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教学设计

神的孩子在皱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神的孩子在皱眉”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教学设计(共1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Is this your pencil? 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常见物品的英文表达

能够询问教室物品或文具名称并找到物主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句型汇报活动结果

教学向导

语言目标 学习策略与思维技巧 重点词汇

运用this /that 的一般疑问句及其答句;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简略回答。 以游戏的形式,做出推理与判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跨学科学习

Demonstratives this, that;

What questions;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How do you spell pencil?

(Formulaic) 寻找物主 培养学生绘画和写作能力

主题词表

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Extensive words:

textbook; exercise-book; ball-pen; compass; sharpener; rubber; glue; color-pen; sticker; highlight; ball-point; scissors; chalk; file; blackboard; ink; set- square; paper; pamphlet; peg.

重点句型

(1)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2)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3)Is this/that her/his eraser? Yes, it is./ No, it isn’t.

(4)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5)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主题思维图及任务型活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并自学有关文具或教室物品的名词,并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教师事先应对学生常用的文具有所了解,同时收集部分同学的物品,对于不能出示实物的用具则应准备一些简图。让学生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物品的实物或图片,并为该它制作一个英文标签,即写出该物品的英文名称;教师也可根据将学生学习新词时感觉困难的词语,制作自己的标签,将其放入学生的物品中;同时为各小组准备好活动用的纸盒或袋子。

Task One: Lead in---Learning words.

教学目的:学习有关文具的英文表达方式

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单词与新句型: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1. 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2. 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3. Is this/that her/his eraser? Yes, it is./ No, it isn’t.

4.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5. 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Step 1: 出示实物或图片,问学生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导入Task One中新词。(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板书目标词汇。

Step 2: 抽取学生中的文具由学生问,学生答;复习上一步所学单词。

Step 3: 从学生中收取一部分文具,引入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或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etc.

Task Two: Guessing game( Finding the owners)

教学目的:巩固目标词汇和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etc.

复习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Step 1: 每位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物品放进一个袋子里。

Step 2: 教师与一位学生做示范。为接下来的Group work 作铺垫。需要用到的句型打在屏幕上。

Step 3: 学生开始做Group work。

Step 4: 展示各小组统计的结果,看哪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的物品的主人最多。

Task Three: Competition.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在一定语境下综合运用目标语的能力。

Step 1: 在小组内部将各自的文具汇集到一处。运用句型:This is my …….

Step 2: 交换小组成员。来自外组的同学负责寻找相关文具的主人。运用句型:Is this your……? Is this Jane’s ……?

Step 3: 完成下表并由Group Leader 进行汇报。

stationery

Owner sharpener Pencilcase eraser dictionary

Homework:

Write down a dialogue using the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s.

Preview the content of the next period.

Blackboard writing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How do you spell…?

Is this your/Tina’s backpack?

Yes, it is. / No, it isn’t. It’s his/Mary’s.

篇2:What color is it? 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目标:

1.-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Z. -它是Z。

2.-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

-It’s red. -它是红色。

教学重难点:

1.-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Z. -它是Z。

2.-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

-It’s red. -它是红色。

教学过程

Step 1情景导入

以具体的实物进行师生问答互动。多问几种物品。(2分钟)(见多媒体)

eg:-What’s this?

-It’s a ruler.

-Spell it, please.

-R-U-L-E-R.

-What color is it? -It’s green.

Step 2完成教材3a-3d 的任务

1.看3a图中的物品,听录音,为这些物品涂色。(3分钟)

2.看3a图中的物品及3b的句子,再听一遍录音,完成句子。然后,大声朗读这些句子。(2分钟)

3.看3c的表格,听录音,完成表格。然后再听一遍,检查答案。(2分钟)

4.大声朗读3d的对话,用3a-3c中的物品编对话,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然后让几组同学上台表演。(4分钟)

Step 3完成教材4a-4d 的任务

1.认真观察4a中的键盘,找出字母A到Z,并在每个大写字母旁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大声朗读。(2分钟)

2.看4b中的字母歌,读一读,听录音,跟着唱直到学会为止。然后分组唱字母歌比赛。(4分钟)

3.读一读4c表中的字母和单词,老师总结5个元音字母的主要发音,然后听录音并跟读。(3分钟)

4.看4d中的字母歌,读一读,听录音,跟着唱直到学会为止。读记5个元音字母的主要发音。(2分钟)

Step 4环节说明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颜色的单词以及如何询问物体的颜色的句型。也掌握了元音字母a, e , i, o,u的两种基本发音。还学会了英语歌曲。

小结训练:(2分钟)(见多媒体)

1.-那是什么?

