式上,教师要根据设置的问题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时,对于“某商人将自己的十几间铺面出租,每间铺面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200元,所有铺面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6。6万,第二年为8。4万元,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这一问题,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解答,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三个小问题,如:(1)通过观察,你能试着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运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铺面的租金各是多少?这样将问题分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逐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探索高效课堂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再与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先小组内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我讲了,学生都不会;我不讲,学生更不会”,因而不敢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学。俗语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长放得开,孩子才会逐步独立生活,担当家庭重任。因此,教师也要放开学生,放开就是解放,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内驱力才会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在进行合作讨论时才会积极主动,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学习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高效课堂,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勇于展示个性,展示风采,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争论,积极参与;才敢于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抽象概括、计算复杂、推理繁琐是数学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就会让学生热爱老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挖苦学生,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因此走近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四、总结

数学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作者为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农村教学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优化整合,力争构建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效数学课堂。

篇7: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一、变式教育的优点

(一)让学生更理解数学。如前文所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变式指在数学本质基础上通过其他方式和方法呈现数学内容。如一种数学题目在不同试卷上可以用不同方法表示,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解决。虽然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方法很多,但是题目考验学生能力的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本质上解答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并且使用的数学公式是不变的。通过变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同学更了解数学题目,即不停留于一种题型,让学生在了解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解决同类型题目。有句话一直牢记在我心中:要活学并活用。变式教学就是教会我们活用的技巧,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提高答题效率,减轻学生压力。目前学生压力大,课后作业占据学生大部分放松时间。学生在课后作业上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是因为课后作业不断增多还是因为学生不会做题而无法快速完成?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身上可以反映出。学习好的学生几乎在学校就可以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后还利用休闲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或者做自己买的练习,甚至可以挤出时间看课外书。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回家做了几个小时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别说做自己购买的练习或者看书复习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并且不会灵活运用,他们只会做上课老师所讲的题目,如果让他们解与老师所讲的题目做法相同但是条件不一样的题目可能仍无法解决或者需要花费很久时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运用变式教学,在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基本概念之后给学生不断练习不同的题型,只有不断解题之后学生才可以牢记所学知识,并且能够活用,而且日后学习中还要不断练习和巩固。但是在变式教学运用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学生正常学习新内容的能力给学生安排合适练习;第二,加强学生对专业性概念的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可能运用概念,如果对概念都无法理解几乎无法解决那一类题目;第三,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育者可以把该知识与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巩固学习新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现在要学习的知识。变式教学是保持数学题目中原有的实质,对题目进行改变并通过不同方式展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变化,通过这样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轻松地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快速解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并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通过变式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变式教学通过不改变题目基本知识点而改变题目题型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性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各方面研究和多角度思考解答该题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反应更灵活,增强他们对做题的自信,并且更喜欢学习。在变式教学中,教育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数学练习,在不同数学练习中学生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对比,并且愿意主动去思考、去提问,才可以不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但是做题时学生不应该死板,在做题前应思考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并与之前所做的题目相比较。在不断练习之后,他们会发现题目想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只是题型不同而已。经过对不同题型的练习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让学生了解一道题目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很好地提高逻辑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实施

(一)变式教学的运用时机。进行变式教学时教育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就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一项数学知识之后。刚教完数学概念后,学生对该条概念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时候教育者就需要让学生练习不同题目对该项知识加以深刻了解和巩固。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给出的题目应当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这样可以让学生一步步详细了解概念,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难题让学生花费过多时间解决,结果可能就是学生无法做出该题目,并且对概念的理解还和之前一样,那么这将是无用功。

(二)改变问题的条件。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适当改变问题中的条件让学生练习。如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证明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种方法,如证明两组对边平行或者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如果在一道证明题中该题之前的条件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我们可以转变为两组对边平行,结论还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但是改变条件后是运用了另一个原理证出平行四边形,不仅巩固学习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解决其他问题运用多种办法有促进作用。变式教学是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等反映出教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变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同时减轻学习压力。可以说目前教学中变式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篇8: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5.4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

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

例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ΔABC

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四、巩固练习课本33页:1,2,4,5,6,7

五、小结: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

六、作业课本P30页习题5。4第3题

篇9:七年级英语(下)Unit3教学评估与检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一.词性转换(20分)