-What’s that ?

-它是一把钥匙。

-It’s a key.

-它是什么颜色?

-What color is it ?

-它是黄色。

-It’s yellow.

Step5 Homework

记住第三单元的单词,抄写5遍,掌握

篇3:新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

二、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m2

新人教版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篇4: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3

【教材简析】

《约分》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四部分的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口算:3.8×2 = 12.5×0.8= 1.8÷9 =

5.4÷0.6 = 4-0.7 = 8.2+2=

2、【设计意图:孩子们对游泳有兴趣,以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

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老师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相互提点,发现约分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老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行概括,并从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生产服务,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充满趣味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独创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提升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5: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三)

教材简析与设计意图:

《约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册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约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发展动机;创造机会,提供发展条件;因材施教,扩大发展层面;激活思维,深化发展效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

(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

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

(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8、12/16、15/20、30/40 ------

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

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

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 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 ,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

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

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

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16/24=4/6 15/36=5/12 28/42=14/21 16/12=8/6

3、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每项活动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4、 我校六年级三个班在3.12的植树活动中,一班种了总数的17/30,二班种了总数的20/60,三班种了总数的7/30,你知道哪个植树最多吗?

生:20/60化简成10/30,在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发现哦一班种得最多。

师:你用约分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好!完成了这道题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看来约分不一定必须化简成最简分数,要根据实际而定。

师:说的多好啊!你们不仅会学以致用,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6:初一英语如何教学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初一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语音先行。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属于基本功,而语音却是基础的基础。学生怕英语,往往是从听不懂、不会读、单词记不住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音标和单词的拼读规则。英语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音标和读音规则,大量的单词就可以自己拼读了,它比汉语好学。因此,我从初一开始,就结合字母教学生国际音标。英语有四十八个国际音标,其中元音二十个、辅音二十八个。根据舌位图,先教十二个单元音:前元音[i:][i][e][ ],中元音[ ] [ ] [ ],后元音[u:] [u] [ ] [ ] [a:]。它们的口形分别是从小到大。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每一个单元音发音口形的大小、舌头在口腔中的前后位置,使他们都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音的正确读音。舌位图很浅显直观,根据舌位图来教单元音,学生很容易接受。八个双元音分别是由两个单元音构成,分别带有三个[i]的[ei][ai] [ i];带有三个[ ]的[ ] [ ] [ ];和带有两个[u]的[ou][au]。在单元音学好的基础上,只要把双元音的读音要领告诉学生,双元音就很容易掌握了,接着教二十八个辅音音标。在教辅音时,先教十一个清辅音,[p] [t] [k] [f] [s] [ ] [ ] [ ] [ts] [tr] [h],在学生能读、能默写这十一个清辅音后,再教十五个浊辅音[b] [d] [g] [v] [z] [ ] [ ] [ ] [dz] [dr] [r] [l] [m] [n] [ ]。在教浊辅音时,告诉学生,在浊辅音中前十个和清辅音中的前十个分别是对应的一对一对构成,对应的一对发音的口形、舌头的位置基本相同,只是发音的气流有区别。最后再教两个半元音[w] [j]。只要让学生记住了十对对应的清浊辅音,记住了其中有三个鼻音[m] [n][ ],大头就解决了,其它所剩几个也容易掌握。

在完成英语字母教学后,把音标和字母结合起来,让学生给每一个字母注上音标,又通过字母的读音来记音标,让学生学会这些字母读音的拼读方法,为以后单词的拼读拼写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会学生单词的拼读规则。如: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re音节、一些字母组合的读音,让学生通过读音和拼读规则来记单词,每次单词听写,让学生把单词的音标写上。只要学生能通过读音来记单词,单词就容易记了。单词记得住,能读、能听、能拼写,学生就不会再怕英语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初一一开始,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为以后的英语教学开通一条宽阔的大道。

二、综合培养。初一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好奇心,教师应一开始就抓住这有利因素,注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像Bye-bye、Ok、TV、Thank you等,学生早巳从电影、电视中了解它们的意思,只要教师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英语就会产生兴趣,就会感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知道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英语学习,下定决心把英语学好。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学,很多方面还不适应中学的学习,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教育和培养。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认真理解、把课上好、内容弄明白、记得住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总结归纳已学过的知识,认真预习,善于提出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奋发进取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高尚品质,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始终要把英语当作一门交际的工具来教,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每一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培养他们真正能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学受教的启动,教受学的制约,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教师教的效益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教的能力、方法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师就教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方法就会教出不同的效果。在当今信息、条件、环境飞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和探讨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不断改革不适应学生的旧方法,尽量使自己的传授方法浅显直观、生动有趣、科学灵活,一发现有些学生有点跟不上,教师就应该及时加以引导和督促、及时检查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教师教的方法得当,从初一就很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一定会把英语学好的。

篇7:九年级英语人教版教学设计

AUnit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定语从句是本单元的语法要点,是在1-8单元已经对该语法知识有所渗透的前提下安排的。本节课话题是让学生体会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学会热爱生活;能用简单的定语从句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复合句的理解,提高其对此句式的应用能力。

二、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单元基本词汇,学会恰当的使用引导词that ,who

2、能力目标

1)掌握功能句“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    I love singers who can write their ownmusic.”

2)能够自如地谈论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和音乐家。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谈论对音乐和音乐家的好恶,从而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美。

三、教学重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并掌握先行词为物或者人时,引导词“that ,who ”的使用方法。

2)“prefer …to…”的用法

3)掌握有关音乐的词汇和相关的词组,能够比较流利地描述自己喜欢的音乐,运用功能句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      I love singers who can write their own music.”

四、教学难点

定语从句运用

五、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激励法。

六、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录音机(A tape recorder)

七、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

⑴ Warming up

⑵ Discuss: Do you like music? What kind ofmusic do you know?

⑶ There aremany kinds of music such as pop ,jazz, rock……. Let Sstalk about the kinds of music..(多媒体出示)

⑷Let Ss read 1a. Explain the sentences:

I prefer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better.

lyrics:the plural form is often used.

Ask Ss topractice in pairs then make up a short passage using the four sentences on thescreen.

2、课堂讲授

Explain attributive clauses.

定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先行词是“人”时,用关系代词who引导,先行词是“物”时,用关系代词that来引导

I lov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music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a. that即可代表事物也可代表人,which代表事物;它们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时常可省略关系词,which在从句中作宾语则不能省略。而且,如果which在从句中作“不及物动词+介词”的介词的宾语,注意介词不要丢掉,而且介词总是放在关系代词which的前边,但有的则放在它原来的位置

b. which作宾语时,根据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先行词与which之间的介词不能丢

c. 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带有下列词的句子中用that而不用which,这些词包括all,anything, much等,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d. who和whom引导的从句用来修饰人,分别作从句中的主语和宾语,whom作宾语时,要注意它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e. where是关系副词,用来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

3、课堂练习

Fill inthe blank with who that

1).I have a brother _______likes soccer.

2)Tom doesn’t like movies_______are too long and too scary.

3) We prefer groups ________ play loud and energetic songs.

4) He likes friends_________ often help each other

4、课堂活动

1) Askand answer in pairs:

What kind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Why?

I like popmusic/classical music/jazz music/country music/dance music, etc. And tell thereasons.

2) Listento four pieces of music .Then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3) Showseveral pictures and introduce their favorite singers ,groups and so on..

4) Practice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kinds ofsongs, singers and groups.

5) Listenand complete 1b,2a and 2b.

5、课堂小结

在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是“人”时,用关系代词who引导,先行词是“物”时,用关系代词that来引导。

I lov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music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who / that 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应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I prefershoes that are cool.

I like apizza that is really delicious.

I lovesingers who are beautiful.

I have afriend who plays sports.