1)drive(名词)_______2)new(反义词)__________3) far(反义词)__________

4)by(同音词)__5)here(对应词) _ 6)their(同音词) _____

7)ride(单三) _ 8)hour (同音词) _____ 9)quick(反义词) _____

10)village(指人的名词)______11)quick(副词)_______12) last(对应词)______ 13)leave(反义词组)____ 14)easy(反义词) _ 15)by bus(同义词组) ___

16)drive(名词) _____17)ride (现在分词) __ 18)cross(单三) ____

19)quick(近义词)_______20)get to (反义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英汉互译:(30分)

1.get up ______ 2. 过河3. come true

4乘地铁 /___________5.骑自行车 /___________

6.到达学校 7.乘火车 /___________________ 8.到家 ______ 9很长一段时间 ___ 10.很好的锻炼_________

11 一个8岁的男孩 ____________12.半小时__________13.认为 ______ 14从我家到学校 __ 15.in a small village __ 16 be like ____

17.far from _ 18.from here 19 between…and _____ __

20.The trip to __ 21.the bus stop ___ 22.the train station ______

23.on a ropeway_______24.. play with____ ____25.like this__ ___

26.villagers’ dream_ _ _____27每天_______ ____28多远___ _________

29.多远____________ 30因为…而感谢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5分)

1) It (花费) him 15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

2) He (not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he goes there by bus.

3) I'm new here. I need you (help) me .

4) How long _____it ______(take) you (go) to the village?

5) There _______(be) 60(minute) in an hour.

6) Lucy is________(像) my sister, she is good to me.

7) Can his dream _______(come) true? 8) The river runs_______(快) for boats.

9)______(have) a good day at school! 10)It is not easy_______(过) the river.

11)Bill rides his bike to get to his ___________(grandparent) home.

12)Let me ______(tell) you about my morning.

四.选择填空(15分)

( )1. They ______ a village in the evening and lived there.

A. arrived B. got toC. left for D. got

( )2. 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A. How oftenB. How longC. How farD. How soon

( )3. He gets up early and ______ breakfast.

A. have a quick B. has quick a C. has a quickD. have quick

( )4. The last train is left, so I ______ stay here until tomorrow.

A. must B. have to C. stop D. live

( )5. Listen, a few students ______ in the classroom.

A. talk B. talks C. is talking D. are talking

( ) 6. Miss li lives far form the company, so she usually __ the subway to work.

A. rides B. by C. takes D. on

( )7.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___ bus or __ foot?

A. by, by B. by, on C. on, by D. on, on

( )8. -Do you usually go to work by train?-______.

A. Yes, I doesB. Yes, I don'tC. No, I don'tD. No, I does

( )9.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______.

A. half an hour B. a hour C. two hour D. half a hour

( )10. ______it take you to walk from your home to your office?

A. How long is B. How long does

C. How many time does D. How many hours are

( )11. Mr Wang is getting ________ Guangzhou next week.

A. to B. with C. in D. for

( )12. -__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Three miles.

A. How far B. How much C. How soon D. How long

( )13. It will take the men half a year ________ the work.

A. finish B. finishing C. to finish D. finishes

( )14. I often go to work ________.

A. ride my bike B. by bike C. by a bike D. on bike

( ) 15.“By air”means __. A. on plane B. by a plane C. taking plane D. by plane

五.句型转换:(20分)

1)My mother often go to work by bike.(用car改成选择疑问句)

______ your mother often ____ to work by bike___ ______?

2)Bill usually goes to school by bike.(同义句)

= Bill usually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o school

= Bill usually goes to school____ _____ bike.

3).He gets to school on foot. (划线部提问)______ _____he get to school?

4). It takes me 15 minutes to get to the store every day. (划线部提问)

____ ____ does it_____ you to get to store every day?

5)It’s three km away from my school.(划线部提问)

______ _____is it from your school?

6)He lives in Beijing .(划线部提问) _____ _____ he live?