6、作业布置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kinds of the friends they likeand dislike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本单元的功能句,而且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敢于用英语交流和表达,学习中遇到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请教,并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1.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2.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3.人教版《雨说》 教学设计

4.人教版《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5.人教版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6.人教版咏柳教学设计

7.人教版学弈教学设计

8.人教版找春天教学设计

9.人教版花钟教学设计

10.人教版花钟优秀教学设计

篇8:《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学会细腻的观察和描摹。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简析】:贾平凹的《风雨》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的语段,增加语言积累。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体会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探究透过景物描写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这篇《风雨》,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一,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文章的修辞手法,初步了解赏析文章的步骤,对于散文,他们第三单元才开始进行接触,《春》和《济南的冬天》一个专注比喻,一个专注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学生已经不太陌生,而侧面描写学生可能不太理解,因此本科的重点是在赏析文章的语言时渗透侧面描写的概念,从而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在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的运用。

3.掌握和练习一些写景技巧。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反复诵读,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语言。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看图片,导课激趣。

情景导入:媒体呈现几幅暴风雨的图片,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绘。

导语:你能用简单的句子描绘你所看到的图画吗。大风暴雨中的景物也许我们不知见过多少次,但我们总是很难将它用语言来描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作品《风雨》看看这位文学大师是如何给我们描绘风雨的。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便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风雨》,美文就要在诵读中感受它的美,那么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自己自由诵读课文。

环节二:读一读,感受画面,梳理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

(要求:给易错或不会读的字做标记,读完后同桌交互补充。)

2、 试读课文,任选一段或两段。

3、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按顺序依次画出。

设计理念: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学生读错的字词,或停顿不正确的地方,并及时纠正,将字词教学融入到文章中,便于学生理解积累字词.通过反复读课文,想象文章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侧面描写这种写作手法。

环节三:品一品

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此高明,让人怕案叫绝!除了侧面衬托还用到了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一幅幅生动画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你能从找出文中这些语言并简要分析吗?

1、 教师先示范如何赏析句子。

2、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设计理念:写景散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句子的品味赏析,精彩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赏析。

ppt出示:

1、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运用了比喻,将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

2、一头断了纤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连用“跑”、“撑”、“撞”、“滑”、“跌”、“失去”,几个动词,很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纤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选择两个例句,分别从修辞手法和动词两方面进行赏析,先给学生例句,教给学生从哪些方面赏析文章,再让学生进行一个反馈。

在学生自己赏析的过程中我给了5分钟的时间,有些孩子完成比较快,写了1-2个句子,于是我让四人小组顺时针交换自己赏析的成果,并进行讨论,这样每个人就能看到更多的赏析,从1-2个变为4-8个句子,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一反三,能够理解侧面描写的含义。

环节四:写一写。

请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来描写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约150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是输入与产出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精彩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师总结:无风无雨二字,作者却生动的再现了风雨来时的画面,这和他细心地观察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板书设计:

动物

侧面描写   植物       修辞

宋春娟

篇9:《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看公益广告《帮母亲洗脚》,您感受到了什么?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三、介绍作者和文体。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文体的分类。

三、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齐读两遍。

分歧(       )  信服(        ) 拆散(      )霎(     )时

水波粼粼(     )嫩(     )芽     熬(    )过     酷冬(  )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齐读两遍并勾勒解释。

散(sàn散步 sǎn散文)      累(lěi长年累月  lèi 劳累 léi赘)

熬: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又挺过了一个冬天。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五、朗读课文。

六、找文章的故事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七、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多音字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归纳事件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2、“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夸张、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六、作业: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2、体会对称句子的妙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2、体会对称句子的妙用。

教学难点:

题目和对称句子的运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2、体会对称句子的妙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理解题目的好处,并自拟题目,指出好处。

1、用事件作题目:《散步》

2、用中心作题目:《爱》《背起整个世界》

3、关联事物作题目:《初春、田野、这一家子》

4、用加法作题目:《走大路+走小路=爱或责任》

四、对称句子的妙用。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五、总结。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六、作业。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片段练习。

周健

篇10:《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唐保娟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c.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a. 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c.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a.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b.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c.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唐保娟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1:狼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⑵.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⑶ .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 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⑵.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课时设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例举与“狼”有关的成语。同学们说出心目中狼的形象。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二:诵读课文

1. 学生.在下面自读.