9). Miss Gao wants to know. How does your mother go to work every day(合句

Miss Gao wants to know_____ your mother _____ to work every day

篇10:初一英语如何教学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初一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语音先行。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属于基本功,而语音却是基础的基础。学生怕英语,往往是从听不懂、不会读、单词记不住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音标和单词的拼读规则。英语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音标和读音规则,大量的单词就可以自己拼读了,它比汉语好学。因此,我从初一开始,就结合字母教学生国际音标。英语有四十八个国际音标,其中元音二十个、辅音二十八个。根据舌位图,先教十二个单元音:前元音[i:][i][e][ ],中元音[ ] [ ] [ ],后元音[u:] [u] [ ] [ ] [a:]。它们的口形分别是从小到大。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每一个单元音发音口形的大小、舌头在口腔中的前后位置,使他们都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音的正确读音。舌位图很浅显直观,根据舌位图来教单元音,学生很容易接受。八个双元音分别是由两个单元音构成,分别带有三个[i]的[ei][ai] [ i];带有三个[ ]的[ ] [ ] [ ];和带有两个[u]的[ou][au]。在单元音学好的基础上,只要把双元音的读音要领告诉学生,双元音就很容易掌握了,接着教二十八个辅音音标。在教辅音时,先教十一个清辅音,[p] [t] [k] [f] [s] [ ] [ ] [ ] [ts] [tr] [h],在学生能读、能默写这十一个清辅音后,再教十五个浊辅音[b] [d] [g] [v] [z] [ ] [ ] [ ] [dz] [dr] [r] [l] [m] [n] [ ]。在教浊辅音时,告诉学生,在浊辅音中前十个和清辅音中的前十个分别是对应的一对一对构成,对应的一对发音的口形、舌头的位置基本相同,只是发音的气流有区别。最后再教两个半元音[w] [j]。只要让学生记住了十对对应的清浊辅音,记住了其中有三个鼻音[m] [n][ ],大头就解决了,其它所剩几个也容易掌握。

在完成英语字母教学后,把音标和字母结合起来,让学生给每一个字母注上音标,又通过字母的读音来记音标,让学生学会这些字母读音的拼读方法,为以后单词的拼读拼写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会学生单词的拼读规则。如: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re音节、一些字母组合的读音,让学生通过读音和拼读规则来记单词,每次单词听写,让学生把单词的音标写上。只要学生能通过读音来记单词,单词就容易记了。单词记得住,能读、能听、能拼写,学生就不会再怕英语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初一一开始,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为以后的英语教学开通一条宽阔的大道。

二、综合培养。初一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好奇心,教师应一开始就抓住这有利因素,注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像Bye-bye、Ok、TV、Thank you等,学生早巳从电影、电视中了解它们的意思,只要教师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英语就会产生兴趣,就会感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知道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英语学习,下定决心把英语学好。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学,很多方面还不适应中学的学习,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教育和培养。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认真理解、把课上好、内容弄明白、记得住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总结归纳已学过的知识,认真预习,善于提出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奋发进取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高尚品质,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始终要把英语当作一门交际的工具来教,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每一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培养他们真正能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学受教的启动,教受学的制约,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教师教的效益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教的能力、方法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师就教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方法就会教出不同的效果。在当今信息、条件、环境飞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和探讨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不断改革不适应学生的旧方法,尽量使自己的传授方法浅显直观、生动有趣、科学灵活,一发现有些学生有点跟不上,教师就应该及时加以引导和督促、及时检查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教师教的方法得当,从初一就很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一定会把英语学好的。

篇11: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UNIT7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 Be able to pronounce and master the words.

(2) Be able to use the key structures to talk about annoying things.

能力目标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kill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情感目标

(1)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in good manners

(2) To be able to help others in trouble and find the correct solutions to the complain.

2. 教学重难点

(1) Learn how to correct solutions to complain.

(2) Master how solve complain.

(3) Make correct sentences using the key structures.

3.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revision

1.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2. Rivision of key structure.

Step 2 Presentation

(1). The teacher shows six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2). Let students make the conversations after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pairs.

(3).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4). Explain the six sentences and then get students to check the most annoying thing among the six pictures.

(5).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at least five things that they have complained.

(6). 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number the sentences in the order they hear.