2.个别学生读老师与学生共同校正字音 。

3.老师范读,定准字音及断句。

4.学生重新自读。

二.课堂总结。

三.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断句及读音。

作业 :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 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简介作者。

二.教学新课

1.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一段。

归:       止:         缀行:      甚:

2. 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段。

惧:       投以骨:

3. 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三段。

大窘:       顾:        弛:      持:

4. 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四段。

犬坐:      以刀:     悟:        盖:

5. 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五段。

几何:       止:

三:学生整理课文译文。

四: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 翻译。

五:作业: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前提问:重要句子的翻译。

二.新课;

(一).理清故事情节:

(1)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

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

(1)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3..狼除了“黠”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a.缀行甚远、仍从──→贪b.前狼止 而后狼又至 ──→贪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d.眈眈相向──→凶 1.多媒体小结狼之本性:黠、贪、凶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1.面对既贪又凶又黠的两狼,屠夫有过怎样的心理?你觉得可用文中的 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   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      惧─→窘─→持

2.换位思考。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境中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曾有的心理活动。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贪婪而又狡猾的狼最终却 落得“顷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

(四)课文延伸;向学生介绍蒲松林的另外两则《狼》

(五)课堂小测 :狼和屠户的形象。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蒲松龄

屠户 :

狼:

教学回顾

谭义专

[狼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12:武松打虎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 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 的敬佩之情。

教学方法   默读  讨论

课时设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 、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五、资料补充:

.“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 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 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多次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 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第三课时

走进《水浒传》

主要内容是: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送。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又有 打虎英雄武 松因为西门庆勾结大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将他们杀死,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 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1.姓名:豹子头林冲 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

主要事件: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

正面评价:忠厚老实、武艺高强、善良

反面评价:懦弱隐忍

2.姓名:黑旋风李逵

主要事迹:坐堂 寿张县、为母杀四虎

正面评价:直爽、忠诚

反面评价:残暴、大老粗

3.姓名:活阎王阮小七

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

正面评价: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

反面评价:暂无

4.姓名:智多星吴用

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

正面评价:足智多谋

反面评价:对宋江愚忠

5.姓名:呼保义宋江

主要事迹:杀 阎婆惜

正面评价:无

反面评价:不能文不能武,出身低微形容猥亵,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

6.姓名:小李广花荣

主要事迹:三打扈家庄

正面评价:武艺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杨

反面评价:也愚忠宋江,不值

7.姓名:浪子燕青

主要事迹:擂台胜任源

正面评价:聪明机灵,努箭高明,识时务

反面评价:暂无

8.姓名:行者武松

主要事迹: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性格刚烈

反面评价:有点残暴

9.姓名:青面兽杨志

主要事迹:遗失生辰纲、卖刀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

反面评价:暂无

10.姓名:花和尚鲁智深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

正面评价:见义勇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

反面评价:无

教学回顾

谭义专

[武松打虎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13:望江南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 感悟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

2、读出重音。

3、 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 ”“肠断”。

三、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 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 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 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 ,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 没有粉饰、刻板之语 ,多 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  景,第三句抒情 ,[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 、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 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聚焦定格情头)

六、读背全词

屏幕显示关于词的来源及特点。

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

指导朗读

再读全诗

深入理解

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 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教学回顾

谭义专

[望江南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14:《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目 语  文 年 级  七   年 级 时  间   月 日

课题 春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

抒发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

络结构。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法提示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教学时 间 3课时    累计(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㈠ 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

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㈡ 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㈢ 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㈣ 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说明: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后记

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目 语  文 年 级    七 年 级 时  间 20  月 日

课题 春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春景图。

2、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3、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的写景技法和语言特点

教法

提示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时 间 3课时    累计(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㈤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 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 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 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 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㈥ 教师归纳总结: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

㈦ 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说明: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

教学后记

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目 语  文 年 级    七 年 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题 春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2、、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法

提示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时 间 3课时    累计(  3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抽查背诵。

三、 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四、教师小结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

七、作业设计:,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教学后记

熊莉

[《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5:《咏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 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 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 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   差  奕   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 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 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 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咏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相关专题 英语教学设计