Step 3 Practice

(1).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hree column heading.

(2).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and fill in the chart and pause the tape from time to time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answers in their book.

(3). Check the answers.

(4). Ask the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the recording.

(5).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using the sample dialogue in 2c. Then ask several pairs to perform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even sentences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ask1 individually.

Task2:

Group work (four students): talk about these questions above and find out new ways.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篇12: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篇13: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_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_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 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女演员,奠定了其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篇14: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 〈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篇15:《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学会细腻的观察和描摹。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简析】:贾平凹的《风雨》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的语段,增加语言积累。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体会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探究透过景物描写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这篇《风雨》,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一,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文章的修辞手法,初步了解赏析文章的步骤,对于散文,他们第三单元才开始进行接触,《春》和《济南的冬天》一个专注比喻,一个专注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学生已经不太陌生,而侧面描写学生可能不太理解,因此本科的重点是在赏析文章的语言时渗透侧面描写的概念,从而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在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的运用。

3.掌握和练习一些写景技巧。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反复诵读,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语言。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看图片,导课激趣。

情景导入:媒体呈现几幅暴风雨的图片,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绘。

导语:你能用简单的句子描绘你所看到的图画吗。大风暴雨中的景物也许我们不知见过多少次,但我们总是很难将它用语言来描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作品《风雨》看看这位文学大师是如何给我们描绘风雨的。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便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风雨》,美文就要在诵读中感受它的美,那么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自己自由诵读课文。

环节二:读一读,感受画面,梳理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

(要求:给易错或不会读的字做标记,读完后同桌交互补充。)

2、试读课文,任选一段或两段。

3、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按顺序依次画出。

设计理念: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学生读错的字词,或停顿不正确的地方,并及时纠正,将字词教学融入到文章中,便于学生理解积累字词.通过反复读课文,想象文章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侧面描写这种写作手法。

环节三:品一品

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此高明,让人怕案叫绝!除了侧面衬托还用到了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一幅幅生动画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你能从找出文中这些语言并简要分析吗?

1、教师先示范如何赏析句子。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设计理念:写景散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句子的品味赏析,精彩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赏析。

ppt出示:

1、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运用了比喻,将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

2、一头断了纤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连用“跑”、“撑”、“撞”、“滑”、“跌”、“失去”,几个动词,很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纤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选择两个例句,分别从修辞手法和动词两方面进行赏析,先给学生例句,教给学生从哪些方面赏析文章,再让学生进行一个反馈。

在学生自己赏析的过程中我给了5分钟的时间,有些孩子完成比较快,写了1-2个句子,于是我让四人小组顺时针交换自己赏析的成果,并进行讨论,这样每个人就能看到更多的赏析,从1-2个变为4-8个句子,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一反三,能够理解侧面描写的含义。

环节四:写一写。

请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来描写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约150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是输入与产出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精彩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师总结:无风无雨二字,作者却生动的再现了风雨来时的画面,这和他细心地观察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板书设计:

动物

侧面描写   植物       修辞

宋春娟

篇16:《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看公益广告《帮母亲洗脚》,您感受到了什么?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三、介绍作者和文体。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文体的分类。

三、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齐读两遍。

分歧(       )  信服(        ) 拆散(      )霎(     )时

水波粼粼(     )嫩(     )芽     熬(    )过     酷冬(  )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齐读两遍并勾勒解释。

散(sàn散步 sǎn散文)      累(lěi长年累月  lèi 劳累 léi赘)

熬: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又挺过了一个冬天。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五、朗读课文。

六、找文章的故事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七、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多音字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归纳事件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2、“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夸张、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六、作业: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2、体会对称句子的妙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2、体会对称句子的妙用。

教学难点:

题目和对称句子的运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2、体会对称句子的妙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1、用事件作题目:《散步》

2、用中心作题目:《爱》《背起整个世界》

3、关联事物作题目:《初春、田野、这一家子》

4、用加法作题目:《走大路+走小路=爱或责任》

四、对称句子的妙用。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五、总结。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六、作业。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片段练习。

周健

篇17:《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唐保娟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c.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a. 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c.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a.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b.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c.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唐保娟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相关专题 英语教学设计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